第六章抽样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7.33 MB
- 文档页数:106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第六章抽样在社会研究中,最常见的总体是由社会中的某些个人组成的,这些个人便是构成总体的元素,比如,当我们对某省大学生的择业倾向进行研究和探讨时,该省所有在校大学生的集合就是我们研究的总体,而每一个在校大学生便是构成总体的元素。
又比如,我们打算研究某城市居民的家庭生活质量,那么,该市所有的居民家庭就构成我们研究的总体,而其中的每一户家庭都是这个总体中的一个元素。
样本(sample)就是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或者说,一个样本就是总体的一个子集。
比如,从某省总数为12.8万人的大学生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出1 0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这1 000名大学生就构成该总体的一个样本(当然,从一个总体中可以抽取出若干个不同的样本)。
在社会研究中,资料的收集工作往往是在样本中完成的。
明白了总体和样本的概念,再来理解抽样的概念就十分容易了。
比如,从3 000名工人所构成的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200名工人的过程;或者从1 000户家庭构成的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一个由100户家庭构成的样本的过程,都叫做抽样。
比如,上面所举的例子中,单个的大学生既是构成某省12.8万名大学生这一总体的元素,又是我们从总体中一次直接抽取出1000名大学生的样本时所用的抽样单位;但是,当我们从这一总体中一次直接抽取出40个班级,而以这40个班级中的全部学生(假定正好1000名)作为我们的样本时,抽样单位(班级)与构成总体的元素(学生)就不是一样的了。
比如,从一所中学的全体学生中,直接抽取200名学生作为样本,那么,这所中学全体学生的名单就是这次抽样的抽样框;如果是从这所中学的所有班级中抽取部分班级的学生作为调查的样本,那么,此时的抽样框就不再是全校学生的名单,而是全校所有班级的名单了。
因为此时的抽样单位已不再是单个的学生,而是单个的班级了。
在统计中最常见的总体值是某一变量的平均值,比如,某市待业青年的平均年龄、某厂工人的平均收入等等,它们分别是关于某市待业青年这一总体在年龄这一变量上的综合描述,以及某厂工人这一总体在收入这一变量上的综合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