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苏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15.41 KB
- 文档页数:7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数一数知识点1 数一数1.数出10以内的数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体或人;会口头用1~10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
学会数数方法:按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一个一个数。
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相关人或物体的数量。
2.根据情境图,说清楚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认真细致的观察、一定的数数经验和方法以及量词的使用。
例如:图中小飞机有8架,有7朵花等等。
知识点2 比多少(一对一比较)1.感知“同样多”、“多”或“少”的含义。
2.将物体与点之间建立正确的对应关系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或人,感受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1)当两种物体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就说明这两种物体的数量一样多.(2)比较两种物体数量的多少时,可以采用——对应的方法哦!如:照样子画圈第二单元比一比知识点1 比较长短、高矮、轻重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1.用眼直接观察2.一端对齐,比较另一端3.借助工具比较知识点2 水的高度、甜度的比较1.杯子相同,水位越高,水越多2.水位相同,杯子越粗,水越多3.糖块相同,水越少越甜4.水相同,放入糖越多水越甜知识点3 比轻重1.用手掂一掂2.找中间量体会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物体之间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1)比较长短的方法:一端对齐,看另一端。
(2)比较高矮的方法:站在同一高度。
(3)比较轻重的方法:下沉的一端重。
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借助简易天平,重的一方下落,轻的一方上升。
如:4.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多个物体比较长短、高矮、轻重时,进行简单推理和灵活的比较策略。
如:(1)比较方格图中线的长短,需要数一数(2)比较水的多少,综合考虑水面的高度和杯子的粗细。
水面高度相同,杯子越粗,水越多知识点2 水的高度、甜度的比较三、易错题1.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一排说明:重量相同时,物体的个数越多,单个物体就越轻;物体的个数越少,单个物体就越重。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暂无明显格式错误或问题段落,以下是小幅度的改写:
第一单元总结:
在数物体的数量时,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可以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数。
用圆点或其他图形来表示数量,先数出物体的个数,再用相应数量的图形来表示。
第二单元总结:
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时,需要先将物体的一端对齐,再比较另一端。
可以用手掂一掂或用天平称一称来比较轻重。
第三单元总结:
按照给定的标准分类物品,如果没有给定标准,可以按照大小、形状、颜色、用途、生活环境等来确定分类标准。
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会不同。
第四单元总结:
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高处的是上,低处的是下,面对的是前,背对的是后,与右手对应的一边是右面,与左手对应的一边是左面。
第五单元总结:
认识10以内的数,可以用数字来表示物体的数量,从1开始按顺序数物体,最后数到几就用数字几来表示。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少,可以用“>”、“<”、“=”来表示。
第六单元总结:
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长方体有6个平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正方体有6个完全相同的平面,圆柱的上下粗细相同,两端是完全一样的圆面,球由光滑的曲面围成,可以任意滚动。
第七单元总结:
暂无明显格式错误或问题段落。
一年级数学苏教版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加法和减法1. 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 概念: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在一起,得到它们的和。
- 运算法则: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2. 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 概念: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差。
- 运算法则:减法满足减法原则和减法差不变原则。
二、整数和小数1. 整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概念: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0。
- 表示方法:用带正负号的数字表示。
2. 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概念:小数是非整数的有理数。
- 表示方法:用小数点后的数字表示。
三、长、宽和面积1. 长的量和宽的量的测量方法:- 测量长:用尺子或标尺测量。
- 测量宽:用尺子或标尺测量。
2. 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概念:面积是表示平面上一个图形的大小。
- 计算方法:根据形状的不同,可以用相应的公式计算面积。
四、时间和日历1. 时间单位的认识:- 秒、分钟、小时、天、周、月、年。
2. 日历的使用方法:- 掌握各个月份的天数。
- 能够利用日历进行日期的计算。
五、重量和容量1. 重量单位的认识:- 克、千克。
2. 容量单位的认识:- 升、毫升。
六、图形和分割物品1. 常见图形的认识和命名:- 方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2. 分割物品的方法:- 切割、摘取、剪。
七、数据图表和统计1. 数据图表的认识和利用:- 条形图、饼状图、豆腐图。
2. 统计数字的方法和技巧:- 数据的收集、整理、比较和分析。
以上是一年级数学苏教版的知识点归纳总结,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对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为日后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巩固,掌握这些知识点,提高数学水平。
苏教版小学数学
一年级上册:
1)数一数
2)比一比
1长短、高矮、重轻、远近、多少
3)分一分
4)认位置
1上下、前后、左右、中间
5)认识10以内的数
1第几:第一冠军金牌;第二亚军银牌;第三季军铜牌
2等于号、小于号、大于号(比大小)
31~9数字手势
6)认识图形(一)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有趣的拼搭
7)分与合
1拆数与组数
2组成10的好朋友
8)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加号、减号
2图形题(求图形是几;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3找规律(串珠)
4一共、还剩
丰收的果园
9)认识11~20各数
1一捆为10个
2个位、十位(数位意义)
3算盘(画与读)
10)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凑十法
11)期末复习
一年级下册
1)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至少
2)认识图形(二)
1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3)认识100以内的数
1正数和倒数
2个十百(数位意义):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3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我们认识的数
4)100以内加减法(一)
1竖式计算
5)元角分
1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2单位换算,单位统一,进率为10
小小商店
6)100以内加减法(二)
1竖式计算: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满十进一,不够借十。
2贵便宜
3单位一样可以相加减
7)期末复习
1公鸡母鸡、黑白兔、男女生
2给糖平均问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苏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涵盖了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 一年级- 数字的认识:1-10的数字,认识数字的形状和读音。
- 计数:学会数数,理解数的顺序。
- 比较大小: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 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基本的加减运算。
- 认识图形:初步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等。
# 二年级- 20以内的加减法:扩展到20以内的数字运算。
- 乘法的初步认识:了解乘法的概念和基本乘法表。
- 除法的初步认识:理解除法的意义和基本除法运算。
- 认识钟表:学会看钟表,了解时间的表示方法。
- 长度单位:认识米和厘米,了解长度的测量。
# 三年级- 10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更复杂的加减运算。
- 乘法表的扩展:熟练掌握1-10的乘法表。
- 除法的应用: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 认识分数:初步了解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
- 面积和体积:了解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 四年级- 四则运算:掌握加、减、乘、除的综合运算。
- 分数的深入学习:理解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 小数的认识:了解小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
- 几何图形的分类:认识不同种类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圆等。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会收集数据并进行简单的统计。
# 五年级- 分数和小数的混合运算:掌握分数和小数的混合运算技巧。
- 比例和比例尺:了解比例的概念,学会使用比例尺。
- 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更复杂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 统计图表:学会制作和解读条形图、折线图等统计图表。
- 初步了解代数:引入变量的概念,理解简单的代数表达式。
# 六年级- 代数方程: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
- 复杂几何图形的体积:计算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的体积。
- 百分比:理解百分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概率的初步认识: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
- 综合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 结尾通过以上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到苏教版小学数学课程设计旨在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全)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第一单位《数一数》1、有顺序的数一数,从上往下,从左往右数,数一个划一个。
2、会用小圆点或其他形状的图形来表示物体的个数,一般每行画5个,一一对应画。
第二单元《比一比》1、比较两个或几个物体的长短、高矮。
2、比较两个或几个物体的轻重。
第三单元《分一分》1、按给定的标准或选择一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按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第四单元《认位置》1、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位置为左边。
2、认识前后:前、后的含义:一般是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上下: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4、左右、前后、上下儿歌:伸伸左手,伸伸右手,摸摸左耳、摸摸右耳;拍拍左肩,拍拍右肩,跺跺左脚,跺跺右脚,向上看一看,向下望一望。
向前指一指,向后看一看。
第五单位《认识10之内的数》1、1~10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表示。
2、1~10各数的顺序早年往后数:1、2、3、4、5、6、7、8、9、10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3、几和第几:我们学过的1、2、3、4、5、6、7、8、9、10这10个数,当表示某物有多少时叫基数,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几个”,当表示某物的次序时叫序数,就是说物体所在的位置,我们平时说的“第几”。
4、的认识:(1)的意义: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
(2)的读法:读作:零(3)的写法:写时,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克不及有棱角。
5、的加、减法:任何数与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如0 8=8,9-0=9,4-4=06、认识“>”“<”和“=”(1)“>”叫做大于标记,读作“大于”,“<”叫做小于标记,读作“小于”大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苏教版小学数学1-6 年级知识内容整理一年级上一年级下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地点认识 10 之内的数认识图形(一)分与合10 之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 11-20 各数20 之内的进位加法20 之内的退位减法认识图形(二)认识 100 之内的数100 之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元、角、分100 之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二年级上二年级下100 之内的加法和减法(三)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表内除法(二)厘米和米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察看物体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认识方向认识万之内的数分米和毫米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数据的采集和整理三年级上三年级下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千克和克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解决问题的策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分数的初步认识(一)两位数乘两位数千米和吨解决问题的策略混淆运算年、月、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分数的初步认识(二)小数的初步认识数据的采集和整理(二)四年级上四年级下升和毫升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察看物体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能性整数四则混淆运算垂线与平行线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认识多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用计算器计算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算率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确立地点五年级上五年级下负数的初步认识多边形的面积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法和减法小数乘法和除法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解决问题的策略用字母表示数简略方程折线统计图倍数与因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圆解决问题的策略六年级上六年级下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乘法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数四则混淆运算百分数扇形统计图圆柱和圆锥解决问题的策略比率确立地点正比率和反比率(一)、数和数的运算(20 课时)这节要点确立在整除的一系列观点和分数、小数的基天性质、四则运算和简易运算上.1、系统地整理相关数的内容,成立观点系统 ,增强观点的理解( 4 课时) ,包含“数的意义”、“数的读法与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等知识点 .2、交流内容间的联系 ,促使整体感知( 2 课时) ,包含“分数、小数的性质”、“整除的观点比较”.3、全面观点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升计算水平( 6 课时) ,包含“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例”、“四则混淆运算”.4、利用运算定律 ,掌握简易运算 , 提升计算效率( 5课时) ,包含“运算定律和简易运算”.5、精心设计练习 ,提升综共计算能力(3课时).(二)、代数的初步知识( 10课时)本节要点内容应放在掌握简略方程及比和比率的辨析.1、形成系统知识、增强联系( 3 课时) ,包含“字母表示数”、“比和比率”、“正、反比率”等知识点 .2、抓解题训练 ,提升解方程和解比率的能力( 4 课时) ,包含“简略方程”、“解比率”.3、辨析观点 , 加深理解( 3 课时) ,包含“比和比率”、“正比率和反比率”.(三)、应用题(30 课时)这节要点应放在应用题的剖析和解题技术的发展上,难点内容是分数应用题.1、简单应用题的剖析与整理( 3 课时) .2、复合应用题的剖析与整理( 6 课时)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剖析与整理(5课时).4、分数应用题的剖析与整理( 10课时) .5、用比率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剖析与整理(3课时).6、应用题的综合训练( 3 课时) .(四)、量的计量本节要点放在名数的改写和实质观点上.1、整理量的计量知识构造( 2 课时) ,包含“长度、面积、体积单位”、“重量与时间单位”.2、稳固计量单位,增强实质观点( 4 课时) ,包含“名数的改写”.3、综合训练与应用( 1 课时) .(五)、几何初步知识(12 课时)本节要点放在对特色的辨析和对公式的应用上.1、增强观点理解和系统化( 2 课时) ,包含“平面图形的特色”、“立体图形的特色”.2、正确掌握图形特色,增强对照剖析 ,揭露知识间的联系与差别( 4 课时) ,包含“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3、增强对公式的应用,提升掌握计算方法( 5 课时) .能实现周长、面积、体积的正确计算.4、整体感知、实质应用( 1 课时) .(六)、简单的统计( 6 课时)本节要点联合考大纲求应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 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求均匀数的方法(1课时).2、加深统计图表的特色和作用的认识( 3 课时) ,包含“统计表”、“统计图”.3、进一步对图表剖析和回答下列问题( 2课时) ,包含填图和依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五、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1、关于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的计划安排,在实质教课中要依据实质状况作出调整.2、要注意小学数学知识与中学知识构造上的连接,要为中学的学习做些铺垫,适合拓展知识点 .3、要掌握考大纲求 ,依据实质需要对计划的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上做出调整.既要全面学到知识 ,又要掌握复习知识的深浅程度 .。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1—20各数来表示。
2、数的顺序:11—20各数的顺序是:11、12、13、14、15、16、17、18、19、20、3、比较大小: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或者利用数的组成进行比较。
4、11—20各数的组成: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由2个十组成的。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15。
5、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6、11—20各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20的读法,20读作:二十。
7、写数:写数时,对照数位写,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
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8、十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1)、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
如:10+5=15,17-7=10,18-10=8(2)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以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再加整十数。
(3)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
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
9、解决问题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法,也可以用画图法。
还可以用计算法(用大数减小数再减1的方法来计算)。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知识点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读数、写数的方法: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2、单数:个位上是1,3,5,7,9的自然数。
3、双数:个位上是0,2,4,6,8的自然数(0除外)。
4、整十数:个位上是0的自然数(0除外)。
5、5个十,5个一,组成起来是55。
(十位上的5表示5个十,个位上的5表示5个一。
)读作:五十五(写语文汉字)写作:55(写数学字)6、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2024年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1. 数字认知和数量关系:
- 认识1-100的数字及其顺序
- 比较数字的大小(大于、小于、等于)
- 数字的正序排列和倒序排列
- 数字的奇偶性判断
- 数字之间的进位和退位
2. 数的零和整体关系:
- 数的构成和分解
- 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 数的相等和不等关系
- 用数图解和实物解决问题
3. 算式与运算:
- 加法和加法交换律
- 减法和减法换位律
- 数的加减法运算
- 运算的顺序
4. 分类和排序:
- 排序的基本概念
- 物品按形状、大小、颜色等属性进行分类和排序
- 比较两组物品的数量多少
- 数的顺序排列
5. 图形和位置关系:
- 平面图形的认知(圆、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
- 图形的边和角
- 图形的重叠和不重叠
- 图形在空间中的方位关系(上下、左右、前后)
6. 时间和计量:
- 日期的认知(年、月、日)
- 一天的分时段
- 用钟面图表示时间
- 计量单位的认知(长、重、容量)
- 数量的对比和换算
7. 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 数组的认知(表、图、线条)
- 数组中的数据分布
- 数量的统计和比较
- 使用简单的统计规则进行数据分析
以上是____年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的简要总结。
请注意,不同地区和学校可能会有不同的教材和教学要求,因此具体的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
建议您根据相关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更详细的学习和复习。
第一单元数一数一、主要内容二、1.数出10以内的数三、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体或人;会口头用1~10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
四、数数方法:按一定的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相关人或物体的数量。
五、2.根据情境图,说清楚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六、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认真细致的观察、一定的数数经验和方法以及量词的使用。
七、例如:图中小飞机有8架,有7朵花等等八、3.将物体与点之间建立正确的对应关系九、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或人,感受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十、如:照样子画圈第二单元比一比一、主要内容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2.体会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物体之间的长短、高矮和轻重(1)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齐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使两个人站在同一块地面上。
如:(2)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借助简易天平,重的一方下落,轻的一方上升。
如:3.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多个物体比较长短、高矮、轻重时,进行简单推理和灵活的比较策略。
如:(1)比较方格图中线的长短,需要数一数(2)比较水的多少,综合考虑水面的高度和杯子的粗细水面高度相同,杯子越粗,水越多二、基础题1.哪位同学高,在高的下面画“√”,2. 重的画“√”哪位同学矮,在矮的下面画“○”。
3.在最重的小动物后面画“√”,在最轻的小动物后面画“○”三、易错题1.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一排说明:重量相同时,物体的个数越多,单个物体就越轻;物体的个数越少,单个物体就越重。
3.在每个杯子里放同样多的糖,哪杯水最甜?在里画“√”第三单元分一分一、主要内容1.体验分类的含义和好处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分类的好处是整洁、有条理。
2.按同一种标准给一些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分类的基本要求:分类标准要清晰,分类结果要不交叉不遗漏。
如:按照颜色分类,黄色的有……分成一类,红色的有……分成一类。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小学一年级数学是孩子们接触数学的第一步,通过数学的学习,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下面是对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的总结。
1. 数1-5的认识数1-5是孩子们最基础的数学概念,学会写出数1-5的数字,并能够理解这些数字的数值意义。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点数、数物品的活动,培养孩子对数1-5的认识和记忆能力。
2. 数1-5的排序和比较通过将一些物品或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让孩子理解数1-5的大小关系,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
培养孩子对数的排序和比较的能力,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3. 数1-5的组合与分拆数1-5的组合与分拆是数学上的基本运算,培养孩子们对数的分解和组合的能力。
通过让孩子自由组合1-5的数字,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
4. 简单加减法在数1-5的基础上,学习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通过实际物品的加减法运算,让孩子们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运算。
通过游戏和实际物品的加减法训练,提高孩子们的计算能力。
5. 形状与空间学习一些常见的几何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通过观察和比较,让孩子们认识各种形状,培养他们对形状的辨别和分类能力。
同时,也学习一些与空间相关的概念,如左右、前后等,培养孩子们对空间的感知能力。
6. 时间学习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时间概念,如今天、昨天、明天等,培养孩子们对时间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通过游戏和实际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简单地计算时间,并了解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时间规律。
7. 长度和重量学习一些常见的长度和重量单位,如米、厘米、公斤、克等,让孩子们对长度和重量有一定的概念,并能够用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
通过实际的测量活动,培养孩子们对长度和重量的感知能力。
8. 数学机器人和数学生活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和游戏,如数学机器人和数学生活等,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通过与数学机器人的互动,让孩子们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并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苏教版数学小学知识点一、数的认识1. 自然数的认识自然数是从1开始的整数,用N表示。
自然数具有数的顺序性和数的计数性。
2. 整数的认识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0,用Z表示。
整数具有数的顺序性和数的加减性。
3. 分数的认识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表示一个整体被等分成的若干部分。
4. 小数的认识小数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表示一个整体被等分成的若干部分。
5. 实数的认识实数是数的集合,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二、基本运算1. 加法运算加法是将两个数或多个数合并在一起,用"+"表示。
加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零元素律。
2. 减法运算减法是将一个数从另一个数中减去,用"-"表示。
减法满足减法的逆运算。
3. 乘法运算乘法是将两个数或多个数相乘,用"×"表示。
乘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单位元素律。
4. 除法运算除法是将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用"÷"表示。
除法满足除法的逆运算。
5. 数的四则运算数的四则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在进行四则运算时,先乘除后加减,根据需要可以使用括号来改变运算次序。
6. 数的负数运算负数的加减运算可以看作正数的减法和加法。
7. 乘方运算乘方运算是将一个数乘以它自己若干次的运算,用"ⁿ"表示。
8. 开方运算开方运算是找出一个数的平方根,用"√"表示。
三、几何图形1. 点、线段和射线点是空间中的一个位置,线段是连接两个点的一条线段,射线是一条起点在一个点上的延伸的线段。
2. 直线、曲线和折线直线是一条没有弯曲的线,曲线是有一些弯曲的线,折线是由一些线段连接而成的线。
3. 角的认识角是由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以及这两条射线所围成的部分组成。
4. 三角形的认识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一个图形。
5. 四边形的认识四边形是由四条边和四个顶点组成的一个图形。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一、数的认识与应用:1. 数的读写:认识并正确读写0-9的数字。
2. 数的比较:通过比较大小,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如大于、小于和等于。
3. 数的顺序:根据数字的大小顺序,排列数字的先后顺序。
4. 数的组成:认识10以内的数的组成,如1可以由0和1组成,2可以由0和2组成,以此类推。
5. 数的加减: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如1+1=2,2-1=1等。
二、数的运算:1. 加法:通过实际物品或图形模型,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2. 减法:通过实际物品或图形模型,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
3. 数的排列组合:通过给定的数字,进行数字的排列和组合。
4. 数的相等关系:通过实物或图形,判断数的相等关系。
三、数量与数值:1. 少与多:认识少于和多于的概念,判断物品数量的多少。
2. 数量的比较:通过比较两组物品的数量,判断那一组多、那一组少。
3. 数的位置:将数与位置相联系,如1位于前面,2位于后面等。
4. 数的相邻:通过数与位置的关系,判断数的前后关系。
四、计数与整体:1. 数的集合:认识并能够分清数的集合和非数的集合。
2. 合理估算:通过数的集合,合理估计一组数的总数。
3. 数的分离:通过集合中的数,分别减少和增加数量。
4. 数的拆分:将一组数拆分为两个或多个部分,如将5分为2和3。
五、图形与空间:1. 几何图形的辨认:认识简单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2. 图形的分辨:通过不同的特征和属性,分辨图形种类。
3. 图形的复制:通过观察,将一个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等,复制到其他位置。
4. 位置的认识:认识空间中的前后、左右、上下等基本位置。
5. 图形的组合与分解:将几个图形组合成一个整体,或将一个图形分解为几个部分。
六、时间与运动:1. 时辰的认识:认识并说出一天中的一些重要时刻,如早晨、中午、下午等。
2. 时间的对比: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进行时间的对比,判断活动的先后顺序。
3. 时间的长短:认识并说出一些短时间和长时间的概念。
苏教版——1-6年级知识一年级上册:数与代数:20以内数的认识(写数、比大小、顺序);20以内不进位、进位加法(含10以内)、混合运算。
空间与图形:初步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认识左右、上下。
数与代数:20以内退位减法、100以内的加减法;常见的量:人民币。
空间与图形:初步认识平面图形。
数与代数: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表内乘法和除法及乘除混合运算;常见的量:厘米和米。
空间与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实际物体。
数与代数:有余数除法、认识万以内的数、两、三位数加减法;常见的量:时分秒、分米和毫米。
空间与图形:东南西北、角。
统计与可能性: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和数据整理。
数与代数:除法(两位数除一位数)、认数(2下新版已学)、分数,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乘法(多位数乘一位数)。
常见的量:24时计时法,经过时间。
空间与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平面图形周长、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观察复合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统计与可能性:学会统计数据,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分析统计结果。
数与代数:除法(三位数除一位数);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分数的意义、小数的初步认识;常见的量:千米和吨。
空间与图形:根据观察结果,摆出组合的立体图形;轴对称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面积单位)。
统计与可能性:根据统计图和表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数与代数:除法(多位数除两位数)、混合运算(带有括号和没有括号)、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认识万以上的数、计算器计算。
空间与图形:平行与相交(垂直)、数量一定的小正方体,按要求摆放、角、直线、射线、角的种类。
统计与可能性:分段统计数据、一格多数、可能性(公平性)。
综合应用:解决生活中的一些买东西的简单实际问题。
数与代数:乘法(三位数乘两位数)、含有三个运算符的运算和中括号、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素数和合数、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数、用计算器找规律。
空间与图形:三角形特征、分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特征、对称、旋转和平移。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本文总结了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和老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第一单元:数的认识
- 自然数:0、1、2、3......。
- 顺序数: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数,如1、2、3、4......。
- 数的比较:通过大小关系,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第二单元:数的编码
- 数码:用来表示数的符号,包括0、1、2、3、4、5、6、7、8、9十个数码。
- 数的读法:将数字读成口头的形式,如1读作“一”。
第三单元:数的运算
- 加法:将两个数相加得到一个和。
- 减法: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一个差。
- 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
第四单元:数的排列组合
- 排列:将若干个数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 组合:从给定的若干个数中选出若干个数,不考虑顺序。
第五单元:数的应用
- 钱币:认识不同面额的硬币和纸币。
- 时间:认识钟表和日历,学会用钟表和日历表示时间。
第六单元:数的估算和应用
- 近似数:用一个约等于它的数来代替一个数。
- 格盘读数法:通过读取格盘上的数字,来写出数。
以上是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对学生和老师有所帮助。
详细的内容请参考教材或向老师咨询。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作为最烧脑的科目之一,也是要记、要背、要讲练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一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知识点1元=10角=100分1角=10分1元=(2张)5角=(10)张1角=(5张)2角5元=(5)张1元10元=(10张)1元=(5张)2元=(2张)5元20元=(2张)10元=(20)张1元50元=(5张)10元=(50张)1元=()张20元+()张10元100元=(10张)10元=(100)张1元付出的钱数-用去的钱数=找回的钱数(剩下的钱数)用去的钱数+找回的钱数=付出的钱数付出的钱数-找回的钱数=用去的钱数(商品的价钱)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
3.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4.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5.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6.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知识点观察与测量1、观察物体——(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2、桌子有多长——(厘米的认识)3、去游乐园——(认识米)4、估一估,量一量——(简单的估测和测量)观察物体(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两个方向(前〈后〉面或侧面)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
桌子有多长(厘米的认识)1、经历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学习从来无捷径。
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作为主科之一,和语文英语一样,也是要记、要背、要讲练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一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一、十位加、减十位,个位加、减个位。
1、不进位的加法20+30=5067+2=6968+30=982、不退位的减法80-50=3069-2=6798-30=68二、进位加法(凑十法)1、凑十歌:一凑九,二凑八,三凑七来四凑六,五五相凑就满十。
(注:凑十的两个数互为补数)2、20以内进位加:凑十法:8+72=15十位加1,个位减补数(2+8=10,2是8的补数)3、100以内进位加362+8=44提炼方法:个位用弧线连上,十位加1,个位减补数。
(方法和20以内一样)三、退位减法1、20以内退位减:破十法:161-9=7个位加补数2、100以内退位减:361-9=27提炼方法:个位用弧线连上,十位减1,个位加补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手抄报内容加数+加数=和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二)知道以下规律1、加法(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苏教版
1元=10角=100分
1角=10分
1元=(2张)5角=(10)张1角=(5张)2角
5元=(5)张1元
10元=(10张)1元=(5张)2元=(2张)5元
20元=(2张)10元=(20)张1元
50元=(5张)10元=(50张)1元=()张20元+()张10元
100元=(10张)10元=(100)张1元
付出的钱数-用去的钱数=找回的钱数(剩下的钱数)
用去的钱数+找回的钱数=付出的钱数
付出的钱数-找回的钱数=用去的钱数(商品的价钱)
自主探究
1、熟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你们熟悉人民币吗?请你从盒子里找出熟悉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
分组活动。
组汇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介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教师随机补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展现出来。
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让学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学生进展爱惜人民币和节省用钱的思想(训练)。
提问: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请学生拿出盒子里的人民币,小组合作分类。
学生汇报分类状况,并(说说)分类的依据。
(总结)学生的答复,引出人民币的种类有:硬币、纸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一年级数学《观看与测量》学问点
观看与测量
1、观看物体——(两个方向观看单一物体的外形)
2、桌子有多长——(厘米的熟悉)
3、去游乐园——(熟悉米)
4、估一估,量一量——(简洁的估测和测量)
观看物体(两个方向观看单一物体的外形)
1、通过观看实物,体会到从两个方向(前〈后〉面或侧面)观看物体所看到的外形可能是不同的。
2、会识别从两个方向观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外形。
桌子有多长(厘米的熟悉)
1、经受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熟悉厘米,找一找自己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量较小物体的长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会通过刻度尺观看物体的长度。
(起点不是0刻度)
5、能依据物体的长度,选择适宜的刻度尺测量。
去游乐园(熟悉米)
1、初步建立米的长度概念,依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2、把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的选择单位表示物的长度。
3、熟悉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估一估、量一量(简洁的估测和测量)
1、能选用适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能估量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展测量。
2、会识别从两个方向观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外形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学习方法共享
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建议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当时课改中教师们尽力寻求的。
一年级上册教材规划了赋有童趣的学习资料和活动情境,例如6~7页的小猪帮小兔盖房、第14~15页的野生动物园、第18页的排队购票、第29页的小猴吃桃……这些都是(儿
童)喜爱、了解的,可亲可近。
在训练中,需求结合实践把静态的文本资源加工成动态的数学学习资源。
例如训练“比多少”,应充足运用主题图给学生叙说“小猪帮小兔盖房”的(童话(故事))。
让学生走进情境,细心查询、比拟,感悟“多”“少”“一样多”。
再如训练“0的知道”,教师可依据第29页的主题图编制多媒体动画课件:小猴玩耍、小猴回家、小猴吃桃,用生动诙谐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喜爱。
再经过查询小猴吃桃的情境:盘子里有2个桃,小猴吃了一个,又吃了一个,盘子里一个也没有了……领悟“从有到无”的转变,感知0的意义。
教师细心创设的情境能够把日子与数学融为一体,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进程变得生动诙谐。
让学生自动猎取常识
数学学习的实质是学生的再创造。
新课标偏重:“数学训练活动有必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翻开水陡峭已有的常识经受根底之上……向学生供应充足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着手实践、自主根究与协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生动的、自动的和赋有特性的进程”。
训练中,要本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仆人”在讲堂上给学生供应充足的查询、操作、考虑、沟通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发觉去学习数学、猎取常识。
(一)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根究猎取数学常识
例如训练“立体图形的开端知道”时,课前为学生预备各种外形的物品,让学生仰仗关于外形的感知方面的经受,查询、沟通物品的外形是怎样的,并把外形一样的物品放在一起。
进而谈论“这几样物品有哪些地方一样”,了解物体外形的特征……学生依据日常日子中堆集的经受和对实践情境的感受进展根究,将理性经受进一步笼统化,翻开空间观念。
(二)让学生经过着手操作,猎取数学常识
一年级学生的思想,离不开形象和动作,着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例如训练“9加几”时,在学生沟通不同算法的根底上,请学生用“放进1盒凑成10”的操作活意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办法,使学生直观了解凑10的进程。
接着,安排“摆一摆,算一算”“圈一圈,算一算”等活动,边实践操作边进展核算,具体形象的操作进程与笼统的核算进程一一对应。
外显的动作驱动内涵思想活动,学生在着手操作中感悟、了解新的核算方法。
(三)让学生经过协作与沟通,猎取数学常识
例如数学“9加几”时,由“校园运动会”的具体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后,把根究处理问题方法的“使命”交给各组来完结。
先让学生独立考虑,并在小组内谈论沟通处理问题的方法。
每个学生依据自己的日子经受用自己的思想方法考虑,会发作“点数”“接着数”“凑10”等多种核算方法。
接着,请各组向全班学生介绍呈现本组的研讨作用。
使学生了解别人和自己找到的不同的方法,由此领悟处处理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方法。
一起,在沟通中,学生赏识自己的发觉、赏识本组的作用、赏识全班发觉的多种方法,不断领悟胜利的快乐。
有助于培育学生的根究知道和喜爱,增加学生协作学习的知道。
细心规划数学活动
新课标特殊偏重:“让学生亲身经受将实践问题笼统成数学模型并进展说明与运用的进程”,重视数学常识的构成进程是当时数学课题改造的一个重要理念。
为了让学生带着自己原有的常识、经受走进学习活动,自动建构、了解数学概念,取得数学方法,取得根究数学的领悟,增进学好数学的决计,例如“1~5的知道”,教材先表现从实践国际中笼统出数,接着让学生经过摆小棒进一步领悟数的基数意义;知道物体和图形,教材先以“把外形一样的放在一起”进步学生对物体外形的直观知道,接着消失立体图形引出物体外形的称谓。
然后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常识描绘地址的日子空间……在训练中,需求以教材供应的底子资料和学习活动条理,为学生规划查询、操作、考虑、沟通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受常识构成的进程。
例如训练“1~5的知道”时,由学生去过公园或动物园的事例,创设“去野生动物园”的情境,先请学生查询、了解有哪些心爱的动物,再请学生把查询和数的作用通知组内的小伙伴,讲给全班同学听,学生经过查询、数一数、说一说的活动从实践国际中笼统出1~5各数。
接着,让学生依据数摆出小棒,或选择自己喜爱的学具卡片来摆。
学生在着手操作
中把笼统的数具体化,加深对1~5各数的基数意义的了解。
学生经过看、数、说、做各项活动知道1~5各数,经受了数概念的构成进程。
学生不只领悟数的发作和作用、加深对数概念的了解,而且尝试用数学眼光看四周事物,并取得胜利的领悟,增进学好数学的决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