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能与电能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能与电能知识点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一、化学电源

1.原电池: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

2.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①电极为导体且活性不同②两电极通过导线连接③两

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及反应

负极:较活泼金属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负极溶解,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金属或石墨做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例如:负极:(氧化反应)

正极:(还原反应)

5.正负极判断(负)

①较活泼的为负极

②电子流出的极为负极

③电流流入的极为负极

④失电子的极为负极

⑤化合价升高的极为负极

⑥发生氧化反应的极为负极

⑦溶液中阴离子移向的极为负极

⑧电流表指针偏向的极为负极

⑨质量减少的极为负极

6.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1)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2)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为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3)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7.原电池的应用

(1)加快反应速率

(2)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3)设计原电池

(4)金属的腐蚀

【习题一】

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B.原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电流的流向从原电池负极到原电池正极

C.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D.只要是放热反应就可以将其设计成原电池

【分析】A、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可能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B、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端电极为负极,电流方向和电子流向相反;

C、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D、只有能自发进行的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

【解答】A、电极材料可由金属构成,也可由能导电的非金属和金属材料构成,故A错误;

B、原电池放电,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故B错误;

C、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C正确;

D、只有能自发进行的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并不是所有的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习题二】

某原电池的电池反应为Fe+2Fe3+=3Fe2+,以下给出原电池中正极、负极、电解质溶液可能的材料,其中与此电池反应不符的原电池给合是()

A.铜片、铁片、FeCl3溶组成的原电池

B.石墨、铁片、FeCl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C.镁片、锌片、Fe2(SO4)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D.银片、铁片、Fe(NO3)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分析】根据电池反应式知,Fe失电子化合价升高作负极,不如Fe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可溶性铁盐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根据电池反应式知,Fe失电子化合价升高作负极,不如Fe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可溶性铁盐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A.Cu的活泼性小于Fe,氯化铁为可溶性铁盐,符合该反应,故A不;

B.C的活泼性小于Fe,氯化铁为可溶性铁盐,符合该反应,故B不选;

C.电极材料无铁,不符合该反应,故C选;

D.Ag的活泼性小于Fe,硝酸铁为可溶性铁盐,符合该反应,故D不选;

故选:C。

【习题三】

依据2Ag++Cu═Cu2++2Ag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X的材料是_____

电解质溶液Y是_____

(2)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

(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____电极流向_____电极.

分析】(1)根据电池反应式知,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金属作负极,不如负极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得电子的化合价降低的可溶性反应物作电解质溶液,据此设计原电池;

(2)原电池中,易失电子的电极铜为负极,银作正极,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3)电子从负极沿导流向正极.

【解答】:(1)由反应“2Ag++CuCu2++2Ag”可知,在反应中,Cu被氧化,失电子,应为原电池的负极,所以X电极材料是Cu,Ag+在正极上得电子被还原,电解质Y溶液为AgNO3 ,

故答案为:Cu;AgNO3;

(2)在反应中,Cu被氧化,失电子,应为原电池的负极,所以X电极材料是Cu,电极反应为Cu-2e-=Cu2+,故答案为:Cu-2e-=Cu2+;

(3)电子从负极Cu沿导线流向正极Ag,故答案为:Cu;Ag.

【习题四】

甲、乙、丙都是金属单质,当电解甲离子和丙离子的混合盐溶液时,丙先析出,当甲与乙组成原电池时,甲为电池的正极,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甲>乙>丙B.乙>甲>丙C.乙>丙>甲D.丙>乙>甲【分析】活泼性弱的金属阳离子电解时首先放电析出,原电池中,负极金属的活泼性强于正极金属的活泼性.

【解答】解:当电解甲离子和丙离子的混合盐溶液时,丙先析出,所以活泼性甲>丙,当甲与乙组成原电池时,甲为电池的正极,所以活泼性乙>甲,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乙>甲>丙,故选B。

二、化学电源

①干电池:活波金属做负极,被腐蚀或消耗。如:Cu-Zn原电池、锌锰电

池。

②充电电池:两级都参加反应的原电池,可充电循环使用。如铅蓄电

池、锂电池。

③燃料电池:两级材料都是惰性电极,电极本身不发生反应,而是由引

入到两极上的物质发生反应,如燃料电池,其电解质溶液常为碱性试

剂。

【习题五】

下列有关化学电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

B.碱性锌锰电池的放电时间比酸性锌锰电池的放电时间更持久

C.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材料不参加电极反应

D.铅蓄电池中的电解质是98%的硫酸

【分析】A、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

B、碱性锌锰电池用锌粉替代了原锌锰电池的锌壳,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反应速率;

C、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是燃料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D、铅蓄电池中的电解质是30%的硫酸.

【解答】解:A、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故A不选;

B、碱性锌锰电池用锌粉替代了原锌锰电池的锌壳,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反应速率,故放电电流大,即碱性锌锰电池的放电时间比酸性锌锰电池的放电时间更持久,故B不选;

C、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是燃料失电子的氧化反应,该电极材料不参加电极反应,故C不选;

D、铅蓄电池中的电解质是30%的硫酸,浓硫酸中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故D 选。

故选:D。

【素材积累】

1、2019年,文野31岁那年,买房后第二年,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转变。这一年,他摘心里对自己的定位,从穷人变成了有钱人。一些人哪怕有钱了,心里也永远甩不脱穷的影子。

2、10月19 日下战书,草埠湖镇核心学校组织全镇小学老师收看了江苏省泰安市洋思中学校长秦培元摘宜昌所作的教训呈文录象。秦校长的讲演时光长达两个多小时,题为《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减负增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二章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学案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1.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 2.初步了解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3.了解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4.会书写简单的电极反应式。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定义 举例 一次能源 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 流水、风力、原煤、天然气、石油等 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 电力、蒸汽等 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燃煤发电:化学能――→燃烧 热能――→蒸汽 机械能――→发电机 电能。 (2)原电池 ①概念: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其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以铜-锌原电池为例) 原电池总反应式:Zn +2H + ===Zn 2+ +H 2↑。 ③构成条件 a .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b .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 c .电极间形成闭合回路; d .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1.下列有关原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外电路中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 B .在原电池中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C .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方向移动 D .原电池中正极一定是不活泼金属 解析:选C 。在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通过导线流向正极;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阳离子在正极被还原,所以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原电池中一般正极金属比负极金属活泼性差,但不一定是不活泼金属。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根据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划分,氢气为二次能源 B.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 C.火力发电是将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D.在火力发电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实际上是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解析:选C。氢气不能从自然界直接取得,是二次能源,A正确;电能也是二次能源,且使用方便、污染最小,B正确;以煤为燃料,火力发电的能量转化过程:(煤)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C错误,D正确。 3.(2019·郴州高一测试)如图为某兴趣小组制作的番茄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由铜电极通过导线流向锌电极 B.该装置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C.锌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D.电流由锌电极通过导线流向铜电极 解析:选C。A项,铜做正极,锌做负极,因此电子由锌电极通过导线流向铜电极,故错误;B项,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错误;C项,锌做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正确;D项,电子与电流的方向相反,因此电流由铜电极通过导线流向锌电极,故错误。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如图所示,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同时A极质量减少,B极上有气泡产生,C 为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化学能与电能知识点总结

化学能与电能知识点总结 1.原电池 (1)双液锌铜原电池 (2)原电池工作原理图解 在原电池内部,两电极浸入电解质溶液中,并通过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内电路。放电时,负极上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正极,再通过溶液中的离子形成的内电路构成闭合回路。具体原理示意图如下:

(2)对原电池装置的认识 ①从反应角度认识原电池 原电池中有电流通过,因此其中一定存在电子的得失,其总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当原电池工作时,负极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因此,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被设计成原电池,但是要注意,原电池中存在的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分开进行的。 ②从能量角度认识原电池 氧化还原反应有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一般放热反应才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产生电流。 ③从组成角度认识原电池 a.要有两个电极。这两个电极的活泼性一般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负极是活泼性较强的金属,正极是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材料(包括非金属或某些氧化物,如石墨、氧化铅等),但只要求负极能与电解质溶液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正极能否发生反应无关。 b.两电极必须插入电解质溶液中。非电解质由于不导电,不能参与形成原电池。c.必须形成闭合回路。闭合回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的是通过导电将正、负极相连,也可以将两种金属材料相接触再插入电解质溶液中,日常生活中的合金则是两种材料相互熔合在一起形成正、负极。因此在判断是否形成闭合回路时,不能只看是否有导线。如闭合回路可以有如下形式:

d.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若不能自发发生反应,则不能形成原电池。而自发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是电极与电解质溶液反应,也可能是电极与电解质溶液中溶解的氧气反应,如将铁与碳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与食盐水中的反应不一样。 ④从转移角度认识原电池 原电池工作时,能够发生电子、离子的定向移动,能够形成外电路与内电路。在原电池中,外电路通过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子从负极流出,从正极流入,电流的方向与电子移动的方向相反;在原电池内部则由电解质溶液与电极构成内电路,内电路中的电流通过离子的定向移动来形成(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因此,电子的流向仅限在外电路,而电解质溶液中没有电子流过,但电流在内、外电路同时形成。 (5)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①比较不同金属的活泼性 比较方法: a.一般作负极的金属比作正极的金属活泼。 b.一般电极质量减少,作负极,较活泼。 c.一般有气体生成、电极质量不断增加,作正极,较不活泼。 ②加快反应速率 构成原电池往往能加快反应速率。如实验室制H2时,粗锌比纯锌反应快;或向溶液中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反应速率加快。 ③用于金属的防护 如要保护铁制闸门,可用导线将其与锌块相连,使锌作负极,铁制闸门作正极,从而使铁制闸门受到保护。 ④设计化学电源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知识梳理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知识梳理 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构成条件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如上图所示,原电池作为电源,内部是通过离子运动产生电流的:因负极区产生大量的阳离子(Zn2+)、正极区阳离子(H+)大量减少,致使溶液中电荷分布不均匀,产生电势差。于是,阴离子向负极运动,阳离子向正极运动。 原电池是能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原电池的电极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流出的一极。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流入的一极。 3.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或金属与石墨)构成电极。 (2)电解质溶液,在两极发生电极反应。 (3)导线连接两极,形成闭合电路。 4.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负极(锌片):Zn-2e-====Zn2+(氧化反应) 正极(铜片):2H++2e-====H2↑(还原反应) 总反应式:Zn+H2SO4====ZnSO4+H2↑ Zn+2H+====Zn2++H2↑ 二、发展中的化学电池 1.电池的分类 (1)干电池(一次电池):日常使用的锌锰电池。 (2)蓄电池(二次电池):汽车用的铅蓄电池、手机用的镍氢电池、锂电池。 (3)燃料电池:用于航天、军事领域。 知识导学 重点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其余内容将在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中继续学习。注意理解以下几点: 1.原电池反应的实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在通常情况下,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的电子是在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直接传递的,化学能主要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而在原电池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分别在两极发生的:还原剂在负极处失去电子被氧化,电子通过导线传到正极;氧化剂在正极处得到电子被还原。在此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原电池中电荷的移动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另一部分是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 电子移动只能在外电路,阴阳离子的移动只能在内电路,从而构成闭合回路,形成电流。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 2△ 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 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 2 O(g) △ CO(g) +H 2 (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 2·8H 2 O+NH 4 Cl=BaCl 2 +2NH 3 ↑+10H 2 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 3、KMnO 4 、CaCO 3 的分解等。 3、能源的分类:

[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 +O 2=CO 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 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是 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 +CO 2 △ 2CO 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 、H 2、CO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 2O(g) △ CO(g)+H 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 2O +NH 4Cl =BaCl 2+2NH 3↑+10H 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 3、KMnO 4、CaCO 3的分解等。 [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 +O 2=CO 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2)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3)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 -=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 -=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能与电能知识点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一、化学电源 1.原电池: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 2.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①电极为导体且活性不同②两电极通过导线连接③两 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及反应 负极:较活泼金属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负极溶解,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金属或石墨做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例如:负极:(氧化反应) 正极:(还原反应) 5.正负极判断(负) ①较活泼的为负极 ②电子流出的极为负极 ③电流流入的极为负极 ④失电子的极为负极 ⑤化合价升高的极为负极 ⑥发生氧化反应的极为负极 ⑦溶液中阴离子移向的极为负极 ⑧电流表指针偏向的极为负极 ⑨质量减少的极为负极 6.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1)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2)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为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3)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7.原电池的应用

(1)加快反应速率 (2)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3)设计原电池 (4)金属的腐蚀 【习题一】 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B.原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电流的流向从原电池负极到原电池正极 C.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D.只要是放热反应就可以将其设计成原电池 【分析】A、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可能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B、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端电极为负极,电流方向和电子流向相反; C、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D、只有能自发进行的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 【解答】A、电极材料可由金属构成,也可由能导电的非金属和金属材料构成,故A错误; B、原电池放电,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故B错误; C、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C正确; D、只有能自发进行的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并不是所有的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习题二】 某原电池的电池反应为Fe+2Fe3+=3Fe2+,以下给出原电池中正极、负极、电解质溶液可能的材料,其中与此电池反应不符的原电池给合是() A.铜片、铁片、FeCl3溶组成的原电池 B.石墨、铁片、FeCl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C.镁片、锌片、Fe2(SO4)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高中化学 必修二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习题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知识点 一、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1、镁条与盐酸的反应能量的变化——温度升高,放热反应 注意:要选择强酸且浓度不要太低。尽量使用纯度好的镁条,反应前要用砂纸打磨光亮2、B a(O H)2·8H2O与NH4Cl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烧杯变凉、结冰,吸热反应 【实验三】酸碱中和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酸碱中和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温度升高,放热反应 结论: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二、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放热反应: ( ( ( ( ( 2 ( ( (3)碳与CO2气体的反应:C+CO2=2CO (4)碳与水蒸气的反应:C+H2O=CO+H2 (5)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H2O+Cu 三、化学能的利用 (1)柴草时期——火的发现至18世纪产业革命——以树枝杂草为主要能源。 (2)化石能源时期——18世纪中期至现代——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要能源。(3)多能源结构时期——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绿色能源)将成为新能源的主力军。 四、宏观上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原因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间的能量差 1、∑E(反应物)>∑E(生成物)——放出能量 2、∑E(反应物)<∑E(生成物)——吸收能量 五、微观上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原因 化学反应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放热反应:放出热的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

吸热反应:吸收热的化学反应 吸放热与能量关系 1、键能:拆开1mol某键所需的能量叫键能。单位:kJ/mol。破坏化学键时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时放出能量 2、化学反应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和反应物总能量不同。 3、反应中要遵循能量守恒。 4、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能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和吸热。如果二者能量比较接近,则放热和吸热不明显。 5、引起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微观原因:化学键的断裂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习题 1. A. C. 2. A. C. 3 A. B. C. 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反应 4、有关下列能量转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太阳能转化为了化学能 B.人类使用照明设备是将电能转化为了光能 C.生物体内的化学变化过程在能量转化上比在体外发生的一些能量转化更合理、有效 D.燃料燃烧时只是将化学能转化为了热能 5、绿色能源是指使用过程中不排放或排放极少污染物的能源,如一级能源中的水能、地热、天然气等;二级能源中电能、氢能等。下列能源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①太阳能②风能③石油④煤⑤潮汐能⑥木材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①②⑤ 6、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活泼金属跟酸反应 B.制造水煤气 C.酸碱中和反应 D.镁条燃烧

2020届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含答案

1.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 2.初步了解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3.了解化学电池的反应基础(氧化还原反应)及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1.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 能源类别 概念 举例 一次能源 直接从自然界中取得的能源 流水,风力,煤,石油,天然气等 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经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 电力,蒸汽等 (1)过程:化学能――→燃烧 热能――→蒸汽 机械能――→发电机 电能。 (2)燃烧(氧化还原反应)是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关键。 3.原电池 (1)定义: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构成条件:具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具有电解质溶液;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 (3)反应本质:化学电池的反应本质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5)电极方程式:表示正、负极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4.锌锰干电池(一次电池) (1)普通锌锰电池。 负极材料是:锌;正极材料是:碳;电解质是NH 4Cl 。 (2)碱性锌锰干电池。 负极材料是:Zn ;正极材料是:MnO 2;电解质是:KOH 。 改进后碱性锌锰电池的优点:电量大,电流稳定。 5.充电电池(二次电池) 充电电池又称二次电池,在放电时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充电时可逆向进行,使电池恢复

到放电前的状态。从而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放电),再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充电)的循环。 6.燃料电池 将燃料和氧化剂(如O2)反应放出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1)原理:利用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将燃料和氧气反应所放出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2)与其他电池的区别:反应物不储存在电池内部而是由外设装备提供燃料和氧化剂。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E 反应物总能量> E 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E 反应物总能量< E 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 C+ CO2△ 2CO 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 H 2、 CO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 H2O(g)△ CO(g) +H 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 Ba(OH) 2· 8H 2O+ NH 4Cl =BaCl 2+ 2NH 3↑+ 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 KClO 3、 KMnO 4、 CaCO3的分解等。 3、能源的分类: 形成条件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利用历史 常规能源 新能源 性质 可再生资源水能、风能、生物质能 不可再生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可再生资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沼气 不可再生资源核能 (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 电能(水电、火电、核电)、蒸汽、工业余热、酒精、汽油、焦炭等 [ 思考 ] 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 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 O2= 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 2·8H 2O 与 NH 4Cl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火电(火力发电)(电力 ) 原电池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优点:清洁、高效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 2)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 3)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 =金属阳离子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化学能与电能知识点

化学能与电能知识点 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要知识。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化学能与电能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化学能与电能知识点 1.能源: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能源,如风能、水能、煤、石油、天然气等; 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或转化形成的能源,如电能等。化学物质都具有化学能,化学反应中的自发氧化还原反应,一般都是放出能量的反应,放出的能量可以转化为热能、光能甚至电能等,但总的能量守恒。 2. 火力发电:煤燃烧,加热水蒸气,驱动发电机发电,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缺点是每个过程有能量损耗高,环境污染。 3. 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注:放热反应通过反应释放出能量,部分转化为电能,部分转化为热能损耗等,所以原电池不能达到能量的100%转化利用) 4. 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1)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放热反应) ----关键和核心 (2)两个电极(金属或石墨C):通常为活泼性不同的两极,在燃料电池中等例外是相同的惰性金属(Pt Ag等)------功能:可能参与反应(主要是金属电极失去电子),“强迫”负极失去的电子沿外电路导线传导到正极。 (3)电解质溶液(一般是酸碱盐的水溶液,也可以是盐的熔融状态)。功能:导电介质(阴阳离子的移动导电)、提供反应物质。 (4)闭合回路:电解质溶液的内电路和导线的外电路闭合连接(“两极一液一连线”)。 5.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几个基本物理知识: (1)电流方向:外电路由“+”到“—”,内电路由“—”到

“+”; (2)电子在导体(金属或C)中传导,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电子传导方向:外电路由“—”到“+”, (3)电解质溶液中依靠阴阳离子的移动导电,阳离子的移动方向和溶液中的电流方向一致,阴离子与溶液中的电流方向相反。 6. 原电池的正负极电极方程式书写 电极方程式:表示电极上发生的物质和电子的变化的方程式 书写基本过程: (1)根据已知条件,判断出正负极, (2)根据总的氧化还原反应或者电极,确定反应物以及对应的正确的产物(产物注意是否与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发生反应即不能共存),确保电子的得失和化合价的升降相等。有多种可能的时候,先写出每种可能。根据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看那种可能能配平。 (3)配平:得失电子和化合价升降数目、左右两边电荷守恒、原子守恒 7. 原电池的应用 (1)比较不同金属单质的还原性(活泼性):一般做负极的金属强于做正极(也有例外,如NaOH溶液中只有Al反应;浓HNO3中Fe、Al 钝化)。 (2)化学电源:干电池(一次性)、充电电池、燃料电池 充电电池又称二次电池,能够重复使用至一定的周期。铅蓄电池:最早使用的充电电池。镍镉充电电池:它是一种体积少,具有残留性记忆的充电电池,可重复使用500次以上。锂离子电池:它是新一代可充电的绿色电池,现已成为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摄像机等低功耗电器的主流。 燃料电池:利用燃料燃烧的反应放出能量,直接转化为电能,能量转化效率较高,达到40%-60%。 两个特别之处:①燃料一定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氧化剂(常为O2)一定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 ②电极常为相同的惰性金属如Pt 。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 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 △ 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3、能源的分类: 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O2=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2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3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 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上学的时候,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篇1 一、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 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中和热)。③金属与酸、水反应制氢气。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 = CO(g)+H2(g)。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但过氧化氢的分解是放热反应) [练习]1、下列反应中,即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Ba(OH)2 ?8H2O与NH4Cl反应 B.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C.铝与稀盐酸 D.H2与O2的燃烧反应 2、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二、化学能与电能 ① 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 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③ 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 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zC,x+y≠z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篇2 一、氯气的化学性质 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最外层有7个电子,故氯原子容易得到一个电子而达 到8电子饱和结构,因此Cl2突出表现的化学性质是得电子的性质,即表现强氧化性,如 Cl2能氧化: ①金属(Na、Al、Fe、Cu等); ②非金属(H2、P等); ③某些化合物(Br-、I-、SO2、Fe2+、SO32-等)。 (1)跟金属反应 2Na+Cl2点然2NaCl(产生白烟);Cu+Cl2点然CuCl2(产生棕黄色的烟) 2Fe+3Cl2点然2FeCl3(产生棕色的烟,溶于水呈黄色) (2)跟非金属反应 H2+Cl2点燃或光照2HCl 点燃:发出苍白火焰,瓶口有白雾;光照:会发生爆炸 2P+3Cl2点燃2PCl3(雾,Cl2不足);2P+5Cl2点燃2PCl5(烟,Cl2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 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 +CO 2 △ 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 、H 2、CO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 2O(g) △ CO(g)+H 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 2O +NH 4Cl =BaCl 2+2NH 3↑+10H 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 3、KMnO 4、CaCO 3的分解等。 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 +O 2=CO 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 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 化学能与电能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 (电力) 火电(火力发电) 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原电池 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优点:清洁、高效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 ②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 ③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 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①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②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 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 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③设计原电池。 ④金属的腐蚀。 3、化学电源基本类型: ①干电池:活泼金属作负极,被腐蚀或消耗。如:Cu-Zn原电池、锌锰电池。 ②充电电池:两极都参加反应的原电池,可充电循环使用。如铅蓄电池、锂电池和银锌电池等。 ③燃料电池:两电极材料均为惰性电极,电极本身不发生反应,而是由引入到两极上的物质发生反应,如H2、CH4燃料电池,其电解质溶液常为碱性试剂(KOH等)。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 +CO 22CO 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 、H 2、CO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 2O(g) CO(g)+H 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 2O +NH 4Cl =BaCl 2+2NH 3↑+10H 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 3、KMnO 4、CaCO 3的分解等。 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 +O 2=CO 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2)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3)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 △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其次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更。 缘由: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汲取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更的主要缘由。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汲取能量还是放出能量,确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全部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别:C +CO 2 △ 2CO 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 、H 2、CO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 2O(g) △ +H 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 2O +NH 4Cl =BaCl 2+2NH 3↑+10H 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 3、KMnO 4、CaCO 3的分解等。 [思索]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须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须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 +O 2=CO 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须要加热,只是反应起先后不再须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接着下去。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须要加热。 其次节 化学能与电能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干脆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2)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干脆接触);(3)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 -=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削减。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 -=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推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 、Ca 、Na 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 2)等作正极。

高一化学能和电能知识点

高一化学能和电能知识点 能和电能是高一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它们是我们理解和解释物质和化学反应的基础。本文将深入探讨能和电能的概念、特性和应用。 一、能的概念和特性 能是物体或系统做功能或进行变化的基本能力。它存在于各种形式,包括热能、化学能、机械能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能的特性: 1. 守恒性:能的总量在封闭系统中守恒,能量不能被创造或销毁,只能互相转化。 2. 转化性:能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互相转化。例如,电能可以转化为热能、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等。 3. 传递性:能可以通过传热、传动等方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

4. 定量性:能可以通过测量来进行定量描述,单位通常为焦耳(J)。 二、化学能的概念和应用 化学能是物质内部的能量,它存在于物质的化学键中。以下是 一些重要的化学能相关概念和应用: 1. 化学键和化学反应:化学键是原子之间形成的强相互吸引力,它储存了化学能。化学反应发生时,化学键被打破和重新形成, 储存在化学键中的能被释放或吸收。 2. 燃烧反应: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涉及到化学能的转化。例如,燃烧木材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3. 内能:物质的内能是由其分子和原子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 是体系的总能量。它包括了分子动能、位能等。 4. 三大能量转化: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机械能和电能。例如,煤炭燃烧时释放的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用于供暖、发电等。

三、电能的概念和应用 电能是由电荷运动带来的能量,是一种重要的能量形式。以下是一些关于电能的概念和应用: 1. 电荷和电场:电荷是带有电性的粒子,通过它们的运动可以产生电能。电场是由电荷形成的力场,是电能传递的媒介。 2. 电路和电流:电路是由导体、电源和负载组成的闭合路径,电流是电荷在电路中的流动。电流的大小与电荷的数量和流动速度有关。 3. 电压和电势差:电压是电势差的另一种称呼,用来描述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推动力。电势差越大,电荷流动的速度越快。 4. 电功和功率:电功是指单位时间内电流通过负载所做的功,功率是电功的变化率。功率的单位通常是瓦特(W),表示每秒传递的能量。 四、能和电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2020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教师用书:2-2-1 化学能与电能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 时间: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一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一、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二次能源中的电能是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能源。 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燃煤发电的能量转化 (1)过程:化学能错误!热能错误!机械能错误!电能 (2)化石燃料的燃烧(氧化还原反应)是使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 2.原电池 (1)实验 (2)原电池概念: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3)铜锌原电池工作原理

电池总反应:Zn+H2SO4===ZnSO4+H2↑。 (4)反应本质: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5)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理论上,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 ①两个活动性不同的电极(或一个为金属,一个为能导电的非金属)电极。 ②具有电解质溶液。 ③形成闭合回路。 1.正误判断 (1)HCl+NaOH===NaCl+H2O是放热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2)在铜—锌—稀硫酸原电池中,电子由锌通过导线流向铜,再由铜通过电解质溶液到达锌()(3)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 ) (4)原电池中的负极反应一定是电极材料失电子()

(5)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CuCl2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 [答案] (1)×(2)×(3)√(4)×(5)√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据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划分,氢气为二次能源 B.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 C.火力发电是将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D.在火力发电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实际上是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答案]A 3.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答案]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