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站水质管理办法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6
污水处理管理办法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水处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规范污水处理管理,提升污水处理效率,保障城市水环境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污水处理设施应纳入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按照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原则进行建设。
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采用先进、成熟、可靠的污水处理工艺。
三、污水处理运营管理
污水处理设施应由专业的运营单位负责运营管理,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达标排放。
运营单位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设施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检修,及时发现和解决设施存在的问题。
四、污水处理排放管理
污水处理后应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严禁超标排放。
污水处理设施应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对处理后水质进行实时监测。
五、污水处理费用征收
污水处理费应按照公平、合理、促进污水处理的原则进行征收。
污水处理费的征收标准应根据设施的运行成本、排放标准等因素确定。
六、污水处理监督管理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的监督管理,定期开展检查和评估。
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污水处理设施,相关部门应责令限期整改或采取其他必要的措施。
七、附则
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XXX部门负责解释。
本管理办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修订程序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污水站运营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污水站的运营管理工作,确保污水站的安全、高效、稳定运行,提高水质达标排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污水站的运营管理,包括污水处理、污泥处理、设备运行、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污水站运营管理应遵循科学管理、规范操作、节能减排、环保优先的原则,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提高污水处理效果,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污水站应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职责,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第五条污水站运营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1. 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2. 制定污水站的运营管理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3. 负责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和检修工作;4. 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安全、环保和质量达标排放;5. 负责污水处理设施的节能降耗和成本控制;6. 组织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提高运营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7. 建立健全运营管理规章制度,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六条污水站运营管理人员的职责:1.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2.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处理;3. 监测水质、水量、设备运行参数等数据,确保达到排放标准;4. 参与节能减排和成本控制工作,提高运营效益;5. 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业务能力;6. 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确保安全生产。
第三章运营管理第七条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应严格按照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设施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
第八条操作人员应定期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处理。
对于重大问题,应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和检修。
第九条污水站应建立健全水质监测系统,对进水、处理过程和出水进行监测,确保达到排放标准。
污水处理站进水水质指标管理规定
为严格控制废水排放指标,保证污水处理站的正常运行,现对部分界区污水排放指标做如下规定:
污水处理站进水水质控制表
污水处理站运行稳定,调节池指标碳氮比控制在2.5~4:1时,上述水源在指标控制范围内方可排入。
事故状态下,出界区废水(或凝液)经分析人员检测超出上表范围时,严禁私自外排,汇报安全环保部、生产运行部进行协调处理。
由于私自排放废水造成污水处理站处理能力受限时,对相关责任单位给予500~1000元/次的罚款。
生产运行部
二0一四年十二月十九日。
污水处理站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污水处理站的管理和操作,保证处理效果和运行安全,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污水处理站及其相关人员。
第三条管理原则污水处理站的管理应遵从经济、安全、环保、合法的原则。
第四条职责分工1.管理负责人负责污水处理站的全面管理、监督和协调工作;2.运行人员负责污水处理站的日常操作和维护工作;3.保洁人员负责站内环境的保洁和卫生处理工作;4.安全员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和管理;5.技术人员负责污水处理工艺的研究和改进。
第五条知识和技能要求污水处理站的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六条纪律要求全部参加污水处理站工作的人员都应遵守相关的纪律要求,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
第二章污水处理工艺第七条工艺流程污水处理站应依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处理工艺流程,并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处理污水。
第八条操作要求1.操作人员应依照工艺流程的要求进行操作,不得随便更改;2.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3.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处理和处理,不得随便排放。
第三章运行管理第九条日常巡检1.污水处理站必需进行日常巡检,对设备、管道、仪表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记录;2.发现问题及时排出,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十条安全管理1.污水处理站应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2.安全设施和装备必需正常运行,不得存在安全隐患。
第十一条废水排放1.污水处理站必需依照相关环保法规要求,将处理后的水排放到指定区域;2.对排放水进行监测,确保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第十二条事故应对污水处理站应订立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进行应对演练,确保能够快速应对和处理。
第四章环境保护第十三条环境监测污水处理站应建立环境监测制度,对站外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第十四条噪声掌控污水处理站应采取有效措施掌控噪声污染,确保站内和站外的噪声水平符合要求。
2024年污水处理站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保障污水处理站的正常运营,维护环境健康与生态平衡,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管理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与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要求。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级污水处理站的运行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定义污水处理站,是指根据污水特性和水环境保护要求,对各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的专业设施。
第二章组织和职责第四条组织设置1. 污水处理站应设立站长,由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负责站内的全面运行管理。
2. 污水处理站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并配备专业人员。
第五条职责划分1. 站长负责全面统筹、协调和管理污水处理站的运行工作,保障处理效果和设施安全稳定运行。
2. 各职能部门负责完成污水处理站的日常运营、设备维护和污水处理工作,并按照站长的指示进行工作。
3. 各职能部门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共同完成污水处理站的运行目标。
第六条考核评价1. 污水处理站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培训和考核,提升技能和业务水平。
2. 对污水处理站的运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价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和改进措施。
第三章基本要求第七条设备管理1. 污水处理站应配备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并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2. 对于设备损坏或故障的,应及时通知维修部门进行处理,并及时完成维护工作。
3. 污水处理站应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运行情况、维护记录和故障处理情况等。
第八条操作规程1. 污水处理站应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对污水处理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和流程化管理。
2. 各岗位人员应熟悉操作规程,并按照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处理效果和安全运行。
第九条污泥处理1. 污水处理站应建立完善的污泥处理系统,对处理后的污泥进行合理利用或安全处置。
2. 污泥的存储、运输和处置应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并进行相应的记录和报备。
污水处理站的有效管理及维护措施1. 引言污水处理站是保障我国水环境安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关键设施。
有效管理和维护污水处理站,对提高污水处理效果、降低运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阐述污水处理站的有效管理及维护措施,为污水处理站的运营提供参考。
2. 污水处理站的管理措施2.1 运营管理1. 制定完善的运营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任务。
2. 建立健全水质监测体系,确保污水处理效果达到国家标准。
3. 定期对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加强污水处理站的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2 技术管理1. 定期对污水处理技术进行更新,引进先进的处理工艺。
2. 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
3. 建立技术档案,记录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各项数据,为优化运营提供依据。
2.3 财务管理1. 合理制定运营成本预算,降低污水处理站的运营成本。
2. 加强污水处理站的收费管理,确保应收款项的及时回收。
3.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防止财务风险。
3. 污水处理站的维护措施3.1 设备维护1. 定期对污水处理设备进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针对设备易损件,提前做好备品备件的采购工作。
3. 建立设备维修档案,记录设备的维修情况,为设备更新提供依据。
3.2 设施维护1. 定期对污水处理站的建筑物、管道、阀门等进行检查和维修。
2. 加强对污水处理站周边环境的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3. 定期对污水处理站进行绿化、清洁,保持站内环境整洁。
3.3 安全生产维护1. 定期对污水处理站的安全生产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2. 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3. 制定应急预案,提高污水处理站在突发事故时的应对能力。
4. 总结污水处理站的有效管理和维护是确保污水处理效果、降低运营成本的关键。
通过加强运营管理、技术管理、财务管理,以及设备维护、设施维护和安全生产维护等方面的措施,可以提高污水处理站的运营效益,为我国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作出贡献。
一、总则为加强污水处理厂的环境保护工作,确保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水质符合国家及地方环保标准,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厂所有污水处理设施、设备、工艺及管理人员,以及与本厂污水处理排放相关的所有活动。
三、排放标准1. 污水处理厂排放水质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环保标准,具体标准如下:(1)化学需氧量(COD)≤ 100mg/L;(2)生化需氧量(BOD5)≤ 30mg/L;(3)悬浮物(SS)≤ 50mg/L;(4)氨氮(NH3-N)≤ 25mg/L;(5)总磷(TP)≤ 0.5mg/L;(6)总氮(TN)≤ 15mg/L;2. 在特殊情况下,如遇自然灾害、突发环境事件等,排放标准可按当地环保部门要求进行调整。
四、排放管理措施1. 设备管理(1)污水处理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2)设备更换或改造时,应优先选用环保型设备,降低污染物排放;(3)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排放水质符合标准。
2. 工艺管理(1)优化污水处理工艺,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2)加强污水处理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控制,确保污染物去除效果;(3)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妥善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3. 水质监测(1)污水处理厂应设置水质监测站,对排放水质进行实时监测;(2)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保排放水质稳定达标;(3)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排放水质符合标准。
4. 环保设施管理(1)污水处理厂应配备环保设施,如沉淀池、曝气池、消毒池等;(2)定期对环保设施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3)对环保设施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5. 管理制度(1)污水处理厂应建立健全环保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环保职责;(2)加强员工环保意识教育,提高环保工作水平;(3)对违反环保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污水站标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污水站的管理,保障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依法保护环境,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制定本标准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共污水站的管理,包括污水处理厂、污水泵站等。
第三条污水站的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四条污水站管理应当依法合规,遵守环保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环保政策和标准。
第五条污水站管理应当树立“绿色发展、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理念,推动污水处理行业健康发展。
第六条污水站管理应当注重安全生产,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定,保障员工和公众安全。
第七条污水站管理应当着力改善环境质量,降低排放污染物的浓度和数量,提高处理效率。
第八条污水站管理应当加强技术创新,促进污水处理设施更新和升级改造,提升设施运行效能。
第九条污水站管理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强化管理责任,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十条污水站应当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明确各级管理职责,确保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第十一条污水站应当设立管理岗位,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具备相关管理资质和经验。
第十二条污水站应当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对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评价,激励其积极工作。
第十三条污水站应当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和技能水平,保障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十四条污水站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定期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确保设施运行安全。
第十五条污水站应当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确保环境安全。
第三章设备管理第十六条污水站应当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检查,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七条污水站应当建立设备台账,定期维护保养设备,延长设备寿命。
第十八条污水站应当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对设备使用进行合理规划,提高设备利用率。
第十九条污水站应当加强设备更新,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备改造和更新,提高设备运行效能。
第二十条污水站应当加强设备保养,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及时处理设备故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污水处理管理办法污水处理管理办法是指对污水进行收集、传输、处理和排放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规定。
其目的是保护水环境,维护公共卫生,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管理办法的相关内容,包括管理机构、管理原则、处理流程、排放标准等方面。
一、管理机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污水处理管理办法的管理机构一般由环境保护部门负责。
其职责包括制定和修订相关管理规定、监督和检查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处罚违反管理规定的单位或个人等。
二、管理原则1.预防为主:污水处理管理办法的核心原则是“预防为主”。
即通过加强源头控制,减少污水的产生和排放,降低对水环境的污染程度。
2.分类管理:根据不同类型的污水,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和标准。
例如,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农业污水等需要分别进行处理。
3.科学管理:污水处理应基于科学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合理选用处理工艺和设备,确保处理效果和运营成本的平衡。
三、处理流程1.收集与传输:污水处理管理办法要求建立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包括下水道、拦污设施等。
收集的污水经过初步处理后,通过管道或泵站传输到处理厂。
2.初级处理:初级处理主要是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和沉淀物,常用的方法有格栅、沉砂池等。
3.中级处理:中级处理主要采用生化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常用的处理工艺有活性污泥法、厌氧消化等。
4.高级处理:高级处理主要是对中级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深度处理,以达到更严格的排放标准。
常用的方法有深度过滤、紫外线消毒等。
5.污泥处理: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需要进行处理和处置。
常见的处理方法有浓缩、脱水、焚烧等。
四、排放标准污水处理管理办法规定了不同类型污水的排放标准,以保证排放的污水符合环境质量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排放标准一般包括水质指标、浓度限值、生物毒性等要求。
五、监督与检查为了确保污水处理管理办法的有效实施,相关部门将进行监督和检查工作。
主要包括定期检查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抽查排放水质、对违规单位进行处罚等。
污水处理站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污水处理站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1.管理目的1.1.为确保污水处理站的安全、高效运行,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制定本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2.术语定义2.1.污水处理站(以下简称“处理站”):指进行污水处理的设施。
2.2.污水:指含有废水、污泥等废物的废水。
3.责任与权限3.1.处理站管理责任人应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对处理站的正常运行负责。
3.2.处理站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处理站的操作,确保处理效果达到标准要求。
4.处理站维护与保养4.1.处理站设备维护:定期对处理站设备进行检修、保养和更换,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2.处理站清洁维护:定期对处理站内部进行清洁,清除污物及杂物,防止设备堵塞和腐蚀。
5.污水处理工艺5.1.污水接收与预处理:确保污水能够顺利接入处理站,并进行初步处理,如去除大颗粒杂物。
5.2.水质调节与中和:根据污水水质特点,进行PH调节和中和处理,以保证后续处理过程的正常进行。
5.3.水解与厌氧处理: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水解和厌氧处理,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
5.4.曝气与好氧处理:在好氧条件下,利用曝气设备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和氧化。
5.5.沉淀与浓缩:对好氧处理后的水进行沉淀和浓缩,从而得到较为纯净的水。
5.6.污泥处理与回收:将沉淀后的污泥进行处理和回收利用,减少污泥对环境的影响。
6.处理站运行及应急措施6.1.处理站运行记录:对处理站的运行情况进行记录并留存,包括操作人员、处理量、效果等。
6.2.处理站故障处理:对处理站故障及时进行处理,并进行记录和分析,以防范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6.3.应急预案:制定处理站的应急预案,包括应急演练、事故处理等,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采取措施。
7.附件7.1.设备维护记录表7.2.操作记录表7.3.故障处理记录表7.4.应急预案注释:1.废水:指工业、商业和居民生活产生的不符合排放标准的废水。
2.污泥:指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有高浓度有机物的残渣。
污水站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本污水站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和提高污水站运行管理水平,确保排污设施的正常运行,维护环境卫生,防止污水对周边环境和公共安全造成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污水站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废水站、生活污水站等,以及相关人员的操作和管理。
三、相关术语解释1.污水站:公司内使用的所有废水处理设施,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站。
2.操作人员:有关污水站操作、维护和管理的专业人员。
3.污水处理标准:国家和地方对于排放废水所规定的相关标准。
四、污水站设备管理1.设备清单:1.1制定污水站设备清单,明确设备型号、数量和安装位置。
1.2定期更新设备清单,确保清单的准确性。
2.设备定期检查:2.1制定设备定期检查计划,包括外观检查、设备运行状态检查等。
2.2对于发现的设备问题,制定及时修复计划,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3.设备维护计划:3.1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包括定期更换易损件、清理设备内部等。
3.2建立设备维护记录,记录每次维护的内容和结果。
五、污水处理与监控1.处理规程:1.1制定污水处理规程,明确处理流程、化学药剂使用和处理目标。
1.2对不同来源的污水,制定相应的处理规程。
2.监控系统:2.1配备先进的污水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污水处理参数。
2.2确保监控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六、污水水质管理1.水质检测:1.1制定污水水质检测计划,定期对污水水质进行检测。
1.2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确保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2.水质调整:2.1根据水质检测结果,制定水质调整计划,调整污水水质。
2.2确保水质调整的方法和药剂符合环保和安全标准。
七、污水站安全与应急处理1.安全培训:1.1对污水站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操作培训,包括应急处理流程。
1.2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提高人员应急处理能力。
2.安全设施:2.1配备污水站安全设施,包括气体检测仪、安全标识等。
2.2定期检查安全设施,确保其正常工作。
污水处理管理办法污水处理管理办法是指对污水进行收集、处理和排放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规定。
其目的是保护环境、维护公共卫生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管理办法的相关内容,包括管理范围、管理原则、管理程序和管理措施等。
一、管理范围污水处理管理办法适用于各类生产、生活和工业活动中产生的污水。
管理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工业企业、城市污水处理厂、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等。
二、管理原则1. 环境优先原则:污水处理应以环境保护为首要目标,确保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的环境标准。
2. 综合治理原则: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减少污水产生、改善污水处理工艺和提高处理效率等,实现对污水的全面管理。
3. 责任追究原则:对违反污水处理管理办法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责任,包括罚款、停产整顿等处罚措施。
三、管理程序1. 污水排放申请:污水产生单位需向当地环保部门申请污水排放许可证,并提供相关资料,如排放口位置、污水性质和排放量等。
2.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根据污水排放许可证的要求,污水产生单位应建设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并按要求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
3. 污水监测与报告:污水产生单位需定期对排放的污水进行监测,并向环保部门提交监测报告,确保排放达到标准要求。
4. 环境监督与执法:环保部门将对污水排放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并督促整改。
四、管理措施1. 污水减量措施:通过节水、回收利用等措施,减少污水的产生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2. 污水处理工艺改进: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提高处理效率和排放水质。
3. 污水再利用:对经过处理的污水进行再利用,如用于农田灌溉、工业生产等,减少对淡水资源的需求。
4. 排放标准和监测要求: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并要求污水产生单位进行定期监测,确保排放水质符合要求。
5. 环境宣传和教育:通过开展环境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污水处理的认识和意识,促进环境保护行动的参与。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管理办法是保护环境、维护公共卫生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污水处理管理办法污水处理管理办法是指针对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各项管理措施和规定,旨在保护环境、维护公共卫生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管理办法的标准格式,包括目的、适用范围、主要内容等。
一、目的污水处理管理办法的目的是规范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各项管理工作,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公共卫生,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各类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工作,包括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等。
三、主要内容1. 设施建设与设计要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设计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包括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
设计应考虑设施的处理能力、出水水质标准、设备选型等因素。
2. 运行与维护管理(1)设施运行管理:污水处理设施应设立专门的运行管理机构,负责设施的日常运行和监测工作。
运行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定期接受培训。
(2)设施维护管理:定期对设施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设施维护人员应具备相关的维修技能,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损坏。
3. 污水处理工艺与操作要求(1)污水处理工艺选择:根据不同的污水性质和处理要求,选择适当的处理工艺,如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等。
(2)操作要求:设施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掌握处理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确保处理效果达到标准要求。
4. 出水水质监测与排放标准(1)出水水质监测:定期对出水水质进行监测,包括悬浮物、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等指标。
监测结果应记录并及时报送相关部门。
(2)排放标准:出水水质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要求,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限值。
5. 废水处置与回用(1)废水处置:对于处理后的废水,应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处置,如深度处理、消毒等,确保废水的安全排放。
(2)废水回用: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回用,如农田灌溉、工业用水等,但必须符合相关的水质要求和管理规定。
污水处理站运行管理及其安全规定为了加强污水处理站的设备管理,工艺管理和水质管理,保证污水处理站安全运行,达到污水处理站净化水质、保护环境的目的,特意制定本章程。
污水处理站的根本任务是保质保量地完成生活污水处理,最终将处理过的污水达标排放或回收再利用,所以要求管理人员按各处理构筑物,设施的管理方法和操作规程精心管理、安全操作,保证整个污水处理工艺和单独处理构筑物和设施高效、低耗地发挥其作用。
一、设施的运行管理1、运行管理人员必须熟悉本站处理工艺和设施、设备的运行要求与技术指标。
2、运行管理人员应该要求经常巡视检查构筑物、设备、电器和仪表的运行情况。
3、污水处理站必须加强水质和污泥管理。
4、运行管理人员每天应按时做好运行记录,数据应准确无误。
5、运行管理人员发现运行不正常时,应及时处理或反映。
6、无论是露天还是室内的所有设备都必须做好清污处理,应经常检查设备的油封水封等,避免水、泥、气泄漏,保证设备的运转效率,防止设备被腐蚀。
7、格栅和格筛所截栅渣应定时清理。
汛期应加强巡视、增加清污次数。
清捞出的栅渣应妥善处理和处置。
8、水处理构筑物堰口、池壁应保持清洁、完好。
运行管理人员应经常清理水解池、沉淀池等构筑物堰口的杂物,保证出水均匀和处理效果,保持外观整洁。
9、根据接触氧化池及生化滤池氧的需要,应注意适时调节鼓风机的风量及控制其间歇性开停。
10、应经常观察接触氧化池生物膜及活性污泥生物相取样沉淀池上清夜透明度、污泥颜色、状态和气味等项目。
11、正常运行时接触氧化池污泥沉降比控制为____%左右,溶解氧为0.5-2.0mg/1,污泥指数为80-120ml/g。
12、加水稀释搅拌化学药剂时,运行管理人员不得离开现场,严禁发生药剂溢出现象。
13、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过程中,不得中断混凝剂的投加。
运行管理人员应注意混凝沉淀池的出水水质,及时适当调整混凝剂的投加量。
14、每周一次排放水解池、接触氧化池及混凝沉淀池底部污泥。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公司内污水处理站的安全、高效运行,防止水污染,保障环境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污水处理站及其工作人员。
第三条污水处理站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确保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公司成立污水处理站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污水处理站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工作。
第五条污水处理站设立站长一名,负责污水处理站日常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 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制度;2. 组织制定和实施污水处理站管理制度;3. 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达标排放;4. 负责污水处理站人员培训和考核;5. 组织开展污水处理站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工作。
第六条污水处理站设立操作班组长一名,负责日常操作管理和现场监督,具体职责如下:1. 负责污水处理站的日常操作管理;2. 指导操作人员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3. 监督操作人员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4. 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5. 负责操作人员的考勤和绩效考核。
第三章设备管理第七条污水处理站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八条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具体要求如下:1. 按照设备保养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紧固等保养工作;2. 发现设备故障,及时报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3. 定期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提高设备性能。
第四章污水处理第九条污水处理站应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公司要求,对污水进行处理,确保达标排放。
第十条污水处理站应加强水质监测,确保污水处理效果。
第十一条污水处理站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污水处理效果。
第五章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第十二条污水处理站应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第十三条污水处理站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
第十四条污水处理站应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排放。
污水处理站管理制度一、引言污水处理站是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设施,为确保污水处理站的正常运行和管理,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目标1. 确保污水处理站的安全运行,保障环境卫生。
2. 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污染排放。
3. 保护污水处理设施的设备和资产。
三、管理职责1. 污水处理站站长负责全面管理和运行污水处理站,确保其安全、高效运行。
2. 运行人员负责日常操作和维护,按照像关规定进行污水处理和排放。
3. 管理人员负责制定管理计划、监督运行情况、协调各部门合作。
四、安全管理1.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遵守操作规程,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2. 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建立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保障污水处理站的安全。
五、运行管理1. 制定运行计划,合理安排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确保处理效率和质量。
2. 监测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指标,及时调整操作参数,保证处理效果达标。
3. 建立运行记录,记录运行情况和关键参数,为后续数据分析和优化提供依据。
六、维护管理1. 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维修记录等,为设备管理提供依据。
3. 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及时更换老化设备,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七、环境监测1. 定期对污水处理站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确保处理站对环境的影响在允许范围内。
2. 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监测,确保排放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3. 建立环境监测记录,记录监测数据和结果,为环境保护和改进提供依据。
八、培训与教育1. 对污水处理站的运行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2. 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3. 建立培训档案,记录培训内容和参预人员,为后续培训提供参考。
九、管理评估1. 建立污水处理站的绩效评估体系,定期对运行情况和管理效果进行评估。
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和改进措施,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污水处理管理办法一、背景介绍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对于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污水处理工作,保护环境,制定污水处理管理办法是必要的。
二、管理目标1. 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确保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2.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3. 完善污水排放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违规排放行为。
4. 加强对污水处理企业的监督和管理,促使其履行环保责任。
三、管理措施1.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1)制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合理布局,确保覆盖面广。
(2)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建设污水处理厂,确保设施的质量和运行效果。
(3)建立污水处理设施的档案管理制度,做好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
2. 污水排放监测(1)建立完善的污水排放监测体系,包括监测点的设置、监测设备的购置和维护等。
(2)定期对污水排放进行监测,确保排放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3)对于发现的违规排放行为,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罚,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 污水处理企业监督管理(1)建立污水处理企业的准入制度,对企业进行资质审核和监督管理。
(2)加强对污水处理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确保企业按照规定运行。
(3)对于发现的违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并暂停或撤销企业的运营许可证。
四、管理效果评估为了评估污水处理管理办法的实施效果,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
1. 建立污水处理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排放水质、处理效率、设施运行情况等。
2. 定期对各污水处理厂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3. 鼓励公众参与评估工作,加强社会监督。
五、经费保障为了保障污水处理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合理配置经费。
1. 政府应当增加对污水处理管理的财政投入,确保设施建设、运行维护等方面的经费需求。
2. 鼓励企业自筹资金进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
六、法律法规支持为了保证污水处理管理办法的有效实施,需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持。
第三采油厂污水处理站水质治理工作管理办法
(试行)
1.适用范围
为规范第三采油厂污水处理站水质治理工作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第三采油厂污水处理站水质治理工作的管理,规定了管理工作职责、内容及考核办法,是对GY01/E7.12《油(气)生产过程控制程序》的补充。
2 职责
2.1工艺所是采油厂水质治理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
2.1.1负责定期组织召开水质治理工作例会,分析解决污水处理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推动水质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2.1.2负责制定污水处理站水质化验监测、过滤器反冲洗、储罐排污、收油等各项管理制度,并组织对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2.1.3负责组织推动过滤器加药清洗、过滤器滤料的检查补充、储罐清砂工作的有效开展。
2.1.4负责每月对污水处理站的水质进行2次取样检测,并将结果形成水质公报,向各单位进行通报。
2.1.5负责分析污水处理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及时联系生产运行部协调解决。
2.1生产运行部职责
负责及时联系技术服务单位维修污水处理设备出现的故障,恢复设备的正常生产。
2.2注水管理办公室职责
负责污水处理站的各种规章制度的检查;协调解决污水站存在的问题,保证水质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4 作业区职责
2.4.1负责所辖污水处理站的日常管理工作。
2.4.2负责解决污水站存在的各种问题。
2.4.3负责执行污水处理站的各种规章制度。
2.4.4负责维护和保养污水处理设备。
三、管理内容
3.1污水处理站水质监测管理
3.1.1作业区水质化验操作严格按照Q/SY DG 1065-2001《污水含油化验操作规程》执行,污水处理站每天每班化验一次,化验完成后填写化验记录(取样点:污水来水、除油后、各级过滤后、外供水)。
3.1.2每周一污水处理站将污水化验报表上报作业区,作业区根据化验结果及时分析水质异常的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3.1.3工艺所每月对各污水处理站的外供水质进行2次取样化验,并将结果形成水质公报,向各单位进行通报,对水质超标的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3.2过滤器管理
3.2.1污水处理站过滤器每天进行反冲洗3次(反冲洗时间:6:00、
14:00、22:00)。
3.2.2每季度开展一次污水处理系统过滤器的加药清洗工作,保证过滤器的过滤效果(过滤器清洗时间:每年的1月、4月、7月、10月)。
3.2.3每半年核实一次过滤器滤料,对漏失的滤料及时进行补充(过滤器滤料的补充时间:每年的3月、9月)。
3.2.4工艺所和注水管理按照《过滤器加药清洗、过滤器滤料的检查补充》的制度,组织开展此项工作。
3.2.5作业区配合实施过滤器加药清洗、过滤器滤料的检查补充工作。
3.3储水罐收油、底排污及清砂管理
3.3.1污水处理站污水罐收油:严格控制隔油罐油面高度在0.3米以内,确保出口污水含油<50-100㎎/L;波纹板除油器每天进行收油操作1次。
缓冲罐、滤后水罐生产运行中,正常情况下每周检查一次罐内油面高度,达到0.1米时立即收油;缓冲水池的液位要控制在收油槽附近,确保能够及时收油。
3.3.2污水水处理站储罐排污周期7天,排污时间为每次5-10分钟(储罐定期排污时间:每月的1日、8日15日、23日)。
3.3.3每季度核实一次污水处理站储水罐沉砂情况,对积砂超过0.5m 的储罐及时安排清砂。
3.3.4工艺所制定《污水处理站储水罐清砂计划》报注水管理办公室。
3.3.5注水管理办公室按照《污水处理站储水罐清砂计划》组织实施。
3.3.6作业区根据《污水处理站储水罐清砂计划》的内容,完成储水罐的清砂工作。
3.4污水处理设备维修管理
3.4.1作业区对污水处理设备进行日常的维护和保养,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上报工艺所、作业区。
3.4.2工艺所和作业区对污水处理设备出现的故障进行现场核实,及时分析原因,上报生产运行部关部门进行协调解决。
3.4.3生产运行部按照污水处理设备的合同要求及时联系技术服务单位,对设备的故障进行维修。
(设备发生故障,乙方应24小时赶到现场进行服务,质保期内设备本身故障免费维修,质保期满按合理价格有偿服务)。
3.4.4污水处理设备维修后,工艺所、生产运行部、注水管理办公室、作业区、技术服务单位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正常后投入生产。
四、污水水质考核标准
2006年12月,油田公司下发了《2007年大港油田回注水水质指标》,规定了注水水质的基本要求和各污水处理站应达到的注水水质推荐指标。
2007年大港油田回注污水水质主要指标
五、污水水质考核办法
作业区应认真落实《污水水质管理办法》规定的各项管理制度,采油厂定期对污水站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分为水质达标率和污水站管理制度两大项。
5.1水质达标率
5.1.1污水水质达标率:指以合格的污水质指标项数为子项,以污水考核指标项数为母项取得的百分数。
5.1.2考核指标要求:8座污水处理站水质指标达标率100%。
5.1.3考核奖惩制度:与单位业绩奖金总额4%挂钩,低于目标值,实行一票否决,月考核,月兑现。
5.2污水站管理制度
5.2.1注水办公室组织工艺所、作业区对污水处理站的各种规章制度的检查,按考核依据填写考核检查表,发现问题逐一记录,并按文件条款对问题进行描述,填写有被检单位签字的考核检查表(作为原始资料保存)
5.2.2并将检查结果上报质安环保部,纳入基础管理考核。
六、检查表单
GY01JL7.12.2-01注水检查记录表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
注水检查记录表
编码:GY01JL7.12.2-01 日期:
最新范本,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