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检函【2009】191号_贯彻分类管理办法意见
- 格式:doc
- 大小:224.50 KB
- 文档页数:7
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9年第9号(总第149号)--关于批准197项国家标准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撤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09.08.27
•【文号】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9年第9号[总第149号]
•【施行日期】2009.08.27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标准化
正文
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
(2009年第9号总第149号)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以下197项国家标准,现予以公布(见附件)。
2009年8月27日
备注:1.GB/T 5953-1999已被代替完
2.从即日起,废止GB/T 21783-2008塑料毛细管法和偏光显微镜法测定部分结晶聚合物的熔融行为(熔融温度或熔融范围)。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布市发展改革委保留、废止和宣布失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布日期】2009.06.16
•【字号】京发改[2009]1241号
•【施行日期】2009.06.1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价格
正文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布市发展改革委保留、废止和宣布失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知
(京发改[2009]1241号)
各区县发展改革委、各有关单位:
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京政办函〔2008〕47号)和市政府法制办《关于进一步做好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京政法制发〔2009〕21号)精神,我委对本机关制发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
经清理,符合清理要求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共207件,其中,保留的行政规范性文件165件,废止和宣布失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42件。
现将清理结果予以公布。
二〇〇九年六月十六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保留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目录
(2009年6月)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废止和宣布失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目录(2009年6月)。
环境保护部公告2010年第97号――关于公布继续有效的国家环保部门规范性文件目录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0.12.21
•【文号】环境保护部公告2010年第97号
•【施行日期】2010.12.2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法制工作
正文
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0年第97号)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规章清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10〕28号),我部对2008年3月环境保护部成立以来以及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先后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
现将2010年9月30日前发布的继续有效的国家环保部门规范性文件目录予以公布。
对未列入本目录的其他文件的效力发生争议的,我部将根据《立法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国务院关于环保部门主要职责的规定、《环境保护法规制定程序办法》、《环境保护法规解释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予以解释。
特此公告。
附件:继续有效的国家环保部门规范性文件目录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附件:
继续有效的国家环保部门规范性文件目录。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产品质量分类监管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正文:----------------------------------------------------------------------------------------------------------------------------------------------------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产品质量分类监管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沪质技监监〔2018〕461号各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质量发展局):现将《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产品质量分类监管的指导意见(试行)》印发给你们,原沪质技监监〔2016〕279号文作废,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18年10月16日(此件公开发布)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产品质量分类监管的指导意见(试行)各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质量发展局):为进一步改革产品质量监管方式,合理配置产品质量监管资源,提高产品质量监管效能,督促生产企业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增强产品质量监管科学性、合理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原国家质检总局《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试行办法》(2012年第74号公告)、《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分类监管管理办法>的通知》(沪府规〔2018〕13号)等规定,现就上海市产品质量分类监管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产品质量监管职能,推进监管方式转变,以“产品分级、企业分类、风险监控、差异化监管”为总体思路,实施产品风险分级和生产企业分类管理并动态调整,差别化运用监管措施,推进产品质量监管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提高监管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二、工作目标进一步健全产品质量分类监管工作机制,落实差异化监管措施,提高产品质量监管效能。
在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已经实施分类监管工作的基础上,以消费品为重点,采取部分行业先行突破,逐步实现对全市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实施分类管理。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12年第179号――关于公布第一批部门计量检定规程清理结果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2.11.19
•【文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12年第179号
•【施行日期】2012.11.19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计量
正文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
(2012年第179号)
关于公布第一批部门计量检定规程清理结果的公告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规定,为进一步做好部门计量检定规程备案工作,近期,质检总局组织有关单位对已备案的部门计量检定规程进行了集中清理,现将清理后的第一批现行有效的部门计量检定规程公布如下(见附件1)。
附件:现行有效的部门计量检定规程(第一批)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12年11月19日。
产品安全认证规则CQC11‐461233‐2009电器装置开关安全认证规则Safety Certification Rules for Switches for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2009年9月21日发布 2009年9月25日实施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前 言本规则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发布,版权归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所有,任何组织及个人未经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全部或部分使用。
本规则代替CQC/RY136-2003,主要变化如下:1)“1.适用范围”调整为“本实施规则适用于户内或户外使用的,家用和类似用途固定式电气装置的电子开关、遥控开关、延时开关”,并明确了电子开关、遥控开关、延时开关的定义及范围;2)证书有效期规定为4年。
制定单位: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参与起草单位:广州日用电器检测所主要起草人:魏未1.适用范围本规则适用于户内或户外使用的,家用和类似用途固定式电气装置的电子开关、遥控开关、延时开关的CQC标志安全认证,适用的产品包括:电子开关:操纵照明电路、控制灯的亮度(调光器)、控制电动机(如排气扇等用的)转速和作其他用途(如电热装置)的电子开关,这些开关的工作电压不超过交流250V,额定电流不超过16A。
上述的操纵和控制是人为地通过起动元件、传感面和传感装置,借助于触摸、接近、旋转、光、声、热或其他影响等方式来实现的。
遥控开关“额定电压不超过440V、额定电流不超过63A的电磁遥控开关,并适用于额定电压不超过250V、额定电流不超过16A的电子遥控开关。
延时开关:额定电压不超过440V、额定电流不超过63A,用于家用和类似用途供户内或户外使用的固定式电气装置上用手动和/或遥控操作并装有机械的、热的、气动的、液压的或电操作的延时装置,或上述中任意组合的延时装置的延时开关。
2. 认证模式电气装置开关的CQC安全认证模式为:产品型式试验+初次工厂检查+获证后监督。
认证的基本环节包括:a. 认证的申请b. 型式试验c. 初始工厂检查d. 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e. 获证后的监督f.复审3.认证申请3.1认证单元划分按照产品的操纵和控制方式、负载种类、有无螺纹端子等划分申请单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司(局)函特急质检检函〔2009〕191号
关于贯彻《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管理办法》的意见
各直属检验检疫局:
新修订的《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管理办法》(总局令113号,以下简称《办法》)已于2009 年6月14 日公布,将于2009
年8 月1 日施行。
为确保各级检验检疫机构及时有效地贯彻实
施《办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领会《办法》的重要意义
《办法》是在对检验检疫机构多年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经验
总结的基础上,广泛听取检验监管和有关法规方面专家、部分出
口产品生产企业以及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意见,而确立的出口工
业产品检验监管基本模式。
《办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一体
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出口检验监管工作遇到诸多挑战,突出表现
为检验监管资源无法满足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和“中国制造”产品安
全质量水平快速提高的要求。
尤其是面临国际金融危机,检验检
疫机构既要履行职责又要服务企业,迫切需要调整检验监管模式。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又好又快”的发展方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
要求、“质量安全年”的主题都进一步要求检验监管工作适应形势、改变方式,保证检验监管工作科学有效的发展,促进企业加快诚信建设和质量控制能力建设,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实现国家以质取胜的发展战略。
二、认真学习,把握内涵,正确理解《办法》的实质内容
各级检验检疫机构要深刻理解《办法》的实质内容,转变检验监管思路,不断开拓创新,建立适应新形势的出口产品检验监管体系,学习中要重点把握以下要点:
(一)检验和监管科学有效结合的理念
《办法》中监管包括企业分类和产品风险分级两种管理手段。
与以往不同的是更加突出了产品风险分级的重要性。
通过企业分类和产品风险分级确定五种检验监管方式。
五种检验监管方式所落实的检验措施反过来影响企业的分类和产品风险的等级。
检验和监管都是质量管理、控制和保证的重要手段,检验可以对监管起到验证作用,监管可以指导检验方式的调整,两者相互作用,相互补充,有机结合。
《办法》所着力构建的适应新形势的检验监管体系,就是要充分发挥检验对于监管的验证作用,把检验结果作为对监管措施是否有效的验证和调整监管措施的依据之一。
提高检验监管的有效性,就是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优化检验监管资源配置,统筹兼顾检验监管工作力度,保证检验监管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二维分类管理方式
— 2 —
《办法》最显著的特征是二维分类管理方式,由四种企业类别和三级产品风险等级共同决定出口产品的具体检验监管方式,检验监管方式也细化为五种检验监管方式,规定了对不同企业出口产品检验放行的宽严程度。
产品风险等级越高,相应的对其检验监管方式越严格,同一企业生产的不同风险的产品,实行的检验监管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三)主动分类、动态调整机制
《办法》对出口企业实施主动分类,改变以往凭企业申请进行分类考核和管理的做法。
同时引入产品风险等级和企业类别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实际产品或企业情况的变化随时对其分类进行调整。
主动分类、动态调整确保企业出口产品得到恰当的检验监管方式,进一步确保检验监管措施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四)注重引导企业诚信自律
《办法》注重引导企业诚信自律,健全失信惩戒制度,明确生产企业是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增强企业质量自主管理的责任意识。
在企业分类中着重引入企业信用情况这一要素,它对分类管理有着重要影响,也是确定、调整检验监管方式的重要依据。
《办法》还要求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出口工业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和召回制度,建立健全各类记录、确保产品质量可追溯。
(五)因地制宜,科学、高效地履行职责
《办法》是对出口产品检验监管的一般性规定,各直属检验检疫机构需要结合地域特点制定适合当地客观实际情况的细化措
— 3 —
施,以适应本地出口产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以及产品结构特点,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风险。
在实际运用中,要切实落实检验监管职责,既要防止监管责任弱化,又要防止安全质量责任越位。
三、认真组织,充分准备,切实做好《办法》的宣传培训
《办法》对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做好出口工业产品检验监管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各级检验检疫机构务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宣传、培训工作。
(一)加大宣传力度。
各级检验检疫机构要主管领导挂帅,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办法》宣传活动,分层推进、全面开展。
各直属局要充分利用两报专栏,发表有关出口分类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大力宣传分类管理办法的意义作用。
还要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广大出口企业的宣传辅导工作,为贯彻落实《办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二)认真细致做好培训。
各级检验检疫机构要将学习《办法》及制定规范性文件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列入日程。
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培训工作,通过各种形式迅速组织培训,要做到检验监管工作领导和工作人员熟练运用《办法》及其配套文件的内容,确保《办法》得以正确贯彻执行。
为配合《办法》的正式实施,总局届时将召开全国电视电话宣贯会议,并下发配套使用的《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指南(试行)》(以下简称《分类指南》),组织骨干培训,请各局届时认真— 4 —
组织人员参加会议及培训,认真学习掌握《分类指南》内容。
四、认真落实,扎实推进,全力保证《办法》的贯彻执行
《办法》是加强检验监管工作的重要依据,各级检验检疫机构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办法》的贯彻实施。
(一)各直属检验检疫局要根据《办法》及其《分类指南》,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尽快制定相应的评定工作规范,报总局审核批准。
要从部门分工、岗位定责、作业指导三个层次,明确职责、明确标准、明确程序,确保《办法》有关制度得到切实执行。
(二)检验检疫机构应当按照直属局制定的评定工作规范,对本辖区内企业开展综合评定,确定分类级别,并按照有关规范和程序进行上报和审定。
检验检疫机构在对企业进行分类评定时,必要时可进行现场审核。
为避免与其他相关管理办法的重复、交叉,尤其是在质量管理体系考核方面可结合日常监管进行,最大限度地使用现有监管信息,以避免浪费检验检疫资源,尽可能减轻企业负担。
(三)直属检验检疫局应积极探索产品风险分级方法。
既可按照HS编码进行分级,也可按照产品特性进行分级,还可结合产地情况进行分级。
产品风险分级是一项全新工作,各地可由粗到精,循序渐进。
(四)直属检验检疫局根据检验监管资源配置情况明确规定五种检验监管方式的检验频次和监管内容,要做到五种方式实施时区分明显。
其中特别监管是特别严厉的检验监管措施,应谨慎
— 5 —
使用。
(五)严肃检验检疫工作纪律,严禁滥用职权借分类管理实施增加企业负担。
对未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进行分级分类评定,造成出口工业产品重大质量事故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要视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
(六)各级检验检疫机构要认真履行检验监管职责,不得擅自放松或放宽对出口产品的检验监管,逃避责任。
对分类管理工作中违反规定擅自将高风险产品改为低风险产品放行或者擅自提高生产企业分类级别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行为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七)各检验检疫机构严格按照《办法》以及直属局实施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及时做好对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管理的动态调整,采取电子或书面的方式建立并规范分类管理企业档案和产品档案。
(八)鉴于《办法》内容丰富、变动较大,《分类指南》为基本要求和试行,各级检验检疫机构要注重实践,灵活运用,注意总结经验,适时形成规范性文件。
总局将在年底召开经验总结会,对《分类指南》进行适当修订。
(九)《办法》的实施是项重要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实施时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稳步展开。
不要与现行制度完全割裂开来,原先的企业分类应尽可能根据新办法进行转换,但要年底前完成转换工作。
同时注意内地与口岸、跨地区集团企业的协— 6 —
调,避免各地间同一集团企业或同一产品检验监管方式差距过大。
各级检验检疫机构要统一思想,认真领会《办法》重要性,加强领导,积极宣传,认真培训,扎实推动,完善工作规范,确保《办法》得以顺利严格施行,做到有效监管、科学监管,不断提升检验监管能力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出口工业产品质量档次,以质取胜,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为外贸稳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二○○九年七月十六日
抄送:本司、存档(2)。
录入:高飞校对:高飞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