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对大豆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61.29 KB
- 文档页数:4
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作者:王继明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13期大豆种植中,产量形成过程有很大的能耗,物质转换率不高,营养与生殖生长对同化产物有很强的竞争,消耗的固氮量大,复杂库源关系与株型特点,导致大豆光能使用效率比较低。
套作环境下,大豆作物的开花结荚,层层叶片遮阴,群体下部阳光不充分,光合效率比较低,叶片变黄使得花荚脱落亦或是产生批荚。
所以,合理设置种植密度,利于为植株个体优化配置环境因子,实现高产目标。
1、种植方法在本实验项目中,作物宽窄行距均为0.2m的倍数,以此便于更好的进行生产应用。
利用裂区进行实验设计,包含5种处理方法即A、B、C、D、E,这些处理方法各重复3次,且种植密度为18.75万株/hm2。
随机进行主处理排列,根据顺序对副处理进行排列,其中主处理行距分别为:A处理方法:0.2m行距,行距相等,株距为0.266米;B处理方法:处理行距为0.4m,行距相等,株距为0.133米;C处理方法,处理行距为0.4:0.2米,行距为宽窄行,株距为0.18米;D处理方法,处理行距为0.6:0.4米,行距为宽窄行,且株距为0.11米;E处理方法,处理行距为0.8:0.4米,行距为宽窄行,且株距为0.09米。
其中A、B主处理方式中,副处理为7行区,其其余3种处理方法副处理都为4行区,6米行长。
而前两种为5行计产,其余属于全部测产,5种处理方法计产面积分别为:6m2/区、12m2/区、7.2m2/区、12m2/区以及14.4m2/区。
作物收获前,在一二重复小区间行,连续进行10株考种。
2、管理措施大豆种植中,宽窄行种植能有效改善后期种植区域通风环境与透光条件,以此为田间管理提供方便,从上到下,大豆植株始终保持良好光照,促进群体光合面与个体发育充分融合,提高群体产量。
C、A与E处理区,其中C处理区其产量比较高,随着行距的扩大与株距的减小,单株生产能力也逐步降低,因而实际生产中不适用于超过0.8米的宽行种植。
种植密度对高蛋白大豆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田艺心;高凤菊;徐冉【摘要】为促进我国高蛋白大豆进一步推广利用,本文选用黄淮海地区高蛋白大豆品种冀豆21、冀豆12、荷豆12和齐黄34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种植密度下高蛋白大豆品种植株生长、干物质积累、品质和产量等经济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蛋白大豆品种株高、主茎节数等植株生长性状均随密度增大而增大,但单株有效分枝数、有效荚数、单荚粒数及荚长等性状随密度增大逐渐减小.单株干物质重随密度增大而减少,但群体干物质重随密度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在22.5万株·hm-2 ~25.5万株·hm-2的密度范围内,高蛋白大豆的蛋白质含量随密度的升高而略有升高,而脂肪含量总量则随密度的升高而略有降低.品种产量随密度增大呈抛物线趋势,冀豆21和冀豆12高产的最佳密度是22.5万~25.5万株·hm-2,荷豆12和齐黄34高产的最佳密度是19.5万~22.5万株·hm-2.这说明,适宜密度有利于高蛋白大豆植株生长及株型构建,进而促进干物质积累分配及籽粒产量的增加,该研究为黄淮海地区高蛋白大豆的推广利用提供了依据.%Jidou 21,Jidou 12,Hedou21 and Qihuang 34 were selected in this paper,aiming to further spreading the extension and utilization of high protein soybean in China.Through the study of economic characters such as plant growth,dry matter accumulation,the quality and yield of high protein soybean with different densit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ing density,the plant height and nod numbers of stem both increased,but the effectivebranches,effective pods,grains per pod and pod length of single plant all decreased.Similarly,with the increase of density,the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of single plant reduced,but the group dry matteraccumulation increased initially and then decreased.In the density of 22.5 × 104 to 25.5 × 104 plants · hm-2,the protein content of high protein soybean slightl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density,while the total fat content slightly decreased.The yield of soybean exhibited parabolically trend increase with the density,the best yield of Jidou 21 and Jidou 12 were the density of 22.5 × 104 to 25.5 × 104 plants · hm-2,and the best yield of Hedou 21 and Qihuang 34 were the density of 19.5 × 104 to 22.5 × 104 plants · hm-2.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itable density benefited the plant growth and type building of high protein soybean,then promoted the accumulation and allocation of dry matter,increased the grain yield eventually.This study provided a base for the extension and utilization high protein soybean in Huang-Huai-Hai region.【期刊名称】《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年(卷),期】2017(039)004【总页数】7页(P476-482)【关键词】密度;高蛋白大豆;经济性状;产量【作者】田艺心;高凤菊;徐冉【作者单位】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德州,253000;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德州,253000;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1大豆蛋白质含量一般在40%以上,且是完全蛋白质,可提供全球约2/3的植物蛋白需求,是世界植物蛋白的最重要来源。
不同矮杆大豆品种的耐密性研究作者:刘念析董志敏厉志陈亮刘浩衣志刚王博刘宝权来源:《农学学报》2020年第01期摘要:为了明确合理的矮杆密植大豆群体结构,为实现大豆超高产育种目标奠定理论基础。
以4个不同基因型矮杆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了8个不同的密度梯度,调查分析产量相关性状,筛选最适宜的种植密度。
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递增,株高表现为逐渐增加;单株荚数及粒数则表现为逐渐下降;产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倒伏率在达到一定密度时出现急剧上升。
‘吉密豆1号’、‘吉密豆2号’、‘吉密豆3号’、‘吉密豆4号’的最佳种植密度分别为40万株/hm2、37.5万株/hm2、40万株/hm2和56万株/hm2,产量分别可达4199.2kg/hm2、3282.3kg/hm2、3410.1kg/hm2和3313.4kg/hm2。
因此,合理的增加种植密度,可进一步挖掘矮杆耐密型大豆的高产潜力。
关键词:大豆;矮杆;密度;倒伏;产量中图分类号:S565.1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cjas201910002250引言大豆是主要的粮油作物,提高大豆单位面积产量是目前中国尚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在作物育种中,杂种优势利用可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1]。
改善株型和改进种植管理方式也是增加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2-3]。
大豆产量是由群体生产构成的,许多研究表明,种植密度的增加会改善群体的受光条件,影响大豆的株型和光合效率,从而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4]。
程伟燕等[5]在研究不同密度对大豆光合特性和产量试验时证明,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与密度呈正相关,叶绿素含量则与密度呈负相关,产量会随着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杜长玉等[7]认为,密度过大会造成单株生产力的严重下降,而密度过小虽然会提高单株生产力,但却会使群体产量降低。
彭宝等[6]在探讨杂交大豆的合理群体结构表明,杂交大豆2号在17万~22万株/hm2时群体发育能够达到最佳状态,产量可达3319.4-3416.7kg/hm2。
大豆光合特性与产量关系的研究进展摘要: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产量直接受光合特性的影响。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大豆光合特性与产量关系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揭示了一系列的相关机制和调控途径。
本文将综述这些研究进展,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光合作用与大豆产量大豆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叶绿素和其他光合色素在光的照射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将光能转化为植物生物质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效率直接影响着大豆的生长和产量。
较高的光合作用效率能够提高大豆的光合产物,进而促进生长和提高产量。
二、光合作用速率与大豆产量的关系过去的研究表明,光合作用速率与大豆产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研究发现,高产大豆的光合作用速率较高,而低产大豆的光合作用速率较低。
光合作用速率的提高可通过优化光合色素的合成和调整光合酶系统来实现。
此外,调节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和CO2浓度等,也能够对大豆的光合作用速率产生重要影响。
三、光反应与光合产物分配光反应是光合作用的第一步,其主要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进而用于合成光合产物。
研究表明,光反应过程中某些关键酶的活性和表达水平与大豆产量密切相关。
提高光反应效率可通过调控这些关键酶的活性来实现。
光合产物的分配在大豆产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光合产物主要包括葡萄糖、蔗糖和淀粉等。
过去的研究发现,将光合产物优先分配给根部能够提高大豆生长和产量。
因此,调节光合产物的分配可能是提高大豆产量的一种潜在策略。
四、光合特性调控途径的研究进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在光合特性调控途径的研究上。
研究人员发现,光调节因子和植物激素在调控大豆光合特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光调节因子PHYA通过调控光合色素的合成和酶的活性来影响大豆光合作用速率和产量。
植物激素赤霉素则通过调控葡萄糖和淀粉的分配来影响大豆产量。
此外,一些新兴的调控途径如非编码RNA和转录因子的作用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五、未来的研究方向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进展,但对大豆光合特性与产量关系的研究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大豆产量生理指标1. 导言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以及满足畜牧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大豆的产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生理指标是决定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生理指标的角度深入探讨大豆产量的影响因素与提升方法。
2. 大豆生理指标的重要性大豆的生理指标反映了植物体内的生物化学过程和生理功能,直接影响着大豆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了解和研究大豆的生理指标对于科学种植、高效管理和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2.1 光合作用速率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利用阳光能量进行化学合成的过程,也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基础。
大豆的光合作用速率直接影响其光能利用效率和产量水平。
提高大豆的光合作用速率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 合理选择品种:选择具有较高光合效率和光饱和点较高的大豆品种。
- 良好的管理措施:保持土壤湿度、合理施肥、及时排水等管理措施有助于提高大豆的光合作用速率。
2.2 根系发育大豆的根系发育对于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大豆的营养供给和生长发育。
改善大豆根系发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水分管理:合理浇水,确保土壤湿度适宜,避免水分过多或不足。
- 确保养分供应:合理施肥,给予大豆足够的氮、磷、钾等养分,促进根系生长。
- 根外激素处理:利用根外激素处理来调控大豆的根系生长,提高根系的吸收能力。
2.3 花粉活力大豆的花粉活力直接关系到其授粉率和结实率,对于产量的影响较大。
提高大豆花粉活力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现: - 喷施适当的激素:喷施适量的生长素、叶面肥等激素,可以促进大豆花粉的形成和发育。
- 控制温度和湿度:在大豆开花期间,控制温度和湿度对于花粉的发育和活力至关重要。
2.4 株型结构大豆的株型结构对于大豆的空间利用效率和养分分配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调整大豆的株型结构可以优化产量和产量构成。
改善大豆的株型结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调整密度:合理调整大豆的株密度,控制茎叶竞争,促进有效穗数和结实数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