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厅电影院建筑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88.88 MB
- 文档页数:10
大影院设计规范标准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保证电影院建筑设计满足安全、卫生及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以放映35mm的变形法、遮幅法宽银幕及普通银幕(包括立体声)三种影片为主的电影院建筑设计。
其他兼放电影且有固定放映设备的公共集会、文娱演出建筑可参照本规范有关条款执行。
第1.0.3条电影院的规模按观众厅的容量可分为:特大型1201座以上;大型801座~1200座;中型501座~800座;小型500座以下。
电影院应布点合理,规模适当。
当电影院总规模较大时,宜设多观众厅。
第1.0.4条电影院的质量标准分特、甲、乙、丙四个等级(与特大、大、中、小型交叉组合)。
特等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甲、乙、丙等的相应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100年以上,乙等50~100年,丙等25~50年。
二、耐火等级:甲、乙等不应低于二级;丙等不应低于三级,且不应有特大型。
三、视听设施:甲等宜设置立体声。
甲等大型以上的观众厅主体结构宜具备能兼放、或以后能改建为兼放70mm影片的条件。
注:观众厅能兼放70mm影片的土建基本条件参见附录一。
第1.0.5条电影院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第2.0.1条电影院基地选择应根据当地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合理布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基地的主要入口应临接城镇道路、广场或空地;二、主要入口前道路通行宽度除不应小于安全出口宽度总和外,且中、小型电影院不应小于8m,大型不应小于12m,特大型不应小于15m;三、主要入口前的集散空地,中、小型电影院应按每座0.2㎡计,大型、特大型电影院除应满足此要求外,且深度不应小于10m;四、多观众厅电影院各主要面的集散空地应按实际分配的最多人数计算;总座位数2000座以上的电影院宜分数处集散;五、位于交叉口的电影院尚应满足城镇有关交通车行视距的规定。
综合性多厅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与装修方案Multiplex——综合性多厅影院综合性多厅影院的英文是Multiplex,指的是在同一屋顶下有多厅放映电影,同时又往往与其它娱乐业、餐饮业、零售商业等统一综合经营.多厅影院无论从影片节目的数量和时间上都为观众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同时也为影院提供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规模化经营的条件,由综合性影院组成的规模化的院线已经构成了现在电影放映业的新格局和发展趋势,是电影放映业产业升级的重要标志。
多厅影院的发展全世界第一座具有标志性的达6张银幕多厅电影院是由美国AMC国际院线集团于1969年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建立的Six West影院,后更名为Westroads Theatre;亚洲的第一家综合性影院是在1992年在新加坡由国际院线集团Golden Village (GV,金色村庄)兴建的GV Yishun影院,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综合娱乐影院,在一所建筑中容纳了10张银幕,以及购物中心、饮食中心等其他的娱乐设施。
新加坡的Golden Village也因此被称为“亚洲综合影院的鼻祖”。
中国影院的多厅化也可以追溯到90年代初,经过多次改建,到1994年成都两个影城各已经拥有十几张银幕。
之后是常州的亚细亚影城、新昆明影城;如今最出名也最成功的要算是杭州庆春电影大世界、广州天河电影城等;1997年开始,外资院线进入中国,环艺、鑫乐、嘉禾先后在上海、武汉、重庆建立了真正现代化的多厅影院。
近两年,多厅影院的建设成为我国电影事业发展的主流,一大批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多厅影院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各大城市中,如北京的新东安影城、华星影城,武汉的武汉影城、湖北剧场,杭州的翠苑电影大世界,广州的中华广场、深圳的城市广场等等。
中国多厅影院的差距将1000条舢板捆起来不会造成一艘航空母舰,将办公室挂上银幕,架上放映机变成放映厅,这些放映厅组合起来绝对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综合性多厅影院。
中国的多厅影院从建立之初就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所在城市都成为票房支柱。
费钱、费工的事,这种情况应尽量避免。
标准把噪声控制作为专门的章节进行了规范,关于噪声控制是剧场建声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实际的测试结果,剧场的静态噪声往往达不到NR30曲线的要求。
究其原因主要是:1、剧场的xx的隔声量不达标。
2、空调盘管风机噪声过高。
3、消防机械排烟风道未做隔声降噪处理。
4、规划布局不合理,离主要街道过近,未利用走道等过渡降噪。
这些是老问题了,但国内的大量多功能剧场就是很难达标,这应该引起设计者、业主等的共同重视。
当然,建声设计离不开工艺设计,工艺设计的达标合理与否也可以影响到剧场的声学环境,作为声学专家,应该熟读标准,多跟装修设计其他工种的设计人员多沟通,选取最合理的方式,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剧场的建声设计中,舞台的声学处理往往被忽略,结果舞台上的混响时间太长,大大超过观众厅而影响到观众席的听音效果。
舞台上的布景等装置并非固定,设计者就要对舞台空间及固定装置(如大幕、侧幕、天幕、等)作一估计,根据选取的材质,确保不要比观众厅的混响时间更长,标准中只提供舞台中频混响时间是因为低频部分较难达到,而高频部分往往影响不大。
关于乐池的声学设计主要为乐队人员提供良好听闻条件作考虑,不要有强反射声存在即可。
这里还要注意的是有关音箱的摆位,看似是电声系统的问题,其实与建声设计的声场分布有密切的关系。
主要是音箱的位置、投射角度、音箱外的装修网罩等,都要与电声系统技术人员沟通才能合理解决,获得满意的声场分布效果,这也是目前建声设计中的普遍未予重视的方面。
GB/T50356H2005的提出,为剧场建筑声学设计提出了明确可行的依据,问题是如何逐条的加以落实,这是对声学设计者理论、实际、沟通能力的考验。
在目前场馆建设处于热潮的当下,必须按规范进行,杜绝降低标准、相互独立、各白为政的设计出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标准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JGJ 58-88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保证电影院建筑设计满足安全、卫生及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以放映35mm的变形法、遮幅法宽银幕及普通银幕(包括立体声)三种影片为主的电影院建筑设计。
其他兼放电影且有固定放映设备的公共集会、文娱演出建筑可参照本规范有关条款执行。
第1.0.3条电影院的规模按观众厅的容量可分为:特大型1201座以上;大型801座~1200座;中型501座~800座;小型500座以下。
电影院应布点合理,规模适当。
当电影院总规模较大时,宜设多观众厅。
第1.0.4条电影院的质量标准分特、甲、乙、丙四个等级(与特大、大、中、小型交叉组合)。
特等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甲、乙、丙等的相应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100年以上,乙等50~100年,丙等25~50年。
二、耐火等级:甲、乙等不应低于二级;丙等不应低于三级,且不应有特大型。
三、视听设施:甲等宜设置立体声。
甲等大型以上的观众厅主体结构宜具备能兼放、或以后能改建为兼放70mm影片的条件。
注:观众厅能兼放70mm影片的土建基本条件参见附录一。
第1.0.5条电影院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第2.0.1条电影院基地选择应根据当地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合理布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基地的主要入口应临接城镇道路、广场或空地;二、主要入口前道路通行宽度除不应小于安全出口宽度总和外,且中、小型电影院不应小于8m,大型不应小于12m,特大型不应小于15m;三、主要入口前的集散空地,中、小型电影院应按每座0.2㎡计,大型、特大型电影院除应满足此要求外,且深度不应小于10m;四、多观众厅电影院各主要面的集散空地应按实际分配的最多人数计算;总座位数2000座以上的电影院宜分数处集散;五、位于交叉口的电影院尚应满足城镇有关交通车行视距的规定。
电影院设计技术要求(依据《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和《星级电影院的评定要求》)一、建筑及工艺设计要求(一)国际影城(五星级影城)建筑设计的基本条件:1、电影院的选址:考虑周边基本电影观众的人口数、文化层次、交通条件、消费水平、商业环境的拉动等。
2、电影院的规模:可根据基本电影观众人口数、电影院的建筑面积、所在楼层高度、消防、安全条件的要求以及经济效益、运营成本、投资金额、回报年限等来规划设计多厅电影院的规模、功能、影厅的数量、大小3、电影院的设置:大凡设置在建筑的一至三层。
四层以上或地下建设的电影院其规模应符合消防规范,保证观众安全疏散要求。
工艺设计的基本条件:1、电影厅设计的几何尺寸:观众厅的长宽比例为1.5:1;最大面积≤700㎡。
最小面积应≥150㎡,不少于100座(考虑视听效果和投资成本)。
2、电影院的建筑高度:设有大厅的影院内部净高度≥9.5M;设有中厅的影院内部净高度≥8M;设有小厅的影院内部净高度≥6.5M;3、观众厅的平面应符合所在柱网结构。
楼面活荷载应取3kN/㎡(楼板8cm 厚混凝土结构)。
4、洗手间距观众入口<50m,应分层设置。
洗手间的设计;每150座设置一个洗手池,男厕:每150座设一个大便器,每75座设一个小便器;女厕:每50座设一个大便器。
并设置残疾人卫生洁具和设施。
按以上标准计算用水量。
5、电影院(城)内观众的进、出场应通顺,便于管理,应避免人流交叉和拥挤,二层以上的大、中型电影城进场应设有电梯或扶梯;观众疏散楼梯的位置数量和出口的宽度应符合消防要求。
6、电影院(城)内大堂面积不应小于0.5㎡/座7、电影银幕的设置:根据五星级电影院的评定要求,最小电影厅的银幕应≥8M,中厅银幕应≥10M,大厅银幕应≥14M;8、银幕距后墙的距离:小厅不应≤0.6M,中厅不应≤0.8M,大厅不应≤1M9、银幕高度的确定取决于银幕画幅制式,银幕画幅制式的配置分为三种,一种是“等高法”,第二种是“等宽法”,第三种是“新等高法”。
1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Code for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cinemaJGJ58—2008,J785—2008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8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820号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58—2008,自2008年8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2.7、4.6.1、4.6.2、6.1.2、6.1.3、6.1.5、6.1.6、6.1.8、6.1.12、6.2.2、7.2.5、7.3.4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试行)》JGJ58—88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1.0.1随着电影技术的日益进步,电影工艺设计在电影院设计中的作用更显突出,特在本条中增加了“电影工艺”的基本要求。
电影工艺即电影院建筑工艺,是指电影院观众厅和放映机房等功能的技术要求。
电影工艺设计专业是电影院建筑设计和电影技术之间交流和沟通的桥梁,建筑设计和工艺设计必须紧密配合,才能设计出合格的电影院来。
过去电影院设计中出现一些失误,大都是没有电影工艺设计配合所致。
所以本条强调了电影工艺设计的重要性。
1.0.2随着数字电影的出现,电影院除了放映传统的三种电影之外,还应该能兼映数字电影,特在本条中增加了数字影片。
数字影片是指用数字技术实现画面和声音的获取、记录、传输和重放的电影。
1.0.4强调了视听环境和工作环境的重要性。
1.0.5强调了电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电影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进步,电影院设计时,应考虑为电影产业发展带来的变化预留发展空问。
电影工艺设计在电影院设计中的作用重大,在设计时应予以重视,做到与建筑设计的紧密结合。
2术语本章是以原规范附录二名词解释部分为基础,略有取舍。
现本章术语均选自《电影技术术语》GB/T15769—1995,略有改动。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7-2000》 1总则1.0.1 为保证剧场建筑设计满足使用功能、安全、卫生及舞台工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剧场建筑的新建、改建和扩建设计。
不适用于观众厅面积不超过200m2或观众容量不足300座的剧场建筑。
1.0.3 剧场建筑根据使用性质及观演条件可分为歌舞、话剧、戏曲三类。
剧场为多功能时,其技术规定应按其主要使用性质确定,其他用途应适当兼顾.1.0.4 剧场建筑规模按观众容量可分为:特大型 1601 座以上;大型1201〜1600座;中型801〜1200座;小型300〜800座。
话剧、戏曲剧场不宜超过1200座。
歌舞剧场不宜超过1800 座。
1.0.5 剧场建筑的等级可分为特、甲、乙、丙四个等级。
特等剧场的技术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甲、乙、丙等剧场应符合下列规定:1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100年以上,乙等51〜100年,丙等25〜50 年;2 耐火等级:甲、乙、丙等剧场均不应低于二级;3 室内环境标准及舞台工艺设备要求应符合本规范有关章节的相应规定。
1.0.6 剧场设计应进行舞台工艺设计;建筑设计与舞台工艺设计应紧密配合,互提设计参数。
1.0.7 剧场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 剧场 theater设有演出舞台、观看表演的观众席及演员、观众用房的文娱建筑。
2.0.2 观众厅 auditorium设有固定座席的为观看演出用的空间。
2.0.3 池座 stalls与舞台同层的观众席。
2.0.4 楼座 balcony池座上的楼层观众席。
2.0.5 包厢 box(in the auditorium)沿观众厅侧墙或后墙隔成小间的观众席。
2.0.6 舞台 stage剧场演出部分总称,包括主台、侧台、后舞台、乐池、台唇、耳台、台口、台仓、台塔。
2.0.7 台塔 fly tower 主台以上至栅顶的空间。
影剧院设计规范第一章 总则 第1.0.1条为保证电影院建筑设计满足安全、卫生及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以放映35mm的变形法、遮幅法宽银幕及普通银幕(包括立体声)三种影片为主的电影院建筑设计。
其他兼放电影且有固定放映设备的公共集会、文娱演出建筑可参照本规范有关条款执行。
第1.0.3条电影院的规模按观众厅的容量可分为: 特大型1201座以上; 大型801座~1200座; 中型501座~800座; 小型500座以下。
电影院应布点合理,规模适当。
当电影院总规模较大时,宜设多观众厅。
第1.0.4条电影院的质量标准分特、甲、乙、丙四个等级(与特大、大、中、小型交叉组合)。
特等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甲、乙、丙等的相应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100年以上,乙等50~100年,丙等25~50年。
二、耐火等级:甲、乙等不应低于二级;丙等不应低于三级,且不应有特大型。
三、视听设施:甲等宜设置立体声。
甲等大型以上的观众厅主体结构宜具备能兼放、或以后能改建为兼放70mm影片的条件。
注:观众厅能兼放70mm影片的土建基本条件参见附录一。
第1.0.5条电影院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 基地和总平面 第2.0.1条电影院基地选择应根据当地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合理布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基地的主要入口应临接城镇道路、广场或空地; 二、主要入口前道路通行宽度除不应小于安全出口宽度总和外,且中、小型电影院不应小于8m,大型不应小于12m,特大型不应小于15m; 三、主要入口前的集散空地,中、小型电影院应按每座0.2㎡计,大型、特大型电影院除应满足此要求外,且深度不应小于10m; 四、多观众厅电影院各主要面的集散空地应按实际分配的最多人数计算;总座位数2000座以上的电影院宜分数处集散; 五、位于交叉口的电影院尚应满足城镇有关交通车行视距的规定。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1 总则1.0.2 本规范适用于剧场建筑的新建、改建和扩建设计。
不适用于观众厅面积不超过200m2或观众容量不足300 座的剧场建筑。
剧场建筑根据使用性质及观演条件可分为歌舞、话剧、戏曲三类。
剧场为多功能时,其技术规定应按其主要使用性质确定,其他用途应适当兼顾。
剧场建筑规模按观众容量可分为:特大型 1601 座以上;大型 1201~1600 座;中型 801~1200 座;小型 300~800 座。
话剧、戏曲剧场不宜超过1200 座。
歌舞剧场不宜超过1800 座。
剧场建筑的等级可分为特、甲、乙、丙四个等级。
特等剧场的技术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甲、乙、丙等剧场应符合下列规定: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100 年以上,乙等51~100 年,丙等25~50 年;5 观众厅视线设计5.1.1 视线设计应使观众能看到舞台面表演区的全部。
当受条件限制时,也应使视觉质量不良的座席的观众能看到80%表演区。
视点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镜框式台口剧场宜选在舞台面台口线中心台面处;2 大台唇式、伸出式舞台剧场应按实际需要,将设计视点相应适当外移;3 岛式舞台视点应选在表演区的边缘;4 当受条件限制时,设计视点可适当提高,但不得超过舞台面0.30m;向大幕投影线或表演区边缘后移,不应大于1.00m。
视线升高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视线升高差“c”值应取0.12m;2 隔排计算视线升高值时,座席排列应错排布置,保证视线直接看到视点;3 儿童剧场、伸出式、岛式舞台剧场、露天剧场视线升高值可提高一些要求;4 为满足较高音质要求,视线升高值设计宜采用较高要求。
舞台面距第一排座席地面的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镜框式舞台面,不应小于0.60m,且不应大于1.10m;2 伸出式舞台面,宜为~0.60m,附有镜框式舞台的突出式舞台,可与主台齐平。
3 岛式舞台台面,不宜高于0.30m,可与观众席地面齐平。
观众席对视点的最远视距,歌舞剧场不宜大于33m;话剧和戏曲剧场不宜大于28m;伸出式、岛式舞台剧场不宜大于20m。
电影院的规模按总座位数可划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四个规模。
不同规模的电影院应符合下列规定:1 特大型电影院的总座位数应大于1800个,观众厅不宜少于11个;2 大型电影院的总座位数宜为1201~1800个,观众厅宜为8~10个;3 中型电影院的总座位数宜为701~1200个,观众厅宜为5~7个;4 小型电影院的总座位数宜小于等于700个,观众厅不宜少于4个。
本方案电影院为中型电影院,座位数为737个,观众厅为6个,其中包括5个容纳89人的小厅,以及一个容纳292人的大厅,小厅尺寸为,长宽比例为:1(—);高度为。
建筑面积约为140㎡;大厅尺寸为25mX15m,长宽比例为:1(—);建筑面积约为375㎡,高度为;六个观众厅斜视角为40°(≤45°),小厅的仰视角为°(≤45°),放映俯角为°(≤6°),最近视距为(≥,W=8m),最远视距为(≤,W=8m);大厅的仰视角为°(≤45°),放映俯角为°(≤6°),最近视角为(≥,W=13m),最远视距为(≤,W=13m);集中设置的放映机房有两处,走道相通,放映机房的净深为,净高为,放映机镜头光轴距离机房地面高度为;主要的功能空间分为观众厅、公共区域、放映机房和其他用房;公共区域分为门厅、休息厅、售票处、小卖部、厕所等,满足群众的需求;其他用房宜包括多种营业用房、建筑设备用房、智能化系统机房和员工用房等4. 2 观众厅1 观众厅的设计应与银幕的设置空间统一考虑,观众厅的长度不宜大于30m,观众厅长度与宽度的比例宜为±:1;4 观众厅净高度不宜小于视点高度、银幕高度与银幕上方的黑框高度~三者的总和;每排座位的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短排法:两侧有纵走道且硬椅排距不小于或软椅排距不小于时,每排座位的数量不应超过22个,在此基础上排距每增加50mm,座位可增加2个;当仅一侧有纵走道时,上述座位数相应减半;2 长排法:两侧有走道且硬椅排距不小于或软椅排距不小于时,每排座位的数量不应超过44个;当仅一侧有纵走道时,上述座位数相应减半。
电影院建筑方案设计一、地理位置及用地环境首先,设计电影院的地理位置要便利,交通便捷,周边环境宜人。
建议选址在城市中心或人口密集的地方,以便吸引更多的观众。
用地环境要安全、整洁,没有噪音、尾气等污染源。
二、建筑外观设计电影院的外观设计要独特、美观,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
建议采用现代简约的设计风格,搭配一定的装饰元素,使建筑看起来既时尚又不失庄重。
建议在电影院外立面设计一些LED灯光装饰,夜晚时分能够吸引更多的人群。
三、室内空间规划电影院的室内空间规划要合理,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首先要考虑的是座位的排列方式,尽量保证每个观众都能有一个良好的视听体验。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通道、卫生间、饮食服务区、休息区等功能区域的设置,以确保观众在电影放映期间能够享受到便利的服务。
四、视听设备配置电影院的视听设备是观众观影体验的关键。
建议采用高清晰度的放映设备,搭配优质的音响系统,以确保观众能够享受到良好的视听效果。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视听设备的维护和更新,以保证设备能够持续高效运转。
五、消防安全设施电影院是一个人员密集的场所,消防安全至关重要。
建议在电影院内设置消防通道、灭火设备、疏散指示标识等设施,以保障观众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消防安全的培训和演练工作,以提高员工和观众的应急处理能力。
六、环保设施电影院建筑方案设计要考虑到环保的因素。
建议在电影院内设置节能灯具、智能化空调系统等环保设施,以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在电影院屋顶设置太阳能光伏板,以实现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
七、设备设施配备为了提高电影院的服务质量,建议适当配置设备设施。
如设置自助售票机、VIP包厢、无障碍设施等,以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
此外,还可以在电影院内设置儿童游乐区、图书馆等附加设施,以吸引更多家庭观众。
总之,设计电影院的建筑方案是一个全方位的工程,需要全面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从而打造一个安全、舒适、时尚的电影院,让观众在这里度过愉快的时光。
大影院设计规范标准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保证电影院建筑设计满足安全、卫生及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以放映35mm的变形法、遮幅法宽银幕及普通银幕(包括立体声)三种影片为主的电影院建筑设计。
其他兼放电影且有固定放映设备的公共集会、文娱演出建筑可参照本规范有关条款执行。
第1.0.3条电影院的规模按观众厅的容量可分为:特大型1201座以上;大型801座~1200座;中型501座~800座;小型500座以下。
电影院应布点合理,规模适当。
当电影院总规模较大时,宜设多观众厅。
第1.0.4条电影院的质量标准分特、甲、乙、丙四个等级(与特大、大、中、小型交叉组合)。
特等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甲、乙、丙等的相应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100年以上,乙等50~100年,丙等25~50年。
二、耐火等级:甲、乙等不应低于二级;丙等不应低于三级,且不应有特大型。
三、视听设施:甲等宜设置立体声。
甲等大型以上的观众厅主体结构宜具备能兼放、或以后能改建为兼放70mm影片的条件。
注:观众厅能兼放70mm影片的土建基本条件参见附录一。
第1.0.5条电影院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第2.0.1条电影院基地选择应根据当地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合理布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基地的主要入口应临接城镇道路、广场或空地;二、主要入口前道路通行宽度除不应小于安全出口宽度总和外,且中、小型电影院不应小于8m,大型不应小于12m,特大型不应小于15m;三、主要入口前的集散空地,中、小型电影院应按每座0.2㎡计,大型、特大型电影院除应满足此要求外,且深度不应小于10m;四、多观众厅电影院各主要面的集散空地应按实际分配的最多人数计算;总座位数2000座以上的电影院宜分数处集散;五、位于交叉口的电影院尚应满足城镇有关交通车行视距的规定。
电影观众厅建筑基本要求多厅电影城中各个观众厅的建筑面积和座位数的关系比较复杂,与座位排距、座位宽度、观众厅平面形状、通道设置、银幕大小、等等多种因素都有关。
面积相同,但长宽比不同、或通道位置不同、或银幕大小不同,其座位数就会有较大的差别。
在观众厅平面形状为矩形、座位排距 1.10m、座位宽度0.58m的最常见的情况下,小厅约为80-150座;中厅约为160-280座;大厅约为280-320座,IMAX厅约420-600座。
电影院工艺设计要求为了便于影城未来运营,基于提高影院服务质量档次的同时达到运营效益最大化的考虑,影院的观众厅会考虑大、中、小三种厅型组合,根据五星级电影院的评定要求,电影院观众厅建筑设计需要满足工艺设计基本要求:1、电影院建筑结构柱距跨度:根据五星级电影院的评定要求,设有小厅影院柱距宜≥8.5M,设有中厅影院柱距宜≥12M,设有大厅影院柱距宜≥15M,设有IMAX厅影院柱距≥20M。
2、电影院的建筑高度:设有小厅的影院内部净高度≥6.5M;(大约130座位左右);设有中厅的影院内部净高度≥8M;(大约200座位左右);设有大厅的影院内部净高度≥10M;(大约300座位左右);设有IMAX厅的影院内部净高度≥16M;(大约420座位左右);3、楼板的承重必须符合规范中影院建筑活载标准(3.5KN/M2)。
4、考虑影院业态的特殊性,宜将影院位置设于商业集中地或商业与文化消费集中地,以达到带动商业人流、与各业态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的作用,为了同时满足各观众厅及各功能用房等,使用面积至少需要5000平M以上(不包含IMAX厅)。
5、在前期规划时同时要考虑到影院大跨度、高层高、人流多等特殊要求,同时要满足建筑、结构、消防等各专业实施的可行性。
请贵公司在进行前期策划时能充分考虑以上条件,期待在双方良好的合作下共同在该地区打造一个成功的五星级高端影院,更好地满足该地区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电影院建筑要求电影院建筑要求依据《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和《星级电影院的评定要求》)、建筑及⼯艺设计要求⼀)国际影城(五星级影城)建筑设计的基本条件:1、电影院的选址:考虑周边基本电影观众的⼈⼝数、⽂化层次、交通条件、消费⽔平、商业环境的拉动等。
2、电影院的规模:可根据基本电影观众⼈⼝数、电影院的建筑⾯积、所在楼层⾼度、消防、安全条件的要求以及经济效益、运营成本、投资⾦额、回报年限等来规划设计多厅电影院的规模、功能、影厅的数量、⼤⼩3、电影院的设置:⼀般设置在建筑的⼀⾄三层。
四层以上或地下建设的电影院其规模应符合消防规范,保证观众安全疏散要求。
⼯艺设计的基本条件:1、电影厅设计的⼏何尺⼨:观众厅的长宽⽐例为 1.5 : 1;最⼤⾯积W 700 rf。
最⼩⾯积应》150 rf,不少于100座(考虑视听效果和投资成本)。
2、电影院的建筑⾼度:设有⼤厅的影院内部净⾼度》9.5M;设有中厅的影院内部净⾼度》8M设有⼩厅的影院内部净⾼度》6.5M;3、观众厅的平⾯应符合所在柱⽹结构。
楼⾯活荷载应取 3 k N/ rf (楼板8cm厚混凝⼟结构)。
4、洗⼿间距观众⼊⼝V 50m,应分层设置。
洗⼿间的设计;每150座设置⼀个洗⼿池,男厕:每150座设⼀个⼤便器,每75座设⼀个⼩便器;⼥厕:每50座设⼀个⼤便器。
并设置残疾⼈卫⽣洁具和设施。
按以上标准计算⽤⽔量。
5、电影院(城)内观众的进、出场应顺畅,便于管理,应避免⼈流交叉和拥挤,⼆层以上的⼤、中型电影城进场应设有电梯或扶梯;观众疏散楼梯的位置数量和出⼝的宽度应符合消防要求。
&电影院(城)内⼤堂⾯积不应⼩于0.5 rf /座7、电影银幕的设置:根据五星级电影院的评定要求,最⼩电影厅的银幕应> 8M 中厅银幕应》10M ⼤厅银幕应》14M8、银幕距后墙的距离:⼩厅不应w 0.6M ,中厅不应W 0.8M ,⼤厅不应w 1M 9、银幕咼度的确定取决于银幕画幅制式,银幕画幅制式的配置分为⼆种,⼀种是“等⾼法”,第⼆种是“等宽法”,第三种是“新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