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美是心灵美外化表现
- 格式:docx
- 大小:44.75 KB
- 文档页数:8
提纲一、思想是语言美的灵魂四、情感美是语言美的内涵五、知识美是语言美的源泉六、艺术美是语言美的魅力七、结语语言美是心灵美的外化表现摘要:语言美是内在品格的自然流露,是心灵美的外化表现。
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思想、道德、人格、情感、知识、审美心理等,总要借助语言外形表现出来,同样,一个人的语言也表现其内心活动的内容。
语言美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语言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
关键词:语言美心灵美道德修养文化修养精神文明建设“言为心声”,语言美是心灵美的外化表现。
“诚于中而形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
”[10]意思是说,有了真情实意,才会有美的语言;有了智慧的心灵,语言才优雅动听。
心灵美,是指人的内心世界的美。
这种内心世界的美,当然不能脱离人的社会实践,否则,它就无法表现出来,就不可能被人们所感知。
一个人的心灵总是通过自己的言行表现出来,并且在表达对事物的感受、认识和自己的观点、主张的同时,他的思想、情操、胸怀、良知、道德也随之表现出来。
一个思想狭隘、心灵庸俗的人,绝不可能说出优美的、令人赞赏的言词。
行为高尚是伟大的思想的自然结果,高雅的谈吐往往出自胸襟豁达、志气远大的人。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的一篇作文《青年对选择职业的考虑》中说:“人类本性是这样确定的,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做到自身的完善。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有一段名言:“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侯,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3]马克思、奥斯特洛夫斯基都有美的心灵,都用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因而感人至深。
一、思想是语言美的灵魂思想素质主要包括一个人的思想觉悟、思想水平和思想观点。
要提高表达能力,首要的不是磨利嘴皮,而是要磨砺思想,提高自身的内在素质。
语言美的最基本特征一、语言之美语言不仅具有交际功能,是信息的功能载体,同时具有审美功能,本身便是审美载体。
语言美(the Beauty of Language)是一种既能彰显于外的声象美,又是一种深幽不露的内秀美,也就是说“语言美”应该是存在语言中的一个审美信息结构,我们对其可以加以解剖、分析、描述、表现,归纳各语言的美感,在此基础上对比不同语言的美感,这将有利于语言学习者更深刻地把握其所学的语言,并且在深刻理解语言美的基础上,激发其探索语言美的兴趣。
长期以来,国内的语言学习者趋向于仅从句法的层面学习语言,词汇、语法分析及语义分析成为了英语学习者的主要内容,结果导致很多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不高,经常被动地学习语言,如果能让语言学习者理解语言蕴藏丰富的美感,这种美感无疑能带给学习者身心洗涤与享受,带给学习者一种内心的愉悦与满足,为了体验语言之美,语言学习者必会主动地探索语言之美,从而达到激发语言学习者兴趣的目的。
二、语言美的最基本特征(一)高度和悦的视听感性现代认知语言学和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处在人的语言感应力的最前沿即是人的视听感应力,视听感应力是理解语言的第一个端口,语言的意义有高达87%由人的视听感应力首先接受加工传到大脑。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李清照的《声声慢》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对叠词开篇,读者拿起作品仅看文字的排列组合内心便会出现极大地触动,细品之如同身临其境,切身体味到作者内心的凄凉忧苦,彷佛能听闻作者低声“哭泣”“哽咽”。
强化的视听感性依托着词人凄苦的情思意境。
(二)精致独到的结构形式一门语言通过优化其词语的搭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语言美感,显示出平衡、对称、对仗、排比等加工过的结构特征。
And swearNo whereLives a woman true, and fair.……Yet sheWill beFalse, ere I come, to two or three.(Go and Catch a Falling Star, John Donne)JohnDonne是17世纪颇负盛名的英国诗人,上例的诗行诗句短促,结构特异,诗人敏捷的思维和决断的心境跃然纸上。
论语言美与语文教育语言美是指语言表达具有美感和艺术性,是一种文学的表现形式。
与文学艺术不同的是,语言美强调的是表达思想感情的表现方式。
语言美在语文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教育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美感受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妙,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一、语言美的特点语言美是语言的高级美,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语言美是感性的。
语言美通常和情感联系在一起,具有强烈的感性色彩。
语言美作品的语言表达具有鲜明的感受、感情和想象力,使人感到兴奋、惊奇和赞叹。
2.语言美是审美的。
语言美通常是人们对语言艺术形式的审美体验,是一种高度艺术的表现形式。
它不仅表达文化底蕴和思想深度,还表现人们对美的追求和表达方式的创造性。
3.语言美是多样的。
语言美有很多不同的表现形式,如韵律、节奏、音乐性等。
同时,语言美也表现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中,如诗歌、小说、散文或报告等。
二、语文教育中语言美的重要性语文教育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词汇量的培养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
语言美是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关乎个人修养和审美品位,更关乎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在教育中培养学生体验和欣赏语言美的能力。
1.培养学生的语言艺术情趣语文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艺术情趣,让学生有一种欣赏和感受语言美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要通过阅读和写作,感受到语言的美妙,也要学会欣赏、领略和评价语言美。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需要了解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规范。
通过阅读与写作的训练,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提高语言表达的水平。
同时,通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呈现语言文化的特点,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写作技巧。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语文教育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更是一种文化素养的培养。
通过语言文学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还能够得以接触到不同种类的文化背景。
同时,学生在阅读不同文学文本之间,也可以感受到情感和情感表达对人类文学必须的反映。
关于言谈礼仪的演讲稿言谈之礼演讲稿与人交流中,言谈礼仪很重要,因为这关乎的是你的素质,那么你对关于言谈礼仪要说些什么有兴趣吗?下面就由X 为你带来言谈礼仪的演讲稿,希望你喜欢礼仪主题发言稿范文。
言谈礼仪的演讲稿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我是一年7班的贾老师。
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文明礼貌并非是个人生活的小节小事,而是一个国家社会风尚的真实反映,是一个民族道德素质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
今天,我和我的学生一起与大家说说谈话的礼仪。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心灵的窗户;语言,是思想的外化;语言,是人际交往不可或缺的工具;语言,是人们思想情感表达、传递的一种直截了当的方式。
那么,我们应如何运用好自己的语言呢?下面,听听她们是怎么说的:我有一个小嘴巴。
讲起话来呱呱呱。
粗言秽语莫出口。
只说文明礼貌话。
请请请请对不起。
谢谢谢谢没关系。
您好再见不能忘。
人人听了心欢喜。
同学们,喜欢听吗?大家之所以喜欢听,是因为这首礼仪歌谣中,把“请”、“谢谢”、“您好”、“再见”、“对不起”、“没关系”等常用的礼仪语言都唱出来了。
听了这样的文明语言,大家自然会心平气和、心情愉快,怨气没了,怒气消了,沙漠变绿洲,干戈化玉帛,一丝丝微笑马上会浮现在我们的脸上。
你说,为什么语言能有此等神奇?告诉你们吧,这就是我们民族语言丰富的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的体现。
你们知道吗,除了这些标准的礼貌语言以外,民间还有不少长期使用、流传至今的礼貌语言,如初次见面说“久仰”,向人祝贺说“恭喜”,求人答复说“请问”,征求意见说“请教”,询问姓氏说“贵姓”,请人指点说“赐教”,求人帮忙说“劳驾”,表示谢意说“费心”,请求方便说“借光”,托人办事说“拜托”,表示等待说“恭候”,借物归还说“奉还”,中途离开说“失陪”,劝阻送行说“留步”,送客出门说“慢走”,麻烦人家说“打扰”,分别重逢说“久违”,欢迎前来说“光临”,请人原谅说“包涵”。
文字的魔力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之美文字的魔力——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之美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中的语言使用更是其灵魂所在。
文字有着无穷的魔力,能够唤起读者内心的共鸣和情感,使人陶醉其中。
本文将探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之美,并阐述文字的魔力是如何体现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
一、诗歌中的语言之美诗歌是文字的魔法,它以凝练的文字,婉转的词句,将作者的感悟和情感凝结成经典之作。
通过韵律和押韵的运用,诗歌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使作品具有音乐之美。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简单却含义丰富的诗句,通过精妙的排比和意象的运用,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寂静而清新的夜晚,是字字珠玑的语言之美展现。
二、小说中的语言之美小说是一部精心构思的世界,其中的语言运用是创作者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的重要手段。
通过细腻的描写、流畅的叙述和丰富的表达方式,作品成为了文字的魔法,让读者沉浸其中。
例如,夏目漱石的《我是猫》中,通过讲述一个家庭中的琐事,反映了日本社会风俗和人性的弱点。
漱石通过精巧的叙述和鲜明的人物刻画,展现了文字的魔力,使读者感同身受。
三、散文中的语言之美散文是一种自由的文体,通过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展现了语言之美的另一种形式。
散文的语言可以是明快清新的,也可以是哀怨深沉的,而这种多样性使其更具魅力。
例如,鲁迅的散文作品《狂人日记》中通过一位疯癫的主人公,探讨了社会的种种不公和人性的扭曲。
鲁迅通过幽默而尖锐的笔触,展示了文字的力量,让读者对社会现象和人性有所思考。
四、戏剧中的语言之美戏剧是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其中的语言是舞台表演和角色塑造的基础。
通过对话和独白的运用,戏剧中的语言传递了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中,他运用独特的词汇和句式,打造了丰富的角色形象和戏剧冲突,在传递情感的同时,也展现了文字的魔力。
诸如《哈姆雷特》中的名句“to be or not to be”,通过简短而深刻的文句,表达了生死和存在的哲思。
美学复习题第一部分1.在美学史上 , 第一部美学专著《美学》的作者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2.19 世纪中叶以前,哲学方法一直是美学研究的:主要方法3.从历史发展过程看 , 人类审美意识产生的前提是:人类的生产劳动4.美感是人的多重感觉因素的复合 , 其中占据核心地位的是:自由5.被称为现代美育之父的是:席勒6.孔子说“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可以用来形容:美育的感性特征7.从历史角度看人类美学思想产生的基础是:审美意识的积聚8.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是:美的本质问题9.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10.在美学理论中 , 美感的生理基础通常是指:感觉器官11.从动物的快感到人的美感,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工具的制造和使用12.黑格尔认为崇高的特点是:理念压倒感性形式13.孟子曾用“忧指忘心”的寓言来说明:心灵美高于形体美14.孔子的“里仁为美”从美学形态上属于:伦理学美学15.早期原始人类之所以不能把大自然作为审美对象 ,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人类对自然的审美意识尚未觉醒16. 提出“自然的人化”这一美学思想的是: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7.美感的核心是:自由感18.从动物的快感到美感进化历程的根本前提是:工具的制造和使用19.被黑格尔用来说明永恒公理说”的悲剧作品是:《索福克勒斯安提戈》20 古希腊时期 , 提出“过失说”来解释悲剧原因的是:亚里士多德21.原始时代的狩猎民族虽然住在花卉极其丰富的土地上 , 却决不用花做装饰 , 有时甚至还有践踏它。
这一现象说明:美依赖于人们的生活实践22.柏拉图对美的本质进行一番探讨后说“我得到了一个益处 ,那就是要清楚地了解一句谚语‘美是难的’”。
这段话:如实地指出了美的难解性23.中国的审美实际来看 ,魏晋时代山水诗、山水画的成熟 ,标志着:中国人对自然审美意识开始觉醒24. 在美学史上 ,第一次把崇高与优美并列为两个基本范畴的是:博克25.“风萧萧兮易水寒 ,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语言美是心灵美外化表现ぁ把晕心声”,语言美是心灵美的外化表现。
“诚于中而形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
”[1]意思是说,有了真情实意,才会有美的语言;有了智慧的心灵,语言才优雅动听。
オバ牧槊溃是指人的内心世界的美。
这种内心世界的美,当然不能脱离人的社会实践,否则,它就无法表现出来,就不可能被人们所感知。
一个人的心灵总是通过自己的言行表现出来,并且在表达对事物的感受、认识和自己的观点、主张的同时,他的思想、情操、胸怀、良知、道德也随之表现出来。
一个思想狭隘、心灵庸俗的人,绝不可能说出优美的、令人赞赏的言词。
行为高尚是伟大的思想的自然结果,高雅的谈吐往往出自胸襟豁达、志气远大的人。
オヂ砜怂荚谥醒П弦凳钡囊黄作文《青年对选择职业的考虑》中说:“人类本性是这样确定的,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做到自身的完善。
”①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有一段名言:“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侯,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2]马克思、奥斯特洛夫斯基都有美的心灵,都用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因而感人至深。
オ一、思想是语言美的灵魂オニ枷胨刂手饕包括一个人的思想觉悟、思想水平和思想观点。
要提升表达能力,首要的不是磨利嘴皮,而是要磨砺思想,提升自身的内在素质。
语言是一个人的良好修养和素质的充分体现。
没有爱憎分明的立场,哪有义正严辞;没有临危不惧的胆略,哪有侃侃而谈。
オヒ桓鋈酥挥芯弑噶烁呱畹乃枷胄扪,他才能“站得高,揽众山于目下;看得远,笼天地于眼前。
”[3]有了博大精深的思想,才会有非凡的真知灼见,出言陈词才会掷地有声。
オノ按蟮娜宋锉赜蟹欠驳乃枷耄伟大的思想必有非凡的表达。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第一国际、第二国际同机会主义如蒲鲁东、巴枯宁的斗争中,利用各种讲坛,给予机会主义者们以有力的抨击,显示了革命真理无坚不摧的力量。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艰苦斗争中,以“昆仑”为描写对象的光辉诗篇,展开了奇思妙想,以顶天立地的巨人形象,发出了这样惊天动地的呼喊:“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这两句以气吞山河的前无古人的想象,要“倚天抽宝剑”,把昆仑山裁为三截。
”将这“裁为三截”的昆仑山,“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4]慷慨无私地分别馈赠给世界各国人民,以达到“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目的,这该是怎样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オ二、道德美是语言美的核心オチ⒀孕惺拢以德为本。
道德是规范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是人们公认的待人处事的准则和信条。
比如:爱国主义、先人后己、正直诚实、勤劳勇敢、团结友爱、遵纪守法等。
因篇幅所限,现只就爱国主义来谈。
所谓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
这种感情集中地表现为民族的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表现为为争取自己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奋斗精神。
爱国主义既是重要的政治原则和道德规范,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当代青年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
オピ谝淮我浴蹲婀的利益高于一切》为题的演讲会上,演讲者以澳门回归开启话题,以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中心,呼唤台湾早日回归。
其中,演讲者讲述了台湾一位国民党高级将领涂必昌老人和台独分子作斗争的事例。
一些台独分子在涂必昌老人面前挑拔说:“你爱大陆,可是大陆爱你吗?你的父亲当年不是被共产党判处了死刑吗?这可是不共戴天的仇啊。
有仇不报非君子也!”涂老先生听后,拍案而起,斩钉截铁地反驳说:“何谓君子?是君子就应该分清什么是国事,什么是家事。
我父亲的死,这是我家庭的不幸!你们要搞台独,使祖国的山河破裂,你们就是中华民族的罪人,不可饶恕!我以为君子应该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任何情况下,国事都要大于家事!”对此,演讲者作了如下议论:“朋友们,这是多么深明大义,又是多么正气凛然!这是炎黄子孙发自肺腑的呼喊,这是中华儿女要求统一的呼声!是的,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一切的艰难困苦,一切的矛盾纠纷,一切因为历史原因造成的个人恩怨,都会在这一神圣的理念中得到完全的化解。
这正是我们伟大的祖国50年来无敌于天下的根本原因所在!”[5]131涂先生反对分裂的道德是美的,因而语言是动人的。
オ三、人格美是语言美的基石オト烁瘢指人在一定的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是个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格不是超历史的、超现实的抽象,本质上是人的一种社会特质。
オト烁衩赖男纬桑不是来自先天的禀赋,而是来自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来自伟大的思想和先进文化的陶冶。
有美玉的情操,才有光辉的人格。
周恩来的恢宏大度,来自对人民的伟大情怀;彭德怀的威武勇毅,来自铁肩担道义的壮志;方志敏的乐观旷达来自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
“石蕴玉而生辉,水怀珠而川媚”,文天祥宁死不屈;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朱自清宁可饿死而不食美国救济粮……他们的浩然正气,铮铮铁骨构成了他们人格的崇高、壮美。
オァ度国演义》中,刘备的儿子刘禅,被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
当他当了俘虏之后,别人问他:“还想不想蜀?”他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
”这种荣辱不分的人,人格卑微低下,还谈得上什么语言美?オノ按蟮挠镅岳醋晕按蟮娜烁瘢人格美是语言美的基石。
オ1945年4月,在日内瓦召开的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会议上,美国代表团团长、国务卿杜勒斯,在会议之初出于外交礼仪,与周恩来握手后,竟在众目睽睽之下,取出一块手巾擦了擦,然后收了起来。
周恩来不动声色地拿出一块手帕,仔细擦手后朝手边的垃圾箱一丢。
顿时使人瞠目结舌。
众记者立即报道了中国总理的精神道德、礼仪风度上都高出杜勒斯一筹的消息。
杜勒斯在丢脸之后,更加阴险地利用各国代表团宴会之机,秘密布置在餐桌上摆上有希特勒纳粹党标志的巨型蛋糕,企图使周恩来吃不好,不吃又有失礼节,从而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
谁知周恩来一步入宴会的大厅,立即识破了这一阴谋,他先向赴宴的友好代表团团长一一颔首致意之后,突然伸出右手高举餐刀,一面用左手招呼大家:“朋友们,让我们再一次联合起来,把它消灭掉吧!”[6]铮亮的餐刀几下子就把纳粹党标志划得四分五裂,扬扬得意的杜勒斯一下子变得沮丧起来。
过后,连他也不得不承认周恩来是他见到的最厉害的政治家之一。
杜勒斯阴险奸诈,狭隘愚蠢;周恩来光明磊落,豁达机智,形成鲜明的对比!面对帝国主义者的恶意挑衅,周恩来没有拔剑而起,也没有怒形于色,而是处变不惊,在谈笑之间,顿挫敌人的狂妄气焰。
オ四、情感美是语言美的内涵オパ猿鲇谒迹情动于心。
没有准确而深刻的思想,就不可能阐发令人折服的宏论;没有真挚而炽热的感情,就不可能打动听众的心。
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不深则无以惊心动魄!只有情才能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震憾力,掀起“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的感情高潮。
闻一多先生在昆明《最后一次的讲演》之所以成为“狮子吼”,成为千古名篇,至今仍感人至深,就是因为演讲中的正义、激昂和悲愤之情像一团火,点燃了听众的情感,从而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オデ槟芏人,但未必能折服人。
要想真正使人信服,接受你的观点和主张,就必须晓之以理,以理服人。
只有情理结合,情理交融,说服才有力量。
例如,作家谌容有一次应邀到美国的一所大学演讲,她刚登上讲台就有人提出了一个难堪的问题:“听说你至今还不是共产党员,请问你对中国共产党的私人感情如何?”谌容顺水推舟地回答道:“你的情报很准确,我确实还不是中国共产党员。
但是,我的丈夫是个老共产党员,而我同他共同生活了几十年,尚无离婚的迹象,可见,我同中国共产党的感情有多深。
”谌容由近及远,以小喻大,形象地说明了人民群众与共产党的关系。
融情入理,情真意切,言近旨远,令人信服。
语言美是心灵美的外化表现オ五、知识美是语言美的源泉オタ诓疟泶锼运用的丰富知识,不仅为对方提供了更多的知识、信息,而且知识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美感,是一种智慧的美。
广博的知识会使你的讲说精彩纷呈,美不胜收,让听者如沐朝阳,如坐春风。
オノ幕修养愈高,文化知识愈丰富,你的视野和思路就越开阔,说起话来就能目光四射,挥洒自如,纵横捭阖,左右逢源,宏论滔滔,振聋发聩。
庄子曰:“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舟也无力。
”缺乏知识储备,孤陋寡闻,会使你语言表达成为无本之木,以至文思枯竭,捉襟见肘,期期艾艾,不知所云。
オパ杂镄形是否文明,根本上是言语道德修养问题,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就很难做到言谈文雅,更不可能妙语惊人。
オヂ逞冈经论“他妈的”为中国的“国骂”。
乡下人说话,语汇贫乏,词不达意,“妈的”这个词儿,往往一词多用,“有时骂人,有时佩服,有时赞叹,因为他说不出别样的话来”。
如果我们中有人说话也变成这么一套:“这妈的天气真是,妈的,妈的再这样,什么都是妈的了。
”[7]岂不令人咋舌!オビ蟹岣坏闹识,才有口若悬河的根底。
有之于内,发之于外,内养外发,势所必然。
狮城论辩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试想,你对中国传统文明的东西一无所知,又怎能同人家争论“人性本恶”的论题。
毛泽东同志博览群书,有人统计,他阅读、手书、引用过的诗词多达1662首。
正因为如此,他写文章才能博大精深,闳中肆外;他做演讲,才能旁征博引,出口成章,成为雄视一代的语言巨匠。
オ六、艺术美是语言美的魅力オノ颐撬担语言美首先是由内容美、思想美决定的,但这并非轻视语言的形式美、艺术美,否定语用技巧。
孔子早就强调演讲要有文采,说话要讲求技巧。
他说“情欲信,辞欲巧”,这样才能说服打动对方。
毛泽东说,缺少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
鲁迅说:“单是题材好,是没用的,还是要技术。
”[8]老舍先生说过:“近几年来,我们有些不大重视文学语言的偏向,力求思想准确,而默认语言可以差不多就行。
这不大妥当。
高深的思想与精辟的语言应当是互为表里,相得益彰的……没有高度的语用艺术,表达不出高深的思想。
”[9]オピ谖薏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周恩来的为人处事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
在人际交往中,他讲究刚柔相济,把方方面面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
特别是在错综复杂的国际风云中,他纵横驰骋,游刃有余,表现了无与伦比的外交语言艺术,更是令人折服。
オダ如,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周恩来总理在欢迎尼克松总统的宴会上致辞说:“因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民间的来往中断了20年。
”[5]323这一句非常高妙的委婉语,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如果直接挑明原因,会刺激对方,以“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来说,对方可以意会,其他人根据两国关系的背景,也不难知道“这原因”指的是什么。
周总理以委婉的措辞,达到了曲径通幽的目的,赢得了对方的好感和赞誉。
オビ秩纾邓小平于1979年1月应美国总统卡特邀请正式访问美国,在卡特欢迎邓小平一行的国宴上,邓小平说:“我们来到美国的时候,正好是中国的春节,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作为‘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而欢庆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