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工程技术企业经济危机下的国际化生存策略探索
- 格式:pdf
- 大小:337.86 KB
- 文档页数:4
冶金管理2009年第1期年度20042005年产钢500万吨以上的企业家数19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的产业集中度(CR10)(%)34.733.6全国粗钢产量占该年度全球粗钢总产量比例(%)26.2312006212933.820072536.4表12004-2007年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浅析我国钢铁企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应对策略□申丽萍王江2008年发端于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包括银行在内的一系列金融企业的相继倒闭,造成了信用危机,并且已经蔓延到美国的经济实体。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全球各其他经济体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全球性经济衰退已经不可避免。
也必然会对各行业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尤其是那些周期性极强的行业,更是面临极大的挑战。
钢铁工业就是典型的强周期行业,面对经济危机,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钢铁企业如何应对并安然度过危机阶段,进而获得长足的发展,是当前钢铁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现状概述根据国际钢铁协会的统计,2007年我国以4.89亿吨的粗钢产量再次名列世界粗钢产量第一,2008年1-7月,我国生产粗钢3.08亿吨,同比增长9.3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铁产量呈现逐年稳步增长的态势。
2007年,我国粗钢产量已经占全球粗钢总产量的36.4%,超过第二位到第八位的总和。
企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全国大大小小上千家钢铁企业中,2005年年产钢500万吨以上的企业家数为19家,2006年则上升至21家,2007年又增加了4家,达到25家。
但总体来讲,产业集中度依然很低。
二、我国钢铁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1.高耗能、高污染,产业集中度低尽管我国已经成为钢铁生产大国和钢铁消费大国,但我国钢铁企业的高速增长呈现出粗放型特征,整个钢铁行业能耗高、污染严重,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是以高污染高能耗为代价的粗放经营模式,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亟待升级。
2004年至今,虽然我国粗钢产量逐年增长,但我国排名前十位的钢铁企业的产业集中度却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整个钢铁产业呈现出集中度极低的现状,集中度低及随之而来的效率效能低下是我国钢铁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现代经济信息2008年发端于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已经蔓延到美国的经济实体。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必然会对各行业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尤其是那些周期性极强的行业,更是面临极大的挑战。
钢铁工业就是典型的强周期行业,面对经济危机,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钢铁企业如何应对并安然度过危机阶段,进而获得长足的发展,是当前钢铁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钢铁企业的影响1.价格降低。
金融危机爆发后,钢铁产业的板、棒、线、坯材价格一泻千里进滑雪道。
一些普材合同价、零售价甚至降至去年同期的50%左右,且订单组织极为困难,一些钢铁企业处于半停产或负利润生产状态,市场交易日趋清淡。
2.产能萎缩。
金融危机导致钢铁产业产能被急剧萎缩,订单骤然减少,以2007年底为例,我国钢铁产业产能为6.65亿吨,按2009年GDP 的增长率测算,今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增长率为3%左右,同比去年下降2个百分点,形成1.1~1.7亿吨过剩产能,尤以船板、宽厚板为甚,预计今年可能达40~50%,如此严重的过剩产能,将对钢铁产业形成致命的冲击,由此导致市场争夺愈加激烈,同行业间竞相刹价,有些甚至低于成本价销售,如此无序的竞争使整个市场滑入恶性循环的轨道,并波及钢铁产业的相关行业,引发灾难性后果。
3.出口低迷。
对于出口这一块,由于整个全球市场持续低迷,各国贸易保护主义呈现抬头趋势及人民币升值,韩币、英镑的大幅贬值,使得形势更加严峻,据统计,今年2月份,我国钢材出口量由2008年最高月的600多万吨陡降至170万吨左右,创2005年以来新低,一些外商甚至违反原合同,更改、取消部分产品订单。
4.原燃料价格高升。
钢铁产业链上游主要原料铁矿石,受危机影响虽有降价,但降幅不大,尤其国内冶炼用煤、油等燃料价仍在高位运行,使得钢铁产品受到上游原、燃产品价与市场销售价的双重挤压,导致部分企业处于生存危机的临界状态。
二、我国钢铁企业积极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策略在全球金融危机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下,要使钢铁企业走出困境,重振雄风,应采取以下策略:1.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冶金行业的挑战与解决方案一、引言在当今全球经济中,冶金行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环境意识的提高、能源资源日益枯竭以及技术和市场的不断变化,冶金行业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当前冶金行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来应对这些挑战。
二、绿色生产与能源效率1. 挑战:冶金行业是一个资源密集型行业,对能源和原材料需求巨大。
传统的冶金生产过程通常会导致大量废弃物和污染物排放,占据了环境资源并向环境释放有害物质。
2. 解决方案:采用绿色生产方法可以帮助减少废弃物的生成、降低污染物排放。
借助先进技术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实现绿色生产的关键。
例如,使用高效能源系统、回收废热和废料等都可以降低对新鲜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
三、科技创新与自动化改进1. 挑战:随着全球市场的竞争加剧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冶金行业需要跟上潮流并改善生产效率。
然而,冶金行业在科技创新和自动化方面相对滞后,导致其生产效率低下且产品质量不稳定。
2. 解决方案:冶金行业可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来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
同时,加强研发投资并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在冶金行业的应用。
四、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1. 挑战:冶金行业需要高素质的员工和技术专家去管理复杂的生产过程。
然而,在当前劳动力市场上招聘到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的人才变得越来越困难。
此外,员工培训也是一个持续挑战。
2.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冶金企业可以制定灵活的招聘政策,并吸引高素质人才通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
此外,加强内部培训计划以提高员工技能,并与教育机构合作,开展定制化培训课程。
五、供应链和质量管理1. 挑战:冶金行业的供应链非常复杂,涉及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产品销售等多个环节。
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可能会对整个供应链造成影响。
此外,保证产品质量也是冶金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2. 解决方案:建立稳固和可持续的供应链系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冶金行业如何在国际市场中寻找新机遇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下,冶金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同时也蕴含着无数新的机遇。
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冶金企业需要敏锐地洞察市场趋势,灵活调整战略,积极创新,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深入了解国际市场需求国际市场对于冶金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对于钢材、铝材、铜材等冶金产品的品质、规格、性能有着不同的要求。
因此,冶金企业要加大市场调研的力度,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准确把握国际市场的需求动态。
例如,在建筑行业,高强度、耐腐蚀的钢材需求不断增加;在汽车制造领域,轻量化的铝材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电子行业,高精度的铜材备受青睐。
冶金企业只有了解这些具体的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研发和生产,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同时,关注新兴市场的崛起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进程中对冶金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这些市场可能对于价格较为敏感,但同时也为冶金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通过提供性价比高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企业能够在新兴市场中建立良好的口碑和市场份额。
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是冶金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立足的关键。
不断提高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型产品,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在生产工艺方面,引进先进的冶炼技术、轧制技术和热处理技术,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例如,采用新型的电炉炼钢技术可以降低能耗,提高钢水的纯净度;应用高精度的轧制设备可以生产出更薄、更宽、性能更优的板材。
在产品研发方面,加大投入,开发具有高性能、高附加值的新型冶金材料。
比如,研发高强度、耐疲劳的特殊钢材,用于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高端领域;开发高性能的铝合金和铜合金,满足电子、通讯等行业的需求。
此外,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促进产学研相结合,也是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合作,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外部的科研资源,加速技术创新的进程。
浅论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如何度过难关全球金融危机是一场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对全球各国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企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然而,中国企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也有一些自身的优势和策略,可以帮助它们度过这个困难的时期。
首先,中国企业应该紧抓国内消费市场的机遇。
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际贸易受阻,出口市场不景气。
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人口国家,拥有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
因此,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加大对国内市场的开拓和推广,减少对外贸易的依赖,寻找新的增长点。
可以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扩大市场份额。
其次,中国企业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
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需求减少。
在这样的背景下,仅仅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和低端产品已经不再具有竞争优势。
中国企业要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培养科研人员和高级技术人才,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只有不断推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产品,才能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中国企业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
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不安,融资成本增加。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既要降低融资成本,又要确保融资渠道的畅通。
这就需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银行关系,提高信用等级,降低融资成本。
可以通过优化企业财务结构,提高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增强融资的可行性和可获得性。
第四,中国企业要加强国际合作。
全球金融危机是一场全球性的危机,各国经济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面对这样的困境,各国企业都面临着共同的挑战和困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应该加强与国际企业的合作,共享资源和信息,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
可以通过与国外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拓新的市场,扩大经济规模,提高竞争能力。
可以通过参加各种国际性的贸易展览会和商务交流活动,加强与外国企业和政府的沟通和合作,提高国际形象和认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