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自然地理学第一章地球伍光和Ppt
- 格式:ppt
- 大小:4.55 MB
- 文档页数:25
伍光和[重点]自然地理学1伍光和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其研究的空间范围既不是地球固体部分的最内部,也不是地球气体部分的最外层,而是接近地球固、液体表面,各圈层相互作用的、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地球表层(上至大气圈对流层顶部,下至沉积岩底部)。
绪论一、“地球表层” 特征● 地球表层是物质三态存在和相互转化的场所● 地球表层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场所● 地球表层是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的场所● 地球表层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地球表层是循环发展的动态系统(包括地质大循环、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二、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地球表层环境。
它包括人类社会及其周围的各种地理事物,具有独特的地理结构和形式。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环境1. 自然环境是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所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
自然环境根据其受人类社会干扰的程度不同,又可分为两部分:● 天然环境(原生自然环境)● 人为环境(次生自然环境)● 天然环境(原生自然环境),即指那些只受人类间接的或轻微影响的,而原有自然面貌基本上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
● 人为环境(次生自然环境),即指那些自然条件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地区。
2. 经济环境是经济活动的环境,包括自然资源、自然条件,产业结构及与经济有关的技术条件等。
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由人类社会形成的一种地理环境。
它主要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的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和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
3. 社会文化环境是社会活动、文化活动的环境,包括人口、社会、国家、民族、民俗、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地域分布特征和组成结构,还涉及社会上各种人群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的社会行为。
社会文化环境是人类社会本身所构成的一种地理环境。
第一章地球1、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14960×104km),即天文单位。
2、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94605×108km),即一个光年。
3、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体积小而平均密度大,自转速度慢,卫星数少,称为类地行星。
4、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体积大而平均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数多,称为类木行星。
5、太阳系中行星及其卫星绕太阳运动的基本特征?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几乎都接近圆形。
2)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地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
3)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方向也自西向东,即与公转方向相同。
4)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
5)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赤道面也较接近。
6)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在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
6、行星是绕太阳系运动,自身不发光却能反射阳光的天体。
太阳系的行星须符合的3个条件:在绕太阳系运动的前提下,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他天体而成为其所在空间的最大天体。
具有足够大的质量,能够靠自身的引力使形状呈近似球形。
内部不发生核聚变反应。
7、矮行星是绕太阳系运动,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固体应力而使自己呈圆球状,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他天体。
8、当月球阻挡阳光照射地球时,发生日食;当地球阻挡阳光照射月球时,发生月食。
9、地球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太阳处在椭圆形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每年1月初地球和太阳最接近,地球的这个距离称为近日点;7月初地球和太阳最接远,地球的这个距离称为远日点。
10、一日的定义,如果取春分点为标准,则春分点连续两次通过同一子午面的时间,叫做一恒星日。
如果取太阳为标准,则地球上同一地点连续两次通过地心和日心连线所需的时间,叫做一个太阳日。
1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地球自转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球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自然地理学第一章教课课件自然地理学第一章教课课件[学习目的 ]要求掌握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正确理解其内涵;认识自然地理学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正确认识自然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主要内容 ]什么是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的特色研究对象、内容、方法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趋向自然地理学在社会中的作用一、什么是自然地理学 (Physical Geography)?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分支之一。
研究自然环境或其构成部分的科学。
按研究的特色,自然地理学可分为综合性和部门性的两组分支科学。
综合性的分支科学有综合自然地理学、地区自然地理学、古地理学等。
部门性的分支科学有地貌学、天气学、水文地理学、生物地理学、冰川学等。
狭义的自然地理学仅指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狭义的自然地理学仅指综合自然地理学。
二、自然地理学的特色(一)全世界性因为地球系统过程拥有显然的全世界性特色,所以很多自然现象和过程都不受国界的限制。
20 世纪 60 年月板块结构学说的出现,第一在固体地球研究中成立了全世界观观点。
80 年月以来大气科学和大海科学的发展,也已经走向全世界化,有名的厄尔尼诺 -拉尼娜现象惹起的天气灾祸影响遍布全世界 3/4 范围,就是一个实例。
自然地理学的全世界性特色决定了人们一定采纳全世界范围检查研究和察看测试方法。
跟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地球的研究范围,已经能从地道扫描显微镜和离子探针的原子尺度到全世界地震台网的和轨道卫星所供给的数据得出的全世界图像。
从地表的地学实地检查和标本收集,飞机和卫星对地面的遥感监测,大陆和大海的超深钻探,天然和人工地震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探测等,为自然地理学的全世界观研究供给了基础资料。
与此相适应, 80 年月起一系列大型国际地球科学合作研究计划的推出,如国际岩石圈计划(I LP)、深海钻探计划(DSDP)/大洋钻探计划(ODP)、世界天气计划(WC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 IGBP)等,已形成了对地球的全世界立体研究网络。
自然地理学伍光和课件自然地理学伍光和课件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自然资源分布的学科,它涉及到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方面的研究。
而在自然地理学的学习过程中,课件的使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自然地理学教授伍光和课件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伍光是一位自然地理学的教授,他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现代技术,将课件作为教学辅助工具。
伍光精心制作的课件既包含了丰富的图表和数据,又融入了生动的案例和实地考察的图片,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自然地理学的知识。
通过课件,伍光不仅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还能够将学生引入到真实的地理环境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件的使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学习效果。
通过课件,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知识,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听讲。
课件中的图表和数据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和规律,而案例和实地考察的图片则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的实际应用。
此外,课件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进度,回顾和复习课堂内容,提高学习的效率。
然而,课件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过度依赖课件可能导致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能力下降。
有些学生可能只关注课件上的内容,而忽视了其他学习资源的利用,这样会限制他们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其次,课件的制作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些教师可能因为时间紧张而制作简单的课件,这样可能会影响到课件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后,课件的使用也可能导致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机械记忆,而忽视了对于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可以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注重内容的设计和教学目标的明确。
课件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和讨论,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多样化地利用学习资源,如参考书籍、期刊论文等,以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