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部分市级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12.50 KB
- 文档页数:7
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秋期末联考高一英语(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请注意: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专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书面表达题用黑色笔书写,否则无效)第Ⅰ卷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第一节 (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AMost foodies (吃货) agree that eating healthy food is important. But sometimes making good food choices can be tough. Now, there are apps that can help people learn about the food they eat to improve their diets and their dining out experiences.Cheese & Wine Pairing appWine and cheese can be a great combination. But which wines go best with which cheeses? Max McCalman’s Cheese &Wine Pairing app can help. It provides information about hundreds of different cheeses and advises wines to pair with each. Max McCalman’s Cheese & Wine Pairing app is free for iPhones and iPads.Calorific appWhat does 200 calories look like? It can be hard to picture. Calorific provides images of 200 calories worth of food. The pictures can help people on a diet and those who just want to eat healthier food. The app is free for iPads and iPhones. Thereis also a version that provides more information for a price.HappyCow appVegetarians do not eat animal meat. Vegans do not eat any animal products. The HappyCow app is made for both groups. Users can search for vegetarian-vegan restaurants and stores around the world. A free version of HappyCow is available for Android that has ads and requires an Internet connection.LocalEats appRestaurant chains, like McDonald’s, can be found almost anywhere a person might travel. But sometimes travelers want to eat like locals. LocalEats is designed for that. It lists locally owned restaurants so users can try foods from that area. The app costs about a dollar.21. If people want to go on a diet, they need________.A. Cheese & Wine Pairing app.B. Calorific app.C. LocalEats app.D. HappyCow app.2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pps is NOT free for iPhone or Android?A. HappyCow app.B. Calorific app.C. LocalEats app.D. Cheese & Wine Pairing app.23. What 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article?A. To show the differences in food apps.B. To advertise the best apps for iPhones.C. To introduce some healthy eating habits.D. To inform foodies of some useful apps.【答案】21. B 22. C 23. D【解析】这是一篇应用文。
2013秋季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命题学校:公安一中 审题学校:宜昌一中、沙市中学 考试时间:201年1月日. 美国“好奇”号火星车配备的火星样本分析仪对火星岩石样本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样本中含有对生命至关重要的氮、氢、氧等化学成分。
C. 我国南方再次遭遇强降雨袭击,部分地区引发洪涝、风雹、山体滑坡等灾害,已造成安徽、福建等10省(自治区、直辖市)33人死亡,12人失踪。
D. 失败的教育制度,僵化的教学模式,导致了创新性人才缺失的不良后果,且造成了学术秩序濒临瓦解、青少年犯罪激增。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的诗歌。
“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是《诗经》的表现手,“赋、比、兴”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B. 《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
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C.《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D. 《巴黎圣母院》集中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
爱斯梅拉达的美貌与卡西莫多的丑陋,爱斯梅拉达的善良与克洛德的狠毒,爱斯梅拉达的钟情与弗比斯的轻薄,都形成了对比。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6.下列关于《江南Style》的理解和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韩国舞曲《江南Style》的点击数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便超过3亿次,而此前没有任何一个视频的点击数超过一亿次。
B.整首歌的MV大部分都在江南地区(韩国首尔的汉江以南地区)取景——游艇、沙滩、桑拿房、旅游巴士等,俨然一幅奢华生活的扫描图。
C.它从本土迅速蹿红全球,在美国和英国分别成为本月第一周单曲专辑排行榜冠军和10月4日第41期公告牌榜单的第二名。
2013年秋季高一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其中1、4、8、9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全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选错和不选的得0分)1.物理学在研究实际问题时,常常进行科学抽象,即抓住研究问题的主要特征,不考虑与当前研究问题无关或影响较小的因素,建立理想化模型.以下属于物理学中的理想化模型的是()A.质点 B.加速度 C.力的合成 D.自由落体运动【答案】AD【解析】A、质点是用来表示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忽略了物体的大小、形状等次要因数,是一种理想化模型,故A正确;B、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故B错误;C、力的合成是一种等效替代思维,故C错误;D、自由落体运动忽略了空气阻力等次要因素,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模型,故D正确。
故选AD。
【考点】研究物理学的方法2.若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则它的( )A.加速度一定发生变化B.运动状态一定发生变化C.合外力一定发生变化D.惯性一定发生变化【答案】B【解析】A、速度发生变化,一定具有速度的变化量,一定具有加速度,但是加速度不一定发生变化,比如平抛运动,故A错误;B、速度发生变化,则运动状态一定发生变化,故B正确;C、因为加速度不一定发生变化,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合外力不一定发生变化,故C错误;D、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速度发生变化,质量不变,则惯性不会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3.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1所示,则关于该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第1s末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改变方向B.第2s末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改变方向C.第1s末、第3s末、第5s末物体所在的位置相同D.第2s末物体回到了起点【答案】C【解析】A、前两秒,速度都为正,没有改变方向,故A错误;B、第2s末,速度图象由时间轴上方到时间轴下方,方向发生改变,但位移仍然为正,故B 错误;C、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时间轴上方位移为正,时间轴下方位移为负,由图象可知第1s末、第3s末、第5s末物体的位移相同,所以位置相同,故C正确;D、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时间轴上方位移为正,时间轴下方位移为负.所以4s 末物体位移为零,回到起点,故D错误。
2024年湖北省宜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电效应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康普顿效应揭示了光的波动性B .高速运动的质子、中子和电子都不具有波动性C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D .核反应方程9412426Be He C X +→+中的X 为质子2、根据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可知( )A .“光子说”本质就是牛顿的“微粒说”B .只有光子数很多时,光才具有粒子性C .一束单色光的能量可以连续变化D .光的波长越长,光子的能量越小3、如图所示,A 、B 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D 是理想二极管,L 是带铁芯的线圈,其直流电阻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S 闭合瞬间,B 先亮A 后亮B .S 闭合瞬间,A 先亮B 后亮C .电路稳定后,在S 断开瞬间,B 闪亮一下,然后逐渐熄灭D .电路稳定后,在S 断开瞬间,B 立即熄灭4、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1970年4月24日我国首次成功发射的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目前仍然在椭圆轨道上运行,如图所示,其轨道近地点高度约为440km ,远地点高度约为2060km ;1984年4月8日成功发射的东方红二号卫星运行在赤道上空35786km 的地球同步轨道上。
设东方红一号在近地点的加速度为a 1,线速度为v 1,环绕周期为T 1,东方红二号的加速度为a 2,线速度为v 2,环绕周期为T 2,固定在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加速度为a 3,自转线速度为v 3,自转周期为T 3,则a 1、a 2、a 3,v 1、v 2、v 3,T 1、T 2、T 3的大小关系为( )A .T 1>T 2=T 3B .a 1>a 2>a 3C .a 3>a 1>a 2D .v 1>v 3>v 25、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有A 、B 两个带正电的小球,2A B m m =,2A B q q =。
2014-2015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得0分)1.下列各组单位中,属于国际基本单位的是()A. J、kg、s B. m/s2、m、kg C. m、kg、s D. m、kg、N2.如图所示,分别是物体运动的位移x、速度v、加速度a和物体受到的合外力F随时间t 的变化图象,其中表示物体在做匀加速运动的是()A.B.C.D.3.由静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计时,连续通过三段位移的时间分别是1s、2s、3s,则这三段位移之比是()A. 1:4:9 B. 1:8:27 C. 1:2:3 D. 1:3:5 4.物体A、B的x﹣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从第3 s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 A>v BB.两物体是从同一位置同时向同一方向运动的C.在5 s内B物体的位移大于A物体的位移D.图中交点表示5 s末A、B两物体相遇5.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物块受水平恒力F的作用而运动,在其正前方固定一个足够长的轻质弹簧,如图,当物块与弹簧接触并将弹簧压至最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接触弹簧后即做减速运动B.物块接触弹簧后先加速后减速C.当弹簧处于压缩量最大时,物块的加速度最大D.当物块受的合力为零时,它的速度最大6.如图所示,两个小球A和B,中间用弹簧连接,并用细绳悬于天花板下,下面四对力中,属于相互作用力的是()A.绳对A的拉力和A对绳的拉力B.弹簧对A的拉力和绳对A的拉力C.弹簧对B的拉力和B受到的重力D. B的重力和B对弹簧的拉力7.某质点的运动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在第1s末加速度的方向发生变化B.质点在第2s内和第3s内加速度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C.质点在第3s内速度越来越大D.在前7s内质点的位移为负值8.下列关于超重、失重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电梯正在减速上升,在电梯中的乘员处于超重状态B.磁悬浮列车在水平轨道上加速行驶时,列车上乘客处于超重状态C.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当其在空中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D.人站在地面上,当其由站立状态开始下蹲的瞬间,处于超重状态9.C是水平地面,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A物体受到水平向右的恒力F1作用,B受到水平向左的恒力F2作用,两物体相对地面保持静止,则A、B间的摩擦力f1和B、C间的摩擦力f2有可能是()A. f1=0,f2=0 B. f1=0,f2≠0C. f1≠0,f2=0 D. f1≠0,f2≠010.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m1=2kg、m2=3kg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轻质弹簧测力计连接.大小为F=30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m1上,当稳定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0N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8NC.在突然撤去F的瞬间,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D.在突然撤去F的瞬间,m1的加速度不变11.如图所示为蹦极运动的示意图.弹性绳的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和运动员相连.运动员从O点自由下落,至B点弹性绳自然伸直,经过合力为零的C点到达最低点D,然后弹起.整个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分析这一过程,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从O点到B点,运动员做自由落体运动B.从B点到C点,运动员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C.从C点到D点,运动员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D.到达B点时,运动员的加速度最小,速度最大12.如图所示,小车的质量为M,正在向右加速运动,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紧靠在车的前端相对于车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竖直方向上,车壁对木块的摩擦力与木块的重力平衡B.在水平方向上,车壁对木块的弹力与木块对车壁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若车的加速度变小,车壁对木块的弹力也变小D.若车的加速度变大,车壁对木块的摩擦力也变大二、实验题:本题共18分,请将解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13.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作出了如图所示的矢量图,图中P为橡皮条的固定点,用两只弹簧秤或用一只弹簧秤时,都将橡皮条与细线的结点拉到O点,实验中要比较的是图中的和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其中力是实验直接测得的合力.14.“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其电源频率为50Hz,常用的电磁式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都是(填“直流电”或“交流电”),它们是每隔s 打一个点.(2)某同学在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他选择了几个计时点作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没有标出,其中s1=7.06cm、s2=7.68cm、s3=8.30cm、s4=8.92cm,那么打b点的瞬时速度大小是m/s;纸带加速度的大小是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某同学将长木板右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力.但他把长木板的右端垫得过高,使得倾角过大.用a表示小车的加速度,F表示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他绘出的a﹣F关系是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44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如图所示为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x﹣t图象,根据图象,求:(1)第2s内的位移,第4s内的位移,前5s的总路程和位移(2)各段的速度(3)画出对应的v﹣t图象.16.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距离地面125m 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后运动员就以14.3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地面时速度为5m/s.求:(1)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2)离开飞机后经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地面?(g=10m/s2)17.用两根绳子吊起一个重物,如图所示,如果AO、BO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均是2.0×104N,(sin37°=0.6,sin53°=0.8)求:(1)吊起重物重力逐渐增大时,AO段和BO段哪根绳先断?(请作图判断)(2)该装置所能吊起的重物最重是多少?18.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倾角θ=53°,斜面足够长,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如图所示.一物体以v0=6.4m/s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向上滑行,sin53°=0.8,cos53°=0.6,g取10m/s2,求(1)物体上滑的最大距离(2)物体从顶端返回斜面底端的时间(3)物体运动到最大高度一半时的速度.2014-2015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得0分)1.下列各组单位中,属于国际基本单位的是()A. J、kg、s B. m/s2、m、kg C. m、kg、s D. m、kg、N考点:力学单位制.分析:国际单位制规定了七个基本物理量.分别为长度、质量、时间、热力学温度、电流、光照强度、物质的量.它们的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称为基本单位,他们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分别为米、千克、秒、开尔文、安培、坎德拉、摩尔.解答:解:A、J是导出单位,不是国际基本单位,所以A错误;B、m/s2是导出单位,不是国际基本单位,所以B错误;C、m、kg、s是国际基本单位,所以C正确;D、N是导出单位,不是国际基本单位,所以D错误;故选:C点评:国际单位制规定了七个基本物理量,这七个基本物理量分别是谁,它们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分别是什么,这都是需要学生自己记住的基本的知识,本题较简单.2.如图所示,分别是物体运动的位移x、速度v、加速度a和物体受到的合外力F随时间t 的变化图象,其中表示物体在做匀加速运动的是()A.B.C.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计算题.分析: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即可求解.解答:解: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为抛物线,而本图中图象所示为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为倾斜的直线,本图中表示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 错误;C、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保持不变的,故应为水平直线,故C错误;D、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保持不变的,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受力也应是恒定不变的,故F﹣t图象应为水平直线,故D正确;故选D.点评: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我们高中物理研究的主要运动之一,应熟知其特征及描述运动的各物理量的意义.3.由静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计时,连续通过三段位移的时间分别是1s、2s、3s,则这三段位移之比是()A. 1:4:9 B. 1:8:27 C. 1:2:3 D. 1:3:5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分别求出1s内、3s内、6s内的位移之比,从而求出时间为1s、2s、3s内的位移之比.解答: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得,1s内、3s内、6s内的位移之比为1:9:36,则连续经历1s、2s、3s内的位移之比为1:8:27.故B正确,A、C、D 错误.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并能灵活运用.4.物体A、B的x﹣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从第3 s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 A>v BB.两物体是从同一位置同时向同一方向运动的C.在5 s内B物体的位移大于A物体的位移D.图中交点表示5 s末A、B两物体相遇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解答本题应抓住:x﹣t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由斜率的正负确定速度的正负;由图读出两物体出发点的位置坐标和时刻;纵坐标的变化△x等于位移;x相同时两物体到达同位置,说明它们相遇.解答:解:A、由图知,两图线的斜率均大于零,说明两物体的速度均沿正方向,从第3s 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A图线的斜率大于B图线的斜率,则v A>v B.故A正确.B、A物体在t=3s时刻从坐标原点出发,B物体在t=0时刻从原点正方向上距原点5m处出发,故B错误.C、在5 s内B物体的位移△x B=10m﹣5m=5m,A物体的位移△x A=10m,则在5 s内B物体的位移小于A物体的位移.故C错误.D、5 s末A、B两物体坐标相同,表示两物体相遇.故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位移等于△x,就能分析两物体的运动情况.5.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物块受水平恒力F的作用而运动,在其正前方固定一个足够长的轻质弹簧,如图,当物块与弹簧接触并将弹簧压至最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接触弹簧后即做减速运动B.物块接触弹簧后先加速后减速C.当弹簧处于压缩量最大时,物块的加速度最大D.当物块受的合力为零时,它的速度最大考点:牛顿第二定律.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对物块受力分析,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大小和方向,进而判断物块速度的变化.解答:解:物块刚开始接触弹簧时,弹簧形变量很小,则弹簧的弹力N小于推力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N=ma,物块向右做加速运动,随着N逐渐增大则a逐渐减小,当N=F时,合力减小到零,则加速度减小到零,物块的速度达到最大;之后物块继续向右运动,弹力N>F,物块向右做减速运动,N﹣F=ma,随木块向右运动弹簧压缩量增大则F增大,当速度减小到零时弹簧压缩量最大,则物块的加速度最大;综上,A错误BCD正确;故选:BCD.点评: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认为物块接触弹簧后即做减速,记住合力为零的位置才是由加速到减速的转折点.6.如图所示,两个小球A和B,中间用弹簧连接,并用细绳悬于天花板下,下面四对力中,属于相互作用力的是()A.绳对A的拉力和A对绳的拉力B.弹簧对A的拉力和绳对A的拉力C.弹簧对B的拉力和B受到的重力D. B的重力和B对弹簧的拉力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专题:受力分析方法专题.分析:正确分析各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注意到作用力和反作用只涉及到两个物体,从而确定哪一对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根据平衡力的条件,分析两个力之间的关系.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解答:解:A、绳对A的拉力和A对绳的拉力为绳和A之间的相互作用;故A正确;B、由于小球有重力,绳对A的拉力大于弹簧对A的拉力,所以绳对A的拉力和弹簧对A的拉力不是一对平衡力,也不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故B错误;C、B受到重力和弹簧对B的拉力性质不同,B处于静止状态,则B的重力和弹簧对B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D、B的重力和B对弹簧的拉力不是平衡力也不是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正确分析各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注意到作用力和反作用只涉及到两个物体,从而确定哪一对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主要有两点:1、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而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2、平衡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性质一定相同.7.某质点的运动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在第1s末加速度的方向发生变化B.质点在第2s内和第3s内加速度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C.质点在第3s内速度越来越大D.在前7s内质点的位移为负值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质点的运动方向看速度的正负.速度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速度的大小是速度的绝对值.根据图线的“面积”研究质点的位移.解答:解:A、速度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质点在第1s末加速度的方向发生变化,故A正确.B、质点在第2秒内和第3秒内图线的斜率相同,说明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故B错误.C、质点在第3秒内速度大小由0变到1m/s,说明速度越来越大.故C正确.D、根据“面积”表示位移可以看出:前4s内质点的位移为零,前6秒内质点的位移为正值.故D错误.故选:AC.点评:本题考查基本的读图能力,最容易产生的错误是:认为第2秒内和第3秒内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也可以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求出加速度,再分析加速度方向关系.8.下列关于超重、失重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电梯正在减速上升,在电梯中的乘员处于超重状态B.磁悬浮列车在水平轨道上加速行驶时,列车上乘客处于超重状态C.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当其在空中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D.人站在地面上,当其由站立状态开始下蹲的瞬间,处于超重状态考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超重和失重.分析: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此时有向上的加速度;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小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此时有向下的加速度;如果没有压力了,那么就是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此时向下加速度的大小为重力加速度g.物体在水平方向的加速与减速既不是超重,也不是失重.解答:解:A、减速上升,加速度向下,在电梯中的乘员处于失重状态,故A错误;B、磁悬浮列车在水平轨道上加速行驶时,加速度在水平方向,列车上乘客既不超重也不失重,故B错误;C、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当其在空中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C正确;D、人站在地面上,当其由站立状态开始下蹲的瞬间,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超重和失重现象,记住要点:当加速度向上时超重,加速度向下时失重.9.C是水平地面,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A物体受到水平向右的恒力F1作用,B受到水平向左的恒力F2作用,两物体相对地面保持静止,则A、B间的摩擦力f1和B、C间的摩擦力f2有可能是()A. f1=0,f2=0 B. f1=0,f2≠0C. f1≠0,f2=0 D. f1≠0,f2≠0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A B两物体相对地面保持静止,先以A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研究B对A的摩擦力f1大小.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分析地面对B的摩擦力f2大小.解答:解:先以A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A受到F1和摩擦力f1,由平衡条件得知,f1=F1≠0.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受到恒力F1、恒力F2和摩擦力f2,由平衡条件得:f2=|F1﹣F2|若F1≠F2,f2≠0;F1=F2,f2=0;故CD正确.故选CD点评:本题首先要选择研究对象,采用隔离法和整体法;二要分析受力情况,根据平衡条件求解摩擦力.10.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m1=2kg、m2=3kg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轻质弹簧测力计连接.大小为F=30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m1上,当稳定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0N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8NC.在突然撤去F的瞬间,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D.在突然撤去F的瞬间,m1的加速度不变考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连接体.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先用整体法求解出加速度,再隔离一个物体后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出弹簧的弹力;撤去拉力瞬间,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瞬时加速度.解答:解:A、B、对整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到:F=(m1+m2)a ①对物体m2,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到:F1=m2a ②联立①②解得:=,故A错误,B正确;C、D、在突然撤去F的瞬间,弹簧测力计的弹力不变,故m2受力不变,m1受力改变,故m2加速度不变,m1加速度改变,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及弹簧的性质,注意整体法及隔离法的使用,以及正确理解瞬时加速度的含义即可求解.11.如图所示为蹦极运动的示意图.弹性绳的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和运动员相连.运动员从O点自由下落,至B点弹性绳自然伸直,经过合力为零的C点到达最低点D,然后弹起.整个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分析这一过程,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从O点到B点,运动员做自由落体运动B.从B点到C点,运动员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C.从C点到D点,运动员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D.到达B点时,运动员的加速度最小,速度最大考点:功能关系.分析:动员从O点自由下落,到达B点时有竖直向下的速度,弹性绳伸直后运动员受到重力和弹性绳的弹力两个力作用,根据弹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分析运动员的运动情况,判断其速度的变化,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加速度的变化.解答:解:A、从O点到B点,运动员只受重力,做自由落体运动,故A正确;B、运动员到达B点后弹性绳伸直,随着运动员向下运动弹性绳的弹力不断增大.在B到C 过程:重力大于弹性绳的弹力,合力等于重力减去弹力,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不断减小,故运动员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故B错误;C、在C到D的过程:弹力逐渐增大,重力小于弹性绳的弹力,合力等于弹力减去重力,方向竖直向上,故运动员做加速度不断变大的减速运动,故C正确;D、在C点,合力为零,加速度最小,速度最大,故D错误;本题选错误的故选:BD点评:本题与小球自由下落掉在轻弹簧上的类型相似,要抓住弹性的弹力随形变量的增大而增大,根据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运动员速度的变化和加速度的变化.12.如图所示,小车的质量为M,正在向右加速运动,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紧靠在车的前端相对于车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竖直方向上,车壁对木块的摩擦力与木块的重力平衡B.在水平方向上,车壁对木块的弹力与木块对车壁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若车的加速度变小,车壁对木块的弹力也变小D.若车的加速度变大,车壁对木块的摩擦力也变大考点:牛顿第二定律;滑动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小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M相对小车静止,加速度与车的加速度相同,分析物块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摩擦力、弹力即可.解答:解:A、木块在竖直方向上加速度为零,受力平衡,则车壁对木块的摩擦力与木块的重力平衡,故A正确;B、车壁对木块的弹力与木块对车壁的压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关系,故B错误;C、对木块水平方向上有:N=ma,若加速度减小,则N减小,故C正确;D、车的加速度变大时,竖直方向受力仍平衡,摩擦力等于重力不变,故D错误.故选AC点评:本题研究物体在水平方向运动的问题,要正确分析受力情况,知道竖直方向受力平衡,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二、实验题:本题共18分,请将解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13.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作出了如图所示的矢量图,图中P为橡皮条的固定点,用两只弹簧秤或用一只弹簧秤时,都将橡皮条与细线的结点拉到O点,实验中要比较的是图中的F3和F4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其中力F4是实验直接测得的合力.考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专题:实验题.分析: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等效法”的含义以及在本实验中的应用;明确实验原理以及实验步骤等.解答:解:本实验采用“等效法”,即用一个弹簧将绳套拉到O点,用两个弹簧互成角度的拉绳套时也拉到O点,这样两次拉绳套的作用效果相同,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做出两个弹簧拉力的合力,然后和一个弹簧拉绳套时的拉力相比较,从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据此可知实验中要比较F3、F4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其中F4是实验直接测得的合力,即一个弹簧拉时的拉力.故答案为:F3、F4,F4.点评:该题不见简单属于基础知识题目,在解答有关实验题目时,注意其突破口为正确理解实验原理,只有明确了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知识才能有更深入的理解.14.“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其电源频率为50Hz,常用的电磁式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都是交流电(填“直流电”或“交流电”),它们是每隔0.02 s打一个点.(2)某同学在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他选择了几个计时点作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没有标出,其中s1=7.06cm、s2=7.68cm、s3=8.30cm、s4=8.92cm,那么打b点的瞬时速度大小是0.74 m/s;纸带加速度的大小是0.62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某同学将长木板右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力.但他把长木板的右端垫得过高,使得倾角过大.用a表示小车的加速度,F表示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他绘出的a﹣F关系是C考点: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专题:实验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1)打点计时器是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打点的时间间隔等于交流电的周期.(2)做匀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做匀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于之差是定值,△x=at2,据此求出纸带的加速度.(3)实验时要平衡摩擦力,不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小车受到的合力小于线的拉力,a﹣F图象不过原点,在F轴上有截距;平衡摩擦力时如果木板垫得过高,过平衡摩擦力,在小车受到的合力大于线的拉力,a﹣F图象不过原点,在a轴上有截距.解答:解:(1)常用的电磁式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都是交流电;电源频率是50Hz,它们每隔T==s=0.02s打一次点.(2)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没有标出,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02×5=0.1s;打b点时的瞬时速度v b==≈0.74m/s;纸带的加速度a===≈0.62m/s2.(3)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右端垫得过高,使得倾角过大,在不挂砝码盘时,小车受到的合力不为零,小车已经有加速度,a﹣F图象不过原点,在a轴上有截距,绘出的a﹣F图象是C.故答案为:(1)交流电;0.02;(2)0.74;0.62;(3)C.点评:打点计时器是常用的计时仪器,它使用交流电,打点时间间隔等于交流电的周期.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44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如图所示为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x﹣t图象,根据图象,求:(1)第2s内的位移,第4s内的位移,前5s的总路程和位移(2)各段的速度(3)画出对应的v﹣t图象.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1)根据位移时间图线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求出位移,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2、3)根据图线的斜率求出各段过程的速度,画出v﹣t图象.解答:解:(1)由图象知,第2s内位移为30 m﹣20 m=10 m,。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市级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part of the man’s body got injured?A. His knee.B. His foot.C. His leg.2. Where is Larry now?A. In his office.B. At home.C. In a classroom.3. What does the man like doing?A. Talking.B. Walking.C. Dancing.4. 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A. Which movie to see.B. Where to go.C. Where to park.5.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man?A. He can’t find Bob’s apartment.B. He is late for the woman’s birthday party.C. He thought today was the woman’s birthday.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做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
②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翻云覆雨的人物,莅校讲话。
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③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④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⑤经过一番重新洗牌之后,2007年中国足球顶级联赛3月3日粉墨登场。
且不论球市如何冷清,从足球本身而言,进入第四个年头的中超联赛的格局变化还是值得关注的。
⑥每年“十一”期间,天安门广场都是花如潮,人如海;今年更因国庆彩车的吸引,人们争相前往,趋之若鹜。
A. ①③⑤B. ②③⑥C. ①③④D. ②④⑤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走节俭型政府之路就是要采取严厉措施,从政府入手,从公务消费入手,坚决杜绝浪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将省下来的钱,用在为民谋利的“刀刃”上B. 传统节日清明节,是在每年公历的4月4日至6日之间。
不仅这一天是人们祭祀扫墓的日子,也是他们踏青出游的日子C. 财政部紧紧围绕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加强监督工作为中心,进一步强化对重大财税政策和保障改善民生的监督力度,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D. 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那么,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魂3.选出下面几个话语情境中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 萧峰对段正淳说:“大理段王爷,令千金在此,你好好的管教吧!”说着携起阿紫的手,走到段正淳身前,轻轻将她推过去。
-----------------(小说《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B. “以自身的品性、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
宜昌市部分市级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3年秋期末考试 高一化学试卷 命题:当阳二高 牛四清 审题:东湖高中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下列有关金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目前我国流通的硬币是由合金材料制造的 日用铝制品表面覆盖着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 下列物品所用材料为硅酸盐的是A. 水晶镜片B. 陶瓷餐具C. 石英光导纤维D. 计算机芯片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的是 Fe(OH)3胶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 ~ 10-7m之间 用丁达尔效应NaCl溶液和Fe(OH)3胶体 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所含的原子数为0.5 NA B.0.1 mol/L的NaCl溶液中,所含微粒总数为0.02 NA 1.7 g的OH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78 g Na2O2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A 5、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当溶液的体积比为3∶2∶1 时,三种溶液中Cl—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1 B.1∶2∶3 C.3∶2∶1 D.3∶4∶3 6、关于某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检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B. 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向溶液中滴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C.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溶液在火焰上灼烧,产生黄色的火焰,则原溶液中一定不含有K+ D. 加盐酸,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已知氧化性Fe3+>Cu2+。
现将铜粉放入稀盐酸中,微热后无明显现象发生;当加入下列物质后,铜粉的质量减少。
则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A. FeSO4B. Fe2(SO4)3C. KNO3D. HNO3 8、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蒸发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将蒸发皿中NaCl 溶液全部加热蒸干B.C.用25 mL量筒量取4.0 mol/L的盐酸5.62 mL D.用托盘天平称取5.85 g NaCl固体 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A. Al(OH)3B. NaAlO2C. AlCl3D. Al 10、自来水用氯气杀菌消毒。
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
据此回答1~3题。
1. 嫦娥三号发射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下图中的( )A.① B.②C.③ D.④2. 嫦娥三号发射时,旧金山(西八区)的华人激动不已,当地的区时是( )A.1日9时30分 B.1日19时30分C.2日19时30分 D.2日9时30分3. 嫦娥三号发射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绕日公转速度逐渐减慢B.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C.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D.宜昌市昼渐短,夜渐长4.根据下图中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规律,可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 )A.北温带 B.北半球热带 C.南半球热带 D.南温带5.A.质量相近 B.体积接近C.自转周期相近 D.公转周期最为接近6.材料中所反映的太阳系的众行星,其绕日公转方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同向性-各行星的公转方向都与地球的公转方向相同B.近圆性-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都为一正圆形C.共面性-各行星的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D.各行星都在各自的轨道上按一定规律绕日运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下图为某一河段的剖面,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
读图完成7~8题。
7.此河流位于()A.北半球 B.南半球C.赤道上 D.回归线上8.若此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它哪一岸的河堤需要特别加固()A.南岸 B.北岸 C.东岸 D.西岸9. 读“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图中a表示()A.软流层B.地幔C.地壳D.地核10.a和b两个圈层的界面是()A.软流层B.古登堡面C.硅铝层面D.莫霍面11.下列现象中,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是:()A.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B.气温异常升高C.为地球提供光和热D.山体发生滑坡12. 下列能源不是来自太阳能的是( )A.天然气 B.核能C.石油D.风能2013年凤凰网综合媒体报道12月23日,由于遭受暴风雪的持续侵袭,欧洲许多国家数以千计的飞机航班和火车车次被取消,使许多人无法出行。
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3年秋季期末考试高一物理试题命题人:宜都市二中 曹宗政 审题人:小溪塔高中 祝长征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第1至8题只有一个是正确的,第9至12题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答题卡内。
) 1、一人站在楼房顶层从O 点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m ,然后落回到抛出点O 下方25m 处的B 点,则小球在这一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为(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A 25m 、25mB 65m 、-25mC 25m 、-25mD 65m 、 25m 2、一小球从A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 点时速度为v ,到达 C 点时速度为2v ,则AB :BC 等于( ) A 、1:3 B 、2:5 C 、3:5 D 、4:5 3、 F 1、F 2两力分别作用于同一物体,产生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2m/s 2和a 2=3m/s 2,若两力同时作用于该物体,其加速度大小可能为:A .4m/s 2;B .6m/s 2;C .7m/s 2;D .9m/s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时,速度不断增大,惯性不断增大 B. 在国际单位制中,牛顿是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之 一 C. 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不变时,运动状态一定不变D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也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5、如右图所示,杯子落到水平桌面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F 1是桌子发生形变而产生的B.力F 1和力F 2是一对平衡力C.力F 1和力F 2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力F 1的大小大于力F 2的大小6、一辆汽车以12m/s 的速度行驶,遇到紧急情况,司机刹车,使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制动后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6 m/s 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开始刹车经3秒,汽车的速度大小为6 m/s B .开始刹车经3秒,汽车的位移大小为9m C .开始刹车经3秒,汽车的位移大小为12mD. 汽车在开始刹车3秒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 m/s7、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物块始终受水平恒力F 的作用而运动,在其正前方固定一个足够长的轻弹簧,如图,当物块与弹簧接触后向右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块接触弹簧后即做减速运动B .物块接触弹簧后先加速后减速C .当弹簧处于压缩量最大时,物块的加速度等于零D .当物块的速度为零时,它所受的合力为零8、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在质量为M 的长木板上滑动,长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2,已知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那么此时长木板受到的地面摩擦力大小为( ) A .2mg B .1MgC .1(m +M )gD .2mg +1Mg9、如图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
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3年秋季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含答案)考试时间:共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请在答题卷上作答,交卷时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学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后,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一位同学不可能被周武王封为诸侯王A.甲为西周王族成员B.乙帮助周武王打败商纣王C.丙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D.丁为平民,但才德俱佳2、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酎金助祭,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
(酎:zhòu,酎金,古代诸侯向皇帝交纳的贡金,作祭祀用。
)这则材料说明了A.列侯所献酎金有问题 B.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C.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 D.汉武帝贪财暴虐3、下图是秦朝与唐朝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4、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这表明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5、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
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A.皇宫建筑布局日益合理 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6、“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该对联反映的是A.西方列强的侵华暴行 B.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C.烟草传入中国后的盛况 D.工业文明冲击中国7、有人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寻常的历史环境。
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二步。
”这里的“内部事务”主要是指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满汉官僚的矛盾 C义和团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8、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9、佩弗在《远东》中说“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对于其中“荒唐可笑”的正确理解是A.责任内阁制未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B.资产阶级没有找到真正的救国道路C.暗喻资产阶级应该建立君主立宪政体D.20世纪初先进中国人的努力失败10、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说:“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大家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看作疯子的人。
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B.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C.民主共和观念进一步传播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11、右图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八位强人正在合理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画。
据你所学历史知识推测他们痛打的结果是A.“弱者”最终灭亡B.“弱者”成为“木偶”C.“弱者”迅速恢复,并发展壮大D.“弱者”被肢解瓜分12、1999年美国纽约市政府把竖有林则徐铜像的华埠中心命名为“林则徐广场”。
林则徐受到世界人民尊敬的主要原因是A.严禁鸦片,是世界禁毒反毒先驱 B.加强海防,提出建立近代海军主张C.学习西方,提高欧美的国际地位 D.抗击英军,维护中国领土主权完整13、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
下列对新中国初期留学热潮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多以留学欧美为留学地区 B.以留学苏联、东欧国家为主C.涉及机电等技术领域 D.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14、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也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
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材料中“新的革命策略”指A.开展武装起义的策略B.遵义会议上取得领导地位C.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D.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15.词语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
以下最有可能属于1912年的高频率词组是A.黄花岗、武昌起义、皇族内阁 B.二十一条、罢市救国、民主科学C.民国、约法、宣统退位 D.八国联军、赔款、拳乱16. 中国近代有人认为:“王者称为天子,不过取尊称云尔,实则凡人皆天之子也。
”“人君与千百万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日本变法,以民选议院为大纲领。
夫人主之为治,以为民耳。
以民所乐举所乐选者,使之议国政,治人民,其事至公,其理至顺。
”这种观点实际上主张A.君民共治天下,建立代议制的民主政治 B.取消君主制,使凡人与王者的地位平等C.设立民选议院,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让民选君主治理人民,使国家富强17、1955年在一次国际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周恩来能够改变这次会议航向的主要原因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反帝反霸的不结盟政策C.“求同存异”的方针 D.维护联合国权威的原则18、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某导演筹拍一部电视政论片《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下列题材可以入选该片的有A. 区域自治开新篇------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B. 以和平代替武力----------《告台湾同胞书》发表C.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D. 独立自主,不结盟---------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开端19、雅典公民希米奥出身于商人家庭,他在家里接受私人教育,其父母主要关注的应该是A.逆运算能力 B.外语水平C.学校考试成绩 D.思维能力和表达水平20、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占领了整个地中海世界。
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就在于人口众多,事务繁杂。
因为公民包括了种族和能力上形形色色的人。
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
解决这一困难的措施是A.将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B.开始实施万民法C.进一步完善公民法D.自然法取代公民法21、普法战争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英国漫画家为此创作了题为《玛丽安娜女郎(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帽子了》的漫画。
图中房间衣物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选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
这幅漫画的含义是A.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时装,可以随时改变B.法国的共和制度像女郎的帽子,只是装饰品C.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一样软弱无能D.法国的共和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确定下来22、“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马克思这句话描述的是A.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B.法兰西第一帝国C.德意志帝国D.意大利王国23、2011年7月,因《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英国部分政要和民众分别联名请愿,要求首相卡梅伦下台。
卡梅伦(保守党)最终是否下台,关键是要看A.保守党的民意支持率 B.国王的态度C.议会的信任程度 D.在野党工党的态度24、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
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14分,第26题15分,第27题23分。
25、(12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社会震荡最剧烈、最不稳定的时期,发生了社会和政治的“大裂变”。
阅读下面的大事年表回答问题:中国近代现代史大事年表(节选)1894年日本挑起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
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康有为等“公车上书”。
1897年严复译述的《天演论》在《国闻报》上定期发表。
1898年6月,维新变法开始。
9月,那拉氏发动“戊戌政变”。
1899年秋,山东平原县义和团在朱红灯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
1900年夏,全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浪潮。
6月,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1901年9月,《辛丑条约》签订。
1902年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在《苏报》上发表。
1903年邹容著《革命军》,章炳麟为《革命军》作序。
1905年实行清末“新政”。
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1911年清朝裁撤军机处,改设内阁。
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
2月,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接任。
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杀害了宋教仁。
7月,爆发“二次革命”。
回答以下问题:(1)从以上大事年表中可以看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先后出现了哪两股进步社会思潮?(4分)(2)上述两股社会思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8分)26、(15分)学习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这一专题后,宜昌市某二中晓明同学结合最近看过的《世界上下五千年》一书,设计了一道辨析题,让同学们在活动课上加以辨析: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的一天,雅典公民帕罗蒂命令因为债务沦为奴隶的本邦成年男子亚昆塔完成农活,自己与妻子海伦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
公民大会是雅典事实上的最高国家权力机构。
这天的公民大会投票表决通过了两项决定:第一项决定是设立雅典最高法院——由十将军组成的“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第二项决定是制定“陶片放逐法”,将一名贵族以“民主妨碍者”的罪名驱逐出雅典城邦。
上述这段文字表述中有多处与史实有误之处,请从其中找出(找出三处即可)(6分),并说明理由。
(9分)27、(25分)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
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
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
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