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安徽省行政区划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4
安徽省安徽省(16个市。
共44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56个县。
)合肥市芜湖市蚌埠市淮南市淮北市铜陵市安庆市黄山市滁州市阜阳市宿州市六安市亳州市池州市宣城市马鞍山市合肥市(辖6个市辖区、4个县。
共43个街道、64个镇、21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庐阳区(辖11个街道 1个镇 1个乡)逍遥津街道三牌楼街道县桥街道益民街道安庆路街道光明街道亳州路街道双岗街道杏花村街道海棠街道杏林街道大杨镇三十岗乡瑶海区(辖10个街道、1个镇、1个乡)城东街道明光路街道车站街道胜利路街道三里街街道铜陵路街道红光街道和平路街道大通路街道七里站街道大兴镇磨店乡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辖3个街道)方庙街道长淮街道七里塘街道蜀山区(辖8个街道 2个镇)稻香村街道南七里站街道三里庵街道琥珀山庄街道西园新村街道五里墩街道荷叶地街道笔架山街道井岗镇南岗镇包河区(辖5个街道 3个镇)芜湖路街道常青街道骆岗街道包公街道望湖街道义城镇淝河镇大圩镇居巢区(辖6个街道、11个镇、1个乡)卧牛山街道亚父街道天河街道凤凰山街道半汤街道中庙街道柘皋镇烔炀镇槐林镇坝镇镇散兵镇苏湾镇夏阁镇黄麓镇银屏镇中垾镇栏杆集镇庙岗乡庐江县(辖17个镇)庐城镇冶父山镇万山镇汤池镇郭河镇金牛镇石头镇同大镇白山镇盛桥镇白湖镇龙桥镇矾山镇罗河镇泥河镇乐桥镇柯坦镇长丰县(辖8个镇 7个乡)水湖镇庄墓镇杨庙镇吴山镇岗集镇双墩镇下塘镇朱巷镇罗塘乡义井乡三十头乡陶楼乡造甲乡左店乡杜集乡肥东县(辖11个镇 6个乡 1个民族乡)店埠镇撮镇镇梁园镇桥头集镇长临河镇石塘镇古城镇八斗镇元疃镇白龙镇包公镇众兴乡张集乡马湖乡陈集乡响导乡杨店乡牌坊回族满族乡肥西县(辖10个镇 4个乡)上派镇三河镇桃花镇花岗镇高刘镇官亭镇小庙镇山南镇丰乐镇紫蓬镇高店乡铭传乡柿树岗乡严店乡芜湖市(辖4个市辖区、6个县。
共25个街道、61个镇、4个乡)镜湖区(辖11个街道)东门街道北门街道镜湖街道赭山街道赭麓街道北京路街道天门山街道汀棠街道荆山街道弋矶山街道吉和街道弋江区(辖3个街道 3个镇)弋江桥街道中山南路街道利民路街道马塘镇瀂港镇火龙岗镇鸠江区(辖8个街道)四褐山街道裕溪口街道湾里街道官陡街道清水街道大闸街道张镇街道龙山街道三山区(辖3个街道 1个镇)保定街道龙湖街道三山街道峨桥镇芜湖县(辖6个镇)湾沚镇六郎镇陶辛镇方村镇红杨镇花桥镇繁昌县(辖6个镇)繁阳镇荻港镇孙村镇平铺镇新港镇峨山镇南陵县(辖8个镇)烟墩镇家发镇籍山镇许镇镇弋江镇何湾镇三里镇工山镇无为县(辖19个镇、4个乡)无城镇襄安镇二坝镇汤沟镇陡沟镇石涧镇严桥镇开城镇蜀山镇牛埠镇刘渡镇姚沟镇泥汊镇白茆镇高沟镇福渡镇泉塘镇红庙镇赫店镇鹤毛乡十里墩乡昆山乡洪巷乡含山县(辖8个镇)环峰镇运漕镇铜闸镇陶厂镇林头镇清溪镇仙踪镇昭关镇和县(辖10个镇)历阳镇沈巷镇姥桥镇白桥镇功桥镇西埠镇香泉镇乌江镇善厚镇石杨镇蚌埠市(辖4个市辖区、3个县。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香港澳门台湾1、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2、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3、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4、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西北地区(包括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6、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7、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8、台港澳地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
鲁山东省辖17个地级市,49个市辖区、31个县级市、60个县。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济南市辖6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市政府驻市中区。
历下区(姚家街道)市中区(杆石桥街道)槐荫区(段店镇)天桥区(无影山街道)历城区(山大路街道)长清区(文昌街道)章丘市(明水街道)平阴县(榆山街道)济阳县(济北街道)商河县(许商街道)青岛市辖7个市辖区,代管5个县级市。
市政府驻市南区浮山街道。
市南区(香港中路街道)市北区(敦化路街道)四方区(阜新路街道)黄岛区(长江路街道)崂山区(中韩街道)李沧区(李村街道)城阳区(城阳街道)胶州市(三里河街道)即墨市(通济街道)平度市(城关街道)胶南市(隐珠街道)莱西市(水集街道)淄博市辖5个市辖区、3个县。
市政府驻张店区。
淄川区(般阳路街道)张店区(马尚镇)博山区(城东街道)临淄区(稷下街道)周村区(青年路街道)桓台县(索镇街道)高青县(田镇街道)沂源县(历山街道)枣庄市辖5个市辖区,代管1个县级市。
市政府驻薛城区。
市中区(龙山路街道)薛城区(临城街道)峄城区(坛山街道)台儿庄区(运河街道)山亭区(山城街道)滕州市(北辛街道)东营市辖2个市辖区、3个县。
市政府驻东营区东城街道。
东营区(胜利街道)河口区(河口街道)垦利县(垦利街道)利津县(利津街道)广饶县(广饶街道)烟台市辖4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7个县级市。
安徽行政区划调整地图安徽行政区划调整地图安徽行政区划调整地图安徽的行政区划调整幅度最大,涉及的地市也较多,不像其他省份不过是划个区、设个市那样。
就像刚刚公布的区划调整,涉及到了铜陵、安庆、六安、淮南四个地市,涉及到了下辖县的变动调整。
2011年的'安徽地图,下辖十七个地市:合肥、铜陵、芜湖、马鞍山、安庆、黄山、池州、滁州、六安、淮南、淮北、蚌埠、阜阳、亳州、宿州、宣城、巢湖。
2014年地图,安徽省下辖16个地市。
地级市巢湖被合肥、芜湖、马鞍山瓜分,居巢区成立县级巢湖市归合肥代管,庐江县划给合肥,无为县、和县沈巷镇划给芜湖市,含山县、和县(不含沈巷镇)划给马鞍山市。
2016年地图,安徽下辖16个地市,安庆的枞阳县划给铜陵市,六安的寿县划给淮南市,六安成立叶集区。
预测地图。
皖江沿线、皖中已经区划调整完毕,下一步应该是皖南和皖北了,最有可能调整的是淮北、蚌埠、滁州和黄山、宣城。
萧县、砀山县划入淮北,凤阳县划入蚌埠。
撤销黄山市成立徽州市,撤销黄山区成立太平区或县级黄山市,徽州区并入歙县,绩溪县划入徽州市。
仅仅是预测,不过这种调整也很有可能。
四年前,合肥、马鞍山、芜湖瓜分了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的巢湖市。
四年后,安徽区划调整再出大动作,安庆枞阳划入铜陵,六安寿县划入淮南。
其他省份的区划调整一般就是撤地设市、撤县设区或者撤县设市,安徽的区划调整可谓是出其不意。
建国后省会由安庆迁往合肥以及将徽州更名为黄山,这两件事导致的争议声一直不断。
合肥是高兴的,而作为近代工业的摇篮和长江五虎之一的安庆是有意见的。
徽州更名为黄山带来的争议一直持续到现在依旧是争议不休。
巢湖被瓜分扩大了合肥、芜湖、马鞍山的地盘,但对于巢湖人来讲,难免有些议论。
四年后,安庆家门口的枞阳划入了铜陵,六安紧挨省城的寿县划入了淮南。
不过,六安和安庆仍是安徽省面积最大和第二的城市。
希望区划调整能够加速当地的发展,改善当地人们的幸福指数。
————合肥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商贸、交通和信息中心。
合肥享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科教基地”、“滨湖新城”之美誉,因东淝河与南淝河由此发源,故曰“合肥”;因明清时为庐州府治所在,故别称“庐州”。
合肥地处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泛长三角区域西端;通江达海,承东启西,贯通南北,连接中原的重要区位优势。
市域总面积7029.48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486.74万人,城镇化率62.4%。
现辖肥东、肥西、长丰3个县,瑶海、庐阳、蜀山、包河4个区,赋予合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试验区市级管理权限。
目录合肥的地形地貌及地理位置 (3)合肥的名称由来及历史 (4)合肥的城市职能及城市性质 (5)合肥的行政区划及区划概况 (7)合肥的交通 (9)合肥的经济概况 (10)合肥的地形地貌及地理位置合肥的地理位置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北纬31度52分、东经117度17分。
北与淮南市接壤,南与芜湖市相连,东与滁州市、马鞍山市毗邻,西与六安市、安庆市交界合肥的地形地貌[1]合肥地处江淮腹地丘陵地区,由西向东的江淮分水岭贯穿市境,形成低缓的鱼背形地势。
全市地形分为丘陵、岗地、平原圩区三大类。
西南园洞山一带海拔相对较高,其余大部分属低短龚岗地带合肥的名称由来及历史设立时间与背景秦汉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县”,属九江郡。
东汉刘秀升合肥为侯国,三国时为扬州治所,三国时魏将张辽大败孙权十万大军的逍遥津战役,即发生在这里。
明清时为庐州府治,故又别称为“庐州”。
自东汉末以来,合肥数为州郡治所,一直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
清咸丰年间,合肥曾为安徽省省会,1945年国民政府安徽省省会迁入合肥,1949年1月21日合肥解放,同年2月合肥建市。
1952年,新中国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在合肥市成立。
合肥城址屡有变迁。
《太平寰宇记》记载:汉代合肥县城“在今县(城)北”,位于今四里河附近,今长丰路以西“古城郢”,面积很小。
安徽区划调整后的雄心作者:李秀江来源:《小康》2011年第10期安徽历史上首个进入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明确了“一轴双核两翼”产业分布格局,但“塌陷”的巢湖,横在“双核”合肥、芜湖以及马鞍山之间,阻碍了三个城市间的市场要素流动。
撤并地级市巢湖,彰显出安徽通过行政区划调整促进经济崛起的雄心“这次改革,安徽又走在了全国的前面。
”面对种种压力和质疑,安徽省政府参事、安徽省行政区划调整课题组成员程必定依然坚定地向《小康》记者表示,拆分巢湖的区划改革,是值得肯定的。
在中国,安徽算不上是经济强省,但安徽人的敢于突破、敢于承担、知难而上是出了名的,大包干、税费改革等都是从安徽开始的,这一次,安徽又谨慎且低调地撤销了地级市。
8月22日,安徽省政府正式公布撤销巢湖市的消息,原地级巢湖市所辖的一区四县分别划归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管辖。
此前,坊间已经传出多种行政区划调整的版本,但安徽省一直对外界秘而不宣。
关于安徽巢湖市“一分为三”的说法终于尘埃落定后,种种迹象表明,类似这样的城市撤并,在安徽仅仅是开始。
按照学者的设计,到2020年,安徽将逐步将省辖市由目前的17个减至14个,县级市由5个增到22个,56个县减到31个。
尽管《小康》记者在安徽采访时,官员和学者都在刻意回避下一步行政区划调整的动向,称“这只是学者提出的设想与建议,不代表官方”,但拆分巢湖,已然彰显安徽寄望通过行政区划调整促进经济崛起的雄心。
三市分“巢”“十年前,离开家乡的时候,这里是巢县,十年后,再回家乡,这里还是巢县。
”一位身在外地的巢湖人,在网上留言,表达了对撤销巢湖的惋惜。
巢湖原为巢县,属巢湖地区管辖。
1999年地改市,巢湖地区改为地级巢湖市,下辖庐江、无为、和县、含山四县和居巢区(原巢县)。
“当时地改市是一阵风,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和调研,缺乏合理性,对此争议很大。
”程必定回忆说。
“拔苗助长”之后的巢湖市并不争气,设立12年来与周围的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相比,巢湖在四市中面积、人口均占第一位,但经济体量一直弱小,2010年四市GDP排名处于末位。
| 发展与创新|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232·2016年10月《安徽省行政区划图集》的设计与编制杨 杰(安徽省第四测绘院,安徽 合肥 230031)摘 要:2011年,安徽省行政区划经过了重大调整,为了让全省人民了解、熟悉这些最新成果,安徽省第四测绘院与省民政厅合作,编制出版了《安徽省行政区划图集》,该图集是新中国成立后安徽省编制的第一部以行政区划为主题的专题地图集。
关键词:行政区划;地图集;技术设计;编制中图分类号:U412.3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2789(2016)10-0232-02近年来,安徽省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交通、水利、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2011的安徽省行政区划经过了重大调整,为了让全省人民了解、熟悉这些最新成果,急需编制新版安徽省行政区划图集。
安徽省第四测绘院与安徽省民政厅合作,承担了编制《安徽省行政区划图集》(以下简称《图集》)的任务。
《图集》通过省内各地市相关职能部门协助收集最新的资料,采用了最新勘界资料、最新的行政区划、最新的水利、交通等现势资料,图集内容详尽实用,以行政区划内容为主,地图内容包括居民地、道路、境界、水系、名胜古迹、风景区等等。
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现势性、实用性等特点。
1 《安徽省行政区划图集》的设计1.1 图集开本、比例尺、图幅编排和配置原则及数学基础《图集》为大16开本,开本尺寸为213×285mm,展开页为285×426mm,印刷纸张规格889×1194mm,约17个印张。
《图集》由序图、区划图、索引三大部分组成。
序图组由安徽省在中国的位置图、安徽省行政区划图、安徽省交通图、安徽省卫星影像图这四幅展开幅面组成,主要反映全省地理分布、交通状况及行政区划宏观布局,起导言和总述作用。
区划图组由省辖市文字简介、省辖市政区图、省辖市城区图、县(市、区)政区图四部分组成,是《图集》的主体,共计126个幅面,用48个展开幅面分别反映了安徽省16个省辖市的市情、政区图和城区图。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地级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8.21•【字号】皖发[2011]19号•【施行日期】2011.08.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地级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实施意见(皖发[2011]19号2011年8月21日)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国函[2011]84号),平稳顺利做好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主题主线,扎实做好行政区划调整各项工作,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加强巢湖流域综合治理,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优化布局,科学发展。
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总体要求,立足安徽发展阶段性特征,顺应经济规律,尊重群众意愿,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培育壮大中心城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形成更加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推动巢湖流域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管护,统筹皖江两岸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人为本,平稳为上。
科学设计政策,兼顾各方关切,把人员安置和群众权益保障放在首要位置,切实解决好关系广大干部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坚持依法合规,规范操作,在机构撤并组建、人员安置、财产移交划转等工作中,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严明纪律,有情操作,深入细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尽最大努力让安置人员各得其所、心情舒畅,确保思想稳定、工作稳定、社会稳定。
--科学配置,精干高效。
安徽省行政区划变革1952年8月7日,皖南、皖北2行署区合设安徽省,驻合肥市。
1952年1、撤池州专区,铜陵、贵池、青阳、至德、东流5县划归安庆专区,太平、石隶2县划归徽州专区、繁昌、芜湖2县分别划归芜湖专区。
2、巢湖、宣城2专区合设芜湖专区,肥东、肥西2县分别划归滁县专区和六安专区。
3、撤安庆市中心区。
4、撤合肥市城郊区,设东邻区和西邻区。
5、宣城专区的宁国县划归徽州专区。
6、安庆市集贤区、大观区和枞阳区分别更名城中区、城西区和城东区。
7、芜湖市第一、二、三、四分别更名环城区、长街区、新芜区和河南区。
1953年1、设淮南市田家庵、大通、九龙岗和八公山4区。
2、界首撤市设县,由阜阳专区管辖。
3、撤宿城市。
4、徽州专区的屯溪市划归省直辖。
1954年合肥市东、西2郊区合设郊区。
1955年1、淮南市九龙岗区改设郊区;安庆市城中区改设郊区;撤芜湖市河南区。
2、省直辖的屯溪市划归徽州专区。
3、湖东县更名枞阳县;安庆市城东、城区两区分别更名东市区和西市区。
1956年1、撤徽州专区,辖县划归芜湖专区。
2、宿县和滁县2专区合设蚌埠专区。
3、撤安庆市郊区。
4、设铜关山、马鞍山2地级市。
5、徽州专区的屯溪市改由省直辖。
6、地级安庆市降格,划归安庆专区。
7、蚌埠市小蚌埠区更名郊区。
1958年1、撤铜陵县。
2、蚌埠专区的肥东县、芜湖专区的巢县和六安专区的肥西县划归合肥市。
3、芜湖专区的六安县划归六安专区。
4、铜关山市更名铜陵市。
5、省直辖的铜陵市划归安庆专区。
1959年1、撤淮南市郊区。
2、撤芜湖等20县,设萧砀、滁全、和含、郞广、怀望、首太、东至、庆丰8县。
3、设地级濉溪市。
4、县级安庆市升格,由安庆专区代管,5、炳辉县更名天长县;合肥市车站区更名南市区。
1960年1、复设铜陵县,由安庆专区管辖,设铜陵市铜关山区。
2、合肥市郊区更名蜀山区;安庆市东、西2市区分别更名迎江区、大观区。
1961年1、芜湖市设马塘、四褐山和裕溪口3区,环城、长街2区合设镜湖区。
2011年安徽省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网最近更新:2011-08-22
《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国函[2011]84号2011年7月14日)
安徽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撤销巢湖市及有关行政区划调整的请示》(皖政[2011]57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撤销地级巢湖市。
二、撤销原地级巢湖市居巢区,设立县级巢湖市,以原地级巢湖市居巢区的行政区域为新设的县级巢湖市的行政区域。
新设的县级巢湖市人民政府驻卧牛山街道,新设的县级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辖,合肥市代管。
三、原地级巢湖市管辖的庐江县划归合肥市管辖。
四、原地级巢湖市管辖的无为县划归芜湖市管辖,和县的沈巷镇划归芜湖市鸠江区管辖。
五、原地级巢湖市管辖的含山县,和县(不含沈巷镇)划归马鞍山市管辖。
上述行政区划调整涉及的各类机构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设置,涉及的行政区域界线要按规定及时勘定,所需人员编制和经费由你省自行解决。
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厉行节约的规定和国家土地管理法规政策,加大区域资源整合力度,优化总体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至此,全省辖16个地级市,43个市辖区、6个县级市、56个县。
合肥市辖4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市政府驻蜀山区东流路。
瑶海区(明光路街道)庐阳区(亳州路街道)蜀山区(稻香村街道)包河区(骆岗街道)
长丰县(水湖镇)肥东县(店埠镇)肥西县(上派镇)庐江县(庐城镇)
巢湖市(卧牛山街道)
芜湖市辖4个市辖区、3个县。
市政府驻镜湖区。
镜湖区(北京路街道)弋江区(利民路街道)鸠江区(官陡街道)三山区(三山街道)
芜湖县(湾沚镇)繁昌县(繁阳镇)南陵县(籍山镇)
蚌埠市辖4个市辖区、4个县。
市政府驻蚌山区东海大道。
龙子湖区(解放街道)蚌山区(天桥街道)禹会区(朝阳街道)淮上区(小蚌埠镇)
怀远县(城关镇)五河县(城关镇)固镇县(城关镇)无为县(无城镇)
大通区(大通街道)田家庵区(公园街道)谢家集区(平山街道)
八公山区(新庄孜街道)潘集区(田集街道)
凤台县(城关镇)
马鞍山市辖3个市辖区、3个县。
市政府驻雨山区。
金家庄区(金家庄街道)花山区(解放路街道)雨山区(雨山街道)
当涂县(姑孰镇)含山县(环峰镇)和县(历阳镇)
淮北市辖3个市辖区、1个县。
市政府驻相山区。
杜集区(高岳街道)相山区(相南街道)烈山区(杨庄街道)
濉溪县(濉溪镇)
铜陵市辖3个市辖区、1个县。
市政府驻铜官山区。
铜官山区(长江路街道)狮子山区(新庙街道)郊区(桥南街道)
铜陵县(五松镇)
安庆市辖3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市政府驻大观区。
迎江区(宜城路街道)大观区(德宽路街道)宜秀区(大龙山镇)
桐城市(文昌街道)
怀宁县(高河镇)枞阳县(枞阳镇)潜山县(梅城镇)太湖县(晋熙镇)
宿松县(孚玉镇)望江县(华阳镇)岳西县(天堂镇)
黄山市辖3个市辖区、4个县。
市政府驻屯溪区。
屯溪区(昱东街道)黄山区(甘棠镇)徽州区(岩寺镇)
歙县(徽城镇)休宁县(海阳镇)黟县(碧阳镇)祁门县(祁山镇)
滁州市辖2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市政府驻琅琊区。
琅琊区(琅琊街道)南谯区(北门街道)
天长市(天长街道)明光市(明光街道)
来安县(新安镇)全椒县(襄河镇)定远县(定城镇)凤阳县(府城镇)
阜阳市辖3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市政府驻颍州区清河路。
颍州区(清河街道)颍东区(河东街道)颍泉区(中市街道)
界首市(东城街道)
临泉县(城关镇)太和县(城关镇)阜南县(鹿城镇)颍上县(慎城镇)
宿州市辖1个市辖区、4个县。
市政府驻埇桥区。
埇桥区(埇桥街道)
砀山县(砀城镇)萧县(龙城镇)灵璧县(灵城镇)泗县(泗城镇)
金安区(中市街道)裕安区(平桥乡)
寿县(寿春镇)霍邱县(城关镇)舒城县(城关镇)金寨县(梅山镇)
霍山县(衡山镇)
亳州市辖1个市辖区、3个县。
市政府驻谯城区。
谯城区(花戏楼街道)
涡阳县(城关镇)蒙城县(城关镇)利辛县(城关镇)
池州市辖1个市辖区、3个县。
市政府驻贵池区。
贵池区(池阳街道)
东至县(尧渡镇)石台县(仁里镇)青阳县(蓉城镇)
宣城市辖1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市政府驻宣州区。
宣州区(西林街道)
宁国市(西津街道)
郎溪县(建平镇)广德县(桃州镇)泾县(泾川镇)绩溪县(华阳镇)
旌德县(旌阳镇)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今天(22日)上午九点,安徽省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部署有关巢湖行政区划调整工作,这表明1999年建立的年轻城市巢湖将正式撤销。
这次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的具体内容有:撤销原地级巢湖市居巢区,设立县级巢湖市。
以原居巢区的行政区域作为新设的县级巢湖市的行政区域。
新设的县级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辖,合肥市代管。
原地级巢湖市管辖的庐江县划归合肥市管辖。
无为县划归芜湖市管辖;和县的沈巷镇划归芜湖市鸠江区管辖。
含山县、和县(不含沈巷镇)划归马鞍山市管辖。
安徽省已经成立了由省委省政府成立的专项工作组,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任第一组长,省长王三运任组长。
行政区划调整的工作安排具体有三个方面:第一,妥善安置干部职工,原则上按照原职级安排到省直和合肥市、马鞍山和芜湖市三个对口的单位,同时也可以根据个人意愿在其他市进行妥善安排。
为了做好地级市巢湖市离退休人员的服务工作,专门成立合肥市巢湖老干部服务管理局。
第二,对于福利和待遇标准,按照属地管理待遇从优的原则,干部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津补贴和城乡居民的各项社会保障待遇原则上按照划入地的标准进行调整,从今年9月1号起开始执行。
第三,对社会最为关心的如何保障群众生活,生活和生产秩序正常问题,在行政区划调整期间,直接为企业服务和担负公共管理职责的部门单位,特别像公安、公交、环卫、水电和煤气、广播电视、报纸、学校、医院、金融、电信、邮政等机构和单位,将确保正常运转。
行政区划调整之后,省直有关部门和相关市县还会组织办理好各类信息的变更,对居民各类由此产生的费用分别是由相关的市县财政承担。
另据了解,由于区划调整之后巢湖的主要流域统一到合肥市来管辖,所以为了理顺巢湖管理的体制,同时推动巢湖流域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治理和统一管护,安徽省专门成立副厅级巢湖管理局,统一管理巢湖的规划、水利、环保、渔政、航运、旅游等事项,同时对于巢湖蓝藻进行治理。
(记者刘军)
22号正式宣布,副厅级县级市,成立巢湖管理局下设十三个处。
巢湖管理局副厅级,估计是合
肥市派一个副市长担任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