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 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1
2024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课课练第2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讲述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这一单元的内容包括理解减法的概念,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地进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运算,并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已经具备了加法的基础知识,对于减法的概念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减法的含义,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运算。
同时,学生可能存在对退位减法的恐惧心理,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渐克服恐惧,建立起自信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运算方法。
2.难点:理解退位减法的运算过程,能够熟练地进行退位减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课件、教案、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2.准备教学道具,如小卡片、小棒等。
3.准备教学环境,确保课堂秩序井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减法的实际应用场景,如购物时找零等,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运算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理解退位减法的运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可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退位减法运算。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一些典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退位减法的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退位减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人教版教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人教版一、教学内容1. 理解退位减法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2. 能够熟练地进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计算;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退位减法的含义,并掌握其计算方法;2. 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计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计数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日常生活场景,例如购物时找零钱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退位减法计算。
2. 讲解退位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概念,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退位减法方法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及时巩固所学内容,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5.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可以采用流程图、算式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8 5 =13 7 =17 9 =(2)运用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妈妈给了你10元钱,你买了一支3元钱的铅笔,还剩多少钱?2. 答案:(1)计算结果:8 5 = 313 7 = 617 9 = 8(2)实际问题解答:10 3 = 7还剩7元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退位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困难。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能够理解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独立进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运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技巧。
2.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理解退位减法的概念,灵活运用在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教材《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2.教具准备:数学练习册、小黑板、彩色粉笔、计算器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出示一道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目,让学生先自行尝试解答,然后请一名学生上台解答,并给予表扬。
第二步: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退位加法的知识,然后解释退位减法的概念。
2.通过多个简单的实例演示如何进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运算,让学生理解具体的操作步骤。
第三步:练习1.让学生在小黑板上完成若干道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目。
2.师生一起讨论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第四步:拓展1.让学生做一些拓展练习,加深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理解和掌握。
2.引导学生将退位减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步: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强调学生需要多加练习,熟练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运算。
教师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布置作业布置一些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目作为家庭作业,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步骤完成并及时交给老师检查。
以上是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加强练习,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2《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理和复习》教案51. 教学目标•了解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概念及运算规则。
•能够熟练进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运算。
•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熟练运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决问题。
3. 教学难点•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学生需要灵活运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决。
4. 教具准备•教材《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黑板、白板、彩色粉笔/马克笔•班级学生练习册5. 教学过程5.1 引入在大班时刻中引入问题:“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退位减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方法呢?”5.2 学习退位减法的概念•引导学生看教材上的相关例题,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概念,并做简单的讲解。
•让学生自己在小白板上演示几个20以内的简单退位减法计算。
5.3 练习•让学生在练习册上进行若干道较简单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计算练习。
•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纠正他们的错误,鼓励他们加快计算速度。
5.4 拓展•提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5 总结•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简单回顾和总结,强化学生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理解和记忆。
6. 作业布置•布置练习册上相应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和复习。
7. 教学反思•回顾本节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已经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希望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一运算方法解决各种问题,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20以内的退位减法,用数学。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与他人交流各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探索、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学法重点:1、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用加法和减速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6、教学难点:a)掌握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b)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7、教材分析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主要包括十几减法减9,用数学,十几减几,用数学,以及用数学的综合应用。
整理和复习主要是20以内退位减法表,找规律,以及用数学的综合应用。
课时安排:12课时:课题:十几减九5一、教学内容:教科书9——12页。
二、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基本技能: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第9、10页主题图、课件学生:小棒课题:十几减九的练习6一、教学内容:12页例2及练习二1——6题。
二、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提高速度及对题率三、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注意对学困生的辅导。
三、教具学具准备:课本练习题制成课件课题:十几减几7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页例2,练习三第1、2题。
二、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基本技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3、情感态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2《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理和复习》教案7一、教学目标•理解20以内的减法运算,通过实际演示和练习掌握减法的基本概念;•掌握20以内的减法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应用;•培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灵活运用减法规则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观念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20以内的减法运算;•退位减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退位减法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教学工具:数字卡片、小黑板、橡皮擦等;•教学素材:练习册、教科书相关内容。
五、教学过程1. 热身•利用数字卡片进行快速计算练习,巩固学生的加法认识,引入减法概念。
2. 引入•让学生回顾20以内的加法运算,并引入减法的概念,说明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运算。
3.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例子教学:例如有17支铅笔,其中有5支是彩色的,问剩下黑色铅笔有多少支?•解答:17 - 5 = 12,所以剩下黑色铅笔有12支。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几道练习题,巩固退位减法的运用。
5. 拓展•让学生尝试将20以内的减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如购物、换零钱等。
6. 总结•综合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20以内减法的理解和掌握。
六、作业布置•布置一定数量的练习题作业,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应用时,发现部分学生仍然存在困难,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相关练习,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八、教学延伸在以后的课程中,可以通过引入更复杂的退位减法运算来挑战学生,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以上为本节课《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理和复习》教案7的内容,希望老师们能够根据具体班级情况进行灵活调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人教新课标教案: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关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66页至第68页的退位减法相关知识。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运算方法,包括借位减法、补位减法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独立完成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够理解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退位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退位的概念,以及如何正确地进行退位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退位减法,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有黑板、粉笔、计数棒、小卡片等。
学具有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例如,我可以问学生:“如果你有3个苹果,然后你吃掉了2个,你还剩下几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讲解退位减法:接着,我会讲解退位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例如,当被减数小于减数时,我们需要进行退位操作。
我会用黑板和粉笔演示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并用计数棒和小卡片进行实物演示。
3. 例题讲解:然后,我会给出一些例题进行讲解。
例如,计算23减17的过程,我会用黑板和粉笔展示退位减法的计算步骤,并解释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计算35减28、46减37等。
5. 小组讨论:然后,我会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我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让其他学生帮助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被减数减数差23 17 6(退位)(退位)13 17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35减2846减3753减4764减58答案:1. 35减28 = 72. 46减37 = 93. 53减47 = 64. 64减58 = 6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学生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2《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理和复习》教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方法和技巧,复习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运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进行计算,并能灵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耐心和坚持不懈的品质,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通过练习巩固20以内的退位减法。
难点: 1. 部分学生在理解退位减法的概念和运用时可能有困难; 2. 部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粗心导致错误,需要引导学生细心认真。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复习加法和减法的概念;2.出示一些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计算题,让学生自主尝试解答。
二、讲授1.介绍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概念和运用方法;2.示范如何通过退位减法计算具体的题目;3.给学生讲解退位减法的计算步骤和技巧。
三、练习1.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进行练习;2.老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正确计算;3.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在完成后相互核对答案。
四、总结1.整理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规则与方法;2.学生展示他们的练习成果,老师进行评价和点评;3.鼓励学生在家进行进一步的练习和复习。
五、作业1.布置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要求学生认真完成;2.要求学生回家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做好知识的巩固。
六、板书设计•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计算步骤:从个位开始逐位相减,不够减时需向高位借位•训练题示例七、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退位减法的概念和具体运用还存在一些困难,下节课需要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和讲解,加强学生的理解。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耐心都有所提高,这是一个积极的表现,也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培养。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探索、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五、教学建议: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课时安排:
1、十几减九------------------------------3课时
2、十几减几------------------------------4课时
3、用数学---------------------------------2课时
4、整理和复习---------------------------3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