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小学生常见病句及修改 全国通用-文档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0.51 KB
- 文档页数:3
六年级语文修改病句及答案大全在小学六年级的语文学习中,修改病句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修改方法,并附有答案,供六年级学生参考和练习。
# 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1. 成分残缺: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如主语、谓语或宾语。
- 修改方法:补充缺失的成分。
2. 语序不当:词语或句子的顺序不符合语言习惯。
- 修改方法:调整词语或句子的顺序。
3. 搭配不当:词语搭配不符合语法规则或语言习惯。
- 修改方法:更换合适的词语或调整搭配。
4. 前后矛盾:句子中的内容自相矛盾。
- 修改方法:删除或修改矛盾的部分。
5. 重复啰嗦:句子中出现不必要的重复词语或句子。
- 修改方法:删除重复的部分。
6. 逻辑混乱:句子的逻辑关系不清晰或错误。
- 修改方法:理顺逻辑关系,确保句子表达清晰。
7. 用词不当:使用不恰当的词语,影响句子表达。
- 修改方法:替换为更合适的词语。
# 病句修改示例及答案1. 原句:小明喜欢踢足球和打篮球。
- 修改后:小明喜欢踢足球和打篮球。
2. 原句:他因为生病了,所以没有来上学。
- 修改后:他生病了,所以没有来上学。
3. 原句:同学们都认真地听老师讲课,除了小明在睡觉。
- 修改后:除了小明在睡觉,同学们都认真地听老师讲课。
4. 原句: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体育成绩也优秀。
- 修改后:他不仅体育成绩优秀,而且学习也好。
5. 原句:这篇文章我读了三遍,但是还没有完全理解。
- 修改后:尽管我读了这篇文章三遍,但还没有完全理解。
6. 原句:他跑得很快,像一只猎豹一样。
- 修改后:他跑得像一只猎豹一样快。
7. 原句:这个问题很难,我思考了很久也没有想出来。
- 修改后:这个问题很难,我思考了很久也没有答案。
# 结语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学习,六年级的学生可以逐渐掌握修改病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应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升初修改病句精选题语文六年级下册病句修改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六年级下册的学生来说,掌握病句修改的技巧和方法,不仅能够提高语文成绩,还能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下面为大家精选了一些小升初常见的病句类型及修改例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一、成分残缺1、缺少主语例: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修改:“通过”和“使”并用,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
2、缺少谓语例:春天来了,校园中的花草树木。
修改:此句缺少谓语,应在“花草树木”后加上“生机勃勃”。
3、缺少宾语例:他出生在农民家庭里,从小就养成爱劳动。
修改:应在“爱劳动”后加上“的习惯”。
二、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例: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修改:“精神”不能“浮现”,应把“精神”改为“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例:我看到了他的优美的舞姿和动听的歌声。
修改:“看到”与“歌声”搭配不当,应在“动听的歌声”前加上“听到了”。
3、主宾搭配不当例: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修改:“北京”不是“季节”,应把“季节”改为“地方”。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例:他有一双聪明能干的手。
修改:“聪明”不能修饰“手”,应删去“聪明”。
三、语序不当1、多层定语语序不当例: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修改:应将“几千年前”与“刚出土的”调换位置。
2、多层状语语序不当例:他在会议室里许多老师都同他热情地交谈。
修改:应将“许多老师都”与“热情地”调换位置。
3、关联词位置不当例: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修改:“如果”应放在“我们”的前面。
四、前后矛盾1、前后语意矛盾例:他基本上把不好的习惯完全改正了。
修改:“基本上”与“完全”矛盾,应删去其中一个。
2、词语搭配矛盾例:我断定他可能生病了。
修改:“断定”表示肯定,“可能”表示不确定,两者矛盾,应删去“可能”。
五、重复啰嗦1、句子成分重复例:他经常回忆过去的往事。
修改:“过去的”与“往事”重复,应删去“过去的”。
常见病句及其修改所谓病句,是指那些语言表达有毛病的句子,即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规则,或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
修改病句是为了进一步练习把话说完整,把词语用得准确,把意思说得明白合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小学语言基本功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常见病句1、成分残缺。
一句完整的话由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组成(独词句、无主句和省略句除外),其中主语和谓语是句子的基本成分(谓语是及物动词,还包括宾语)。
缺少了基本成分意思就表达得不完整,句子就不能成立。
如:听了劳模的报告,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缺主语)夏天到了,同学们都积极地卫生活动。
(缺谓语)《铁道游击队》描写了山东枣庄铁路工人在党的领导下武装起来。
(缺宾语)2、重复啰嗦。
由于对词义一知半解或追求华丽词藻,滥用乱用词语,使句中成分多余,意思重复,让人读起来感到罗嗦累赘,削弱了表达效果,成为病句。
如:我们班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我们都能遵守纪律,认真听讲。
(主语多余)我今天真快乐、愉快。
(谓语多余)全校师生庆祝六一儿童节的到来。
(宾语多余)我因为经常锻炼,所以我的身体很健壮。
(定语多余)老师非常耐心地不厌其烦地讲解这道题。
(补语多余)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许多外国游客都不住地赞叹不已。
3、语序混乱。
一般情况下,句子中各成分的位置是有规定的,其次序为: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谓语在前,宾语、补语在后;定语、状语在前,主语、谓语在后(倒装句例外)。
如下所示: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的学习成绩各科都提高了。
(定语错放在状语位置上)经过学习,同学们的普遍观念提高了。
(状语错放在定语位置上)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呀!(表数量的定语和表性质的定语位置颠倒) 秋天的北京是一个迷人的季节。
4、搭配不当。
句子成分之间在意义关系上搭配不上,不合语言习惯。
如:王林的学习成绩大大增加。
(主语谓语搭配不当)我们学校掀起“争三好”活动。
(谓语宾语搭配不当)我们要严密遵守纪律。
(状语宾语搭配不当)我游览了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秦始皇兵马俑和南京长江大桥等名胜古迹。
六年级病句类型及例句及修改一、病句类型1、成分残缺:句子不完整,缺少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句: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我进步了很快。
(缺少主语,应去掉“使”)2、搭配不当:句子中词语的搭配不合理或不恰当。
例句:他的语文成绩很好,很稳定,但是数学却落后了。
(“语文成绩很好”与“很稳定”语义重复,应去掉其一)3、语意重复:句子中出现了重复的词语或短语。
例句:他飞快地跑向终点,一冲刺,终于胜利地到了终点。
(“胜利”与“到了”语义重复,应去掉“胜利地”)4、词序不当:句子中词语的排列顺序不合理。
例句: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嘱托和期望。
(“嘱托”与“期望”词序颠倒,应改为“期望和嘱托”)5、前后矛盾:句子中出现前后矛盾或相互冲突的词语。
例句:他每天晚上都睡8个小时的觉,但是白天仍然感到困倦。
(“晚上都睡8个小时的觉”与“白天仍然感到困倦”前后矛盾,应调整为“他虽然每天只睡6个小时,但是白天仍然感到精力充沛”)6、用词不当:句子中使用了不恰当或不准确的词语。
例句:他的作文水平很高,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水平很高”与“得到老师的表扬”搭配不当,应改为“他的作文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7、语义不明:句子意思表达不清或含糊不清。
例句:他看了看我,然后离开了。
(“看了看”动作不明确,可以改为“瞥了我一眼”)二、修改方法1、增:增加必要的词语,使句子意思表达更加完整、准确。
例句: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进步了很快。
(增加主语“我”)2、删:删除多余或重复的词语,使句子简洁明了。
例句:他的语文成绩很好,但是数学却落后了。
(删除重复的词语“很稳定”)3、调:调整词语的顺序,使句子结构合理、通顺。
例句: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期望和嘱托。
(调整词语顺序)4、换:更换不恰当或不准确的词语,使句子表达更加贴切、自然。
例句:他的作文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将“表扬”改为“赞赏”)。
修改病句大全第一部分:修改病句一:用词不当例句:①同学们热心欢迎老师。
②小明十分爱护时间。
③正确的意见,我们应该坚定。
④张林同学提的建议很正确,大家都附和他。
⑤他很顽强,不肯虚心地接受同学们的意见。
⑥在班会上,同学们实事求是地揭发了他的优点和缺点。
练习: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病句。
(1)我们班李林评上了“三好”学生的称号。
(2)小玲办事很武断,从不犹犹豫豫。
(3)他热烈地和我打招呼,并握了握我的手。
(4)奇奇做错了事,心情很繁重。
(5)学校的操场又扩张了不少。
(6)我只是把养花作为生活的一种情趣。
(7)经过努力,我终于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成就。
(8)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有不怕困难的精神。
(9)战士们在前沿阵地上隐藏起来。
(10)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出现了不少抗日小英雄。
修改病句二:句子不完整(一个完整的句子,一般应包括主、谓两个部分,把“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说清楚。
)一、缺少主语。
如:①会唱《世上只有妈妈好》了。
②在老师的教育下,明白了学习的意义。
③看了这篇文章以后,对我教育很大。
二、缺少谓语。
如:①我们要远大的革命理想。
②公共汽车将在我家门前的会路上。
③我们要为把我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三、缺少宾语。
如:①我送给小丽同学。
②我最尊敬的人是。
练习:读下面的句子,把不完整的补充完整。
1.爸爸在灯光下。
2.透过玻璃照在桌子上,屋里显得暖烘烘的。
3.你仔细看爬山虎细小的脚,就会想起图画。
4.我们要讲究卫生。
5.茅屋里传出的钢琴声。
6.要对青少年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
7.小舟迅速地离开码头,像离弦的箭驶向湖心。
8.解放军叔叔打开了。
9.孔繁森救助了好多藏族孤儿。
10.敬爱的老师无微不至地关怀。
11.从这件普通的小事中,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修改病句三:词序不当例句:①李勇被同学一定评为“三好”学生。
②这是晴朗的一个夜晚。
③五月的北京是漂亮的季节。
④说实在的,他并不唱得好。
⑤我把胜利的消息已经告诉了大家。
六年级下册语文专项练习修改病句常见的类型和修改方法全国通用班别姓名小学修改病句常见的类型和修改方法一、常见病句的类型:1、句子不完整(成分残缺)例:我们的学校。
是我们的语文老师。
2、用词不当例:我们要热爱花草树木。
3、前后矛盾例:他的作业都做完了,只剩下最后一题没算出来。
4、重复累赘例:这道题最后终于被他解答出来了。
5、词语搭配不当例:我的家乡是上海人。
6、次序颠倒例:英语对我专门感爱好,我专门喜爱它。
7、常识性错误例:春天,湖里的荷花开了。
二、修改病句的方法:1、认真读句子,了解句子本来的意思。
2、认真分析,找出“病因”。
3、找准方法,对症下药。
4.审读句子是否正确。
三、修改病句习题。
1、解放军叔叔击落了五架敌机和三艘军舰。
2、抗日战争时代,我国显现了许多抗日小英雄。
3、长城像条巨龙,在崇山峻岭之间弯曲盘旋。
4、看了这部电视剧,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公园新设了由两个英国援建的游乐项目。
6、我估量他这道题一定做错了。
7、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津津有味地宣布了改日去春游的好消息。
8、听了这段报告,使我们明白得了许多道理。
9、冬天,寒风咆哮着拂面而来,吹得人瑟瑟发抖。
10、即使你是天才,却同样离不开老师的培养教育。
11、《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写的。
12、坚持写日记,写作能力就会迅速提高和扩大。
13、这种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意白费,是可耻的。
14、我们要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方法。
15、报晓的公鸡是起床的信号。
16、我们要认真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17、多读好书,能够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
18、我们庆祝李明评上了“三好学生”。
19、少先队员要热爱祖国和公共财物。
20、任何一切困难都不能吓倒有坚强意志的少先队员。
21、听了报告,受到了教育。
22、早稻熟透了,田野里像铺上了绿色地毯。
23、我忍不住不禁笑了出来。
24、我经常看到小明有时在早锤炼。
25、少先队员要发挥革命传统。
26、因为老舍爱养花,而且养了许多花。
修改病句1、句子成分残缺指句子不完整,缺少句子的一个成分,使句意表达不清楚。
例如:上星期到美国去了。
(缺少主语)寒冷的冬天。
(缺少谓语)同学们参加。
(缺少宾语)他笑得。
(缺少补语)我们要养成做好作业,认真检查。
每个同学都应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听了介绍,受到很大教育。
星期天,我们在学校里运动会。
为了革命,多少先烈自己宝贵的生命。
张化的病经过治疗.很快恢复了健康。
青少年应该成为具有一切为了集体的崇高的共产主义风格。
《雷锋的故事》这本书写得深动形象。
读了这本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向雷锋叔叔学习,向他那样见好事就做的好思想。
看了电影《离开升雷锋的日子》之后,使我受到了很大的震动。
妈妈那种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认真阅读《儿童文学》、《语文报》、《课堂内外》等课外书。
《上下五千年》这套书,看过后增长不少知识。
本学期,积极参加了“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
在风景秀丽的黄出顶上看日出。
树枯黄了,清风一吹,象一只只蝴蝶从树上飞下来。
看了这部儿童电视剧之后,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这几天,不知怠么的了,整天愁眉苦睑。
在“学雷锋,树新风”的动员大会上,纷纷表示决心。
在“文明小天使”的活动中,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在会上,他认真地听取大家的批评。
看了电影《下辈子还做母子》,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气象台发布了台风即将在我省沿海登陆。
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证据来验证这两种理论。
2、用词不当指句子中某个词语用得不恰当。
也许是因为词义范围不当,或是轻重不当,或近义词使用不当,或应用对象不合适。
例如:小明助人为乐,大家都在赞颂他。
.来客人了,冷静的草原热闹起来了。
(词使用范围不当。
“冷静”一般形容人的感情、情绪,不能形容环境。
)我家冼衣机坏了,王叔叔一会儿就把它治好了。
(使用对象不恰当。
“治”一般用于人或动植物、环境。
机器应该是“修”好了。
)公安人员狠狠地打击了敌人。
遇难群众的鲜血涂红了江水。
我们要不断地改进缺点,争取进步。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小升初复习:修改病句《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小升初复习:修改病句》病句,是指在语法、逻辑或修辞等方面存在错误的句子。
对于六年级的同学来说,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成绩,还能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一、常见的病句类型1、成分残缺句子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导致意思不完整。
比如:“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这个句子就缺少主语,应该删去“通过”或“使”,让“这次活动”或“我们”成为主语。
2、搭配不当主要指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修饰语等之间搭配不合理。
例如:“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水平”不能和“改进”搭配,应该把“改进”换成“提高”。
3、语序不当词语的顺序安排不符合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
像:“我们要认真克服并善于发现学习上的毛病。
”应该先“发现”毛病,然后再“克服”,所以要将“克服”和“发现”的顺序调换。
4、重复啰嗦句子中出现了不必要的重复内容。
比如:“他大约有 10 岁左右。
”“大约”和“左右”意思重复,删去其一即可。
5、前后矛盾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相互冲突。
比如:“我断定他可能生病了。
”“断定”表示肯定,“可能”表示不确定,两者矛盾,应删去“可能”。
6、用词不当使用了不恰当的词语,影响了句子的表达。
例如:“他经常回忆过去的往事。
”“过去的”和“往事”重复,应删去“过去的”。
7、分类不当把不同类的事物归为一类。
如:“篮子里有青菜、萝卜、葡萄、西红柿等蔬菜。
”葡萄不属于蔬菜,应该删去。
8、表意不明句子的意思表达不清楚,让人产生歧义。
比如:“两个学校的老师来参加活动。
”可以理解为来自两所学校的老师,也可以理解为学校的两个老师,不清楚到底指的哪种。
二、修改病句的方法1、读句子首先要认真地读句子,读懂句子的意思,从整体上把握句子想要表达的内容。
2、找病因仔细分析句子,找出存在的语病类型。
可以通过抓关键词、分析语法结构等方法来查找病因。
3、改句子针对找到的病因,运用合适的修改方法进行修改。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修改病句全国通用修改病句是小学语文考试中常见的题型,在修改病句之前,我们应该明白的明白有哪些病句现象。
1.词义混淆。
因对词义概念理解模糊而选用词不妥的语病。
如:爱迪生发觉了电灯。
把“发觉”和“发明”两词混淆。
2.词类误用。
因分不清词类而造成用词不妥的语病。
如:本日气候明亮。
把“气候”与“气候”混淆了。
3.成份残破。
句子缺少不应该省略的主要成份。
(主、谓、宾),造成句子布局不完整的语病。
如;在老师的教诲下,进步得很快。
(缺少主谓)雄伟美丽的天安门城楼。
(少谓语)老师向全班同砚发起下课十分钟不做作业。
(少宾语)4.搭配不妥。
因句子中相关的成份之间互相不能搭配而造成的病句。
如:我的故乡是宁波人。
缩句变成“故乡是人”(主谓搭配不妥)我们在同坡上种满了果园。
(动宾搭配不妥)我们把课堂排除得整整齐齐。
(连带成份与中心词之间搭配不妥)5.重复累赘。
过多地震用修饰词语反而显得多余,豪迈了病句。
如:在班队会上,张军首先第一个发言。
“首先”与“第一”重复了。
6.词序颠倒。
因词语排列次序颠倒而造成病句如:老师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叠厚厚的考卷。
考卷没有厚薄之分,显然是把一叠与厚厚的词序颠倒了。
小学生语文修改病句要领指导一、病句:便是指句子不完整或句子词语之间的关联有毛病的句子。
二、一般病句类型:1、成分残破。
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是“枝叶”齐全,意思完整明确。
例1:“这种不恋慕公物应该受到指责。
”——这一句中缺少主心语,应在“公物”后面添上“的行为”三个字。
例2:“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色帽子。
”——这一句第二分句缺少谓语中心语(谓语动词),应在“一顶”前添上“戴着”二字。
2、用词不妥。
用词不妥是指句中所用的词不相符语境,或用了词义相近,甚至相反的词。
例1:“她喜欢一个别在宁静的环境里看书。
”——应将“宁静”改为“平静”。
例2:“校园里屹立着一棵棵白杨树。
”——应将“屹立”改为“屹立”。
例3:“升旗仪式开始了,鲜红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一,病句的几种类型:1.成分残缺:即句子中缺少了某些必要成分,句子意思表达不清楚.例:他受坏思想的影响,走上了犯罪.2.搭配不当:即句子中的某两个成分或某两个词语错误搭配.例:教室里人声混乱,老师讲的什么,谁也没有听清.3.词序颠倒:即句子里的词没有按照规律和表达意思的需要来排列.例:历史博物馆里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4.意思重复:即句子里出现多余成分,显得语句罗嗦,负担.例:我觉得这是想得不对的错误想法.5.概念不清:即句中的意思模糊不清,令人不解,混淆.例:造纸是中国的四大创造.6.前后矛盾:即句子前后意思不一致.例:我肯定李琳大概是生病了.7.分类不当:即句子中把不是一类的归为了一类.例:篮子里有青菜,萝卜,葡萄,西红柿等蔬菜.二,改病句的三个步骤:①读句子,理句意②查排审,找病因③改句子,保原意(改得少,改得巧)练习1.指出以下各句的病因,填写在句后的括号中。
(8分)A.主语残缺B.谓语残缺C.宾语残缺D.主谓搭配不当E.动宾搭配不当F.语序不当G.不合书理①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立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 )②我们来到大海边,呼吸着新颖空气、阳光和海水。
( )③清晨,雄鸡报晓三更时,我就起床,准备出发了。
( )④农业消费必须走现代化。
( )⑤听了姜素椿的报告,使我们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 )⑥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 )⑦我们必须及时纠正并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
( )⑧黑黑的乌云和瓢泼的大雨从空中倾泻下来。
( )2.以下句子没有语病的是(3分) ( )A.在建立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B.在列车长粗暴的干预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C.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送。
D.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指导要求各单位进一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3.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白衣天使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们动人的事迹和牺牲精神在广阔人民心中传扬。
小学语文分类复习
病句的类型和修改
内容和结构上有毛病的句子称为病句。
修改病句要记住“十病”、“一原则”、“三步骤”、“四改法”。
一、常见的病句,归纳起来有以下十种:
(一)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是指句子不完整,缺少某一个成分,使表达的意思不明白的一种病句。
例如:
1、“下课了,在操场上玩游戏。
”这句话缺少了“谁”这个主语部分,谁在操场上玩游戏呢?意思不明白。
2、“我们学校书法竞赛活动。
”这句话中因“做什么”这个谓语部分不完整,所以意思不完整。
3、“老师在认真地为我们批改。
”这句话中的后部分“为我们批改”不完整,缺少了与“批改”这个中心词搭配的宾语,使人不明白老师为我们批改什么。
句(1)缺主语,句(2)缺谓语,句(3)缺宾语,这三种现象都犯了成分残缺的毛病。
(二)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就是句子中的某个词语用的不恰当,或褒贬不当,或大小不当,或轻重不当,或近义词错用而造成的一种病句。
例如:
1、在这次比赛中,他取得了优异的成就。
2、他办事总是犹豫不决,一点儿也不武断。
3、隔着雾,眼前的景物糊糊涂涂。
这三个句子中的“成就”“”武断“糊糊涂涂”都用得不恰当,句子的意思都不清楚,都犯了用词不当的毛病。
(三)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多指主谓搭配或动宾搭配不恰当,使句子意思不清楚的一种病句。
例如:
1、“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北京是季节”,“北京”是地名,“季节”是指时间,“北京”不是“季节”。
这个句子犯了主谓搭配不当的毛病。
2、“我们要改进学习态度。
”“改进”的意思是“改变原来落后的情况,使之有所进步”,多与“方法”“技术”等搭配,不能与“态度”搭配。
这句话犯了动宾搭配不当的毛病。
(四)词序混乱
词序混乱,指句子中的词语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想要表达的意思排列,以致出现歧义或混乱现象,使句子的意思表达不清楚的一种病句。
例如:“我们必须认真改正并仔细检查作业中的错误。
”这个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是“我们必须仔细检查并认真改正作业中的错误。
”而原句颠倒了词语的顺序,使句子表达不明白而造成了语病。
(五)重复累赘
重复累赘,是指句子中重复使用了意思相同的词语,显得多余累赘的一种语病。
例如:“我们正在观看优美漂亮的舞蹈。
”这个句子中的“优美”和“漂亮”是意思相同的两个词语,在一个句子中重复使用,就显得罗嗦了,只要选用其中的一个意思就明白了,而重复使用两个,反而使意思不清楚了。
(六)前后矛盾
前后矛盾,是指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使句子不清楚的一种病句。
例如:“我敢肯定今天可能会下雨。
”这个句子中的“肯定”和“可能”是互相矛盾的,“肯定”是确
定不移的;“可能”是也许能够,或许能够的意思。
这两个意思显然是矛盾的,使人看了不明白这个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究竟是哪一个。
(七)指代不明
指代不明,是指句子中用上了代词(如“你、我、他、她、它、这、那”等等),但是指代什么,使人无法确定所指代的对象,造成意思不明白的一种病句。
例如:“小芳和小丽是邻居,她经常到她家玩。
”这个句子中的“她”,究竟是指“小芳”,还是指“小丽”呢?要表达的意思不清楚,令人费解。
(八)不合事理
不合事理,是指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客观事实的一种病句。
例如:“夕阳的朝晖洒满了湖面。
”夕阳散发的是“余晖”,而“朝晖”是朝阳散发的,这个句子表达的意思不合事理。
(九)归类不当
归类不当,是指句子里根本不是属同一类的事物混杂在一起说,造成归类不恰当的一种语病。
例如:“妈妈买了冬瓜、茄子、扁豆、猪肉等许多蔬菜。
”这个句子把“猪肉”归属到蔬菜类,显然是错误的。
(十)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是指前后两个分句和使用的关联词之间关系不协调。
例如:“我们只有刻苦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这个句子中的关联词“只有”不能和“就”搭配,改为“只有······才”或“只要······就”才能将句子的意思表达清楚。
二、病句修改的原则
修改病句要把握一条原则。
这条原则是:不能改变原句所表达的意思。
否则,就不是修改病句,而是另造新句。
因此,修改病句,一定要弄懂“病句”本身要表达的意思,要照着它的意思去改正。
三、修改病句的三个步骤
修改病句要按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要读懂句子,弄清它要表达什么意思。
这是修改病句最重要的一步,自由读懂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才能发现它的毛病,照着原句的意思去改正。
许多病句只要弄清楚它要表达的意思,这个病句也就修改好了。
例如:“在会上,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读了句子之后,想一想:是谁在会上纷纷发言?这个句子没有主语,应该加上主语“同学们”或“大家”,这样,句子的意思就表达清楚了,句子也就改对了。
第二步,在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后,再回到原句上查找,什么毛病影响了这个句子意思的表达。
例如:“小明改进了上课爱做小动作的缺点。
”这个句子要说的是“小明改正了上课爱做小动作的缺点。
”原句中的“改进”与“缺点”不能搭配,“缺点”只能说“改正”,不“改进”换成“改正”,这个句子的意思就清楚了。
第三步,在查到句子的毛病后,照着句子的意思“对症下药”地修改。
一个病句的修改,常常不只一种改法,要选择不但最能准确表达原意的,而且又是最简便的改法。
例如:“这苹果的味道又香又脆。
”应改为“这苹果又香又脆。
”如果改成“这苹果的味道很香,吃起来很脆。
”固然也对,但改法不简便。
四、修改病句的四种方法
(一)补法。
这种方法多用于修改成分残缺的病句。
例如:
1、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补主语)
2、大家应当(树立)崇高的理想。
(补谓语)
3、我们要在青少年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补宾语)
(二)删法。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修改重复累赘和自相矛盾的病句。
例如:
1、玲玲学习成绩和的主要原因是她平时刻苦学习(的结果)。
2我们(忍不住)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这种方法也用于修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和归类不当的病句。
例如:
1、通过老师的反复教育,(使)我认识了错误。
2、这苹果(的味道)又香又甜。
3、西瓜、(南瓜)、香蕉、菠萝这些水果我都爱吃。
(三)换法。
这种方法多用于修改用词不当、搭配不当、指代不明和不合事理的病句。
例如:
1、无论谁(违背)违反纪律,都要受到批评。
2、他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改进)提高。
3、他(心上)身上仿佛有使不完的劲。
(四)调法。
这种方法多用于修改词序混乱的病句。
例如:
1、我们学校过去注意得不够对卫生工作。
这句话应该把“注意得不够”放在“对卫生工作”的后面,改为“我们学校过去对卫生工作注意得不够。
”
2、大队部小记者了解到许多小明的先进事迹。
这句话应该把“小明的”放在“许多”的前面,改为“大队部小记者了解到小明的许多先进事迹。
”
另外,修改病句还要注意因为词语的调换、删补,而造成句子里标点符号的不妥,修改时,标点符号要有随之移动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