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陈立东:中国将从三方面促进未来网络发展
- 格式:pdf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2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网络强国“三步走”战略目标作者:来源:《中国信息化》2016年第07期7月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向全社会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庄荣文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需要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统筹规划。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成立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
根据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中央网信办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历时2年时间,制定完成《战略纲要》。
根据《战略纲要》,我国将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为主线,以建设网络强国为目标,着力增强国家信息化发展能力,着力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着力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让信息化造福社会、造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战略纲要》要求,坚持“统筹推进、创新引领、驱动发展、惠及民生、合作共赢、确保安全”的基本方针,提出网络强国“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主要是:到2020年,核心关键技术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信息化成为驱动现代化建设的先导力量;到2025年,建成国际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根本改变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实现技术先进、产业发达、应用领先、网络安全坚不可摧的战略目标,涌现一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网信企业;到本世纪中叶,信息化全面支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网络强国地位日益巩固,在引领全球信息化发展方面有更大作为。
《战略纲要》指出,增强发展能力、提升应用水平、优化发展环境,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三大战略任务,包括14项具体工作内容。
增强发展能力,重点是发展核心技术、夯实基础设施、开发信息资源、优化人才队伍、深化合作交流。
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方案目录一、前言 (3)1.1 编写说明 (3)1.2 目的和意义 (5)1.3 范围和定义 (6)二、背景分析 (7)2.1 全球化与国际技术转移的历史背景 (8)2.2 当前国际技术转移的现状与趋势 (9)2.3 我国国际技术转移的现状与挑战 (10)2.4 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11)三、建设目标与定位 (12)3.1 建设目标 (13)3.2 功能定位 (14)3.3 发展战略 (15)四、功能与任务 (17)4.1 科技资源共享与服务 (17)4.2 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 (18)4.3 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 (19)4.4 政策研究与管理咨询 (20)五、建设策略与措施 (21)5.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3)5.2 创新体制机制 (24)5.3 引入多元化资金来源 (25)5.4 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26)六、实施计划与步骤 (27)6.1 短期计划(1-2 年) (28)6.2 中期计划(3-5 年) (29)6.3 长期计划(5 年以上) (30)七、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32)7.1 技术风险 (33)7.2 管理风险 (35)7.3 市场风险 (37)7.4 政策风险 (37)八、保障体系与支持系统 (39)8.1 组织架构与管理体系 (40)8.2 制度建设与政策支持 (41)8.3 资金保障与财务管理 (43)8.4 技术支持与创新平台 (44)九、总结与展望 (45)9.1 建设成果与经验总结 (47)9.2 发展前景与展望 (48)9.3 结语与致谢 (49)一、前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技术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加快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进程,我们制定了本建设方案。
本方案旨在明确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目标、任务、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以期为我国技术转移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宽带提速工程纵深实施业界议3个协同新思路当前,国家已提出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各地正在紧锣密鼓开展宽带普及提速工程。
随着工程进入纵深实施阶段,一些深层次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如何更好实现宽带提速目标、有效提高宽带用户上网感受?第十届中国信息港论坛“宽带中国”专题峰会上,来自政府、运营商和设备厂商的高层人士展开了深入研讨,系统创新、协同推进的新思维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
呼唤资金和扶持政策加快宽带发展已经成为行业和社会的共识,我国宽带建设迎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进入了良好的成长期。
宽带网络和服务已深入到经济、社会和群众生活的各个领域,互联网创新促使了融合性终端的不断推出,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创新,这些都将刺激宽带网络需求的增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副司长陈家春提出,产业链各方应抓住并积极推进“宽带中国”工程实施来加快信息网络宽带化升级,推进城镇光纤到户,加快部署下一代互联网,推进关键技术的设备研发,把深化普及应用作为转型升级的着力点,培育新兴服务业。
电信运营商承担着宽带建设主体的重任,面临的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
宽带作为一种普遍需求,由于服务的群体众多、牵涉的因素广泛,用户一旦有了负面的感知和体验,很容易直接归罪于电信运营商。
事实上,宽带具有准公共产品特性,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宽带的发展不仅仅是电信运营商的责任,需要整个行业甚至整个国家的重视和努力,改变通信业独立承担重担的状况。
与会嘉宾纷纷呼吁,宽带中国战略需要通信行业管理部门发动各相关部门多方协同、统筹推进,争取在各地政府成立综合协调机构实施推进。
应将宽带纳入普遍服务范畴,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从国家层面统筹规划,调动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协同推进。
流量经营压力日增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手机电视、IPTV以及物联网等跨界深度融合业态层出不穷,一个大数据、大流量的时代开始向我们走来。
从IDC的预测来看,2020年,全球需要管理的数据量将达到35ZB(1ZB=10的18次方个字节),比2011年增长50倍。
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经济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作者:谢少锋来源:《新经济导刊》 2020年第1期(本文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谢少锋在“新经济新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正加速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刻变革。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充分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2019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工业互联网全球峰会致贺信:“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发展,工业互联网技术不断突破,为各国经济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也为促进全球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中国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愿同国际社会一道,持续提升工业互联网创新能力,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
”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内容有三次都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有关。
2017年12月、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中央政治局分别围绕“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都作了重要讲话。
由此可见,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有效手段。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在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下,充分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契机,推动我国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打造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升级版。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中,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是三个重要的关键词,三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互联网是基础和平台,通过连接重构社会生产格局,不仅改变了生产关系,也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大数据是引擎和动力,拉动各种发展要素的优化配置,代表生产力;而人工智能是主导和趋势,通过软件化改变知识创造、传播、复用的方式,代表的是发展方向。
推进新“三网融合”,打造全球数字变革高地作者:王平吕明杰魏阙来源:《信息化建设》2022年第02期新“三網融合”架构将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全方位、系统性变革,为浙江省占据全球数字变革高地,促进生产形态高效协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生活文明持续打造提供核心竞争力,开启共同富裕新时代能源、交通、信息三大基础设施网络是人类社会迈向现代化的强大引擎与根本保障。
2021年7月,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上,由中方提交的《推动能源、交通、信息三网融合,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获得了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及各国与会代表的肯定,对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新“三网融合”的内涵2012年,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基于“可再生能源+互联网技术”路径,首次提出能源、交通、信息三大网络概念。
新“三网融合”即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由过去条块分割、各自发展转变为集成共享的协同发展,在形态功能上深度耦合,形成广泛互联、智能高效、清洁低碳和开放共享的新型综合基础设施体系,实现横向上能源流、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高效协同和价值倍增,以及纵向上规划、建设、运营全周期协调发展,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源配置力、产业带动力、价值创造力。
区别于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的旧“三网融合”,新“三网融合”具有更宏大的战略构想与历史使命。
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就像人的“血液系统”“四肢系统”和“神经系统”,既有各自分工,又是有机整体。
在科技创新、能源转型、经济全球化、生态治理等因素驱动下,三网运行水平大幅提升,向高度智能和绿色低碳方向形成整体突破,为统筹规划与运行协调奠定了先决条件。
而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发展引进,促成能源、交通、信息网络体系的重塑,进一步加深三网广泛互联、统筹协调、绿色低碳、高效经济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转型“三网”如何实现“融合”随着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入,三网形态功能耦合不断增强,日趋相互交叉、相辅相成,形成了能源、设施、数据、业务、产业等五个层面的融合路径。
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集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社会创新资源,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加强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深化产学研用结合,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牵头重大攻关任务。
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十大任务看,科技创新被放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并进一步明晰了企业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电信运营商要充分发挥央企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强企战略,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快布局战新产业“新赛道”,以链长为载体,构建产学研用“生态圈”,助力产业升级和融通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途径新兴产业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等特点,未来产业能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引领作用,两者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提供了巨大空间。
数字产业也是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因此,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电信运营商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和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电信运营商应全面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深刻领悟高质量发展这个硬道理,聚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和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 滕佳佳 鲍玉芳 茹丽洁 骆玉婷 康飞︱ 文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夯实低空经济发展能力底座,加快培育“低空+”应用场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作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凸显了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打造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望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未来要以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
深度融合为重点
近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暨第一届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73)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表示,未来要以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重点,持续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相关负责人李颖在会上介绍,目前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正在向纵深发展,并推动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未来将“围绕工业大数据,信息物理系统等领域,遴选出70个试点示范项目,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中德智能制造合作持续深化,分两批遴选31个试点示范项目,形成与智能制造为切入点,多领域合作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大力推动大数据、云计算、基础软件等融合发展基础产业发展,批复八个大数据综合实验区。
”
李颖还介绍说,我国发布实施了工业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当前企业电子商务普及率提升至58%。
就在去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2630亿元人民币,软件产业业务收入达5.5万亿元。
目前,我国不少企业已在两化融合中完成了产业的升级转型。
比如,长安。
《5G车联网与终端直通》读书随笔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车联网的发展背景 (2)1.2 5G技术的特点与应用 (4)1.3 终端直通的概念与重要性 (5)二、5G技术在车联网中的应用 (7)2.1 5G网络的高速率与低延迟特性 (8)2.2 V2X(车与一切的通信)技术 (9)2.3 车联网的安全性与隐私保护 (11)2.4 5G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作用 (12)三、终端直通的技术实现 (13)3.1 终端设备的演变与智能化 (14)3.2 车载通信模块的技术发展 (15)3.3 终端直通的协议与标准 (16)3.4 实时性与稳定性的保障措施 (18)四、5G车联网的实际应用场景 (19)4.1 智慧交通与自动驾驶 (21)4.2 车联网在智能物流中的应用 (22)4.3 公共安全与应急响应 (24)4.4 车联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角色 (25)五、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27)5.1 技术与标准化的挑战 (28)5.2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挑战 (29)5.3 商业模式与市场接受度的挑战 (30)5.4 未来发展趋势与机遇 (32)六、结论 (33)6.1 5G车联网与终端直通的重要意义 (34)6.2 对未来车联网产业的期待 (36)一、内容概括《5G车联网与终端直通》是一本关于5G车联网技术的专著,作者通过对5G车联网的原理、关键技术、应用场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5G车联网发展的视角。
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5G车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第二部分重点阐述了5G车联网的关键技术,如边缘计算、低延迟、高可靠性等;第三部分详细分析了5G车联网在智能交通、自动驾驶。
展示了5G车联网在国内外的成功案例和挑战。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全面了解5G车联网的技术特点、应用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5G车联网技术奠定坚实的基础。
1.1 车联网的发展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新质生产力的三大实体性要素跃升目录1. 人力资源 (3)1.1 力量素质提升 (4)1.1.1 素养升级 (5)1.1.2 技能赋能 (7)1.1.3 创新驱动 (8)1.2 工作方式革新 (9)1.2.1 自主赋能 (10)1.2.2 协同合作 (11)1.2.3 数字化运营 (13)1.3 数字化新生态 (14)1.3.1 在线学习 (16)1.3.2 平台化共享 (16)1.3.3 个人品牌建设 (17)2. 物质资本 (19)2.1 基础设施跃升 (20)2.1.1 硬基建强化 (21)2.1.2 软基建赋能 (22)2.1.3 智慧互联 (23)2.2 设备技术革新 (25)2.2.1 先进装备引进 (27)2.2.2 智能化升级 (28)2.2.3 可持续发展 (30)2.3 产业网络延展 (31)2.3.1 全球化布局 (32)2.3.2 区域合作 (33)2.3.3 数字平台化 (34)3. 动力体系 (35)3.1 市场开放化 (36)3.1.1 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37)3.1.2 降低交易成本 (38)3.1.3 强化市场监管 (39)3.2 科技创新 (41)3.2.1 基础研究深化 (42)3.2.2 应用研究强化 (44)3.2.3 创新生态構築 (45)3.3 体制机制改革 (46)3.3.1 价值导向 (47)3.3.2 责任倒置 (49)3.3.3 制度创新 (50)1. 人力资源新质生产力的释放离不开具备新技能、新素养的人才队伍。
人力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正经历着深刻变革。
高质量持续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价值由“数量”向“质量”转变。
培养具备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人才,成为关键。
这就要求企业加大对员工技能提升的投资,开展线上线下培训,鼓励知识分享和技能交流,不断打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多元化发展路径: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适应时代需求的转变,更加注重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发展。
深入推进5G创新、合作与发展的四点倡议
2017年11月22-24日,第四届全球5G大会在韩国首尔召开。
本次大会由韩国、中国、欧盟、美国、日本、巴西的六个5G推进组织联合主办。
本
次会议的主题是“5G——加速第四次工业革命”。
全球产业界共聚一堂,共同探讨5G政策、频率、标准、试验和应用等议题,对统一标准及产业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陈立东出席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
陈立东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5G发展,对5G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并进行了全面部署。
陈立东介绍了我国5G研发、频谱、试验等情况,对我国发布中
频频率规划、技术研发试验等最新进展进行了重点介绍,并就深入推进5G
创新、合作与发展提出四点倡议:
一是以技术创新为基础,促进形成全球5G统一标准;
二是开展5G频谱规划研究,积极推动形成更多全球频谱共识;
三是加快5G技术研发试验,同步推进5G技术研发、标准化和产业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