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考研微生物必看2 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
- 格式:ppt
- 大小:106.50 KB
- 文档页数:6
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H.T.Ricketts1909年,首次发现洛杉矶斑疹伤寒的病原体,并因研究此病而牺牲,1916年人们以他的名字命名这类病原体作为纪念。
立克次氏体是大小介于病毒与一般细菌之间,在许多方面类似普通细菌,是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物。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把立克次氏体归为α-变形杆菌纲。
1)细胞形态为球状、杆状、丝状,革兰氏阴性菌,没有鞭毛,不能运动;2)细胞大小介于病毒和普通细菌之间,一般不能通过细菌过滤器;一般个体球状体:0.2-0.5 μm;杆状体:0.3-0.5 x 0.3-2 μm;3)是脊椎动物,一般是哺乳动物的活细胞专性寄生物,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引起人和动物的各种疾病,如斑疹伤寒,战壕热和Q热病;4)具有转主寄生的特点,其原始宿主为吸血节肢动物,如虱、蜱、螨等;主要以节肢动物(虱、蜱、螨等)为媒介,寄生在它们的消化道表皮细胞中,然后通过节肢动物叮咬和排泄物传播给人和其他动物。
是一种能通过细菌过滤器、G-、不运动,一般为球状,仅能在脊椎动物细胞质内繁殖并致病、具特殊生长周期的原核微生物。
其特点:1.衣原体在形态、构造、大小、染色等方面都与立克次氏体相似,寄生于脊椎动物的细胞内,离开寄主细胞就不能繁殖。
2.不经过节肢动物,而是在脊椎动物间直接传染,引起疾病。
如沙眼衣原体、淋病肉芽肿衣原体等;在动物体内还可引起肺炎、多发性关节炎、胎盘炎、肠炎等疾病。
二、衣原体(Chlamydia)3.在宿主细胞内生长繁殖具有独特的生活周期,即由细小、细胞壁坚韧的具传染性的原体,变成较大的胞壁薄的非传染型始体,然后再形成致密的具传染性的原体。
原体(elementory body):具有感染力的细胞经空气传播,一旦遇合适的新宿主,就可通过吞噬作用进入细胞,在其中生长,转化成始体(initial body)or 网状体(reticulate body):无感染力的细胞①原体攻击宿主细胞②原体借吞噬侵入⑥细胞裂解后释放原体⑤始体转变成原体④始体繁殖③原体转变成始体三、支原体(Mycoplasma)支原体又称类菌质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细菌和立克次氏体之间的G-原核微生物,是已知的能独立生活的最小生物,多数为致病菌。
微生物学的基础名词解释微生物(Microbe): 微观的生物机体。
(细小的肉眼看不见的生物) 微生物(Microorgamism): 微观的生命形式。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的科学。
微米(Micrometer): 一种测量单位:1/1,000mm,缩写为um。
原核微生物(prokaryotic microbe):指核质和细胞质之间不存在明显核膜,其染色体由单一核酸组成的一类微生物。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procaryotic cell microbe):指没有真正细胞核(即核质和细胞质之间没有明显核膜)的细胞型微生物。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eukaryotic cell microbe):指具有真正细胞核(即核质和细胞质之间存在明显核膜)的细胞型微生物。
真菌(fungi):有真正细胞核,没有叶绿素的生物,它们一般都能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能产生孢子,它们的营养体通常是丝状的且有分枝结构,具有甲壳质和纤维质的细胞壁,并且常常是进行吸收营养的生物。
霉菌(Mold): 具有丝状结构特征的真菌。
细菌(bacterium):单或多细胞的微小原核生物。
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但有遗传复制等生命特征,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大分子生物。
是比细菌更小的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大多数能通过细菌过滤器。
放线菌(actionomycetes):一目形成真的菌丝成分枝丝状体的细菌。
蓝细菌(cyanobacterium):是光合微生物,蓝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微生物。
原生生物(protistan):指比较简单的具有真核的生物。
原生动物(protozoa):单细胞的原生生物。
免疫学(immunology):研究利用预防接种法治疗疾病的科学。
立克次氏体(Richettsia):节肢动物专性细胞内寄生物,它的许多类型对人和其它动物是致病的微生物。
感染(Infection): 宿主由于微生物生长的病理学状况。
江南大学1997-2002年微生物考研试题江南大学微生物1997-2002历届试题名词97 1原生质体2芽孢3菌落4诱导酶5生长因素6回复突变7诱导8拮抗9血清学反应10巴斯德效应98 98 1芽孢2菌落3质粒4回复突变5生长因子6诱导酶7拮抗8巴斯德效应9光复活作用10活性污泥99 99 1原生质体2菌落3质粒4芽孢5诱导酶6生长因子7巴斯德效应8营养缺陷型9 BOD 10血清学反应2000 1温和性噬菌体2巴斯德效应3 艾姆斯试验(Ames test)4 ELISA 5 PCR2001 1类毒素2暗修复作用3巴斯德效应4 诱导酶2002 1转化2 半抗原3活性污泥4回复突变5 PCR填空97 97 1微生物生长的特点是:_____ 2微生物的学名是由_和_所组成3细菌革兰氏染色的主要原理是_。
影响染色的主要因素是_和_,革兰氏染色后为红色的是_ 4酵母菌是_,其无性繁殖方式是_和_,有性繁殖是_ 5霉菌产生的无性孢子有___ 6噬菌体的特点是___,其生长繁殖过程包括_____五个步骤。
7培养基按用途可分为_____ 8根据生长和O2的关系,大多数酵母属于_,大多数霉菌属于_ 9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延滞期长短的因素有___等10光复活作用是指____四种情况11染色体畸变是指____四种情况12大肠杆菌是指_食品中大肠菌群测定的食品卫生含义是_ 13影响微生物的抗热性的因素是_____ 14 BOD是指_15在空气中能较长时间的微生物类群是__特点是_ 16培养时,培养皿倒置是为了_和_ 17平板菌落计数法结果表达中常用的“clu”的意思是_98 1微生物的特点是_____ 2微生物的学名有_和_所组成3细菌革兰氏染色的主要原理是_影响染色的主要因素是_ 和_,革兰氏染色后为红色的是_菌4霉菌产生的无性孢子是___ 5微生物的培养基按用途可分为_____ 6根据生长和氧气的关系,大多数酵母属于_,大多数霉菌属于_ 7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延滞期长短的因素有___等8染色体畸变有____四种情况9影响微生物的抗热性的因素是_____ 10在空气中能较长时间的微生物类群是__特点是_ 11培养时,培养皿倒置是为了_和_ 12平板菌落计数法结果表达中常用的“clu”的意思是_ 13 BOD是指_2000 1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因素是___,E.coli属于_性菌,染色结果为_色2生长因子是_,主要包括___ 3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延滞期的主要因素是___ 4根据微生物生长和氧气的关系,可分为___三大类型。
江南大学__微生物考研题江南大学1997-2002年微生物考研试题江南大学微生物1997-2002历届试题名词97 1原生质体2芽孢3菌落4诱导酶5生长因素6回复突变7诱导8拮抗9血清学反应10巴斯德效应98 98 1芽孢2菌落3质粒4回复突变5生长因子6诱导酶7拮抗8巴斯德效应9光复活作用10活性污泥99 99 1原生质体2菌落3质粒4芽孢5诱导酶6生长因子7巴斯德效应8营养缺陷型9 BOD 10血清学反应2000 1温和性噬菌体2巴斯德效应3 艾姆斯试验(Ames test)4 ELISA 5 PCR2001 1类毒素2暗修复作用3巴斯德效应4 诱导酶2002 1转化2 半抗原3活性污泥4回复突变5 PCR填空97 97 1微生物生长的特点是:_____ 2微生物的学名是由_和_所组成3细菌革兰氏染色的主要原理是_。
影响染色的主要因素是_和_,革兰氏染色后为红色的是_ 4酵母菌是_,其无性繁殖方式是_和_,有性繁殖是_ 5霉菌产生的无性孢子有___ 6噬菌体的特点是___,其生长繁殖过程包括_____五个步骤。
7培养基按用途可分为_____ 8根据生长和O2的关系,大多数酵母属于_,大多数霉菌属于_ 9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延滞期长短的因素有___等10光复活作用是指____四种情况11染色体畸变是指____四种情况12大肠杆菌是指_食品中大肠菌群测定的食品卫生含义是_ 13影响微生物的抗热性的因素是_____ 14 BOD是指_15在空气中能较长时间的微生物类群是__特点是_ 16培养时,培养皿倒置是为了_和_ 17平板菌落计数法结果表达中常用的"clu"的意思是_98 1微生物的特点是_____ 2微生物的学名有_和_所组成3细菌革兰氏染色的主要原理是_影响染色的主要因素是_ 和_,革兰氏染色后为红色的是_菌4霉菌产生的无性孢子是___ 5微生物的培养基按用途可分为_____ 6根据生长和氧气的关系,大多数酵母属于_,大多数霉菌属于_ 7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延滞期长短的因素有___等8染色体畸变有____四种情况9影响微生物的抗热性的因素是_____ 10在空气中能较长时间的微生物类群是__特点是_ 11培养时,培养皿倒置是为了_和_ 12平板菌落计数法结果表达中常用的"clu"的意思是_ 13 BOD是指_ 2000 1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因素是___,E.coli属于_性菌,染色结果为_色2生长因子是_,主要包括___ 3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延滞期的主要因素是___ 4根据微生物生长和氧气的关系,可分为___三大类型。
江南大学食品微生物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畸形:器官或组织的体积、形态、部位或结构的异常或缺陷。
2.衰颓形:由于培养时间过长,营养缺乏,代谢的排泄物浓度积累过高等使细胞衰老而引起的异常形态。
3.PHB:聚-β-羟丁酸。
4.伴孢晶体:蛋白质晶体的一种毒素,对多种昆虫具有毒杀作用。
5.芽孢:有些细菌(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
6.原生质体:脱去细胞壁的植物、真菌或细菌细胞。
7.原生质球:指细胞壁未被全部去掉的细菌细胞。
8.原核微生物:指核质和细胞质之间不存在明显核膜,其染色体由单一核酸组成的一类微生物。
9.真核微生物:凡是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微小生物。
10质粒:细菌细胞内一种自我复制的环状双链DNA分子。
能稳定地独立存在于染色体外,并传递到子代,一般不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
常含抗生素抗性基因,是重组DNA技术中重要的工具。
11.糖被: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形成糖蛋白。
12.菌落:由单个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结构等特征的子细胞的群落。
13.菌苔:细菌在固体培养基接种线上由母细胞繁殖长成的一片密集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特征的细菌群落,一般为大批菌落聚集而成。
14.无性繁殖:是指不经生殖细胞结合的受精过程,由母体的一部分直接产生子代的繁殖方法。
15.有性繁殖:即利用雌雄受粉相交而结成种子来繁殖后代的繁殖方法。
16.孢囊:由膜包围一群精原细胞、精母细胞或早期精细胞形成的囊状结构。
17.间体:细菌细胞质膜内陷构成的胞质内膜折叠结构。
与DNA复制和细胞分裂有关。
18.寄生: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体表或体内,并从其中直接获取营养使其遭受损害。
19.腐生:从动植物尸体或腐烂组织获取营养维持自身生活的一种生活方式。
第19章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一、教学大纲要求(1)掌握肺炎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和微生物学检验。
(2)掌握衣原体的生活周期,掌握沙眼衣原体的微生物学特性和微生物学检验,熟悉衣原体所致疾病。
(3)掌握立克次体的生物学特性、所致疾病和微生物学检验。
二、教材内容精要(一)支原体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群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能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形态上呈高度多形性,可通过滤菌器。
支原体因其缺乏细胞壁归属于柔膜体纲的支原体目。
下分三个科:支原体科生长时需从外界环境摄取胆固醇;无胆甾原体科生长时不需外源性胆固醇;螺旋原体科虽生长需要胆固醇,其特点是生长到一定阶段呈螺旋形。
支原体科中又分支原体和脲原体二个属。
支原体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对人致病的主要是肺炎支原体(Mycopasma pneumoniae,,MP)、解脲脲原体(U.urealyticum)。
1.肺炎支原体(1)生物学特性1)形态与染色肺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仅有细胞膜,呈高度多形性,常见形态为球形、杆形及长丝形,有时可见分枝与星状体。
革兰染色阴性,但不易着色,常用姬姆萨染色,呈淡紫色。
2)培养特性对低渗透压敏感,营养要求高于一般细菌,需加入20%马或小牛血清,多数支原体还需添加新鲜酵母浸液、组织液等。
支原体繁殖较慢,在固体培养基上35℃培养2 3d,菌落中央的核心部分较厚、向下长入培养基,周边由透明颗粒组成的薄薄的一层贴在琼脂表面,呈油煎蛋菌落。
3)生化反应肺炎支原体可根据是否能利用葡萄糖、水解精氨酸来与其它致病支原体进行鉴别。
4)抗原结构支原体的抗原性主要来自细胞膜,胞膜外层蛋白质是支原体的主要型特异性抗原,其抗原性常用生长抑制试验(growth inhibition test,GIT)与代谢抑制试验(metabolism inhibition test,MIT)鉴定。
GIT是将吸有型特异性抗血清的滤纸片置于接种有支原体的固体培养基上,经孵育出现同型血清抑制该型支原体生长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