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工程地质学)考试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专业课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考生已具备的基本专业知识和素质。
二、试卷结构试卷总分数为150分,考题题型及比例:名词解释约30%简答题约40%论述分析题约30%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三、考试内容和要点(一)概论1、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地理空间数据组成特征;2、了解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特点;3、了解常见的两类地理信息系统;4、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原型化设计基本思想;5、掌握面向对象技术的相关概念和性质;6、掌握面向服务的设计关键特性;7、掌握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原则及主要内容;8、掌握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过程及各阶段不同角色的分工;9、了解GIS开发模式与开发方式;10、了解GIS模型复用的几种方式。
(二)GIS系统分析1、了解系统分析的要求;2、掌握需求调查的内容、需求分类;3、掌握需求分析文档的撰写;4、了解可行性分析考虑的因素;5、掌握数据流程图的基本画法;6、掌握数据字典的内容与作用。
(三)GIS总体设计1、了解总体设计原则和主要内容;2、了解GIS体系架构的不同发展阶段;3、掌握C/S结构与B/S结构的差异及各自优缺点;4、掌握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5、掌握总体模块设计原则;6、掌握GIS软件系统体系结构;7、了解应用模型的特点、作用及分类;8、了解地理编码的作用、原则、步骤;9、了解用户界面设计的考虑因素。
(四)GIS功能设计1、了解GIS系统功能设计原则;2、掌握GIS主要功能模块划分及其作用;3、掌握图形数据库的功能设计和属性数据库的功能设计差异;4、掌握图形符号库管理功能设计的内容;5、了解常见的数据输入方法和方式;6、了解数据输出的内容和形式。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地质学》考试大纲
一、试卷结构
(一)内容比例
地球资源-环境-灾害与人类发展,约15%
地球圈层系统和动力地质作用等,约85%
(二)题型比例
术语解释约30%
论述题约70%
二、其他
普通地质学
绪论
考试内容
地质学、地球科学(地球系统科学)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地球+将今论古+以古示今);地球的动力系统(外营力动力系统,内营力动力系统)。
一地球系统及其圈层构造
考试内容
地球系统(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固体地圈):各圈层的概念、大气环流(季风概念、中国季风特征),大气圈组成、运动、分层、大气降温率;
地球表面形态(陆地、海洋地形单元、大地水准面概念);
地球的物理性质及内部圈层构造:地球主要物理性质(密度、压力、温度、重力、磁性、弹塑性;地内变化趋势和地球物理异常)。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特征和圈层构造(波速随深度变化
总体特征;莫霍面、上/下地壳、软流层、岩石圈、地幔转换带、内/外核);圈层特征(上/
下地壳+地幔硅镁层、岩石圈、软流圈)。
二地球的物质组成
考试内容
矿物(元素和丰度,矿物肉眼识别特征)
岩石:三大岩石及主要特征(岩浆作用和岩浆岩-概念、火山作用、侵入作用、代表性岩浆岩;变质作用和变质岩-概念、因素、类型、代表性变质岩;沉积作用和沉积岩;三大岩石之间的循环)
三地质年代
考试内容。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科目名称:基础地学代码:621一、考试性质本门课程考试渗透地球系统科学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在于检查考生在地球的圈层结构、物质组成、板块运动与各种地质作用、地表形态与地貌演化、海水运动与海平面变化、海-气相互作用、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地球环境及其变迁、自然资源及其利用、地质灾害与减灾对策等地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它的评价标准是使高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2.答卷时间:180分钟3.题型比例:满分150分。
其中专业术语解释占60-64分,选择填空占30分,问答题占56-60分;术语解释与问答题均有选择空间(如10词选8、3题选2等)。
三、考查要点1.地球的圈层结构重力场与重力均衡,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地磁场反转与海底扩张,地震与地震震源。
2.地球各圈层物质组成地壳与地幔的结构和物质组成,岩石圈概念,三大岩与重要矿物的基本类型和特征。
3.板块运动与各种地质作用板块与板块边界,威尔逊旋回,地幔柱,板块构造与地壳运动,构造变形,板块构造与岩浆作用,板块构造与变质作用,板块构造与沉积作用。
4.地表形态与地貌演化地壳运动与地貌特征,构造地貌,喀斯特地貌与冰川地貌,地貌演化。
5.海水运动与海平面变化海水运动的基本类型,主要的洋(海)流类型,海平面变化的基本原因。
6.海-气相互作用基本概念与主要作用方式,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
7.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概念,海洋生态系统8.地球环境及其变迁生物绝灭,新生代地层序列,重大地史事件举例。
9.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自然资源概念,自然资源分类与基本属性,可持续利用。
10.地质灾害与减灾对策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和海啸灾害,灾害预报。
四、参考资料刘本培、蔡运龙主编,地球科学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海洋科学导论》考试大纲科目名称:海洋科学导论代码:851一、考试性质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海洋学科重要分支学科,如海洋地理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物理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环境和资源等各分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各分支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等相关基础知识,注重考察考生是否已经掌握海洋学科重要分支学科最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方法。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地质历年真题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24分)1.工程地质条件2.滑坡3.混合溶蚀效应4.水库诱发地震5.活断层6.卓越周期二、简述:(60分)1.工程地质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2.试述岩体稳定性分析刚体极限平衡法的思路。
3.岩石力学、土力学与工程地质学有何关系?4.滑坡有哪些常用治理方法。
5.水对岩土体稳定性有哪些影响?6.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及影响因素。
三、论述(16分)结合工程实例,说明工程地质工作的步骤。
一、名词解释(30分)1.工程地质条件2. 滑坡3.岩溶4.水库诱发地震5. 活断层6.管涌二、简述题(每题12分)1、工程地质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2、滑坡有哪些常用治理方法?3、岩土体稳定性评价中,如何考虑地下水的因素?4、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及影响因素?5、简述滑坡分类。
三、论述题(每题20分)1、结合工程实例,说明工程地质工作的步骤及研究内容。
2、试述工程地质学的发展期望。
3、试述岩土体稳定性分析刚体极限平衡法的思路及内容。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工程地质2.地震烈度3.地面沉降4.岩溶5.渗透稳定性5.地面塌陷二、论述1.试举一例,论述滑坡的机理。
(30分)2.岩溶库区渗漏研究的主要方法及需要着手解决的关键问题。
(30分)3.试举一例说明,工程地质工作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30分)4.我国长江三峡水库工程中主要涉及哪些工程地质问题?它们对水库建设的影响如何。
(3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工程地质条件2、砂土液化3、混合溶蚀效应4、渗透变形5、活断层6、卓越周期二、简述题(每题10分)1.工程地质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2、影响岩石风化的因素有哪些?3、识别活断层的标志有哪些?4、滑坡有哪些常用治理方法?5、水对岩土体稳定有何影响?6、如何进行覆盖性岩溶区的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7、简述渗透变形的预测步骤。
三、论述题(每题25分)1、分别说明土质斜坡与岩质斜坡的稳定性评价方法,并指出其主要区别。
一、填空题:〔40×〕’1、工程地质学的研究任务是:(1)说明建筑地域的工程地质条件(2)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地质条件优秀的建筑场址工程地责问题(3)选择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提出有关建筑物的种类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合理建议;为制定改进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举措方案供应地质依照2.活断层:指当前正活动着的断层或过去历史上有过活动且不久的未来可能会从头发生活动的断层〔即潜伏活断层〕。
3.震级:是权衡地震自己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开释出来的能量大小地震震动剧烈程度所决定。
烈度:抗震设计受地震开释的能量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震域介质条件的影响。
4.地上悬河形成的三个根本条件:河水中携带有大批的敏感土粒子〔〕;抗震设计〔时间均匀流速小于〕;敏感水流河水中有河流拥有足够广阔可能.被泛滥的面积二、简述题1、活断层的区分标记有哪些?2、什么是斜坡的变形与损坏,试论述斜坡变形损坏的三个不一样演化阶段。
3、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为什么?1.地质方面:最新堆积物的错断:活断层带物质结构松懈:伴有地震现象的活断层,地表出现断层陡坎和地裂痕地貌方面:一侧隆起区,一侧断崖:活断层双侧常常是截然相反的地貌单元直接相接的部位常表现为:凹陷区水系:关于走滑型断层〔1〕一系列的水系河谷向同一方向同步移错〔2〕骨干断裂控制骨干河流的走向不良地质现象呈线形密集散布水文地质方面:导水性和透水性较强泉水常沿断裂带呈线状散布,植被发育历史资料方面古建筑的错断、地面变形考古地震记录地形变监测资料水平丈量、三角丈量全世界卫星定位系统GPS合成孔径雷达干预丈量InSAR2.斜坡形成过程中,因为应力状态的变化,斜坡岩土体将发生不一样方式、不一样规模和不一样程度的变形,并在必定条件下开展为损坏。
斜坡损坏系指斜坡岩土体中已形成贯穿性损坏面时的改动。
而在贯穿性损坏面形成从前,斜坡岩体的变形与局部破裂,称为斜坡变形。
斜坡中已有显然变形破裂迹象的岩体,或已查明处于进展性变形的岩体,称为变形体。
目录2011年学术型硕士生入学考试专业课初试科目名称 (1)2011年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初试科目名称 (1)2011年学术型硕士生入学考试专业课复试科目名称 (2)2011年学术型硕士生入学考试同等学力加试2门科目名称 (2)2011年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复试科目名称 (3)2011年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同等学力加试2门科目名称 (3)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结构力学》考试大纲................................... - 4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土力学》考试大纲..................................... - 6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工程地质学》考试大纲................................. - 9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岩体力学》考试大纲.. (13)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钻井工艺原理》考试大纲.............................. - 17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安全系统与人机工程》考试大纲........................ - 20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钢筋混凝土结构原理》考试大纲. (24)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下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考试大纲.................... - 28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钻探工艺学》考试大纲................................ - 34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现代安全管理》考试大纲.............................. - 37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考试大纲........................ - 41 -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基础工程学》考试大纲................................ - 43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岩土钻掘工程学》考试大纲............................ - 45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凿岩爆破工程》考试大纲.............................. - 49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岩土加固技术》考试大纲.............................. - 51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钻井液与岩土工程浆液》考试大纲...................... - 54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石油工程》考试大纲.................................. - 57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电气安全》考试大纲.................................. - 60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起重与机械安全》考试大纲............................ - 62 -2011年学术型硕士生入学考试专业课初试科目名称081400土木工程: 918 结构力学081401☆岩土工程:841 土力学081405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844 工程地质学081803☆地质工程:844 工程地质学081822☆★地下建筑工程:840 岩体力学081831☆★钻井工程:848 钻井工艺原理081903☆安全技术及工程:843 安全系统与人机工程2011年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初试科目名称085213 建筑与土木工程(2选1):1. 841 土力学;2. 918 结构力学 .085217 地质工程: 844 工程地质学 .085224 安全工程:843 安全系统与人机工程.2011年学术型硕士生入学考试专业课复试科目名称081400土木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原理081401☆岩土工程:工程地质学081405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土力学081803☆地质工程:土力学081822☆★地下建筑工程:地下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081831☆★钻井工程:钻探工艺学081903☆安全技术及工程:现代安全管理2011年学术型硕士生入学考试同等学力加试2门科目名称081400土木工程:1.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2.基础工程学.081401☆岩土工程:1.岩体力学;2.基础工程学.081405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1. 岩体力学;2. 基础工程学. 081803☆地质工程(4选2):1.岩土钻掘工程学;2.岩体力学;3.基础工程学;4.凿岩爆破工程. 081822☆★地下建筑工程:1.凿岩爆破工程;2.岩土加固技术. 081831☆★钻井工程:1.钻井液与岩土工程浆液;2.石油工程. 081903☆安全技术及工程:1.电气安全;2.起重与机械安全.2011年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复试科目名称085213 建筑与土木工程(2选1):1.钢筋混凝土结构原理;2. 工程地质学085217 地质工程:土力学085224 安全工程:现代安全管理2011年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同等学力加试2门科目名称085213 建筑与土木工程(3选2):1.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2.基础工程学;3.岩体力学.085217 地质工程(4选2):1.岩土钻掘工程学;2.岩体力学;3.基础工程学;4.凿岩爆破工程. 085224 安全工程:1.电气安全;2.起重与机械安全.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结构力学》考试大纲试卷结构(一)内容比例本科目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计算结构在荷载等因素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综合工程地质学(825)》考试大纲与参考书目
5)常用原位试验方法、适用条件及其应用。
6)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勘察要点,如滑坡、崩塌、泥石流。
7)各类建筑工程(如:高层建筑(含深基坑)、道路工程等)勘察要点,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与分析评价要点。
3. 常见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与评价
1)地震工程地质问题:地震相关概念,地震地质基础、场地地震效应类型及其影响因素、场地条件对震害影响、地震小区划、强震区抗震有利场地与不利场地。
2)滑坡与崩塌(危岩):与斜坡变形破坏有关的基本概念,斜坡应力分布特征,斜坡变形破坏形式,斜坡稳定性的控制因素与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斜坡变形破坏的地质力学模式及其基本特征;滑坡、崩塌基本特征,滑坡、崩塌形成条件,滑坡、崩塌分类,刚体极限平衡法的基本原理,滑坡、危岩稳定性评价方法,滑坡、崩塌防治工程措施及其作用。
3)泥石流:与泥石流相关的基本概念,泥石流基本特征与形成条件,泥石流分类及其基本特征,泥石流特征指标及其确定方法,泥石流防治工程措施及其作用。
4)地面沉降:地面沉降及相关基本概念,抽水引发的地面沉降形成机理,地面沉降量计算,地面沉降形成条件与地质环境模式,孔隙水压力与有效应力转化模式,地质沉降监测方法,地面沉降控制原则和常用措施。
参考书目
1、张咸恭、李智毅等,专门工程地质,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
2、张倬元等,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
3、唐辉明,工程地质学基础,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备注。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设计基础》考试大纲一、试卷结构(一)内容比例产品设计的方法与程序约50分产品设计创意与表达约50分人机工程学约50分全卷150分(二)题型比例名词解释约20%简答题和论述题约50%设计手绘题约30%二、考试内容及要求产品设计考试内容1. 产品设计的要素;2. 产品功能定位与实现;3. 产品设计中的语意传达;4. 产品形态设计理论;5. 产品设计开发方案发展;6. 产品设计开发测试评估与方案完善;7. 设计说明与设计表达;8. 产品设计开发研究型课题案例解析。
考试要求1. 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掌握产品设计发展的脉络;2. 熟悉产品开发的定位与产品设计的类型;3. 能够清晰地理解产品设计与企业、科技、文化之间的关系;4. 熟悉产品设计的一般流程与方法,了解产品设计创新和产品开发中的管理;5. 理解与工业设计相关的基础造型及形态设计理论及设计理念;6. 构思新颖,造型生动,能综合考虑几何要素、结构、空间、材料、工艺、色彩、肌理等要素间的关系,完成多个设计方案的构思草图;7. 能依据设计方案的构思,运用一定的专业表现技法,按设计题目要求,完成设计表达的整体效果(表现形式与表现工具不限);8. 能依据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要求,联系东西方传统和现代设计思想对设计方案进行简要说明。
参考书目1.《产品设计》(国家精品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刘永翔,机械工业出版社;2.《造型设计基础》,邱松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3.《产品形态创意与表达》,刘国余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4.《产品设计》(普通高等教育工业设计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邬琦姝,水利水电出版社。
人机工程学考试内容1. 人机工程学概论(概念、由来、发展及其应用);2. 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基本定义,测量方法,产品设计中人体数据应用;3. 人体感知与运动输出:感觉和知觉的特征;觉机能及其特征,视觉机能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原则;听觉机能及其特征,听觉机能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动特征及其在空间作业中的应用;4. 控制装置设计;手动和脚动控制器的特点及设计原则;5. 显示装置设计;6. 作业空间设计;7. 人机界面设计,人机系统设计。
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工程地质学》考试大纲
试卷结构:
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约占30~40%
问答题(包括论述题)约占60~70%
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工程地质学基本概念及方法
考试内容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实际意义,它与其它学科间的相互关系,工程地质学发展历史、现状和研究前沿。
考试要求
1. 理解工程地质学的内涵及任务;
2. 掌握工程地质学所涉及的基本概念,例如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等;
3. 掌握工程地质学研究方法,针对各类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思路及基本方法;
4. 了解工程地质学与其它学科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前沿。
二、活断层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活断层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活断层鉴别及研究方法、活断层区建筑原则。
考试要求
1. 理解活断层的定义及其内涵;
2. 掌握活断层的基本特征;
3. 掌握活断层的鉴别方法;
4. 掌握活断层区建筑原则及防治对策;
5. 了解活断层工程地质评价理论及方法。
三、地震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基本特征、地震效应、场地条件对震害的影响、地震小区划、建筑抗震原则及措施
考试要求
1. 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掌握地震的相关概念;
2. 掌握地震地质基本特征;
3. 掌握地震效应类型及相关概念;
4. 掌握振动破坏效应的评价方法;
5. 掌握砂土振动液化的机理、影响因素、评价方法及防护措施;
6. 掌握场地条件对震害的影响;
7. 掌握地震小区划的原理及方法;
8. 掌握地震区建筑抗震原则及措施;
9. 了解我国地震分布的规律;
10. 了解地震的成因理论与机制。
四、岩石风化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岩石风化基本概念、影响岩石风化因素、风化壳及分带标志和方法、岩石风化防护措施考试要求
1. 掌握岩石风化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影响岩石风化因素;
3. 掌握风化壳垂直分带标志及方法;
4. 掌握岩石风化防护措施。
五、斜坡变形破坏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基本概念、斜坡应力分布特征、斜坡变形破坏形式及机理、崩塌形成条件及基本特征、滑坡形态要素及分类、稳定性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斜坡变形破坏预测预报原理及防治措施考试要求
1. 理解斜坡的重应力分布特征,掌握影响斜坡应力分布的因素;
2. 理解斜坡的变形破坏的实质,掌握斜坡的变形破坏的基本形式;
3. 掌握崩塌形成条件及基本特征;
4. 掌握崩塌变形破坏的评价方法;
5. 掌握滑坡的形态要素及识别滑坡的方法;
6. 掌握滑坡分类依据及常用分类方案;
7. 掌握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
8. 掌握斜坡稳定性评价的基本方法,重点掌握刚体极限平衡法评价的思路及原理;
9. 掌握滑坡防治的基本原则与方法,重点掌握具体防治措施的特点及防治针对性;
10. 了解滑坡空间预测、时间预报的基本原理及研究思路。
六、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渗透变形概念及形式、产生渗透变形的基本条件、渗透变形预测、防治措施
考试要求
1. 理解渗透变形的基本概念,掌握影响渗透变形的基本形式;
2. 掌握产生渗透变形的基本条件及其影响规律;
3. 掌握渗透变形预测思路及评价方法;
4. 掌握渗透变形的防治原则及防治措施。
七、岩溶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溶蚀机理、岩溶发育的影响因素、岩溶渗漏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岩溶塌陷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岩溶渗漏及塌陷处理措施
考试要求
1. 理解溶蚀机理,包括溶蚀过程、混合溶蚀效应、其它离子的作用等;
2. 掌握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及影响因素;
3. 掌握岩溶渗漏的类型、影响因素及工程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
4. 掌握岩溶区选择库坝位址的原则;
5. 掌握岩溶渗漏的防治措施;
6. 理解岩溶地基变形破坏的主要形式;
7. 掌握岩溶塌陷的特征及其形成机理(潜蚀论、吸蚀论);
8. 掌握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方法(覆盖型岩溶区、裸露型岩溶区);
9. 掌握岩溶地基的处理措施。
八、泥石流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基本概念、形成条件、我国泥石流分布与活动特点、分类、基本特征、预测预报、防治措施
考试要求
1. 理解泥石流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泥石流分布与活动特点;
2. 掌握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3. 掌握泥石流的基本特征;
4. 掌握泥石流的常用分类依据及方案;
5. 了解泥石流空间预测、时间预报的研究内容及思路;
6. 掌握泥石流的防治原则及措施。
九、水库诱发地震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诱发地震的类型、水诱发机制、水库诱发地震发生的地质背景条件、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特征、诱发地震的工程地质研究及预测
考试要求
1. 掌握诱发地震的类型(以诱发成因分类);
2. 掌握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特征;
3. 掌握水库诱发地震发生的地质背景条件;
4. 掌握水库诱发地震的诱发机制(水岩作用、水诱发机制、不同构造背景条件下的诱发机制);
5. 了解诱发地震的工程地质研究及预测方法。
十、地面沉降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基本概念、地面沉降机理、地面沉降的地质背景条件、沉降预测、防治及控制措施考试要求
1. 掌握地面沉降的基本概念;
2. 了解我国地面沉降的基本特征;
3. 掌握地面沉降的诱发因素及地质环境;
4. 掌握地面沉降机理(主要是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
5. 了解地面沉降预测的内容、基本方法及预测成果;
6. 掌握地面沉降控制和治理的原则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