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雅-人口的合理容量
- 格式:ppt
- 大小:2.37 MB
- 文档页数:12
、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概念: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环境承载力=衡量指标:人口数量2. 环境人口容量(1)环境人口容量:某区域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资源(主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乐观者 悲观者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温馨提示]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大小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 放程度等也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
因此,资源虽然匮乏,但在科技发展水平高、地区 对外开放程度高的情况下,环境人口容量仍可能较大,如日本。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1. 人口的合理容量的概念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 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 意义(1) 影响人口战略。
(2) 影响人口政策。
⑶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 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现实中的人类社会,已经岀现了人口过快增长、人口老龄化等人口问题,并由人口问 题进一步引发了严重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区域具体措施世界 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各国、各地区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 既保持好生态平衡, 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2)影响因素 (3)三种观点[教材P12思考]1假设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该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将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例如,我国西部水资源缺乏,水资源就成为制约西部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2•会。
人类获取资源的数量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增加。
一般来说,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
[教材P14活动]我国资源种类和总量丰富,但人均数量少,相对资源数量有限;资源的利用水平和开发技术较低,资源破坏和浪费现象严重,加重了我国资源的压力;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较低,但由于基数巨大,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已经相当尖锐,因此,我国仍然需要继续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
人口的合理容量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可以用环境承载力来表示。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所以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主要指标。
环境人口容量:估算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
其中资源是制约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但是它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现实社会中,已经出现人口过快增长,人口老龄化等人口问题,并由人口问题进一步引发严重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环境资源的占有、消费严重失衡)就整个世界而言:一方面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就各国个地区而言: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的土地应用和功能分区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如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各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某一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它类型的用地。
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大多数城市中,住宅区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部分城市出现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条状分布。
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中心,还有一个特称——中心商务区(CBD)工业区,多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便捷的地带,来布置厂房、仓库等设施。
浅析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人口容量三者的区别作者:陆光明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47期教材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的内容教学,同学们较难理解,也较容易混淆的是上述三个相关概念。
本人结合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浅析如下:人口容量: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它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所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即极限人口。
我国人口容量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但目前13亿人口已使我国的许多资源以及一些地方的环境不堪重负。
今后必须继续实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
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主要从资源及社会、经济和消费水平等角度,在维持较高生存标准的情况下,确定地球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体现人口“发展”层面上的意义。
强调人口与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
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小。
考虑现有的生活消费水平,参照可预见的生产、生活的发展,并考虑资源和消费水平的变化来估算未来的人口数,是一个“适宜”数量。
其影响因素是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
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和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即最佳人口。
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共同点,由于制约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确定,因此两者都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都具有相对确定性。
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主要是从自然资源(耕地、淡水等)承载能力的角度,确定地球可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强调地球生态系统供养人口的自然基础,体现人口生物学上的“生存”,是一个警戒值。
能容纳的人口数最大,仅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环境承载力是生物生理性的人口容量,把人均消费水平压到最低生存标准,是估算的最大人口数量。
其影响因素是自然资源、生态环境。
⼈⼝的合理容量(知识讲解)⼈⼝的合理容量(知识讲解)考纲解读环境承载⼒与⼈⼝合理容量的区别;环境⼈⼝容量的制约因素。
知识清单1.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环境承载⼒:是指环境能________的⼈⼝数量。
环境⼈⼝容量:在可预见的________,利⽤________及________、智⼒和________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化准那么的________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数量。
影响环境⼈⼝容量的主要因素:________、科技发展⽔平以及___ _____。
环境⼈⼝容量的估计:乐观者:未来世界的⼈⼝,不会达到环境⼈⼝容量的极限;悲观者:⽬前世界⼈⼝太多,已经⼤⼤超过了地球的________;中间者:地球的环境⼈⼝容量在________左右。
2.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的合理容量:指按照合理的________,保障健康的_________,同时⼜不妨碍________的前提下,⼀个国家或地区________的⼈⼝数量。
估计⼈⼝合理容量的意义:制定⼈⼝________和⼈⼝________的意义:世界的⼈⼝问题;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制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义:整个世界;各国、各地区。
参考答案1.持续供养时期内本地资源其他资源技术物质⽣活⽔平资源⼈⼝的⽣活和⽂化消费⽔平环境⼈⼝容量100亿2.⽣活⽅式⽣活⽔平未来⼈⼝⽣活质量最适宜战略政策要点精析要点⼀:环境⼈⼝容量的制约因素因素影响相关性资源资源越丰富,环境⼈⼝容量越⼤;资源越贫乏,环境⼈⼝容量越⼩正相关科技发展⽔平科技发展⽔平越⾼,环境⼈⼝容量越⼤;科技发展⽔平越低,环境⼈⼝容量越⼩正相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越⾼,环境⼈⼝容量越⼤;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越低,环境⼈⼝容量越⼩正相关⼈⼝的⽂化和⽣活消费⽔平消费⽔平越⾼,环境⼈⼝容量越⼩;消费⽔平越低,环境⼈⼝容量越⼤负相关【典型例题】我国西北地区海拔⾼,地势起伏显著,降⽔稀少、⽓候⼲燥,植被⼤部分为荒漠,是⽬前我国沙尘暴的发源地。
《人口的合理容量》讲义一、人口容量的概念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人口数量一直在变化。
那么,一个地区或整个地球到底能够容纳多少人口呢?这就涉及到人口容量的概念。
人口容量,简单来说,就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它反映了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二、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了解了人口容量,我们再来说说人口的合理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比如说,一个地区如果人口过少,可能会导致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和利用,经济发展缓慢;而如果人口过多,又可能会超过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造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找到那个“恰到好处”的人口数量,也就是人口合理容量,对于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三、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1、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首要因素。
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等。
如果一个地区自然资源丰富,能够为人们提供充足的生产和生活资料,那么它的人口合理容量相对就会较大;反之,如果自然资源匮乏,人口合理容量就会较小。
例如,在一些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发展灌溉农业,养活更多的人口;而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农业发展受限,能够承载的人口数量也相对较少。
2、科技发展水平科技的发展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开发新的资源,从而提高人口合理容量。
比如,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单位面积土地的粮食产量大幅提高,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减轻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为人口的增长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3、地区的开放程度一个地区的开放程度越高,越能够利用外部的资源和技术,人口合理容量也就越大。
相反,如果地区封闭,仅依靠自身的资源和技术,人口合理容量就会受到限制。
4、人均消费水平人均消费水平越高,对资源的需求就越大,人口合理容量就越小;人均消费水平越低,人口合理容量就越大。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从容说课在前面几节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随着时间的延续,社会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口也在不断增长。
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和一定历史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内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和空间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的有限性,这彼此既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又互相对立的双方之间,矛盾也日益突出。
当今世界,这种矛盾在有些地区已近于激化。
正是在这种形势之下,人们展开了关于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研究和讨论。
本节课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安排的。
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及人口合理容量,三个概念彼此有内在联系,但决不是等同的。
三者指的都是某个人口数量环境承载力相对更是一个笼统抽象的概念,而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则更显具体,评估依据相对比较明确、具体。
不论是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还是人口合理容量,对它们的估计都要考虑到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地区(国家甚或全球)的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消费水平的不同情况。
因此,它们都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对它们进行的估计,因为假定条件不同,结果也就不同,甚至出入很大。
不过,虽然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只是相对的,但它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还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并进一步影响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
目前存在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十分严重,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已十分紧迫。
而要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则需要各国(各地区)政府协调一致,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2.使学生了解和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和它们各自在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影响力;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知道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几种观点以及这些不同观点形成的原因。
3.使学生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估算和前景,结合我国实例,了解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
人口的合理容量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一)、环境承载力: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二)、环境人口容量1、定义:环境人口容量是指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所能承载或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对该定义的理解:这一概念是基于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事实和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矛盾是益尖锐的背景条件下提出的。
该定义的几层意思:⑴分析环境人口容量,应针对具体的时期。
⑵整个环境中的资源、科技发展水平、生活文化消费水平以及地区开发程度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⑶如果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或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而所利用的资源、技术,可以是本地的、也可以是国外或外地区的。
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尽管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但是它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补充补充一: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1、如何对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进行估计⑴要考虑环境的地域范围的大小。
环境地域范围越大,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就越多;反之则少。
⑵要考虑地域内自然环境条件和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
自然条件越优越,自然资源越丰富且可再更新能力强,环境所容纳的人口数量就越多;反之则少。
⑶要考虑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口生活水平。
人们生活水平高,消费水平也就越高,则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所容纳的人口数量就少。
所在资源消费水平一定的条件下,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就要把人口数量控制在一定的规模内。
⑷要考虑科技水平和生产水平。
若有较高的科技水平和生产水平,即使资源数量一定,仍然可以提高该地区的人口密度,同时又不会降低生活质量。
2、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⑴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是不确定的。
例如,现有的资源总数并不确定,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以及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等也在不断变化,这就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