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7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一直是国家发展战略中重要的一环。
然而,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阻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这些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土地资源限制土地资源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但土地资源的有限性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首先,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得农业用地面临压力。
随着人口的增加,农业需要面临更大的粮食需求,但土地面积有限,无法满足人口的食物需求。
其次,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征用也减少了农业用地的规模。
城市化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用于工业和住宅建设,农地被征用会导致农业生产面积减少。
因此,土地资源限制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土地资源限制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合理规划土地利用。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土地政策,推动节约用地、集约用地,减少负面影响,确保农地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土地集约经营。
通过推动土地流转和农户合作社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
此外,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也是解决土地资源限制的关键路径。
二、技术水平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还面临着技术水平低的制约因素。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技术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
技术水平低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难以提高。
同时,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种植技术不熟练、疾病害虫防控不力、农产品加工不尽人意等,都限制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为了解决技术水平低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
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研发力度,推动新技术、新品种的研发和应用。
其次,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政府可以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水平,推广科学种植、兽医养殖等现代农业技术。
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农村经济发展是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和农民增收的关键,但是我们也要面对一些制约因素。
本文将从农村土地问题、农产品销售渠道、农村技术和教育、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金融支持、农村人口流失、农村民主管理、农村资源保护、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村政策缺失等方面,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农村土地问题农村土地流转困难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土地承包制度限制和农民对土地产权缺乏明确认知,致使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大规模农业经营难以实现。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强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流转机制,确保农民合法权益同时鼓励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农产品销售渠道农村缺乏健全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传统的中小型农贸市场面临经营困难,农产品流通环节中间环节过多,导致农民收入低下。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建设农产品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三、农村技术和教育农村技术和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农村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致使农业生产效益不高。
加强农村技术和教育的对策是推动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的普及,提高农民的技能和素质。
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潜力。
农村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使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差。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五、农村金融支持农村金融服务不完善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
农村信贷制度不健全,对农民和农村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够。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增加农村金融服务供给。
六、农村人口流失农村人口不断流失给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
大量年轻人离乡背井,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制约了农田的耕作和农村工业的发展。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大对农村人口流失地区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留住农村人口,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与对策农村经济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着一些主要的矛盾。
这些矛盾不仅影响着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矛盾,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一、农业生产与农民收入的矛盾农村经济的主要矛盾之一是农业生产与农民收入之间的不平衡。
农业生产面临着种种困难,包括缺乏现代化的农业技术、低效的农业经营方式以及农产品的价格波动等问题,这导致了农民的收入无法得到保障。
对策:1.推广科技进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2.加强农业合作社建设:通过组织农户参与农业合作社,实现规模化种植和统一销售,提高农民的收入和抗风险能力。
3.完善土地制度:建立健全的土地产权制度,鼓励农民流转土地,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民收入。
二、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村产业发展的矛盾农村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是制约农村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
许多农村地区缺乏良好的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限制了农村产业的发展和农民的投资意愿。
对策: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包括修建公路、供水管网等,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和生活条件,吸引更多的农民投资农村产业。
2.发展农村电商:借助电子商务的力量,拓宽农村产业发展的空间,加强农村电商平台的建设,提供农产品销售、物流配送等服务,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3.鼓励资本投入:吸引更多资本进入农村经济领域,引导企业、金融机构等增加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投资,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三、农民就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矛盾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民纷纷外出打工以谋求更好的收入,这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和农业生产的不足。
对策:1.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吸引农民就近就业,减少农村劳动力的流失。
2.加强职业培训: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技能和竞争力,同时加强就业服务,帮助农民就业和创业。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正处于加速发展期,其健康持续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逐渐扩大农产品市场,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因此,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反映。
近几年,中央和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对于促进农民收入增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增长步伐仍较滞缓,亟需进一步加大举措[1]。
加之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出口贸易大幅缩减,工业原材料价格飙升,也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现针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问题作一探讨。
1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因素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滞缓[2]的原因多样而复杂。
从其性质来看,包括自然和经济社会2个方面的原因。
1.1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业基础设施较差,抵御干旱、洪涝等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脆弱,农业生产依赖自然条件的现状还未完全改变,尤其是种植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自然气候条件,一旦遇到持续旱情或涝灾,农作物明显减产,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
除此之外,农民群众最关心与其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设施,包括教育、社会保障、卫生、文化、路、气、水、电。
我国1.8亿受教育的孩子中超过80%在农村,下一代的受教育问题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
城乡之间在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差距十分明显,想有所改善,必定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
单从道路角度讲,我国现有行政村逾60万个,若要开通公交班车,困难重重。
1.2土地资源减少我国农业土地资源正面临着越来越紧缺的问题。
1996—2008年,我国的耕地面积减少了833.33万hm2。
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是世界人均水平的40%,工业化、城镇化、矿产资源开发塌陷等,导致土地资源日趋减少。
目前,农村畜禽养殖业发展用地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1.3农民思想观念落后,适应市场能力差农民素质低下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关键。
农民缺少市场经济观念,而且市场竞争意识淡薄,以土地为本、靠天吃饭的现象较严重。
乡村振兴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乡村振兴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战略,旨在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社会进步和乡风文明的全面振兴。
然而,乡村振兴发展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这些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经济方面1.资金短缺问题。
乡村经济起步阶段,资金缺乏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
解决资金短缺问题需要加大财政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立多层次的资金支持体系。
2.发展动力不足。
乡村经济发展缺乏有效的发展动力,农民创业热情不够高涨。
应加强培训、宣传,引导农民树立创业信心,创建良好的创业环境,激发乡村经济的发展潜力。
二、社会方面1.人口外流问题。
乡村缺乏吸引力成为年轻人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应通过提供好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基础设施,提高乡村生活品质,吸引年轻人回归。
2.农村劳动力质量低下。
现代农业对农民素质要求较高,但农村劳动力普遍缺乏现代化管理和技术操作能力。
应加强职业教育,提升农民技能,培养一支适应农村振兴需求的高素质劳动力队伍。
3.公共服务不完善。
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相对不健全。
应加大投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三、环境方面1.环境破坏问题。
过度的农业生产和不合理的农业管理方式导致了土壤、水源等环境资源的破坏。
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农民采用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2.生活垃圾处理问题。
农村缺乏健全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垃圾乱倒乱放成为一大问题。
应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处理机制,鼓励农民分类投放垃圾,推动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3.水资源短缺问题。
农村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较低,缺水问题日益突出。
应建立水资源管理机制,促进农村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应用,合理利用水资源。
四、政策方面1.土地产权保护问题。
农村土地产权保护不到位,农民对土地流转存在担忧。
应健全土地产权制度,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增强农民对土地流转的信心。
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及对策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1年第11期姚育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其核心是要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也是新农村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
当前我国正处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制约全面建设新农村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必须全方位多渠道地为实现农民增收创造条件要解决农民持续增收的难题。
一、农民收入的构成从目前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角度,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有以下4个部分:1.家庭农业生产经营收入。
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如种粮、饲养畜禽等收入。
这是农民取得收入的最主要方式,也是最稳定的方式。
这部分以农业种养业为主的收入来源仍是目前农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基本部分。
2.家庭在乡从事非农经营收入。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农民收入多样化的一个新亮点,主要包括农民在家庭农业经营之外进行的诸如工业、商业等第二、第三产业收入。
这是在乡农民的一个重要增收点,也是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
3.工资资性收入。
主要是农民劳务输出的收入。
这种收入以其广阔的增长空间成为了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切入点。
大量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也成了我国实现城市化、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
4.其他各种收入。
包括来自于各种财产投资性的收入、政府财政或支农政策的转移性收入、租赁变卖财产收入、亲友赠送等各种收入。
从以上关于农民收入结构的分析可见,虽然农业盈利水平降低,农民从农业生产经营中获得的收入出现负增长,但这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部分;而非农产业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新来源,也在支撑着农民收入的增长。
从农民收入的增量来看,主要表现为二三产业经营收入和外出务工收人为主。
二三产业及工资性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比重始终保持在2/3左右。
特别是随着农民从农业中得到的收入增长乏力,乡镇企业发展速度放慢,农民通过外出务工经商和在家乡从事非农产业经营得到的收入逐渐在农民增收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对策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农村经济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
本文将从十个不同的角度来讨论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民收入不稳定农民的收入主要依赖农产品的产量和价格。
然而,由于天气因素、市场需求变动等原因,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导致农民收入不稳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提供市场价格信息,帮助农民做出更明智的种植决策,增加收入。
二、农田承包经营权流转困难农田承包经营权流转困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
当前,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制度限制了土地的流转,导致资源利用率低下。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逐步取消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实行土地流转制度,鼓励土地的多元流转,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三、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下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当前,许多农民仍然使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和农业机械设备,效率低下。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推动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
当前,一些农民为了追求高产量,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的监督检验,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
五、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当前,一些农村地区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生产条件。
六、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
当前,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较少,金融服务覆盖面不广,农民缺乏金融支持。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网络,提供更多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
目前,农业生产中不利因素众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仍然存在,农村市场仍有软肋,要想发展农村经济,首先要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其次是要加大非农产业的发展力度,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另外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土地制度,创新组织形式,推动农村市场的发展。
1.当前形势下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1.1农业生产中存在诸多不利因素首先,耕地不断减少,随着我国土地制度不断变化,承包灵活性不足,增加管理难度,纠纷在不断激化;土地承包缺乏灵活性,土地分配不够公平,引发人地矛盾。
其次,大量高素质劳动力流出现象严重,剩下的多是老人与妇人,专业技能不足,影响农业生产效率。
再次,农资价格不断提高,导致成本增加,制约了农民收入增长的脚步。
第三,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较弱,抵御风险能力不足,目前,我国农村仍然爱用传统设备,很多都是老旧设备,无法满足生产需求。
最后是技术水平相对较差,除了经费不足的问题,基层农业信息技术员少,影响农业技术推广速度。
同时推广的技术较差,一些农技人员多依赖感觉与经验进行推广,缺乏检验程序,矛盾日益突出。
1.2依然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一些工程仍然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约有20%的农民工在年尾无法及时收到工资,尤其是建筑业与制造业,影响农民工的积极性。
1.3农村市场无法规避软肋当前我国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相对较为缓慢,无法适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相对而言,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步伐缓慢,双向流通渠道不够畅通,农民买卖难度较大,导致农村商品价位高,市场监管工作过于薄弱,导致市场机制无法在农村市场有效发挥。
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价格浮动较大,而且消费经济性较差。
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过高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近年来中央增加农民收入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增加了农民增收难度,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另外,市场秩序规范性检查不够,市场上的伪劣产品屡禁不止,食品安全问题颇为突出,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安全。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是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却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
本文将分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土地流转难题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难题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年轻人纷纷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土地荒芜。
土地农用途地广泛分散,农民要想要集体经营、规模化生产,都会受到重重阻力。
土地流转市场不够完善,流转手续繁琐,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土地的利用效率。
对策一: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监管和扶持力度,加快土地流转的程序化和规范化。
鼓励设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并提供相关的金融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打破流转壁垒。
对策二:法律保障土地流转权益。
加强对土地流转的法律制度建设,确保农民流转土地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完善土地流转合同制度,降低流转手续的成本和门槛。
二、农业生产技术滞后我国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滞后,农业生产水平不高,产量不稳定,这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现有的种植、养殖技术过时,农业生产水平提高有限,导致农产品竞争力不足,农民收入较低。
对策一:加强农业技术培训。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的农业技术培训力度,引导农民使用现代化的种植、养殖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对策二:鼓励农业科技创新。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鼓励农业科研团队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
三、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又一个制约因素。
由于缺乏流通渠道,农产品的销售难题一直困扰着农民。
由于部分农民缺乏相关的市场信息和经营管理知识,导致农产品销售成本偏高,利润较低。
对策一:构建农产品销售平台。
政府应加强对农产品销售市场的规划和建设,构建农产品销售平台,提供方便快捷的销售渠道,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
对策二:开展农产品电商平台。
剖析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
然而,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了一些制约因素的影响,使得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出现了一些难题。
本文将剖析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业技术水平低下农业技术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但目前农村技术水平低下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农民缺乏先进的农业种植、养殖知识与技术,导致农作物产量低、质量差,养殖业难以提高效益。
对策: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与教育,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
例如,开展农技培训,指导农民使用科学的种植、养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二、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由于缺乏有效的销售渠道,许多农产品无法及时销售出去,造成浪费和资源闲置。
对策:建设健全农产品销售体系。
鼓励农民参与农产品合作社,促进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
此外,建立农产品流通网络,推动农产品与城市消费市场对接,提高销售渠道的畅通程度。
三、农村基础设施欠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也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缺乏良好的道路、供水、电力和通信设施,不仅影响了农产品流通和市场开拓,也限制了农民的生产活动。
对策: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优先发展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
四、农民素质整体较低农民素质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重大。
农民的文化教育程度低、创新意识不强,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要,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策:加强农民教育与培训。
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培养农民的创新意识与职业技能,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五、农业规模化程度低我国农业以小农经营为主,农业规模化程度低,也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
小农经营难以发挥规模效应,生产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对策: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
鼓励农民组织成大农户或农业合作社,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
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对策农村经济发展一直是中国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然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出发,探讨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及相应的对策。
一、土地制度问题农村土地制度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封建时期遗留下来的土地集中和私有制问题,使得土地资源无法得到合理利用。
同时,没有完善的土地流转和发展机制,也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针对土地制度问题,需要进行改革。
首先,应加强土地权益保护,建立健全的土地产权制度,确保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
其次,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通过合作社、股份合作等形式,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村经济效益。
二、农产品销售困难农产品销售困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制约因素。
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有限,导致农民收入较低。
针对农产品销售困难,需要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一方面,要加强农村交通建设,提高农产品流通的便捷性。
另一方面,要加强农产品信息化建设,通过互联网等方式提高农产品市场化水平,拓宽销售渠道。
三、农业科技水平低下农业科技水平低下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传统的耕作方式和落后的农业技术,严重限制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规模化经营的发展。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培养和支持力度。
同时,要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通过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
四、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金融机构缺乏,农村资金周转不灵活,农民难以获得贷款支持,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
要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设立农村分支机构,提供贷款和金融服务。
同时,要推行“农村信用社+银行”模式,建立起农村金融合作体系,促进农民的金融包容性和金融服务能力。
五、教育和人才问题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教育和人才问题。
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建议一、缺乏先进技术和人力资源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是缺乏先进技术和人力资源。
由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缺乏现代化农业技术知识和技能。
同时,大量优秀的人才流向城市,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严重不足。
因此,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技术和人力资源的瓶颈问题。
应对对策: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技术培训和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和科学种植技术。
同时,鼓励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提供有吸引力的政策和经济利益,有效解决农村人才流失问题。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许多农村地区缺乏良好的交通网络、供水和电力等基础设施,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没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农产品的输送和销售会受到很大限制。
应对对策: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修建和改善农村道路、供水和电力等基础设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三、市场规模小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三是市场规模小。
由于农村地区人口相对稀少,市场需求有限,农民的产品销售受到很大的限制。
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民利益难以得到保障。
应对对策:政府应推动农村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扩大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鼓励农民参与农产品加工业,增加附加值,扩大市场份额。
四、金融服务不完善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四是金融服务不完善。
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相对稀缺,农民的金融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
同时,由于农民的财务状况不佳,农村地区贷款难度较大。
应对对策: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银行和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民和农村经济的金融支持。
同时,建立农村信用体系,提高农民的信用评级,降低贷款门槛,帮助农村经济发展。
五、缺乏创新意识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五是缺乏创新意识。
许多农民长期以来习惯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缺乏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这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缺乏新的动力和创新能力。
应对对策:政府应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传授创业和创新知识,激发农民的创新精神。
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村经济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城乡发展差距的拉大,农村经济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农村的经济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本文将就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 产业结构单一农村经济过去主要依靠农业生产和传统手工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
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不仅面临市场风险,还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2. 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业生产一直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然而由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和技术水平相对滞后,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 缺乏技术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缺乏现代化的技术支撑,农村科技水平低,农业生产一直处于粗放式发展状态,对新技术的应用不足,导致了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4. 资金匮乏农村地区的资金来源相对简单,资金匮乏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较少,金融服务不到位,致使农村经济发展资金来源有限。
5. 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民收入水平长期较低,不仅制约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也影响了农村的需求市场,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空间。
6. 基础设施滞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道路交通、通讯网络、供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影响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1. 多元化发展产业为了解决农村经济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需要引导农民多元经营,鼓励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扶持农村企业发展,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提升农村经济的竞争力。
2.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持,应加大对农村科技创新的投入,引导农民采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加强金融支持应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范围,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为农村企业和农民提供更多的融资支持,解决资金匮乏的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我国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众多的制约因素。
本文将从土地制度、资源约束、人口问题、市场不完善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更加健康发展。
一、土地制度我国的土地制度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
在农村土地所有权不清晰、流转不畅等问题下,导致了土地资源的闲置状态。
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权过于碎片化,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提高农村土地流转的便利性,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大规模经营主体,加强对流转土地的监管,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可以通过政策改革,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让更多的农户参与到现代农业的发展中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资源约束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资源约束的问题,如水资源、土壤资源等。
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使得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针对资源约束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可以引进和培育绿色、高产、高效的农作物品种,推广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作物种植和养殖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推动农田水利设施的改善和建设,提高灌溉水利的利用效率。
三、人口问题人口问题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外流现象日益加剧,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人口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适应现代农业的需要。
可以通过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留住更多的农村劳动力。
可以通过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引导和支持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村的产业发展,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口。
四、市场不完善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市场不完善的问题。
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落后产业结构的影响,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不畅,价格波动较大,农产品销售收入不稳定。
为了解决市场不完善的问题,可以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促进农产品的集中采购、仓储、运输和销售。
当前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建议当前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经济、政策和社会因素。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市场供求不平衡是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
农村居民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业和农村非农业活动。
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农产品的价格波动较大,农民的收入也受到了冲击。
二、农村人口结构和劳动力素质的变化也对农民增收构成了较大限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社会现代化的进展,许多年轻的劳动力逐渐离开农村,致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家庭农场的生产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失。
同时,农民的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技术含量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也较为落后。
三、社会保障和支持政策的不足也是影响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
农民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经济和政治地位相对较低,得不到充分的社会保障和政府支持,大部分农民面临困难和贫困形势。
四、缺乏现代营销渠道和广泛的信息服务也是制约农民增收的障碍。
因为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方式在时代的变迁中存在瓶颈,由此没有能够将传统的农业专业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导致对农民收益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建议:一、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并加强市场导向。
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含量、改善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扩大农村经济产业链,以此增加农民的收入。
二、注重农村人口结构的调整和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积极培养兼具技术含量和市场需求素质的人才,以此来增强农业竞争力。
三、加强对农民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
同时,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加强农产品的营销渠道,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共建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此来改善农村信息化状况。
四、制定更多的扶贫政策,扩大扶贫覆盖面,提高补贴力度,为有需要的农民提供更多的支持。
同时,增加社会保障制度和建立健全的养老制度,提高农村养老待遇,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综合上述对策建议,只有通过全方位的社会、经济、文化、法律等多方面综合措施,才能够顺应农村发展趋势,促进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加快发展落后地区的农村经济,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和全社会共同富裕。
探讨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与对策农村经济发展是一个关乎国家和民众福祉的重要问题。
然而,长期以来,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一直存在。
本文将从农村基础设施、资金支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市场开拓等方面探讨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基础设施的薄弱农村基础设施的缺乏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不完善限制了农村生产力的提升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对策: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改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条件,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
二、资金支持不够农村经济发展缺乏资金的支持也是一个瓶颈。
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农村信贷难、利率高的问题需要解决。
对策: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贴息贷款等政策支持农民创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三、科技创新的不足农村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滞后,缺乏技术支撑是一个重要的瓶颈。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无法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对策:加强农村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提供技术培训和科研支持,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四、人才流失和培养不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瓶颈是人才问题。
农村人才流失严重,缺乏高素质的农村人才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策: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引导大学生和技术人才回乡创业,鼓励乡村教育发展,培养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
五、市场开拓的困境农村经济发展面临市场开拓的难题。
农产品销售难、价格低以及营销渠道不畅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对策: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六、生态环境的恶化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瓶颈还包括生态环境问题。
农业过度开采水资源、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问题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对策: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加强农村环保意识教育,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七、农民收入增长难农民收入增长水平与城镇居民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
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摘要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的关键在于增强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
分析了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制约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3-0348-01
Limiting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ics and Increasing of Farmers′Income LI Hai-xia
(The Quality and Safety Test Center of Agriculture-Food in Zhoukou City of Henan Province,Zhoukou Henan 466099)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of comparatively well-off society,emphases lay in country and farmers. To enhance rural economics and increase the income of farmers was crux for all-round well-off society in country. The main factors of limited rural economics and incomes of farmers were researched,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vided.
Key words rural economics;income of farmer;limiting factor;countermeasure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正处于加速发展期,其健康持续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逐渐扩大农产品市场,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因此,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反映。
近几年,中央和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对于促进农民收入增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增长步伐仍较滞缓,亟需进一步加大举措[1]。
加之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出口贸易大幅缩减,工业原材料价格飙升,也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现针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问题作一探讨。
1 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因素
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滞缓[2]的原因多样而复杂。
从其性质来看,包括自然和经济社会2个方面的原因。
1.1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农业基础设施较差,抵御干旱、洪涝等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脆弱,农业生产依赖自然条件的现状还未完全改变,尤其是种植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自然气候条件,一旦遇到持续旱情或涝灾,农作物明显减产,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
除此之外,农民群众最关心与其生
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设施,包括教育、社会保障、卫生、文化、路、气、水、电。
我国1.8亿受教育的孩子中超过80%在农村,下一代的受教育问题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
城乡之间在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差距十分明显,想有所改善,必定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
单从道路角度讲,我国现有行政村逾60万个,若要开通公交班车,困难重重。
1.2 土地资源减少
我国农业土地资源正面临着越来越紧缺的问题。
1996―2008年,我国的耕地面积减少了833.33万hm2。
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是世界人均水平的40%,工业化、城镇化、矿产资源开发塌陷等,导致土地资源日趋减少。
目前,农村畜禽养殖业发展用地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1.3 农民思想观念落后,适应市场能力差
农民素质低下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关键。
农民缺少市场经济观念,而且市场竞争意识淡薄,以土地为本、靠天吃饭的现象较严重。
同时,缺少农业科学技术,市场信息滞后,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3]。
农村大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留下老弱妇幼在家务农,其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接受能力差,造成农产品投入成本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相对较低,价格也较低。
1.4 农资价格过快上涨和其他生产成本增加
为了维护好、实现好农民利益,政府部门采取了多种措
施抑制主要农资价格的过快上涨,但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化肥、农膜、农药、汽油等迅速涨价;并且上涨幅度大大超过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从而导致农民生产成本增加,制约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1.5 农民协会等互助组织缺乏
我国缺少能够带动农民增收的农民互助组织[4]。
大多数农民仍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小规模的生产,从而存在信息闭塞、生产规模不足、农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单一、市场竞争弱等问题,导致部分农产品很难及时销售出去,或者销售价格很低。
2 对策
2.1 加快农村经济信息化建设
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信息化建设的程度,对外界信息缺乏了解导致农副产品市场经济的调节能力减弱。
农村长时间的涉农市场信息阻塞,导致当地的农特产品无人知晓,没有销售渠道,从而严重制约当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也影响农产品市场的经济平稳[5]。
2011年11月河南、山东省相继出现萝卜、大白菜滞销局面,导致菜农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加快农村经济的信息化建设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2.2 政策支持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后备力量
农村经济发展是农村综合改革的目的和手段。
只有农村
经济得到发展,才能带动农村教育、医疗等各方面的有效发展。
政策的支持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应严格执行中央为了促进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制定的各种惠农政策。
2011年中央制定了“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村投入政策”、“种粮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政策”、“良种补贴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扶持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政策”等一系列惠农政策,这些政策的正确执行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十分重要。
2.3 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必须尽快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提高其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农民培训是当前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要逐步构建农村终身教育体系,尽可能保证农民子女都能上得起学;推广农民工重点实用技术的培训,对其进行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努力提升农民的思想观念、知识水平、职业能力,以提高不同年龄段农民的文化水平[6]。
2.4 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加大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政府作为经济社会的引导者,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努力改变交通、通讯、水利等公共设施的落后面貌。
2.5 提高农村组织化程度
鼓励和支持投资大户及农民大力兴办农村经纪人队伍、
批发市场、龙头企业、运销队伍和发展专业协会、服务实体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7-8]与市场中介组织,采取合同契约、股份合作、统分结合、市场中介等多种形式,连接农民和市场,结合农业生产和科技推广,迅速建立起以农民及其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的国家、集体、企业、农民四者相结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9]。
政府应尽快制订出关于农民经济组织运作的法律规范,以保障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主体和法律地位及生产经营自主的权利。
3 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社会经济体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革新,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4元增加至2010年的5 919元,但相对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仍显不足,甚至两者间的差距超越了改革前。
在当前国家十二五建设规划中,确保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对于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4 参考文献
[1] 韩俊.关于增长农民收人的思考[J].新视野,2001(5):11-14.
[2] 刘艳芳.兴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J].农业经济,2010(6):20-23.
[3] 邵明伟.农业技术模式转换与对策探讨――以河南省
欠发达平原农业区为例[J].河南农业科学,2011(7):1-4.
[4] 侯跃.加强农技推广工作以促进新农村建设[J].现代农业科技,2011(20):400.
[5] 杨丽.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1(5):18-21,58.
[6] 张健.浙江省农民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杭州地区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1(20):393,397.
[7] 马万杰.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为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提供科技支撑[J].河南农业科学,2010(4):5-8.
[8] 陆镜清,岳有生.农民合作社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作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1(20):369-370.
[9] 于化龙.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对策初探――以呼和浩特地区为例[J].华北农学报,2006(S1):14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