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368.59 KB
- 文档页数:14
2014-2015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课内阅读(一)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年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取胜,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锋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下列句中加点字字形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洎.(jÌ)牧以谗诛,邯郸..(gāndān)为郡 B.大车无倪.(nÍ),小车无钺.(yuè)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ŭn),亦遂增胜D.其莳.(shĭ)也若子,其置也若弃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交互子孙视.之不甚惜:对待B.思厥先.祖父: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率.赂秦耶:全部,一概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迅速终继五国迁.灭:改变D.后秦击赵者再.:第二次苟.以天下之大:如果3、选出加点字活用现象相同的一组()A.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B.驼业.种树李牧连却.之C.不有佳咏.,何伸雅怀一夫夜.呼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以弱.天下之民4、下列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A.赵尝五战于秦庄宗受而藏之于庙B.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D.祸患常积于忽微且何谓阁子也5、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岂非人事..哉 B.不抑耗其实..而已C.室仅方丈..以组..,可容一人居 D.视方其系燕父子6、翻译下列句子(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台州中学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高二 语文 命题人:金承燕 洪方煜 审题人:洪方煜 金承燕 ?(注: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卑鄙bǐ 颠踬zhì 箭镞cù 静谧mì 黑xū B.分蘖niè 按捺nài 毗邻pí 歼灭jiān 阒无一人qù C.詈骂lì 挨批ái 揩油kāi 发绺liǔ 一哄而上hòng D.撇开piē 牝鹿pìn 鸟窠kē 膻味shān 解甲归田xiè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真不知它们凭着哪种朦胧的洞察力,领会了素芭内心的痛楚,然后贴近她的身子,用犄角轻轻地摩娑她的臂弯,竭力用无声的同情,安慰她。
B. 他们还有未实现的宿愿,所以他们在长夜里,在树林的低沉的喧响下面,泥沼的有 毒的恶臭中间,坐着想来想去。
C.行走在朝霞绚烂、凉风习习的原野上,是何等的心旷神怡啊!地势平坦,远方的景物尽收眼底。
天空轻盈,辽廓,深邃。
D. 她的宅第坐落在果园旁边,被菩提树的枝桠环抱着。
宅第并不大,矮礅礅的,已沉到贴近地面,可是给人的感觉却是它永远不会有倾圮之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清明、端午这样的小长假期间,远足登山成为人们首选的度假方式。
人们流连于苍翠的林间,顿觉如坐春风,心旷神怡。
?B.一切仿佛是隐藏在我们所谓无生命的物体里的那种恶性暴发了出来,它样子像是发了脾气,正在进行一种古怪的神秘的报复。
C.卫生筷其实并不卫生,多为黑作坊经过简单浸泡漂白后即投放市场的“产品”。
近日,长沙市警方和工商、卫生等部门上下其手,一举摧毁了多个加工窝点。
D.凤凰卫视的著名主持人鲁豫,身材娇小,着装优雅,谈吐伶俐,如此玲珑剔透又如此咄咄逼人,与她面对面,你简直不可能有任何躲闪的余地。
台州市书生中学 2015学年第二学期 期中考高二语文试卷 命题人:韩 潇 解题人:陈 扬 2016.5 (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舟楫/编辑 砾石/沥青 鞭挞/纷至沓来 B、呜咽/奖掖 忏悔/阡陌 诘难/殚精竭虑 C、星宿/乳臭 搭讪/赡养 粗犷/旷日持久 D、畜养/体恤 蹒跚/珊瑚 迸发/屏气凝神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惬意 船舷 芜菁 忧心忡忡B、媲美 脚踝 虬曲 阒无一人C、痉挛 簇拥 料峭 无可明状D、伛偻 裙裾 黏泥 纡尊降贵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被媒体不绝如缕爆炒的演员吸毒、为虚假广告代言等新闻,严重影响了演艺界的声誉。
B、我们来到郊外,登上开满杂花的小山坡,俯瞰山下的沧海桑田,真是心旷神怡! C、小林学习很虚心,每到课间,他都会捧着书本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D、重庆的吊脚楼因地制宜,依山而建,每根木柱、每片青瓦都闪烁着山城文明的光芒。
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⑴受金融危机影响,近日国际黄金价格开始出现大幅度__的情况。
⑵不知怎么了,最近这孩子的脾气越来越让人不可__了。
⑶最近我们重新调整了分工,__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A、震荡 琢磨 从而B、震荡 捉摸 从而C、振荡 捉摸 进而D、振荡 琢磨 进而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由于时代久远,《论语》中的文言字词对我们感到非常陌生,它们像坚硬的外壳,包裹住了鲜活的生命。
B、他公司有很多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平均年龄在20到30岁之间。
C、我国自主研制的反恐“千里眼”,已广泛应用于公安刑事侦查、消防、环保、交通等众多领域。
D、全市3000多名消防官兵和210辆消防车,决定放弃十一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浙江省台州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注: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卑鄙.bǐ 颠踬.zhì箭镞.cù静谧.mì黑魆魆.xūB.分蘖.niè按捺.nài 毗.邻pí歼.灭jiān 阒.无一人qùC.詈.骂lì挨.批ái 揩.油kāi 发绺.liǔ一哄.而上hòngD.撇.开piē 牝.鹿pìn 鸟窠.kē 膻.味shān 解.甲归田xiè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真不知它们凭着哪种朦胧的洞察力,领会了素芭内心的痛楚,然后贴近她的身子,用犄角轻轻地摩娑她的臂弯,竭力用无声的同情,安慰她。
B.他们还有未实现的宿愿,所以他们在长夜里,在树林的低沉的喧响下面,泥沼的有毒的恶臭中间,坐着想来想去。
C.行走在朝霞绚烂、凉风习习的原野上,是何等的心旷神怡啊!地势平坦,远方的景物尽收眼底。
天空轻盈,辽廓,深邃。
D. 她的宅第坐落在果园旁边,被菩提树的枝桠环抱着。
宅第并不大,矮礅礅的,已沉到贴近地面,可是给人的感觉却是它永远不会有倾圮之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清明、端午这样的小长假期间,远足登山成为人们首选的度假方式。
人们流连于苍翠的林间,顿觉如坐春风....,心旷神怡。
B.一切仿佛是隐藏在我们所谓无生命的物体里的那种恶性暴发..了出来,它样子像是发了脾气,正在进行一种古怪的神秘的报复。
C.卫生筷其实并不卫生,多为黑作坊经过简单浸泡漂白后即投放市场的“产品”。
近日,长沙市警方和工商、卫生等部门上下其手....,一举摧毁了多个加工窝点。
D.凤凰卫视的著名主持人鲁豫,身材娇小,着装优雅,谈吐伶俐,如此玲珑剔透....又如此咄咄逼人,与她面对面,你简直不可能有任何躲闪的余地。
资料概述与简介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鹰隼sǔn 老趼yǎn 船坞wù 挑衅xìn B. 央浼miǎn 拾掇duò 朔风sù 得鱼忘筌quán C. 瓯越ōu 熟稔rěn 蹩脚bié 强近之亲qiǎng D. 出岫xiù 捧袂mèi 巉岩chán 模棱两可lí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书刊要装帧,门面要装潢,居室要装修,营造一个舒适温馨而又口味高雅的家可以说是工 薪阶层中许多人的梦想。
B.看不见什么鸟儿,只有几只灰色的难看的家伙在灌木下笨拙地蹦跳,像是声名狼藉的画眉。
此时,虽然阳光不再刺眼,斜辉已然泛黄,可天气依旧很热。
C.城市里的一个角落,让芸芸众生可以安静蜇居,这是外部环境上的寂静;人来人往中的内 心一隅,让普罗大众可以深深思考,这是内在心灵上的寂静。
D.“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是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我们智慧的局限。
”鲍鹏山先生用这 样一声由衷的赞叹道出了世人对战国先贤——庄子的顶礼膜拜。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销售数量的增长掩饰不了彩管产业日薄西山的尴尬局面,由于主要品种价格降低幅度较大,导致该公司净利润下跌严重,彩虹电子去年亏损2843万元人民币。
B.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深圳“设计之都”的称号,这是全世界第六个获此殊荣的城市,也是首个中国获得这一荣誉的城市。
B.余额宝取消问题在新浪微博上被报道98700次、在百度新闻中被提及41900次,从而超越雾霾问题,位居热点话题榜首。
.医关系紧张、药价虚高等现象,折射出近年来医疗领域存在的诚信缺失问题,也严重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用“爱国”来感召年轻人投身工科没有说服力,这并不是说年轻人缺少爱国情怀,或者爱国已经成为一种大而无当,而是将“投身工科”与“爱国”扯在一起存在致命的逻辑缺陷。
2015届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试卷综析】本次试题为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作为期中考试试题,该卷有以下特色。
第一,特别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如一、二题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来自同步教材,引领考生平时要注重基础知识积累。
第二,特别注重对教材内容的考查。
如10-16题,或考查文学常识,或解读课文内容,或直接考查教材文言文的字词理解,试题引领考生回归教材,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第三,题型稳定。
词语、病句和连贯题等常规题型依然存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常规题型与高考接轨。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每小题只有1个答案符合题意,多选、少选、错选皆不给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诳.语打夯.粗犷.沆.瀣一气B.愀.然悄.然蹊跷.人中翘.楚C.搭讪.修缮.膻.味煽.风点火D.拓.本下榻.鞭挞.纷至沓.来【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答案解析】D 解析:D项都读“tà”;A项,“诳”读“kuáng”、“夯”读“hāng”、“犷”读“guǎng”、“沆”读“hang”;B项,“愀”“悄”都读“qiǎo”,“跷”读“qiāo”“翘”读“qiáo”;C项,“讪”、“缮”都读“shàn”,“膻”、“煽”都读“shān”。
【思路点拨】现代汉语中的字音,是高考中长盛不衰的重要考点之一,考查方向多为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及一些常见的易错字读音的辨别。
本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和常见误读字的读音,字音尤其是多音字的识记,一要注意从词语含义上区别;二要注意从词性上区别;三要注意通过书面语与口头语的不同记忆;四要注意记少不记多;五要记住一些常考的字音。
2.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他紧紧地按住我的肩膀,我闻到的是一股烟熏火缭的糊味和脏味,这是从他油腻的制服上发散出的。
资料概述与简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A.龟(jūn)裂?莞(wǎn)尔一笑栏楯(shǔn)? ?濒临(bīn) B.愠(yùn)色?悄无声息(qiǎo)?作(zuò)坊 ?晤面(wù) C.筵(yán)席?岁在癸丑(kuí)骄横?(hènɡ) ?掺和(chān) D.蓬蒿( hāo )?长歌当(dàng)哭?乳媪(yùn) ?凝眸(mó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金榜题名?震撼嗜好伸冤 B.淡烟暮蔼?文身谍血厮守 C.珊珊来迟?萌孽笑靥俯瞰 D.桀骜不训?慰藉寥落气慨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俄中两国企业合作建设扎鲁比诺大型万能海港,____?九月中旬,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80%。
?②为了迅速扭转连年亏损的局面,厂党委决定____精通业务、有决策能力的退休科技人员。
?③她一连几次挑起话头,想和女儿谈谈,可是女儿的______却很冷淡。
A.截止?启用?反应? B.截至?起用?反应C.截止?起用?反映? D.截至?启用?反映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这个沿江小城民风纯朴,社会安定,即使你一个人怀瑾握瑜走在偏僻的小巷里,不必担 心被抢劫。
B.儿子的轮椅渐渐向远方驶去,史铁生的母亲仍孤单地茕茕孑立着,直到儿子的轮椅消失在视线之外,才缓缓地转身而回。
? ?C.对于商贸往来中的欺诈行为,我们工商管理干部不能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当然,更不 能随波逐流。
D.解放战争中,刘邓大军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千里跃进大别山,打开了逐鹿中原的序幕。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当我在比格尔号皇家军舰上充当自然学者的时候,曾深深地被栖息在南美洲的生物分布的一些事实以及该洲现存生物和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的一些事实所打动。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含答案)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断桥”考唐代诗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中有“断桥荒藓合,空院落花深”的诗句,这被视为今日西湖十景之“断桥”的最早文献记录。
断桥在南宋咸淳年间因隶属宝祐坊而改称宝祐桥。
因“断桥”不断,当时也出现了用谐音“段桥”解释为“段家桥”的说法,如周密《武林旧事》卷五“断桥”下就说“又名段家桥”。
但因为在“断桥”不断的问题上没能达成共识,所以后来人们围绕“断桥”的名义问题聚讼纷纭。
翻阅典籍,除西湖断桥之外,诗文中说到“不断之‘断桥’”的还有几例。
如金赵秉文《暮归》诗云:“行过断桥沙路黑,忽从电影得前村。
”明邵经邦《断桥》诗云:“闻道桥名断,从来金勒(金饰的带嚼子的马笼头,这里借指骑马者)过。
”清顾于观《南楼四咏》诗云:“门前空有断桥在,十日人无款竹扉。
”可见“不断之‘断桥’”在古代是比较常见的,并非杭州西湖所独有。
然而桥既不断,为什么称为“断桥”呢?据考证,这里的“断桥”实即“簖桥”,而“簖桥”则是与捕鱼蟹之“簖”相伴的一种桥,它主要是用来协助捕鱼蟹的。
每年秋冬之交,螃蟹会进行生殖洄游,到江海交界的浅滩中繁殖后代,渔人便利用螃蟹的这种生活习性加以捕捉。
他们把用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的“簖”插在江河之中,挡住螃蟹向下游行进的路,然后螃蟹必沿“簖”爬上来,以求越过下行,而渔人就在“簖”侧的桥上捕捉它们(当然也有划船前往捕蟹或收笼的)。
这种捕蟹方法在江南一带尤为常见,陆游《稽山行》有“村村作蟹椴,处处起鱼梁”(“椴”亦可作“簖”)之语。
清潘衍桐《两浙輶轩续录》载海盐才女李壬《由武源至梅里》诗云:“沿塘两岸遍桑麻,画舫朝移日又斜。
望见簖桥心便喜,急收帆脚到侬家。
”这里的“簖桥”就是指与放置鱼簖、蟹簖有关的桥,这种说法在部分地区至今还有。
但因放置鱼簖或蟹簖过多对河流及湖面的水流影响较大,古代官府就已有所限制。
一、选择题(共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蓊.郁(wěng)隽.永(juàn)白泠泠.(líng)怦.然心动(pēng)B.乳媪.(ǎo)唠.叨(lāo)犄.角(jī)强.颜欢笑(qiāng)C.歆.享(xīn)供.职(gōng)坳.堂(ào)针砭.时弊(biān)D.炽.热(zhì)倜傥.(tǎng)号.哭(háo)羽扇纶.巾(guān)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从2013年年底开始的电影贺岁档硝烟未尽,春季档已经战云密布,数部好莱坞大片将飘洋过海接踵而至,冷暖杂糅,光采夺目。
B.在物质和精神面前,人被折磨得面目憔悴。
但谁又能走出这种无奈的境地,远离这种廖落的心情呢?C.夏天是属于蝉的季节,蝉的叫声是每个庸懒夏日的背景音乐。
但是,美国有一种蝉,17年才叫一次,像钟表一样准确。
D.站在这栋有着巨大圆顶的庞大楼房前面,我感到张皇失措。
这样的建筑,是岩石屈从于人类想象力而开出的绚丽的花朵,人类的智慧和灵巧使花岗岩开出了永不凋谢的花。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于公款消费需求无异于饮鸩止渴,这次“退单潮”是一次“戒瘾强身”的过程。
②提高“增减挂”上挂指标县级收购补偿标准,着力()以转移支付为基础、以奖代补为激励的乡镇基本财力保障机制。
③至于布里顿之于现当代音乐的意义,以及他对于当下中国乐坛的(),似乎尚少有人思考过这样的问题。
④鲫鱼的智力还是有问题,我刚把鱼钩从鲫鱼嘴上取下来,那些鲫鱼复又()在一起,浮上来,继续款款游动。
A.沉迷构建启示聚拢B.沉湎搭建启蒙聚拢C.沉湎搭建启示聚焦D.沉迷构建启蒙聚焦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于是情不自禁....地将红木比作委婉或慷慨的宋词,小桥流水或大江歌罢,总之,一弦一柱、卯榫雕镂间,都有着品鉴不尽的意蕴。
台州中学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题高二 语文命题人:黄自伟余幼幼审定人:余幼幼黄自伟选择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 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踮脚(diǎn) 哄笑(hōnɡ) 旋风(xuán) 嵯峨(cuó)B.草垛(duǒ) 缱绻(quǎn) 结实(jiē) 瘠薄(bó)C.干瘪(biě) 罡风(ɡānɡ) 觇视(chān) 趿拉(jí)D.桎梏(ɡù) 牛虻(ménɡ) 鬈曲(quán) 雇佣(yōnɡ)2. 下列句子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A.从宋代开始,大兴修撰续写家谱的风气,按辈份取名的做法广为流行,进而形成家族范字。
一代人选用同一个字,如此排行,井然有序,载入家谱,世次分明。
B.猕猴桃中的维生素C能有效抑制皮肤内多巴醌的氧化作用,使皮肤中深色氧化型色素转化为还原型浅色素,干扰黑色素的形成,预防色素沉淀,保持皮肤白皙。
C.无论如何,科学不应傲慢,不应气势凶凶,因为和其他人间事物一样,科学本质上也是不完美的。
D.刘翔也真是执拗,受伤那么久那么重,他却情愿继续煎熬,继续作贱自己。
直到现在他终于说出“退役”二字,说出来就解脱了。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名句,千百年来一直______不衰,脍炙人口,对以后历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诗歌本身的范畴。
②我们的文明中有许多不健康的因素,如果我们想在疾病______起来以前根除它们,就必须毫不留情地揭露它们。
③这难道是在这场为获得自由而从事的______的斗争中,一个聪明人所应持的态度吗?A.传颂蔓延艰苦卓绝 B.传颂漫延坚苦卓绝C.传诵漫延坚苦卓绝 D.传诵蔓延艰苦卓绝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及至时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黄花。
B.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
C.劳动力,也无法带来产业的快速提升,因而要获得更大的产业效益,则与科技进步、资金投入休戚相关。
D.民众对司法的一些负面情绪,固然跟司法腐败有莫大关系,但确实也有部分媒体,从非专业角度对案件进行了情绪化炒作,导致负面消息甚嚣尘上。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英法联军攻陷北京,无恶不作,将圆明园付之一炬并抢劫一空,给中国留下了巨大的历史创伤。
B.作为感性生命的极度表现,西方人的体育事业不仅为了锻炼身体,也不仅为了弘扬国威,而是对人类感性生命力的探究,是一种肉体的沉醉。
C.由于流亡的生活、高度的文化修养、痛苦的心境和肖邦对自己使命的不凡见解,使这画面复杂化了,或者说,像一层雾遮蔽了这些画面。
D.他的语调里没有愤怒,也没有悲哀,连鄙视的情绪也没有,不过那里面却隐藏着冰冻血液的潜在因素。
6. 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的诗句,恰当的一项是()梅暗香浮动,幽幽地飘香在千年的古诗里。
“ ”,我感受到你的独领风骚;“ ”,我体会到你的坚贞不渝;“ ”,我感悟到宋人的辩证思维。
①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②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③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7.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绿水解人意,为余西北流。
(李白《宿白鹭洲寄杨江宁》)B. 杜康能解闷,萱草解忘忧。
(白居易《酬梦得比萱草见赠》)C.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D. 野花愁对客,泉水咽迎人。
(王维《过沈居士山哭之》)8. 在下列语言环境中,说话最得体的一项是()A. 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识浅,书中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
B. 令媛今年能考取大学,多亏老师们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非常感谢。
C. 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
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候。
D. 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9. 古人的名与字意义往往相同或相反,下列名与字的意义都相反的一项是()A.屈平,字原颜回,字子渊B.曾点,字皙朱熹,字元晦C.孟轲,字子舆苏轼,字子瞻D.白居易,字乐天欧阳修,字永叔10. 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初至北营,抗辞慷慨 B.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D.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11. 下面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C.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12. 下列各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用父母赐予的身体去冒险,即使死了也有罪责。
B.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他们可耻的人格,下贱的品行,再来看五人的死,轻重到底怎样呢?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如果灭亡郑国而对您有益处,那就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来麻烦您。
D.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把国家之急放在前面而把私仇放在后面啊。
13.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 首句“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感,字字精当无一虚设,“古今七律之冠”,当之无愧。
B.诗中的“万里”“百年”与颔联中的“无边”“不尽”相呼应,诗人的羁旅之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与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
C.尾联以“艰难苦恨”一语紧承上联,而后以白发增多、酒杯新停轻轻收束全诗,含无限凄凉意于言外,表现诗人复杂的情感。
D.全诗通过写登高所见景色,倾诉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感情,句句写景,景景寓情,语壮境阔,最能体现杜诗“沉郁顿挫”的诗风。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6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鄙:边邑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阙:侵损D.失其所与,不知与:结交15.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邻之厚,君之薄也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D.夫晋,何厌之有16.下列选项对文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我国第一部叙事较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左传》,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B.烛之武临危受命,他在郑伯一番诚意相邀和透彻的分析下,抛开个人感伤和利益,担负起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重任,体现烛之武的深明大义。
C. 晋文公为了报答秦伯,还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
但早上渡过黄河后,晚上就修筑城池进行防御。
D. 文字短小精悍,以人物对话为主,重点放在烛之武的说辞上,委婉曲折,步步深入,句句动人,既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又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7-18题。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
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
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
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
王之涣、高适和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
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
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
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
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到晚唐大概就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
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
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
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
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
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
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
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
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
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
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
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前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17.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唐诗在现在又让人感到真切和亲切,是经历了时空的距离产生了美,但这种美感或许与当时的人们是不一样的。
B.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最后被歌女中最美的一个歌唱,说明他的诗是三人中写得最好的最受欢迎的。
C.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即便在今天很有名的诗人如李白、杜甫在当时也未必就能做到久负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