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6.41 MB
- 文档页数:29
肠内营养护理措施背景介绍肠道是人体吸收营养和排泄废物的重要通道,它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人体的营养状况以及整体健康水平。
对于一些无法通过口腔摄入足够营养的病患,肠内营养是一种重要的补充方式。
肠内营养是指通过将特定的液体营养物质直接输入到小肠腔内,从而实现对患者营养需求的补充和满足。
在实施肠内营养时,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肠内营养护理措施的目的•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提供舒适的护理环境和有效的护理团队支持。
肠内营养护理措施1.评估:在开始肠内营养治疗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评估的结果能够帮助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胃肠道状况以及营养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计划。
2.导管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护理人员需要选择适合的肠内导管。
常用的肠内营养导管包括鼻空肠导管、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以及经皮内窥镜下十二指肠造口术等。
导管的选择要考虑到患者的病情、预期治疗时间以及操作难易度等因素。
3.导管插入:在导管插入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遵守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
插入导管前需要确保导管的完整性和清洁度,并对导管进行必要的预处理。
插入导管时,需要充分沟通和安抚患者,尽量减少不适和疼痛感。
4.营养物质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营养需求,护理人员需要选择适合的营养物质。
常见的肠内营养物质包括乳蛋白、氨基酸、脂肪乳、碳水化合物等。
选用营养物质时需要考虑患者的肠道吸收功能、疾病状态以及特殊需求等因素。
5.营养物质输入:在输入营养物质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对营养物质的质量和温度进行检查。
在输入过程中需要注意注射速度和流量,防止过快或过慢引起胃肠道反应。
输入完成后需要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处理并发症。
6.导管护理:在导管使用期间,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定期的导管护理和换药。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措施哎呀,今天我们聊聊危重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
听起来有点复杂,其实就是给病人提供营养,保证他们的身体能有力气恢复。
咱们先说说,什么是肠内营养支持。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肠道给病人喂营养。
对,就是那种液体食物,可能没什么味道,但对病人可重要了。
想想吧,病人就像一棵小草,缺了水和养分,肯定蔫了。
肠内营养就像是给这小草浇水,慢慢地,它又能活蹦乱跳。
护理措施呢,首先得关注病人的基本情况。
你知道,有些病人可能一开始就不愿意接受这些治疗,心里想着,“我才不需要这个呢!”可是,护士姐姐可得耐心哄着,得告诉他们,这样才能帮助身体好起来。
病人就像小孩子,有时需要点鼓励和爱。
护士可以给他们讲讲肠内营养的好处,顺便抛个小笑话,让他们放松点。
然后,得给病人建立一个合理的营养计划。
这可不是随便乱来的,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调整。
比如,有的病人消化功能不好,得给他们选那些易消化的营养液;有的病人可能需要更高的热量,那就得加点料,确保他们能摄取足够的能量。
就像做菜,得根据食材的不同,调整调料和火候,才能做出好吃的饭。
再说了,监测病人的反应也很重要。
有些病人对肠内营养可能会有点不适,这时候就得及时调整。
比如,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肚子胀,护士就得在旁边安慰:“别担心,这很正常,过一会儿就好。
”这样,病人才不会紧张,也会慢慢适应。
护理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陪伴和理解的过程。
此外,营养液的选择也得讲究。
市场上的营养液种类多得很,护士可得像个挑菜的大妈,挑出最合适的给病人。
每种营养液都有自己的特点,像一些高蛋白的,适合恢复期的病人;而有些则更注重微量元素的补充,适合那些特别虚弱的朋友。
护士还得考虑病人的口味,毕竟“人吃五谷杂粮,总会有点偏好”,谁愿意喝那种难以下咽的东西呢?护理过程中,和病人沟通很重要。
别小看这聊天,偶尔讲个笑话,讲讲天气,甚至分享一些小道消息,都会让病人觉得轻松不少。
慢慢地,他们可能会把护士当成朋友,心情也能好很多。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肠内营养护理是指通过肠内途径给予患者营养支持的护理措施。
它通过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来提供充足的营养,减少肠外营养的需要。
肠内营养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力,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是肠内营养护理的常规措施。
1.全面评估: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营养状况、肠道功能、肠道吸收能力、疾病状态和合并症等。
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对制定合理的肠内营养护理方案至关重要。
2.选择合适的配方: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特殊情况选择适宜的肠内营养配方。
一般情况下,应选择高营养密度、低渗透压、易于消化和吸收的配方。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配方,例如低糖配方、低脂配方、高蛋白配方等。
3.导管选择与置入:根据患者的肠道功能和疾病状态选择合适的肠内导管。
常用的肠内导管有鼻饲管、胃饲管和空肠置管等。
护士需要掌握导管的选择原则和正确的置入方法,确保导管的安全和有效。
4.导管护理:护士需要定期检查和清洁肠内导管,检查导管是否有堵塞、移位或感染等情况。
为了保持导管的通畅,护士需要定期冲洗导管,遵循护理操作的各项规范。
5.监测营养状况: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体重、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指标,评估肠内营养的效果。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肠内营养配方和计量,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6.配合其他治疗:肠内营养护理通常是患者治疗的一部分,护士需要与其他医疗人员密切配合,调整治疗方案。
护士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进展,及时做出相应的护理干预。
7.宣教与心理支持:肠内营养护理涉及患者和家属对护理操作的理解和配合。
护士需要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营养知识和操作技巧的宣教,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肠内营养护理。
此外,护士还需要给予患者和家属心理支持,减轻他们的焦虑和压力。
8.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肠内营养护理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导管脱落、腹胀、腹泻等。
护士需要及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同时,护士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并发症的预防,如适当调整配方、控制液体摄入等。
成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成人肠内营养支持是指在口服或注射营养指导下,通过肠内途径提供必需营养物质支持患者的营养代谢需要。
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是指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以科学、技术、安全、有效的护理实践,为患者提供肠内营养支持的全过程护理。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适应证:患者口腔功能障碍、胃肠道吸收障碍、消化系统疾病、手术后、恶性肿瘤、严重创伤、中重度烧伤、失水过多、长期卧床、口服或注射营养不足等。
禁忌证:肠道功能完全丧失、肠道闭锁、腹壁瘘等。
三、护理操作1. 营养评估与计划制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营养风险评估、患者营养状态评估,制定个性化的肠内营养支持计划。
2. 营养支持准备准备肠内营养支持所需器材、药物、营养液等,检查药物的有效期、品牌、剂量等。
3. 营养液配置与输注按照医嘱要求,将营养液加入输液袋内,进行滴注、泵输等方式给予患者。
4. 肠内饲管插入与护理选择合适的肠内饲管进行插入,保持饲管通畅,定期更换饲管,注意口腔护理。
5. 营养监测与调整对患者进行营养监测,如体重、血糖、尿量、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根据监测结果适时调整营养计划。
6. 并发症的防治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监测与防治,如腹泻、腹胀、呕吐、感染等,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四、安全注意事项1. 严格按照医嘱执行,不得随意更改营养液剂量和输注速度。
2. 定期更换肠内饲管,避免感染。
3. 注意口腔护理,避免口腔感染。
4. 遇到并发症要及时处理,如腹泻、腹胀等。
5. 注意营养液的制备和输注过程中的无菌操作。
五、护士的角色1. 负责肠内营养支持的全过程护理。
2.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肠内饲管,保持饲管通畅。
3. 监测患者的营养状态和并发症,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4. 教育患者和家属关于肠内营养支持的注意事项和护理要点。
一、肠内营养的适应证1、胃肠功能正常,但营养物摄入不足或不能摄入者(昏迷、烧伤、大手术后危重病人).2、胃肠道部分功能不良者,如消化道瘘、短肠综合征(大量小肠切除术后)等。
3、胃肠功能基本正常但合并其他脏器功能不良者如糖尿病或肝、肾衰竭者.需进行营养支持时,凡胃肠道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能正常或存在部分功能者,应当首选肠内营养或与肠外营养配合,部分应用肠内营养。
二、肠内营养护理1、概念将可直接被消化或经简单的化学性消化就能吸收的营养剂经口或通过鼻置管或胃肠道造口注入胃肠道的方法称为肠道内营养。
2、途径和方式(一)经胃:分鼻胃管和胃造瘘管。
(二)经空肠:空肠造口或鼻肠管(营养管的管尖位于幽门后高位空肠).(三)灌注方式1)。
一次性输注:每次定时用注射器推注200—250ml肠内营养液进行喂养的方法。
此方法仅适用于经鼻胃置管或胃造口患者。
空肠置管或肠造口患者不宜使用,可导致肠管扩张而产生明显的症状,使患者难以耐受。
2)。
间隙重力滴注:指在1h左右的时间内,将配制好的营养液借重力作用缓缓滴入患者胃肠内的方法。
一般4—6次/天,250—500ml/次。
间隙滴注法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3)。
连续输注:指营养液在输液泵的控制下连续输注18—24h的喂养方法。
适合病情危重患者及空肠造口喂养患者。
优点为营养素吸收好,患者大便次数及量明显少于间隙性输注,胃肠道不良反应少.实施时输注速度由慢到快,营养液浓度由低到高。
三、护理问题/关键点1.胃肠道是否耐受2.返流及误吸3.胃潴留4.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5.教育需求四、评估(一)营养途径包括经鼻胃管、鼻肠管、胃造瘘或空肠造瘘途径1。
位置是否正确,用多种方法证实管道末端在胃肠道内:回抽、拍片、听诊等,对于不确定位置者,必须用多种方法或者多人证实后方能给予肠内营养2。
评估造瘘口周围皮肤是否正常,有无感染或者糜烂,有无渗液(二)营养液类型(三)肠内营养液灌注方式(四)肠内营养液灌注的剂量及灌注的速度(五)胃肠道1。
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营养状况、合作程度。
2、评估管饲通路情况、输注方式,有无误吸风险。
二、护理措施
1、核对患者,准备营养液,温度以接近正常体温为宜。
2、病情允许,协助患者取半卧位。
3、输注前、后用约30毫升温水冲洗喂养管。
5、输注速度均匀。
6、输注完毕包裹、固定喂养管。
7、观察并记录输注量以及输注中、输注后的反应。
8、病情允许输注后30分钟保持半卧位,避免搬动患者或可能引起误吸的操作。
三、健康指导要点
1、携带喂养管出院的患者,告知患者及家属妥善固定喂养管,输注营养液或特殊用药前后,应用温开水冲洗喂养管。
2、告知患者喂养管应定期更换。
四、注意事项
1、营养液现配现用,粉剂应搅拌均匀,配制后的营养液放置在冰箱冷藏,24小时内用完。
2、长期留置鼻胃管或鼻肠管,每日进行口腔护理,定期(或按照说明书)更换喂养管,对胃肠造口、空肠造口者,保持造口周围皮肤干
燥、清洁。
3、特殊用药前后用约30毫升温水冲洗喂养管,药片或药丸经研碎、溶解后注入喂养管。
4、避免空气入胃,引起胀气。
5、注意放置恰当的管路标识。
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要点肠内营养支持是指通过将含有充分营养成分的液体或半固体饮食直接注入胃肠道,以满足患者营养需要的一种治疗手段。
对于不能正常进食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促进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要点,以确保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一、评估患者适宜性在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前,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患者适合接受肠内营养支持。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自主进食能力、胃肠道功能、呕吐、腹泻、肠梗阻等消化道疾病史,以及是否存在服用抗凝药物等情况。
只有在患者的肠道功能完整且具备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条件下,才可进行后续护理工作。
二、准备和安装肠内营养导管1. 准备肠内营养导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导管,如胃管、空肠管或直肠导管。
确保导管的材质、尺寸和长度适合患者的肠道情况。
2. 消毒操作:在安装肠内营养导管前,护士需要确保双手已经彻底清洁,并进行消毒操作。
消毒时使用无菌消毒剂擦拭导管接口,以保证术前环境洁净。
3. 安装导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管插入方法。
在插入导管的过程中,需要提醒患者保持体位稳定,避免活动。
如果需要,可以辅助导管插入,但要注意操作过程中要遵循无菌操作,确保导管安装的顺利进行。
三、给予肠内营养支持1. 营养液配制:根据患者的需求,准备合适含有充足营养成分的肠内营养液。
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和疾病情况,确定营养液配制的浓度、容量和输注速度等参数。
2. 输注营养液:将准备好的肠内营养液通过肠内营养导管输注给患者。
在输注过程中,护士需要检查导管通畅性,确保液体能够无阻塞地进入患者的胃肠道。
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皮肤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 监测和维护导管:护士应定期检查肠内营养导管的位置,确保导管在正确的位置,避免移位或堵塞。
此外,还需要定期更换导管贴固定的胶布,保持导管的稳定性和固定性。
四、观察和记录护士在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输注液体的量、速度、输注时间、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营养物质的耗损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