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奥斯丁以及勃朗特三姐妹代表作品中女性人物分析的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4
傲慢与偏见奥斯汀的社会描写与女性角色塑造傲慢与偏见:奥斯汀的社会描写与女性角色塑造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傲慢与偏见》,成为了简奥斯汀不朽的代表作品。
这部小说以细腻的笔触、锐利的洞察力,刻画了早19世纪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同时,奥斯汀以其独特的视角塑造了一系列独立自主、机智聪明的女性角色。
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个被威尼斯人误解、却又真正具有内在魅力的作品。
首先,奥斯汀通过描写社会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阶级与习俗。
小说中的伯特雷庄园是英国社会等级制度的代表,这个庄园忙碌的工作人员,谦恭有礼的仆人,都充分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等级观念与尊卑秩序。
而在这个封建的社会框架下,作者却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婚姻与自由选择的思考。
奥斯汀通过让伊丽莎白·班内特拒绝了富贵的门第,选择了与达西相爱,挑战了社会传统,表达了对于封建约束的批判。
而在传达这一思想的同时,奥斯汀描绘的女性角色也占据了小说的主导地位,并给予了她们自由思考与行动的权力。
伊丽莎白·班内特作为小说的女主角,她机智、聪明、敢言的性格使她成为了读者的代言人,同时也是当时历史背景下现代女性的倡导者。
伊丽莎白不甘于只是被看作是一个好看的媒人,她的独立思考和坚毅不屈的性格,使得她能够在严苛的社会环境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另外,奥斯汀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刻画了其他女性角色,使得她们不再是传统小说中的陪衬。
简·班内特,伊丽莎白的妹妹,虽然性格相对较为温和,但她同样具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价值观。
在追求自己的感情道路上,她没有被束缚于社会观念,而是坚持自己的选择。
奥斯汀还刻画了其他一些不同性格的女性角色,如杰即莉特、娜丁、夏洛特等,她们既栩栩如生,又反映了当时社会不同女性角色所处的局限与机会。
此外,奥斯汀也对于男性角色的刻画颇具见地。
例如,主角达西虽然一开始被伊丽莎白误解为傲慢,但随着故事的发展,他的真实本性得以揭示。
同时,威克姆先生的不忠与傲慢也成为了小说中的另一重要主题,使得读者对于男性的品德和人性进行了深入思考。
浅谈简·奥斯丁笔下女性形象的定义作者:王心明来源:《文学教育》 2020年第24期王心明内容摘要: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共写过六部作品,部部脍炎人口。
而在这几部作品中,不难看出奥斯丁对于她所身处的那个时代的理想女性的要求。
这六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可以被看做是奥斯丁心目中理想女性的缩影。
通过分析《做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贝内特、《理智与情感》中的埃莉诺与玛丽安姐妹等人物的性格特点,来总结她认为一位理想的女性所应该具备的特点。
关键词:简·奥斯丁理想女性伊丽莎白简·奥斯丁在短短四十二年的一生当中,共写过六部作品。
她虽然终生未婚,但每部作品的主题都无外乎恋爱与婚姻,例如《傲慢与偏见》中,作者共描写了四起爱情,这四起爱情虽然起因、动机不同,但最后都以大团圆结局。
《理智与情感》当中,作者主要描述了埃莉诺和玛丽安姐妹俩的情感波折。
《劝导》的女主人公安妮·埃利奥特被认为是最优雅、最值得读者同情的女子,因为她苦耗了八年的青春才等来了恋人温特沃斯上校的回心转意。
《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以及《理智与情感》中的两位女主人公埃莉诺和玛丽安,都是奥斯丁心目中理想女性的缩影。
一.《傲慢与偏见》中所赞扬的女性特质简·奥斯丁的六部作品中,《傲慢与偏见》无疑是最深入人心的一部。
而这部作品中,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形象最受读者及研究者们的喜爱。
此一时期女性受到社会价值的鼓励,利用其女性特质来赢得婚姻伴侣。
然而,奥斯汀的女性人物在面临婚姻伴侣的抉择时往往呈现对婚姻无意识的不安。
爱情是一条主线,然而婚姻与爱情还是有差别的,其中一点诚实,男女主人公就太缺少了。
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女主角不安。
虽然作者让她自我反省说“被虚荣蒙蔽了双眼”、“一个爱慕我,我就高兴。
另一个怠慢我,我就生气”,但不可否认的是,伊丽莎白身上,集中体现了奥斯丁所赞赏的女性特质。
例如,在宾利姐妹对简的虚情假意使简感动不已时,作者写道:“伊丽莎白的脾气不像姐姐那么柔顺,凡事自有主见,不会因别人待她好而随意改变。
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中的庄园文化——以简·奥斯丁、勃朗特姐妹和乔治·艾略特为代表文/冯 璇摘 要:描写西欧封建庄园是19世纪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简·奥斯丁、勃朗特姐妹和乔治·艾略特的小说中都有对庄园风物的整体性描写,它们既是爱情和婚姻萌芽、发展、破灭的特定时空,也是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特征、人生追求的象征隐喻。
19世纪的英国人生活在“日不落帝国”的黄金时期,社会充满了自信膨胀,人们急切地炫耀与张扬金钱财产、阶级地位、身份权力等等,庄园成为这种炫耀的工具和途径,庄园也因此衍生出一种神话故事中“失乐园”的隐喻,庄园正是阶级、财富、权力的化身。
关键词:庄园;女性小说;简·奥斯丁;勃朗特姐妹;乔治·艾略特19世纪的英国处在工业革命时期,经济高速发展,英国女性作家异军突起,前后有30多位相继诞生于文坛,她们站在女性视角控诉了当时妇女的遭遇,创作出了许多流传至今的文学名著,成为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一朵奇葩。
她们的小说,即今天我们称为的“女性小说”,以独特的魅力奠定了在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小说中那些或古老、或神秘、或宁静、或华丽、或庄严的庄园也形成了一道道引人入胜的文学景观、一个个富于象征隐喻的形象系列。
值得注意的是,在之前的文学史中,几乎从未出现过哪一种建筑群作为一个典型的文学形象并且这么密集地被表现出来。
英国“女性小说”历来吸引着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也有不少论著发表,但是,现有研究的方向大多集中在单一的某一著作、某一作家的作品分析人物分析等。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这些女作家们笔下描绘的英国乡村特有的庄园景象也逐渐引起了大家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庄园”这一意象在文学中的作用,如徐扬在她的论文《论英国维多利亚小说中的庄园》中就分析了庄园与英国维多利时期的社会的紧密联系,张素玫在《庄园之爱:论〈曼斯菲尔德庄园〉的空间隐喻》和《浪漫的名利场:论简·奥斯丁小说中的庄园形象》中透彻分析了庄园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刘红岭在《论奥斯丁小说中房子的象征意义》中揭示了庄园的象征性等。
勃朗特三姐妹的女性独立意识勃朗特三姐妹的女性独立意识摘要:本文通过解读勃朗特三姐妹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论述了三位女性作家作为知识女性的独立意识以及对妇女解放的作用。
关键词:勃朗特三姐妹; 女性独立意识; 知识女性十九世纪上半叶, 英国仍然处在男性居于绝对的霸主地位, 女性的天空低矮狭小, 社会留给她们的机会少得可怜。
但是随着勃朗特三姐妹小说(《简·爱》、《呼啸山庄》、《埃格尼斯·格蕾》)的同时问世以及她们三姐妹的相继闻名, 女权运动的帷幕拉开了, 女性迈开了争取话语权的步伐。
本文将回顾她们的人生经历、察看她们的心路历程, 试图了解面对强大的男权文化势力她们靠什么立于不败之地, 以便更深地理解她们与她们的作品, 以及作为知识分子、女性作家, 她们的女性独立意识。
1 勃朗特姐妹的女性独立意识产生的社会基础勃朗特所生活的那个时代, 正是男尊女卑、等级制度森严的年代, 也是英国社会动荡的时代。
资本主义正在发展并越来越暴露它内在的缺陷; 劳资之间矛盾尖锐化; 失业工人的贫困; 大量的童工被残酷地折磨至死。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一个普通的牧师家庭竟然一下出现了三位女作家, 这真的是近乎奇迹。
对于勃朗特姐妹而言, 在短暂的一生中, 她们饱尝了痛苦的折磨, 又有着一些幸运。
痛苦的是幼年丧母、手足相继痛失、人生不得志、乃至自己终于撒手人间的无奈。
所幸的是, 她们的父亲帕特里克( Patrick Bronte) 的智商很高, 学识渊博。
她们的母亲玛丽亚(Maria) 是一位天分很高,想象力极其丰富的女人。
这一切给了她们优秀的遗传基因。
在他们幼年时牧师教会了她们识字、读书的本领。
这些都给了她们很大的影响。
勃朗特一家住在英国约克郡的小镇霍沃斯(Haworth) , 这是英国一个偏僻的小乡村。
一方面勃朗特三姐妹看到了城镇中正在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 另一方面也受到了旷野气氛的感染。
她们一家在社会上有着与众不同的地位。
简·奥斯丁小说女性成长主题探析简·奥斯丁是英国文学上极具个人特色的女作家,也是与莎士比亚相媲美的小说家。
她围绕着几户中产阶级家庭,以年轻女性为中心,描写了她们的爱情婚姻生活。
她创作出令人长久喜爱的人物形象,通过她们的婚恋故事展现了女性的成长历程,小说中女主人公们由不成熟到经历挫折和反思,在情感、道德、婚姻观各方面走向成熟。
本文以简·奥斯丁的六部小说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成长小说视域下,探讨其小说的主题内涵、艺术表达和思想价值。
绪论部分介绍了简·奥斯丁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
第一章分析简·奥斯丁作品的主题。
第一节介绍成长小说的概念和模式,即引入本篇论文的理论基础;第二节分析简·奥斯丁六部作品的主题,总结其中的共性,从而说明它们被称作成长小说的原因。
第二章以文本为依托,探讨简·奥斯丁小说的成长内容。
奥斯丁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面对恋爱和婚姻,在情感、道德观或女性意识三个方面有所成长和变化。
第三章分析简·奥斯丁小说的艺术特色,主要从人物塑造和叙述模式两方面对奥斯丁小说的叙事特点进行总结。
情节模式上的共性,也印证了简·奥斯丁的作品属于成长小说。
第四章是在简·奥斯丁小说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奥斯丁小说蕴含的思想,总结简·奥斯丁的思想,即男女平等观念和基于感情基础上的婚姻观。
结语是对全篇论文的总结。
简·奥斯丁笔下的女性超出了社会对女性的定位,她们聪慧、独立、勇敢、自尊,是和男性并肩而立的女性,而奥斯丁也因为创作出这些可爱的女性成为独具一格的女作家。
从成长小说角度研究奥斯丁的小说,可以发掘出作品的另一种意蕴,探究女性如何在恋爱事件中经历成长,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而实现人格的发展,这对今天女性的成长也有借鉴意义。
傲慢与偏见:简·奥斯丁塑造的女性形象引言《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中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女性角色。
这些角色多样而鲜明,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家庭环境中展现出各自独特的特点和意义。
本文将探讨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并分析这些形象所代表的内涵。
伊丽莎白·班内特:独立、聪明与坚毅伊丽莎白·班内特是《傲慢与偏见》中最受欢迎的角色之一,以其聪明、独立和坚毅而闻名。
作为唯一一个敢于拒绝达西先生求婚并对抗社会压力的女性,伊丽莎白展现了她独特品质的勇气。
她对于婚姻问题持有自己坚定的价值观,并主张追求真爱而不是金钱或地位。
尽管伊丽莎白的骄傲和偏见有时会让她陷入误解中,但她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并逐渐成长。
奥斯丁通过伊丽莎白的形象传达了女性追求平等和自主权利的重要性,并强调了女性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
珍·班内特:温柔、贤淑与忍耐珍·班内特是伊丽莎白的姐姐,她是一个温柔、贤淑又忍耐的女性形象。
珍对待他人充满善意,总是试图看到别人的优点而不是缺点。
她对家庭和亲情十分重视,并时刻保持着平静与忍耐。
通过珍·班内特这一角色,奥斯丁传达了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价值观。
尽管珍没有像伊丽莎白那样敢于表达自己,但她以自己平和稳定的性格来给予周围人安慰与支持。
露西·斯蒂尔:虚伪、图谋与社交露西·斯蒂尔是一位虚伪、图谋和社交的角色,她追求着高贵的血统和财富。
她展示了一个充满计谋和算计的女性形象,试图通过婚姻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通过露西这一角色,奥斯丁暗示了社会上存在着虚伪和功利主义的问题,并揭示了一些女性为了生存或迎合社会期望而不得不做出牺牲与妥协的现实。
同时,奥斯丁也警醒人们应保持真实与善良,不被浮华之物所迷惑。
结论《傲慢与偏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多样而复杂,每个角色都独具特色并承载着特定的价值观。
简奥斯丁以及勃朗特三姐妹代表作品中女性人物分析提纲:1.Acknowledgments(不变)2.Abstract in English(不变)3.Abstract in Chinese(不变)4.I. Introduction1.1简奥斯丁简介不变,根据老师修改的改写。
1.2勃朗特三姐妹的简介不变,根据老师的修改的改写。
1.3 The Structure of the Paper原文基础上修改。
II.简奥斯丁以及勃朗特三姐妹代表作品中女性人物性格分析。
2.1简奥斯丁代表作品《傲慢与偏见》中女性人物性格分析。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作品描写傲慢的单身青年达西与偏见的二小姐伊丽莎白、富裕的单身贵族,彬格莱与贤淑的大小姐吉英之间的感情纠葛。
这部小说中通过班耐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
因此,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
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
书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为富豪子弟达西所热爱。
达西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却遭到拒绝。
伊丽莎白对他的误会和偏见是一个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讨厌他的傲慢。
因为达西的这种傲慢实际上是地位差异的反映,只要存在这种傲慢,他与伊丽莎白之间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
以后伊丽莎白亲眼观察了达西的为人处世和一系列所作所为,特别是看到他改变了过去那种骄傲自负的神态,消除了对他的误会和偏见,从而与他缔结了美满姻缘。
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几次求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
这是伊丽莎白这一人物形象的进步意义。
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论文学创作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一、本文概述《傲慢与偏见》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经典,其作者简·奥斯丁以她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为后世留下了一部描绘19世纪英国乡村社会风貌和人性百态的鸿篇巨著。
在这部小说中,女性形象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和深度,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女性的生存状态,更在文学创作中展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本文旨在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女性形象的深入剖析,探讨简·奥斯丁如何在她的作品中赋予女性形象以独立、自主、平等的意识,以及这些形象如何反映了当时社会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成长。
本文将首先概述《傲慢与偏见》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以便为后续的分析提供背景和基础。
接着,本文将重点分析小说中的几位主要女性形象,包括伊丽莎白·班纳特、简·班纳特、夏洛特·卢卡斯和莉迪亚·班纳特等,探讨她们各自的性格特点、行为方式以及她们在小说中所扮演的角色。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分析这些女性形象如何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包括她们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对社会地位和权力的追求等。
本文将总结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塑造女性形象的意义和价值,以及这些形象对后世文学创作和女性意识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傲慢与偏见》这部文学经典,还可以从中汲取启示,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推动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
二、《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傲慢与偏见》作为简·奥斯丁的代表作,深入刻画了多种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
这些形象不仅仅是小说中的角色,更是作者对于女性社会地位和价值的深入探讨的媒介。
在这些形象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班内特。
伊丽莎白·班内特是一位充满智慧、独立精神和坚定信念的女性。
她敢于挑战社会常规,不畏强权,坚持自我。
在面对达西的傲慢态度时,她不为权势所动,用智慧和言辞捍卫自己的尊严。
简奥斯丁以及勃朗特三姐妹代表作品中女性人物分析提纲:1.Acknowledgments(不变)2.Abstract in English(不变)3.Abstract in Chinese(不变)4.I. Introduction1.1简奥斯丁简介不变,根据老师修改的改写。
1.2勃朗特三姐妹的简介不变,根据老师的修改的改写。
1.3 The Structure of the Paper原文基础上修改。
II.简奥斯丁以及勃朗特三姐妹代表作品中女性人物性格分析。
2.1简奥斯丁代表作品《傲慢与偏见》中女性人物性格分析。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作品描写傲慢的单身青年达西与偏见的二小姐伊丽莎白、富裕的单身贵族,彬格莱与贤淑的大小姐吉英之间的感情纠葛。
这部小说中通过班耐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
因此,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
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
书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为富豪子弟达西所热爱。
达西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却遭到拒绝。
伊丽莎白对他的误会和偏见是一个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讨厌他的傲慢。
因为达西的这种傲慢实际上是地位差异的反映,只要存在这种傲慢,他与伊丽莎白之间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
以后伊丽莎白亲眼观察了达西的为人处世和一系列所作所为,特别是看到他改变了过去那种骄傲自负的神态,消除了对他的误会和偏见,从而与他缔结了美满姻缘。
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几次求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
这是伊丽莎白这一人物形象的进步意义。
作品生动的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
其社会风情画似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实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奥斯丁的小说尽管故事相当平淡,但是她善于在日常平凡事物中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不论是伊丽莎白、达西那种作者认为值得肯定的人物,还是魏克翰、柯林斯这类遭到讽刺挖苦的对象,都写得真实动人。
同时,奥斯丁的语言常以风趣诙谐的语言烘托人物的性格。
2.2勃朗特三姐妹代表作品《简爱》,《呼啸山庄》,《艾格尼丝·格雷》中女性人物性格分析。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主要通过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生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生平等、不向人生低头的坚强女性。
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这是对一个孩子的尊严的无情践踏,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反而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使得罗切斯特为之震撼,并把她看做了一个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谈的人,并且慢慢地深深爱上了她。
当他们结婚的那一天,简.爱知道了罗切斯特已有妻子时,她觉得自己必须要离开,她这样讲,“我要遵从上帝颁发世人认可的法律,我要坚守住我在清醒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疯狂时所接受的原则”,“我要牢牢守住这个立场”。
这是简爱告诉罗切斯特她必须离开的理由,但是从内心讲,更深一层的东西是简爱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欺骗,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戏弄,因为她深爱着罗切斯特,试问哪个女人能够承受得住被自己最信任,最亲密的人所欺骗呢?简爱承受住了,而且还做出了一个非常理性的决定.在这样一种非常强大的爱情力量包围之下,在美好,富裕的生活诱惑之下,她依然要坚持自己作为个人的尊严,这是简爱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莉和《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是姐妹。
《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可怖的事件。
在小说中,作者的全部心血凝聚在希斯克利夫形象的刻画上,她在这里寄托了自己的全部愤慨、同情和理想。
这个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弃儿在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强烈的爱与憎,辛德雷的皮鞭使他尝到了人生的残酷,也教会他懂得忍气吞声的屈服无法改变自己受辱的命运。
他选择了反抗。
凯瑟琳曾经是他忠实的伙伴,他俩在共同的反抗中萌发了真挚的爱情。
然而,凯瑟琳最后却背叛了希斯克利夫,嫁给了她不了解、也根本不爱的埃德加·林顿。
造成这个爱情悲剧的直接原因是她的虚荣、无知和愚蠢,结果却葬送了自己的青春、爱情和生命,也毁了对她始终一往情深的希斯克利夫,还差一点坑害了下一代。
艾米莉·勃朗特刻画这个人物时,有同情,也有愤慨;有惋惜,也有鞭笞;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心情是极其复杂的。
希斯克利夫的爱情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阿格尼斯·格雷》是安妮·勃朗特的代表作,该书讲述一个自幼受人宠爱的娇弱英国少女格雷因家道中落被迫外出,担任富人家的家庭教师。
她怀着美好的理想和满腔的热诚踏上社会,然而势利的主人和调皮的学生使她尝尽人间辛酸。
格雷小姐并不因此而消极颓废,凭着坚定的信念和百折不回的毅力,终于赢得纯正的爱情,开拓了成功的事业。
阿格尼斯和韦斯顿坚持博爱的思想,他们决不对权贵们奴颜婢膝,因此有钱有势的人们不喜欢他们,他们被视为桀傲不驯,常常受到无理指责和不公正的待遇。
然而,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使他们结成幸福的终生伴侣,并最终赢得了周围人们对他们的理解和尊敬。
阿格尼斯·格雷最终还是一名普通的女教师,她没有像简·爱那样继承遗产,嫁给雇主,上升为统治阶级的一员;她也没有像希刺克厉夫那样发了大财,回来报复,她的人生道路更平凡,更真实,更感人,更好地体现了一位知识女性的独立和自尊。
III.简奥斯丁以及勃朗特三姐妹代表作品中女性人物特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1简奥斯丁代表作品《傲慢与偏见》中女性人物特点。
《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是个勇于追求爱情、漂亮聪明、坚强可爱的中产阶级女子。
故事主要以她对达西先生从一开始的厌恶到尊敬,再到爱慕为线索,也穿插了在几个发生在她身边的幸福或不幸的婚姻,揭示了作者对那个时代女人生活与爱情的理想和期望。
故事中女主角伊丽莎白第一眼看到男主角达西就是不顺眼的,加上男主角个性的傲慢,继而对他有了偏见。
达西代表着“傲慢”,伊丽莎白代表着“偏见”,他们一开始都被自己的情绪所牵引。
达西没有为了讨好伊丽莎白,而改变他的傲慢性情。
伊丽莎白也表现了很真实的自己,彼此都不刻意去营造给人的印象,表现出了最真实的一面。
而开始的时候,伊丽莎白一直活在自己的偏见之下,而忽略思考事实的真相,经过达西的解释和自己的判断,才最终找到幸福的归宿。
3.2勃朗特三姐妹代表作品《简爱》,《呼啸山庄》,《艾格尼丝·格雷》中女性人物特点。
简·爱——女主人公,一个性格坚强,朴实,刚柔并济,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
她出身卑微,相貌平凡,但她并不以此自卑。
她蔑视权贵的骄横,嘲笑他们的愚笨,显示出自立自强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
她有顽强的生命力,从不向命运低头。
简·爱的爱情观更加深化了她的个性。
她认为爱情应该建立在精神平等的基础上,而不应取决于社会地位、财富和外貌,只有男女双方彼此真正相爱,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在追求个人幸福时,简·爱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纯真、朴实的思想感情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仆人地位而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的爱情是纯洁高尚的,她对罗切斯特的财富不屑一顾,她之所以钟情于他,就是因为他能平等待人,把她视作朋友,与她坦诚相见。
对罗切斯特说来,简·爱犹如一股清新的风,使他精神为之一振。
罗切斯特过去看惯了上层社会的冷酷虚伪,简·爱的纯朴、善良和独立的个性重新唤起他对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因而他能真诚地在简面前表达他善良的愿望和改过的决心。
《呼啸山庄》中凯瑟琳是一个超越时代的崭新的妇女形象,即使在今天,这样的女子也是不多见的,其悲剧也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大凡这样的女子既无法忍受贫穷的物质生活,也不甘于满足平庸、沉闷的家庭生活。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既富有又有情趣而浪漫的男子实在微乎其微。
通过对人物形象塑造,成功地表现了作品中凯瑟琳这一悲剧角色,并传达了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思想,体现了女性在压迫之下,对提高自身地位、获得男女平等的急切渴望,同时也体现了作家艾米莉对女性困境的思索,反映出超前的女性意识。
《艾格妮丝·格雷》描述了女主人公艾格妮丝·格雷两次给别人做家庭教师的经历,通过她所受的精神和物质上的虐待,揭露了当时英国社会中的贵族阶级和正处于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的愚昧、冷酷、自私和虚伪。
艾格妮丝·格雷虽然家境贫寒,相貌平平,但她从不因此自卑。
她的内心生活非常充实,忠实地信守自己的生活准则,坚信人间的爱是伟大的。
他希望获得尊重和爱的同时,从不忘记去尊重和爱别人。
她和韦斯顿过的是一种不图浮华,追求真实的生活,这种真实既是对人对己的诚实无欺,也是他们对整个生活的态度。
艾格妮丝面对愚昧、冷酷的学生,自私、虚伪的雇主,表现出正直、忍耐的品德,她从不放弃自己的努力和追求。
她同情弱者,经常看望,帮助穷苦的人们。
在她身上,善良的品德得到体现。
3.3简奥斯丁代表作品《傲慢与偏见》中女性人物特点以及勃朗特三姐妹代表作品《简爱》,《呼啸山庄》,《艾格尼丝·格雷》中女性人物特点的相同点。
《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是个勇于追求爱情、漂亮聪明、坚强可爱的中产阶级女子。
简·爱——女主人公,一个性格坚强,朴实,刚柔并济,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
《呼啸山庄》中凯瑟琳是一个超越时代的崭新的妇女形象.《艾格妮丝·格雷》描述了女主人公艾格妮丝·格雷正直、忍耐的品德..她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坚强,隐忍,独立并坚持自我。
伊丽莎白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
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
简爱蔑视权贵的骄横,她认为爱情应该建立在精神平等的基础上,而不应取决于社会地位、财富和外貌,只有男女双方彼此真正相爱,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凯瑟琳对自己的爱情也一往情深,渴望男女平等。
而艾格妮丝·格雷忠实地信守自己的生活准则,坚信人间的爱是伟大的。
他们的婚姻观和爱情观有着惊人的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