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修辞题
- 格式:doc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2
汉语修辞学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汉语修辞学中的常见修辞手法?A. 比喻B. 对偶C. 排比D. 记叙2. 汉语修辞中的“借代”是指什么?A. 用具体事物代替抽象概念B. 用抽象概念代替具体事物C. 用同类事物代替不同类事物D. 用不同类事物代替同类事物3. 在汉语修辞中,“拟人”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增强语言的生动性B. 强调事物的客观性C. 突出事物的普遍性D. 强调事物的独立性4. “对偶”修辞手法在汉语中的主要特点是什么?A. 两个句子结构相同,意义相反B. 两个句子结构相同,意义相近C. 两个句子结构不同,意义相反D. 两个句子结构不同,意义相近5. “排比”修辞手法在汉语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增加语言的韵律感B. 强调语言的节奏感C. 增强语言的逻辑性D. 突出语言的层次感6. “设问”修辞手法在汉语中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引起读者的思考B. 直接给出答案C. 避免直接回答问题D. 增加语言的复杂性7. “夸张”修辞手法在汉语中的主要特点是什么?A. 缩小事物的真实程度B. 夸大事物的真实程度C. 保持事物的真实程度D. 改变事物的真实程度8. “反问”修辞手法在汉语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表达肯定的态度B. 表达否定的态度C. 表达疑问的态度D. 表达中立的态度9. “反复”修辞手法在汉语中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强调语言的重点B. 增加语言的复杂性C. 减少语言的清晰度D. 降低语言的表达力10. “倒装”修辞手法在汉语中的主要特点是什么?A. 改变句子的正常语序B. 保持句子的正常语序C. 增加句子的复杂性D. 减少句子的表达力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汉语修辞学中的“____”是指用一个事物来代表另一个事物,通常用于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或属性。
2. “____”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或多个相似或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形成对比,以突出事物的特点。
高中语文修辞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是()。
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独在异乡为异客D. 江水流春去欲尽2.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 夸张B. 比喻C. 拟人D. 对偶3. “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 夸张B. 拟人C. 比喻D. 排比4.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夸张B. 反问C. 排比D. 对比5.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飞流直下三千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 夸张B. 比喻C. 拟人D. 反问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中,“千里”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春蚕”和“蜡炬”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倍”字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4.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落霞”和“孤鹜”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凌”字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表达效果。
2.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句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中,“关不住”和“出墙来”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解释其含义。
4.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中,“问渠”和“为有”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说明其表达效果。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请结合具体例子,论述夸张修辞手法在古典诗词中的作用及其艺术魅力。
2. 试分析“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句诗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阐述其在表达诗人情感上的作用。
高中语文修辞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
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月落乌啼霜满天C. 独在异乡为异客D. 两个黄鹂鸣翠柳答案:A2.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
A. 他既聪明又勤奋,既勇敢又善良。
B. 他既聪明又勤奋,既勇敢又善良,既诚实又可靠。
C. 他聪明勤奋,勇敢善良。
D. 他聪明勤奋,勇敢善良,诚实可靠。
答案:B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
A.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B. 你这样做是为了什么?C. 你这样做对吗?D. 你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答案:A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是()。
A.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B. 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C. 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D. 我们难道不应该努力学习?答案:A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
A.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B. 他跑得很快。
C.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D. 他跑得比乌龟还慢。
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请填写下列句子中缺失的修辞手法名称。
(1)他的声音像雷鸣一样响亮。
()答案:比喻(2)他像一只受伤的小鸟,蜷缩在角落里。
()答案:拟人(3)难道我们不应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吗?()答案:反问(4)他既聪明又勤奋,既勇敢又善良,既诚实又可靠。
()答案:排比(5)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答案:夸张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7. 请解释什么是对偶修辞手法,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对偶修辞手法是指在句子中使用两个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或相对的短语或句子,以达到强调和平衡的效果。
例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8. 请解释什么是借代修辞手法,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借代修辞手法是指用一个事物来代替另一个事物,通常是用具体的事物来代替抽象的概念,或者用部分代替整体。
例如:“红领巾”用来指代少先队员。
9. 请解释什么是反复修辞手法,并给出一个例子。
高考修辞手法考试题及答案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表达和修饰手段,通过巧妙的运用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在高考中,对于修辞手法的考察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常见的高考修辞手法考试题目及答案,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1. 以下句子中属于排比句的是: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高山流水,不相为谋。
C. 你追我赶,欢乐无边。
D. 红日西斜,白发苍苍。
答案:C2. 下列修辞手法中,属于拟人的是:A.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B. 秋风萧瑟,洪荒之力。
C.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 星星神力,守护着我们。
答案:D3. 下列诗句中使用了比喻的是:A. 明朝果断,决不重新评价伟大的力量。
B. 黑夜围绕,如同吞噬一切的恶魔。
C. 雨后的阳光,照亮了整个世界。
D. 天空布满了乌云,预示着风暴的到来。
答案:B二、简答题1. 简述并列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答案:并列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指的是将同样作用的成分平行列举。
并列修辞手法可以使表达更加明确、简明扼要,增强语言的可读性和表现力。
并列修辞手法广泛运用于各类文体中,如散文、诗歌、小说等。
通过并列手法的使用,可以使作品的叙述更加生动、形象,提高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2. 请举例说明拟人的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答案:拟人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指的是赋予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的东西以人的特征和行为。
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可以使作品中的形象更具生动性和情感表达力。
例如,诗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通过把"断肠人"与"天涯"进行拟人,使诗句更富有情感,让读者更容易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三、写作题请根据以下提示,结合修辞手法,写一篇文章,内容紧扣主题,表达流畅,语句通顺:题目:记叙你参加学校文艺汇演活动的经历。
(文章内容不局限于以下提示,可自行发挥)答案:我记得那是一个晴朗的春日,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高中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及答案修辞手法能把事物表达得准确、鲜明且生动有力,修辞手法知识点你掌握了多少?接下来WTT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1.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回望兰亭,难忘残园雨锁,难忘清波泛舟,难忘竹林漫步......理解:该句用了三个难忘......的排比句式,抒发了作者对兰亭的留恋之情。
B.林子里很多地方还是积着厚厚的雪,高山杜鹃花却等不及,径自开了起来。
理解:该句用了“开”赋予了高山杜鹃花人的特质,生动地表现出杜鹃花的蓬勃生机。
C.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
理解:该句用新芽比作珍珠,写出了珍珠的闪亮。
D.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理解:该句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读书人应当声声入耳,事事关心。
2.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报告老师?你尽管去吧!理解:该句自问自答,表现出作者对报告老师这一行为的满不在乎。
B.这条百年老街在初夏的阳光中,愈发显现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理解:该句用“沧桑感”一词将百年老街人格化,写出了老街的厚重。
C.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理解:该句用“歌唱”一词赋予了波浪人的的特质,形象地表现出波浪的汹涌澎湃。
D.每到冬季,流动的飞瀑凝固成一根根冰柱,仿佛一把奏出乐音的巨大的竖琴。
理解:该句将流动的飞瀑比作巨大的竖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飞瀑的形状。
3.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理解:该句用三个“起来”的句式,增强语气,更加强烈地抒发出对春天期盼之情。
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理解:该句用“千万条腿”、“千万只眼”夸张地描写出了人们的辛劳繁忙。
C.窗户是房间的眼睛。
理解:该句用“眼睛”一词将窗户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窗户在房间的重要。
D.老是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怎么能与同学相处得好呢?理解:该句用“怎么能”的句式反问,使语句的感情色彩变得更强烈,强调了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无法与同学相处融洽。
高考英语修辞手法识别练习题30题含答案解析1.The sun is a golden ball in the sky.A.The sun is a silver plate in the sky.B.The sun is a red flower in the sky.C.The sun is a big lamp in the sky.答案解析:这句话是比喻,把太阳比作金色的球。
A 选项把太阳比作银色的盘子;B 选项把太阳比作红色的花;C 选项把太阳比作大的灯。
只有第一个选项是把太阳比作了球,和题干的修辞手法一致。
2.The wind whispered through the trees.A.The wind shouted through the trees.B.The wind roared through the trees.C.The wind sang through the trees.答案解析:这句话是拟人,把风拟人化,说风在树间低语。
A 选项说风在树间大喊;B 选项说风在树间咆哮;C 选项说风在树间唱歌。
只有C 选项把风拟人化,和题干的修辞手法一致。
3.The stars are diamonds in the sky.A.The stars are pearls in the sky.B.The stars are crystals in the sky.C.The stars are fireflies in the sky.答案解析:这句话是比喻,把星星比作钻石。
A 选项把星星比作珍珠;B 选项把星星比作水晶;C 选项把星星比作萤火虫。
只有 A 选项是把星星比作了宝石,和题干的修辞手法一致。
4.The river danced its way to the sea.A.The river flowed its way to the sea.B.The river rushed its way to the sea.C.The river skipped its way to the sea.答案解析:这句话是拟人,把河流拟人化,说河流跳舞着流向大海。
语文高中修辞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他像狮子一样勇敢。
B. 月亮像玉盘一样圆润。
C. 春风又绿江南岸。
D. 他的心像石头一样硬。
答案:A. 比喻 B. 比喻 C. 拟人 D. 比喻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对偶B. 排比C. 夸张D. 反问答案:A. 对偶3.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这句话采用了哪种修辞方式?A. 反问B. 比喻C. 反语D. 拟人答案:B. 比喻4.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 夸张B. 拟人C. 排比D. 反问答案:A. 夸张5. “他的话像刀子一样锋利。
”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比喻B. 拟人C. 夸张D. 反问答案:A. 比喻6.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句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比喻B. 夸张C. 反问D. 对偶答案:B. 夸张7.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句诗采用了哪种修辞方式?A. 拟人B. 反问C. 排比D. 比喻答案:A. 拟人8. “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好人。
”这句话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反语B. 夸张C. 比喻D. 反问答案:A. 反语9.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这句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反问B. 拟人C. 比喻D. 夸张答案:B. 拟人10. “他的心像玻璃一样透明。
”这句话采用了哪种修辞方式?A. 比喻B. 拟人C. 夸张D. 反问答案:A. 比喻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 在修辞学中,将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手法称为________。
答案:拟人2. 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肯定的意思,这种修辞手法叫做________。
答案:反问3.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这种修辞手法称为________。
答案:排比4. 通过夸大事物的特征来表达强烈情感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
语文高中修辞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答案:A. 拟人;B. 借代;C. 夸张;D. 比喻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案:对偶3.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孤城”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案:借代4.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案:对仗5.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和“圆”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案:排比6.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的“啼不住”和“万重山”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案:夸张7.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中的“去欲尽”和“复西斜”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案:反复8. “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案:对偶9.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青青”和“悠悠”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案:叠字10.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长久”和“千里”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案:夸张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排比”和“对偶”两种修辞手法的区别。
答案:排比是指在句式结构上相同或相似的语句连续使用,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强调效果。
对偶则是在字数、结构、意义上都相对称的两个句子或短语,用以表达相同或相反的意思,使语言更加和谐、对称。
2. 请举例说明“夸张”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答案:夸张是一种通过放大事物的特点来表达作者情感或强调某种效果的修辞手法。
例如,在《水浒传》中,描述武松打虎时,用“武松力拔山兮气盖世”来夸张武松的勇猛,从而突出其英雄形象。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50分)1. 论述“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和区别。
答案:比喻是通过将两种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使抽象或难以理解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
语文高中修辞手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D.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答案:A. 拟人;B. 设问;C. 夸张;D. 比喻2. 下列诗句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答案:C.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二、填空题3. 请根据所给的修辞手法,填写相应的句子。
- 拟人:___________- 比喻:___________- 夸张:___________答案:拟人:花儿在风中翩翩起舞。
比喻:他的心像玻璃一样脆弱。
夸张:他的笑声震得整个山谷都在回响。
三、简答题4. 请简述“对偶”修辞手法的特点,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对偶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其特点是两个句子或短语在结构、字数、意义上呈现出对称或对应的关系,使语言更加和谐、节奏感更强。
例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四、论述题5. 论述“反问”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及其表达效果。
答案:反问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的形式,实际上并不期待回答,而是用以加强语气,表达作者的肯定或否定态度的修辞手法。
在文学作品中,反问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读者在思考问题的同时,更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例如,鲁迅在《呐喊》中写道:“难道我们中国人就永远这样吗?”这句话通过反问的形式,强烈表达了作者对民族未来的担忧和对现状的不满。
结束语:通过以上的试题及答案,我们可以看到修辞手法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不仅能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还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不断积累和练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高考修辞手法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D. 月落乌啼霜满天A. 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B. 小草在风中舞蹈C. 太阳升起来了D. 大海波涛汹涌A. 他勤奋、刻苦、认真B. 天气晴朗,阳光明媚C.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D. 这本书内容丰富,情节曲折二、填空题1. “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
”这句话运用了_____修辞手法。
2. “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
”这句话运用了_____修辞手法。
3. “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
”这句话运用了_____修辞手法。
三、判断题1.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话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句话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
()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
()四、简答题1. 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2. 请举例说明比喻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应用。
五、综合运用题材料:春暖花开、阳光明媚、杨柳依依、小草青青、蝴蝶翩翩。
六、改写题1. 请将下面的句子改写为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原句:树叶在秋风中飘落。
改写:________。
2. 请将下面的句子改写为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句子:原句:他非常喜欢这本书。
改写:________。
七、仿写题1. 请仿照下面的例句,运用对仗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例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仿写:________。
2. 请仿照下面的例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例句:她笑起来像春天的花朵一样灿烂。
仿写:________。
八、分析题1. 阅读下面的句子,分析其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修辞手法:________,作用:________。
2. 阅读下面的句子,分析其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效果:“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近年对口高考修辞手法考试原题
(2008)8.对下列各旬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从外面看,一只睡醒了的船隐藏在一堆黑影里。
②乌云像移动的山,似起伏的海,奔涌聚合。
③赶明儿打个喷嚏也得向领导请示请示。
④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荣。
A.①拟人②明喻③夸张④反复 B.①比喻②排比③借代④排比 c.①拟人②排比③夸张④排比 D.①暗喻②借喻③借代④反复
(2009)8.对下面四个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迷迷蒙蒙的雨,使得雨巷宛如一位蒙上面纱的少女。
②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③苏比站定了不动,两手插在口袋里,对着铜纽扣直笑。
④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A.比喻夸张借代比喻B.比喻比喻借代比喻
c.拟人夸张拟人借喻D.比喻拟人借喻拟人
(2010)8.依次分析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
②这种“文明的惩罚”,有时候会叫你继续到两个小时以上。
③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④老栓看看灯笼,已经熄灭了,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
A.比喻引用对偶借喻 B.比喻反语夸张借代
C.拟人反语夸张借代 D.拟人引用夸张借喻
(2011)8.下列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依次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明明有流水,却听不见水流声。
仰头西望,半空中挂着一条两尺宽的白带子,随风舞动。
②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是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
③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④任何共产党员都不能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A.①借喻②暗喻③拟物④借代B.①借代②暗喻③拟物④借喻
c.①借喻②拟物③拟人④借代D.①借代②暗喻③拟人④借喻(2012)8.对下面四个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他肚里有墨水儿,脑瓜又活,看个文件什么的。
都比别人理解快。
②读—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③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
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拣走了草地上的露珠。
④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A.借代拟人比喻夸张B.借代比喻拟人夸张
c.借代比喻比喻比喻D.借喻拟人拟人夸张
(2013)8、对下面四个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②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
③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④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A、拟人设问夸张引用
B、比喻设问借代夸张
C、拟人反问借代夸张
D、比喻反问夸张引用(2014)8、对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岸上的柳树倒映在水中,好像在欣赏着自己的容貌。
②江南的夏夜,蛙声如潮,月色似银。
③一滴太白酒,十里草木香。
④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A、①拟人②比喻③夸张④反复
B、①比喻②排比③借代④排比
C、①拟人②排比③借代④排比
D、①比喻②比喻③夸张④反复(2005)9.对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2)老栓看看灯笼,已经熄了。
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
(3)手脚像芦柴棒一样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惨。
(4)理想是化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
A. (1)排比(2)比喻(3)比喻、夸张(4)夸张、排比
B. (1)对偶(2)借代(3)比喻、排比(4)比喻、排比
C. (1)排比(2)借代(3)比喻、夸张(4)比喻、排比
D. (1)对偶(2)比喻(3)比喻、排比(4)夸张、排比
(2005)9.对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对偶)
(2)老栓看看灯笼,已经熄了。
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
(借代)
(3)手脚像芦柴棒一样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惨。
(比喻排比)(4)理想是化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
(比喻排比)
(2008)8.对下列各旬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从外面看,一只睡醒了的船隐藏在一堆黑影里。
(拟人)
②乌云像移动的山,似起伏的海,奔涌聚合。
(比喻明喻)
⑨赶明儿打个喷嚏也得向领导请示请示。
(夸张)
④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反复)
(2009)8.对下面四个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迷迷蒙蒙的雨,使得雨巷宛如一位蒙上面纱的少女。
(比喻明喻)
②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夸张)
③苏比站定了不动,两手插在口袋里,对着铜纽扣直笑。
(借代)
④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比喻明喻)
(2010)8.依次分析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明喻)
②这种“文明的惩罚”,有时候会叫你继续到两个小时以上。
(反语)
③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夸张)
④老栓看看灯笼,已经熄灭了,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
(借代)
(2011)8.下列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依次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明明有流水,却听不见水流声。
仰头西望,半空中挂着一条两尺宽的白带子,随风舞动。
(比喻借喻)
②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是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
(比喻暗喻)
③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拟人拟物)
④任何共产党员都不能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借代)
(2012)8.对下面四个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他肚里有墨水儿,脑瓜又活,看个文件什么的。
都比别人理解快。
(借代)
②读—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比喻暗喻)
③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
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拣走了草地上的露珠。
(拟人)
④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