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收受药品回扣的特点原因和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4
药品回扣整改措施(精选)药品回扣是指医药企业向医院、医生等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给予经济利益或利益转移的方式,以换取其推广和销售企业产品。
回扣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医药行业的痼疾,严重影响了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患者的用药安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制定合适的整改措施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监管体制、个人责任、执法力度、行业协会等方面探讨药品回扣整改的措施。
第一,强化监管体制。
建立健全药品回扣整改的监管机构,加强药品市场监管和专项整治。
要加大监管力度,介入和解决回扣问题,确保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监管部门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采取多种手段开展监管工作,形成合力,为回扣整改提供有效保障。
第二,明确个人责任。
药品回扣的主要受益者是医疗机构和医生,因此要明确个人责任,对参与回扣行为的医疗从业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风气,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操守。
同时,要建立举报机制,鼓励患者和医务人员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举报,保护举报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加大执法力度。
相关执法部门要依法打击药品回扣行为,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提高执法的效果和震慑力。
加大对涉嫌回扣的企业和个人的处罚力度,对于违法行为一经查实要依法从重处罚,形成有效的震慑和威慑效果,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患者权益。
此外,加强执法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打击药品回扣行为。
第四,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
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药品回扣整改工作。
要加强行业自律,加强行业协会对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监督和管理。
建立行业规范,明确回扣的界定和处理方式。
同时,要加强行业协会与监管部门之间的合作,协同推进回扣整改,共同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
第五,完善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药品回扣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涉及回扣的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日常监测和追踪。
要加强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流,建立回扣信息的数据库,及时掌握回扣问题的动态。
同时,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生的监督,建立医疗机构评价和考核的机制,将回扣行为作为考核指标之一,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推动医疗机构和医生自觉遵法守纪,摒弃回扣行为。
《一》最近几年来,医疗领域的商业贿赂事件层出不穷,而医生利用处方权收取医药回扣是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形式之一,这些都导致药价虚高等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本文拟就临床医生收取医药回扣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如何规范医生的处方权,从刑事、民事、行政等方面提出一些观点与建议,以期完善相关法律,从而对该行为进行规范和打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 医生利用处方权收受药品回扣形势严峻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多次曝光出多家医疗机构中,几十甚至数百名医生利用手中处方权收取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回扣的违规事件。
比如早在2001年杭州就有69家医疗单位400多名医生收受广州贝氏公司医药回扣;尤其是2004年初,浙江省瑞安市检察院在抽查瑞安市人民医院药品的过程中,发现该院200多名医生中,就有56名收取了医药代表的回扣,总金额高达110多万元,像这样同一家医疗机构中众多医生收取回扣且数额巨大,令人震惊。
其实,这些事件仅仅是冰山一角,医生利用处方权收取回扣早已是行业中不成文的潜规则。
据调查,国内药品的零售价多为生产成本的10倍左右,有的甚至高达20多倍。
为何药品成本与销售价格差距如此大,分析其原因:药商首先要支付医生大笔回扣,再加上其用于宣传、公关等方面的费用,最终导致了药价虚高,从而引起了如今医疗价格畸高、老百姓看不起病等社会矛盾。
在构建民主法治国家的过程中,要根治这一社会顽疾的方法就是利用相对应的法律予以规制。
2 医生收取回扣行为产生的原因回扣行为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是无处不在的,适度的回扣行为也许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过度的回扣行为,比如医药回扣、民间艺术团体举办大奖赛索取选手“辛苦费”等回扣行为,对社会秩序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其长期以来也是我国有关法律规定的盲区。
之所以在医疗界广泛存在回扣等腐败现象,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深刻原因:2.1 医药回扣现象突出与我国目前的医疗体制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历史及国情等因素,长期以来国家、政府对公立医院经营的补偿机制不健全,对其财政支持非常少,医疗机构为弥补经费上的空缺,就在药品等收入上下功夫,客观上造成了“以药养医”的体制,这一体制的存在,势必使医院成为药品生产销售企业的争夺之地,在药品销售过程中,明里给医院让利,暗里给医务人员回扣成为药品经销商们的营销策略。
浅谈药品回扣的成因与治理对策郗芳黄位耀邓奕茂药品回扣,一般是指在药品购销业务中由卖方从收到的药数中给买方单位和经办人的金钱或物资。
药品回扣问题形成于药品供应链中的所有环节,包括药厂、药监、物价、代理商、配送商、药品代表、医院及医生等,可以说,这是体制和机制在不规范的情况下相互作用的结果。
而根治收受药品回扣是一个系统、长期、复杂的工作,只有找出药品回扣的复杂成因并找出如何进行综合治理的对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药品回扣的成因药品回扣的成因是复杂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药品生产企业之间恶性竞争据行业统计,我国的药品生产企业多达6300家,GMP认证后为4600余家(美国药品业最发达,也仅仅200多家),但是我国的药品生产企业大多数是低水平重复生产,规模小、集中度低。
由于药品生产企业总量过多,产品结构也不合理,诸多厂家生产同一品种,造成药品供过于求。
据国家药品监管部门的数据,我国药品市场的产品结构中,非专利药占67%左右,在已获得的新药中,97%为仿制药。
由于利润空间狭小,药品生产往往陷入恶性循环,许多制药企业几乎到了难以维系生存的地步,只能靠仿制品种的申报和药品回扣这种直接的促销手段来实现企业的快速资金回笼。
(二)药品定价机制尚不完善我国在物价管理方面目前对如何确定平均成本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药品定价实际由生产企业说了算。
药品生产厂家虚报成本,造成药品价格虚高,形成巨大的利润空间。
据了解,我国目前88%的药品实行市场调节价,由生产厂家根据生产成本及供求情况自行确定零售价格,这给“回扣”、“提成”等违规操作留有空间创造了机会。
由于药品流通环节不受进销差、批零差的限制,完全放开,生产厂家势必最大限度地给终端环节让利,造成虚高定价。
物价部门一方面难以掌握和控制药品生产成本,对药品价格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另一方面有的地方政府为了局部利益,也愿意将药品价格定得高一些。
(三)药品流通领域乱象丛生我国药品批发企业高达16000 多家,堪称世界之最。
医疗行业内的灰色收入现象药品回扣事件频发医疗行业内的灰色收入现象——药品回扣事件频发近年来,医疗行业内频繁发生的药品回扣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药品回扣,作为一种灰色收入现象,对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从背景介绍、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三个方面,探讨医疗行业内的药品回扣现象,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背景介绍医疗行业是为人们的健康服务的重要领域,药品作为医疗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质量与价格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然而,近些年来,药品回扣事件频发,揭示了医疗行业内部存在的问题。
药品回扣,简而言之,就是药品生产企业通过向医生或医疗机构支付“回扣”来获取药品销售额的一定比例。
这种行为存在严重的道德和法律问题。
问题分析首先,药品回扣事件暴露了医疗行业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药品生产企业为了获取市场份额,不惜与医生或医疗机构进行利益输送,使得有关方面受到金钱的诱惑,导致药品处方不合理、用药成本过高等问题。
其次,药品回扣事件还滋生了假药泛滥的问题。
为了回笼回扣所支付的资金,部分医生或医疗机构选择无视道德和法律,将假药或低劣药品引入医疗过程,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
最后,药品回扣事件严重损害了医疗行业的声誉。
患者对医生和医疗机构的信任被侵蚀,从而使得整个医疗行业的声誉受到负面影响。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医疗行业内的药品回扣现象,以下提出了几点解决方案:1.设立监管机构和加强监管力度。
政府应当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对医疗行业进行全面监管。
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和医生的监管力度,严惩违规行为,打击药品回扣现象。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应当加强对医疗行业的法律法规建设,明确法律责任,对从事药品回扣行为的相关人员进行处罚。
同时,应加大对假药生产和销售的打击力度,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3.加强行业自律。
医疗行业协会应主动加强行业自律,建立行业规范和行业准则,对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水准,遏制药品回扣现象的发生。
试析医药购销中的回扣:现状、原因及对策(一)论文关键词:回扣补偿机制医德建设论文摘要:医药购销中的回扣是职业特权商品化的特异形式。
文章介绍了回扣的现状及其滋生的原因,对医疗服务业投入及补偿机制、价格形成与管理、转型期市场规则、秩序等作了具体的分析,指出综合治理医药购销回扣的主要对策:①加强价格监管,规范价格行为。
②健全完善的医疗服务业投入、补偿机制。
③严格规范招、投标及购梢程序。
④加强法制建设,健全监督机制。
1医药购销中的回扣及现状本文所指的“回扣”是指医疗器械、设备、卫生耗材(检验试剂、卫生材料等)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及其代理人在购销活动中给予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现金、有价证券、信用卡、购物卡,以及以支付旅游费用等形式给予的经济利益。
回扣的外延极其广泛,首先它表现为一定货币的价值,即货币所代表的直接的物质财富;第二,它表现为可转化为货币形态的一定的物,如货物、房子、汽车等;第三,它还包括接受回扣者可预期获得的利益,即可得性利益,如免费旅游、帮助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疏通销售关卡等。
在新旧体制转轨时期,回扣不知何时俨然成为了不少行业的“行规”,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多年来,卫生部就将整治医药购销中的“回扣”作为纠正卫生行业不正之风的重点之一,但时至今日,效果仍不尽人意。
最近,江苏泰州市打击医药购销中大肆收受“回扣”的不正之风中揭出惊人一幕:生产、研发成本只有一元的药品,卖到医院时,药价就跃升到7元一8元。
2003年该市收受回扣共有45人被立案查处,涉案金额达800余万元。
此外,还有100余名收受贿赂情节一般、且能主动退赃的医生没有被追究法律责任,他们共退赃200余万元。
某药品供应商在事情暴露后坦言仅泰州市人民医院药剂科科长一人,便从他那里获得贿款累计近30万元;为中标一次行贿109万元。
即便如此,这个药品供应商的净利润仍然很丰厚,他说,他最终可以赚到药品价格的10%一15%,一年收人一般不会低于100万元。
医疗行业的灰色收入暴露医生开处方药获取回扣现象屡禁不止近年来,医疗行业的灰色收入问题频频曝光,其中医生开处方药获取回扣的现象屡禁不止。
这一问题严重损害了医疗行业的公信力,阻碍了药品市场的正常发展,亟待采取综合措施解决。
一、灰色收入的背后问题医生开处方药获取回扣的现象背后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首先,这一行为扰乱了药品供应链,导致低价药品受限,高价药品充斥市场。
其次,医生获取回扣的行为可能会影响到其临床决策,导致患者不得不承担高额医疗费用。
最后,回扣行为也给医生的职业道德带来了冲击,严重损害了医患关系的和谐。
二、现行监管不力的原因分析灰色收入屡禁不止的现象一定程度上与现行监管不力有关。
首先,制度设计不完善,相关法规缺乏明确、严格的制约措施,使得违规行为能够钻法律的空子。
其次,监管力度不够,相关部门对于灰色收入行为的打击力度不足,没有形成威慑力。
此外,腐败现象严重,一些医生与药企之间存在着勾结行为,监管部门也难以及时发现与打击。
三、解决灰色收入问题的措施为了有效解决医生开处方药获取回扣的问题,以下措施可以考虑:1.加强监管体系建设。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医生开处方药获取回扣的法律责任,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同时,加强监管部门的角色定位,提升监管部门的执法能力和水平,形成联动合作的监管模式。
2.建立药品信息共享平台。
通过建立全国范围的药品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医院、药店、药企等相关主体之间的数据互通共享,提高信息透明度。
患者可以通过平台查询到医生开处方药的相关记录,减少回扣行为的发生。
3.加强医生职业道德建设。
加强对医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培训,强调医生应以患者利益为出发点,杜绝利益驱动的行为。
同时,加强对医生行为的监督制约,对违规行为及时进行曝光,并给予相应的惩罚。
4.加强舆论监督与公众参与。
舆论监督是推动问题解决的重要力量,媒体应加大对灰色收入问题的曝光,引导公众对于回扣行为的关注与声讨。
同时,公众的参与也十分重要,通过举报和监督,形成社会共识,推动问题的解决。
医生收受药品回扣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摘要药品回扣是患者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它妨碍了市场公平竞争、影响医患关系和谐、加剧了患者与医院间的信任危机。
本文通过研究药品回扣的界定,分析医生收受回扣的原因、医院内部管理对回扣治理的局限,探讨有效治理药品回扣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药品回扣;原因;防范措施【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药品回扣是患者看病贵、看病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具有普遍性、隐蔽性、形式多样、有偿性等特点。
它妨碍了市场公平竞争、影响医患关系和谐、加剧了患者与医院间的信任危机,是深化医药改革道路上的绊脚石。
如何有效治理药品回扣是医院管理的重点内容。
一、药品回扣的界定回扣是指卖方从买方支付的商品款项中按一定比例返还给买方的价款[1]。
按照是否采取账外暗中的方式,回扣可以简单分为两种,即明扣(“账内明示”的回扣)、暗扣(“账外暗中”的回扣)。
在1996 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第5条第2款中规定:“ 本规定所称回扣,是指经营者销售商品时在账外暗中以现金、实物或者其他方式退给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一定比例的商品价款。
”即《暂行规定》中所称的回扣为暗扣,暗扣具有违法性。
药品作为特殊的商品,其回扣界定理应归为《暂行规定》中的暗扣,具有商业贿赂性质[2]。
故药品回扣可理解为药商及其销售代理人在药品购销中,账外暗中以现金、实物或者其他方式退给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的一定比例的药品价款,以达到促成交易获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二、医生收受药品回扣原因分析收入与成本不成正比。
目前,成为一名普通的医生至少经过8年苦读(研究生学历),比一般学科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金钱,而这仅仅是入门起步阶段。
医生,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职业,需要不断地补充新知识、提升自己的技能、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除了高强度的脑力与体力劳动,在大型医院医生还承担着教学、科研的沉重任务。
然而,这份高技术、高风险、高价值的行业,却被定义为服务行业,在中国服务行业的收入是比较低的。
医疗回扣调研报告医疗回扣调研报告摘要:本报告对医疗回扣问题进行了调研分析。
首先介绍了医疗回扣的定义和背景,然后对医疗回扣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最后以回扣的负面影响作为重点,对解决医疗回扣问题提出了建议。
一、引言医疗回扣是指医药企业或医疗器械供应商通过给予医生、医院财务或其他利益关系以获得商业利益的行为。
这种行为可能导致医生和医院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选择有偏见,从而影响了医疗行业的正常运作和医疗质量。
二、医疗回扣的影响因素1. 利益驱动:医药企业和医疗器械供应商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而采取回扣行为。
2. 信息不对称:医生和医院缺乏全面的信息,容易受到医药企业的宣传和回扣诱惑。
3. 法律监管不力:医疗行业的监管存在漏洞,使得医疗回扣行为难以被有效打击和取缔。
三、医疗回扣的负面影响1. 选药偏差:受到回扣影响,医生和医院更倾向于选择回扣较高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而忽略了性价比和患者需求。
2. 药品价格上涨:医药企业通过回扣行为获得利润,进而提高了药品的价格,给患者带来了经济负担。
3. 信任缺失:患者对医生和医院的信任度下降,认为医生和医院更关注经济利益而不是患者的健康。
四、解决医疗回扣问题的建议1. 加强立法和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医疗行业的监督和执法力度,对违法回扣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2. 提升医生和医院的专业素养:加强医生和医院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教育,提高医疗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3. 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普及医疗知识,提高公众对医疗回扣问题的认识,增强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4. 加强行业自律:医药企业和医疗器械供应商应建立诚信经营和互信机制,自觉遵守行业准则,杜绝回扣行为发生。
五、结论医疗回扣问题对医疗行业和患者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只有通过加强法律监管、提高医生和医院的专业素养、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以及行业自律措施的综合施策,才能够有效解决医疗回扣问题,保障医疗行业的正常运作和患者的权益。
医疗行业的灰色收入现象引起关注如何解决医生回扣问题近年来,医疗行业的灰色收入现象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其中,医生回扣问题成为了一个突出的争议点。
医生回扣是指医生在开药、推荐医疗项目等方面接受药企或医疗机构的回报,这种现象不仅破坏了医疗行业的公信力,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医疗服务质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医生回扣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一、医生回扣问题的原因医生回扣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医疗行业的利益链条复杂。
在医疗服务中,除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外,还有药企、医疗机构等多个利益相关方。
各方之间的利益纠葛导致了激烈的竞争,医生为了获取更多的患者和利润,往往不得不依赖回扣来提高收入。
其次,医疗系统的管理不完善。
医院和药企等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容易出现利益输送的情况。
而且,政府对医疗行业的监管力度不够,也让医生回扣问题得以存在。
最后,某些医生道德底线的松动也是医生回扣问题的原因之一。
一小部分医生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忽视了对患者生命健康负责的职业道德,从而接受回扣。
二、解决医生回扣问题的方法为了解决医生回扣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首先,医生应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强化医德医风。
医生应该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不以回扣为诱因减少不必要的开药和检查项目,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同时,医生团体和医疗机构也应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加大对医生回扣等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其次,政府应加强监管,完善医疗体制。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医生回扣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医疗行业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医院和药企等机构的监管。
同时,政府还应提高医生待遇,减少经济上的诱惑,提升医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
此外,公众应提高对医生回扣问题的关注度。
只有广大患者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轻易被医生推荐的药品和项目所蒙蔽,医生回扣问题才能得到有效遏制。
公众也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及时报告违法行为,形成社会共治的氛围。
最后,药企应加强自律,摒弃回扣行为。
医务人员收受药品回扣的特点、原因和对策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程仁光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经济呈现经济成分多样化,利益主体多元化的趋势。
在一些行业中,商业贿赂的现象较为严重,医疗卫生行业中的医药购销也是商业贿赂的重点,医务人员也成了收受回扣的重点对象。
一、医务人员收受药品回扣的特点。
从自查自纠和查办的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医务人员收受药品回扣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人员多、范围广。
在医药购销中,所有的医疗机构、医院都不同程度存在医务人员收受药品回扣的现象,医务人员收受药品回扣成为行业的“潜规则”,不论医务人员是否使用何种药品,只要有利润空间的都会给医务人员一定的回扣。
二是回扣的形式多种多样。
有的医药公司为了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想了很多办法进行开拓市场业务,不仅有给现金的,也有给实物的,还有赞助外出考察、学习、旅游等。
回扣的形式多种多样,无其不有。
三是收受回扣的金额数量大。
如广东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原所长罗耀星利用自己主管全省疫苗采购推广的职务便利,个人收受贿赂高达1118.5万元。
罗耀星坦承自己都不知道收受多少贿赂,“收到后
来已经麻木了。
”卫生部查处2005年8月至2006年7月全国卫生系统的医药购销领域案件790件,涉案金额超过5700万元。
四是权力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成为重点受贿对象。
如四川省有36名医院院长和部分副院长受到查处,卫生局长、医院院长、药剂科长、药品采购员和一些控制药品购销和使用的关键环节部分人员都成为重点受贿对象。
二、医务人员收受回扣的原因。
通过对查处医务人员收受回扣问题的分析,医务人员收受回扣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既有领导方面的原因,也有个人方面的原因;既有制度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教育方面的原因。
医务人员收受回扣是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反映。
(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产生了回扣的土壤。
如药价的虚高就留有了回扣的空间,如在美国,一个肠壁管装吻合器才12美元,但在我国,同样的东西患者要花3000元人民币,有的药品在药厂出厂价才十几元,而到了招标价已成为100多元,甚至还要高,药品的虚高就是回扣滋生的源头。
虚高定价给药品流通使用的各个环节留足了回扣运作的空间,因此也就产生了回扣的土壤。
(二)、法律的不健全使回扣的处罚无法可依。
多年来,卫生行业治理红包、回扣都是靠行政处罚,因此缺乏力度。
而医药购销中的回扣行为从质和量上看,有的早已超过法律应处罚的界限,但法律上没有相关的法律界定,导致无法可依。
今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重新修订刑罚才界定了商业贿赂主体对象。
(三)、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缺乏机制保障使收受回扣成为普遍现象。
在国外,医务人员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是较高的,完全能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
但在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医务人员除部分医院是差额拨款外,很多医院在职人员都是自收自支,有的甚至连社保养老问题也没有落实。
医务人员普遍存在职业风险高,退休后不如公务员的后顾之忧,当回扣的诱惑到来时,也就顺其自然地接受了。
(四)、医务人员缺乏自律和职业道德下降使收受回扣恶性发展。
一些医务人员甚至有些中层以上领导近年来受一些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职业道德意识下降,忘记了为患者服务的宗旨,理想信念产生了偏移,法纪意识逐渐淡薄,对金钱的追求欲望膨胀,缺乏自我约束。
有些中层以上领导以身作则不好,还带头收受回扣,因而导致了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造成了恶性发展。
三、解决医务人员收受回扣的对策。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不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2006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把治理商业贿赂作为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的六项重点工作之一。
强调要坚决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
通过开展专项治理工作,解决药品购销中的商业贿赂问题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医务人员收受回扣的问题,应从体制、机制、制度和教育、预防、监管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
第一、要从药品购销的源头上治理,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国家要
合理制定药品的价格,要减少药品流通环节,要完善对药品生产、购销各环节治理商业贿赂的相关法律,从根本上解决药品价格虚高的问题才能解决回扣的空间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要改革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医务人员的待遇问题,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公共卫生的责任,解决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和从业的风险。
第二、建立健全解决医务人员收受回扣的教育、预防、监管的长效机制。
要强化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得失观教育;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和正反典型教育。
用正确的思想教育人、引导人,使医务人员从思想上筑起抵制回扣的坚固防线。
要从机制、制度上解决医务人员收受回扣的条件,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
要制定完善采购招标制度、财务预算管理制度、重大经济事项集体决策制度、院务公开制度、医德医风考评制度、奖惩制度、处方管理制度。
通过完善制度,建立一套治理医药购销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
第三、加大对收受回扣的查处力度。
治理收受回扣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对这项工作要做到常抓不懈,特别是对一些收受回扣的人和事,发现一起,就要查处一起。
建立收受回扣不良行为记录,把收受回扣与晋升、晋职、评先、评优结合起来,凡有收受回扣不良行为者都不得评先评优和晋职提升,使医务人员不敢收受回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