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历史课程纲要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4
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属于大河文明。
稍晚于亚非文明的欧洲文明,其源头是古希腊罗马文明,属于海洋文明。
第 1 课古代埃及1.起源地:尼罗河流域,埃及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
2.兴起:约公元前3500年开始;统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强盛:在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3.政治统治: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是全国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
4.文明成就:①历法:太阳历②文字:象形文字③医学:木乃伊的制作。
④建筑: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典型代表是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
第2 课古代两河流域1.发源地: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文明代表: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完成了两河流域统一,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3.文明成就:楔形文字、苏美尔人制定阴历。
4.《汉谟拉比法典》①实质:维护奴隶主统治的工具。
②历史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③意义: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 3 课古代印度1.发源地(地理位置):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
2.种姓制度:内容: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组成人员:祭祀贵族)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组成人员:国王、官吏)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组成人员: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3.特点:各等级世代相袭,贵贱分明。
4.佛教创立: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后被称为“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教义: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传播:公元前1世纪(西汉),佛教传到中国。
第 4 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一、希腊城邦1.地理位置:希腊半岛,呈现环海、多山、多岛屿的特点2.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
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3.希腊城邦出现的时间: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突出特点:“小国寡民”。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大纲
1. 教学目标
- 了解九年级历史上册的内容和知识点
-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方法和思维方式
2. 教学内容
本教学大纲包括以下内容:
- 中国古代史概述
- 先秦时期
- 秦汉时期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隋唐时期
- 宋元明清时期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 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主要事件
- 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
- 掌握历史上各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4. 教学方法
-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互动讨论来深入理解历史知识
- 归纳总结:通过归纳总结历史事件和朝代的特点,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整体把握能力
- 视听材料运用: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材料来帮助学生感知历史
5. 教学评价
- 阶段性测验: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
- 课堂表现评价:对学生的表现、参与和回答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
-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6. 教学资源
- 教材:根据教材《九年级历史上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
- 多媒体资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7. 教学安排
- 每周安排2节历史课程,每节课时为40分钟
- 根据教材内容,分配时间进行教学,确保每个章节都有足够的时间深入探究
以上为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大纲的概要,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调整和完善。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纲要第 1 课人类的形成一、人类的出现1、现代人类从古猿进化而来(属“人”)。
2、,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直立人已经学会使用火。
4、人类在距今约年前形成。
5、过程:腊玛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南方古猿)——完好形成的人(中国的元谋人,北京人等)6、三大人种(即黄种、白种、黑种人)形成的原由:不一样的等众多要素长久作用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1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相都是按必定关系联合在一同的集体同都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点人民不生产活动为主男子从事同社会地位占主导地位支配社会点血缘世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知母又知父 , 儿女按确定血统2、父系氏族代替母系氏族的根来源因:的进步与发展3、国家的产生:父系氏族,提升,出现,产生。
第2课大河流域1、国家河流特点特点时间古埃及河金字塔的古老文明公元前古巴比伦河汉谟拉比法的古代文明公元前典古印度河种姓制度面积广大的文明古代中国河分封制从未中断的古老文公元前2010年明2、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金字塔是的象征。
3、古巴比伦王国国王一致了两河流域,成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汉谟拉比法典地位:是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好的成文法典;目的:《汉谟拉比法典》反应了奴隶主对奴隶的盘剥。
4、印度的种姓制度①统治阶级:门(祭司、贵族)、利(国王、武士);②被统治阶级:(雅利安老百姓)罗(被征服的印度人);四、古代文明为何多发生在大河流域?第 3 课西方文明之源(希腊)一、公元前世纪,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发祥于;公元前世纪,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出现希腊人成立的城邦,希腊最重要的城邦是和;公元前世纪,雅典成为有名的奴隶制共和国二、雅典的民主政治公元前 5 世纪后半期,当政时期奴隶制民主政治达到极盛是雅典的最高权益机构雅典民主本质上是民主。
奴隶、外邦人、妇女都没有民主三、罗马共和国的兴亡(成即刻间:公元前509 年)1、布匿战争:①时间:公元前 3 世纪至前 2 世纪;②原由:抢夺;③对战国家:罗马迦太基○4 意义:布匿战争此后,罗马的奴隶制快速发展。
九年级历史上册课程纲要学校:郑州市高山镇第一初级中学编写人:王喜娥王凤梅授课对象:九年级全体学生时间:2015年8月九年级历史上册课程纲要学校名称郑州市高山镇第一初级中学学科名称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课程类型必修教学材料人教版世界历史授课教师王喜娥王凤梅授课对象九年级全体学生一、目标解读:1、坚持认真学习、贯彻“道德课堂”要求,全面推进新课改理念,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主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充分运用各种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等,使用多种学习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思考等,培养学生的多种学习能力如分析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科素养,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打下基础。
2、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课堂中贯彻民主平等原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通过学习,了解世界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史上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
4、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史学观,进一步认识到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曲折的漫长过程,体会到政治改革、科技进步、思想解放等因素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了解认识社会发展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科学进步的重要性。
二、教材分析:九年级的学生经过前两年的学习对历史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变化有了初步的理解。
本学期的教材属于世界古代史和近代史的范畴,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而且外国的人名和地名读起来比较拗口,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要多让学生理解和体验,以提高学习效果。
世界历史八个单元的教学应紧扣主题,逐步展开,层层递进,让学生对教材中的人物、事件等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并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九年级世界历史复习纲要(1—21课)第1课古代埃及1、古埃及文明发源地:非洲东北角尼罗河(“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2、古埃及历史发展线索:(1)文明产生:公元前3500年;(2)统一:公元前3100年;(3)强盛:在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4)灭亡: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
3、古埃及衰落灭亡的原因?(书P2)不断遭到外族入侵。
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
古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4、古埃及文明成就:A、历法:太阳历;B、文字:象形文字; C:医学:木乃伊;D、建筑: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最大;哈弗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5、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书P4)金字塔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源地: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又称“美索不达米亚”)2、文明产生:约从公元前3500年3、古巴比伦王国:(1)建立:约公元前19世纪西亚地区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阿摩利人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
(2)强盛: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3)灭亡:公元前1595年(即公元前16世纪初),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灭亡。
3、文明成就:A、历法:太阴历;B、文字:楔形文字;C、法典:《汉谟拉比法典》;D、建筑:空中花园4、《汉谟拉比法典》(书P7)A.制定者: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B.根本目的: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C、内容: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反映出古巴比伦社会政治状况);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反映出古巴比伦社会经济状况)。
D.历史地位: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初中历史必修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授课时间:40-46课时授课教师:郑州市第76中学冯惠玲授课对象:76中学九年级5-10班课程目标:1、坚持认真学习、贯彻“道德课堂”要求,全面推进新课改理念,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2、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学堂中贯彻民主平等原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通过学习,了解世界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了解认识社会发展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科学进步的重要性。
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九年级的学生经过前两年的学习对历史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变化有了初步的理解。
世界历史上册八个单元的教学应紧扣主题,逐步展开,层层递进。
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比较远,对教材中的人物、事件等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正确的较为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课程内容:根据《普通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历史九年级上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教材共有八个单元的内容,其具体内容包括: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第四单元:步入近代。
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
课程实施:(一)教学方式:坚持道德课堂模式下的教学方式。
具体如下:1、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要质量。
2、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做好学案指导、单元测试及讲评工作。
4、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是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被广泛应用于各地中学,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
本文将介绍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的课程标准和教案解析。
一、课程标准概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的课程标准是一个规范性的教学文本,它主要包括学科的核心素养、知识体系和教学要求,是历史教师教学的依据。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的课程标主要内容如下:1.核心素养:历史领悟力、历史思维能力、历史研究方法、历史文化素养。
2.知识体系:主要包括中华传统文化、近代史、现代史三个部分。
其中,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古代史、中世纪史、近现代史、现代史。
近代史包括明清史、近代中国史、东亚史。
现代史包括世界史、亚洲史、非洲史、欧洲史、美洲史、大洋洲史等。
3.教学要求:主要包括知识迁移、情感教育、语言文化等方面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情感意识和文化素养。
以上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的课程标准主要内容。
各位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严格按照该标准办事,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成果。
二、教案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的教案解析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按照课程标准进行分类、细化、操作化的教学计划。
教案是历史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下面我们来看看教案解析的主要内容。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每一节课教师要达到的指定目标。
主要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方面。
教师需要根据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并加以具体分解和细化。
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本节课教师需要着重强调、讲解和解决的问题、难题。
教师需要根据本节课的内容、难易程度、学生基础等方面,确定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并进行精心设计和备课。
3.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是每一节课的具体教学过程,包括导入、讲授、练习、拓展等环节。
教师需要详细安排和规划好每一节课的教学流程,以确保教学的系统性、连续性和有效性。
4.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包括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模拟法、实验法等。
九年级世界历史复习纲要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一课人类的形成一、人类的出现1、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2、南方古猿经过长期劳动,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学会了制造工具,成为完全形成的人。
3、“完全形成的人”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四个进化阶段,主要代表见教材第3页表格。
晚期智人阶段,人类开始出现现代人种(黄种、白种和黑种人)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4、人类最初经历的是原始社会。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原始社会出现了第一个正式的社会组织形式——氏族,它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不同阶段。
5、母系氏族社会特点:①群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②妇女在劳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6、父系氏族社会特点:①出现了产品交换和以交换为目的商品生产;②婚姻相对固定,人们开始“既知其母,又知其父”;③男子以梨耕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在经济中开始占主导地位;④男子开始支配社会。
7、父系氏族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剩余产品——出现家庭私有财产——出现贫富分化——出现私有制——为了生产更多剩余产品,人们把战俘变为奴隶,出现私有制——军事、行政和宗教贵族首领成为统治阶级,设置了一系列机构和设施如政府、军队、监狱和城墙——标志原始社会解体和国家产生第二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古埃及1、约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2、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金字塔是国王权利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是规模最大的,狮身人面像矗立在哈佛拉金字塔前二、新月沃地的古国3、两河流域,指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经的地区;4、约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开始出现苏美尔人建立的奴隶制小国;5、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仑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6、汉谟拉比为维护奴隶主利益(目的),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这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