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页/共61页
• 从理论上讲这种媒介素养的教育理 念是力求发展人们的自我反应模式,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作为媒介受众或者 作者的活动进行自我的选择和决策, 也就是将以往媒介素养更提倡的“防 守型防御”改善为“进攻型防御”。
•
第28页/共61页
• 英国利物浦大学高级研究员、联合国教文组织及欧洲议会媒介素养教育问题咨 询顾问Len Masterman 在其论《二十世纪90年代欧洲的媒介素养教育》中提出媒 介素养教育的基本原则,“媒介素养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兴 趣为其最高追求;媒介素养教育应当着眼于增强学生对媒介信息的独立自主的批评、 判断能力,而不能仅仅停留于记住某些批评、判断的手法和技巧;媒介素养教育理 想中的评价,
第26页/共61页
• 正如现实中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网络虚拟关系成瘾问题,这说明单纯从批判保护 的角度加强受众对媒介的认知能力并不是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媒介环境。“媒 介素养教育应不再被单纯的看作一种保护方式。”
• 帕金汉姆提到了我们需要探索一种新方法,可以从受众已知的、现有的媒介体验 与快感入手,发展一种更加自发的教育风格。
第17页/共61页
•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这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实际上,孩子是比我们原来想
象的更成熟、更具评价能力的受众。他们至少比许多媒介素养教育工作者原有
的估计更复杂,更具批判性。这当然不是说,媒介对孩子没有什么影响,或者关
于媒介,孩子们没有什么需要学习和了解的了。如果我们仅仅将原来认定的那
种天真的、易受伤害的浪漫化的孩童形象,置换为事故的、具有十足媒介理性
体的认知体验。根据晚近的受众研究结果,那种认为孩子是媒介效果的被动的受
害者的观查己经受到有力的挑战。在心理学和文化研究的某些领域,研究人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