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一模质量分析(数学) PPT
- 格式:ppt
- 大小:210.50 KB
- 文档页数:20
中考一模质量分析数学中考一模数学试卷的质量分析数学一直是中考的重点科目之一,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一模试卷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和备考效果。
下面对一份中考一模数学试卷的质量进行分析。
首先看试卷整体难度。
一张试卷应包含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
易题能够提高学生的信心,中等难度题能够检验学生的基本掌握程度,难题则考验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一模试卷应保持合理的难度分布。
如果试卷偏易,会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无法全面展示自己的优势;如果试卷偏难,会造成学生丧失信心,可能影响整个考试的发挥。
其次,试卷题型的多样性也是评价试卷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数学试卷的题型种类应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证明题等,既能检验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又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模试卷应尽量覆盖相关知识点,考察学生的全面能力。
再次,试卷题目的质量也应受到关注。
试题的语言应简明易懂,符合中学生的语言理解水平。
试题的答案应准确无误,避免出现歧义或潜在错误。
同时,试题的设计应能有效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方法,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试卷的分数分布也是影响试卷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张试卷中,各题型的分值应有合理的分配。
通常来说,选择题和填空题分值较低,计算题和证明题分值较高。
这样可以体现学生的基本掌握程度和解题能力,也能够帮助教师合理评定学生的成绩。
最后,试卷的考试时间应可行。
试卷所规定的答题时间应有一定的弹性,能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解题,避免时间过长导致学生精神压力过大,或时间过短导致学生无法完成试卷。
综上所述,中考一模数学试卷的质量分析应包括试卷难度、题型多样性、题目质量、分数分布和考试时间。
一张合格的试卷不仅要切合中考科目的需求,也要能够全面考察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学习水平,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合理的考试环境,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还能够帮助教师科学评价学生成绩,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九年级数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卷质量分析一、试题分析:(一)选题意图:选题力求紧扣教材,面向全体学生,涵盖教材要求,并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加强对能力的考查,符合初三年级学生学业水平检查的要求,力求试卷结构合理,难度偏大。
既考查课内基础知识,也注意变试题的拓展延伸,利于体现学生能力。
(二)试题结构:本试卷分为三部分:一、选择题(36分)二、填空题18分)三、解答题(66分)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全卷易中难比例基本控制在6:3:1,易题约占70分,送分到位,中难题约占50分。
在难题设计上做到指向明确,题意清晰,看上去不难,答起来却不那么容易。
全卷编排为易中难题交错的波浪式,中难题插在第一部分的第11题、第12题第二部分的第16题、第17题、第18题、第三部分第20题。
第22题的第(2)小问的菱形的证明,第23题,第24、26题偏难。
不能让学生能自如地完成全卷试题的解答。
二、存在问题:1、试题偏难,所以优秀人数没有,须加强尖子学生的辅导;中下等生的提高。
班级平均分有差异,需关注中下等生,不及格人数较多,需提高及格率及平均分。
2、基础不扎实,数学计算能力差,数学逻辑推理凌乱,书写不规。
3、基础较差,迁移能力有限,不会灵活运用知识。
综合应用能力差。
4、一些学生卷面不整洁,数学推理书写较差,尤其是第22题四边形的证明与第25题圆的证明逻辑推理书写凌乱。
第26题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与解方程组不会有关。
第(2)小问三角函数值的求法与作辅助线找点及勾股定理的应用不会有关。
三、以后解决问题的思路:1、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训练,纠正学生知道方法而计算还出错的情况。
2、课堂教学中重视思维训练,尤其要重视书面纸笔训练,锻炼学生计算、逻辑推理的能力。
3、加强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概括提炼能力较差,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
4、注重数学知识的理解应用,实施“变式”教学,拒绝题海战术。
日常教学中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争取熟练应用。
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质量分析一、试卷的基本情况1.命题设计全卷由26道题组成,严格控制基本技能题的难度,适当增加体现过程方法的题目,增加学生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的问题;试题按“新课标”中新的教学要求进行命题,贴近教材的呈现方式;试卷注重目标层次和内容结构,注重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2.试卷形式由四个大题组成,其中,第一大题:选择题,共8题,24分;第二大题填空题:,共8题,24分;第三大题:解答题,共6题,36分;第四大题解答题共4题,36分,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3.考查内容:试卷的考查内容涵盖了人教版七,八,九年级数学全部内容,4本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比例基本合理,容易题:中等题:难题的分值比例为6:3:1。
5.试卷特点试卷贴近教材,覆盖面广,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并通过重点知识和重点内容自主研发试题,既体现教材的作用,又考查基本问题中的过程和方法.总体难度不大,非常灵活。
试卷层次分明,难易有度。
全卷试题总体上从易到难构成了三个台阶,分别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和方法、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
试卷通过新的试题情景和呈现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解释、比较、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结合考试过程考查学生的数感、算理、几何语言转换、说理、数学思想方法、解题思路等。
重视合情推理,注意联系实际,关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试题贴近新的课标要求和新的理念,适当降低了有关技能的难度。
二、考试数据与分析把好计算的准确关:平时计算时要强调稳,分步计算,注意检查。
把好理解审题关:平时教学中要加强训练,题意不清,不急于动笔答题。
把好表达规范关:一是注意表达要有逻辑性,推理要力求严谨;二是要书写整洁规范。
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亲历数学化的过程。
我们必须关注当前课改的新理念,给学生以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空间,使学生在自己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探索过程,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从而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培养阅读、理解、分析、探求的能力。
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质量分析陆金燕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进一步推动初中教育改革的工作进程,确保数学考试能够准确地评价学生,现对这次模拟考试进行客观真实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选择有效措施,争取在2013年中考取得更好的成绩。
现将试卷分析如下:一、试卷的基本情况1.命题设计全卷由26道题组成,严格控制基本技能题的难度,适当增加体现过程方法的题目,试题按“新课标”中新的教学要求进行命题,贴近教材的呈现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试卷注重目标层次和内容结构,注重思想方法和新背景中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2.试卷形式由三个大题组成,其中,第一大题:选择题,共12题,36分;第二大题填空题:,共6题,18分;第三大题:解答题,共8题,66分;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3.考查内容:试卷的考查内容涵盖了七,八,九年级数学全部内容,各领域分值分配合理。
5.试卷特点(1)试卷贴近教材,覆盖面广,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既体现教材的作用,又考查基本问题中的过程和方法.总体难度不大,非常灵活。
(2)试卷层次分明,难易有度。
全卷试题总体上从易到难构成了三个台阶,分别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和方法、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
(3)反映新的评价要求和试题对教学的导向作用。
重视合情推理,注意联系实际,关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试题贴近新的课标要求和新的理念,适当降低了有关技能的难度。
二、试题解析1.立足教材,体现双基.试题基本上源于课本,能在数学课本和课程标准中找到原型。
2.适当控制了运算量,避免繁琐运算.在考查计算时,减少运算的难度,重点考查算理.即对运算的意义、法则、公式的理解.(19、20)3.突出考查基本图形的认识和基本方法的分析.(21、22、25)4.设计了考查数学思想方法的问题。
(23,24)5.关注数学应用的社会价值。
(26)三、考试数据与分析2.出现的错误(1)圆的有关计算(2)化简(3)开放性题目(4)大题中的最后两个问四、对今后教学及中考复习的启示与建议:(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对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不能熟练、准确的掌握和应用。
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质量分析第一次模拟考试已经统计整理完毕,现进行客观真实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选择有效措施,争取在2013年中考取得更好的成绩。
现将试卷分析如下:一、试卷的基本情况1.命题设计全卷由23道题组成,严格控制基本技能题的难度,适当增加体现过程方法的题目,增加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试题按“新课标”中新的教学要求进行命题,贴近教材的呈现方式,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试卷注重目标层次和内容结构,注重思想方法和新背景中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2.试卷形式由三个大题组成,其中,第一大题:选择题,共10题,30分;第二大题填空题:,共5题,15分;第三大题:解答题,共8题,55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3.考查内容:试卷的考查内容涵盖了六,七,八,九年级数学全部内容,各领域分值分配合理,具体如下:4.试题难度本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比例基本合理,容易题:中等题:难题的分值比例为5:3.5:1.5。
5.试卷特点(1)试卷贴近中考说明指导,覆盖面广,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并通过重点知识和重点内容自主研发试题,既体现教材的作用,又考查基本问题中的过程和方法.总体难度不大,非常灵活。
(2)试卷层次分明,难易有度。
全卷试题总体上从易到难构成了三个台阶,分别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和方法、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
(3)强化对数学的理解和归纳能力的考核.试卷通过新的试题情景和呈现方式,给学生提供有一定价值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解释、比较、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结合考试过程考查学生的数感、算理。
二、试题解析1.立足教材,体现四基.试题基本上源于课本,能在数学课本和说明指导中找到原型。
如:第3,5,9题。
2.适当考查了运算能力,如:第15,18,21题。
3.突出考查归纳推理能力.如第8,15、21题,考查学生对图形本质的理解和说理的逻辑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通过图形与变换的结合,强化数与图形的联系,使基本作图、问题转换、推理能力的考查结合在一起。
初三数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质量分析三堡镇中心中学初三数学备课组一、整体情况本次数学试卷总体上来看,是一份贴近课程标准,采用了新课程中的新题型,导向作用以及与高中教学接轨明显。
试题面向全体,着重考查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初中数学内容,试题中,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估算和近似计算,使用开放题考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考试区分度明显,能让各个层次的学生考出自己应有的水平,但要全部做完,答对试题,没有扎实的数学功底,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校学生在本次考试中表现不太令人满意。
在优生率上相对其它单位并不明显。
二、试卷分析本卷有不少新的特点与亮点,总体上看,本卷的表达简洁、规范,图形优美,语言亲切,可使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信心与动力,关注了对数学核心内容、数学思考、基本能力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关注了对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方法和数学活动过程的考查;注重了对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数学应用意识、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在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与主观形式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与创新;开放性试题、应用性试题、信息分析试题、操作设计试题的设计得到一定的发展与完善,给学生创设了探索思考的机会与空间;还较好地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发展、数学教育价值的关注,充分体现了课改理念。
1.第1—21题是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运算等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学生完成较好。
第8题是:如图,空心圆柱的主视图是( ▲ )第8题 本题超过的课本的练习范围,在课本上对看不到的部分没有强调用虚线表示。
另外实物图上没有正视图的方向。
当然在中考中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另外第6题是否适合中考也是个问题,中考中不让学生撕纸,而第六题提倡学生动力操作。
当然其它几道题目还是很好的,比如第10题体现了综合性的运用。
2.试卷中压轴题难度不如中考,但前面题目比较难缠,学生在前面题目中浪费了大量时间,程度较好的学生在做到最后两题时只有20分钟左右的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