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_砖墙和砖柱的砌筑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54
(二)砖砌体工程一、基础砖砌体(一)、施工准备1、材料及主要机具(1)砖:砖采用规定的砖块,规格一致。
应有出厂证明、复试报告。
(2)水泥:采用硅酸盐水泥。
应有出厂合格证书和复试报告,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3)砂:采用中砂,应过5mm孔径的筛。
配制M5以下的砂浆,砂的含泥量不超过10%;M5及其以上的砂浆,砂的含泥量不超过5%,并不得含有草根等杂物。
(4)水:采用不得含有害物质的清净水。
(5)其它材料:拉结筋,预埋件、防水粉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6)主要机具:应备有砂浆搅拌机、大铲、刨锛、托线板、线坠、钢卷尺、灰槽、小水桶、砖夹子、小线、扫帚、靠尺、钢筋卡子等。
(二)、施工操作工艺工艺流程1、拌制砂浆(1)砂浆配合比应采用重量比,并由试验室确定,水泥计量精度为±2%,砂,掺合料为±5%。
(2)宜用机械搅拌,投料顺序为砂、水泥、掺合料、水,搅拌时间不少于1.5min。
(3)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须在搅成后3h和4h内使用完,不允许使用过夜砂浆。
(4)每250m3砌体,留置二组试块(一组6块),(三)确定组砌方法(1)里外咬槎,上下层错缝,采用“三一”砌砖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严禁用水冲浆灌缝的方法。
(四)排砖撂底(1)基础大放脚的撂底尺寸及收退方法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规定,如一层一退,里外均应砌丁砖;如二层一退,第一层为条砖,第二层砌丁砖。
(2)大放脚的转角处,应该规定放七分头,其数量为一砖半厚墙放三块,二块墙放四块,以此类推。
(五)砌筑(1)砖基础砌筑前,基础垫层表面应清扫干净,洒水湿润。
先盘墙角,每次盘角高度不应超过五层砖,随盘随靠平、吊直。
(2)砌基础墙应挂线,240墙反手挂线,370以上墙应双面挂线。
(3)基础标高不一致或有局部加深部位,应从最低处往上砌筑,应经常拉线检查,以保持砌体通顺、平直,防止砌成“螺丝”墙。
(4)基础大放脚砌至基础上部时,要拉线检查轴线及边线,保证基础墙身位置正确。
一、施工准备(一)材料1.砖: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
清水墙的砖应色泽均匀,边角整齐。
2.水泥:品种与标号应根据砌体部位及所处环境选择,一般易采用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
3.砂子:中砂,配制M5以下砂浆所用砂子的含泥量不超过10%,M5以上砂浆的砂子含泥量不超过5%,使用前用5mm空径的筛子过筛。
4.掺合料:白灰膏熟化时间不少于7d,或采用电石膏,粉煤灰等。
5.其它材料:木砖应刷防腐剂;墙体拉结筋及预埋件等。
(二)作业条件1.完成室外及房心回填土,安装好暖气盖板。
2.办完地基、基础工程隐检手续。
3.按标高抹好水泥砂浆防潮层。
4.弹好墙身线、轴线,根据现场的实际规格尺寸,再弹出门窗洞口尺寸位置线,经检验线符合设计图纸的尺寸要求,办完预检手续。
5.按标高立好皮竖杆,皮竖杆的间距以15~20m为易。
并办理预检手续。
6.砂浆由试验室做好试配,准备好试模6块为一组。
二、操作工艺(一)砖浇水粘土砖必须在砌筑前一天浇水湿润,一般以浸水砖四边1.5cm为宜,含水率为10‐15%,常温施工不得用干砖上墙;雨季不得使用含水率达到饱和状态的砖砌墙:冬季浇水有困难,则必须适当增大砂浆稠度。
(二)砂浆搅拌砂浆配合比应采用重量比,计量精度水泥为±2%,砂、灰膏控制在±5%以内。
易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1.5min.(三)组砌方法砌体一般采用一顺一丁(满丁满条)梅花丁或三顺一丁砌发。
不采用五顺一丁砌法,砖柱不得采用先砌四周后填心的包心砌法。
(四)排砖撂底(干摆砖)一般外墙第一层砖撂底时,两山墙排丁砖,前后纵墙排条砖。
根据弹好门窗洞口位置线,认真核对窗间墙、垛的长度尺寸是否符合排砖模数。
如不合模数时,可将门窗口的位置左右适当移动。
若有破活、七分头或丁砖应排在窗口中间,附墙垛旁或其它不明显部位。
移动门窗口位置时,应注意暖卫立管及门窗扇开启时不受应响。
另外在排砖时还要考虑在门窗口上边的砖墙合拢时也不出县破活。
一、砖墙的砌筑方式1、砖墙的砌筑方式是指砖块在砌体中的排列方式,为了保证墙体的坚固,砖块的排列应遵循内外搭接、上下错缝的原则。
错缝长度不应小于 60mm,且应便于砌筑及少砍砖,否则会影响墙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墙的组砌中,砖块的长边平行于墙面的砖称为顺砖,砖块的长边垂直于墙面的砖称为丁砖。
上下皮砖之间的水平缝称为横缝,左右两砖之间的垂直缝称为竖缝,砖砌筑时切忌出现竖直通缝,否则会影响墙的强度和稳定性,如图所3.1所示。
图3.1 砖的错缝搭接及砖缝名称2、砖墙的叠砌方式可分为下列几种:全顺式、一顺一丁式、多顺一丁式、十字式,如图3.2示二、砖墙的基本尺寸砖墙的基本尺寸包括墙厚和墙段两个方向的尺寸,必须满足结构和功能要求的同时,满足砖的规格。
以标准砖为例,根据砖块的尺寸、数量、灰缝可形成不同的墙厚度和墙段的长度。
(1) 墙厚:标准砖的长、宽、高规格为 240mm×115mm×53mm,砖块间灰缝宽度为 10mm。
砖厚加灰缝、砖宽加灰缝后与砖长形成 1∶2∶4 的比例特征,组砌灵活。
(2) 墙身长度:当墙身过长时,其稳定性就差,故每隔一定距离应有垂直于它的横墙或其他构件来增强其稳定性。
横墙间距超过 16m 时,墙身做法则应根据我国砖石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加强。
(3) 墙身高度:墙身高度主要是指房屋的层高。
要依据实际要求,即设计要求而定,但墙高与墙厚有一定的比例制约,同时要考虑到水平侧推力的影响,保证墙体的稳定性。
(4) 砖墙洞口与墙段的尺寸:砖墙洞口主要是指门窗洞口,其尺寸应符合模数要求,尽量减少与此不符的门窗规格,以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国家及地区的通用标准图集是以扩大模数 3M为倍数的,故门窗洞口尺寸多为 300 mm 的倍数,1000 mm 以内的小洞口可采用基本模数 100 mm的倍数。
(5)墙段多指转角墙和窗间墙,其长度取值以砖模 125mm为基础。
墙段有砖块和灰缝组成,即砖宽加缝宽:115mm+10mm=125mm,而建筑的进深、开间、门窗都是按扩大模数 300mm进行设计的,这样一幢建筑中采用两种模数必然给建筑、施工带来很多困难。
砖柱的砌法砖垛的砌法砖砌体的地基沉降裂缝的防治中型砌块吊装路线的选择砌块施工工艺流程1.砖柱的砌法砖柱一般砌成矩形断面,个别也有砌成圆形、多角形断面。
图1所示是矩形柱正确砌法和错误砌法的图示。
图2所示是圆形柱砌法。
图3所示是多角形柱砌法。
无论哪种砌法,应使柱面上下皮的竖缝相互错开1/2砖长或1/4砖长,在柱心无通天缝,少打砖,并尽量利用二分头砖。
严禁用包心砌法,即先砌四周后填心的砌法。
图1砖柱的组砌形式图2圆形柱砌法图3多角形柱砌法2.砖垛的砌法砖垛砌筑前的准备与实心砖墙相同。
砖垛宜用烧结普通砖与水泥混合砂浆砌筑。
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2.5。
砖垛截面尺寸不应小于125 mm×240 mm。
砖垛的砌筑方法,应根据不同墙厚及垛的大小而定。
无论哪种砌法,应使垛与墙体逐皮塔砌,切不可分离砌筑。
搭砌长度不少于1/2砖长(个别情况下至少1/4砖长)。
垛根据错缝需要,可加砌七分头砖或半砖。
砖垛砌筑应与墙体同时砌起,不能先砌墙后砌垛或先砌垛后砌墙。
下图所示是一砖墙附几种砖垛的砌法。
图一砖墙附砖垛砌法砖垛灰缝要求同实心砖墙。
砖垛上不得留设脚手眼。
砖垛每日砌筑高度应与相附墙体砌筑高度相等,不可一高一低。
3.砖砌体的地基沉降裂缝的防治房屋的全部荷载最终通过基础传给地基后,这个压力便向地基深处传递,同时随着传递深度的增加,扩散的面积越大,土的压力越小。
而在同一深度处,压应力总是中间大,向两端逐降减小。
因此,即使地基地层非常均匀,房屋的荷载分布也非常均匀,房屋的地基压力分布仍然是不均匀的,从而使房屋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即房屋中部沉降多,两端沉降小,形成微微向下凹的盆状曲线的沉降分布。
在土质较好、较均匀且房屋的长高比不大时,房屋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差值比较小,对房屋的安全使用影响不大。
但当房屋修建在淤泥土质或软塑状态的粘性土上时,由于土的强度低,压缩性大,房屋的绝对沉降量和相对不均匀沉降量都可能较大,如果房屋长高比较大,结构刚度和施工质量差时,便在纵墙的两端,多数在窗口的两个对角发生较严重的,呈正八字的斜向裂缝(图1)。
砖墙砌筑要点1、砌体的排砖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以达到拉结及整体性好的目的。
实心砖体常用的一顺一丁梅花丁或三顺一丁的砌筑形式,一般能满足以上要求。
由于清水墙要求由下到上不改变砌法,所以排砖时要考虑门窗洞口及其它一些构造变化处,一般采用所谓“顺砖顶七分头(34砖长),丁砖排到头”的排砖方法。
砖柱及小垛不得采用包心砌法。
2、砖砌体的竖向灰缝宜采用挤浆或加浆方法,使其砂浆饱满,严禁用水冲浆灌缝。
实心砖砌体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
3、砌体的施工,应当设置皮数杆,并根据设计建议,砖、石规格和灰缝厚度,在皮数杆上标明皮数及横向结构的变化部位。
皮数杆通常刘子玄在墙的大角处为、内外墙交接处、楼梯间及洞口多的地方。
同意皮数杆上划的砖层厚度的方法就是:在进场的砖中提取10块砖样,量出总厚度,挑其平均值,再加灰缝厚度,即为皮数杆上砖层的厚度。
灰缝厚度的建议为8~12mm,根据季节建议(通常常温挑10mm,冬季挑8mm)和板梁高度确认采用适合厚度,并使其符合要求标高。
4、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当同时砌筑。
对无法同时砌筑而又必须南武线的临时间断处,应当砌筑横槎,实心砖砌体的斜槎长度不应当大于高度的23。
例如临时间断处留横槎绝无困难时,除转角处外,也所余直槎,但必须制成阳槎,并加设扎结筋。
扎结筋的数量为,每12cm墙薄置放1根直径6mm的钢筋,间距沿墙低严禁少于50cm,末端理应90°锐角。
5、隔墙与墙或柱如不同时砌筑而又不留成斜槎时,可于墙或柱中引出阳槎,或与墙或柱的灰缝中按上条要求预埋拉结筋。
6、每层承重墙上的最上一皮砖应用领域丁砖层砌筑,在梁或梁枕头的下面,砖砌体的台阶水平面上以及砖砌体的挑选出层(放檐、腰线)中,也应用领域丁砖层砌筑。
本条所指的丁砖层应用领域整砖砌筑。
7、砖柱和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应选用整砖砌筑,半砖和破损的砖应分散使用在受力较小的砌体中和墙心。
8、砖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和横向灰缝宽度通常为10mm,但严禁大于8mm,也不该大于12mm。
4墙体构造4.2 砖墙构造4.2.5 砖墙的细部构造4.2.5.1 勒脚概念:勒脚是外墙身接近室外地面处的表面保护和饰面处理部分。
高度:一般指位于室内地坪与室外地面的高差部分,也可根据立面的需要而提高勒脚的高度尺寸。
作用:加固墙身,防止外界机械作用力碰撞破坏;保护近地面处的墙体,防止地表水、雨雪、冰冻对墙脚的侵蚀;增强建筑物立面美观。
做法:防水砂浆抹灰处理(图4-4(a));用石块砌筑(图4-4(c));用天然石板、人造石板贴面(图4-4(b))。
图4-4 勒脚构造4.2.5.2 墙身防潮层作用:防止土壤中的水分沿基础上升,使位于勒脚处的地面水渗入墙内而导致墙身受潮。
从而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保持室内干燥卫生。
构造形式上有水平防潮层和垂直防潮层两种形式。
位置:水平防潮层一般应在室内地面不透水垫层(如混凝土)范围以内,通常在-0.060m标高处设置,而且至少要高于室外地坪150mm;当地面垫层为透水材料(如碎石、炉渣等) 时,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应平齐或高于室内地面一皮砖的地方,即在0.060m处;当两相邻房间之间室内地面有高差时,应在墙身内设置高低两道水平防潮层,并在靠土壤一侧设置垂直防潮层,将两道水平防潮层连接起来,以避免回填土中的潮气侵入墙身。
如图4-5所示。
图4-5 墙身防潮层的位置水平防潮层的做法:1、油毡防潮层:如图4-6(a)所示,目前较少采用。
2、防水砂浆防潮层:如图4-6(b)所示。
它适用于抗震地区、独立砖柱和震动较大的砖砌体中,其整体性较好,抗震能力强,但砂浆是脆性易开裂材料,在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而导致墙体开裂或因砂浆铺贴不饱满时会影响防潮效果。
3、细石混凝土防潮层:如图4-6(c)所示。
它适用于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建筑中,但应把防水要求和结构做法合并考虑较好。
图4-6 水平防潮层的做法垂直防潮层的做法:在需设垂直防潮层的墙面(靠回填土一侧)先用1:2的水泥砂浆抹面15~20mm 厚,再刷冷底子油一道,刷热沥青两道;也可以直接采用掺有3%~5%防水剂的砂浆抹面15~20厚的做法。
砖柱与砖垛砌体工程施工工艺1、适用范围本施工工艺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各种砖柱及砖垛砌体工程施工。
2、材料性能要求(1)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砖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规格一致;产品有出厂合格证及复试单。
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的龄期不少于28d。
(2)水泥:宜采用强度等级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产品应有出厂合格证及复试报告。
(3)砂:宜用中砂,并通过5mm筛孔。
配制M5(含M5)以上砂浆,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5%;M5以下砂浆,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10%,不得含有草根等杂物。
(4)掺合料:有石灰膏、磨细生石灰粉、电石膏和粉煤灰等,石灰膏的熟化时间不应少于7d,严禁使用冻结或脱水硬化的石灰膏。
(5)外加剂:使用微沫剂或各种不同品种的有机塑化剂,其掺量、稀释办法、拌合要求和使用范围应严格按有关技术规定执行,并由试验室试配确定。
(6)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3、主要机具设备(1)机具:应备有砂浆搅拌机、筛砂机和淋灰机等。
(2)工具:应备有大铲、刨锛、瓦刀、泥桶、存灰槽、砖夹、筛子、勾缝条、运砖车、灰浆车、翻斗车和砖笼等。
(3)检测工具:水准仪、经纬仪、钢卷尺、百格网、皮数杆、线坠、水平尺、磅秤、砂浆试模等。
4、作业条件(1)砌筑前,基础或下部主体砌体应经验收合格。
(2)在基础或下部主体砌体顶面弹好墙身轴线、墙边线、门窗洞口和柱子的位置线。
(3)完成回填基础两侧及房心土方。
(4)在柱两端及转角处已按标高立好皮数杆;皮数杆的间距以15~20m为宜,并办好预检手续。
(5)砌筑部位(基础或墙柱面等)的灰渣,杂物清除干净,并浇水湿润。
(6)砂浆由试验室做好试配,确定配合比;准备好砂浆试模。
(7)搭好砌筑脚手架,挂好立网和平网;垂直运输机具准备就绪。
(8)项目部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对作业班组进行了质量、安全、技术交底;班组作业人员中、高级工不少于70%,并应具有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