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反应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反应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反应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反应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1 绪 论

1.1在银催化剂上进行甲醇氧化为甲醛的反应:

3222C H O H O 2H C H O 2H O +→+ 32222C H O H 3O 2C O 4H O +→+

进入反应器的原料气中,甲醇:空气:水蒸气=2:4:1.3(摩尔比),反应后甲醇的转化率达72%,甲醛的收率为69.2%。试计算

(1) (1) 反应的选择性;

(2) (2) 反应器出口气体的组成。

解:(1)由(1.7)式得反应的选择性为:

0.629Y S 0.961196.11%

X 0.720====

(2)进入反应器的原料气中,甲醇:空气:水蒸气=2:4:1.3(摩尔比),

A P 口甲醇、甲醛和二氧化碳的摩尔数n A 、n P 和n c 分别为:

n A =n A0(1-X A )=7.672 mol n P =n A0Y P =18.96 mol

n C =n A0(X A -Y P )=0.7672 mol

结合上述反应的化学计量式,水(n W )、氧气(n O )和氮气(n N )的摩尔数分别为:

n W =n W0+n P +2n C =38.30 mol n O =n O0-1/2n P -3/2n C =0.8788 mol n N =n N0=43.28 mol

1. 1. 2工业上采用铜锌铝催化剂由一氧化碳和氢合成甲醇,其主副反应如下:

23C O 2H C H O H +?

23222C O 4H (C H )O H O +?+ 242C O 3H C H H O +?+

24924C O 8H C H O H 3H O +?+

222C O H O C O H +?+

由于化学平衡的限制,反应过程中一氧化碳不可能全部转化成甲醇,为了提高原料的利用率,生产上采用循环操作,即将反应后的气体冷却,可凝组份变为液体即为粗甲醇,不凝组份如氢气及一氧化碳等部分放空,大部分经循环压缩机后与

Bkg/h 粗甲醇100kmol 放空气体

原料气和冷凝分离后的气体组成如下:(mol )

组分 原料气 冷凝分离后的气体 CO 26.82 15.49 H 2 68.25 69.78 CO 2 1.46 0.82 CH 4 0.55 3.62 N 2 2.92 10.29

粗甲醇的组成为CH 3OH 89.15%,(CH 3)2O 3.55%,C 3H 9OH 1.10%,H 2O 6.20%,均为重量百分率。在操作压力及温度下,其余组分均为不凝组分,但在冷凝冷却过程中可部分溶解于粗甲醇中,对1kg 粗甲醇而言,其溶解量为CO 2 9.82g,CO 9.38g,H 2 1.76g,CH 4 2.14g,N 25.38g 。若循环气与原料气之比为7.2(摩尔比),试计算:

(1) (1) 一氧化碳的单程转换率和全程转化率; (2) (2) 甲醇的单程收率和全程收率。 解:(1)设新鲜原料气进料流量为100kmol/h ,则根据已知条件,计算进料原料其中x i =y i i i i m i i

M ’m =∑y i M i =9.554

又设放空气体流量为Akmol/h ,粗甲醇的流量为Bkg/h 。对整个系统的N 2作衡算得:

5.38B/28×1000+0.1029A=2.92 (A) 对整个系统就所有物料作衡算得:

100×10.42=B+9.554A (B) 联立(A )、(B )两个方程,解之得

A=26.91kmol/h B=785.2kg/h 反应后产物中CO 摩尔流量为

F CO =0.1549A+9.38B/(28×1000) 将求得的A 、B 值代入得

F CO =4.431 kmol/h 故CO 的全程转化率为

C O ,0C O

C O C O ,0

F F 26.82 4.435X 83.48%

F 26.82

--=

==

由已知循环气与新鲜气之摩尔比,可得反应器出口处的CO 摩尔流量为

F ’CO,0=100×0.2682+7.2×100×0.1549=138.4 kmol/h 所以CO 的单程转化率为

C O ,0C O

'C O

C O ,0

F F 26.82 4.435X

16.18%

F 138.4

--=

==

产物粗甲醇所溶解的CO 2、CO 、H 2、CH 4和N 2总量D 为

(9.829.38 1.76 2.14 5.38)B D 0.02848B km ol /h

1000++++==

粗甲醇中甲醇的量为

(B-D)X 甲/M m =(785.2-0.02848B) ×0.8915/32=21.25 kmol/h 所以,甲醇的全程收率为

Y 总=21.25/26.82=79.24% 甲醇的单程收率为

Y 单=21.25/138.4=15.36%

2 反应动力学基础

2.1在一体积为4L 的恒容反应器中进行A 的水解反应,反应前 A 的含量为12.23%(重量),混合物的密度为1g/mL ,反应物A 的分子量为88。在等温常压

解:利用反应时间与组分A 的浓度变化数据,作出C A ~t 的关系曲线,用镜面法求得t=3.5h 时该点的切线,即为水解速率。 切线的斜率为

0.760.125/.6.1

α-==-m ol l h

由(2.6)式可知反应物的水解速率为

0.125/.-=

=dC A r

m ol l h

A dt

2.2在一管式反应器中常压300℃等温下进行甲烷化反应:

2423+→+C O H C H H O

催化剂体积为10ml ,原料气中CO 的含量为3%,其余为N 2,H 2气体,改变进口原料气流量Q 0

解:是一个流动反应器,其反应速率式可用(2.7)式来表示

00000(1)(1)-=

=-=-=-A A R

A A A A A A A A

dF r dV F F X Q C X dF Q C dX

故反应速率可表示为:

000

0(/)==A A

A A A R R dX dX r Q C C dV d V Q

用X A ~V R /Q 0作图,过V R /Q 0=0.20min 的点作切线,即得该条件下的dX A /d(V R /Q 0)值α。

0.650.04 1.79

0.34

α-==

故CO 的转化速率为

40030.10130.03 6.3810/8.31410573--?===???A A P C m ol l R T

4

3

0 6.3810

1.79 1.1410

/.m in (/)--==??=?A

A A R dX r C m ol l d V Q

2.3已知在Fe-Mg 催化剂上水煤气变换反应的正反应动力学方程为: 2

0.850.4

/-=?w C O C O r k y y km ol kg h

式中y CO 和y CO2为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的瞬间摩尔分率,0.1MPa 压力及700K 时反应速率常数k W 等于0.0535kmol/kg.h 。如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30m 2/g ,堆密度为1.13g/cm 3,试计算:

(1) (1) 以反应体积为基准的速率常数k V 。

(2) (2) 以反应相界面积为基准的速率常数k g 。 (3) (3) 以分压表示反应物系组成时的速率常数k g 。 (4) (4) 以摩尔浓度表示反应物系组成时的速率常数k C 。

解:利用(2.10)式及(2.28)式可求得问题的解。注意题中所给比表面的单位换算成m 2/m 3。

3

3

2

3

0.450.453

3

0.45(1) 1.13100.053560.46/.6

(2) 1.7810

/.3010

11(3)()()0.05350.15080.1013..()

8.3110700(4)()(0.05350.333(0.1)ρρρρ-==??=-=

=

=???==?=??==?=v b w b

b

g w w v

b n p w n

c w k k km ol m h k k k km ol m h

a km ol k k P kg h M P a m R T k k P km 0.45

)()

.km ol ol kg h

2.4在等温下进行液相反应A+B →C+D ,在该条件下的反应速率方程为:

1.50.5

0.8/m in =?A A B r C C m ol l

若将A 和B 的初始浓度均为3mol/l 的原料混合进行反应,求反应4min 时A 的转化率。

解:由题中条件知是个等容反应过程,且A 和B 的初始浓度均相等,即为1.5mol/l ,故可把反应速率式简化,得

1.50.5222

00.80.80.8(1)===-A A B A A A r C C C C X 由(2.6)式可知 00

(1)??

???

?--=

=-

=A A A

A A A d C X dC dX r C dt

dt

dt

代入速率方程式

2

2

00.8(1)

=-A

A A A dX C C X dt

化简整理得

00.8(1)=-A

A A dX C dt

X 积分得

00.81=

-A

A A X C t X

解得X A =82.76%。

2.5氨合成塔入口的气体组成为

3.5%NH 3,20.8%N 2,62.6%H 2,7.08%Ar 及5.89CH 4。该塔是在30MPa 压力下操作。已知催化剂床层中某处的温度为490℃,反应气体中氨含量为10%(mol ),试计算该处的反应速率。在Fe 催化剂上氨合成反应速率式为:

3

2

2

3

2

1.5

3

1.512

/=-?N H

H

N

N H

H p p r k p k km ol m h

p p

逆反应

的活化

4

17.5810/=?

E J m ol

。450℃时

3

.

5

22

2

77()/=?k m M P

a m h ,且2

12/=P k k K ,490℃时,Kp 可按下式计算:

4

7

2

log 2047.8/ 2.4943log 1.25610 1.856410 3.206

--=--?+?+p K T T T T 注:m 3为标准立方米。

解:题中给出450℃时的k 2值,而反应是在490℃下,故首先要求出490℃时的k 2值。

利用(2.27)试,求出频率因子A:

4

4

217.5810/8.314723162'1617.5810/8.314723430.532exp ()

exp ()2277/ 1.14510

exp () 1.14510 1.05510()/.-??-??-=-===?-==?=?

E k A R T E A k e R T E k A e m M P a m h

R T

490℃的Kp 值由题给公式计算出

4

7

2

2

log 2047.8/763 2.4943log 763 1.25610763 1.856410

763

3.206 1.25245.59210

---=--??+??+=-=?p p K K 求k 1值:

22'

112

'

2

2

2

4

3

1.5

3

1(5.59210) 1.0551033()/.--=

==???=p

p k K

k K k k k m M Pa m h

求各组分的分压值:

223

3122+?N H N H

5716

.0.1416

0*(-2)*2087.01.14160*2087.0*3-626.0 1y 13y y 1904

.0 .1416

0*(-2)*2087.01)1416.0-(12087.0 1y y y 1416.05

.6914.45*(-2)*2087.01*2087.0*2

1

1035.010.01y y y 2

2123211 %87.20P y , 1y y y 1000H H 000A A 00R 0R R 0000000==-)

+-(

,+=

δ+-==+=

δ+-===+--

=δ+νν-=

δ==δ+νν-

=

δ+νν-=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i i A

A A A

A A

i i i A

A A A

A A i i i X

y X

X

y X X

X X

X

X y X

y p X

y X

X y X

p p p

P y i i p =

反应速率为:

3

2

2

3

2

1.5

1.5

4

1.512

1.5

33

3

3

17.15

333.0 5.718 1.055103

17.15

4.02310/.(179.6/.)

=-=??-??

=?N H

H

N

N H

H p p r k p k p p

m m cat h km ol m cat h

2.6下面是两个反应的T-X 图,图中AB 是平衡曲线,NP 是最佳温度曲线,

AM 是等温线,HB 是等转化率线。根据下面两图回答:

(1) (1) 是可逆反应还是不可逆反应? (2) (2) 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3) (3) 在等温线上,A,D,O,E,M 点中哪一点速率最大,哪一点速率最小? (4) (4) 在等转化率线上,H,C,R,O,F 及B 点中,哪一点速率最大,哪一点

速率最小?

(5) (5) 在C,R 两点中,谁的速率大?

(6) (6) 根据图中所给的十点中,判断哪一点速率最大?

解: 图2.1 图2.2 (1)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 (2)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3)M 点速率最大,A 点速率最小 M 点速率最大,A 点速率最小 (4)O 点速率最大,B 点速率最小 H 点速率最大,B 点速率最小 (5)R 点速率大于C 点速率 C 点速率大于R 点速率

(6)M 点速率最大 根据等速线的走向来判断H,M 点的速率大小。

2.7在进行一氧化碳变换反应动力学研究中,采用B106催化剂进行试验,测得正反应活化能为4

9.62910/?J m ol ,如果不考虑逆反应,试问反应温度是550℃时的速率比反应温度是400℃时的速率大多少倍?

解:从题中可知,反应条件除了温度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而温度的影响表现在反应速率常数k 上,故可用反应速率常数之比来描述反应速率之比。

400550

119629011()()550

550

550

8.314673823

400

400

400exp()

23exp()(倍)

---==

===-E R T T E A r k R T e e r k E A R T

2.8常压下,在钒催化剂上进行SO 2氧化反应,原料气组成为7%O 2及82%N 2。试计算转化率为80%时的最佳温度。二氧化硫在钒催化剂上氧化的正反应活化能

为4

9.21110/?J m ol ,化学计量数等于2,反应式为:

223

12+?S O O S O

其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为:

log 4905.5/ 4.6455=-p e K T

该反应的热效应4

9.62910/-=?r H J m ol 。

解:(1)求出转化率为80%时各组分的分压:

2

2

2

2

3

3

2

2

3

3

3

2

0.1013 1.4/97.2 1.4610()

0.10138.2/97.28.5510()

0.1013 5.6/97.2 5.8410()

0.101382/97.28.5510()

----==?=?==?=?==?=?==?=?SO SO O O SO SO N N p P y M P a p P y M P a p P y M P a p P y M P a

(2)求与上述组成对应的平衡常数K P 值:

3

2

2

3

0.50.5

335.8410

43.26

1.4610

8.5510

---?

?

??

?

?=

=

=??SO

P SO o p K p p

(3)求平衡温度Te

log 4905.5/ 4.6455

4905.5780.96.282

=-==p e e K T T K

(4)利用(2.31)式求逆反应活化能E 值

4

459.629109.21110 1.40310/2ν-??=-=?-=? r

r H E E J m ol

(5)利用(2.31)式求最佳温度T OP

4

780.9739.0048.314780.914.031ln 1ln 9.211(14.039.211)10=

==?++-?- e

O P e T T K

R T E E E E

2.9在一恒容反应器中进行下列液相反应:

+→A B R 3

1.6/=?R A r C km ol m h

2→A D 2

3

8.2/=?D A r C km ol m h

式中r R ,r D 分别表示产物R 及D 的生成速率。反应用的原料为A 与B 的混合物,其中A 的浓度为2kmol/m 3,试计算A 的转化率达到95%时所需的反应时间。

解:反应物A 的消耗速率应为两反应速率之和,即 2

2 1.616.4 1.6(110.25)=+=+=+A R D A A A A R r r C C C C 利用(2.6)式

1.6(110.25)

-=+A A A dC C C dt

积分之

000

1(1)10.2510.2511.6()ln(1)ln 10.251

1110.250.6463/1.60.4038??-+

?

?=--=--+??

?++????

==A A A

C A A A C A A A X C t dC X C C C t h

2.10在催化剂上进行三甲基苯的氢解反应:

6333264324(())+→+C H C H H C H C H C H 6432

26534()+→+C H C H H C H C H C H 反应器进口原料气组成为66.67%H 2,33.33%三甲基苯。在0.1Mpa 及523K 下等温

反应,当反应器出口三甲基苯的转化率为80%时,其混合气体的氢含量为20%,试求:

(1) (1) 此时反应器出口的气体组成。

(2) (2) 若这两个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分别为:

0.53

6300/=?A A B r C C km ol m h

0.53

3400/=?E C B r C C km ol m h 则出口处二甲基苯的生成速率是多少?

解:以100mol 为计算基准,设X 为三甲基苯的转化率,Y 为生成的甲苯摩尔数。

(1) (1)

66.67-33.33X-Y=20

解得Y=66.67-33.33×0.8-20=20.01kmol (甲苯量) 生成的二甲基苯量:33.33×0.8-20.01=6.654kmol 生成的甲烷量:33.33×0.8+20.01=46.67kmol 剩余的三甲基苯量:33.33×(1-0.8)=6.666kmol 氢气含量为:20kmol 故出口尾气组成为:三甲基苯6.666%,氢气20%,二甲基苯6.654%,甲烷46.67%,甲基苯20.01%。

(2) (2) 由题给条件可知,三甲基苯的出口浓度为:

33003

3

3

3

00.10.33337.66910/8.31410523

(10.8)7.66910(10.8) 1.53410

/----?=

=

=???=-=?-=?A A A A p C km ol m R T

C C km ol m

333333

333

333

0.20 1.53410 4.610/0.06666

0.06654 1.53410 1.53210/0.066660.4667 1.53410 1.07410/0.066660.2001 1.53410 4.60310/0.06666--------=

??=?=??=?=??=?=??=?B C D E C km ol m C km ol m

C km ol m

C km ol m

0.50.5

3

3

0.5

3

3

0.5

3

630034006300 1.53410

(4.610

)

3400 1.53210

(4.610)

0.65550.35330.3022/.----=-=-=????-????=-=C A E A B C B R r r C C C C km ol m h

2.11在210℃等温下进行亚硝酸乙脂的气相分解反应: 2523251122→++C H N O N O C H C H O C H O H

该反应为一级不可逆反应,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为

1441

1.3910exp( 1.89710/)()-=?-?k T s ,若反应是在恒容下进行,系统的起始总压为0.1013MPa ,采用的是纯亚硝酸乙脂,试计算亚硝酸乙脂分解率为80%时,亚硝酸乙脂的分解速率及乙醇的生成速率。 若采用恒压反应,乙醇的生成速率又是多少?

解:(1)恒容过程,其反应式可表示为: 1122→++A B C D

反应速率式表示为:

0(1)==-A A A A r kC kC X

设为理想气体,反应物A 的初始浓度为:

2003

14

0014

2

6

0.1013 2.52310/8.31410483

(1) 1.3910

exp(18973/)(1)

1.3910exp(18973/483)

2.52310(100.8) 6.11210

/.----=

=

=???=-=?-?-=?-???=?A A A A A A A P y C m ol l R T

r kC X T C X m ol l s

亚硝酸乙脂的分解速率为:

6

6.11210/.-==?A A R r m ol l s

乙醇的生成速率为:

6

1 3.05610/.2-==?D A R r m ol l s

(2)恒压过程,由于反应前后摩尔数有变化,是个变容过程,由(2.49)式可求得总摩尔数的变化。

10.50.51/1

1δυ

υ++-=

==∑A t

A

由于反应物是纯A ,故有:y A0=1。

由(2.52)式可求得组分的瞬间浓度:

2

2

0014

2

6

(1) 2.52310(10.8)

2.80310

/11110.8

1.3910exp(18973/483)

2.80310

3.39510/.δ-----?-=

=

=?++??==?-??=?A A A A A A

A A C X C m ol l

y X r kC m ol l s

乙醇的生成速率为:

6

1 1.69810

/.2

-=

=?D A R r m ol l s

2.12甲烷与水蒸气在镍催化剂及750℃等温下的转化反应为:

422224+→+C H H O C O H

原料气中甲烷与水蒸气的摩尔比为1:4,若这个反应对各反应物均为一级,已知k=2l/mol.s,试求:

(1) (1) 反应在恒容下进行,系统的初始总压为0.1013MPa ,当反应器出口

的CH 4转化率为80%时,CO 2和H 2的生成速率是多少? (2) (2) 反应在恒压下进行,其他条件如(1),CO 2的生成速率又是多少?

解:(1)由题意可将反应速率表示为:

24+→+=C A B A B C D

r kC C

对于恒容过程,则有 0003

003

3

3

00(1)

20.10130.2 2.38210

/8.31410

1023

44 2.382109.52810

/----=-=-?=

=

=???==??=?A A A B B A A A A B A C C X C C C X P C m ol l

R T

C C m ol l

当X A0=0.8时

3

4033

3

004

3

6

6

5

(1) 2.382100.2 4.76410

/29.528102 2.382100.8 5.71710

/2 4.76410 5.71710

5.44710/.44 5.44710

2.17910/.----------=-=??=?=-=?-???=?===????=?==??=?A A A B B A A

C C A B

D C C C X m ol l

C C C X

m ol l

R r kC C m ol l s

R r m ol l s

(2)对于恒压过程,是个变容反应过程,由(2.49)式可求得总摩尔数的变化

1412/2

1δυυ+--===∑A t A

反应物A 的原始分率:

01

0.2

14==+A y

由(2.52)式可求得转化率为80%时的浓度:

3

4

00(1) 2.38210(10.8) 3.60910

/1120.20.8δ---?-==

=?++??A A A A A A C X C m ol l

y X

3

3

5

00029.52810

2 2.38210

0.8

4.33110

/1120.20.8

δ----?-???=

=

=?++??B A A

B A A A

C C X C m ol l

y X

4

5

6

6

2 3.60910

4.33110

3.12610

/.3.12610/.----==????=?==?A A B C C r kC C m ol l s

R r m ol l s

2.13在473K 等温及常压下进行气相反应:

(1)3→A R 1.2/m in =?R A r C m ol l (2)2→A S 0.5/m in =?S A r C m ol l

(3)→A T 2.1/m in =?T A r C m ol l

式中C A 为反应物A 的浓度(mol/l ),原料中A 和惰性气体各为一半(体积比),试求当A 的转化率达85%时,其转化速率是多少?

解:方法(1),先求出总摩尔变化数δA 。 首先将产物的生成速率变为对应的反应物的转化速率:

1

0.43

10.252

2.1===

===A R R A

A S S A

A T T A

r r C r r C r r C

总反应速率为:

2.75=++=A A R A S A T A R r r r C

以一摩尔反应物A 为基准,总摩尔变化数为:

0.40.25 2.13210.382

2.75 2.75 2.75δ=?+?+-=A

初始浓度为:

2

0003

0.10130.5 1.28810/8.31410473--?===???A A P y C m ol l R T

则有

2

3

003

3

(1) 1.28810

0.15

1.662510

/110.50.380.85

2.75 2.75 1.662510

4.57210/.m in

δ-----??=

=

=?++??==??=?A A A A A A

A A C X C m ol l

y X R C m ol l

方法(2),可将C A 表示为:

00(1)13121211

1

δδδδ-=

+-==-=

==∑A A A A A j A j A R A S A T C X C y X

2

3

3

3

0.40.2520.8510.850.3245

2.75

2.75

1.28810

0.15

1.662310

/10.32450.5

2.75 2.75 1.662310 4.57110/.m in δ----=?

?+?

?=??=

=?+?==??=?∑

A j A j A A A X C m ol l

R C m ol l 方法(3),利用物料衡算可分别求出反应物A 生成R 及S 的瞬间选择性S R ,S S ,因而可求出产物R 及S 的收率y R ,y S ,求得A 转化率为85%时的分率:

0002

3

3

3

(1)0.06453

122 1.28810

0.064532 1.662310

/2.75 2.75 1.662310

4.57110

/.m in

-------=

=++==???=?==??=?A R S T A A R A S

A A O A A A y y y y y y y y y C C y m ol l

R C m ol l

其中:

0.40.4(0.40.25 2.1) 2.750.250.25(0.40.25 2.1) 2.75

0.40.850.12362.750.250.850.07727

2.75

==++==

++=?==

?=A

R A

A

S A R S C S C C S C y y

2.14在Pt 催化剂上进行异丙苯分解反应:

6532

6636()?+C H C H C H C H C H 以A,B 及R 分别表示异丙苯,苯及丙烯,反应步骤如下:

(1)σσ+?A A

(2)σσ?+A B R (3)σσ?+B B

若表面反应为速率控制步骤,试推导异丙苯分解的速率方程。

解:根据速率控制步骤及定态近似原理,除表面反应外,其它两步达到平衡,描述如下:

θσσθθθ+?==A V

A A A A V

A

p A A K K p σσθθ?+=-

A A R

B A B R r k kp

θσσ

θθθ?+=

=B V

B B B B V

B

p B B K K p

以表面反应速率方程来代表整个反应的速率方程:

θθ=-

A A R

B r k kp

由于1θθθ++=A B V 将,θθA B 代入上式得:

1θθθ++=A A V B B V V K p K p

整理得:

1

1θ=

++V A A B B K p K p

将,,θθθA B V 代入速率方程中

()/111-=-=

++++++ A A R B B A B R P

A A A

B B A A B B A A B B kK p kp K p k p p p K r K p K p K p K p K p K p

其中

/== A P A B k kK K kK kK

2.15在银催化剂上进行乙烯氧化反应:

2422422+→C H O C H O

化作22()()2()+→A B R 其反应步骤可表示如下:

(1)σσ+?A A (2)222σσ+?B B (3)σσσσ+?+A B R

(4)σσ?+R R

若是第三步是速率控制步骤,试推导其动力学方程。

解:根据速率控制步骤及定态近似原理,除表面反应步骤外,其余近似达到平衡,写出相应的覆盖率表达式:

(1)σσθθ+?=A A A V A A K p

2(2)22σσ

θ+?=

B V B B (4)σσθθ?+=R R R V R R K p

整个反应的速率方程以表面反应的速率方程来表示:

θθθθ=-

A A

B R V r k k

根据总覆盖率为1的原则,则有:

1θθθθ+++=A B R V 或

1θθθ+

++=A A V V R R V V K p K p

整理得:

1

θ=

V

将,,,θθθθA B R V 代入反应速率方程,得:

22

θ

=-=

A A A V R R V

r kK p kp K

其中

/

==

A R

k kK K k kK

2.16设有反应→+

A B D,其反应步骤表示如下:

(1)σσ

+?

A A

(2)σσ

→+

A B D

(3)σσ

?+

B B

若(1)速率控制步骤,试推导其动力学方程。

解:先写出各步的速率式:

1

2

3

(1)

(2)

(3)

σσθθ

σσθ

σσθθ

+?=-

→+=

?+=-

aA A V dA A

S A

dB B aB A V

A A r k p k

A B D r k

B B r k k p

由于(1)是速率控制步骤,第(2)步是不可逆反应,其反应速率应等于(1)的吸附速率,故有:

θθθ

-=

aA A V dA A S A

k p k k

整理得:

θ

θ=

+

aA A V

A

S dA

k p

k k

根据定态近似原则

()

()/

θ

θθθ

θθθθ

θθ

=-+=

=+=+

+

=+

+

B

S A dB B aA A V

S aA A

dB B S A aA A V aB B V

S aA

S aA A

B aB B V dB

S aA

d

k k k p

dt

k k p

k k k p k p

k k

k k p

k p k

k k

因为1

θθθ

++=

A B V

将,

θθ

A B代入上式,化简后得:

1

1

θ=

++

+

V

aA A

B B

S dA

k p

K p

k k

最后将,

θθ

A V代入吸附速率式,即为该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

1()

1

-

+

==

++++

++

+

aA A

aA A dA

S dA S aA A

aA A S dA aA A S dA B B

B B

S dA

k p

k p k

k k k k p

r

k p k k k p k k K p

K p

k k

2.17一氧化碳变换反应:

222()()()()+→+C O A H O B C O C H D

在较低温度下,其动力学方程可表示为:

1=

++A B

A A C C kp p r K p K p

试拟定该反应的合适的反应步骤。

解:根据题意,假设反应步骤如下: (1)(2)(3)σσ

σσσσ+?+→+?+A A A B C D

C C

并假设第二步是控制步骤,其速率方程就代表了整个反应的速率方程:

θ=S A B r k p

其余的两步可认为达到平衡,则有:

θθθθ==A A A V

C C C V K p K p

由于1θθθ++=A B V ,有:

1

1θ=

++V A A C C K p K p

将,θθA V 代入速率式,得:

11==

++++S A A B A B

A A C C A A C C k K p p kp p r K p K p K p K p

式中=S A k k K 。故上述假定与题意符合。但上述假定的反应步骤不是唯一的。

2.18利用习题2.1的数据,试用积分法和微分法求其动力学方程。 解:先用积分法求其动力学方程。 设为一级不可逆反应,其速率表达式为:

=-=A

A A

dC r kC dt

积分得:

ln()

=A A C kt C

0ln()

A A C C

表示为:

0.425/.=-

=A

A A dC r C m ol l h

dt

用微分法求解动力学方程

首先用C A ~t 曲线,在曲线上取时间为0,1,2,……9h 所对应点的切线,为了准确可采用镜面法,求得各切线的斜率即为对应的dC A /dt 之值,然后再以

A A 方程可表示为:

0.5/.=-

=A

A A dC r C m ol l h

dt

或将速率方程直线化,即两边取对数,得:

ln()ln ln -

=+A

A

dC k n C dt

可简化为y=b+ax 形式,利用多元回归,可求得反应级数

n=1.004≈1,反应速率常数值为k=0.4996。

还可用一数学公式来拟合C A ~t 曲线,然后再将该数学公式对t 求导,求得dC A /dt 之值,此法会比作图法来的准确。

2.19在Ni 催化剂上进行甲烷化反应:

2423+?+C O H C H H O

及正反应速率常数。

解:由题意可写出速率方程式:

4

2

=a C H C O H r k p p

但由于氢的分压保持为0.1013MPa 的恒定值,反应速率式可简化为:

4

=a

C H C O

r kp

式中

2

=H

k k p 。将速率式直线化:

4

ln ln ln =+C H C O

r k a p 或=+y b ax

式中4ln ,ln ,ln ===+C H C O

y r b k x p ,由残差平方和最小而导出最小二乘法的

系数计算式:

2

2

1

-=

??-????=

-??∑∑∑∑∑∑∑x y m xy a x m x

b y a x m

将累加值代入a,b []4

2

2

2

4(18.26)( 5.293)522.73

0.9571

( 5.293)59.157118.260.957( 5.293) 2.639

5

7.14410

7.14410

/.m in

---?--?==≈--?=

--?-=-=?==?C H C H C O a b k R r p km ol g ````````````````````

2.20在铂催化剂上,乙烯深度氧化的动力学方程可表示为:

2

(1)=+A B

B B kp p r K p

式中p A ,p B

B

解:首先将动力学方程式直线化:

2

(1)

=?=+

+

A B

B

B B

kp p

r p

K p

或y=b+ax。其中

y

()

22

245

2

2

3

2

3

2.28710 5.05611 1.20910

169.1

2.2871011 5.68810

1

5.056169.1 2.287100.108

11

1

85.73

169.1 1.56610

85.73

1 1.56610

--

--

-

??-??

==

?-??

??

=-??=

??

==

==?=?

=

+?

B

A B

B

a

b

k

b

K a

p p

r

p

平均偏差 4.7%

δ=,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3 釜式反应器

3.1在等温间歇反应器中进行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325325

+→+

C H C O O C H N aO H C H C O O N a C H O H

控制工程基础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课后答案

控制工程基础习题解答 第一章 1-5.图1-10为张力控制系统。当送料速度在短时间内突然变化时,试说明该控制系统的作用情况。画出该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1-10 题1-5图 由图可知,通过张紧轮将张力转为角位移,通过测量角位移即可获得当前张力的大小。 当送料速度发生变化时,使系统张力发生改变,角位移相应变化,通过测量元件获得当前实际的角位移,和标准张力时角位移的给定值进行比较,得到它们的偏差。根据偏差的大小调节电动机的转速,使偏差减小达到张力控制的目的。 框图如图所示。 角位移 题1-5 框图 1-8.图1-13为自动防空火力随动控制系统示意图及原理图。试说明该控制系统的作用情况。

该系统由两个自动控制系统串联而成:跟踪控制系统和瞄准控制系统,由跟踪控制系统 获得目标的方位角和仰角,经过计算机进行弹道计算后给出火炮瞄准命令作为瞄准系统的给定值,瞄准系统控制火炮的水平旋转和垂直旋转实现瞄准。 跟踪控制系统根据敏感元件的输出获得对目标的跟踪误差,由此调整视线方向,保持敏感元件的最大输出,使视线始终对准目标,实现自动跟踪的功能。 瞄准系统分别由仰角伺服控制系统和方向角伺服控制系统并联组成,根据计算机给出的火炮瞄准命令,和仰角测量装置或水平方向角测量装置获得的火炮实际方位角比较,获得瞄准误差,通过定位伺服机构调整火炮瞄准的角度,实现火炮自动瞄准的功能。 控制工程基础习题解答 第二章 2-2.试求下列函数的拉氏变换,假定当t<0时,f(t)=0。 (3). ()t e t f t 10cos 5.0-= 解:()[][ ] ()100 5.05 .010cos 2 5.0+++= =-s s t e L t f L t (5). ()?? ? ? ?+ =35sin πt t f 图1-13 题1-8图 敏感元件

反应工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 绪论 1.1在银催化剂上进行甲醇氧化为甲醛的反应: 3222CH OH O 2HCHO 2H O +→+ 32222CH OH 3O 2CO 4H O +→+ 进入反应器的原料气中,甲醇:空气:水蒸气=2:4:1.3(摩尔比),反应后甲醇的转化率达72%,甲醛的收率为69.2%。试计算 (1)反应的选择性; (2)反应器出口气体的组成。 解:(1)由(1.7)式得反应的选择性为: 0.629Y S 0.961196.11% X 0.720==== (2)进入反应器的原料气中,甲醇:空气:水蒸气=2:4:1.3(摩尔比),当进入反应器的总原料量为100mol 时,则反应器的进料组成为 2由甲醇的转化率达72%2y x +=72%; 4 .27x =69.2% 解得x=18.96; y=0.77 所以,反应器出口气体组成为: CH 3OH: %1002 21004.27?+ +--y x y x =6.983%

空气: %1002 210023279.54?+ +-- y x y x =40.19% 水: %10022100281.17?+ +++y x y x =34.87% HCHO: %10022100?+ +y x x =17.26% CO 2: %1002 2100?+ +y x y =0.6983% 1.2工业上采用铜锌铝催化剂由一氧化碳和氢合成甲醇,其主副反应如下: 23CO 2H CH OH +? 23222CO 4H (CH )O H O +?+ 242CO 3H CH H O +?+ 24924CO 8H C H OH 3H O +?+ 222CO H O CO H +?+ 由于化学平衡的限制,反应过程中一氧化碳不可能全部转化成甲醇,为了提高原料的利用率,生产上采用循环操作,即将反应后的气体冷却,可凝组份变为液体即为粗甲醇,不凝组份如氢气及一氧化碳等部分放空,大部分经循环压缩机后与原料气混合返回合成塔中。下图是生产流程示意图 放空气体 Akmol/h 原料气和冷凝分离后的气体组成如下: 组分 原料气 冷凝分离后的气体 CO 26.82 15.49 H 2 68.25 69.78 CO 2 1.46 0.82

工程材料课后习题答案

土木工程材料课后习题 第一章 2、当某种材料得孔隙率增大时,表17内其她性质如何变化?(用符号表示:↑增大、↓下降、不变、?不定) 材料长期在水得作用下不被破坏,强度也不显著降低得性质称耐水性 用软化系数来表示K R=f b/f g 工程中将K R>0、85得材料瞧做就是耐水材料,可以用在水中或潮湿环境中得重要结构;用于受潮较轻或次要结构时,材料得K R值也不得低于0、75 4、材料发生渗水与冻融破坏得主要原因就是什么?如何提高材料得抗渗性与抗冻性?材料得孔隙率大,孔径大、开口并连通得空隙多、强度低就是发生渗水与冻融破坏得主要原因。 工程上常采用降低孔隙率、提高密实度、提高闭口孔隙比例、减少裂缝或进行憎水处理等方法提高材料得抗渗性。 工程上常采用降低孔隙率、提高密实度、提高闭口孔隙比例、提高材料得强度等方法提高材料得抗冻性。 5、什么就是材料得导热性?用什么表示?一般如何利用孔隙提高材料得保温性能?导热性就是指材料传导热量得能力。用导热系数来表示。 减少开口孔隙率,提高闭口孔隙率比例。 7、什么就是材料得耐久性?通常用哪些性质来反映? 材料得耐久性就是指其在长期得使用过程中,能抵抗环境得破坏作用,并保持原有性质不变、不破坏得一项综合性质。 通常用抗渗性、抗冻性、抗老化与抗碳化等性质。 8、某工地有砂50t,密度为2、65g/cm3,堆积密度为1450kg/m3;石子100t,密度为2、70g/cm3,堆积密度为1500kg/m3、试计算砂石得空隙率,若堆积高度为1、2m,各需要多大面积存放? 砂:绝对密实体积V1=50*1000/2650=18、87m3 自然状态下得体积V2=50*1000/1450=34、48m3 砂得空隙率为P1=(34、4818、87)/34、48=45、28% 存放面积为S1=3*34、48/1、2=86、2m2 石:绝对密实体积V3=100*1000/2700=37、04m3 自然状态下得体积V4=100*1000/1500=66、67m3 砂得空隙率为P2=(66、6737、04)/66、67=44、44% 存放面积为S2=3*66、67/1、2=166、675m2 第二章 3、花岗石与大理石各有何特性及用途? 花岗石特性:(1)、密度大。(2)、结构致密,抗压强度高。(3)、孔隙率小,吸水率低。(4)、材质坚硬。(5)、装饰性好。(6)、耐久性好。 用途:用于高级建筑结构材料与装饰材料

基础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1)地区的标准冻结深度为 0 =1.8m 2)按式 2-30求设计冻结深度,即 d = 0 zs zw ze 第二层土: d>0.5mm 占 40%<50%, d>0.25mm 占 55%>50%,为中砂, zs =1.30 查表 2-12 求 zw 第一层土: 按表 2-10查粉土, 19%< =20%<22%,底面距地下水位 0.8m<1.5m ,冻胀 等级为Ⅲ级 冻胀类别为冻胀 zw =0.90 第二层土:按表 2-10 查中砂,地下水位离标准冻结面距离为 0.2m<0.5m 冻胀等级为 Ⅳ级 冻胀类别为强冻胀 zw =0.85 查表 2-13 求 ze 城市人口为 30 万,按城市的近郊取值 ze =0.95(注意表格下面的注释) 按第一层土计算: d1 =1.8*1.2*0.90*0.95=1.85m 按第二层土计算: d2 =1.8*1.3*0.85*0.95=1.89m 表明:冻结深度进入了第二层土内,故残留冻土层主要存在于第二层土。可近似取冻深 最大的土层,即第二层土的冻深 1.89m 来作为场地冻深。 如果考虑两层土对冻深的影响,可通过折算来计算实际的场地冻深。 折算冻结深度: Z d ' =1.2 +(1.85 - 1.2)* 1.89 =1.864m 1.85 (3)求基础最小埋深 按照正方形单独基础,基底平均压力为 120kp a ,强冻胀、采暖条件,查表 2-14 得允许 残留冻土层厚度 h max =0.675m 由式 2-31求得基础的最小埋置深度 d min = d - h max =1.89-0.675=1.215m 或者:最小埋置深度 d min = 'd - h max =1.864-0.675=1.189m 综合可取 d min =1.2m 查表 2-11 求 zs 第一层土: I p = L - P =8<10 且 d>0.075mm 占土重 10%<50% ,为粉土, zs =1.20

反应工程第五章习题答案

化学反应工程习题(第五章) 5.1乙炔与氯化氢在HgCl 2-活性炭催化剂上合成氯乙烯的反应 2223C H HCl C H Cl +? ()A ()B ()C 其动力学方程式可有如下种种形式: (1) 2 (/)/(1)A B C A A B B C C r p p p K K p K p K p κ=-+++ (2) /(1)(1)A B A B B B C C A A r K K p p K p K p K p κ=+++ (3) /(1)A A B A A B B r K p p K p K p κ=++ (4) /(1)B A B B B C C r K p p K p K p κ=++ 试说明各式所代表的反应机理和控制步骤。 解:(1) A A σσ+? B B σσ+? A B C σσσσ+?+ (控制步骤) C C σσ?+ (2) 11A A σσ+? 22 122111 B B A B C C C σσσσσσσσ+?+→+?+(控制步骤) (3) A A σσ+? B B σσ+? A B C σσ+→+ (控制步骤) (4) B B σσ+? A B C σσ+→ (控制步骤) C C σσ?+ 5.2 在Pd-Al 2O 3催化剂上用乙烯合成醋酸乙烯的反应为 243222321C H C H C O O H O C H C O O C H H O 2 ++ ?+ 实验测得的初速率数据如下[功刀等,化工志,71,2007(1968).] 115℃, AcOH 200p mmHg =,2 92O p m m H g =。 24()C H p m m H g 70 100 195 247 315 465 5 010(/) r m ol hr g ??催化剂 3.9 4.4 6.0 6.6 7.25 5.4 注:1mmHg=133.322Pa

工程材料习题册 打印 答案

第一章 金属的性能 一、填空(将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下同) 1、金属材料的性能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使用性能,它包括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等。另一类是工艺性能,它包括铸造性能、锻造性能、焊接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等。 2、大小不变或变化很慢的载荷称为静载荷,在短时间内以较高速度作用于零件上的载荷称为冲击载荷,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发生周期变化的载荷称为交变载荷。 3、变形一般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种。不能随载荷的去除而消失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4、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或断裂的能力。 5、强度的常用衡量指标有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用符号σb 和σs 表示。 6、如果零件工作时所受的应力低于材料的σb 或σ0.2,则不会产生过量的塑性变形。 7、有一钢试样其截面积为100mm 2,已知钢试样的MPa S 314=σ MPa b 530=σ 。拉伸试验时,当受到拉力为—————— 试样出现屈服现象,当受到拉力为—————— 时,试样出现缩颈。 8、断裂前金属材料产生永久变形的能力称为塑性。金属材料的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的数值越大,表示材料的塑性越好。 9、一拉伸试样的原标距长度为50mm,直径为10mm 拉断后试样的标距长度为79mm ,缩颈处的最小直径为4.9 mm ,此材料的伸长率为—————,断面收缩率为——————。 10.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载荷作用而不破坏能力。称为冲击韧性。 11.填出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的符号:屈服点σs ,抗拉强度σb ,洛氏硬度C 标尺HRC , 伸长率δ,断面收缩率ψ,冲击韧度αk ,疲劳极限σ-1。 二、判断(正确打√,错误打×。下同) 1、弹性变形能随载荷的去除而消失。(√ ) 2、所有金属材料在拉伸试验时都会出现显着的屈服现象。(× ) 3、材料的屈服点越低,则允许的工作应力越高。(× ) 4、洛氏硬度值无单位。(√ ) 5、做布氏硬度试验时,当试验条件相同时,其压痕直径越小,材料的硬度越低。(× ) 6、材料对小能量多次冲击抗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材料的强度和塑性。( ×) 7、布氏硬度测量法不宜于测量成品及较薄零件。( √) 8、洛氏硬度值是根据压头压入被测定材料的压痕深度得出的。(√ ) 9、铸铁的铸造性能比钢好,故常用来铸造形状复杂的工件。(√ )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填入括号内。下同) 1、拉伸试验时,试样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称为材料的(B )。 A.屈服点 B.抗拉强度 C.弹性极限 2、做疲劳试验时,试样承受的载荷为(C ) A.静载荷 B.冲击载荷 C 交变载荷 3、洛氏硬度C 标尺所用的压头是( B ) A..淬硬钢球 B.金刚石圆锥体 C.硬质合金球 4.金属材料抵抗塑性变形或断裂的能力称为(C ) A..塑性 B.硬度 C.强度 5.用拉伸试验可测定材料的(A )性能指标。 A..强度 B.硬度 C.韧性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二章 2.1土由哪几部分组成?土中水分为哪几类?其特征如何?对土的工程性质影响如何? 土体一般由固相、液相和气相三部分组成(即土的三相)。 土中水按存在形态分为: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液态水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自由水又分为重力水和毛细水)。 特征:固态水是指存在于颗粒矿物的晶体格架内部或是参与矿物构造的水,液态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气态水是土中气的一部分。 影响:土中水并非处于静止状态,而是运动着的。工程实践中的流沙、管涌、冻胀、渗透固结、渗流时的边坡稳定问题都与土中水的运用有关。 2.2土的不均匀系数Cu及曲率系数Cc的定义是什么?如何从土的颗粒级配曲线形态上,Cu和Cc数值 上评价土的工程性质。 不均匀系数Cu反映了大小不同粒组的分布情况。 曲率系数Cc描述了级配曲线分布的整体形态,表示是否有某粒组缺失的情况。 评价:(1)对于级配连续的土:Cu>5,级配良好;Cu<5,级配不良。 (2)对于级配不连续的土:同时满足Cu>5和Cc=1~3,级配良好,反之则级配不良。 2.3说明土的天然重度、饱和重度、浮重度和干重度的物理概念和相互联系,比较同一种土各重度数值 的大小。 天然重度、饱和重度、浮重度和干重度分别表示单位体积的土分别在天然、饱和、湿润、干燥状态下的重量,它们反映了土在不同状态下质量的差异。 饱和重度>天然重度>干重度>浮重度 2.4土的三相比例指标有哪些?哪些可以直接测定?哪些通过换算求得?为换算方便,什么情况下令 V=1,什么情况下令Vs=1? 三相比例指标有:天然密度、含水量、相对密度、干密度、饱和密度、有效密度、孔隙比、孔隙率、饱和度。 直测指标:密度、含水量、相对密度。换算指标:孔隙比、孔隙率、饱和度。 当已知相对密度ds时令Vs=1,当已知天然密度时令V=1,如若两者都已知,设V=1或Vs=1都行2.5反映无黏性土密实度状态的指标有哪些?采用相对密实度判断砂土的密实度有何优点?而工程上为 何应用得并不广泛? 指标:孔隙比、最大孔隙比、最小孔隙比。 优点:判断密实度最简便的方法是用孔隙比e来描述,但e未能考虑级配的因素,故引入密实度。 应用不广泛的原因:天然状态砂土的孔隙比e值难测定,此外按规程方法室内测定孔隙比最大值和孔隙比最小值时,人为误差也较大。 2.6下列物理指标中,哪几项对黏性土有意义?哪几项对无黏性土有意义? 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对黏性土有意义。粒径级配、相对密实度对无黏土有意义。 2.7简述渗透定理的意义,渗透系数K如何测定?动水如何计算?何谓流砂现象?这种现象对工程有何 影响? 渗透定理即达西定律V=ki,其反映土中水渗流快慢。 室内测定渗透系数有常水头法和变水头法,也可在现场进行抽水实验测定。 流砂现象:当动水为GD数值等于或大于土的浮重度时,土体发生浮起而随水流动。 影响:基础因流砂破坏,土粒随水流走,支撑滑落,支护结构移位,地面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产生裂缝及地下管线破坏,严重时将导致工程事故。 2.8土发生冻胀的原因是什么?发生冻胀的条件是什么? 原因:在气温降低以及浓度变化产生渗透压两种作用下,下卧未冻结区的水被吸引到冻结区参与冻结,使冰晶体不断扩大,在土层中形成冰夹层,土体随之发生隆起。 发生冻胀条件:(1)土的因素:冻胀通常发生在细粒土中 (2)水的因素:土层发生冻胀是由水分的迁移和积聚所致 (3)温度因素:当气温骤降且冷却强度很大时,土的冻结面迅速向下推移,冻结速 度很快。

《控制工程基础》王积伟_第二版_课后习题解答(完整)

第一章 3 解:1)工作原理:电压u2反映大门的实际位置,电压u1由开(关)门开关的指令状态决定,两电压之差△u=u1-u2驱动伺服电动机,进而通过传动装置控制 大门的开启。当大门在打开位置,u2=u 上:如合上开门开关,u1=u 上 ,△u=0, 大门不动作;如合上关门开关,u1=u 下 ,△u<0,大门逐渐关闭,直至完全关闭, 使△u=0。当大门在关闭位置,u2=u 下:如合上开门开关,u1=u 上 ,△u>0,大 门执行开门指令,直至完全打开,使△u=0;如合上关门开关,u1=u 下 ,△u=0,大门不动作。 2)控制系统方框图 4 解:1)控制系统方框图

2)工作原理: a)水箱是控制对象,水箱的水位是被控量,水位的给定值h ’由浮球顶杆的长度给定,杠杆平衡时,进水阀位于某一开度,水位保持在给定值。当有扰动(水的使用流出量和给水压力的波动)时,水位发生降低(升高),浮球位置也随着降低(升高),通过杠杆机构是进水阀的开度增大(减小),进入水箱的水流量增加(减小),水位升高(降低),浮球也随之升高(降低),进水阀开度增大(减小)量减小,直至达到新的水位平衡。此为连续控制系统。 b) 水箱是控制对象,水箱的水位是被控量,水位的给定值h ’由浮球拉杆的长度给定。杠杆平衡时,进水阀位于某一开度,水位保持在给定值。当有扰动(水的使用流出量和给水压力的波动)时,水位发生降低(升高),浮球位置也随着降低(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在浮球拉杆的带动下,电磁阀开关被闭合(断开),进水阀门完全打开(关闭),开始进水(断水),水位升高(降低),浮球也随之升高(降低),直至达到给定的水位高度。随后水位进一步发生升高(降低),到一定程度后,电磁阀又发生一次打开(闭合)。此系统是离散控制系统。 2-1解: (c )确定输入输出变量(u1,u2) 22111R i R i u += 222R i u = ?-= -dt i i C u u )(1 1221 得到:11 21221222 )1(u R R dt du CR u R R dt du CR +=++ 一阶微分方程 (e )确定输入输出变量(u1,u2) ?++=i d t C iR iR u 1 211 R u u i 2 1-=

化学反应工程课后答案

1 绪 论 1.1在银催化剂上进行甲醇氧化为甲醛的反应: 进入反应器的原料气中,甲醇:空气:水蒸气=2:4:1.3(摩尔比),反应 后甲醇的转化率达72%,甲醛的收率为69.2%。试计算 (1) (1) 反应的选择性; (2) (2) 反应器出口气体的组成。 解:(1)由(1.7)式得反应的选择性为: (2)进入反应器的原料气中,甲醇:空气:水蒸气=2:4:1.3(摩尔比), A P 出口甲醇、甲醛和二氧化碳的摩尔数n A 、n P 和n c 分别为: n A =n A0(1-X A )=7.672 mol n P =n A0Y P =18.96 mol n C =n A0(X A -Y P )=0.7672 mol 结合上述反应的化学计量式,水(n W )、氧气(n O )和氮气(n N )的摩尔数分别为: n W =n W0+n P +2n C =38.30 mol n O =n O0-1/2n P -3/2n C =0.8788 mol n N =n N0=43.28 mol 1. 1. 2其主副反应如 下: 由于化学平衡的限制,反应过程中一氧化碳不可能全部转化成甲醇,为了提高原料的利用率,生产上采用循环操作,即将反应后的气体冷却,可凝组份变为液体即为粗甲醇,不凝组份如氢气及一氧化碳等部分放空,大部分经循环压缩 原料气 Bkg/h 粗甲醇 Akmol/h

100kmol 放空气 体 原料气和冷凝分离后的气体组成如下:(mol) 组分原料气冷凝分离后的气体 CO 26.82 15.49 H 2 68.25 69.78 CO 2 1.46 0.82 CH 4 0.55 3.62 N 2 2.92 10.29 粗甲醇的组成为CH 3OH 89.15%,(CH 3 ) 2 O 3.55%,C 3 H 9 OH 1.10%,H 2 O 6.20%,均为 重量百分率。在操作压力及温度下,其余组分均为不凝组分,但在冷凝冷却过程中可部分溶解于粗甲醇中,对1kg粗甲醇而言,其溶解量为CO 2 9.82g,CO 9.38g,H 2 1.76g,CH 4 2.14g,N 2 5.38g。若循环气与原料气之比为7.2(摩尔比), 试计算: (1)(1)一氧化碳的单程转换率和全程转化率; (2)(2)甲醇的单程收率和全程收率。 解:(1)设新鲜原料气进料流量为100kmol/h,则根据已知条件,计算进料原料 i i i i i m i i 。 M’ m =∑y i M i =9.554 又设放空气体流量为Akmol/h,粗甲醇的流量为Bkg/h。对整个系统的N 2 作衡算 得: 5.38B/28×1000+0.1029A=2.92 (A) 对整个系统就所有物料作衡算得: 100×10.42=B+9.554A (B) 联立(A)、(B)两个方程,解之得 A=26.91kmol/h B=785.2kg/h 反应后产物中CO摩尔流量为

基础工程-第3章课后习题答案

1.试述桩的分类。 (一)按承台位置分类。可分为高桩承台基础和低桩承台基础,简称高桩承台和低桩承台。 (二)按施工方法分类。可分为沉桩(预制桩)、灌注桩、管桩基础、钻埋空心桩。 (三)按设置效应分类。可分为挤土桩、部分挤土桩和非挤土桩。 (四)按桩土相互作用特点分类。可分为竖向受荷桩(摩擦桩、端承桩或柱桩)、横向受荷桩(主动桩、被动桩、竖直桩和斜桩)、桩墩(端承桩墩、摩擦 桩墩)。 (五)按桩身材料分类。可分为木桩(包括竹桩)、混凝土桩(含钢筋和混凝土桩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桩)、钢桩和组合桩。 2.桩基设计原则是什么? 桩基设计·应力求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主要包括收集资料和设计两部分。 1.收集资料 (1)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结构的平面布置、上部荷载大小及使用要求等; (2)工程地质勘探资料的收集和阅读,了解勘探孔的间距、钻孔深度以及 土层性质、桩基确定持力层; (3)掌握施工条件和施工方法,如材料、设备及施工人员等; 2.设计步骤 (1)确定桩的类型和外形尺寸,确定承台埋深; (2)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和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3)初步拟定桩的数量和平面布置; ( 4 )确定单桩上的竖向和水平承载力,确定群桩承载力; ( 5 )必要时验算地基沉降; ( 6 )承台结构设计; ( 7 )绘制桩和承台的结构及施工图; 3.设计要求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2011)第8.5.2条指出,桩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范: (1)所有桩基均应进行承载力和桩身强度计算。对预制桩,尚应进行运输、吊装和锤击等中的强度和抗裂验算。 (2)桩基沉降量验算应符合规范第8.5.15条规定。 (3)桩基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的相关规定。 (4)桩基宜选用中、低压缩性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 (5)同一结构单元内的桩基,不宜选用压缩性差异较大的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不宜采用部分摩擦桩和部分端承桩。 (6)由于欠固结软土、湿陷性土和场地填土的固结,场地大面积堆载、降低 地下水位等原因,引起桩周土的沉降大于柱的沉降时,应考虑桩侧负摩阻力对 桩基承载力和沉降的影响。 (7)对位于坡地、岸边的桩基,应进行桩基的整体稳定性验算。桩基应与边 坡工程统一规划,同步设计。 (8)岩溶地区的桩基,当岩溶上覆土层的稳定性有保证,且桩端持力层承载 力及厚度满足要求,可利用覆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当必须采用嵌岩桩时,应 对岩溶进行施工勘探。 (9)应考虑桩基施工中挤土效应对桩基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在深厚饱和软土 中不宜采用大片密集有挤土效应的桩基。 (10)应考虑深基坑开挖中,坑底土回弹隆起对桩受力及桩承载力的影响。 (11)桩基设计时,应结合地区经验考虑桩、土、承台的共同作用。 (12)在承台及地下室周围的回填土中,应满足填土密实度要求。 3.什么是单桩?说明桩侧极限摩阻力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单桩: 即采用一根桩(通常为大直径桩)以承受和传递上部结构(通长为柱)荷载的独立基础。 极限摩阻力的影响因素:(1)桩周土的性质; (2)桩、土相对位移; (3)桩的直径的影响; (4)桩-土界面条件的影响;

反应工程课后答案

第二章 均相反应动力学 1、有一反应在间歇反应器中进行,经过8min 后,反应物转化掉80%,经过18min 后, 转化掉90%,求表达此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 2 A A min 18A0min 8A0A A A0d d 2 19.019.0181)(21 8.018.081)(11kc t c kc kc x x c kt =- = -?== -?=-?= 为假设正确,动力学方程 3、 在间歇反应器中有一级液相可逆反应P A ?,初始反应时C A0=0.5mol/L ,C P0=0反应8min 后,A 的转化率为1/3,而平衡转化率是2/3,求此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 解:p A A C k C k dt dC 21-=- 210021 22) 1(k k x C x C C C K k k Ae A Ae A Ae Pe ==-===即 根据一级可逆反应积分式 1212121min 08664.08 2ln 3 132ln 18ln 1 -==+∴+=-+= k k k k x x x k k t A Ae Ae 121 1m in 02888.0m in 05776.0--==∴k k P A p A A C C C k C k dt dC 02888.005776.021-=-=- 5、恒温恒容的气相反应A →3P ,其动力学方程为V n k dt dn V r A A A =- =-1)(,在反应过程 中系统总压p t 及组分A 的分压均为变量,试推导 )(A t p f dt dp =的表达式。

解:A t A A A t A A A A A A A A t A A t A A A t kp dt dp RT p k kc V n k dt dp RT dt dp RT dt dp RT dt dc r V n k dt dn v r dt dp dt dp p p p p p p p 221211(1)(22)(3)0 0======-=-=-=-=--=--=-+=得即 8、纯气相组分A 在一等温等容间歇反应器中按计量式P A 5.2?进行反应,实验测得如下 数据,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 分压p A /MPa 0.1 0.08 0.0625 0.051 0.042 0.036 0.032 0.028 0.020 用积分法求此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 解:由于当∞→t 时,02.0=A p 常数,因此假设为一级可逆反应。 )即,即,达到平衡时,020220 20220212 121210215 1 (5.125.25.125.25.210)(5.2101002 .02.02.0)02.01.0(5.2)(5.25.2A A A A A A A A A A A Ae pe pe Ae A A p p A A p p k p k p k p k p k p k p p k p k dt dp k k p p k k RT p k RT p k MPa p p p c k c k dt dc p A e - =-=-+-=-?-=- ====∴ ==-=-=-=-→∞

工程材料课后答案

1- 5在下面几种情况下,该用什么方法来测试硬度?写出硬度符号。 (1 )检查锉刀、钻头成品硬度;(2)检查材料库中钢材硬度;(3)检查薄壁工件的硬度或工件表面很薄的硬化层;(4)黄铜轴套;(5)硬质合金刀片; (1 )检查锉刀、钻头成品硬度采用洛氏硬度试验来测定,硬度值符号HRC。 (2)检查材料库中钢材硬度采用布氏硬度试验来测定,硬度值符号 HBW。 (3 )检查薄壁工件的硬度或工件表面很薄的硬化层硬度采用洛氏硬度试验来测定,硬度值符号HRC。 (4)黄铜轴套硬度采用布氏硬度试验来测定,硬度值符号HBW。(5)硬质合金刀片采用洛氏硬度试验来测定,硬度值符号HRC。 2- 4单晶体和多晶体有何差别?为什么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多晶体具有各项同性? 单晶体是由原子排列位向或方式完全一致的晶格组成的;多晶体是由很多个小的单晶体所组成的,每个晶粒的原子位向是不同的。因为单晶体内各个方向上原子排列密度不同,造成原子间结合力不同,因而表现出 各向异性;而多晶体是由很多个单晶体所组成,它在各个方向上的力相互抵消平衡,因而表现各向同性。 2-5简述实际金属晶体和理想晶体在结构与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理想晶体中原子完全为规则排列,实际金属晶体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使这些原子排列受到干扰和破坏,内部总是存在大量缺陷。如果金属中 无晶体缺陷时,通过理论计算具有极高的强度,随着晶体中缺陷的增加,金属的强度迅速下降,当缺陷增加到一定值后,金属的强度又随晶体缺陷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无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都会造成晶格崎变,从而使晶体强度增加。同时晶体缺陷的存在还会增加金属的电阻,

降低金属的抗腐蚀性能。 2- 6简述间隙固溶体和间隙化合物的异同点。 间隙固溶体和间隙化合物都是溶质原子嵌入晶格间隙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的晶体结构与溶剂的结构相同,而间隙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不同于组成它的任一组元,它是以分子式来表示其组成。 3- 3常用的管路焊锡为成分w(Pb=50%)、w(Sn=50%)的Pb-Sn合金。 若该合金以及慢速度冷却至室温,求合金显微组织中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 吨r-i ⑷ I叽 Sn

土木工程施工课后习题答案(供参考)

第一章 土方工程 1.某工程基础(地下室)外围尺寸40m ×25m ,埋深,为满足施工要求,基坑底面积尺寸在基础外每侧留宽的工作面;基坑长短边均按1:放坡(已知K S =,K S ′=)。试计算: (1)基坑开挖土方量; (2)现场留回填土用的土方量; (3)多余土用容量为5m 3 自卸汽车外运,应运多少车次? 解: (1) ()()()()()3 132303102400.52250.521066400.520.5 4.82250.520.5 4.821410.640.5 4.820.5 4.82400.52250.521232.562245925.50() 6 A m A m A m H V A A A m =+??+?==+?+???+?+??=????????=+?+?+?+= ? ? ???? =?++=自然方量 (2) 35925.504025 4.8 1071.91()1.05 V m -??= =自然方量 (3) 外运的土为虚方 36066.986066.98n==12145 V m =?=虚方(5925.50-1071.91)1.25车

填方区 挖方区 1 T 1 T 1 T 1 T 挖方量 (3 m ) 1 W 15 20 18 240 1000 2 W 70 14 110 170 4000 3 W 15 22 120 200 4000 4 W 10 13 80 160 10000 填方量(3 m ) 1000 7000 2000 9000 19000 注:小格内单位运距为m 。 解: 表中可以看出:x 11+x 21+x 31+x 41=1000 x 11+x 12+x 13=1000 ……………… 利用“表上作业法”进行调配的步骤为: (1)用“最小元素法”编制初始调配方案 步骤1:即先在运距表(小方格)中找一个最小数值,即2170L =,于是先确定 21 X 的 值,使其尽可能地大,即取 21min(1000,4000)1000 X ==。则 1131410 X X X ===,在 空格内画上“×”号,将(1000)填入 21 X 格内; 步骤2:在没有填上数字和“×”号的方格内再选一个运距最小的方格,即4380L =, 让X 43值尽可能的大,即X 43=min(10000,2000)=2000。同时使x 13=x 23=x 33=0。同样将(2000) 填入表1-5中X 43格内,并且在X 13、X 23 、X 33格内画上“×”。 步骤3:按同样的原理,可依次确定x 42=7000,x 12=x 22 =x 32 =0;x 31=300,x 32=x 33 =100,并填入表1-5,其余方格画上“×”,该表即为初始调配方案。 表1-5 土方初始调配方案 填方区 挖方区 1 T 2T 3T 4T 挖方量 (3 m ) 1W 150 200 180 240 1000 × × × (1000) 2 W 70 140 110 170 4000 (1000) × × (3000)

(完整版)工程材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工程材料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1.解释下列名词 点缺陷:原子排列不规则的区域在空间三个方向尺寸都很小,主要指空位间隙原子、置换原子等。 线缺陷:原子排列的不规则区域在空间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在其余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 如位错。 面缺陷:原子排列不规则的区域在空间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另一方向上的尺寸很小。如晶界和亚晶界。 亚晶粒:在多晶体的每一个晶粒内,晶格位向也并非完全一致,而是存在着许多尺寸很小、位向差很小的小晶块,它们相互镶嵌而成晶粒,称亚晶粒。 亚晶界:两相邻亚晶粒间的边界称为亚晶界。 刃型位错:位错可认为是晶格中一部分晶体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的局部滑移而造成。滑移部分与未滑移部分的交界线即为位错线。如果相对滑移的结果上半部分多出一半原子面,多余半 原子面的边缘好像插入晶体中的一把刀的刃口,故称“刃型位错”。 单晶体:如果一块晶体,其内部的晶格位向完全一致,则称这块晶体为单晶体。 多晶体:由多种晶粒组成的晶体结构称为“多晶体”。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自发形核:在一定条件下,从液态金属中直接产生,原子呈规则排列的结晶核心。 非自发形核:是液态金属依附在一些未溶颗粒表面所形成的晶核。 变质处理:在液态金属结晶前,特意加入某些难熔固态颗粒,造成大量可以成为非自发晶核的固态质点,使结晶时的晶核数目大大增加,从而提高了形核率,细化晶粒,这种处理方法即 为变质处理。 变质剂:在浇注前所加入的难熔杂质称为变质剂。 2.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哪几种?α-Fe 、γ- Fe 、Al 、Cu 、Ni 、Pb 、Cr 、V 、Mg、Zn 各属何种晶体结构?

基础工程课后练习答案

根据题目要求,b2=(1.5-0.49)/2=0 ?505m 2-8:解:(1)持力层选择:考虑上部荷载不大,粘土层力学性质较 好,较厚(4.5m ),故初步选择持力层为粘土层。 (2) 基础埋深d :标准冻深1.5m ,设计冻深: Sf 叽 讥=1.5*1.0*0.85*0.9=1.15m 基础的最小埋设深度 d mi n =Z d - h max = 1.15-0.84 = 0.31m 基础深度必须大于0.5m ,可初步设定基础深度为1m (原地面以下) (3) 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粘性土 e = 0.73, I L = 0.48,查规范表得:n b = 0.3, n d = 1.6 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a (先不考虑对基础宽度进行修正): f a =f a k d r m (d -0.5) =210 1.6 19 0.5=225.2kPa (4) 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计算基础和回填土重 Gk 时的基础埋深 d=1/2(1 ?0+1?3)=1? 15m 由公式b -士 = 225.2第 1.15 "3,取基础宽度b 为1血。不 需要修正 (5)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基础和回填土重 确定条形基础底面宽为1?5m (6)刚性基础基础高度的确定 ①素混凝土基础:宽高比取1: 1?25 P k = F k G k A 290 34.5 1.5 = 216.3kPa f a ;满足要求。

基础高度》0.505X 1.25=0?63m,取基础高度为0.70m,分两级台阶,每级台阶为350mm ②砖基础:按照两皮一收的砌法,砖基础所需的台阶数为: (7)柔性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高度的确定 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C20混凝土,ft=1.10N/mm2,钢筋用HPB235级,fy= 210N/mm2 荷载设计值F=1.35Fk=290*1.35=391.5kN/m 基底净反力:pj= - = 3915二261 kPa j b 1.5 1 基础边缘至砖墙计算截面的距离: 6 =丄(1.5 一0.49)= 0.505 2 基础有效高度 21^ 131.80.171m = 171mm 0.7 f t0.7 1100 取基础高度h=250mm h0=250-40-5=205mm( >171mm。 A 4 Q d R M 一Pb2—- 33.28kN *m 2 10.7500 M 33.28 灯06 2 A859mm O.9f y h o 0.9 210 205 1500 - 490 2 60 = 8.4

工程材料课后答案

第一章 2.图1-79为五种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①45钢,②铝青铜,③35钢,④硬铝,⑤纯铜。试问: (1)当外加应力为300MPa时,各材料处于什么状态? (2)有一用35钢制作的杆,使用中发现弹性弯曲较大,如改用45钢制作该杆,能否减少弹性变形? (3)有一用35钢制作的杆,使用中发现塑性变形较大,如改用45钢制作该杆,能否减少塑性变形? 答:(1)①45钢:弹性变形②铝青铜:塑性变形③35钢:屈服状态④硬铝:塑性变形⑤纯铜:断裂。 (2)不能,弹性变形与弹性模量E有关,由E=σ/ε可以看出在同样的条件下45钢的弹性模量要大,所以不能减少弹性变形。 (3)能,当35钢处于塑性变形阶段时,45钢可能处在弹性或塑性变形之间,且无论处于何种阶段,45钢变形长度明显低于35钢,所以能减少塑性变形。 4.下列符号表示的力学性能指标的名称和含义是什么? σb 、σs、σ0.2、σ-1、δ、αk、HRC、HBS、HBW 答:σb抗拉强度,是试样保持最大均匀塑性的极限应力。 σs屈服强度,表示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开始产生塑性变形时的最低应力。 σ0.2条件屈服强度,作为屈服强度的指标。 σ-1疲劳强度,材料循环次数N次后达到无穷大时仍不发生疲劳断裂的交变应力值。 δ伸长率,材料拉断后增加的变形长度与原长的比率。 HRC洛氏硬度,表示用金刚石圆锥为压头测定的硬度值。 HBS布氏硬度,表示用淬硬钢球为压头测定的硬度值。 HBW布氏硬度,表示用硬质合金为压头测定的硬度值。 7.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哪几种?α-Fe 、γ- Fe 、Al 、Cu 、Ni 、Pb 、Cr 、V 、Mg、Zn 各属何种晶体结构? 答:常见金属晶体结构: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 α-Fe、Cr、V属于体心立方晶格; γ-Fe 、Al、Cu、Ni、Pb属于面心立方晶格;

控制工程基础课后答案

第二章 2.1求下列函数的拉氏变换 (1)s s s s F 2 32)(23++= (2)4310)(2+-=s s s F (3)1)(!)(+-= n a s n s F (4)36 )2(6 )(2++=s s F (5) 2222 2) ()(a s a s s F +-= (6))14(21)(2 s s s s F ++= (7)52 1 )(+-= s s F 2.2 (1)由终值定理:10)(lim )(lim )(0 ===∞→∞ →s t s sF t f f (2)1 10 10)1(10)(+-=+= s s s s s F 由拉斯反变换:t e s F L t f ---==1010)]([)(1 所以 10)(lim =∞ →t f t 2.3(1)0) 2()(lim )(lim )0(2 =+===∞ →→s s s sF t f f s t )0()0()()()](['2''0 ' 'f sf s F s dt e t f t f L st --==-+∞ ? )0()0()(lim )(lim '2''0f sf s F s dt e t f s st s --=+∞ →-+∞ +∞→? 1 )2()(lim )0(2 2 2 ' =+==+∞→s s s F s f s (2)2 ) 2(1 )(+= s s F , t te s F L t f 21)]([)(--==∴ ,0)0(2)(22' =-=--f te e t f t t 又,1 )0(' =∴f 2.4解:dt e t f e t f L s F st s --?-==202)(11 )]([)( ??------+-=2121021111dt e e dt e e st s st s

基础工程课后习题答案[2]

2-1 某建筑物场地地表以下土层依次为:(1)中砂,厚2.0m ,潜水面在地表以下1m处,饱和重度;(2)粘土隔离层,厚2.0m,重度;(3)粗砂, 含承压水,承压水位高出地表2.0m(取)。问地基开挖深达1m 时,坑底有无隆起的危险?若基础埋深,施工时除将中砂层内地下水位降到坑底外,还须设法将粗砂层中的承压水位降几米才行? 【解】(1)地基开挖深1m时持力层为中砂层 承压含水层顶面以上土的总覆盖压力:20×1+19×2=58kPa 承压含水层顶部净水压力:10×(2+2+2)=60kPa 因为58<60 故坑底有隆起的危险! (2)基础埋深为1.5m时 承压含水层顶面以上土的总覆盖压力:20×0.5+19×2=48kPa ≥承压含水层顶部净水压力=10×得: ≤4.8m ; 故,还应将承压水位降低6-4.8=1.2m。 2-2 某条形基础底宽b=1.8m ,埋深d=1.2m ,地基土为粘土,内摩擦角标准值=20°,粘聚力标准值=12kPa,地下水位与基底平齐,土的有效重度,基底以上 土的重度。试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a f。 【解】根据题给条件可以采用规范推荐理论公式来确定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 由=20°查表2-3,得因基底与地下水位平齐,故取有效重度,故: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kPa c M d M b M f k c m d b a 29 . 144 12 66 .5 2.1 3. 18 06 .3 8.1 10 51 .0 = ? + ? ? + ? ?= + + =γ γ

2-3 某基础宽度为2m ,埋深为1m 。地基土为中砂,其重度为18kN/m 3,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21,试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 f 。 【解】 由题目知,地基持力层为中砂,根据标贯锤击数N=21查表2-5,得: kPa f ak 286)250340(15 3015 21250=---+ = 因为埋深大于d=1m>0.5m ,故还需对k f 进行修正。查表2-5,得承载力修正系数0.3=b η, 4.4=d η,代入公式(2-14)得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kPa d b f f m d b ak k 6.325)5.01(184.4)33(180.3286)5.0()3(=-??+-??+=-+-+=γηγη 2-4 某承重墙厚240mm ,作用于地面标高处的荷载m kN F k 180=,拟采用砖基础,埋深为1.2m 。地基土为粉质粘土,318m kN =γ,9.00=e ,kPa f ak 170=。试确定砖基础的底面宽度,并按二皮一收砌法画出基础剖面示意图。 【解】 因为基础埋深d=1.2m>0.5m 故需先进行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持力层为粉质粘土,查表2-5得 0.1=d η,得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为: ()kPa d f f m d ak a 6.1825.02.1180.1170)5.0(=-??+=-+=γη 此基础为墙下条形基础,代入式2-20得条形基础宽度: 13.12 .1206.182180 =?-=-≥ d f F b G a k γm 为符合砖的模数取b=1.2m ,砖基础所需的台阶数为: 8 602240 1200=?-= n 所以按二皮一收砌法的基础截面如图所示: 2-5 某柱基承受的轴心荷载MN F k 05.1=,基础埋深为1m ,地基土为中砂,318m kN =γ,kPa f ak 280=。试确定该基础的底面边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