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参考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6
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工程地质参考资料一、填空题(本大题共0分,共 40 小题,每小题 0 分)1. 一条河流从河源到河口一般分为三段,即______、______和______。
2. 河流的搬运方式可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类。
3. 岩石风化程度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4. 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有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类。
5. 岩石的工程性质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6. 自然界的矿物按其内部组成质点是否有规律排列可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类。
7. 湿陷性黄土又可分为______和______。
8. 地质年代分为______地质年代和______地质年代。
9. 从地质作用来看,可以将垭口归纳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基本类型。
10. 山岭地貌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等明显的形态要素。
11. 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12. 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
13. 山坡是山岭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之一,按山坡的纵向轮廓分类,山坡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14. 按堆积年代的不同,土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15. 河流的侧蚀作用使河谷变______和变弯。
16. 风化作用按照破坏岩石的方式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17. 按高程,平原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18. 构造运动按照其发生时间顺序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19. 地貌基本要素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
20. 冻土根据其冻结时间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种。
21.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 50007-2002)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作为建筑地基的土,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工程地质参考资料据区域地质资料及已有勘察资料:场地浅部地层要紧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现由上至下分述如下:al〕:灰褐色、灰黄色,含少量铁锰质浸染,表层〔1〕全新统冲积相粘土〔Q4为人工填土或耕植土,一样厚度2-3m。
m〕:灰色,流塑,土质平均、细腻,一样厚度4-6m。
〔2〕全新统海相污泥〔Q4al〕:灰黄色,棕黄色,局部夹兰灰色,上段〔3〕上更新统冲积相沉积物〔Q3为粘性土,中段为粉砂,下段为粘土,夹较多粉砂薄层,本次勘探未揭穿。
一.地势地貌拟建航道及船闸区域内河网交错,属冲海积平原地貌,除河流及沟渠外,其余地势、地势均较平坦,地面标高一样为3-4m。
二.岩土特点据勘探资料,场区勘探深度范畴内地层均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按其成因时代、成因类型、岩性特点从上至下分为9个工程地质层,共17个工程地质亚层。
地质条件一在一下的12个工程地质层中,按顺序任取5~6层,其中第一和最后一层必选。
各工程地质层分述如下:①—素填土:黄灰、灰黄色,软~可塑,成份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植物根系。
该层揭露于YSQ7、SNH24、YSH27、YSH35及YSQX2等孔,出露地表,地面标高3.46~6.26m,厚度0.70~3.50m、平均1.68m。
②—粘土:灰黄、黄灰色,软塑-可塑。
具铁锰质浸染,局部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切面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表层0.30m多为耕植土。
该层场地均有揭露,层顶埋深0.00~3.50m、平均0.14m;层顶标高2.26~4.99m、平均3.28m;厚度0.70~3.70m、平均1.96m。
③1—污泥:灰色,饱和,流塑,手感滑腻,局部见少量贝壳碎片。
该层普遍分布,钻孔均有揭露,层顶埋深1.10~5.10m、平均2.00m;层顶标高0.78~1.97m、平均1.32m;厚度3.50~5.10m、平均4.17m。
④1—粘土:灰黄色,杂兰灰色条带,可塑,切面光滑,韧性及干强度高,含少量铁锰质浸染及钙质结核,钙核直径10-40mm。
岩土工程地质手册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岩土工程地质手册岩土工程地质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它主要研究地质对土木工程的影响,帮助工程师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地质问题。
岩土工程地质手册是工程师们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参考资料,它包含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技术,有助于工程师更好地应对各种地质情况。
一、岩土工程地质基础知识地质构造是岩土工程地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影响着区域内不同地质层的性质和变化。
了解地质构造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预测和处理地质问题。
岩土工程地质手册中还包括了地层岩性、地层厚度、地层性质等基础知识,这些知识为工程师提供了对地质情况的全面了解。
二、岩土工程地质勘探方法为了准确了解地质情况,工程师们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
岩土工程地质手册中包含了各种勘探方法,如地质剖面勘探、钻探、地质雷达等。
通过这些方法,工程师可以获取地下地层的各种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三、岩土工程地质风险评估在土木工程中,地质问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如地面塌陷、岩土滑坡等灾害。
工程师需要对地质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岩土工程地质手册中包含了各种风险评估方法和应对策略,帮助工程师有效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
四、岩土工程地质设计原则在设计岩土工程时,工程师需要考虑地质条件对工程的影响,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
岩土工程地质手册中包含了各种设计原则和规范,如基础设计、支护设计、围护设计等。
这些设计原则帮助工程师充分利用地质条件,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五、岩土工程地质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工程师需要根据实际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和技术。
岩土工程地质手册中包含了各种施工技术,如挖掘、支护、注浆等。
这些施工技术帮助工程师解决各种地质问题,保证工程的正常进行。
第二篇示例:岩土工程地质手册是一本涵盖岩土工程领域相关知识的综合参考书籍,是岩土工程领域从事人员必备的工具书之一。
岩土工程地质手册内容丰富,包括岩土工程基本理论、现场勘测与测试、地质工程设计、岩土结构工程、地下工程施工质量检测与保证以及相关法规标准等内容。
一.选择题1.地下水中含有多种气体成分,常见的有O2、______ CO2、和H2S。
a. COb. N2c. SO2______d. H2S2.地下洞室围岩分类中,对岩体结构进行分类的方法是。
a.岩体质量指标法b.岩石质量指标法c. 岩体地质力学分类法______d. Baiton分类法3.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及下列哪项?______a.搬运作用b.风化作用c.堆积作用d.变质作用4.某矿物呈乳白色粒状,玻璃光泽,贝壳状断口,钢不能划动,则该矿物定名为:a.斜长石b.白云石c.石英d.蛇纹石5.下列哪种构造是沉积岩所不具有的?______a.片理构造b.层理构造c.层面构造d.化石6.下列哪种矿物为变质矿物?______a.石榴子石b.长石c.高岭石d.白云石7.岩石在常压下吸入水的重量与干燥岩石重量之比,称为岩石的______ 。
a.吸水率b.吸水系数c.饱水系数d.饱水率8.浅海带沉积物主要是______ 。
a 细小的沉积物b 生物化学沉积物______c 粗大的沉积物______d细小的碎屑沉积以及生物化学沉积物9.标准贯入试验中,锤重为______ 。
a 63.5kg______b 80kg______c 65.7kg______d 73kg10. 风化作用在______ 位置最明显。
a 地表b 地壳中部c 地壳深部d地表或地壳中部11.下列有关断层的叙述,哪项不正确?______a.断裂后两侧岩块具有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即断层b.岩层断裂可以造成岩层突然中断c.断层不能造成岩层的重复d.断层能够造成岩层缺失12.逆断层即______ 。
a.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b.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c.上盘水平左移,下盘水平右移的断层d.上盘水平右移,下盘水平左移的断层13.一幅完整的地质图应包括______ 。
a.钻孔分布图、平面图、柱状图b.钻孔分布图、剖面图和柱状图c.钻孔分布图、平面图和剖面图d.平面图、剖面图和柱状图14.岩层倾向与地面倾斜方向一致,当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则岩层分界线与地形等高线____________。
工程地质手册第五版一、引言工程地质是研究地质与工程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保证工程项目安全和可行性的重要基础。
《工程地质手册第五版》是基于前四版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和完善的。
本手册旨在为工程设计、建设和监理人员提供全面的工程地质知识和技术指导。
二、工程地质概述1. 工程地质的定义和作用工程地质是研究地质环境对工程建设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地质条件来保证工程建设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学科。
其作用包括评估地质风险、确定工程基础和建设方法、处理地质问题等。
2. 工程地质调查和评估工程地质调查是工程前期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通过对地质环境的详细调查和评估,可以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章节将介绍工程地质调查的目的、方法和主要内容。
3. 工程地质风险与防治地质灾害是工程建设中常见的风险因素之一,对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很大的影响。
本章节将介绍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三、地质勘探技术1. 地质勘探的概念和分类地质勘探是工程地质的基础工作,是通过采集和分析地质样本来了解地下地质条件和地质结构的技术。
本章节将介绍地质勘探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常用方法。
2. 地质勘探常用仪器和设备地质勘探中常用的仪器和设备对于准确获取地下地质信息起着重要作用。
本章节将介绍地质勘探中常见的仪器设备及其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3. 地质勘探数据的处理与解释地质勘探数据的处理和解释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准确性和可行性至关重要。
本章节将介绍地质勘探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解读技巧。
四、工程地质工程1. 工程地质保障技术工程地质保障技术是为了解决地质环境问题,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行性而采取的措施。
本章节将介绍常见的工程地质保障技术及其应用范围和效果。
2. 地基处理工程地基处理是为了提高土地或岩石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和排水能力而采取的工程措施。
本章节将介绍地基处理工程的常见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岩土工程施工技术是在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下进行工程建设所需要掌握的技术。
830工程地质学和土力学参考书目
以下是一些830工程地质学和土力学的参考书目:
1.《工程地质学》(第4版)- 张平原、叶笃正、吴普特
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全面的工程地质学入门教材,包含了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工程地质学导论》- 高喜生、王庆国、吕婧
该书对工程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分析和评价等进行了详细介绍。
3.《岩土力学》- 蔡东红、闫永健
这本书是一本介绍岩土力学基本理论和应用的教材,内容包括力学性质、应力分布、变形特征等。
4.《岩土工程导论》- 尤金·J.博彻特、李恩庆、喻德光
该书包含了岩土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内容涵盖了岩土勘察、岩土材料特性、基础设计等。
5.《实用岩土力学》- 彭世援、龚明敏
这本书偏重于岩土力学的实际应用,包括岩土工程勘察、基础设计、边坡稳定性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请注意,这只是一些参考书目,具体选择的参考书还要根据个人的学习需求和课程要求来确定。
工程地质手册(第4版)简介工程地质手册是一本由专业地质学家编写的实用指南,旨在从工程应用的角度指导工程师对地质环境进行评估,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而第4版的工程地质手册是在前三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对内容进行了全面更新和修订,更加贴合当前的工程地质环境。
内容简介本手册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程地质基础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工程地质的基础知识,包括地质学原理、地质力学特性、岩土物理特性、岩土结构特性等方面的内容,为后续的章节奠定了基础。
工程地质勘察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和实践技能,包括勘察现场的组织、勘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勘察报告的撰写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岩土工程施工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问题,包括施工方案的编制、现场安全控制、机械设备的使用维护、材料的选取使用等方面的内容。
地质灾害防治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地质灾害可能的发生原因以及防治方法,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类型的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以及如何应对地震、泥石流和其他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内容。
工程地质案例分析本章节主要以多个实际工程地质案例为例,对工程地质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以期通过实例的方式提高读者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用帮助本手册是针对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编写的,可以作为相关岗位职业培训、教育教学参考资料,也可以作为科技人员、工程师进行工作时的实用工具资料进行参考。
在使用过程中,建议按照章节学习,将理论知识与案例、实践相结合,从而获得更好的理解和应用效果。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工程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工程地质手册作为一个优秀、实用、完备的指南,为我们提供了完善的指导和保障,为工程施工和地质环境评估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关注和学习最新的科技文献和工程实践,保持专业技能的更新和提高,以更好地服务社会。
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本课程为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专业课的基础部分,是工程地质学科的骨干课程,同时也是土木工程、环境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专业的重要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将来从事本专业的科学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的:1.向学生传授内外动力及人类活动引起有关物理地质现象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从工程地质角度研究这些动力地质现象(问题)的基本方法等。
2.通过本课程学习,具备解决某些重大工程地质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3.该课程应用性很强,要求学生尽可能紧密联系某些具体工程动力地质现象的实际进行学习,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必修的专业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掌握该门课程的内容。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介绍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实际意义,它与其它学科间的相互关系,工程地质学发展历史、现状和研究前沿。
如何学习该课程。
第二章活断层工程地质研究活断层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活断层鉴别及研究方法、活断层区建筑原则。
第三章地震工程地质研究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效应,场地条件对震害的影响,地震小区划,建筑抗震原则及措施。
第四章砂土液化工程地质研究砂土液化机理及影响因素,砂土液化的判别方法,砂土液化的防护措施。
第五章岩石风化工程地质研究基本概念,影响岩石风化因素,风化壳及分带标志和方法,岩石风化防护措施。
本章教与学两方面没有难度,主要问题是实际工作中风化岩分带的标准很难把握,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最好配合现场考察进行教学。
第六章斜坡变形破坏工程地质研究基本概念,斜坡应力分布特征,斜坡变形破坏形式及机理,崩塌形成条件及基本特征滑坡形态要素及分类、稳定性影响因素及评价,斜坡变形破坏预测预报及防治。
第七章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渗透变形概念及形式,产生渗透变形的基本条件,渗透变形预测,防治措施。
第八章岩溶工程地质研究溶蚀机理,岩溶发育的影响因素,岩溶渗漏、塌陷工程地质问题分析,渗漏及塌陷处理措施。
第九章水库诱发地震工程地质研究诱发地震的类型,水诱发机制,水库诱发地震发生的地质背景条件,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特征,诱发地震的工程地质研究及预测。
知识创造未来
工程地质手册
《工程地质手册》是一本介绍工程地质学知识和应用的参
考书籍。
这本手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工程地质学基础知识:介绍岩石、土壤、地质构造等基
础概念和性质,以及岩土力学、地下水等相关理论;
2. 工程地质调查:介绍工程地质勘察方法、调查技术和应用,包括现场勘察、取样、实验室试验等;
3. 地质灾害及防治:介绍地质灾害的分类,如滑坡、地震、泥石流等,以及相关的预测、预警和防治技术;
4. 工程地质设计与施工:介绍工程地质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基础设计、土质改良、地下工程等方面;
5. 工程地质监测与评价:介绍工程地质监测的技术和方法,包括地下水位监测、变形监测等,以及对工程地质风险的
评价方法。
《工程地质手册》是工程地质领域的权威参考书籍,适用
于工程师、设计师、施工人员和相关科研人员。
它提供了
全面的工程地质学知识,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工程地质问题,并指导工程实践中的决策和操作。
1。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对于各种工程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提供相关建设项目所需要的各种地质和水文信息,以及评估工程建设所面临的各种自然地质和水文风险。
下面本文将介绍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一、工程地质资料1. 工程地质调查报告工程地质调查报告是工程地质资料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文件,它是从事土木工程建设所必要的、基础的信息和数据的收集、编制和完善,通常包含区域国土情况、区域构造及其变形,区域岩性、岩层结构、地质构造类型、区域地质特征、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等,同时还包含针对特定工程项目所需的地质信息。
2. 地质工程报告地质工程报告指的是针对具体工程项目所编制的报告文件,通常包含工程规划、设计及各种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便于更好地掌握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和识别各种工程地质问题和风险,为工程建设提供有效参考。
3. 工程地质调查图工程地质调查图主要是通过对各种地质地形地貌图、地球物理探测图、核磁共振图、遥感图像等、进行综合分析,详细描述某个固定范围的地质条件,以便于更好地分析工程地质问题、识别各种工程地质风险。
4. 地质结构图地质结构图则是通过对各种区域构造、岩性、岩层结构等进行的大规模地质调查、采集、制图,详细描述某个固定范围内的地质结构特征和变化情况,以便工程规划、设计人员更好的了解工程建设所需要的地质信息和风险。
二、水文地质资料1.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具体水文地质问题所制定的报告文件,通常包含水文地质调查方法、数据收集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水文地质地层分布及其特征,以及水文地质预警等内容。
2. 湿陷土地调查报告湿陷土地调查报告通常是针对某一特定地区软土区的调查报告,包括湿陷土地、软土工程地质、地勘与建筑物安全、工程勘探、观测与测试等内容。
这样的报告对于软土区的工程建设非常重要,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软土区工程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和问题。
3. 地下水资源调查报告地下水资源调查报告通常是针对某一特定地区地下水资源的调查报告,主要包括水文地质环境、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水位变化、地下水水质、地下水开发利用、地下水保护等内容,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某一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
岩土工程地质手册《岩土工程地质手册》是一本关于岩土工程地质领域的专业参考书籍,它提供了岩土工程地质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
以下是《岩土工程地质手册》的详细介绍:1. 内容概述:《岩土工程地质手册》涵盖了岩土工程地质的各个方面,包括地质结构、岩土性质、岩土测试、地质勘察、地质设计、地质灾害防治等。
手册中包含了大量的图表、数据和实例,为岩土工程师提供了实用的参考资料。
2. 地质结构:手册介绍了地质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地层、断层、褶皱等地质要素。
此外,还介绍了地质构造的特点和分类,如逆断层、正断层、平推断层等。
3. 岩土性质:手册详细介绍了岩石和土体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力学性质、渗透性质等。
此外,还介绍了岩土分类和岩土工程参数的测定方法。
4. 岩土测试:手册介绍了岩土测试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
室内试验包括岩石力学试验、土工试验等,现场试验包括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等。
5. 地质勘察:手册介绍了地质勘察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地面勘察、钻探、井探、物探等。
此外,还介绍了地质勘察的数据分析和解释方法。
6. 地质设计:手册介绍了地质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地基设计、边坡设计、地下工程设计等。
此外,还介绍了地质设计中的数值模拟和计算方法。
7. 地质灾害防治:手册介绍了地质灾害的类型和成因,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
此外,还介绍了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方法,如加固工程、排水工程、生态修复等。
8. 实例分析:手册中包含了许多实际工程案例,展示了岩土工程地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这些案例涵盖了各种地质条件和技术问题,为工程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9. 附录:手册还提供了丰富的附录,包括岩土工程地质术语、常用符号、单位换算、岩土工程标准等。
这些附录为工程师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查询工具。
10. 适用对象:《岩土工程地质手册》适用于岩土工程师、地质学家、土木工程师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
它既可以作为工具书,也可以作为学术参考书籍。
工程地质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地基稳定性问题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常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它包括两方面内容,分别是(D)。
A.强度和温度敏感性B.强度和耐久性C.变形和耐久性D.强度和变形2.矿物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称为(B)。
A.刚度B.硬度C.强度D.耐磨性3.沉积岩的形成的四个阶段主要包括(A)。
A.风化剥蚀阶段、搬运阶段、沉积阶段、硬结成岩B.风化剥蚀阶段、搬运阶段、变质阶段、硬结成岩C.风化剥蚀阶段、变质阶段、沉积阶段、硬结成岩D.变质阶段、搬运阶段、沉积阶段、硬结成岩4.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称为(A)。
A.走向线B.倾向线C.倾角D.仰角5.下列关于褶皱的工程地质评价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A.褶皱核部布置建筑工程时,必须注意岩层的坍落、漏水及涌水问题B,在摺皱翼部布置建筑工程时,可能造成顺层滑动现象C.对于隧道等深埋地下的工程,一般应布置在摺皱转折端D.褶皱核部岩层由子受水平挤压作用,产生许多裂隙,直接影响到岩体的完整性和强度6.土是自然界的产物,具有天然性,包括(A)。
A.非均匀性、各向异性、结构性和时空变异性B.均匀性、各向异性、非结构性和时空变异性C.非均匀性、各向异性、结构性和时空不变性D.均匀性、各向同性、结构性和时空变异性7.土中孔隙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称为(B)。
A.土的密度B.土的孔隙比C.土的空隙率D.土的含水量8.随着含水量的变化,勃性土由一种稠度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相应于转变点的含水量称为界限含水量,也称为(B)。
A.塑限B.稠度界限C.缩限D.液限9.河流的侵蚀作用是指(D)。
A.河流将所携带的物质向下游方向搬运的过程B.水直接溶解岩石中矿物的作用C.河流搬运物从水中沉积下来的过程D.河水冲刷河床,使岩石发生破坏的作用10.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具有静水压力的地下水是(C)。
A.孔隙水B.潜水C.承压水D.包气带水11.地下水渗透破坏形式的流土破坏又可称为(D)。
工程地质参考资料据区域地质资料及已有勘察资料:场地浅部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现由上至下分述如下:al):灰褐色、灰黄色,含少量铁锰质浸染,表层(1)全新统冲积相粘土(Q4为人工填土或耕植土,一般厚度2-3m。
m):灰色,流塑,土质均匀、细腻,一般厚度4-6m。
(2)全新统海相淤泥(Q4al):灰黄色,棕黄色,局部夹兰灰色,上段(3)上更新统冲积相沉积物(Q3为粘性土,中段为粉砂,下段为粘土,夹较多粉砂薄层,本次勘探未揭穿。
一.地形地貌拟XX道及船闸区域内河网交错,属冲海积平原地貌,除河流及沟渠外,其余地形、地势均较平坦,地面标高一般为3-4m。
二.岩土特征据勘探资料,场区勘探深度X围内地层均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按其成因时代、成因类型、岩性特征从上至下分为9个工程地质层,共17个工程地质亚层。
地质条件一在一下的12个工程地质层中,按顺序任取5~6层,其中第一和最后一层必选。
各工程地质层分述如下:①—素填土:黄灰、灰黄色,软~可塑,成份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植物根系。
该层揭露于YSQ7、SNH24、YSH27、YSH35及YSQX2等孔,出露地表,地面标高3.46~6.26m,厚度0.70~3.50m、平均1.68m。
②—粘土:灰黄、黄灰色,软塑-可塑。
具铁锰质浸染,局部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切面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表层0.30m多为耕植土。
该层场地均有揭露,层顶埋深0.00~3.50m、平均0.14m;层顶标高2.26~4.99m、平均3.28m;厚度0.70~3.70m、平均1.96m。
③1—淤泥:灰色,饱和,流塑,手感滑腻,局部见少量贝壳碎片。
该层普遍分布,钻孔均有揭露,层顶埋深1.10~5.10m、平均2.00m;层顶标高0.78~1.97m、平均1.32m;厚度3.50~5.10m、平均4.17m。
④1—粘土:灰黄色,杂兰灰色条带,可塑,切面光滑,韧性及干强度高,含少量铁锰质浸染及钙质结核,钙核直径10-40mm。
该层普遍分布,钻孔均有揭露,层顶埋深5.50~9.10m、平均6.27m;层顶标高-3.39~-2.36m、平均-2.85m;厚度8.20~14.80m、平均11.39m。
⑥—粘土:灰黄色,间灰白色条纹,可-硬塑,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及韧性高,具铁锰质浸染,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10~30mm,局部混砂颗粒。
该层普遍分布(YST1~YST6孔深较浅,未揭露),层顶埋深16.80~22.00m、平均17.97m;层顶标高-17.87~-13.39m、平均-14.55m;厚度2.80~11.95m,平均6.29m。
⑦1—粉砂:灰黄色,饱和,稍密,级配差,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
该层仅见于YSZ11、YSZ12、YSQ4、YSQ5、YSH2及YSH17孔,分布局限,层顶埋深23.20~27.30m、平均24.52m;层顶标高-23.90~-19.96m、平均-21.23m;厚度0.80~1.60m、平均1.26m。
⑦2—粉砂:灰黄色,饱和,中密,级配差,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
该层分布较普遍,层顶埋深23.10~25.80m、平均23.91m;层顶标高-22.67~-19.86m、平均-20.55m;厚度0.70~3.60m、平均1.88m。
⑧—粘土:灰黄色混灰青色,可塑,切面光滑,干强度、韧性较高。
局部夹少量粉细砂薄层,底部呈互层状,含少量贝壳碎片,该层分布较广泛。
层顶埋深24.20~30.25m、平均25.79m;层顶标高-26.75~-20.96m、平均-22.50m;厚度1.10~9.45m、平均5.21m。
⑨1—粘土(粉质粘土):黄灰色,可-硬塑,稍有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具铁锰质浸染,局部含少量钙质结核,夹较多粉细砂薄层。
该层仅少量深孔(YSZ6、YSZ11、YSQ2~YSQ6、YSH9、YSH12、YSH30及YSH33孔)揭露,层顶埋深30.60~34.80m、平均32.75m;层顶标高-31.73~-27.50m、平均-29.52m;厚度0.20~5.90m、平均2.28m。
⑨2—粉砂:灰黄色,饱和,中密,级配一般,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局部为中细砂,夹粉质粘土薄层。
该层仅深孔(YSZ2、YSZ6、YSZ11、YSQ4、YSQ5、YSH9、YSH12、YSH26及YSH30孔)揭露,层顶埋深32.50~37.00m、平均34.58m;层顶标高-33.91~-29.43m、平均-31.35m;厚度0.85~4.65m、平均2.43m。
⑨3—粘土(粉质粘土):灰青色,可-硬塑,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及韧性较高,具铁锰质浸染,局部夹较多粉细砂薄层。
该层仅少量深孔(YSZ2、YSZ11、YSQ4、YSQ5及YSH30孔)揭露,层顶埋深35.00~37.30m、平均36.18m;层顶标高-34.14~-31.93m、平均-33.01m;厚度1.50~5.70m、平均2.41m。
⑨4—粉砂:灰黄色,饱和,密实,级配一般,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局部为中细砂,夹粉质粘土薄层。
该层仅深孔(YSZ2、YSZ11、YSQ4及YSQ5孔)揭露,未揭穿。
层顶埋深37.50~40.70m、平均38.53m;层顶标高-37.63~-34.29m、平均-35.36m;厚度0.65~6.15、平均2.59m。
地质条件二在一下的17个工程地质层中,按顺序任取7~10层,其中第一和最后一层必选。
各工程地质层分述如下:①—素填土:黄灰、灰黄色,软~可塑,成份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植物根系。
该层揭露于SNH10、SNH17、SNH30、SNQX1、SNYHDN7及SNYHDN8等孔,出露地表,地面标高2.79~5.10m,厚度0.70~1.80m、平均1.07m。
②—粘土:灰黄、黄灰色,软塑-可塑。
具铁锰质浸染,局部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切面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表层0.30m多为耕植土。
该层场地均有揭露,层顶埋深0.00~1.80m、平均0.10m;层顶标高1.79~4.18m、平均3.30m;厚度1.20~3.40m、平均2.17m。
③1—淤泥:灰色,饱和,流塑,手感滑腻,局部见少量贝壳碎片。
该层普遍分布,钻孔均有揭露,层顶埋深1.20~4.10m、平均2.27m;层顶标高0.14~2.08m、平均1.16m;厚度4.85~8.30m、平均6.57m。
③2—细砂:黄灰色,饱和,松散-稍密,级配一般,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含贝壳碎片,含量约15%。
该层分布较局限,仅见于SNH17~SNH21、SNH25、SNH33~SNH35孔,层顶埋深4.85~8.60m、平均6.83m;层顶标高-4.83~-1.38m、平均-3.30m;厚度0.70~1.70m、平均1.25m。
④1—粘土:灰黄色,杂兰灰色条带,可塑,切面光滑,韧性及干强度高,含少量铁锰质浸染及钙质结核,钙核直径10-40mm。
该层普遍分布,层顶埋深8.20~10.60m、平均9.03m;层顶标高-6.81~-4.19m、平均-5.60m;厚度1.70~13.30m、平均9.47m。
④2—粉砂:黄灰色,饱和,松散-稍密,颗粒级配差,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具层理,夹少量单层厚2~3cm粘土薄层,含贝壳碎片。
该层分布局限,仅见于SNH24、SNH38、SNYHDN7及SNYHDN8孔,层顶埋深11.00~12.40m、平均11.63m;层顶标高-9.21~-7.60m、平均-8.43m;厚度1.10~2.20m、平均1.60m。
④3—粘土:灰黄色,可塑,光滑,干强度及韧性高。
局部夹较多粉砂、粉土薄层,单层厚约1-15cm。
该层分布较局限,仅见于SNH21、SNH22、SNH24、SNH38、SNH40、SNYHDN7及SNYHDN8层顶埋深12.20~14.00m、平均13.20m;层顶标高-10.91~-8.90m、平均-9.92m;厚度1.60~3.20m、平均2.63m。
⑤1—粉砂:灰黄色,饱和,松散-稍密,级配差,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等。
该层分布较局限,见于SNZ2、SNZ3、SNZ8、SNH6、SNH17、SNH19、SNH20、SNH26、SNH28~SNH33、SNH36~SNH38孔,层顶埋深18.10~21.40m、平均19.36m;层顶标高-18.04~-14.79m、平均-15.86m;厚度0.40~2.35m、平均1.42m。
⑤2—粉砂:灰黄色,饱和,中密,级配差,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等。
该层场地内分布较局限,见于SNZ1、SNQ1~SNQ3、SNH2~SNH5、SNH7~SNH9、SNH18、SNH22、SNH24、SNH30~SNH33、SNH38、SNH40及SNYHDN7孔,层顶埋深17.70~23.00m、平均19.69m;层顶标高-19.42~-14.86m、平均-16.34m;厚度0.70~3.60m、平均1.82m。
⑥—粘土:灰黄色,间灰白色条纹,可-硬塑,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及韧性高,具铁锰质浸染,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10~30mm,局部混砂颗粒。
该层除SNT1~SNT3、SNH8、SNQX1及SNYHDN8孔未揭露外,场地内广泛分布,层顶埋深16.50~23.60m、平均20.14m;层顶标高-20.64~-13.32m、平均-16.74m;厚度1.75~11.75m,平均7.02m。
⑦1—粉砂:灰黄色,饱和,稍密,级配差,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
该层分布局限,仅见于SNH11、SNH12孔,层顶埋深22.00~22.80m、平均22.40m;层顶标高-19.11~-18.60m、平均-18.86m;厚度1.40~2.05m、平均1.73m。
⑦2—粉砂:灰黄色,饱和,中密,级配差,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
该层仅于SNH31孔揭露,层顶埋深29.65m;层顶标高-26.364m;厚度0.65mm。
⑧—粘土:灰黄色混灰青色,可塑,切面光滑,干强度、韧性较高。
局部夹少量粉细砂薄层,底部呈互层状,含少量贝壳碎片,该层分布较广泛。
层顶埋深23.00~31.30m、平均28.36m;层顶标高-27.90~-19.82m、平均-25.01m;厚度1.00~8.50m、平均4.12m。
⑨1—粘土(粉质粘土):黄灰色,可-硬塑,稍有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具铁锰质浸染,局部含少量钙质结核,夹较多粉细砂薄层。
该层仅SNH4、SNH7及SNH11深孔揭露,层顶埋深31.50~33.30m、平均32.23m;层顶标高-30.14~-28.21m、平均-28.95m;厚度1.30~4.30m、平均2.3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