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清单
- 格式:xls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1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文件目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二)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三)尘肺病防治条例;
(四)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五)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
(六)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
(七)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八)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
(九)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
(十)《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
(十一)《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
(十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十三)《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 188-2014)
(十四)《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
(十五)《电镀工艺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50-2015)
(以上为参考,如企业有更新更符合本企业的法规请提供)。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清单一、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是中国职业卫生法规中的重要法律法规之一,是保护劳动者健康与安全的基础。
该法规对职业病预防、诊断、治疗和赔偿等方面提供了明确的规定。
1.1 职业病的定义与范围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是由于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引起的、以慢性发病特点为主的疾病,包括职业性肺尘病、职业性中毒、职业性皮肤病以及其他职业病。
1.2 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为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该法规规定了雇主和劳动者的职责。
雇主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劳动者安全健康,包括但不限于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安排职业卫生培训等。
劳动者则有权要求雇主提供合理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以保证自身的健康与安全。
1.3 职业病的诊断与治疗《职业病防治法》要求职业病诊断和鉴定机构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诊断和鉴定。
一旦确诊为职业病,雇主应当及时报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1.4 职业病的赔偿该法规明确了职业病的赔偿责任和赔偿的范围。
劳动者若因职业病导致损害,有权要求赔偿。
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补助、抚恤金等。
二、职业卫生管理办法《职业卫生管理办法》是为了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确保劳动者的健康安全而制定的。
2.1 职业卫生管理的责任雇主应当设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为劳动者提供咨询和培训。
2.2 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估雇主应当定期进行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估,确保工作环境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若检测结果不符合要求,应当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2.3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雇主应当采取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购买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改善工作场所的卫生条件等。
劳动者在工作中有权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同时要按照相关规定正确使用。
2.4 职业卫生知识宣传雇主有责任向劳动者宣传职业卫生知识,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和健康保护意识。
劳动者也应该积极配合雇主的宣传工作,提高自身的卫生意识和防护能力。
职业病防治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标准、文件目录引言概述: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由于长期接触或者接触高浓度有毒、有害物质,或者长期处于有害生物、有害物理因素等不良工作条件下,导致工人患上的一类疾病。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标准和文件,以规范和指导职业病的防治工作。
一、法律1.1 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是各国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法律规范的基本法律文件。
其主要内容包括职业病的定义、职业病防治的基本原则、职业病防治的组织和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和防护、职业病诊断和评估、职业病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规定。
1.2 劳动法劳动法是各国对劳动者权益保护进行法律规范的基本法律文件。
在劳动法中,通常会包含一些关于职业病防治的规定,如劳动者的健康权益保护、职业病防治的责任和义务、职业病事故的处理等内容。
1.3 其他相关法律除了职业病防治法和劳动法,还有一些其他相关法律对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进行了规范,如环境保护法、卫生法等。
这些法律对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组织、管理、监督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规定。
二、行政法规2.1 职业病防治条例职业病防治条例是各国政府为了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制定的行政法规文件。
该条例主要包括职业病防治的组织和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和防护、职业病诊断和评估、职业病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具体规定。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价标准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价标准是为了对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价而制定的行政法规文件。
标准中通常包含了对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方法、评价指标和限值要求等内容。
2.3 职业病防护设施标准职业病防护设施标准是为了规范和指导各类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建设和使用而制定的行政法规文件。
标准中通常包含了各类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计、选型、安装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
三、规章3.1 职业病防治规定职业病防治规定是各类行业或企事业单位为了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和相关行政法规制定的规章文件。
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2024最新)一、国家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安全生产法》3.《职业病防治法》4.《刑法》5.《人民警察法》6.《安全生产责任条例》7.《消防法》8.《劳动合同法》二、行业法律法规:1.建筑行业:-《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条例》-《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建筑起重机械安全使用管理规定》2.煤矿行业:-《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炭生产安全规程》3.化工行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化学品环境管理条例》-《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4.食品行业:-《食品卫生法》-《餐饮业卫生管理办法》-《食品安全法》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四、企业内部安全管理规定: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2.职业健康安全责任制度3.应急预案4.事故调查和分析程序5.人身安全防护措施6.安全培训制度7.设备维护保养规定8.环境评估报告五、其他要求:1.安全培训合格证书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人员资质证书3.安全生产设备的检验合格证书4.发放个人防护用品及其合格证书5.安全生产岗位操作证书6.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报告7.安全生产年度检查报告六、相关机构要求:1.国家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要求2.劳动保障部门的职业健康安全相关要求3.消防部门的防火安全要求4.卫生部门的职业病预防要求以上是2024年最新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企业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规操作,并及时更新了解最新的法规要求。
同时,还需要不断加强人员培训,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文件清单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该法规规定了对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责任- 确立了环境保护部门的职责和权力- 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排放控制、废弃物管理等方面的要求2.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该法规旨在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规定了职业病预防和控制的基本原则和职责- 强调了用人单位应当落实职业病防治措施,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该法规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了安全生产的管理和监督- 规定了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职责分工- 强调了安全生产的流程管理、应急预案制定和事故处理等方面的要求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该法规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强调了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和用人单位的责任- 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签订和终止条件,以及劳动关系的处理程序5.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该法规对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分类和归类- 提供了针对不同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和管理要求- 有助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了解和预防职业病危害6.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条例》- 该法规规定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本要求和程序- 强调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提供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检查和评估指导7. 《工伤保险条例》- 该法规规定了工伤保险的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 明确了工伤认定、待遇支付和争议解决的程序和规则- 保障了劳动者在工作中发生意外伤害时的合法权益8. 《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该法规规定了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和管理要求- 强调了事故应急组织和指挥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为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置提供了指导和依据9. 《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办法》- 该法规明确了安全生产责任的划分和落实机制- 规定了用人单位和相关责任人的安全生产职责- 有助于明确安全生产责任的界定和追究10.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该法规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进行了规定- 强调了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标识和储存要求- 提供了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和要求11. 《安全生产行政处罚法》- 该法规规定了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罚 - 明确了安全生产行政处罚的程序和判定标准- 对于违规行为的查处和整改起到了约束和警示作用12.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该法规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了管理规定- 强调了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组织和管理要求- 提供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和事故处理的指导总结:以上列举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文件清单涵盖了环境保护、职业病防治、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相关法规。
职业病防治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标准、文件目录引言概述: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由于工作条件和工作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的疾病。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职业病防治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标准和文件。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法律文件的目录和内容。
一、职业病防治法律1.1 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是各国最基础的职业病防治法律,它规定了职业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赔偿等方面的内容。
该法律通常包括职业病的定义、预防措施、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职业病的诊断和治疗、赔偿责任等条款。
1.2 职业病防治条例职业病防治条例是在职业病防治法的基础上制定的行政法规,对职业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赔偿等方面进行了更为具体的规定。
该条例通常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估和控制、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建设和使用、职业病的诊断和报告、职业病的赔偿和救济等内容。
1.3 职业病防治规定职业病防治规定是在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病防治条例的基础上制定的具体实施办法,对职业病防治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规定。
该规定通常包括职业病防治的组织和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估和控制、职业病的诊断和治疗、职业病的赔偿和救济等内容。
二、职业病防治行政法规2.1 职业病防治管理办法职业病防治管理办法是在职业病防治法律的基础上制定的行政法规,对职业病防治进行了更为具体的管理规定。
该办法通常包括职业病防治的组织和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估和控制、职业病的诊断和治疗、职业病的赔偿和救济等内容。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规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规定是为了监测和评估工作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制定的行政法规。
该规定通常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方法和标准、监测机构的职责和义务、监测结果的报告和使用等内容。
2.3 职业病防治措施规定职业病防治措施规定是为了规范和指导用人单位采取职业病防治措施而制定的行政法规。
该规定通常包括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责任和义务、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建设和使用、职业病防治培训和宣传等内容。
职业疾病防控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文件一览表---1.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安全与健康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分类名录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和工伤保险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2. 规范标准- GBZ 2.1-2007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Z 2.2-2007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使用导则- GBZ 2.3-2007 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方法- GBZ 2.4-2007 职业病监测方法- GBZ 2.5-2007 职业病诊断标准与诊断导则- GBZ 2.6-2007 工作场所职业病防治技术规范与应急处理技术规程- GBZ 2.7-2007 职业病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GBZ 2.8-2007 职业病危害评价导则- GBZ 2.9-2007 职业病事故调查事故分类与代码- GBZ 2.10-2007 职业病防治知识教育方法- GBZ 2.11-2007 职业病监督检查指南- GBZ 2.12-2007 职业病案例- GBZ 2.13-2007 危害性职业病防治目标- GBZ 2.14-2007 职业病预防培训指南3. 文件- "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卫生工作的决定"(国发〔1980〕27号)- "职业病防治法实施办法"(人社部令第43号)- "职业病危害因素五种慢性中毒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人社部令第51号)- "工伤保险职业病审定标准的通知"(人社部办公厅〔2019〕62号)- "企业岗位职业健康监护办法"(人社部令第60号)以上仅为一部分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以及相关文件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请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查阅最新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资料,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