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美国各阶段经济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启示
- 格式:doc
- 大小:65.50 KB
- 文档页数:3
初三历史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试题答案及解析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是()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C.美国资金的援助D.海外市场的扩展【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战后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原因的准确理解与认识。
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B的表述符合题意,故答案是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发展的原因2.下面是1950~1991年,美、日、西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
图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A.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B.美、日、西欧呈现三足鼎立局面C.日本经济高速发展D.西欧所占比重在不断增大【答案】A【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读图和识图能力。
通过观察三图可知,日本的比例由1.6增长到9.5再到18.2,短短的50年间,涨幅之大可说明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发展;西欧的比重由20.8至28.8再到37.0,说明比重不断增大,这一点可直接看出;而美日欧除外的其他的比重则由29降到23.87再到11.5,说明美日欧比重增大,在资本主义世界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而A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的时间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一点无法的图中反映出来,故选择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美国经济的发展;【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3.材料一:二战后美国经济增长表13分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材料三:二战后日本经济增长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的知识,请你谈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阶段的特点。
(2)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了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什么?(3)1993年,正如雨果预言的“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的局面已经形成,这个组织的名称是什么?它的成立有什么作用?它的地位如何?(4)图三你认为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主要原因是什么?(两点即可)(5)美国、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启示?(两点即可)【答案】(1)战后繁荣-危机和调整-持续稳定发展(2)信息化,全球化(3)欧洲联盟;欧盟的成立使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发展(4)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美国扶植日本;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
浅议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启示始于20XX年8月的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已经发展成为一场世界范围的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它不仅重创了美国金融与经济,无疑也给全球金融体系和世界经济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使国际金融体系遭受到“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冲击与考验,同时也逆转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加速了世界经济的下滑。
相信这场危机的影响会是空前的,留下的反思也会是相当深远的。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此次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是造成了美国大量金融机构的破产或重组,导致货币供给的紧缩,逆转了美国经济增长的势头,并且至今尚未看到好转的迹象,最终影响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本文从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收入再分配、金融自由化进程和国际货币体系的运作所造成的影响这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一)对全球范围内收入再分配的影响金融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应在于它服务实体经济的融资,降低经济社会的交易成本,优化经济资源的配置。
但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虚拟经济在社会整体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极速膨胀,资本在金融市场的加速流转越来越表现为追逐超额利润的投机行为。
在虚拟经济条件下,庞大的投机性交易成为主要的收益来源,而虚拟经济交易的对象是经过各种加工以及粉饰过的“风险”,这些交易并不是以合理的条件融通和配置资金,而是围绕着货币和证券的价格波动和利率变动所造成的损失由交易当事者的哪一方承担或盈利的归属。
资本市场的运行是在资产定价模式的基础上由心理预期的支撑而自我实现的,在金融创新的杠杆放大作用下,人们对于超额利润的向往超出了对于风险的评估,表现为一种典型的“博傻”行为。
一旦外在扰动引起金融市场运行趋势的逆转,高台跳水式的资产价格暴跌不可避免,出现一轮又一轮“剪羊毛”似的财富再分配。
而在这种再分配过程中,一种比较悲惨的情况是富人对穷人的侵占,富国对穷国的伤害。
鉴于一国内部收入的再分配受制于国家主权、经济体制和机制等方面的强约束,我们这里主要讨论金融危机带来的国家间的收入再分配。
美国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解决及其对我们的启示美国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解决及其对我们的启示【作者】王心富/秦德占【作者简介】王心富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所国政系秦德占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所国政系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以东北海岸为起点的。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着地域上的不平衡。
但二战以后,尤其是六、七十年代以后,在联邦政府的帮助、支持下,美国各地区人均收入差距缩小,各地的经济逐渐实现了均衡化。
美国是如何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的?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对于缩小我国地区发展的差距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美国资本主义经济首先是在大西洋沿岸的东北区发展起来的,以后又逐渐扩展到中北部的五大湖地区,而西部、南部则因为多方面原因发展缓慢。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美国经济发展的地域不平衡现象非常严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在人口上。
1776年,几乎所有400万居民都居住在大西洋沿岸一带。
在1790年,美国东海岸聚集了全国97%的人口。
1860年,该地区人口总数仍占全国的51%,而广大中西部和西部地区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4%。
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在客观上反映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2、在地理分布情况如下:根据表中投资额占全国总投资额的68.6%,工人人数占71.5%,而新增产值占68.1%。
西部、南部等地区则所占份额很小,有待进一步开发。
3、从个人收入上看。
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最主要指示是人均收入。
在历史上,美国人均收入的地区差距是非常之大的。
在1840年,东北区按人口平均的收入高出中北部和南部地区近一倍。
据美国学者统计,1840年和1860年美国各地区人均收入指数如下(单位:%):年份美国平均值东北部中北部南部1840 100 135 68 761860 100 139 68 72另据《美国历史统计史料》,1870年美国农场工人平均月收入为16.57美元,新英格兰和中部各州普遍高于这个标准,分别为19.84平均和17.89美元,而南部和西南部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9.95美元和14.05美元。
论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及启示一、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美国的领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地域十分辽阔,面积大约为整个欧洲的3/4,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占有着北美大陆最富庶的心脏地带;美国的中部大平原,幅员辽阔、土地肥沃,不仅是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农业区,其土地属于最肥沃和最高产的土地之列,可耕地约占总面积的2/5。
与加拿大共有的五大湖泊所蓄淡水约占世界淡水总量一半。
除此之外,它还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和能源矿源,其中:锡占世界总储藏量的40%,铜、银锌各占世界总储藏量的16%,金占世界总量的10%,烟煤、无烟煤占世界总量的20%左右等等,此外还有数量十分可观的石油和天然气。
所以,美国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一点为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和环境基础。
美国地理环境优越性还在于它良好的地缘政治。
由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两个海洋的保护,美国本土避免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损伤,反而还利用战争的机会聚敛财富;而美国南北都是弱国,没有邻国的威胁,不必担心遭受外国军队的入侵。
享有着如此优越的地理条件,美国自然成为了美洲的领袖,更成为世界的霸主。
美国在其崛起过程中拥有得天独厚的安全环境和国际条件。
东西两岸的两洋隔绝使美国可免于卷入欧亚大陆的战争和冲突,美国周边不存在强国作为邻国,南北的加拿大和墨西哥都弱于美国,广大的西部边疆成为转移东部社会矛盾的安全阀。
从而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为美国在20世纪快速的崛起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一个国家的崛起是从各方面崛起的,绝不是单个方面的崛起就能实现一个国家的崛起,而是多个方面同时进行的。
美国也不例外,为便于比较清楚的考察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所以分别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方面来分别梳理。
(一)经济崛起历程在现代,与一国实力关系最密切的要素是它的工业生产[2]。
20世纪美国在经济领域的崛起首先是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开始的,1894年美国的工业产值94.98亿美元,英国则是42.63亿美元,第三位德国为33.57亿美元,分别居于世界第二和第三位,英德两国工业产值合计为76.2亿美元,美国为世界第二、第三位总和的124.6%[3]。
在工业化阶段,经济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U 型变化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经历了一个U型的变化过程,居民收入差距由小到大的转折基本上都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之后。
经济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差距的这种变化意味着任何阶段、任何国家居民收入差距都不太可能保持固定不变,即便居民收入差距进入到比较小的阶段,仍然会犹豫各种因素的作用再一次扩大。
同时经济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差距变化和水平的差异也说明政府政策的取向和干预力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引言:理论:经济发达国家在其收入差距经过了缩小的过程之后,最近二三十年来几乎所有国家都再次出现扩大的趋势。
居民收入差距到底呈现出何种长期变化趋势,有所谓“倒U型”变化和“U型”变化之争。
库兹涅茨最早提出收入分配差距“倒U假说”,他认为一国在工业化早期阶段,收入差距会迅速扩大,而后是短暂的稳定,再随着工业化得进一步发展,进入到工业化得后期阶段,收入差距会逐渐缩小。
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大多数研究结果都支持了倒U假说。
20世纪80年代之后,一些学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经济发达国家收入差距的变化呈现U型的结论。
HARRISON和BLUESTONE在1988年通过对美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得出了美国居民收入差距随着经济发展而扩大的结论。
十三年后,P和J对OECD国家1969—1992年的基尼系数数据进行筛选,并对数据最完善的英国、美国和日本的基尼系数作了回归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越到后期,居民收入差距越是扩大的。
经济发达国家工业化阶段收入差距的变化轨迹已经由历史数据证明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再从大到小的倒U型变化,在进入到工业化以后的经济发展阶段之后,居民收入差距会怎样变?首先需要做的是对经济发达国家近几十年来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进行历史的考察。
考点:二战后美国各阶段经济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启示
1.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时期发展特点
原因
20世纪50—
60年代
持续发展,出现战后的繁
荣。
美国经济实力强大;战后广阔的国际市场;新
科技的推动;稳定的政局,
20世纪70年
代
经济地位下降,进入“滞胀”
时期
中东石油危机引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美国经
济受到严重打击。
20世纪80
年代中后期
经济形势逐渐好转美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20世纪90年
代
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
时代。
改革社会经济;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
的发展;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2.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利用科技创新来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要调整经济政策,防范经济危机;注意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合理配置;要有稳定的国内环境等。
例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先后经历了()
①新经济时代②迅速繁荣时期③持续调整时期④危机和滞胀时期
A.④①②③
B.③①②④
C.①③④②
D.②④③①
答案:D
解析:题中所述的发展时期,具体时间分别是:①新经济时代——20世纪90年代;②迅速繁荣时期——20世纪50—60年代;③持续调整时期——20世纪80 年代中后期;④危机和滞胀时期——20世纪70年代。
故选D。
例题2下列图表中,最能反映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是()
答案:A
解析: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总体上是发展上升,但20世纪70年代出现危机,进入滞胀时期,经济发展下降,之后再缓慢回升,图示A反映了这一状况,故选A。
1.以下表格反映的是战后哪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情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西部和南部发展尤为迅速。
20世纪70年代出现负增长和“滞涨”现象。
20世纪80年代经济好转,但负担加重。
20世纪90年代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仍然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国家。
A.美国
B.中国
C.日本
D.苏联
2.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中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经济处于()
A.持续发展时期
B.危机时期
C.调整时期
D.新经济时代
3.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国际地位的提高
B.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政治经济实力大增
D.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创造经济发展环境
4.分析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以下说法不相适应的是()
A.要利用高新科技推动经济的发展
B.要不断地调整经济政策
C.要实现从农业到工业发展的转型
D.要有稳定的国内环境
1.【答案】A
【解析】。
表格所述的是美国在二战后的经济发展情况,答案A。
2.【答案】C
【解析】。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美国经济处于调整时期,答案C。
3.【答案】B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根本原因是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使经济快速发展。
答案B。
4.【答案】C
【解析】实现从农业到工业发展的转型,这一情况的发生,应该是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二战后美国早已实现了工业化,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