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人物简介
- 格式:docx
- 大小:19.60 KB
- 文档页数:6
唐代诗人柳宗元资料简介柳宗元是唐朝人,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和哲学家。
关于柳宗元的资料还有哪些?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唐代诗人柳宗元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诗人柳宗元生平简介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与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合称“韩柳”,与刘禹锡合称“刘柳”。
柳宗元于公元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祖籍河东郡,祖上世代为官。
柳宗元四岁时受到母亲的启蒙教育,对知识产生了浓烈的兴趣,且其母信佛,为他日后“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与韩愈仕途坎坷不同,柳宗元的仕途颇为顺利,也使他与官场上层人物的接触更为广泛,这使他更深入地了解了政治的腐败与黑暗,从而产生了改革的思想。
公元805年,永贞革新期间,柳宗元因与王叔文等政见相同,而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但唐宪宗李纯一即位,王叔文等人便遭到了打压,永贞革新历经一百八十余天宣告失败。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后又贬为永州司马。
在永州的十年时间里,柳宗元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
公元815年,柳宗元被召回长安,但并未得到重用,后被贬为柳州刺史。
公元819年,宪宗大赦天下,欲召柳宗元回京,但同年十月,柳宗元便在柳州病逝了,终年四十七岁。
柳宗元的故事关于柳宗元的轶事至今仍在世间流传。
柳宗元被贬谪至柳州,他来到柳州后发现当地有很多不好的习俗。
其中有一个“买卖奴婢”的风俗,极为残酷。
当时,柳州十分贫困,当地的百姓们为了生计卖掉自己的儿女。
这些贫困人家的孩子到有钱人家作为终身奴婢,命运十分残酷。
柳宗元决心改掉这个残忍严苛的风俗,颁布了“革其乡法”。
其中规定,那些身为奴婢者,依然可以用钱赎身。
政令中制定了一套奴婢解放法令,奴婢为债主服务期间,可以按照劳动时间折换成工钱,工钱和当初卖身钱相抵之后,奴婢们便可以恢复自由身,和家人团聚。
这一政令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拥护,随后别的州县也搬用了这套“释放奴婢”之法。
柳州人民生活十分困苦,常常饥寒交迫。
柳宗元生平简介资料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柳宗元的事故柳宗元被贬到柳州去当刺史,他倒是很平静的。
这不能不归功于他在永州(今湖南零陵)的经历。
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所以人们也称他柳河东。
他从小就非常聪明,能写一手好文章。
十三岁的时候,他写过一篇文章呈给唐德宗,唐德宗看了非常欣赏,大家都传着看,都认为了不起。
他在二十一岁的时候考上进士,在京城做官。
后来因为支持王叔文改革的关系,王叔文倒了台,柳宗元受了牵连,跟刘禹锡一样发配到边远地方去当刺史。
公元805年,柳宗元到永州当刺史,心情一直不好。
怎么样才能使心情舒畅一些呢?他在公务完成后,就到附近的山野去游玩。
有一次他到冉溪,果然景色宜人。
他非常喜欢,就在那里安了家。
但是,给这个地方取个什么名字呢?他想来想去,还是取了个“愚”字:溪称为愚溪,丘称为愚丘,泉称为愚泉,沟称为愚沟。
他觉得他是因为“愚”而被贬官的,所以得用这个“愚”来命名。
他终究没有让自己高兴起来。
柳宗元还游了小石潭,听到流水的声音,就像身上佩带的玉环碰撞发出的丁当响声,真叫人高兴啊!他看到潭中的小鱼,大约有一百条左右,就好像在空中游动,阳光照着,影子落在石上,一动也不动。
有时突然游得好远,就好像跟柳宗元逗着乐似的。
美景叫他流连忘返,他应该是很高兴的了,可是一想到自己被贬,他又很痛苦。
但是,柳宗元毕竟心里关切着百姓,常常到民间去考察百姓的生活。
“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河东先生柳宗元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下面是人物生平早年生活柳宗元的祖籍是河东郡河东柳氏与河东薛氏、河东裴氏并称河东三著姓,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庆为北魏侍中,封济阴公。
柳宗元的堂高伯祖柳奭曾为宰相,曾祖父柳从裕、祖父柳察躬都做过县令。
其父柳镇曾任侍御史等职。
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属范阳卢氏,祖上世代为官。
柳宗元只有两个妹妹。
柳宗元773年,柳宗元生出生于京城长安。
四岁时,母亲卢氏和他住在京西庄园里,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因此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见闻和感受。
九岁时遭遇建中之乱,建中四年,柳宗元为避战乱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
年仅12岁的柳宗元在这时也亲历了藩镇割据的战火公元785年贞元元年,柳镇到江西做官。
柳宗元随父亲宦游,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
他参与社交,结友纳朋,并受到人们的重视。
不久,他回到了长安。
父亲柳镇长期任职于府、县,对现实社会情况有所了解,并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
能诗善文的父亲和信佛的母亲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少年成才792年,柳宗元被选为乡贡,得以参加进士科考试。
793年,21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名声大振。
不久,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去世,柳宗元在家守丧。
796年,柳宗元被安排到秘书省任校书郎。
798年,26岁的柳宗元参加了博学宏词科考试,并中榜,授集贤殿书院正字官阶从九品上。
儒学人物:柳宗元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解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柳宗元是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4)的进士,又中博学鸿辞科,授校书郎,任监察御史。
参与了当时王叔文等的政治集团,主张改革政治,任礼部员外郎。
"永贞革新"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
在哲学上,柳宗元主张"元气自然论",认为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是元气自己的运动。
提出"天人不相预"的观点,说:"生植与灾荒,皆天地;法制与悖乱,皆人也。
二之而已,其事各行不相预,而凶丰理乱出焉。
"(《柳河东集》卷三十一《答刘禹锡天论书》)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客观必然的趋势,这个"势"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而转移,否定"圣人决定论"和"天命论"。
柳宗元推崇"尧、舜、孔子之道","好求尧、舜、孔子之志,唯恐不得"(《柳河东集》卷二十五《送娄图南秀才游淮南将入道序》),说其自己"勤勤勉励,唯以中正信义为志,以兴尧、舜、孔子之道"(《柳河东集》卷三十《寄许京兆孟容书》)。
提出儒家六经是"取道之原"(《柳河东集》卷三十四《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但并不排斥先秦诸子,认为老子、杨朱、墨子、申不害、韩非诸子,刑名、纵横、道诸家,与孔学并不对立,它们都是"孔氏之异流","与孔子同道",所以应该"咸伸其所长,而黜其奇邪",将它们"通而同之,搜择融液",使之符合儒家的"圣人之道"(见《柳河东集》卷二十五《送元十八山人南游序》)。
柳宗元又好佛学,认为佛学与儒学有相合之处,"儒以礼立仁义,无之则坏;佛以律持定慧,去之则丧"(《柳河东集》卷七《南岳大明寺律和尚碑》)。
柳宗元生平介绍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人物生平籍贯之谜大文豪柳宗元到底是哪里人?他是“河东人”(河东即今山西省运城市)这点为学界共识,至于具体为河东地区哪里人却长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2013年,运城市名专家张号立在查阅了当地各县市地方志并实地考察后得出准确结论:“柳宗元为运城市永济(县级)市虞乡镇人。
”至此,柳宗元籍贯之争终于尘埃落定,“唐宋八大家‘中的一大家有了自己确切的家乡。
张号立在考证时态度十分严谨,他曾在永济虞乡镇学习工作过两年,还曾去过柳家坟茔看过柳家先祖墓碑。
他先后查阅了柳宗元本人写的《故殿中侍御史柳公墓表》、清代的《虞乡县志》等可靠文献,指出:①柳宗元在《全唐文·卷五百八十八·故殿中侍御史柳公墓表》文中,谈到他的父亲(柳镇,曾任殿中侍御史)时说:“唐贞元十二年十二月庚寅,葬我殿中侍御史河东柳公于万年县(在今西安市)之少陵原。
公讳某字某,邑居虞乡。
”②清光绪年间《虞乡县志》:“柳子厚堡,在县北二里刘家营南,颓垣尚存。
今呼为城厢……唐柳子厚先茔,在县北阳朝村东南有数大冢,今其地犹称柳家墺。
”因此,柳宗元的故乡准确的来说,是今天的运城(地级)市永济(县级)市虞乡镇。
至于曾有资料称柳宗元为”解人“、”运城县人“、”解州镇人“等说法,张号立也从河东演变史入手解释了这些说法的来源和妥当程度。
1999年海潮出版社上册《运城地区志》第83页载,北魏时期,河东郡辖北解(临猗县西南)、南解(永济虞乡)、安定(今解州镇一带)等五县。
柳宗元被贬到柳州去当刺史,他倒是很平静的。
这不能不归功于他在永州(今湖南零陵)的经历。
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所以人们也称他柳河东。
他从小就非常聪明,能写一手好文章。
十三岁的时候,他写过一篇文章呈给唐德宗,唐德宗看了非常欣赏,大家都传着看,都认为了不起。
他在二十一岁的时候考上进士,在京城做官。
后来因为支持王叔文改革的关系,王叔文倒了台,柳宗元受了牵连,跟刘禹锡一样发配到遥远地方去当刺史。
公元805年,柳宗元到永州当刺史,心情一直不好。
怎么样才能使心情舒畅一些呢?他在公务完成后,就到附近的山野去游玩。
有一次他到冉溪,果然景色宜人。
他非常喜欢,就在那里安了家。
但是,给这个地方取个什么名字呢?他想来想去,还是取了个“愚〞字:溪称为愚溪,丘称为愚丘,泉称为愚泉,沟称为愚沟。
他觉得他是因为“愚〞而被贬官的,所以得用这个“愚〞来命名。
他终究没有让自己快乐起来。
柳宗元还游了小石潭,听到流水的声音,就像身上佩带的玉环碰撞发出的丁当响声,真叫人快乐啊!他看到潭中的小鱼,大约有一百条左右,就好似在空中游动,阳光照着,影子落在石上,一动也不动。
有时突然游得好远,就好似跟柳宗元逗着乐似的。
美景叫他流连忘返,他应该是很快乐的了,可是一想到自己被贬,他又很痛苦。
但是,柳宗元毕竟心里关切着百姓,常常到民间去考察百姓的生活。
永州出产一种很毒的蛇,把它风干制成药,可以医治许多疾病。
他特地访问了一个姓蒋的以捕蛇作为职业的农民。
那个姓蒋的农民说:“我的祖父因为捕毒蛇,稍不小心被毒死了;我的父亲也是这样死的;我捕毒蛇已经有十二年了,差一点死去的次数也有好屡次了……〞他说着说着,脸色变得悲哀起来。
柳宗元看他痛苦的样子,非常同情,就说:“你既然怨恨捕蛇,那么我去跟当官的说一说,更换这个捕蛇差役,恢复原来的赋税,怎么样?〞不料那个姓蒋的慌忙摇着手,更加悲伤了,他说:“您千万别这样!我虽然苦,但是比我的邻居要好多了。
我只要捕到蛇,还能太太平平过日子。
小学柳宗元的诗歌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更是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和诗人。
他的诗歌作品充满思辨和哲学品味,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小学生涯也与他的诗歌创作密切相关,值得我们探讨和回顾。
一、柳宗元简介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号鹿门人,汉族,祖籍河南。
他是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诗人,人称柳河东,是唐代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从小聪明灵敏,七岁入小学,随着父亲柳宗元的离世,他进入了长安进士科为生员,次年即礼部试中状元。
后担任过博望军谘议,篡位的烽火之初,得以幸存,入朝后做过太子少保、刑部尚书等要职,为唐代政治和文化界留下了丰富的贡献。
二、柳宗元的诗歌风格柳宗元的诗歌作品以史志、讽喻、议论等为主,早期作品体裁多为乐府、律赋、绝句和诗、题画,后期则大量创作了别出心裁的新体诗,其创作涵盖了文学、政治、道德等各个领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的诗歌常常表达着他对社会风俗、政治现实和人性命运的深刻思考和部分放纵。
柳宗元擅长借助细致的描写和细腻的感受,将自己鲜活的内心呈现在读者面前,因此,他的诗歌具有丰富的情感冲击力和思想性,是唐代优秀文学作品的代表之一。
三、柳宗元的小学生涯柳宗元自幼聪慧,七岁入了小学,小学教育成为了他人生路上重要的篇章。
柳宗元在小学时刻苦学习,成为班级中的佼佼者,他喜欢开掘事物的本质,研究万物间的联系与相互间的影响,这种探究精神印象了他的诗歌创作,让诗歌呈现出极其丰富的哲学品味。
在小学里,柳宗元曾向邻居借来过一本《左传》,由于读书基本功扎实,他很容易掌握世界的奥秘,也因此在班级中傲视群雄,老师和学生都赞赏他的才华于传统文化造诣。
柳宗元在小学生涯中的经历,成为他阅读经典、探究问题的基础,后来成为了柳宗元的创作素材,丰富了他的诗歌内容和文学风格。
四、柳宗元诗歌欣赏1、《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诗,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
尤其是第二句“万径人踪灭”,令人感受到深深的孤独与寂静。
柳宗元简介诗词网提醒您,本文是柳宗元的简介,如果您想查看柳宗元的诗,可以点击查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芮城一带)。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柳宗元为唐宋八大家之二)。
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不久再次被贬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
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
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
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哲学著作有《天说》《天对》《封建论》等。
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
有《柳河东集》《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生平】[早年]柳宗元出生的时候,“安史之乱”刚刚平定20年。
虽然已有20年的短暂和平,但这时的唐王朝早已走过了它的太平盛世,逐渐衰朽。
柳宗元传的原文及注释【最新版】目录1.柳宗元的基本信息2.柳宗元的家族背景3.柳宗元的聪明才智4.柳宗元的仕途经历5.柳宗元的文学成就6.柳宗元的友情7.柳宗元的逝世及其影响正文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
他是后魏侍中济阴公的系孙,曾伯祖奭是高祖朝的宰相。
父亲镇担任太常博士,最后官至侍御史。
柳宗元从小就聪明过人,尤其精通两汉、诗、骚等文学。
他的文章构思精巧,与古代文学作品相媲美,文笔简洁明了,语言优美,当时人们都推崇他。
柳宗元考中进士后,被任命为校书郎、蓝田尉。
在贞元十九年,他担任监察御史。
顺宗继位后,王叔文、韦执谊掌握大权,他们对柳宗元格外器重。
柳宗元与监察吕温一同被召入禁中,商议国家大事。
后来,他被任命为尚书礼部员外郎。
然而,叔文不久后失势,柳宗元与同辈七人一同被贬。
他被任命为邵州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经历了一系列的贬谪,但他依然坚韧不拔,坚持用文学记录自己的经历和情感。
他创作了十多篇骚文,读过的人都为之动容。
元和十年,柳宗元被例行调动为柳州刺史。
当时,郎州司马刘禹锡被任命为播州刺史。
柳宗元知道刘禹锡的母亲年事已高,担心他无法照顾母亲,于是主动请求将自己的职位让给刘禹锡。
柳宗元的友情令人感动,当时人们都称赞他的高尚品质。
柳宗元在柳州期间,改革了当地的一些陋习,例如将质押的钱归还给了那些被没入钱主家庭的人,让他们重新回到父母的身边。
江岭间的进士们纷纷来到柳州,跟随柳宗元学习。
柳宗元的著述颇丰,名声远扬,当时的人们都称他为“柳州”。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柳宗元去世,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他营护丧事,并安排他的妻子和子女返回京师。
当时的人都认为裴行立的行为是正义之举。
总之,柳宗元是一位兼具政治才能和文学才华的人物。
他一生坎坷,但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关心民生,致力于改革。
刘禹锡的简介和故事资料刘禹锡,字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政治家。
他于772年出生于长安(今天的西安市),是唐代开元年间的人物。
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亲是当时的大学者,从小接受了严格的教育。
刘禹锡早年随父亲游学于各地,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尤其是文学方面的知识。
他十分热爱文学、历史和哲学,善于研究各种文学体裁,尤其是诗歌和散文。
从他的诗文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思想深刻、清新自然、语言优美、深沉感人、诗情画意的特点。
唐代盛极一时,文学氛围浓厚,许多才华出众的文学家纷纷涌现,其中刘禹锡更是独具匠心,迅速成为当时的一位文学巨匠。
他的诗歌属于豪放派,散文则偏重比较深刻的意蕴和哲理思考。
他的文学作品细腻唯美,又显得平易近人,充分体现了当时文化导向与艺术趋向的特点。
刘禹锡的作品不仅在当时被广泛传播和流传,就连后世也一直追捧他的文学才华。
他的名作有《陋室铭》、《竹枝词》、《阿房宫赋》等。
这些作品对后人的启示深远,不仅具有文学上的价值,更是一种追求精神自由、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
除了文学成就外,刘禹锡还具有一定的政治才华。
他先后担任过饶州、洛阳、太原等地的知州,深得百姓爱戴和敬重。
他在担任官职期间,一直倡导道德作风,提倡清廉正直,为巡视百姓,关注民生问题,擅长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深受上级和下属的钦佩和信任。
刘禹锡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才能广为流传,甚至对于这位千古名家的逝去,也有不少传说和猜测。
有说他在家中退隐,隐居山林,专心静养,度过了其余生的时光;还有说他长年跋涉踏访各地,鞠躬尽瘁,死在路上。
无论是哪种说法,都充分表现了他对文化和艺术的执着,以及对品德和理想的追求。
总之,刘禹锡的人生经历和作品成就,具有不可比拟的贡献和价值。
他在文学界的杰出成就和政治界的卓越才能,为当时的唐代社会创造了一片宽广的天地,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宝藏。
旧唐书柳宗元传文言文翻译
摘要:
一、柳宗元的简介
二、柳宗元的成就与贡献
三、柳宗元的文学风格与影响
四、柳宗元在历史上的地位与评价
正文:
【柳宗元的简介】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
他出生于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
柳宗元在政治上主张革新,提倡节俭,反对奢侈;在文学上,他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人的社会责任感。
柳宗元的文学成就极高,与韩愈并称为“韩柳”,共同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
【柳宗元的成就与贡献】
柳宗元在政治上的主要成就是领导了永贞革新。
这次革新试图改革时弊,但最终因保守势力的反对而失败。
尽管如此,柳宗元的政治改革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柳宗元的文学风格与影响】
柳宗元的文学风格独特,以散文见长,文笔雄浑豪放,善于表达思想。
他的散文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封建论》、《驳复仇议》等,都是唐代文学的瑰宝。
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的古文运动,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古文成为我国文学的主要形式之一。
【柳宗元在历史上的地位与评价】
柳宗元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的文学成就和政治主张都为后世所称颂。
在后世文学作品中,柳宗元被视为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和思想影响了无数文人墨客。
同时,柳宗元也是唐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散文作品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综上所述,柳宗元是我国唐代一位卓越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文学成就和政治主张都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历史人物柳宗元的简介柳宗元是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文学家,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历史人物柳宗元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人物柳宗元的简介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唐代河东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庆为北魏侍中,封济阴公。
世人称之为“柳河东”、“河东先生”。
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二。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
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
柳宗元的生平简介公元773年,柳宗元在长安出生。
柳宗元自幼聪明伶俐,深得父母喜爱。
母亲卢氏出于书香门第,柳宗元小时候深受母亲影响,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为父亲在朝为官,柳宗元自幼了解朝廷的腐败无能。
柳宗元九岁的时候,遭遇建中战乱,柳宗元为了躲避战争前往父亲任职的夏口。
过了三年,柳宗元再一次遭受战乱,两次战争经历让柳宗元感受到社会的动荡,他希望统治者能建立清明朝廷,不让百姓遭遇颠沛流离之苦。
早年间,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到江西一带做官,柳宗元跟随父亲前往江西。
这次游历使柳宗元结交了很多朋友,也让他见识了各地风土人情,培养了自己独立的人格。
柳宗元二十一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夺得进士得以入朝为官。
不久之后父亲去世,柳宗元回家为父亲服丧。
三年后,柳宗元再次进入朝廷为官。
柳宗元深感朝廷的腐败和落寞,统治者政权被宦官掌握,柳宗元和王叔文等人展开了政治革新运动。
结果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以失败而告终。
随后,柳宗元被贬谪到贫困的永州,虽然柳宗元官职为永州司马,却有名无实。
柳宗元人物简介 柳宗元 (773819),字予厚,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以下是柳宗元人物简介,请 考生学习。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第,十四年登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十七年任 蓝田县尉, 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见习御史)。
二十一年正月, 顺宗(李诵)即位, 柳宗元积极协同王叔文等人进行政治改革, 时为礼部员外郎。
改革触犯了保守官 僚、宦官、藩镇的利益,遭到反对,不到八个月就以失败告终。
九月,王叔文等 革新人物受到迫害,柳宗元始贬为邵州剌史,十一月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省 零陵县)司马。
直到元和十年(815)春,才奉召至京师,三月又出为柳州刺史。
他 在柳州颇有政绩,四年后死在那里。
柳宗元是政治改革家,也是中唐时期的思想家和文学 家。
他和韩愈尊儒学、力斥佛、老不同,他尊儒学(最看重《春秋》,主张 取圣人大中之道以为理),却统合佛、道之长而弃其短,并认为韩愈辟佛是忿其 外而遗其中,是知石而不知韫玉也(《送僧浩初序》)。
他能从势的发展来看待社 会历史的进化, 能从安民的角度来谈论吏治之道, 这些在当时都是有进步意义的。
柳宗元的古文理论比较完备, 重要的有三点。
一是认为文章要表现正确的思 想内容,要能为时所用。
他讲文者以明道,并要以辅时及物为道,且一再中言: 文之用,辞令褒贬、导扬讽谕而已。
二是主张文章的内容、形式要统一起来,二 者不能有所偏废。
他既反对无乎内而饰乎外,也反对有乎内而不饰乎外。
三是强 调作家要有好的道德修养和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
他说大都文以行为本, 在先诚 其中,又讲作文切不町出以轻心、怠心、昏气、矜气。
此外,他对古代文化遗产 并不一概否定, 而是主张参用其长, 既吸收可取的思想资料, 也利用各种文体(包 括骈文、辞赋)的艺术形式。
柳宗元这些观点对当列的青年习作者产生过一定的 影响。
他虽不像韩愈那样公开和一些青年建立师生关系, 但受他指教的人却相当 多。
他在长安,每日登门求教者几十人,到了南方,不少人还从千里以外到永州 向他求教。
柳宗元热心帮助他们,或口讲指画,或用函授方法解决疑难,大大推 动了古文运动的发展。
当然,柳宗元对古文运动的最大贡献,是他创作的许多优秀的古文。
这些优 秀作品大都产生在他被贬以后。
原因是长期谪居南方, 使他对社会弊病有了更深 刻的认识,而形同囚犯的忧患生活使得他悲愤填胸,抑郁难平。
再加上他这时有 意识地研究了先秦两汉的古文,便使他有可能写出好的作品。
总的看,柳文高、
壮、广、厚,词正而理备,而又言畅而意美,显出俊杰廉悍、词气峻厉或幽郁隐 微、峭丽精洁的审美特征。
韩愈说柳文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崔、蔡不足多也 (即含蓄不露,见《诗人玉屑》引《漫斋语录》),刘熙载言柳文如奇峰异嶂,层 见叠出,都说明它们具有内、外兼善的特点。
他的论说文雄辩滔滔,凌厉峭折, 大小政论无不笔锋犀利,论证精确。
他的传记文善于刻划人物性格,有的是学习 《史记》、《汉书》中人物传记的表现手法,有的则是自有创造。
比如他的《梓 人传》、《宋清传》,明显地吸取了唐传奇的特点,但又不是纯传奇。
作者善于 借立传来阐发道理。
柳宗元是第一个使寓言 成为独立文学形式的作家。
他的寓言多以人、禽兽、草木的小故事 为题材,有的反映作者的政治见解,有的宣扬人生哲理,寓意深远。
山水游 记是柳宗元对古代散文 最出色的贡献, 它们不但再现了南方自然山水的美, 还写出了作者感情的微 妙变化。
这种借写被遗弃的山水以吐胸中之气的做法, 把古代山水游记的写作推 向了一个新阶段。
柳文中还有不少骚赋,它们从风格到体制都受到屈赋的影响, 在唐人中是不多见的。
总之,柳文众体兼备,无论记山水、状人物、谈文章、议 论政事、阐述哲理,皆能形容尽致,辩析入微,真是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 所避之。
柳宗元有诗一百四十余首。
其诗雅淡味深,和陶渊明 、王维 、韦应物并称。
苏轼说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评韩柳诗》)。
又 说诗到李、杜以后,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称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书黄予 思诗集后》)。
刘禹锡曾为柳宗元编 《河东先生集》 三十卷, 原奉已佚, 现存宋人辑本多种。
今人吴文治等参校众本,编有《柳宗元集》四十五卷、外集两卷,另有外集补遗 一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