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药大学_针灸基础理论2008,2011--2012,2016--2018年考博真题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153.50 KB
- 文档页数:6
成都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试卷及答案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舌本2、颃颡3、气街4、腧穴5、耳舟二. 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1、经,原意是________就是________的意思,络则是________的意思.2、阳气最盛为____________,其次为_____________,再次为________________.3、下肢外侧面前缘及次指外侧端为_______________.4、小指(趾)下经足心至下肢内侧面后缘为____________.5、阴脉营其_________,阳脉营其腑.6、督脉行于后正中线,任脉行于________________.7、阴跷脉行于下肢内侧及眼,交会于__________穴.8、《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________上额__________.其支者从________至耳上角.其直者从___________入__________还出别下项,循_________内,挟_________抵________入___________络肾,属膀胱.9、一部继《甲乙经》以后,全面总结有关针灸学经验和成就的传世之作是___________,著名针灸学家___________,所著的___________。
10、足三阴经的腧穴共同主治___________病和___________病。
11、背俞穴与脏腑的特殊联系,在临床中最能反映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
12、指寸定位法包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
13、足阳明胃经起于___________止于___________左右各___________个穴。
14、八脉交会穴中通于任脉的腧穴是___________穴,又属本经的___________穴。
15、心包经的络穴是___________穴,在治疗中的双相良性调整作用,可用于治疗___________病和___________病。
《中医基础理论》有多少个版本?那个更好一点?举报|2011-03-07 23:03【幻想男孩】|来自手机知道|分类:教育/科学|浏览2840次我想学习中医,有人告诉我学中医入门的顺序是:1中医基础理论2中医诊断学3中药学4伤寒论不知道对不对?最主要的:《中医基础理论》有几个版本?分享到:评论|40我爱孤独的生活|来自手机知道|六级采纳率27%擅长:电脑/网络医疗健康手机/通讯其他类似问题•2010-05-08中医基础理论哪个版本好84•2011-07-26哪个版本的《中医基础理论》教材比较好10•2009-02-18中医基础理论书籍哪个版本的好?28•2011-11-25中医基础理论哪个版本的比较好?6•2009-09-04求《中医基础理论》pdf版本4更多关于中医基础理论最好的版本是谁写的?的问题>>网友都在找:同样是方剂学买哪一个版本的好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其他4条回答2011-03-08 22:320zhuzhenlin0|三级不对,哎,中药后面是方剂,之后是中医的内,外,妇,儿科,还有四大经典!学完这些,中医才是刚刚入门,中医需要一辈子去学习!目前中基第五版比较好!评论|102011-03-08 16:40yiyuanywk|二级版本N多,人民卫生出版社(李德新著)专业用书,推荐其他的还有好多版本不推荐,希望能够帮到你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孙广仁著),中医药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郭霞珍),建议学针灸和中医专业的使用,,评论|102011-03-08 19:33Cxuezhang|三级仅一册一学期用,不同出版社有不同版本,名师介绍,文革前上海中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使用的版本最好,是临床医师亲自编辑的最具临床价值的基础理论书,现今编书的多不是临床医师,有的内容与临床不搭调!用五版教材吧,是最好的了作者:印会河出版社:上海科技中医基础理论哪个版本好举报|2010-04-29 13:01小妹落雪|分类:医疗健康|浏览8579次我对中医比较感兴趣,想自学,但是又没有一点中医知识,想先看些基础书籍《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这几本书。
《中医基础理论》有多少个版本?那个更好一点?举报|2011-03-07 23:03【幻想男孩】|来自手机知道|分类:教育/科学|浏览2840次我想学习中医,有人告诉我学中医入门的顺序是:1中医基础理论2中医诊断学3中药学4伤寒论不知道对不对?最主要的:《中医基础理论》有几个版本?分享到:评论|40我爱孤独的生活|来自手机知道|六级采纳率27%擅长:电脑/网络医疗健康手机/通讯其他类似问题•2010-05-08中医基础理论哪个版本好84•2011-07-26哪个版本的《中医基础理论》教材比较好10•2009-02-18中医基础理论书籍哪个版本的好?28•2011-11-25中医基础理论哪个版本的比较好?6•2009-09-04求《中医基础理论》pdf版本4更多关于中医基础理论最好的版本是谁写的?的问题>>网友都在找:同样是方剂学买哪一个版本的好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其他4条回答2011-03-08 22:320zhuzhenlin0|三级不对,哎,中药后面是方剂,之后是中医的内,外,妇,儿科,还有四大经典!学完这些,中医才是刚刚入门,中医需要一辈子去学习!目前中基第五版比较好!评论|102011-03-08 16:40yiyuanywk|二级版本N多,人民卫生出版社(李德新著)专业用书,推荐其他的还有好多版本不推荐,希望能够帮到你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孙广仁著),中医药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郭霞珍),建议学针灸和中医专业的使用,,评论|102011-03-08 19:33Cxuezhang|三级仅一册一学期用,不同出版社有不同版本,名师介绍,文革前上海中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使用的版本最好,是临床医师亲自编辑的最具临床价值的基础理论书,现今编书的多不是临床医师,有的内容与临床不搭调!用五版教材吧,是最好的了作者:印会河出版社:上海科技中医基础理论哪个版本好举报|2010-04-29 13:01小妹落雪|分类:医疗健康|浏览8579次我对中医比较感兴趣,想自学,但是又没有一点中医知识,想先看些基础书籍《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这几本书。
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2007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课程名称: 针灸学适用专业:2006级2班学号:姓名:班级:一、单选题 (本题60个小题,每小题1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1.被称为《针经》的著作是( )A:《难经》 B:《素问》 C:《灵枢》 D:《针灸甲乙经》E:《明堂孔穴针灸治要》2.《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的作者是 ( )A:皇甫谧 B:王惟一 C:杨继洲 D:徐凤 E:李时珍3.“阳脉之海”是指(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带脉 E:以上都不是4.手足三阴经穴位之所以能主治头面和五官疾病,主要是由于( )A:表里经之间的相互联系 B:依靠络脉联系 C:腧穴主治的相对特异性D:阴经经别合于阳经而上于头面 E:阴阳经通过任督二脉相互联系5.下耳后,入耳中,出耳前的经脉是 ( )A:手阳明大肠经 B:足阳明胃经 C:足太阳膀胱经 D:手少阳三焦经E:足少阳胆经6.督脉的别络的分布特点是( )A:阴经别络走向阳经,阳经别络走向阴经 B:阳经别络走向阳经,阴经别络走向阴经 C:散布于胸胁 D:别于鸠尾,散布于腹部 E:别于长强,散布于头7.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大体分布规律是( )A:阳经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B:胸腹 C:头、胸、腹D:头、胸、腹、胫 E:脑8.手少阳三焦经循行( )A:至目内外眦,人耳中 B:系耳后,出耳上角,入耳中,至目锐眦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9.阿是穴是指( )A:经外奇穴以外的穴位 B:经穴以外的穴位 C:病变局部的穴位D:病变部位中心的穴位 E:与病变有关的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10.下列特定穴中除哪项外基本都位于肘膝关节以下( )A:八脉交会穴 B:五输穴 C:十二络穴 D:八会穴 E:原穴11.以下不属于指寸法定位的是( )A:中指同身寸 B:拇指同身寸 C:横指同身寸 D:手指同身寸E:一夫法12.参照动植物命名( )A:光明. B:腕骨 C:天井 D:攒竹 E:日月13.十四经穴也称( )A:经穴 B:天应穴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14.耳后两乳突之间的骨度分寸为( )A:9寸 B:8寸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15.足阳明胃经的主干线止于( )A:足大趾 B:足次趾 C:足中趾 D:足四趾 E:足小趾16.下列足太阴脾经的循行路线,符合原文的是( )A:起于大趾内侧端 B:上踝,循胫后 C:循股内前廉 D:人腹,属脾络胃E:上夹咽,散舌本17.""从巅至耳上角""的经脉是( )A:足少阳胆经 B:足太阳膀胱经 C:督脉 D:足厥阴肝经E:以上都不对18.下列足太阳膀胱经穴,除哪项外均位于背部距督脉1.5寸的侧线上( )A:膈俞 B:督俞 C:厥阴俞 D:胞肓 E:气海俞19.与冲脉交会最多的经脉是( )A:足阳明胃经 B:任脉 C:足少阴肾经 D:足厥阴肝经 E:阴维脉20.下列经脉中,除哪项外循行均经过""脊""( )A:足少阴经 B:冲脉 C:阳维脉 D:督脉 E:足少阳经21.足少阳胆经阳交穴的位置是( )A:外踝上7寸,腓骨前缘 B:外踝上7寸,外丘穴后1寸处C:外踝尖直上7寸,腓骨后缘 D:外踝上7寸,外丘穴前l寸处 E:以上都不对22.治疗月经不调的首选腧穴是( )A:阴陵泉 B:地机 C:公孙 D:三阴交 E:大横23.""从巅入络脑""的经脉是( )A:手阳明大肠经 B:手少阳三焦经 C:足太阳膀胱经 D:足少阴肾经E:手厥阴心包经24.足少阴肾经的腧穴有( )A:44个 B:27个 C:23个 D:67个 E:9个25.腰俞穴归属于( )A:足太阳膀胱经 B:督脉 C:手太阳小肠经 D:足少阴肾经E:足厥阴肝经26.心包经之郄穴( )A:会宗 B:郄门 C:外丘 D:金门 E:水泉27.大肠俞主治( )A:腰腿痛 B:疝气 C:水肿 D:小便频数或不利、遗尿E:带下病、月经不调28.伏兔穴可以治疗( )A:便秘 B:腹泻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29.足厥阴肝经循行经过( )A:额、巅 B:颃颡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30.水沟位于( )A:人中沟的中点 B: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的交点处C:人中沟的上2/3与下1/3的交点处 D:人中沟的中1/3与下1/3的交点处 E:以上都不是31.上星至强间的距离是( )A:1寸 B:3寸 C:4寸 D:6寸 E:7寸32.带脉的循行是( )A:出于会阴部 B:行经气冲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33.与阳跷脉有关的经穴是( )A:睛明 B:承泣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34.足少阴络脉病候是( )A:心痛 B:阴部暴痒 C:一身尽痛 D:二便不通 E:不能言语35.在华佗夹脊穴中,治疗胸部疾患的是( )A:胸1到胸5夹脊穴 B:胸1到胸6夹脊穴 C:胸1到胸7夹脊穴D:胸l到胸8夹脊穴 E:胸1到胸9夹脊穴36.神阙穴归属于( )A:任脉 B:督脉 C:足阳明胃经 D:足太阴脾经 E:经外奇穴37.最早的针刺工具是( )A:砭石 B:骨针 C:青铜针 D:金针 E:银针38.中风脱证时可选用( )A:隔姜灸 B:隔蒜灸 C:隔盐灸 D:隔附子饼灸 E:以上都不对39.隔姜灸可用于治疗( )A:风寒痹痛 B:肿疡初起 C:阳痿早泄 D:便秘 E:中风脱证40.用于治疗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疾患,可首选( )A:留罐法 B:走罐法 C:闪罐法 D:刺血拔罐法 E:留针拔罐法41.“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出自( )A:《灵枢·经脉》 B:《灵枢·九针十二原》 C:《难经》D:《针灸甲乙经》 E:《千金方》42.针刺环跳时宜选( )A:指切进针法 B:夹持进针法 C:提捏进针法 D:舒张进针法E:单手进针法43.电针仪最大输出电压为40V以上时,最大输出电流应限制在( )A:1.5rnA以内 B:2mA以内 C:1mA以内 D:10mA以内 E:10mA以上44.治疗瘫痪宜选用( )A:疏波 B:密波 C:疏密波 D:断续波 E:锯齿波45.从头部经外奇穴前神聪至颞部胆经悬厘引一斜线是( )A:额中线 B:顶中线 C:顶颞前斜线 D:顶颞后斜线 E:颞前线46.耳穴中“耳尖”穴在耳轮( )A:5、6区交界处 B:4、5区交界处 C:6、7区交界处 D:3、4区交界处 E:7、8区交界处47.位于耳甲的是( )A:与头面相应的耳穴 B:与上肢相应的耳穴 C:与下肢相应的耳穴D:与内脏相应的耳穴 E:与躯干相应的耳穴48.下列不属于络穴的是( )A:肺经--列缺 B:心包经--内关 C:肝经--蠡沟 D:肾经--复溜E:膀胱经--飞扬49.心经络穴为( )A:支正 B:光明 C:通里 D:飞扬 E:支沟50.下列哪项不是治疗面痛的主穴( )A:攒竹、四白 B:下关、地仓 C:合谷 D:风池 E:翳风51.治疗少阳头痛在主穴的基础上配 ( )A:印堂、攒竹、合谷、内庭 B:天柱、后溪、申脉 C:四神聪、太冲、内关D:率谷、外关、足临泣 E:曲池、合谷、内关52.漏肩风当疼痛以肩前部为主时,治疗应在主方的基础上加( )A:合谷 B:关冲 C:外关 D:列缺 E:后溪53.中风中经络的针灸基本处方为( )A:内关、人中、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B:百会、神阙、关元、足三里、内关C:气海、关元、丰隆、委中、三阴交 D:神门、内关、大陵、三阴交、足三里E:神阙、关元、委中、太溪、昆仑54.治疗心悸的主穴是( )A:百会、内关、合谷、手三里、脾俞 B:内关、郄门、神门、厥阴俞、巨阙C:人中、印堂、外关、三阴交、心俞 D:心俞、肝俞、内关、极泉、神门E:肝俞、脾俞、天池、太溪、三阴交55.肺痨兼见肾阴亏虚者,治疗除主穴外,应加( )A:肾俞、三阴交 B:复溜、合谷 C:鱼际、孔最 D:内关E:中脘、脾俞56.以半身不遂,兼见肢体软弱,偏身麻木,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暗,苔白腻,脉细涩为主症的中风,针灸治疗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内庭、丰隆 B:足三里、气海 C:丰隆、合谷 D:太冲、太溪E:太溪、三阴交57.治疗湿热袭络型痿证,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尺泽、肺俞、二间 B:阴陵泉、大椎、内庭 C:太白、中脘、关元D:太溪、肾俞、肝俞 E:足三里、三阴交58.癫证哭笑无常者,应在主穴方的基础上加( )A:心俞、脾俞 B:行间、膻中 C:足三里、三阴交 D:中脘、阴陵泉E:间使、百会59.肝肾亏虚型郁证,在主穴方的基础上加( )A:太溪、三阴交、肝俞、肾俞 B:曲泉、膻中、期门C:通里、心俞、三阴交、太溪 D:心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E:行间、侠溪、外关60.哮喘病程长,反复发作或当哮喘间歇期,哮喘声低气怯,气息短促,体质虚弱。
2003级针灸推拿专业复试一、名词解释1、大方脉2、《诸病源候论》3、《治百病方》4、鬯其酒5、水苗法6、《存真图》7、温病8、鬼注、尸注9、灸法 10、五禽戏二、填空1、皇甫谧编纂《甲乙经》主要参考了____、____、____等三部著名医书。
2、宋代设置的保健慈善机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完素强调六气____,五志____,前者是其对____的认识,而后者则是其对____的认识。
4、甲骨文中有关于____、____、____、____的记载,是我国最早关于传染病、流行病的记载。
5、公元前541年秦国名医医和为晋侯诊疾提出的病因学说是____。
6、《黄帝内经太素》中记载“____未盛,未为脓者,可以石熨,泻其盛气”。
7、《帝王世纪》中记载“____ ……乃尝味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夭枉焉。
”三、单项选择1、华佗的最大贡献是()A.针灸 B.养生 C.妇科 D.外科手术和麻醉方法 E.以上都不是2、最早的麻风隔离病院建在( )A. 唐代B. 宋代C. 秦代D. 明代E. 以上都不是3、我国记载人工撮纯白结晶乌头碱的著作为( )A.《植物名实图考》B.《白猿经》C.《本草纲目》D.《饮膳正要》E.《食疗本草》4、我国现存第一部系统论述饮食卫生与食物疗法的专书是( )A.《千金翼方》 B.《食疗本草》 C.《饮膳正要》 D.《救荒本草》 E.《食性本草》5、创立脏腑病机学说的医家是( )A.华佗 B.钱乙 C.孙思邈 D.张洁古 E.李东垣6、相传创制汤液的是( )A. 仪狄B. 岐伯C. 扁鹊D. 华佗E. 伊尹7、《雷公炮炙论》的成书时间是()A.春秋、战国 B.秦汉 C.南北朝 D.隋唐 E.宋元8、属于《神农本草经》在药物学上的重大发现是()A.海藻疗瘿 B.泽泻久服不饥 C.紫苏久服轻身 D.水银久服神仙不死E.车前用全草9、《难经》候脉之三部是指()A.上部、中部、下部 B.寸部、关部、尺部 C.人迎、气口、趺阳D.头部、手部、足部 E.浮部、中部、沉部10、我国卷数最大的方书是()A.《四海类聚方》 B.《雍熙神医普救方》 C.《圣济总录》 D.《金匮药方》E.《普济方》四、多项选择1、下列哪些不属于《脉诀》中所描述的24脉()A.牢脉 B.散脉 C.代脉 D.数脉 E.革脉2、明清时期的温补派的医家有( )A.薛己B.陈修园C.赵献可D.刘完素E.张介宾3、《内经》人与自然的整体观包括哪些内容( )A. 自然环境对人的制约B. 机体与情志的互相影响C.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D. 人与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E. 重视疾病预防4、涪翁的弟子是()A. 程高B. 吴普C. 郭玉D. 樊阿E. 文挚5、属于明清时期撰写的医书有()A.《植物名实图考》B.《内科约编》C.《眼科切要》D.《本草从新》E.《三三医书》五、简答题1、宋代“针灸铜人”是谁所铸?内容如何?有何意义?2、从诊治方法的内容考察,先秦时期的医学文化指向的特点是什么?3、唐代太医署的职能是什么?4、简述朱丹溪的相火论。
成都中医药大学考博题回忆成都中医药大学考博题回忆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成都中医药大学考博题回忆)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成都中医药大学考博题回忆的全部内容。
成都中医药大学考博题回忆√选择题:1。
经络首见于何本著作?《汉书艺文志》2. 内经的成书年代?秦汉时期3。
一曰砭石,二曰,,制砭石有小大者. 乃随病所宜,用石代针。
南北朝时期全元起:砭石者,是古外治之法,有三名,一针石,二砭石,三鑱石,其实一也。
破坚决肉,砭射肿热者,则决之以砭石,良由邪气暴戾,则微针不能及,况又病有气血盛实,逆于肉理,蓄结痈肿之类,非砭石则不能射之,此所谓血实宜决之,又形乐志乐,病生于肉者,治之以砭石,东方之民,多病痈疡,其治宜砭石,砭石之来,始自于此.扁鹊有云,病在血脉者,治以砭石。
是故一切肿疾,悉宜镰割足小指下横文间. 肿在左则割左,在右则割右。
血少出则瘥,以至疔肿、痈疡、丹毒、瘭疽代指、病、气痛流肿之类,皆须出血者,急以石砭之.大抵砭石之用,其法必泻。
若在冬时,人气闭塞,则用药而少针石.所谓少针石者,非痈疽之谓也.痈疽不得顷时回,苟缓于针石,则毒瓦斯内攻,腐坏筋骨,穿通腑脏矣.治石疔疮,则忌瓦砾砖石之类,治刀镰疔疮, 则忌铁刃伤割。
若是者, 可以药治也。
素问又曰∶人病颈痈,或石治之, 或针灸治之,而皆已,此盖同病异治也。
夫痈疽之气息者,宜针开除去之,气盛血聚者,宜石而泻之,若然则砭石九针之用,各有所利,善治血脉之变,痈肿之病者,当审轻重而制之。
4。
经络者,内属脏腑,外络肢节出自何处?《灵枢。
海论》5. 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大小,五曰知脏腑血气之诊。
成都中医药大学秋季季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考试科目:针灸学考试类别:初修适用专业:针灸英语2003级学号:姓名:专业:年级:班级:评分人:统分人:一、单选题答案1 A B C D E 21 A B C D E 41 A B C D E2 A B C D E 22 A B C D E 42 A B C D E3 A B C D E 23 A B C D E 43 A B C D E4 A B C D E 24 A B C D E 44 A B C D E5 A B C D E 25 A B C D E 45 A B C D E6 A B C D E 26 A B C D E 46 A B C D E7 A B C D E 27 A B C D E 47 A B C D E8 A B C D E 28 A B C D E 48 A B C D E9 A B C D E 29 A B C D E 49 A B C D E10 A B C D E 30 A B C D E 50 A B C D E11 A B C D E *31 A B C D E12 A B C D E 32 A B C D E13 A B C D E 33 A B C D E14 A B C D E 34 A B C D E15 A B C D E 35 A B C D E16 A B C D E 36 A B C D E17 A B C D E 37 A B C D E18 A B C D E 38 A B C D E19 A B C D E 39 A B C D E20 A B C D E 40 A B C D E一、单选题(每题1.5分,计45分)1.以下骨度分寸错误的是( D )A.人体正中线上,印堂到大椎18寸B.两头维之间9寸C.天突至巨阙9寸D.膝眼至外踝尖13寸2.以下不是特定穴的是( D )A.原穴B.络穴C.下合穴D.奇穴E.交会穴3.最早的针灸专著是( C )A.《内经》B.《十一脉灸经》C.《针灸甲乙经》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4.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有:( C )A、76B、45C、67D、445.均有全身强壮作用的腧穴是( D )A、三阴交、外关B、内关、太渊C、肩井、太阳D、足三里、膏肓6.可以转胞胎的穴位是( C )A.足窍阴B.神阙C.至阴D.太溪7.均为腕横纹上5寸的腧穴是哪一组( A )A、温溜、郄门B、孔最、四渎C、下廉、会宗D、支正、偏历8.胫骨前脊外一横中指的腧穴属于( B )A.脾经B.胃经C. 肝经D.胆经9.“原络配穴法”是指( C )A.本经的原穴与本经的络穴相配B.表里经的原穴与表里经的络穴相配C.本经的原穴与表里经的络穴相配D.表里经的原穴与本经的络穴相配10.小肠经的下合穴是( D )A.委中B.委阳C.上巨虚D.下巨虚11.大肠经的原穴是( D )A.商阳B.阳溪C.阳池D.合谷12.根据俞募配穴法,心包的疾病应选厥阴俞配( A )A.膻中B.巨阙C.鸠尾D.大包13.翳风、四神聪、三阴交可治疗( A )A.不寐B.遗尿C.胃痛D.痢疾14.治疗目外眦的疾病宜选( A )A.外关、足临泣B.外关、合谷C. 光明、中冲D.中渚、合谷1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A、大肠经穴主液所生病者B、小肠经穴主津所生病者C、膀胱经穴主筋所生病者D、心包经穴主气所生病者16.章门是( C )的腧穴。
中医针灸的基本理论发布时间:2021-08-19T08:48:35.529Z 来源:《航空军医》2021年6期作者:孟驰波[导读] 发现了人体特定部位之间特定联系的规律,创造了经络学说,并由此产生了一套系统的治疗方法。
(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四川内江641000)针灸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由十四经脉、奇经八脉、十五别络、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孙络、浮络等组成的经络理论,以及361个腧穴以及经外奇穴等腧穴与腧穴主病的知识,发现了人体特定部位之间特定联系的规律,创造了经络学说,并由此产生了一套系统的治疗方法。
1 经络理论经络学说是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其与腹胀相互关系的一种系统的理论,是我国中医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和诊疗等各个方面,几千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其与针灸学科的关系最为密切。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经指的就是路径,经脉主要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的作用;络指的就是网络,络脉为经脉别出的分支,和经脉相比更加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2 经络系统的基本组成2.1十二经脉十二经脉即手三阴经(肺、心包、心)、手三阳经(大肠、三焦、小肠)、足三阳经(胃、胆、膀胱)和足三阴经(脾、肝、肾)的总称,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为“正经”、十二正经。
十二经脉的名称是结合手足、阴阳、脏腑三方面而确定的。
经脉循行分布于四肢的内、外和所属脏腑的阴阳属性不同,有阴经、阳经之分。
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
内属于脏腑(内行部分);外络于支节(外行部分)。
四肢分经。
四肢的内侧面为阴,外侧面为阳,各分三阴三阳,分别为太阴、阳明(前);厥阴、少阳(中);少阴、太阳—-后;特殊——足厥阴——内踝8寸交出足太阴之前。
十二经脉内行部分。
阴经属于脏;络于表里腑:手太阴肺经属于肺络于大肠;手少阴心经属于心络于小肠;手厥阴心包经属于心包络于三焦;足太阴脾经属于脾络于胃;足少阴肾经属于肾络于膀胱;足厥阴肝经属于肝络于胆。
针灸学91说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学(91集全)成都中医药大学主说:胡幼平李瑛梁繁荣杨运宽张虹钟兰01.绪论:定义、特点、简史02.简史(续一)03.简史(续二)、学习办法04.【上篇】第一章:经络总论。
概念、特点、组成;第一节:经络系统,十二经脉分布和流注规律05.十二经脉的循行、交接、病候表现规律和特点,第二节:奇经八脉概念、特点、功用06.十五络脉概念和特点及作用;十二经不、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分布和特点及作用07.第三节:经络的标本和根结、气街与四海08.第四节:经络的作用和临床应用;第二章:腧穴总论。
第一节:腧穴概念和分类及命名09.第二节:腧穴的组织规律和作用。
第三节:特定穴(十类)10.五输穴、十二原穴11.十五络穴、十六郄穴、十二背俞穴、十二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12.下合穴、交会穴。
第四节:骨度分寸定位、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手指同身寸定位、简便定位13.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上)。
手太阴肺经的经脉和络脉循行及病候、腧穴类不和定位及功用14.手太阴肺经(续)15.手阳明大肠经16.手阳明大肠经(续一)17.手阳明大肠经(续二)。
脚阳明胃经18.脚阳明胃经(续一)19.脚阳明胃经(续二)20.脚阳明胃经(续三)。
脚太阴脾经21.脚阳明胃经(续四)。
脚太阴脾经22.脚太阴脾经(续一)23.脚太阴脾经(续二)。
手少阴心经24.手太阳小肠经25.手太阳小肠经26.手太阳小肠经(续)27.脚太阳膀胱经28.脚太阳膀胱经(续一)29.脚太阳膀胱经(续二)30.脚太阳膀胱经(续三)31.经络腧穴各论(下)。
脚少阴肾经32.脚少阴肾经(续一)33.脚少阴肾经(续二)、手厥阴心包经34.手厥阴心包经(续)、手少阳三焦经35.手少阳三焦经(续一)36.手少阳三焦经(续二)、脚少阳胆经37.脚少阳胆经(续一)38.脚少阳胆经(续二)39.脚少阳胆经(续三)40.脚厥阴肝经41.脚厥阴肝经(续)42.督脉(续一)42.奇经八脉的督脉43.督脉(续一)43.督脉(续二)44.督脉(续二)45.任脉46.任脉(续)47.常用奇穴47.常用奇穴(续)48.【中篇】第四章:刺灸法总论。
声明硕士学位论文 “电针头穴加耳针治疗5.12地震后创伤应激障碍(PTSD)的临床RCT研究” 是本人在成都中医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该论文涉及的有关知识产权归成都中医药大学所有。
有关该学位论文成果的开发、转让、论文发表等,均需征得导师和成都中医药大学同意。
硕士生签名:导师签名:2010 年 5 月 20日前 言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由异常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它的主要症状为持续的警觉性增高症状群、反复发生的闯入性再体验症状群、反应性麻木症状群【1】。
同时,多数患者还伴有抑郁、药物滥用、焦虑等其他精神障碍[2]。
据美国精神病协会(American Psychiatry Association, APA)统计:美国PTSD的人群总体患病率为1%~14%,平均为8%,个体终生患病危险性达3%~58%,女性约是男性的2倍[3]。
我国是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由自然灾害引起的心理创伤逐渐为我国精神医学界和心理学界所重视。
其中,有关地震PTSD的流行病学研究报告最多。
张北地震受灾人群的调查表明,急性应激障碍(ASD)的发病率为6.1%,三个月内PTSD的发生率为18.8%,震后三个月的患病率为7.2%[4]。
唐山大地震孤儿的PTSD发病率为23%,提示大地震所致孤儿是发生PTSD的高危人群[5]。
PTSD不仅影响着患者的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甚至使患者的自杀率提高5-15倍[6],同时还增加了高血压、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肥胖、肿瘤及其他心身疾病的患病危险性[7],给家庭、社会和国家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因此探索PTSD发病的相关因素、发病机制、早期诊断方法及其防治措施,已经成为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国内外研究资料报道,目前PTSD的防治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心理干预,二是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