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四凯蒂学艺--表内乘法二信息窗4补充习题2
- 格式:doc
- 大小:132.01 KB
- 文档页数:2
二年级上册数学试题-第四单元凯蒂学艺-表内乘法(二)测试卷-青岛版(含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找规律填数。
9、18、27、()。
A.36B.37C.452.9×7=63,乘法口诀是( )。
A.七九六十三B.九七六十三C.七九六三D.九七六三3.结果比62大的式子是()。
A.7×8-23B.6+6+6C.98-42+17D.12+13+144.8×(42-35)=()A.4B.7C.56D.485.()个7相加是21。
A.3B.4C.6二.判断题(共6题,共14分)1.判断对错:(1)8×5=5×8()(2)8×4=4+4+4+4+4+4+4+4()2.根据“九九八十一”这句口诀可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3.4×9=36表示4个9的积是36。
()4.9+9+9+6可以用9×4-3来计算。
()5.5×9和9×5都可用口诀“五九四十五”计算。
()6.6个星期一共有30天。
()三.填空题(共5题,共18分)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3×________=243×________=218×________=482.8个3相加的和是________ ,再加上1个3是________。
3.填一填。
(1)4个8相加,和是________。
(2)一个乘数是6,另一个乘数是2,积是________。
4.最大填几?______×7<38 ______×6<51 4×______<25 ______×7<29 47<______×8 53<______×9 5.填一填。
四.计算题(共3题,共30分)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5= 4×6= 5×3= 8×5=5 +5= 5×5= 3×5= 2×9=7×4= 3×6= 6×5= 4×1=4×8= 7×3= 4×4= 4+4=2.直接写得数。
青岛版(五年制)数学二上《凯蒂学艺----表内乘法(二)》单元分析教材解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6~9的乘法口诀。
编写特点:1、强调自主编写乘法口诀。
第二单元主要是在教室引导下,编写口诀,在两个信息窗中都出现了小博士的引导。
而在学习这一信息窗内容时,学生已经有了编制口诀的经验,所以在这一单元中,主要是强调学生自主编写。
在教材的4个窗口中,只在第三个窗引导学生用列表法时出现了小博士。
2、加大解决问题的分量。
上一单元的重点是编制口诀,而这一单元编制口诀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的。
3、口诀的句数增加。
第二单元2-5的乘法口诀,为了便于探索规律、编制口诀,都是五句。
在本单元,又回归到小九九的传统形式,几的乘法口诀就是几句,便于学生更好的探索规律,形成方法,又不加重学生记忆口诀的负担。
单元目标:1、结合现实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9的乘法口诀。
2、熟记6、7、8、9的乘法口,以及对乘法口诀的系统整理,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与自编乘法口诀。
3、能正确的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口诀编制的过程,发展合理的推理能力。
4、在编制口诀、寻找规律记忆口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研究问题。
5、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现实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9的乘法口诀。
6、教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编制乘法口诀,并组织学生小组内合作寻找记忆口诀的规律。
7、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交流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记忆乘法口诀的规律及乘法竖式的写法。
8、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9、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建议:学生在第二单元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
学生已经有编写口诀的经验,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自主编写口诀。
本单元教学建议从以下方面进行信息窗1:先学后教,适当放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编制6的乘法口诀;重视引导学生寻找记忆规律。
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 -4.凯蒂学艺表内乘法(二)一、判断题1.5 个 2 相加,写成算式是5+2。
2.7个9和9个7相同多3.判断对错:(1)6×2=6+6(2)8×3=8+34.因为 2+2=2×2,所以 4×4=4+4。
5.8+8+8=3×8=8×3二、单项选择题6.把口诀补充完满.(1)二二()A.得一B.十六 C.六 D.得四(2)一一()A.得一B.十六 C.六 D.得四(3)四四()A.得一B.十六 C.六 D.得四(4)五()三十A.得一B.十六 C.六 D.得四7.以下正确的选项是()A. 5 ×8=42B. 5 ×2=15C. 5 ×9=458.5 ×5=()A. 1B.24C.25D. 309.一斤桃子 2 元钱,买 6 斤桃子多少钱,用哪一种计算比较简单?( )A. 加法B. 乘法C. 减法10.7+7+7+7 写成乘法算式是 ()A.4 ×7B.7 ×4C.7 ×4或4×711.计算 3×5 和 5×3 时,我们可以想乘法口诀()。
A. 三三得九B. 三四十二C. 三五十五12. “3+2 3×2”,比较大小,在○里应填的符号是()A.>B.<C.=D. -13.二年 (2)班参加舞蹈队的同学站了 5 排,每排站 6 人,其中男生有9 人,求女生有多少人?用算式表示是()。
A. 5+6-9B. 5+ 6-9C. 5 ×6-914.9 ×6表示()。
A. 9个6相乘B.9和6相加C.6个9相加15.积是 18 的算式是()。
A. 48-39B.9 ×9C. 3+6D.2 ×9三、填空题16.填上“>”“<”或“=”.(1)5×6________5×4(2)4+6________4×6(3)1×5________1×317.计算.(1)4 个 5 相加的和是 ________?(2)两个因数都是 3,积是 ________?18.口算 98+2﹦________ 12-7﹦________ 49+51﹦________ 38+12﹦________ 93-80﹦________96-8﹦________ 67+7﹦________27+35﹦________ 5 ×4﹦________ 4 ×6﹦________4+2﹦________ 40-2﹦________ 3 ×3+ 2﹦________ 4 ×5-1﹦ ________ 6×6-7﹦________ 4 ×3+4﹦________19.画△表示乘法算式: 2 ×3________。
数学科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单元名称凯蒂学艺---表内乘法(二)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9的乘法口诀,初步认识“倍”。
2.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经历探索口诀编制规律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在编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研究问题的本领。
单元知识结构
信息窗一:6的乘法口诀
信息窗二:7的乘法口诀表内乘法信息窗三:8的乘法口诀(二)信息窗四:9的乘法口诀
回顾整理
单元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每句口诀的实际意义,掌握编制6---9的口诀的方法,发现6---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2.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数据的特征,给学生自己探索乘法口诀的时间和空间。
教学难点:寻找规律、记忆口诀。
学生情况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对乘法口诀的进一步学习。
通过对1—9乘法口诀的系统整理,为进一步学习乘法计算奠定基础。
由于学生对编口诀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与自编口诀是本单元的重点,寻找规律、记忆口诀是教学的难点。
课时划分本单元大约用()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信息窗一()课时单元复习()课时信息窗二()课时单元检测()课时信息窗三()课时单元讲评()课时信息窗四()课时
备注。
四凯蒂学艺——表内乘法(二)信息窗1、21.填一填。
2.有趣的七巧板。
3.连一连。
4.1只身上有7个,2?只呢?……7只呢?只数1 2 3 4 5 6 7的个数7()个参考答案: 1.2. 7×3=213.4.只数 1 2 3 4 5 6 7 的个数71421283542491 2 3 4 5 6 74 8 12 16 20 24 286 12 18 24 30 36 425 10 15 25 30 35 7 14 21 28 35 4939 12 15 18 21 4 6 8 10 12 14第2节辨认方向教材第17~18页的内容。
1.结合具体情境,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2.能运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制作方向板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能辨认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些方向。
难点:用所学的方向词语来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课件(教材主题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四位朋友,大家还记得吗?生:东、南、西、北。
师: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四位与方向有关的朋友。
认识了它们,我们以后就能准确地辨认方向了。
(板书课题:辨认方向)(一)收集信息。
出示课件:教材主题图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信息?预设:生1:从方向标中可以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生2:图上有动物园,图书馆,少年宫……生3:主题图的中心是学校。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信息,培养学生主动动脑思考的好习惯。
(二)看一看,填一填。
师:同学们观察的这么仔细啊,现在请大家结合我们上节课学到的知识来完成教材第17页的填空吧!生动笔填写并回答。
预设:生:体育馆在学校的北面,商场在学校的南面,医院在学校的西面,邮局在学校的东面。
师:回答得真棒,看来这样的小问题已经难不倒同学们了,那么同学们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完成下面的方向板吗?(三)认一认,填一填,说一说。
四凯蒂学艺——表内乘法(二)信息窗1、21.填一填。
2.有趣的七巧板。
3.连一连。
4.1只身上有7个,2?只呢?……7只呢?只数1 2 3 4 5 6 7的个数7()个参考答案: 1.2. 7×3=213.4.只数 1 2 3 4 5 6 7 的个数71421283542491 2 3 4 5 6 74 8 12 16 20 24 286 12 18 24 30 36 425 10 15 25 30 35 7 14 21 28 35 4939 12 15 18 21 4 6 8 10 12 14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第1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教学内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材第18页例1,19页例2、“做一做”及第20~21页练习四的第1~6题)。
【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重点难点】1.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情景导入】1.出示教材第18页例1情景图。
2.讲故事引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猴妈妈分桃”的故事。
有一天,小猴和他的好伙伴下山去玩,走着走着,他们看到一棵桃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急忙摘了一些,兴冲冲地回家了。
猴妈妈看到孩子们拿回来了这么多桃,可高兴了,说:“今天,妈妈给你们分桃吃。
”【新课讲授】1.教学例1。
(1)引导提出问题。
提问:从图上的画面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12个桃,每只猴子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
师:你会列式吗?学生独立思考,汇报结果。
板书:12÷3=□(2)探究计算方法。
四凯蒂学艺——表内乘法(二)信息窗1、21.填一填。
2.有趣的七巧板。
()个3.连一连。
4.1只身上有7个,2?只呢?……7只呢?只数 1 2 3 4 5 6 7 的个数7参考答案: 1.2. 7×3=213.4.只数 1 2 3 4 5 6 7 的个数71421283542491 2 3 4 5 6 74 8 12 16 20 24 286 12 18 24 30 36 425 10 15 25 30 35 7 14 21 28 35 4939 12 15 18 21 4 6 8 10 12 144 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对乘法的第一次系统的了解、认识。
教材在编排上紧紧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学生熟练而喜爱的游戏等活动,首先给学生呈现出几个相同加数求和的情况,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从而于头脑之中建立乘法的意义。
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以学生的活动情况提供同数相加的情况,引出乘法运算;二、进一步沟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联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材结合具体的事例,激发学生操作、观察等探究性的活动让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加深对乘法的理解和认识。
1.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3.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被乘数和乘数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
会正确地写出乘法算式。
4.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熟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5.学生知道1~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1~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6.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1)乘法的初步认识 2课时(2)2~6的乘法口诀 11课时(5的乘法口诀 2课时)(2、3的乘法口诀 1课时)(4的乘法口诀 2课时)(乘加乘减 2课时)(6的乘法口诀 2课时)(解决问题 2 课时)1.乘法的初步认识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型新授课4+4+4=2+2+2+2=2.提问:这两组题都是加法,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3.导入:像第二组这样,加数都相同的加法,我们叫做“求相同加数的和”。
二年级数学上册:四凯蒂学艺——表内乘法(二)信息窗4 1.填一填。
0 8 16 □□□2.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看口诀写出乘法算式。
四八﹙﹚七八﹙﹚六八﹙﹚3.在○里填上“>”、“<”或“=”。
7× 8 ○506×8 ○7×68 ×5○5× 8 3×8 ○208 ×4○ 56 ÷7 8 ×8 ○ 8 ×91× 8 ○5+ 3 8 +8 ○ 8 ×84.看图列算式。
□○□○□=□(人)5.连一连。
6.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天喝8杯水,想想一个星期要喝多少杯水?□○□=□()7.小明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去摘草莓,每人摘了8个,他们家一共摘了多少个草莓?□○□=□()8.笑笑和5个好朋友去动物园,每张儿童票8元,笑笑带了50元,够吗?9.一本故事书60页,小明每天看8页,已经看了7天。
(1)一共看了多少页?□○□=□()(2)还剩多少页没看?□○□=□()参考答案:1.24 32 402.四八﹙三十二﹚七八﹙五十六﹚六八﹙四十八﹚4×8=32 7×8=56 6×8=488×4=32 8×7=56 8×6=483.7× 8>506×8> 7×68 ×5=5× 8 3×8>208 ×4>56 ÷7 8 ×8 < 8 ×91× 8=5+ 3 8 +8 < 8 ×84.8×3+4=28﹙人﹚5.略6.8×7=56(杯)7.8×4=32(个)8.8×6=48(元) 50元>48元够了9.(1)8×7=56(页)(2)60-56=4(页)。
四凯蒂学艺——表内乘法(二)信息窗1、21.填一填。
2.有趣的七巧板。
()个3.连一连。
4.1只身上有7个,2?只呢?……7只呢?只数 1 2 3 4 5 6 7 的个数7参考答案: 1.2. 7×3=213.4.只数 1 2 3 4 5 6 7 的个数71421283542491 2 3 4 5 6 74 8 12 16 20 24 286 12 18 24 30 36 425 10 15 25 30 35 7 14 21 28 35 4939 12 15 18 21 4 6 8 10 12 14第3课时用算盘记数【教学内容】教材第77页例3、第78页例4【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让学生认识算盘,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体会其直观形象,体现数位特征的特点。
会用算盘表示数,深化学生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
【学情分析】认识算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00以内数的数数、拨数、读数和写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算盘半直观半抽象的特点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数位的理解,强化数感。
【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千以内数的组成,认识一千,理解百位、十位和个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2.能够在算盘上表示千以内的数。
3.培养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算盘的结构和记数的方法。
难点:在算盘上表示千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算盘、课件【教学流程】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探究新知―→掌握数的组成,在算盘上表示数。
↓↓巩固应用―→能熟练地在算盘上表示数。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K【情境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千以内的数的读法和写法,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你会做吗?1.读数。
438 705 5902.写数。
五百八十七;六百;四百二十;五百零五学生独立完成后点名让学生上去板演,再讲评及对学生做出相应的评价。
师:同学们对于千以内数的读写法已经掌握得很好了,那今天我们还要继续来学习数的组成和用算盘表示数,出示板书。
四凯蒂学艺——表内乘法(二)信息窗4
1.画一画,填一填。
第二行画的笑脸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第二行有()个。
2.圈一圈,填一填。
(1)苹果有()个,草莓有()个,苹果的个数是草莓的()倍。
(2)大雁有()只,小狗有()只。
小狗的数量是大雁的()倍。
3.有5只,的数量是的7倍,有多少只?
□○□=□()
4.有5只,的只数是蜗牛的8倍,瓢虫有多少只?
□○□=□()
5.小红有8支铅笔,小明的铅笔数是小红的2倍,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6.比一比,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1)
(2)
答案:
1.画一画,填一填。
第二行画的笑脸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第二行有(6 )个。
2.圈一圈,填一填。
(1)苹果有(6)个,草莓有(2)个,苹果的个数是草莓的(3)倍。
(2)大雁有( 4 )只,小狗有( 8 )只。
小狗的数量是大雁的( 2 )倍。
3.有5只,的数量是的7倍,有多少只?
5×7=35(只)
4.有5只,的只数是蜗牛的8倍,瓢虫有多少只?
8×5=40(只)
5.小红有8支铅笔,小明的铅笔数是小红的2倍,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8×2+8=24(支)
6.(1)红旗是黄旗的2倍;(2)黄旗是红旗的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