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业务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3
CDMA无线智能网简介(1)随着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CDMA移动通信网和GSM移动通信网也展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
而这两种通信体制的竞争,除了在技术方面的差异外,更重要的是业务的竞争。
构筑标准的CDMA无线智能网,提供丰富的智能业务势在必行。
目前,CDMA网络采用TIA/EIA(美国电信工业协会/电子工业协会)制定的WIN规范。
WIN基于ITU的CS2,在CDMA网中引入智能网功能,为用户在移动的环境中提供无缝的终端业务,个人移动业务和先进的网络业务。
1.基本概念智能网能力即在交换设备之外支持业务逻辑的生成和执行,采用一个统一的呼叫模型和协议。
该业务逻辑可以使用交换设备之外的数据资源和物理资源。
终端移动性业务即应用智能网能力生成的业务为移动终端的客户服务。
这种业务与每个移动台终端的能力和签约选择有关。
提供这些业务的先决条件是能够对终端进行识别和鉴权,并在无线网络和固定网络之间提供无缝操作的能力。
个人移动业务就是采用智能网络的能力为移动的用户提供业务。
这组业务与用户的个人签约信息有关。
用户可以利用不同位置的移动或固定终端。
提供该业务的先决条件是能够对该用户进行识别和鉴权;在无线、固定和其他网络之间提供无缝操作的能力;基于用户对WIN业务的接入点,为用户提供惟一的一组业务。
先进的网络业务应能够标识所服务网络的能力,基于网络和终端的能力提供业务,在无线网和固定网之间提供无缝的业务移动性。
业务管理功能用来提供和管理业务控制功能、业务数据功能和专用资源功能。
业务生成功能用来生成业务。
最初的WIN标准描述了分布功能平面的结构、呼叫模型、移动性管理模型和一些先进的网络业务,后来的WIN标准又增加了一些WIN的能力和业务。
2.WIN的分布功能平面WIN的分布功能平面基于ITU―T Q.1224(CS―2),在其分布功能平面上定义了一些功能实体,包括移动特有的功能实体。
除了原有IN的功能外,WIN的分布功能模型中将移动特有的功能抽象化为IN平面上的功能,其功能描述如下:·位置登记功能(LRF):提供业务逻辑和业务数据功能,管理无线用户特有的移动性,包括归属位置登记功能(LRFH)和拜访位置登记功能(LRFV),对应于CDMA移动通信网络中HLR和VLR功能。
智能电网(smart power grids),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将智能电网定义为:一个由众多自动化的输电和配电系统构成的电力系统,以协调、有效和可靠的方式实现所有的电网运作,具有自愈功能;快速响应电力市场和企业业务需求;具有智能化的通信架构,实现实时、安全和灵活的信息流,为用户提供可靠、经济的电力服务。
中国的智能电网的基本特征是在技术上要实现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
编辑本段基本简介智能电网概念的发展有3个里程碑:美国IBM公司第一个就是2006年,美国IBM公司提出的“智能电网”解决方案。
IBM的智能电网主要是解决电网安全运行、提高可靠性,从其在中国发布的《建设智能电网创新运营管理-中国电力发展的新思路》白皮书可以看出,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传感器连接资产和设备提高数字化程度;二是数据的整合体系和数据的收集体系;三是进行分析的能力,即依据已经掌握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以优化运行和管理。
该方案提供了一个大的框架,通过对电力生产、输送、零售的各个环节的优化管理,为相关企业提高运行效率及可靠性、降低成本描绘了一个蓝图。
是IBM一个市场推广策略。
第二个是奥巴马上任后提出的能源计划,除了以公布的计划,美国还将着重集中对每年要耗费1200亿美元的电路损耗和故障维修的电网系统进行升级换代,建立美国横跨四个时区的统一电网;发展智能电网产业,最大限度发挥美国国家电网的价值和效率,将逐步实现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美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统一入网管理;全面推进分布式能源管理,创造世界上最高的能源使用效率。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将智能电网定义为:一个由众多自动化的输电和配电系统构成的电力系统,以协调、有效和可靠的方式实现所有的电网运作,具有自愈功能;快速响应电力市场和企业业务需求;具有智能化的通信架构,实现实时、安全和灵活的信息流,为用户提供可靠、经济的电力服务。
[编辑本段]基本简介智能电网概念的发展有3个里程碑:第一个就是2006年,美国IBM公司提出的“智能电网”解决方案。
IBM的智能电网主要是解决电网安全运行、提高可靠性,从其在中国发布的《建设智能电网创新运营管理-中国电力发展的新思路》白皮书可以看出,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传感器连接资产和设备提高数字化程度;二是数据的整合体系和数据的收集体系;三是进行分析的能力,即依据已经掌握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以优化运行和管理。
该方案提供了一个大的框架,通过对电力生产、输送、零售的各个环节的优化管理,为相关企业提高运行效率及可靠性、降低成本描绘了一个蓝图。
是IBM一个市场推广策略。
第二个是奥巴马上任后提出的能源计划,除了以公布的计划,美国还将着重集中对每年要耗费1200亿美元的电路损耗和故障维修的电网系统进行升级换代,建立美国横跨四个时区的统一电网;发展智能电网产业,最大限度发挥美国国家电网的价值和效率,将逐步实现美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统一入网管理;全面推进分布式能源管理,创造世界上最高的能源使用效率。
可以看出美国政府的智能电网有三个目的,一个是由于美国电网设备比较落后,急需进行更新改造,提高电网运营的可靠性;二是通过智能电网建设将美国拉出金融危机的泥潭;三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国外智能电网建设发展的实践经验与计划方案By 贾文昭1.欧洲智能电网发展简介欧洲于2005 年成立欧洲智能电网论坛,目前,论坛已发表3 份报告:《欧洲未来电网的愿景和策略》重点研究了未来欧洲电网的愿景和需求;《战略性研究议程》主要关注优先研究的内容;《欧洲未来电网发展策略》提出了欧洲智能电网的发展重点和路线图。
其优先关注的重点领域包括:1)优化电网的运行和使用;2)优化电网基础设施;3)大规模间歇性电源集成;4)信息和通信技术;5)主动的配电网;6)新电力市场的地区、用户和能效。
图欧洲智能电网示意图1.1欧洲智能电网驱动因素在欧洲,智能电网建设的驱动因素可以归结为市场、安全与电能质量、环境等三方面。
欧洲电力企业受到来自开放的电力市场的竞争压力,亟须提高用户满意度,争取更多用户。
因此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电力价格、加强与客户互动就成为了欧洲智能电网建设的重点之一。
与美国用户一样,欧洲电力用户也对电力供应和电能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对环境保护的极度重视以及日益增长的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的挑战,则造成欧洲智能电网建设比美国更为关注可再生能源的接入。
1.2欧洲智能电网特性柔性的(Flexible):满足用户需要。
⏹易接入的(Accessible):保证所有用户的连接通畅,尤其对于可再生能源和高效、零或低CO2 排放的本地发电。
⏹可靠的(Reliable),保障和提高供电的安全性和质量。
⏹经济的(Economic),通过改革及竞争调节实现最有效的能源管理。
1.3预期计划⏹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式:促进电力市场;扩大增值服务;满足能源灵活需求;降低电价;创造小型家庭式发电模式。
⏹电网重建与改革:追求高效的资产管理方式;提高优质服务的自动化程度;全面使用远程控制系统;运用有效投资解决基础设施老化问题。
⏹开放型市场:通过开发新产品和新型服务面对市场开放的需求和机遇;实现高用电需求灵活性以及电价波动可控性,以及灵活的关税制度;打开能源及电网服务的贸易流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