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81.00 KB
- 文档页数:9
肿瘤标志(tumor marker,TM)是指肿瘤组织产生的可以反映肿瘤自身存在的化学物质,又称肿瘤标记物。
是反映肿瘤存在的化学类物质。
它们或不存在于正常成人组织而仅见于胚胎组织,或在肿瘤组织中的含量大大超过在正常组织里的含量,它们的存在或量变可以提示肿瘤的性质,借以了解肿瘤的组织发生、细胞分化、细胞功能,以帮助肿瘤的诊断、分类、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指导。
理想的肿瘤标记应该是肿瘤组织所特有而不存在于正常组织中。
肿瘤标志一般是指肿瘤组织和相应的正常组织相比,增高特别明显而有显著意义的化学成分。
肿瘤标志物主要是指癌细胞分泌或脱落到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或是宿主对体内新生物反应而产生并进入到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
这些物质有的不存在于正常人体内只见于胚胎中,有的在肿瘤病人体内含量超过正常人体内含量。
通过测定其存在或含量可辅助诊断肿瘤、分析病程、指导治疗、监测复发或转移、判断预后,这类TM称为体液TM。
常用肿瘤标志介绍血清肿瘤标志物:胚胎性抗原(AFP、CEA);糖蛋白抗原:(CA15-3、CA125、CA19-9、CA50、CA24-2、CA72-4)它是由于细胞膜成分异常糖基化而形成的抗原;蛋白质抗原:(NMP22、细胞角蛋白19);前列腺特异抗原(PSA);酶类(NSE);激素(HCG)。
血清肿瘤标志物:胚胎性抗原细胞肿瘤标志物:分化标志、增殖标志、转移潜在性标志、癌基因及抗癌基因等。
常见的体检项目可分为如下几种:血清癌胚抗原(CEA):正常值小于等于3.45微克/升。
最初在结肠癌患者中发现CEA升高,后来发现,在胃癌、尿道癌、卵巢癌、肺癌、胰腺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膀胱癌和宫颈癌患者中,有30%的患者血CEA升高。
甲胎蛋白(AFP):AFP是最早发现的肿瘤标志物,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常用检查项目,约87%的原发性肝癌患者,AFP高达20微克/升以上。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正常值小于4微克/升,在前列腺癌中阳性率高达30%—86%,其升高水平与肿瘤体积密切相关。
1、甲胎蛋白(AFP) AFP是胚胎期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在正常成人血循环中含量极微<20μg/L。
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最佳标志物,诊断阳性率为60%~70%。
血清AFP>400μg/L持续4周,或200~400μg/L持续8周者,结合影像检查,可作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AFP浓度可有不同程度升高,其水平常<300ug/L。
生殖胚胎性肿瘤(睾丸癌,畸胎瘤)可见AFP含量升高。
2、癌胚抗原(CEA) 癌胚抗原是从胎儿及结肠癌组织中发现的一种糖蛋白胚胎抗原,属于广谱性肿瘤标志物。
血清CEA正常参考值<5μg/L。
CEA在恶性肿瘤中的阳性率依次为结肠癌(70%)、胃癌(60%)、胰腺癌(55%)、肺癌(50%)、乳腺癌(40%)、卵巢癌(30%)、子宫癌(30%)。
部分良性疾病直肠息肉,结肠炎,肝硬化,肺病疾病也有不同程度的CEA水平升高,但升高程度和阳性率较低。
CEA属于粘附分子,是多种肿瘤转移复发的重要标志。
3、癌抗原125(CA125)CA125存在于上皮卵巢癌组织和病人血清中,是研究最多的卵巢癌标记物,在早期筛查、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应用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CA125对卵巢上皮癌的敏感性可达约70%。
其他非卵巢恶性肿瘤(宫颈癌、宫体癌、子宫内膜癌、胰腺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也有一定的阳性率。
良性妇科病(盆腔炎、卵巢囊肿等)和早期妊娠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清CA125含量升高。
4、癌抗原15-3(CA15-3) CA15-3可作为乳腺癌辅助诊断,术后随访和转移复发的指标。
对早期乳腺癌的敏感性较低(60%),晚期的敏感性为80%,转移性乳腺癌的阳性率较高(80%)。
其他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的阳性率,如:肺癌、结肠癌、胰腺癌、卵巢癌、子宫颈癌、原发性肝癌等。
5、糖类抗原19-9(CA19-9) CA19-9是一种与胃肠道癌相关的糖类抗原,通常分布于正常胎儿胰腺、胆囊、肝、肠及正常成年人胰腺、胆管上皮等处。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肿瘤标志物是指在体液、组织或细胞中可检测到的与肿瘤相关的物质。
通过对这些标志物的检测,可以提供肿瘤的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监测等方面的指导。
本文将探讨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
一、肿瘤标志物的早期筛查意义早期筛查是预防和控制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许多肿瘤在早期并无典型症状,因此使用肿瘤标志物进行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乳腺癌标志物CA15-3和CA27-29的检测,可以帮助早期发现乳腺癌的迹象,提高治愈率。
另外,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检测也是早期筛查前列腺癌的重要手段。
二、肿瘤标志物的诊断意义肿瘤标志物在肿瘤诊断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些肿瘤标志物在某些肿瘤类型中的表达具有特异性,可用于确诊肿瘤的类型和位置。
例如,癌胚抗原(CEA)是结直肠癌的重要标志物,它的升高可以提示结直肠癌的存在。
甲胎蛋白(AFP)在肝细胞癌和睾丸癌中表达增加,可以用于诊断和监测这些肿瘤的治疗效果。
三、肿瘤标志物的治疗监测意义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可用于监测肿瘤治疗的效果。
在肿瘤治疗过程中,通过对特定标志物的监测,可以了解肿瘤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例如,白细胞介素-2受体α链(IL-2Ra)是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通过监测IL-2Ra的表达水平可以评估治疗的疗效。
四、肿瘤标志物的应用前景随着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肿瘤标志物的应用前景愈加广阔。
目前,基于肿瘤标志物的液体活检已成为肿瘤诊断领域的热点研究。
通过对体液中循环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可以实现对肿瘤的非创伤性评估和监测。
此外,肿瘤标志物还可应用于个体化医学的发展,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总结起来,肿瘤标志物在肿瘤的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肿瘤标志物的应用前景将进一步拓展,为早期发现和治疗肿瘤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s)是指在肿瘤发生、发展以及治疗过程中,在人体内出现的一些特定的物质,其特异性与肿瘤的存在或者进展相关。
通过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可以辅助肿瘤的早期筛查、诊断、疾病预后判断以及疗效监测。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1. 癌胚抗原(CEA):癌胚抗原是一种糖蛋白,主要在正常胚胎组织中表达,在大肠癌、胃癌、肺癌和乳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也可以被检测到。
CEA的检测可用于大肠癌的早期筛查、癌组织的判断和手术后复发的监测。
但并非所有的肿瘤标志物都能确定肿瘤的具体位置和类型,因此CEA需要结合其他检测手段来综合评估患者病情。
2.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SCC是一种角蛋白,广泛存在于鳞状细胞癌中,如头颈部、食管、宫颈等部位的鳞状细胞癌。
SCC的检测常用于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和疗效评估。
例如,对于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的变化对预后判断和治疗效果的监测有重要的价值。
3. 碳酸酐酶9(CA9):CA9是一种在低氧环境中高表达的酶,多在肾细胞癌中发现。
CA9的检测可以用于肾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和疾病预后的评估。
此外,CA9还可以用于区分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4.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PSA是由前列腺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可作为前列腺癌的标志物进行检测。
PSA的升高可能提示前列腺癌的存在,但并不能确定是否有癌症,因为有些非癌性疾病也会导致PSA升高。
因此,PSA检测通常结合其他方法,如前列腺生物检查(如经直肠指诊或前列腺穿刺活检),来诊断前列腺癌。
5. 白细胞介素-6(IL-6):IL-6是一种促炎因子,与肿瘤发生、发展等过程密切相关。
IL-6的升高与多种恶性肿瘤相关,包括淋巴瘤、非小细胞肺癌、肝癌等。
IL-6的检测可以作为肿瘤炎症反应与进展的标志,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6.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SE是一种在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中表达的蛋白质。
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临床意义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临床意义1、甲胎蛋白(AFP)AFP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最特异的指标,适用于大规模普查,如果成人血AFP值升高,则表示有患肝癌的可能。
AFP含量显著升高一般提示原发性肝细胞癌,70~95%患者的AFP升高,越是晚期,AFP含量越高,但阴性并不能排除原发性肝癌。
AF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肿瘤的大小,其动态变化与病情有一定的关系,是显示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的一项敏感指标。
AFP值异常高者一般提示预后不佳,其含量上升则提示病情恶化。
通常手术切除肝癌后二个月,AFP值应降至20ng/ml以下,若降的不多或降而复升,提示切除不彻底或有复发、转移的可能。
在转移性肝癌中,AFP值一般低于350-400ng/ml。
妇产科的生殖腺胚胎癌、卵巢内胚窦癌AFP也会明显升高。
AFP中度升高也常见于酒精性肝硬化、急性肝炎以及HBsAg携带者。
某些消化道癌也会出现AFP升高现象。
孕妇血清或羊水AFP升高提示胎儿脊柱裂、无脑症、食管atresia或多胎,AFP降低(结合孕妇年龄)提示未出生的婴儿有Down’s综合征的危险性。
正常参考值:0~15 ng/ml2.癌胚抗原(CEA)在正常成人的血液中CEA很难测出。
CEA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相关抗原,70-90%的结肠腺癌患者CEA高度阳性,在其它恶性肿瘤中的阳性率顺序为胃癌(60-90%)、胰腺癌(70-80%)、小肠腺癌(60-83%)、肺癌(56-80%)、肝癌(62-75%)、乳腺癌(40-68%)、泌尿系癌肿(31-46%)。
胃液(胃癌)、唾液(口腔癌、鼻咽癌)以及胸腹水(肺癌、肝癌)中CEA的阳性检测率更高,因为这些肿瘤“浸泡液”中的CEA可先于血中存在。
CEA含量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存在一定关系,当发生肝转移时,CEA的升高尤为明显。
CEA测定主要用于指导各种肿瘤的治疗及随访,对肿瘤患者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CEA浓度进行连续观察,能对病情判断、预后及疗效观察提供重要的依据。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与应用一、引言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而在其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肿瘤标志物在临床中的意义和应用。
二、什么是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指的是可以在生理或者病理状态下特异性地出现或大量增加并能被血清学方法测定的某种辅助诊断和监测手段。
一般认为,肿瘤标志物主要包括细胞表面抗原、细胞内产生物以及其他分泌性产物。
三、肿瘤标志物的使用价值1. 早期诊断:利用肿瘤标志物进行早期筛查可以帮助发现在无临床首发表现时存在的恶性肿瘤。
例如,在卵巢癌早期筛查中,CA125是常用的标志物。
如果这些标志物异常升高,可能暗示患者可能患有某些类型的癌症。
2. 辅助诊断:肿瘤标志物可以被用作其他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结果的补充。
在容易导致误解的情况下,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能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区分疾病。
3. 治疗监测:随着治疗进展,肿瘤标志物通常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被用来判断治疗效果。
如果标志物水平降低,通常意味着治疗有效;相反,如果标志物水平升高,则可能暗示治疗失败或者出现复发。
4. 预后评估:某些肿瘤标志物可以作为预后评估指标。
通过观察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等多个时间点的标志物水平变化,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癌症存活率和预测复发风险。
四、常见的肿瘤标志物1. 癌胚抗原(CEA):CEA是最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在结直肠癌、乳腺癌和胰腺癌等多种癌症中有重要意义。
2. 糖类抗原19-9(CA19-9):CA19-9是胰腺癌的一个重要标志物,可以用于早期筛查和监测治疗效果。
3. 高分子清蛋白酶原Ⅱ型(HMGB2):HMGB2是一种新发现的肿瘤标志物,可以帮助鉴别卵巢囊实性肿瘤,并在识别卵巢癌早期恶性程度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4. CA125:CA125被广泛应用于卵巢癌领域,在该癌症的筛查、诊断、治疗监测以及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一、概述1、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胎儿发育早期由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由591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电泳时位于白蛋白和α1球蛋白之间。
2、新生儿时期AFP很高,到1岁时降至10µg/L~20µg/L,在成人血清中AFP的含量很低。
当肝细胞发生恶性变时,AFP含量明显升高,是临床上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指标。
二、参考区间血清AFP检测的参考区间可因方法、仪器、试剂不同而有不同。
三、筛查血清 AFP 联合肝脏超声检查可作为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
高危人群以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长期酗酒者以及有原发性肝癌家族史者为主,筛查年龄男性≥ 40 岁,女性≥50 岁开始,宜每隔 6个月检查一次。
四、临床意义1、血清AFP是临床上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
对于血清AFP≥400μg/L超过1个月,或≥200μg/L持续2个月,在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和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后,应高度怀疑肝癌,需做B 超检查,必要时做CT/MRI和活组织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血清AFP对肝癌诊断的阳性率一般为70%左右,尚有约30%的肝癌患者AFP检测阴性,因此,不能仅靠AFP来诊断肝癌。
2、血清AFP升高也可见于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如睾丸非精原细胞瘤、卵黄囊瘤、恶性畸胎瘤等。
还可见于其他恶性肿瘤,如胃癌,结直肠癌等。
3、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 AFP 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多在20~200µg/L之间,一般在2个月内随病情的好转而逐渐下降。
4、妇女妊娠3个月后血清AFP可见升高,主要来源于胎儿。
孕妇血清中AFP异常升高,可见于胎儿神经管缺损、脊柱裂、无脑儿等。
AFP可由开放的神经管进入羊水而导致其在羊水中含量异常升高。
孕妇血清中AFP异常降低,提示胎儿有Down's 综合征的风险。
肿瘤标志物临床意义是什么呢文章目录*一、肿瘤标志物临床意义是什么呢*二、恶性肿瘤都有什么危害*三、恶性肿瘤的症状有哪些肿瘤标志物临床意义是什么呢1、肿瘤标志物临床意义是什么呢1.1、肿瘤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是治愈肿瘤的关键。
恶性肿瘤一旦发病,病人往往每况愈下,尤晚期病人,预后较差,故早期诊断治疗极为重要。
如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已成功地用于一般人群绒毛膜癌的筛查。
甲胎蛋白普查在我国是筛选和诊断无临床症状小肝癌的最主要方法;检测肿瘤标志物比影像学检查发现的时间提前约3~6个月,肿瘤至少要长到体积约1立方厘米,才能被螺旋CT、MRI等高端医学仪器发现,此时体内肿瘤细胞数已达到109个或以上。
1.2、肿瘤高危人群筛选:如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的亲族中患该癌症的机会比一般人群高,对这些高危人群检测降钙素水平有助于筛选出可能患早期甲状腺髓样癌的患者;2、临床上肿瘤有哪些分类一般把肿瘤区分为良性与恶性两大类,良性的叫瘤,恶性的就叫做癌或肉瘤,这主要是根据形态特征、生长特性、功能代谢和对机体危害性的不同及细胞生物学上的特性所做的区分。
简单的说良性的称为肿瘤,一旦发展到恶性的就称为癌。
肿瘤细胞肿瘤一词在医学专着中的定义为:“肿瘤是人体器官组织的细胞,在外来和内在有害因素的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以细胞过度增殖为主要特点的新生物。
这种新生物与受累器官的生理需要无关,不按正常器官的规律生长,丧失正常细胞的功能,破坏了原来器官结构,有的可以转移到其它部位,危及生命。
”良性肿瘤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恶性的发展比较快,预后差,生存期一般不长,特别是癌症。
3、日常生活如何预防肿瘤3.1、保持好的心情,长期心情不好易得肿瘤;3.2、每日服用灵芝破壁孢子粉,可有效预防减少癌症的发生。
3.3、少吃肉等酸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等碱性食物, 多吃含维生素A、B、E的食物,适当加强蛋白质摄入,以利保护胃粘膜。
3.4、少吃或不吃腌菜:腌菜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和二级胺,在胃内适宜酸度或细菌的作用下,能合成亚硝胺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是很强的致癌物质。
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肿瘤标志物在肿瘤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肺癌是发病率排名第一的恶性肿瘤,肺癌的种类可以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不同类型的肺癌的治疗方式截然不同。
通过检测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可以有效的鉴别肺癌类型,并可以在治疗过程中实现动态监测,据此做出疗效预测和方案调整。
标签:肺癌;肿瘤标志物;诊断一、肿瘤标志物的概念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是存在于肿瘤细胞内,或由其分泌的一类物质。
肿瘤标志物可以反映出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在治疗的过程中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可以有效评估患者的疗效和预后[1]。
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手段的丰富,临床对于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越来越高。
二、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治中的臨床意义肺癌是威胁人类生命的恶性肿瘤之首。
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都高排名第一。
据2015年的数据显示,我国男性患者中,肺癌的发生率是肿瘤患者的第一名。
在女性患者中,肺癌的发生率也仅低于乳腺癌排名第二。
肺癌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社会公共健康问题。
肺癌根据分子分型可以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
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根据病理类型又可以分为肺腺癌、肺鳞癌、大细胞癌和混合型肺癌。
不同类型的肺癌具有不同的生理特征和细胞学形态,在诊断时患者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类型也会有所差别,而针对它们的治疗手段也有很大不同,例如。
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通常可以选择相应的靶向药物作为初始治疗方案,而小细胞肺癌通常不具有这些基因突变,因此同样的靶向药物是无效的,主要选择化疗或免疫治疗作为初始治疗[5]。
所以,肺癌的鉴别诊断对于肺癌患者选择治疗方案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在确定了肺癌的类型之后,还需要根据患者肿瘤发展的程度进行分期。
临床通常采用TNM分期法,可以把肿瘤标志物与肿瘤体积大小相结合,来为患者较为准确的进行分期。
通常早期的患者可以进行手术治疗,而晚期的患者只能选择药物治疗。
肿瘤标志物对肿瘤诊断的临床意义非常重大,它们为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和监测治疗效果。
具体来说,肿瘤标志物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辅助肿瘤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早期发现:肿瘤标志物可以在肿瘤形成初期就出现异常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
例如,甲胎蛋白(AFP)是我国筛选和诊断无症状小肝癌的主要方法,其指标异常升高可能提示肝癌的存在。
•提高诊断准确性:结合影像学检查和其他临床信息,肿瘤标志物可以提高肿瘤诊断的准确性。
在某些情况下,即使影像学检查未能发现明显异常,肿瘤标志物的异常也可能提示肿瘤的存在。
2. 鉴别良恶性肿瘤•辅助鉴别:虽然肿瘤标志物并非绝对特异,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辅助鉴别良性和恶性肿瘤。
例如,某些肿瘤标志物在良性肿瘤中可能仅轻度升高或正常,而在恶性肿瘤中则显著升高。
3. 监测治疗效果和预测复发•评估疗效:在治疗过程中,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可以反映治疗效果。
如果肿瘤标志物逐渐降低至正常范围,通常表示治疗效果良好;反之,如果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则可能提示治疗效果不佳或肿瘤复发。
•预测复发:对于已经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定期监测肿瘤标志物水平有助于预测复发风险。
一旦发现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病情恶化。
4. 评估疾病预后•预后评估:肿瘤标志物的水平还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肿瘤标志物水平越高,预后可能越差;反之,则预后可能较好。
因此,通过监测肿瘤标志物水平,医生可以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建议。
5. 指导治疗决策•个性化治疗:肿瘤标志物的不同变化模式可能反映了不同的肿瘤类型和生物学特性。
因此,医生可以根据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来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肿瘤标志物在肿瘤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它们并非绝对可靠。
由于不同肿瘤之间以及同一肿瘤的不同患者之间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医生在诊断肿瘤时还需要结合其他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肿瘤标志物临床意义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患者的体液(例如血液、尿液、脑脊液等)中能够检测出的一种特定的生化指标或分子,它可以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疾病监测、预后评估以及指导治疗等方面。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已经成为肿瘤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项临床检验技术。
在早期诊断方面,肿瘤标志物可以帮助医生发现患者是否存在潜在的肿瘤。
例如,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可以作为早期筛查前列腺癌的指标。
通过定期检测血液中的PSA水平,医生可以及早发现患者是否存在前列腺癌的风险,从而提前进行治疗,提高治愈率。
在疾病监测方面,肿瘤标志物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肿瘤的进展情况。
通过定期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医生可以了解到患者是否存在肿瘤的复发或转移。
例如,癌胚抗原(CEA)是结直肠癌的一个常用标志物,通过监测患者血液中的CEA水平,可以评估肿瘤的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预后评估方面,肿瘤标志物可以帮助医生估计患者的预后情况。
不同类型的肿瘤标志物在预后评估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例如,癌胚抗原(CEA)在结直肠癌的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研究表明,CEA水平高的患者往往伴随着较差的预后情况,可能需要更加积极的治疗措施和密切的随访。
在指导治疗方面,肿瘤标志物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不同类型的肿瘤标志物对于不同治疗方案的预测作用也不尽相同。
例如,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是乳腺癌的一个重要标志物,通过检测患者的HER2水平,可以判断患者是否适合使用HER2靶向治疗药物,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肿瘤标志物还可以用于肿瘤的分子分型和预测。
通过对患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可以了解肿瘤的分子特征,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例如,结直肠癌可以根据KRAS基因突变情况分为KRAS突变型和KRAS野生型,通过对KRAS突变型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可以判断患者是否适合使用EGFR抑制剂进行靶向治疗。
然而,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限制。
肿瘤标志物1、甲胎蛋白(AFP):参考值:<20ng/ml (放免法)<10.9ng/ml (化学发光法).原发性肝细胞癌>200ng/m1,且渐升高,可达400ng/m1。
急慢性活动性肝炎可>100ng/m1,但随转氨酶恢复正常可逐渐降低。
.妊娠、睾丸及卵巢肿瘤、某些消化系肿瘤伴肝转移者水平增高。
2、癌胚抗原(CEA):参考值:放免:<15ng/m1 发光:<5ng/ml.对消化道肿瘤如:胃、结直肠、胰腺、胆囊肿瘤有较好的阳性检出率,亦可作为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
因其在良恶性疾病间可有交叉,对其特异性有一定影响,但良性病变一般仅有暂时低度增高。
亦可作为肿瘤病人的一般追踪随访指标。
3、β2-微球蛋白(β2-Mg):参考值:血清1.675±0.335ug/ml,尿0.091±0.068ug/ml.体内正常有核细胞均能合成,肿瘤细胞代谢活性增高,至血中水平升高,各类白血病、何杰金氏病、多发性骨髓瘤等诊断为有价值指标。
.亦可作为其它肿瘤辅助指标。
血、尿中β2-Mg可作为灵敏的肾功能评价指标。
4、血清铁蛋白(Ferritin,Fer或SF)参考值:成年男性:28-397ng/ml,女性:6-159ng/m1.贫血或肝功能异常,可使Fer的水平增高。
原发性肝癌患者70%以上Fer水平增高,与AFP联合应用可提高阳性率。
.血液淋巴系统,及其它系统实体肿瘤可有一定程度增高。
5、糖类抗原CA-50:血清中阳性界值:<25U/m1.广谱肿瘤标志物,主要为胃、结直肠肿瘤,其它消化系统及卵巢、膀胱,前列腺,肺、乳等均有一定阳性率。
可作为其它肿瘤标志物的辅助指标。
可做为放化疗及术后观察,或复发监测。
6、糖类抗原CA-19-9:血清中阳性界值:<37U/m1.胰腺癌、胆管癌特异性升高,可大于200-240U/ml以上。
胰腺炎,阻塞性黄疸病人可呈轻、中度升高,症状改善可恢复正常,持续高水平应警惕恶性肿瘤的存在。
.结肠癌、胃癌也可有较高阳性率,可与胃肠道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提高阳性率。
.用于肿瘤治疗中追踪、随访,对复发的早期诊断亦有重要价值。
7、糖类抗原CA-724:血清中阳性界值:<6 U/ml.对胃癌的敏感度为60%,亦适合术后及化疗后疗效观察和追踪复发的指标。
.对胆道系统、结直肠、胰腺肿瘤等亦有一定敏感性,可作为联合检测指标。
8、糖类抗原CA-125:血清中阳性界值:<21 U/m1。
.卵巢上皮细胞癌等卵巢肿瘤指标,并有助确定化疗疗程,监视病情发展和预后期。
.对肝癌、肺癌、结直肠癌诊断有一定辅助参考价值.9、糖类抗原CA-15-3:正常参考值:<38U/ml.乳腺癌治疗后追踪监视的特异指标;.对卵巢癌、子宫内膜癌有一定阳性率。
1O、肺癌抗原CYFRA-21-1:阳性界值:<3.3ng/ml.各类非小细胞肺癌(NSCLC).阳性检出率为70-75%,随临床分期升高。
.可作为肺癌手术和放化疗后追踪早期复发的有效指标。
.对其它肿瘤,如头颈部、乳腺、宫颈、膀胱、消化道肿瘤均有一定的阳性率。
11、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参考值:血清:4.7-14.7ng/ml 脑脊液:O.5-2.0ng/ml.小细胞性肺癌(SCLC)在原发性肺癌中约占20%-25%,恶性程度高,转移快,但对放、化疗敏感,SCLC细胞分泌异源性NSE,血中水平明显增高。
故NSE可作为SCLC特异性诊断指标。
对SCLC 早期检测和早期发现极为重要。
.神经母细胞瘤患者血清NSE升高,并与神经母细胞瘤的分级、疗效及预后相关。
.神经内分泌肿瘤如:胰岛细胞瘤、嗜铬细胞瘤、甲状腺瘤等血清NSE水平升高。
.脑损伤,脑组织出现机械损伤时,脑脊液NSE明显上升。
12、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参考值:男性血清<3.5ng/ml.对前列腺癌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对中老年男性良恶性前列腺病鉴别诊断有很好的适用价值。
.可随癌肿发展分期阳性率增高,亦可作为前列腺癌预后、疗效和早期复发监测有效手段之一。
13、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参考值:男性血清:<4.0ng/ml.前列腺癌时明显增高,多数报告认为PSA是前列腺癌的首选特异指标,与PAP配合检测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慢性前列腺炎和单纯性前列腺肥大有时可出现轻度升高。
14、游离PSA(F-PSA):参考值:男性血清:O.05-0.42ng/ml.正常情况下F-PSA占总PSA的1/10-1/5,多数学者认为:总PSA增高,大于F-PSA10倍以上,前列腺癌的确诊机率明显增大。
特别在总PSA水平低度增高(4-10ng/ml)情况下,F-PSA水平小于总PSA 1/10以下,对恶性疾患的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
15、糖类抗原CA-242:参考值:<17U/ml.主要用于胰腺癌、结直肠癌的诊断与监测,对肺癌、乳腺癌等也有一定阳性率。
.用于恶性肿瘤治疗后的疗效判断,追踪观察等临床检测。
常见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一、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最初认为CEA是结、直肠癌的特异性标志物,其后发现在内胚层细胞分化而来的其它恶性肿瘤也可呈阳性。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一些良性肿瘤和一些非肿瘤性疾病,血液中CEA浓度也会增高。
因此,CEA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
临床意义:(1) 血清CEA升高主要见于结肠癌、直肠癌、胰腺癌、胃癌、肝癌、肺癌、乳腺癌、其它恶性肿瘤也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
(2) CEA连续随访检测,可用于恶性肿瘤手术后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也可用于对化疗患者的疗效观察。
一般情况下,病情好转时血清CEA浓度下降,病情恶化时升高。
手术完全切除者,可见下降,但不复正常;无法切除而作姑息手术者,一般呈持续上升。
(3) 肠道憩室、直肠息肉、结肠炎、肝硬化、肝炎和肺部疾病CEA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阳性率较低。
(4) 98%的非吸烟者CEA<5ug/L,吸烟者中约有3.9%的有CEA>5ug/L。
(5) 肾功能异常时也可轻度上升。
二、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胎儿血浆中的AFP值可达到3000ug/L,随后即逐渐降低,出生后,AFP合成很快受抑制,其含量降至50ug/L,周岁婴儿的浓度接近成人水平,一般健康成人血浆AFP浓度低于20ug/L。
临床意义:(1)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AFP浓度明显升高,约77.1%的患者AFP>500ug/L,但也有18%的病人AFP并不升高。
(2)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AFP浓度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其水平通常低于100ug/L。
其升高原因主要是由于受损伤的肝细胞再生而幼稚化时,肝细胞便重新具有产生AFP的能力,随着受损肝细胞的修复,AFP逐渐恢复正常。
(3) 生殖腺胚胎性肿瘤患者血清中AFP浓度可见升高,如睾丸癌、畸胎瘤等。
(4) 妇女妊娠3个月后,血清AFP浓度开始升高,7-8个月时达到高峰,一般在400 ug/L以下,分娩后3周恢复正常。
孕妇血清中AFP异常升高,应考虑胎儿神经管缺损畸形的可能性。
三、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CA125加热至100℃时其活性被破坏。
正常人血清CA125中的(RIA)阳性临界值为35KU/L。
女性>40KU/L,其他人>35KU/L为阳性。
临床意义:(1) 卵巢癌患者血清中CA125水平明显升高。
手术和化疗后期水平很快下降。
当复发时,在临床确诊前几个月便可呈现CA125增高,尤其卵巢癌转移患者的血清CA125更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
(2) 其它非卵巢恶性肿瘤也有一定阳性率,如乳腺癌40%,胰腺癌50%,胃癌47%,肺癌41.4%,结肠癌34.2%,其它妇科肿瘤43%。
(3) 非恶性琢觯缱庸谀ひ煳恢ⅰ⑴枨谎住⒙殉材抑住⒁认傺住⒏窝住⒏斡不燃膊∫灿胁煌潭壬撸粜月式系停锒鲜庇ψ⒁饧稹?SPAN lang=EN-US>(4) 在许多良性和恶性胸腹水中发现有CA125升高,羊水中也能检出较高浓度的CA125。
(5) 早期妊娠的头3个月内,也有CA125升高的可能。
四、癌抗原153(Cancer antigen 153,CA153)临床意义:(1)乳腺癌患者常有CA153升高,但在乳腺癌的初期敏感性较低,转移性乳腺癌阳性率可达80%。
CA153可以作为原发性乳腺癌的辅助诊断指标,也可以作为手术手随访,监测肿瘤复发、转移的指标。
(2)其它恶性肿瘤,如肺癌、肾癌、结肠癌、胰腺癌、卵巢癌、子宫颈癌,原发性肝癌等也有不同程度工阳性率。
(3)肝脏、胃肠道、肺、乳腺、卵巢等非恶性肿瘤疾病,阳性率一般低于10%。
五、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胚胎期间胎儿的胰腺、胆囊、肝、肠等组织也存在这种抗原,但正常人体组织中含量甚微。
消化道恶性肿瘤,特别是胰腺癌,胆囊癌患者血清中CA199含量明显升高。
临床意义:(1) 胰腺癌、胆囊癌、胆管壶腹癌患者血清CA199水平明显升高,尤其是胰腺癌晚期患者,血清CA199浓度可达40万KU/L,阳性率约为74.9%,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指标。
(2) 胃癌阳性率约为50%,结肠癌阳性率约为60%,肝癌阳性率约为64.6%。
(3) 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汁淤积性胆管炎、肝硬化、肝炎等疾病,CA199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应注意鉴别。
(4) 在乳腺癌、肺癌中也见升高。
六、链抗原242(Carbohydrate antigen 242,CA242)CA242是一种与粘蛋白有关的标志物,也是一种唾液酸化的脂类抗原,所以CA242不仅应用于诊断结肠癌,也可用于胰腺癌和肺癌的诊断,CA242是一种新的肿瘤指标,当消化道发生肿瘤时,其含量升高。
对胰腺癌、结直肠癌也有一定的阳性检出率。
但是食道癌的敏感性仅为9.09%,表明该检测不适合于鳞状细胞癌的诊断。
七、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和游离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PSA)血清PSA有多种分子形式,可以分为两类:复合型PSA和游离型PSA(f-PSA)。
总PSA(t-PSA)在正常男性含量一般小于5 ug/L。
这个正常值随年龄增加而轻度上升。
临床意义:(1) 前列腺患者可见血清PSA浓度升高。
以血清t-PSA>5 ug/L判断阳性,则阳性率可达50%-80%。
t-PSA 的血清浓度和阳性率随着病程的进展而增高。
前列腺癌手术后,t-PSA浓度可逐渐降至正常,若手术后其浓度不降或下降后再次升高,应考虑肿瘤转移或复发,因此PSA可作为监测前列腺癌病情变化和疗效的重要指标。
(2) 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肾脏和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患者,也可见t-PSA和f-PSA水平轻度升高,必须结合其它检查进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