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考古学课程(第一课)
- 格式:ppt
- 大小:2.19 MB
- 文档页数:10
(半坡居民)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半坡遗址)是我国北方留下的重要原始农耕文化遗址。
2、河姆渡居民距今约(7000)年前,他们使用骨、木、石质及陶质工具;他们在湖泊和沼泽边种植(水稻),他们饲养水牛、猪和狗等家畜,采集和渔猎在他们生活中仍占有重要地位,他们最早制成(陶质)小船,他们最早住(木头建造)的木房子;半坡居民距今约(6000)年前,生活在(陕西西安),他们广泛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种植粟、麻和蔬菜,他们饲养猪、狗、羊、牛、鸡等家畜和家禽,他们用麻(纺织麻布),他们能制造各式各样的(陶器),他们住(半地穴式房子)。
3、(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没有掌握磨制技术,(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大汶口人)都掌握了磨制技术。
区分"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根本在于(工具是靠打制还是磨制而来),(磨制)是新石器最重要的特点。
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特点:起源早,成就大,存在南北两大类型(稻作农业和旱作农业)。
第3课远古的传说1、大约(4000)多年前,我国黄河流域最著名的部落是(炎帝)和(黄帝)领导的部落;东方最强大的部落是(蚩尤)领导的部落。
2、炎帝姓(姜),人称(神农氏),他的贡献有:制作耒耜,教民耕种,发明陶器,发现治病的药物;黄帝姓(姬),号轩辕氏,他的贡献有:创制历法,指导人们根据季节变化播种、收割,发明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发明铜器、车船。
黄炎部落是(华夏族)的主干,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祖先,炎帝陵在(湖南),黄帝陵在(陕西)。
3、(黄帝)以后很久,(尧)担任了部落联盟首领,(尧)老的时候,部落首领们推举了(贤能)的(舜)任首领,(舜)后是(禹)任首领。
(尧、舜、禹)相继接替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是经过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实现的,历史上称这一制度为("禅让"),即民主推选有才能的人任首领的制度。
尧舜以禅让的办法推选贤能,是取最公道的制度。
考古学导论笔记第一章什么是考古学一、考古学的语源与定义二、考古学的学科性质及特点三、考古学的学科结构与分支学科四、考古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古学”:如《后汉书》说马融“传古学”、贾逵“为古学”等。
欧阳修《集古录》十卷。
吕大临著《考古图》十卷。
宋徽宗主编《宣和博古图》“金石学”ARCHEOLOGY希腊文“Αρχαιολογíα”,由“áρχαīоs”和“λóγοs”二字构成,狄奥尼修斯写了一部罗马史,名字就叫《罗马考古》antiquaty 苏联《考古学通论》(阿尔茨霍夫斯基)的定义,认为:“考古学是历史科学的一个部门,通过实物遗存来研究人类的过去”。
后来夏鼐的定义也很流行,夏鼐(1984):“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来研究人类古代情况的一门科学”。
以后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1986)说:“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严文明将考古学的定义表达为“考古学是研究如何寻找和获取古代人类社会的实物遗存,以及如何依据依据这些遗存来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一门学问”。
简单来说,考古学就是利用实物遗存来研究过去历史的一门学问。
第二章考古学发展的历程一、考古学的萌芽二、近代考古学的发生三、战后考古学的发展1.1845年德贝郡古墓发掘2路易斯安那土墩墓(1850画)误为1784年杰斐逊发掘3.谢里曼(1840年)发掘特洛伊4。
罗塞塔石碑1802年被大英博物馆收藏uolaSautuola 5.乌尔城兹格拉特神庙(3000BC)1919-1924发掘6。
1879西班牙Saut之女发现7.汤姆森在丹麦国家博物馆(1846),此前(1836)发表“北方古物指南”8.惠勒1944发掘印度南部9。
卡特发掘图坦卡门墓(1922)1、20世纪初英、法、德、俄、日等外国人在中国的探险。
2、中国政府聘用外国学者或中外合作发掘,包仰韶和周口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