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11
一、引言猝死是指在无明显症状或未预料到的情况下,因各种原因突然发生的死亡。
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抢救成功率,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1. 突死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猝死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 抢救小组:负责现场抢救、搬运、监护等工作。
3. 信息联络组:负责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协调各部门资源。
4. 医疗救护组:负责提供医疗救护技术支持。
三、猝死事件的预防措施1.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对猝死先兆的识别能力。
2. 加强对高危患者的监测,如高血压、心脏病等。
3. 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急救意识。
四、猝死事件应急处置流程1. 现场发现(1)医护人员发现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心跳呼吸停止等情况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现场发现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通知抢救小组。
2. 现场抢救(1)抢救小组接到通知后,迅速赶赴现场,展开抢救工作。
(2)进行心肺复苏(CPR)操作,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等。
(3)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电除颤、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等紧急治疗。
3. 转运患者(1)抢救过程中,如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需立即转运至医院。
(2)医护人员密切配合,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继续进行抢救。
4. 抢救记录(1)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详细记录抢救措施、用药情况、病情变化等。
(2)抢救结束后,将记录资料整理归档。
5. 信息报告(1)抢救小组向医院领导、医务科、护理部等相关部门报告抢救情况。
(2)根据需要,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五、总结猝死事件的发生往往突然,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极大痛苦。
本应急预案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猝死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应急处置流程,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抢救工作。
猝死的护理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应急预案】
1、发生猝死,立即就地抢救,进行心肺复苏,同时根据发生地点,选择不同的后续抢救措施。
2、发生在病房时,立即汇报医生,积极协助医生进行抢救。
3、发生在离住院病区较近时,首先要通知病房医护人员接应抢救病人,同时通知急诊科人员共同参加抢救。
病人初步抢救成功后,方能返回病房。
4、发生在检查途中或辅助科室,护送人员边抢救、边电话通知急诊科,急诊科派人员携带必要抢救物品接应抢救患者,适时转入抢救室,途中不得间断抢救。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抢救记录。
6、协助医生通知患者家属,如医护抢救工作紧张,可通知值班护士长,由其通知家属。
7、做好家属的心理安慰。
8、严格执行上报流程,上报护士长、科主任。
非上班时间,汇报值班护士长。
9、必要时,报告医务科、护理部或院总值班。
【处理流程】。
一、预案目的为提高我院对突发患者猝死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各类患者猝死事件的应急处理。
三、应急预案1. 病房内患者猝死(1)发现患者猝死,立即就地开始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
(2)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及其他在科医务人员携急救设备赶赴现场。
(3)医生到场后,根据患者情况,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4)同时,通知监护室做好转运接诊准备。
(5)在抢救过程中,注意心、肺、脑复苏,及时开放静脉通路,必要时开通两条以上静脉通路。
(6)抢救无效死亡,尸体应当立即移放太平间或者指定的场所,死者尸体存放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4日。
(7)对同室患者进行保护,避免影响其他患者的治疗。
2. 门诊患者猝死(1)门诊医护人员要时刻关注门诊患者的情况,发现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尽快采取抢救措施。
(2)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流程。
(3)发现患者在门诊猝死,应迅速作出准确判断,第一发现者不要离开患者,应立即进行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
(4)紧急呼叫就近科室医务人员协助通知急诊科医护人员、门诊部紧急救治小组,并准备好平车,以便转移病人。
(5)在抢救过程中,门诊工作人员、导医应注意随时清理环境,维护现场秩序,避免人群围观,贻误救治。
(6)参加抢救的各位人员应注意互相密切配合,有条不紊,严格查对,及时做好各项记录,并认真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安慰等心理护理工作。
(7)经初步抢救患者生命体征后,由急诊科医护人员将病人送到急诊科观察室。
(8)抢救无效死亡,协助家属将尸体运走,向医务科汇报抢救过程结果。
3. 透析患者猝死(1)发现患者在透析过程中猝死,应迅速做出准确判断,第一发现者不要离开患者,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
(2)其他人员协助回血,并保留静脉穿刺针作为紧急用药通道。
(3)通知科主任、护士长及其他医护人员增援,按心肺复苏流程,继续执行各项抢救措施。
一、预案目的为了确保在医院内发生患者突发猝死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进行抢救,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伤亡,提高抢救成功率,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患者发生突发猝死的情况。
三、应急预案及程序1. 紧急救援启动(1)发现患者突发猝死,第一发现者应立即呼叫“急救站”或“值班医生”,同时启动应急预案。
(2)值班医生接到呼叫后,应立即赶到现场,组织抢救。
2. 抢救措施(1)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对突发猝死患者,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2)使用除颤仪:如患者出现室颤,立即使用除颤仪进行除颤。
(3)建立静脉通路:根据患者情况,建立一条或两条静脉通路,以便给予急救药物。
(4)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血压等,及时调整抢救措施。
3. 抢救协调(1)抢救过程中,值班医生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抢救工作。
(2)护士负责执行医生的指令,协助抢救工作。
(3)其他医务人员、家属和患者均应服从指挥,协助抢救。
4. 抢救记录(1)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抢救措施及用药情况。
(2)抢救结束后,将抢救记录及时上报医务科。
5. 患者转运(1)如患者病情稳定,可由医护人员陪同,将患者转入相应科室进行进一步治疗。
(2)如患者病情危重,需立即转入重症监护室(ICU)。
6. 家属沟通(1)抢救过程中,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告知患者病情及抢救情况。
(2)抢救结束后,与家属共同商讨治疗方案。
四、预案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猝死的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发现患者突发猝死、抢救措施、抢救协调、抢救记录、患者转运、家属沟通等。
3. 演练结束后,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及时改进应急预案。
五、预案修订1. 本预案由医院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修订。
2. 如遇国家政策、法规或医院实际情况发生变化,应及时修订本预案。
六、预案执行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突然发生猝死应急预案及流程
(一)应急预案
1.快速判断患者反应及呼吸,确定心跳、呼吸停止,同时呼叫医生,
如一人值班立即求助患者家属呼叫医生。
2.清除患者口腔、鼻腔、呼吸道异物,保持呼吸畅通。
3.人口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氧气吸入。
4.行气管插管、呼吸气囊人工辅助呼吸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5.建立双静脉通路,嘱医嘱应用抢救药物及升压药。
6.给予心电监护、心电图,观察患者心率、血压、呼吸、瞳孔、尿
量变化,做好病情记录及抢救记录.
7.心跳恢复后患者头部戴冰帽,大血管行经处放置冰袋冷敷。
8.预防及处理各种并发症,如感染、电解质紊乱、脑水肿等。
9.如尽量大努力后患者心跳、呼吸仍不能恢复,确定其死亡时间、
做好尸体料理及家属是安抚工作。
(二)护理流程
患者突发猝死的护理流程见图:。
患者发生猝死应急预案与流程
一、目的
规范患者发生猝死时的处理流程,强化急救护理措施。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临床科室
三、内容
(一)应急预案
1.发现患者猝死立即就地行心肺复苏;同时呼救,嘱他
人协助通知医师及其他人员携带急救药械协助抢救。
2.医师及其他人员到达后,轮流继续胸外心脏按压;同
时建立静脉通路,积极采取除颤、气管插管辅助呼吸等急救
措施。
3.同时通知值班医师、科主任、护士长组织抢救。
4.通知患者家属,做好家属及同病室患者的安抚工作。
抢救工作紧张可请院办公室或院总值班通知患者家属。
5.经抢救患者心跳、自主呼吸恢复,适合转运时,将患者由120转至上级医院或病房。
6.经抢救30 分钟以上,患者心跳、自主呼吸仍未恢复,12 导联心电图显示无心电活动,医师宣布抢救无效后停止抢救。
7.如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做好尸体料理,妥善保存尸体,等家属到院后,通知殡仪馆将尸体接走。
8.必要时向总值班汇报抢救情况及抢救结果。
9.抢救人员在6 小时内做好抢救记录,及时、准确补录抢
救医嘱。
(二)处理流程
患者发生猝死
立即就地行心肺复苏由他人通知医师及其他人员参与抢救
电击除颤建立静
脉通路呼吸气囊行
人工呼吸
通知上级医师、
科主任、护士长
通知患者家属
遵医嘱用药麻醉医生气管插管
做好家属及呼吸机辅助呼吸同病室患者
的安抚工作医师做好病情解释及抢救知情同意告知
心跳、呼吸恢复上级医院治疗患者死亡行尸体料理并
移送殡仪馆正确执行抢救医嘱,6 小时内据实补记抢救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