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方程式及其相关知识点总结完整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7
1、元素周期表前20号元素:氢(H )、氦(He )、锂(Li )、铍(Be )、硼(B )、碳(C )、氮(N )、氧(O )、氟(F )、氖(Ne )、钠(Na )、镁(Mg )、铝(Al )、硅(Si )、硫(S )、氯(Cl )、氩(Ar )、钾(K )、钙(Ca )。
2、元素化合价顺口溜: 必背初中化合价顺口溜1、口诀一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K +、Na +、Ag +、H +,Ca +2、Mg +2、Ba +2、Zn +2 铁正二三铜一二,三铝四硅二四碳;Fe 2+、Fe 3+,Al 3+、Si 4+、C 2+、C 4+氟氯溴碘负一价,单质零价永不变。
F -、Cl -、Br -、I -2、口诀二钾钠银氢正一价,氟氯溴碘负一价。
钙镁钡锌正二价,铝正三(来)氧负二。
亚铁正二铁正三,亚铜正一铜正二。
氢氧硝酸负一价,碳酸硫酸负二价。
铵根却是正一价,勿忘单质是零价。
初中常见根价口诀一价铵根硝酸根;氢卤酸根氢氧根。
-3NO 、OH -、-23CO 、-24SO高锰酸根氯酸根;高氯酸根醋酸根。
-3HCO 、4NH二价硫酸碳酸根;氢硫酸根锰酸根。
暂记铵根为正价;负三有个磷酸根。
3、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氧气:① 2KMnO 4 △ K 2MnO 4+MnO 2+O 2↑ 加热分解高锰酸钾② 2KClO 3 2KCl +3O 2↑ 加热分解氯酸钾③ H 2O 2=======H 2O↑+O 2↑ 分解过氧化氢(2)二氧化碳融入水CO 2 +H 2O = H 2CO 3碳酸受热易分解:H 2CO 3= CO 2↑ +H 2O(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CaCO 3 ====== CaO + CO 2↑(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5)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O 2+Ca(OH)2= CaCO 3 ↓+H 2O MnO 2 MnO 2。
1、化合反应:(1)定义:多变一(2)基本形式:A+B=AB2C+O2=====2CO 2CO+O2=====2CO2CO2+C=====2CO CO2+H2O==H2CO3一、化合反应;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4、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 2CuO现象:铜丝变黑。
6、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7、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8、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9、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现象:A、在纯的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0、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1、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12、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2 高温 2CO (是吸热的反应)2、分解反应:(1)定义:一变多(2)基本形式:AB=A+B 2HgO===2Hg+O2二、分解反应: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2H2↑+ O2 ↑现象:(1)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H2:O2=2:1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18、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 2CuO + H2O + CO2↑现象:绿色粉末变成黑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浙教版初二科学化学方程式大全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6CO2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这个方程式是描述植物和其他光合生物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其中,光能被用来驱动这个反应过程,产生的氧气则被释放到空气中。
这个方程式是生物学和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程式,需要认真掌握。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 2MgO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 Fe3O4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 2CuO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 2Al2O35.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 O2 → 2H2O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 2P2O5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 → SO2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 CO2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 2CO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 2CO211.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 K2MnO4 + MnO2 + O2↑12.加热氯酸钾:2KClO3 → 2KCl + 3O2↑1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反应:2H2O2 → 2H2O + O2↑14.电解水:2H2O通电→ 2H2↑ + O2↑15.二氧化碳可溶于水:H2O + CO2 → H2CO316.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 Cu + H2O17.木炭还原氧化铜:C + 2CuO高温→ 2Cu + CO2↑18.焦炭还原氧化铁:3C + 2Fe2O3高温→ 4Fe + 3CO2↑19.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 CuO → Cu + CO220.氧化碳的可燃性:2CO + O2 → 2CO22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22.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23.二氧化碳可溶于水:H2O + CO2 → H2CO324.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高温→ CaO + CO2↑25.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Ca(OH)2 + CO2 → CaCO3↓ + H2O(检验CO2的方法)26.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其中,光能被用来驱动这个反应过程,产生的氧气则被释放到空气中。
九上第一章基础知识归纳一、概念: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AB+CD=AD+CB 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负二价:氧和硫。
负二价:氧和硫。
: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原子团的化合价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负三价:磷酸根(PO4);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与指示剂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水。
)酸 +碱=盐+水。
(2)酸水。
某些金属氧化物 =盐+水。
(3)酸)酸 +某些金属氧化物活泼金属 =盐+氢气。
氢气。
)酸 +活泼金属(4)酸新盐 +新酸。
新酸。
(5)酸)酸 +盐=新盐1、锌跟稀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锌跟稀盐酸反应: Zn + 2HCl = ZnCl2 + H2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九上第一章基础知识归纳一、概念: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AB+CD=AD+CB 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负二价:氧和硫。
负二价:氧和硫。
: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原子团的化合价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负三价:磷酸根(PO4);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与指示剂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水。
)酸 +碱=盐+水。
(2)酸水。
某些金属氧化物 =盐+水。
(3)酸)酸 +某些金属氧化物活泼金属 =盐+氢气。
氢气。
)酸 +活泼金属(4)酸新盐 +新酸。
新酸。
(5)酸)酸 +盐=新盐1、锌跟稀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锌跟稀盐酸反应: Zn + 2HCl = ZnCl2 + H2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二、化学方程式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书写:(注意:a、配平b、条件c、箭号)3、含义以2H2+O2 ===点燃====== 2H2O为例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或原子)个数比个水分子(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三、化学反应类型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2、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还原剂:夺取氧的物质(常见还原剂:H2、C、CO)3、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小结:1、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2、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等:红色:红P、Cu、Fe2O3红褐色:Fe(OH)3浅绿色:Fe2+盐的溶液黄色:S、Fe3+盐的溶液绿色:Cu2(OH)2CO3紫黑色:KMnO4晶体蓝色:Cu(OH)2、CuCO3、CuSO4•5H2O、Cu2+盐的溶液紫红色:KMnO4溶液黑色:C、Fe粉、CuO、MnO2、Fe3O4白色:BaSO4、AgCl、MgO、P2O5、CaO、NaOH、Ca(OH)2、CaCO3、KClO3、KCl、NaCl、BaCO3、CuSO4、Na2CO3等无色气体:空气、O2、H2、CO2、CO、CH4、N2、SO2刺激性气味气体:SO2、HCl、HNO3等无色透明:金刚石、干冰以及大部分酸、碱、盐的溶液和酒精、乙酸的溶液四、熟记一些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对应的化学式Hg汞(水银)CO2二氧化碳(干冰)CO一氧化碳(煤气)CH4甲烷(沼气天然气)CaO 氧化钙(生石灰)Ca(OH)2氢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CaCO3碳酸钙(石灰石、大理石)NaCl 氯化钠(食盐)KMnO4高锰酸钾(灰锰氧)C2H5OH乙醇(酒精)CH3COOH乙酸(醋酸)NaOH 氢氧化钠(烧碱、苛性钠)Na2CO3碳酸钠(纯碱、苏打)NaHCO3碳酸氢钠(小苏打)HCl 氢氯酸(盐酸)CuSO4•5H2O五水硫酸铜(胆矾、蓝矾)(NH4)2SO4硫酸铵(硫铵)NH4HCO3碳酸氢铵(碳铵)Cu2(OH)2CO3碱式碳酸铜(铜绿)NH4NO3硝酸铵(硝铵)K2CO3碳酸钾(草木灰主要成分)初中科学化学方程式及其相关知识点总结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Ca (OH )2 + CO 2 === CaCO 3↓ + H 2O (复分解反应)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浙教版科学化学必背知识点浙教版科学化学必背知识点一、基础概念1、分子:化学变化中可分的最小微粒。
2、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3、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4、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5、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6、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7、化合价: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等于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电子总数。
二、化学用语1、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表示化学反应的条件、结果,是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础。
2、离子符号: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离子,表示离子的带电情况。
3、原子结构示意图:用圆圈表示原子核,弧线表示电子层,数字表示电子数。
4、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表示物质的组成关系。
5、电离方程式:表示电解质在水中电离成离子的式子。
三、重要物质的性质和制法1、盐酸:重要的工业原料,主要用于生产氯化物、染料、药物等。
制备方法主要有电解食盐水法和氢气还原法。
2、烧碱:重要的工业原料,主要用于纺织、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
制备方法主要有电解食盐水法和氯碱工业。
3、钾肥:农业上的重要肥料,主要用于促进植物生长和增加植物抗病能力。
主要成分有硝酸钾、氯化钾、硫酸钾等。
制备方法主要有盐湖卤水提取法和电解法。
4、合成氨:重要的工业生产过程,主要用于生产氮肥、硝酸、炸药等。
制备方法主要有哈伯-博施法、天然气制氨法等。
5、硫酸:重要的工业原料,主要用于生产化肥、染料、药物等。
制备方法主要有硫黄燃烧法和硫铁矿焙烧法。
四、实验操作和安全1、实验室规则:实验室是进行科学实验的重要场所,必须保持安静、整洁,遵守安全规定。
2、实验操作规程:在进行实验前,必须了解实验目的、步骤和操作方法,正确使用仪器和试剂。
3、安全注意事项:实验室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必须注意防火、防爆、防毒等安全问题,正确使用防护用具和急救药品。
七上科学知识点归纳浙教版七上科学知识点归纳(浙教版)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物质和化学-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反应物、生成物2.元素和化合物-元素:金属、非金属、金属lo、气体、液体、固体-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质量-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分子化合物-分子式和结构式3.元素的基本性质-金属的性质: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非金属的性质:脆性、不导电、不导热性-金属和非金属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离子化合物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原子结构和电子结构-定义: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的组成-原子序数和质量数-电子的能级和分布规律:原子层、壳层、亚层、轨道2.原子核的结构-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的关系-引力相互作用和引力势能3.原子的带电-带电粒子的运动规律:速度、加速度、力的作用结果-轨道和电子数量的关系-原子不能通过外力增加电子的能级第三章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德米特里·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原子序数的规律以及周期表的建立-周期表的现代排列方式:周期数、主族和副族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区块划分:主族、过渡族、稀有气体-主族元素的相似性和周期性-周期表中的元素性质的规律3.元素的周期律-周期表上的元素性质的规律-电子层数和元素周期性的关系-元素的周期性趋势: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第四章化学键和化合物1.原子的结合方式-化合价和化合价的规则-金属元素的空位层和价电子的互相排斥2.电子的共享和转移-共价键的形成-电子云和分子形状的关系-金属元素的离子键和共价键3.化合物的种类-阴离子和阳离子:带电的离子-阴离子和阳离子之间的组合产生化合物第五章火的形成和燃烧1.火焰和燃烧-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气和引火源-火焰的结构和颜色2.燃烧的类型-自燃和人工燃烧-化学燃烧和物理燃烧3.火的亲属:化学反应和火山爆发-化学反应的条件和变化-火山的形成和喷发过程第六章酸碱中和与盐的形成1.酸、碱、盐的性质-酸的气味、酸液的味道和酸的腐蚀性-碱的性质和溶液的酸碱指示剂2.酸碱中和反应-酸碱反应:酸和碱的中和产生盐和水-酸的性质反映了酸的成分,碱也是如此3.盐的形成-盐的性质:可溶性和不溶性盐-盐的化学式和结构第七章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1.空气中的氧气-氧气的存在形态和气味-氧气的分离和利用2.空气中的氮气-氮气的存在形态和气味-氮气的分离和利用3.大气层中的其他气体-氧气、氮气以外的其他气体-空气的组成和比例以上是七上科学的知识点归纳,在浙教版教材中包含的基础知识。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化学部分熟记内容未来XXX为学生提供科学化学的课程,以下为初中科学化学部分需要熟记的内容:一、常见物质的俗称和化学式: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NaCl火碱、烧碱、苛性钠:NaOH纯碱、XXX:Na2CO3小苏打:NaHCO3铁锈、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金刚石、石墨:C干冰:CO2水银:Hg天然气(甲烷):CH4酒精(乙醇):C2H5OH醋酸(乙酸):CH3COOH二、物质的检验和鉴别:1.检验稀盐酸(或Cl-):滴入少量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例如:AgNO3+KCl=AgCl↓+KNO32.检验稀硫酸(或SO42-):滴入少量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滴加Ba(NO3)2溶液和稀HNO3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样品含有SO42-。
例如:Ba(NO3)2+H2SO4=BaSO4↓+2HNO33.检验CO32-:滴入几滴稀HCl,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例如:K2CO3+2HCl=2KCl+CO2↑+H2O4.检验NH4+:滴入适量NaOH溶液并加热,有使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的气体产生。
5.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分别取少量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各滴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硫酸,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盐酸。
6.鉴别Ca(OH)2和NaOH溶液:分别取少量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通入CO2气体(或各滴入几滴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Ca(OH)2,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NaOH。
7.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者加入锌粒,有气泡产生。
8.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9.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溶于酸并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红色的固体——Cu、Fe2O3、P(红磷)白色沉淀——BaCO3、CaCO3等不溶性碳酸黑色的固体——C、CuO、Fe3O4、FeO、盐的沉淀溶于酸但不产生气体的白色沉淀—Mg(OH)2、MnO2白色的固体——KClO3、P2O5.。
浙教版科学八下化学方程式及现象汇总在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的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重要的化学方程式,这些方程式及其所产生的现象是理解化学变化的关键。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详细梳理一下。
一、氧气的制取1、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2H₂O₂\(\stackrel{MnO_{2}}{=\!=\!=}\) 2H₂O + O₂↑现象:产生大量气泡,木条复燃。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2KMnO₄\(\stackrel{\triangle}{=\!=\!=}\) K₂MnO₄+ MnO₂+ O₂↑现象:固体由紫红色变为黑色,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木条复燃。
3、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2KClO₃\(\stackrel{MnO_{2},\triangle}{=\!=\!=}\) 2KCl + 3O₂↑现象:产生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CaCO₃+ 2HCl == CaCl₂+ H₂O + CO₂↑现象:产生大量气泡,固体逐渐减少。
三、碳及其化合物的相关反应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化学方程式:C + O₂\(\stackrel{点燃}{=\!=\!=}\) CO₂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化学方程式:2C + O₂\(\stackrel{点燃}{=\!=\!=}\) 2CO现象: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3、一氧化碳燃烧化学方程式:2CO +O₂\(\stackrel{点燃}{=\!=\!=}\) 2CO₂现象: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4、二氧化碳与碳反应化学方程式:CO₂+ C \(\stackrel{高温}{=\!=\!=}\) 2CO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减少。
5、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CO₂+ H₂O == H₂CO₃现象:无明显现象。
6、碳酸分解化学方程式:H₂CO₃\(\stackrel{}{=\!=\!=}\)H₂O + CO₂↑现象:有气泡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