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卷六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8
肇庆广宁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大全一、单选题1.课堂上有的学生会开小差。
这属于()。
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稳定答案::A解析::学生开小差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属于注意的分散。
2.陈老师在讲“二氧化碳性质”时,讲台上放着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气体,其中一瓶是二氧化碳,一瓶是空气。
怎么区分它们呢陈老师边说边将燃烧的木条分别伸人两个集气瓶中,告诉学生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使木条继续燃烧的是空气。
这种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B.讲授法C.演示法D.谈话法答案::C解析::演示法指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道具或者进行示范性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教学方法。
材料中陈老师通过边说边做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们清晰掌握了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采用的教学方法属于演示法。
3.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被称为()。
A.杜威原理B.泰勒原理C.斯宾塞原理D.赫尔巴特原理答案::B解析::1949年,美国的泰勒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揭示了课程编制的4个阶段: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是对现代课程领域研究影响最大的理论架构,被教育界称为“目标模式”或“泰勒原理”,是现代课程论的奠基石。
4.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学校文化的()。
A.特征B.表象C.核心D.内容答案::C解析::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
5.有人常常没有理由地一遍又一遍地做出某一行为或某一系列行为,这属于()。
A.广泛性焦虑障碍B.强迫症C.创伤后应激症D.恐慌障碍答案::B解析::没有理由地一遍一遍做某一行为或一系列行为,属于典型的强迫症。
6.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
A.能否充分考虑教学情境B.能否更多地考虑课堂的管理C.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D.能否关注自身的生存适应性答案::C解析::关注学生阶段是教师成长的第三阶段,而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
葫芦岛连山区教师公开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一、单选题1.进入初中后,小磊为了赢得在班级的地位和满足自尊需要而刻苦学习。
根据奥苏伯尔的理论 ,小磊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生理内驱力答案::B解析::B【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因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2.研究认为,为了提高复习的效果,第四次复习的时间应该安排在()。
A.一星期后B.半个月C.半年后D.一个月后答案::D解析::经研究证明,第四次复习应该安排在一个月之后,第一次为一天之后,第二次为一个星期之后,第三次为半个月之后。
3.对具体加工方法的选择、运用和调整指的是()。
A.复述策略B.精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概括策略答案::B精加工策略是指通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意义,并促进记忆的一种策略。
故选B。
4.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课程可分为()。
A.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B.综合课程和单一课程C.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D.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答案::D解析::课程按其形态载体的表现形式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5.明显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属于( )。
A.积极的课堂行为B.消极的课堂行为C.中性的课堂行为D.恶劣的课堂行为答案::B解析::一般说来,课堂里往往存在着积极的、中性的和消极的三种行为。
积极的课堂行为是指与促进课堂教学目的实现相联系的行为;中性的课堂行为是指既不促进、又不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消极的课堂行为则指那些明显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
6.下列关于复式教学,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复式教学是一个教师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一起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分散、交通不便的山区教学C.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D.复式教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交替进行答案::C复式教学是指一个教师在同一时空向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台州三门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大全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使用言语说服策略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观点,不恰当的是()A.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富有感情色彩、生动感人的说服内容更容易产生影响B.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充分说理、逻辑性强的说服内容更有效C.正面的观点和材料在短时间之内难以见效,不容易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D.同时提供正反两面的论据和资料更利于培养学生长期稳定的态度答案::C解析::当说服的任务是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时,应只提出正面观点,以免延误时间,因此,C项的说法不恰当。
2.让丽丽先后学习两组难度相当、性质相似的材料,随后的检查发现她对前面一组材料的回忆效果不如后面一组好,这是由于受到()。
A.倒摄抑制B.前摄抑制C.分化抑制D.延缓抑制答案::A解析::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产生干扰的现象称为倒摄抑制。
前面一组材料的回忆效果不如后面一组好是因为后面的学习材料对之前的学习材料产生了干扰抑制,属于倒摄抑制。
3.以下不属于新课程改革的时代发展特征要求的是()。
A.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B.国际竞争空前激烈C.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D.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境答案::C解析::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是国外课程改革的启示之一。
4.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主张“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论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集体本位论D.阶层本位论答案::B解析::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强调的品德因素是(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答案::D解析::道德行为是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推动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一定道德意义的实际行为。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说明行动的重要性,强调的品德因素是道德行为。
锦州凌河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模拟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
A、兴趣B、认知内驱力C、求知欲D、成功感答案::B解析::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也是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
故本题选B。
2.对班级授课制认识不正确的是()。
A.班级授课制可以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B.班级授课制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C.班级授课制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D.班级授课制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答案::C解析::班级授课制中,无论用什么教学方法,都难以适应所有学生,而总是只能适应部分学生。
3.中学生小博得知自己物理竞赛成绩名列年级第一,在家里高兴得手舞足蹈,但在学校却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这反映了小博的情绪具有()。
A.矛盾性B.激动性C.掩饰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进入中学之后,学生的情绪情感表现出一定的掩饰性,即情绪的外在表现与内心真实体验不一致。
4.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的记忆策略。
A.感知性B.理解性C.计划性D.调节性答案::B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策略,和复述策略结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记忆效果。
5.在发现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
A.促进者和引导者B.领导者和参谋C.管理者D.示范者答案::A解析::在发现教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不是为学生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为学生提供能够独立探究的教学情境。
因此,教师的角色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6.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A.《大学》B.《中庸》D.《学记》答案::D解析::《学记》出现在战国后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7.《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对世界教育发展的状况作了总结:“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2020年(6)(总分100,考试时间120分钟)单项选择题1. 1.家访中的礼仪不包括( )A. 选好时机,预约前往B. 衣帽整洁,庄重大方C. 微笑送客,心情愉快D. 举止稳重,温文尔雅2. 2.自然科学的教育内容之所以不可能在古代社会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古代社会( )A. 教育规模的限制B. 教育质量的限制C. 教师水平的限制D. 生产力水平的限制3. 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特征包括( )①思想的深刻性②空间的广泛性③时间的持久性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①②③4. 4.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条件,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这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A. 长期性B. 创造性C. 示范性D. 社会性5. 5.有史以来,除( )以外,教育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 原始社会B. 奴隶社会C. 封建社会D. 资本主义社会6. 6.“班干部能做的班主任不做,学生能做的班干部不做”体现了班级管理的( )A. 自主参与原则B. 教管结合原则C. 全员激励原则D. 方向性原则7. 7.一般来说,德育课程包括哪几个方面( )A. 间接的德育课程、显性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B. 直接的德育课程、显性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C. 直接的德育课程、间接的德育课程和显性德育课程D. 直接的德育课程、间接的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8. 8.下列属于《学记》的教育思想的是( )A. 绝学无忧B.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C. 豫时孙摩D. “兼爱”“非攻”9. 9.永恒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杜威B. 赫钦斯C. 巴格莱D. 布鲁纳10. 10.“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A. 互补性B. 阶段性C. 不平衡性D. 个别差异性11. 11.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是( )A.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B. 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C. 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D. 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12. 12.明确规定“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A. 壬寅学制B. 癸卯学制C. 壬子癸丑学制D. 壬戌学制13. 13.“天鹅、梭鱼和虾拉车”的故事说明在德育过程中要贯彻( )德育原则。
徐州云龙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综合模拟试卷及答案一、单选题1.我国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制B、道尔顿制C、分组教学制D、班级授课制答案::D解析::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它是将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安排教师有计划地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目前,我国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2.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
A.科尔伯格B.皮亚杰C.麦克费尔D.班杜拉答案::B解析::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
3.以下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A.在阅读困难或不熟的材料时放慢速度B.对每一天的活动,都列出一张活动顺序表C.将所学的知识再用实验证明、写成报告、做出总结D.意识到不理解课文的某一部分时,退回去读困难的段落答案::C解析::A项和D项是调节策略,B项是资源管理策略。
C项属于认知策略中的复述策略。
4.在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根本因素是()。
A.人口分布B.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D.生产力水平答案::D解析::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会影响教育发展规模,因此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水平。
5.简述教师常见的心理冲突。
答案::D解析::(1)负担过重,过分疲劳; (2)现实与理想之间反差巨大;(3)个人的需要、理想等主观需求与这些需求难以实现之间存在矛盾;(4)自我认知出现偏差。
教师的自我认知偏差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自我扩张型;二是自我否定型。
6.小刚每碰到东西后,就一定要去洗手,且洗手时间要在10分钟以上。
他明知道没有这个必要却很难控制自己不洗手。
小刚的问题属于( )。
A.焦虑症B.强迫症C.抑郁症D.恐惧症答案::B解析::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新余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模拟测试卷及答案大全一、单选题1.小丽在学习时为了记住数字、年代等枯燥无味的知识,常对其赋予意义,使记忆过程生动有趣,小丽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A 、复述策略B 、精加工策略C 、组织策略D 、计划策略答案::B解析::解析: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记忆方法是记忆术策略,属于精加工策略的一种。
2.“没有查出病就是健康”实质上忽视了人的()。
A.生理健康B.生理卫生C.心理健康D.身体健康答案::C解析::现代意义上的健康不仅指身体上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的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
“没有查出病就是健康”只关注了生理健康,而忽略了心理健康。
3.“终身化”的教育特征出现在()。
A.古代社会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社会答案::D解析::“终身教育”是20世纪以后出现的教育思想,它倡导教育的“终身化”。
4.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
A.心理疏导B.职业指导C.心理咨询D.交往指导答案::B解析::中学心理辅导的内容: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5.教学过程是实现教学目的、( )及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A.教学任务B.教学内容C.教学方法D.教育策略答案::A解析::教学过程是实现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及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6.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的突出作用在于()。
A.简明扼要地表现知识B.直观性很强C.提高了教学效率D.使教学有效地贯彻了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解析::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是苏联教师沙塔洛夫在自己30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创立的。
所谓纲要信号图式是一种由字母、单词、数字或其他信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图表,是教学辅助工具。
纲要信号图式法的突出作用,是在教学中贯彻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为发挥学生各方面的潜能提供了可能性。
7.“灰心丧气”“见花落泪”“对月伤神”的情绪状态是()。
2020教师招考模拟试题2020年教师招考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教育理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教育是人类进步的先导
B.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
C.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D. 教育是灌输知识的过程
2. 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是:
A. 教学目标
B. 教学方法
C. 教学资源
D. 评价方式
3. “爱的教育”主张的是:
A. 强调严格约束
B. 提倡温和引导
C. 忽视师生关系
D. 推崇体罚教育
4. 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在于:
A. 学历
B. 工作经验
C. 不断学习进取
D. 社会关系
5. “学生是学校的未来,老师是学生的导航”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
A. 学生是学校的栋梁之才
B. 学生是学校的根基
C. 老师的作用至关重要
D. 老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二、简答题
1. 请简要介绍一下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实施方法。
2. 请谈谈你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看法,以及你认为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还需要提升的地方。
3. 你如何看待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如何通过个性化教学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论述题
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论述教育对社会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使命和责任。
以上为2020年教师招考模拟试题,望各位考生认真思考并如实作答。
祝各位考生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模拟卷【含答案】一、单选题1、学生学习“功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
A.辨别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规则或原理学习2、班杜拉对学习与学习理论的贡献之一是提出了()。
A.环境学习B.强化学习C.模仿学习D.顿悟学习3、儿童触碰了高温物体后,他就理解了“烫”这个词的意义。
按照罗杰斯的观点,这是()。
A.有意义学习B.无意义学习C.情景学习D.无意识学习4、把学习成绩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这是一种()。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生理性内驱力5、儿童在理解了一首诗歌的意义以后,要背诵它,最适合的记忆策略是()。
A.精细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朗读策略D.复述加试背策略6、下列选项属于陈述性知识的是()。
A.学习的定义B.产品的使用说明C.汽车驾驶方法D.问题解答思考过程7、张磊发现,在检查自己昨晚的试卷和作业时,很难发现其中的错误,但帮别的同学检查时,却很容易发现错误,这主要是由于()的影响。
A.认知困难B.粗心C.知觉的整体性D.思维定势8、下列关于网络成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网络成瘾是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而出现的一种心理障碍B.网络成瘾是个体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的一种状况C.网络成瘾个体在现实生活中花很少时间与人交们和参与社会活动D.网络成瘾个体在烦恼和情绪不佳时不会上网9、为贯彻新课程教育理念,教师应做到()。
A.劳逸结合,以减轻学生负担为首要目标B.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为先C.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不要求其完成作业或参加考试D.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10、不属于师德规范的是()。
A.爱国守法B.舍己救人C.终身学习D.爱岗敬业11、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子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A.义务教育B.中等教育C.职业教育D.高等教育12、某小学一节课结束后,任课老师抱着学生刚交的作业本离开教室。
深圳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综合模拟试卷及答案一、单选题1.初中生小黄热爱班集体,学习认真,对自己要求严格。
小黄的这种性格特征属于( )。
A、态度特征B、理智特征C、情绪特征D、意志特征答案::A解析::性格的态度特征直接体现了一个人所特有的、稳定的倾向,主要表现为心理与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特征,即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对待自己的态度等方面的特征。
因此,小黄热爱班集体,学习认真,对自己要求严格,体现了性格特征中的态度特征。
2.个体动作发展的规律,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A.差异性B.顺序性和方向性C.不平衡性D.连续性和阶段性答案::B解析::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3.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和小数的知识概念后,可以将这些数概括为有理数,这是思维过程的()。
B.分析C.系统化D.抽象答案::C解析::系统化是指人脑把具有相同本质特质的事物归纳到一定类别系统中去的思维过程。
4.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
A.基础地位B.中心地位C.主要地位D.重要地位答案::B解析::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在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
5.儿童的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
A.思维的可逆性B.具体逻辑推理C.以自我为中心D.守恒概念的形成答案::D解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守恒概念的形成是儿童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
6.中国达人秀刘伟在10岁的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双臂,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
而是凭着超凡的毅力每天坚持7个小时的练习,一年内就达到了钢琴7级的水平。
这种对待挫折的方式是( ).B.理智压抑C.情感升华D.认知改变答案::A解析::补偿指个人所追求的目标、理想受到挫折,或由于本身的某种缺陷而达不到既定目标时,用另一种目标来代替或通过另一种活动来弥补,从而减轻心理上的不适感。
大同大同县教师公开招聘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模拟测试题一、单选题1.综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和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以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内容。
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
A.垂直组织B.横向组织C.纵向组织D.螺旋式组织答案::B解析::横向组织就是要求打破学科的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以便让学生有机会更好地探索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
结合题干,本题选B。
纵向组织,是指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等先后顺序组织编排课程内容。
横向组织,是指打破学科的知识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阶段,以学生发展阶段需要探索的、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构成一个一个相对独立的专题。
2.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
这种课程类型体现了()的理念。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学生课程D.显性课程答案::B解析::活动课程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由一系列活动组成,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如实验、参观、表演、绘画、游戏、手工制作等。
活动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在于脱离书本而亲身体验,以获得直接经验。
3.小学课程应注重内容的现代化,强调学生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以()为主。
A.分科课程B.综合课程C.分科综合相结合D.实践课程答案::B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结构规定: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一至二年级阶段为小学低年级学段,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课程;三至六年级阶段为小学中高年级学段,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等课程。
4.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地发展,甚至摆脱社会影响的法国教育家是()。
A.杜威B.卢梭C.裴斯泰洛齐D.洛克答案::B解析::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一书中。
2020年吉林省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第一部分教育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B.杜威和赫尔巴特C.赫尔巴特和杜威D.夸美纽斯和杜威2.自然常识课上,教师通过做水的加温和降温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三态”变化,这种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B.实验法C.演示法D.谈话法3.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A.有明确的奋斗目标B.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C.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D.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4.一张新产品设计图纸,专业的人员可以知觉到图纸上的每一个细节,并能理解整张图的内容和意义。
而没有这方面知识的人就做不到了。
这体现了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5.许多人利用早晚的时间学习,记忆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抑制的干扰是()。
A.双重抑制B.单一抑制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6.思维的过程不包括()。
A.分析与综合B.判断与推理C.比较与抽象概括D.系统化与具体化7.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视而不见、不问不管或对学生讽刺、挖苦、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这都是明显的违犯师德的行为,违犯的是现行《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规范》要求中的()。
A.“关爱学生”B.“爱岗敬业”C.“为人师表”D.“爱国守法”8.王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这样教育后的班级会怎样呢?虽然王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乱扔纸屑杂物的现象仍随处可见。
这个案例中教师教育的失败说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
A.爱国守法B.爱岗敬业C.关爱学生D.为人师表9.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始于()。
A.“壬寅学制”的颁布B.京师大学堂的建立C.义务教育的普及D.废科举,兴学堂10.对于在国家教师考试中舞弊的行为,以下处理不恰当的是()。
2020年幼儿教师招聘考试理论知识试题及答案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在罗马贫民区创办第一所幼儿学校——“儿童之家”,创立以感官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教学体系的教育家是()。
A.福禄倍尔B.蒙台梭利C.德可乐利D.凯米2.建立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研究中心,并亲自主持幼稚园研究工作,提出“活教育”思想的是()。
A.XXXB.XXXC.XXXD.XXX3.1989年11月XXX通过的保障儿童权利的国际性法律文书是()。
A.《义务教育法》B.《未成年人保护法》C.《儿童权利公约》D.《幼儿园工作规程》4.XXX的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主要说明了在教育过程中应()。
7.蒙台梭利教育原理是以()为出发点的。
A.儿童中心B.儿童生命C.适应自然D.反对成人化8.直接决定托幼机构教诲质量好坏的是()。
A.幼教领导B.幼儿教师C.幼教设施D.幼儿家长9.在幼儿园月计划、周计划中,教师制定的方针是()。
A.全园教育目标B.中期目标C.近期目标D.行为目标10.从狭义上理解,幼儿园环境是指()。
A.幼儿园生活环境B.幼儿园心理环境C.幼儿园教诲的一切外部条件D.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11.成人往往按照自己惯设计的蓝图去要求、塑造儿童,使儿童的天性得不到发展,这是因为在制定学前教育目的时未考虑到()。
A.社会发展的需要B.教育方针C.教育政策D.学前儿童的需求12.在《幼儿园工作规程》所提出的教育目标中,“培养儿童活泼开朗的性格”属于()目标的范畴。
A.智育B.体育C.德育D.美育13.对幼儿园幼儿活动的正确理解是()。
A.让儿童尽情地随意玩耍B.在安全的前提下按课程的要求活动C.为儿童舒展筋骨而进行活动D.教育过程就是活动过程,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14.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小时。
A.1~2B.2~3C.3~4D.4~5 15.美国心理学家XXX的研究发现,儿童人学后学业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名校]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模拟卷含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
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请在答题卡将所选项对应的字母涂黑。
)1.( )主编的《教育学》,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认知论,科学地解释教学过程,揭示学生认识的特点,概括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阐明教学应采用的原则、方法与组织形式,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领导作用。
A.凯洛夫B.赫尔巴特C.卢梭D.杜威答案:A解析:凯洛夫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2.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德、智、体“三育论”思想的学者是( )。
A.严复B.王国维C.梁启超D.蔡元培答案:A解析:严复在19 世纪末提出“开民智、鼓民力、新民德”的三育救国论,不仅对中国“德智体”三育并举的新教育,而且对民国初年兴起的公民教育起着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
3.“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这是对( )考试制度的描述。
A.夏朝B.西周C.西汉D.唐朝答案:B解析:这是《学记》中对于西周考试制度的描述。
4.心理是神经系统的机能,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 )。
A.精神活动B.意识活动C.反射活动D.技能活动答案:C解析:<p>心理是神经系统的机能,特别是脑的机能。
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反射活动。
</p>5.某学生因考试不及格而愧疚是( )。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成就感答案:B解析:理智感是人在理智活动过程中认识、探求和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它是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的满足与否相联系的,考试属于人的认识活动,所以选择理智感。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教育改革发展的“二十字”工作方针,指出把( )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南通崇川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模拟测试卷及答案大全一、单选题1.对学习时间的管理属于()A、元认知策略B、组织策略C、精细加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答案::D解析::对学习时间的管理是时间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归属于资源管理策略。
2.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提高识记效果,尽可能地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答案::A解析::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提高识记效果,尽可能地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复述策略。
3.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A.教学大纲B.课程计划C.教科书D.课本答案::B解析::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对学校教学、生产劳动、活动等的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科设置、各门学科的安排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编制等。
4.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个苹果,经同学检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
老师问道:“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
”“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
”教师应从( )入手对李小林进行教育。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答案::C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
5.下列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 )。
A.获得解答B.获得高分C.获得老师表扬D.获得成就答案::A解析::内在动机即从事活动是因为活动本身,而不是因为外部的原因,即因为兴趣从事活动,从活动中获得快乐、满足。
B、C、D三项均属于外在动机。
6.“先行组织者”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
A.斯金纳B.布鲁纳C.奥苏伯尔D.桑代克答案::C解析::先行组织者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
绵阳盐亭县教师公开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模拟测试题一、单选题1.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能,生活更加从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知识本位论D.能力本位论答案::A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根据个人发展需要而制定的,而不是根据社会需要而定制的;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就是在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的得到发展。
命题分析个人本位教育论强调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强调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
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个典型的理论主张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该知识点除会考查教育目的两个典型的理论主张外,还会考查教育目的这两个典型理论主张的基本内容及对这两个理论主张的评价,此外,还有这两个典型理论主张的代表人物。
该知识点一般以选择或辨析的方式出题。
2.单独呈现条件刺激就能引起的反应就叫()。
A.中性反应B.条件反应C.无条件反应D.操作反应答案::B解析::巴甫洛夫认为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是条件反应。
3.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C.规定每天看电视的固定时间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答案::D解析::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中提出,通过强化物可以增强某种反应的概率。
而这种强化只有在表现出适当的矧为之后尽早实施才会起到强化作用。
一般在强化时要遵循以下原则:①教授新任务时进行即时强化,不要进行延缓强化。
②在任务的早期阶段,强化每一个正确的反应,随着学习的发生,对比较正确的反应优先强化,逐渐地转到间隔式强化。
③强化要保证做到朝正确方向促进或引导。
故要将看电视作为完成作业的强化物,必须在儿童按时完成作业之后让儿童看电视,才能起到强化的作用。
南阳西峡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模拟测试题一、单选题1.学习了三角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再学习梯形的面积公式就比较顺利。
这种迁移属于( )A.零迁移B.逆向迁移C.负迁移D.正迁移答案::D解析::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
2.强迫症的矫正方法是()。
A.行为疗法B.森田疗法C.系统脱敏法D.肯定性训练法答案::B解析::矫正强迫症的方法是日本的森田疗法,强调当事人力图控制强迫症状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所导致的对症状出现的专注和预期,对强迫症状起维持和增强作用。
3.下列有关情绪和情感说法不正确的是()。
A.情绪出现的早,情感出现较晚B.情绪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有关,情感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有关C.情绪具有情境性和稳定性,情感具有深刻性和暂时性D.情绪具有外显性,情感则比较内隐答案::C解析::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
4.存储短时记忆信息的有效方法是()。
A.组块B.编码C.联想D.复述答案::D解析::复述是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效方法。
复述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械复述,即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不断地简单重复;另一种是精细复述,即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分析,使之与已有的经验建立起联系。
5.某小学开展全校性“热爱家乡”为主题的课外活动,此活动属于( )。
A.个人活动B.小组活动C.群众性活动D.班级活动答案::C解析::群众性教育活动是一种面向多数或全体学生的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
活动的规模常根据活动的目的、内容而定。
参加这种活动的人数较多,可以在短时间内使较多的学生受到教育,同时对活跃学校生活、创造某种气氛和一定的声势有很大的作用。
群众性活动的方式有集会活动,竞赛活动,参观、访问、游览和调查,文体活动,墙报和黑板报,社会公益劳动和主题系列活动等。
6.正确反映教学与智育之间关系的命题是()。
A.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B.教学是智育的唯一途径C.智育是教学的唯一任务D.智育是教学的次要任务答案::A解析::智育是指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专门发展受教育者智力的教育活动。
2020年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六一.单项选择题1、期末考试一结束,教务主任就召开高二年级全体师生会议。
会上,主任对在这次“无监考考试”中自觉遵守考试纪律的高二(3)班的50名学生提出表扬。
这对其他班级的学生而言是一种()A.正强化 B.负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强化2、在英文阅读中遇到生词时。
教师一般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猜测词义,而不是急于查字典。
这体现了知觉的()A.整体性B.理解性C.选择性D.恒常性3、教师授课时,通过板书的字体、颜色以及讲话的语音、语速等来吸引学生的()A.有意后注意B.无意后注意C.有意注意D.无意注意4、学生学完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单词发音感觉比较困难。
其中,汉语拼音对英语单词的学习的影响属于()A.正迁移B.负迁移C.一般迁移D.逆向迁移5、我国现行的学制是()A.双轨学制B.单轨学制C.综合学制D.分支型学制6、我国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内容是()A.“六艺”B.“七艺”C.《四书》《五经》D.《论语》7、提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发展个性,增进他们个人价值的教育观点是()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形式教育论D.实质教育8、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A.教育具有社会性B.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C.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D.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9、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从根本上制约于一定社会的()A.生产力发展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C.哲学、文化传统D.儿童身心发展特点10、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前提和基础是()A.以解和研究学生B.培养和组织集体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协调各方面对学生要求11、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其教育名著《爱弥儿》中系统的阐述的教育思想是()A.审视教育B.自然教育C.和谐教育D.武士教育12、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而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社会是()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3、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这体现了人的发展的()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14、我们常用“孟母三迁”的故事来说明那种因素的教育意义?()A.遗传B.环境C.教育D.主观能动性15、班级授课制的明显缺陷是()A.不利于传授系统的知识B.不利于因材施教C.不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促进D.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二、辨析题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能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2、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和教学。
3、赫尔巴特继承和弘扬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的精华,猛烈地批判了旧教育的理念与做法,并在教育界首次将其称之为“传统教育”这就是“传统教育”概念的由来。
他还系统阐述了新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新的教育实践,后来,人们把传统教育相对立的以杜威为代表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称之为“现代教育”。
4、练习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理念,并促进他们的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
5、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它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任何感觉的产生,都需要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刺激物。
二是感觉器官。
三、简答题1、心理辅导的理性→情绪疗法2、抑郁症3、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4、课堂管理的原则5、课外活动组织管理的要求四、材料分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有关理论进行简要评析。
我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在20世纪30年代曾提出过“教育救国”的理论。
他认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农民存在贫、愚、弱、私四大病害,只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仁人志士深入到广大农村推行相应的四种教育,即生计教育、文艺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这样就可以克服上述四大病害,中国自然就富强了。
但实践证明,这种设想只是善良的愿望,并未成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教育救国”,唤来唤去还是一句空话。
2、李明学习非常用功,平时各科成绩都还不错,但每逢大考前他就非常紧张、烦躁、害怕,前一天晚上睡不好觉,第二天进入考场头脑就一片空白,结果成绩总是不理想。
老师与同学都认为,李明的考试成绩与平时的努力程度不相称。
问题:①运用情绪相关知识分析李明同学面临的问题。
②作为教师,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帮助他?(同时注意抑郁情绪、自卑情绪、过度焦虑情绪、暴怒情绪的材料题)一、单项选择题1、D【解析】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杜拉将强化分为三种:一种直接强化,即通过外部因素对学生行为予以强化;二是替代性强化,即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三是自我强化,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这三种强化的结合运用,能激发、形成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2、B【解析】在英文阅读中遇到生词时。
教师一般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猜测词义,而不是急于查字典。
这体现了知觉的理解性。
3、D【解析】教师授课时,通过板书的字体、颜色以及讲话的语音、语速等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实现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主要有:刺激物的特点,如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新异的刺激物等;人的主观状态,如人的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等。
4、B【解析】学生学完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单词发音感觉比较困难。
其中,汉语拼音对英语单词的学习的影响属于负迁移。
负迁移,表现为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干扰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
知识概括化的程度越高,知识迁移的可能性越大;知识概括化的程度越低,则迁移越难。
5、D【解析】我国现行的学制是分支型学制。
6、A【解析】我国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内容是六艺。
7、A【解析】个人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这就是所谓个人本位论。
主要有以下观点。
(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的需要制订的,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而制订的。
教育的真谛在于使人的本性得到完善的发展,除此之外,教育没有其他目的。
(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他们认为,社会价值只有在有助于个人发展时才有价值,否则,单纯地关注社会价值的实现就会压抑和排斥个人价值。
于是有人说,社会是铸模,个人是其所要铸造的金子,金子的价值必然高于铸模,因此,应该由个人来决定社会,而不是社会来决定个人。
况且,即使是社会,也是由一个一个的个人来构成,无个人就无社会,个人的价值恒久高于社会。
(3)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得到发展。
个人本位论者认为,如果按照社会要求去要求个人,这些社会要求就会阻碍个人本能的健全发展。
8、C【解析】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不管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家庭的或是学校的、社会的,都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9、A【解析】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教育的发展深受生产力发展的制约;生产力的发展既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也要求教育通过相应的发展,为生产培养所需之才。
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归根结底是被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状况决定的,一定的教育必须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这是学校教育在社会发展上必须遵循的规律。
10、A【解析】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前提和基础是了解和研究学生。
11、B【解析】1762年,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他的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卢梭以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为“模特儿”,按个体生长的自然年龄阶段,依次阐明了自己对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个体教育的目标、重点、内容、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独特见解。
可以说,卢梭对教育学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开拓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从而引起了教育思想家和理论家从教育对象的角度,对儿童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促进了近现代教育思想的变革。
12、A【解析】在原始社会里,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成为专门的事业,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教育人员,而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
这种教育,我们称之为原始的教育。
13、C【解析】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这体现了人的发展的阶段性。
14、B【解析】我们常用“孟母三迁”的故事来说明环境因素的教育意义。
15、B【解析】班级授课制的明显缺陷是不利于因材施教。
二.辨析题1、错【解析】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2、错【解析】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错【解析】杜威继承和弘扬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的精华,猛烈地批判了旧教育的理念与做法,并在教育界首次将其称之为“传统教育”这就是“传统教育”概念的由来。
他还系统阐述了新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新的教育实践。
后来,人们把与传统教育相对立的以杜威为代表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称之为“现代教育”。
4、错【解析】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理念,并促进他们的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
讲授法可分讲读、讲述、讲解和讲演四种。
5、对【解析】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它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任何感觉的产生,都需要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刺激物。
二是感觉器官。
三、简答题1、理性-情绪疗法艾里斯曾提出理性-情绪辅导方法,他认为人的情绪是由其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
人有许多非理性的观念,如我“必须”成功并得到他人赞同,别人“必须”对我关怀和体贴,事情“应该”做得尽善尽美,课堂上回答问题有错误是很糟糕的事等。
他提出了一个解释人的行为的ABC理论。
A.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
B.个体对A的观念观点。
C.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
情绪反应C是由B(观念)直接决定的。
可是许多人只注意到A与C的关系,而忽略了C是由B造成的。
B如果是一个非理性的观念,就会造成负向情绪。
若要改善情绪状态,必须驳斥(D)非理性观念B,建立新观念并获得正向的情绪效果(E)。
这就是艾里斯理性情绪治疗的ABCDE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