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定分析法概述
- 格式:pptx
- 大小:2.18 MB
- 文档页数:3
第一章 滴定分析法概述思考题1. 为什么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必须有确定的计量关系?什么是“化学计量点”?什么是“滴定终点”?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答:这是滴定分析计算的基础,有确定的计量关系,才能进行有关计算。
化学计量点:在滴定分析中,当滴加的标准溶液与待测组份恰好反应完全之点,即为化学计量点。
滴定终点:在滴定分析中,常利用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判断计量点的到达,在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 定,这一点称为滴定终点。
二者关系:化学计量点是理论计算的,滴定终点是通过指示剂颜色突变来判断的,分析中二者差别 越小越好。
2.什么是基准物质?作为基准物质应具备哪些条件?答:基准物质:能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准确确定(即标定)溶液浓度的物质称基准物质。
基准物质应具备的条件:⑴物质的组成应与其化学式完全相符; ⑵试剂的纯度应足够高(大于 99.9%); ⑶试剂在一般情况下应很稳定; ⑷试剂最好有比较大的摩尔质量;⑸试剂参加反应时,应按化学反应式定量进行,没有副反应。
即符合滴定分析法的要求。
3.若基准物H 2C 2O 4·2H 2O 保存不当,部分风化,用它来标定NaOH 溶液的浓度时,结果偏离还是偏低? 为什么? 答:偏低。
4.已标定的NaOH 溶液,放置较长时间后,浓度是否有变化?为什么? 答:有变化。
因为NaOH 在空气中能吸收水和CO 2;5.什么是滴定度?滴定度和物质的量浓度如何换算?以HCl 滴定Na 2CO 3为例,推导滴定度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公式。
反应为2HCl+ Na 2CO 3===2NaCl+H 2CO 3∟→H 2O+CO 2答:滴定度是指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的待测组份的质量(单位为克),以T 待测物/滴定剂表示。
2HCl + Na 2CO 3 ====2NaCl+CO 2+H 2O则 n HCl =2n 32CO Na 即 c HCl V HCl ×10-3=2 m 32CO Na /M 32CO Na ∴ T HCl CO Na /32 =HClCO Na V m 32=1000232⨯⋅CO Na HCl M c6.滴定分析对滴定反应有哪些要求?如果不能满足要求,应怎么办? 答:滴定分析对滴定反应的要求:⑴反应必须按一定的化学反应式进行,不发生副反应;⑵反应必须定量地进行完全,通常要求达到99.9%以上。
滴定分析法,又叫容量分析法,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溶液中(或者将被测溶液滴加到标准溶液中),直到所加的标准溶液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为止,然后测量标准溶液消耗的体积,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算出待测物质的含量。
这种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它是一种简便、快速和应用广泛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常量分析中有较高的准确度。
特点1. 加入标准溶液物质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恰好是化学计量关系;2. 此法适于组分含量在1%以上各种物质的测定;3. 该法快速、准确、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4.用途广泛。
根据标准溶液和待测组分间的反应类型的不同,分为四类1. 酸碱滴定法——以质子传递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2. 配位滴定法——以配位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3. 氧化还原滴定法——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5.非水溶液滴定法--愉滴定反应的介质分类原理滴定滴定分析法是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定量反应为止,根据试剂溶液的浓度和消耗的体积,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
这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称为滴定液。
将滴定液从滴定管中加到被测物质溶液中的过程叫做滴定。
当加入滴定液中物质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按化学计量定量反应完成时,反应达到了计量点。
在滴定过程中,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转变点称为滴定终点。
滴定终点与计量点不一定恰恰符合,由此所造成分析的误差叫做滴定误差。
具备条件适合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反应必须按方程式定量地完成,通常要求在99.9%以上,这是定量计算的基础。
(2)反应能够迅速地完成(有时可加热或用催化剂以加速反应)。
(3)共存物质不干扰主要反应,或用适当的方法消除其干扰。
(4)有比较简便的方法确定计量点(指示滴定终点)。
分析方式直接滴定法所谓直接滴定法,是用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被测物质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