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制度经济学专题研究)第4讲,哈耶克共53页
- 格式:ppt
- 大小:9.46 MB
- 文档页数:53
知识、自由与效率——哈耶克市场秩序理论及其批评王生升内容提要:从亚当·斯密以来,论证自由竞争市场经济的合理性一直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主要任务。
在这个问题上,哈耶克的论证体系以其综合性和规范性而独树一帜。
通过跨学科的研究,哈耶克把经济学的效率论证和自由主义的政治原则有机地结合为一体,论证了市场自发力量的效率优势。
依据于这种立论,哈耶克对一切有违自发进化原则的理性运动,包括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凯恩斯主义理论政策,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批评和斗争。
尽管在对各种建构理性主义思潮的斗争中哈耶克表现出了深刻的洞察力和敏锐的预见性,但他的立论基础并非无懈可击。
他所坚持的怀疑论、个人主义方法论,以及对经济效率标准的选择,都是值得商榷的。
由于这些缘故,他所论证的市场经济自发进化理论也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大相径庭。
一、市场秩序逻辑的转换在当代西方经济学界的新自由主义思潮中,哈耶克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甚至有些学者将他视为该阵营的精神领袖。
与大多数经济学同行相比,哈耶克以其跨学科的研究著述而显得与众不同。
早期的哈耶克,主要局限于价格和经济周期的研究;从40年代开始,他更多地转向社会哲学领域,可以说,他的一系列影响广泛的成名之作都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
尽管存在明显的研究主题的转换——一些学者因此把哈耶克划分成哈耶克Ⅰ和哈耶克Ⅱ,但哈耶克终其一生所要探讨的主题却异常明确,这就是市场秩序的内在逻辑。
在早期研究中,哈耶克对市场经济秩序的讨论主要集中价格和竞争两个方面。
在他看来,在竞争性市场结构中生成的价格信号构成了市场经济秩序的内在逻辑;由此,市场经济秩序的合理性就在于这种价格信号在发现和交流信息方面的效率优势。
在评价自己的学术贡献时,哈耶克认为他一生中有两个重大发现,其中第一个发现就是所谓的价格信号对经济体系运行的全面指导功能。
哈耶克认为,市场经济中的价格信号具有十分优越的信息交流功能,它能用最简短的形式将最重要的信息在经济个体间传递,并且只传递给相关经济当事人。
哈耶克的以资本理论为基础的经济周期理论其他奥地利学派 2010-09-19 13:25:31 阅读 112 评论 1 字号:大中小订阅转自价值中国作者:帅勇一、冯哈耶克的学术经历在进入具体分析之前简要介绍一下哈耶克的研究经历对理解他的有关论述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读者将会发现这本身也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
哈耶克 1899 年 5 月 8 日生于维也纳。
年轻时对遗传学、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有浓厚的兴趣,后来转而研究哲学。
哈耶克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争期间他发现了门格尔的一些著作,并将目光转向了经济学。
战争结束后就读于维也纳大学,并分别于 1921 年和 1923 获得了两个博士学位。
他在维也纳大学的老师是维塞尔教授,在他于 1923 年完成了关于政治科学方面的博士论文之后,维塞尔把他推荐给了米塞斯。
随后,熊彼特介绍他来到美国,在纽约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研究所做研究,14 个月之后返回英国。
正是在这一段时间内,哈耶克将他的注意力转向了“商业循环和货币理论之间的联系”这一理论问题。
哈耶克回到英国后依然在米塞斯手下工作,并开始准备一篇关于货币理论的论文,他希望这篇论文能够为他在某个大学找到一个职位。
但是这篇文章当时并没有得到公开发表的机会,他只好把其中的主要内容抽出来形成了一篇短文:“美国从 1920 年的经济危机中恢复过来之后的货币政策”,在这篇文章中他第一次阐发了和实际储蓄不相适应的货币扩张如何扭曲资本结构的一些基本看法,他后来的货币思想大部分都是围绕这篇文章的观点展开的。
1929 年 2 月,就在当时正统的货币理论家们被没有通货膨胀的高经济增长所迷惑时,哈耶克警告说恶性的调整是美国在整个 20 年代货币过度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并预言美国即将陷入一场经济危机,他是少数几个预见到经济危机的经济学家之一。
1931 年,罗宾斯教授邀请哈耶克到伦敦经济学院作了一系列的讲座,同年又被任命为图克经济科学和统计学教授。
哈耶克市场经济理论概要摘要哈耶克认为,知识与信息是以分立的形式掌握在个人手中的,任何个人与机构都不可能收集到分散在个人手中的全部知识与信息,因而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必然是低效率的,计划经济与自由、民主是不相容的,它会导致独裁与暴政。
只有市场经济才能充分利用分散在个人手中的知识与信息,并保障个人自由与民主。
哈耶克反对对市场运行本身进行任何干预,认为这只能是弄巧成拙。
然而,作为自由主义经济学的领袖,哈耶克并不赞同自由放任主义,相反他认为国家应该为市场的正常运作创造条件。
关键词: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国家干预知识信息The Essence of Hayek’s Market EconomicsAbstractHayek contends that both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are possessed by individuals, and that neither person nor organization can collect all the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possessed by individuals. Thus, the centralized planned economy must be inefficient and antagonistic to freedom and democracy. It would result in autocracy and tyranny. Only the market economy can make the most of these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and can safeguard freedom and democracy. Hayek holds that any interference with the function of market in itself is nothing rut a mistake. But Hayek, as the leader of the liberal economics, doesn’t approve of laissez-faire. On the contrary, he contends that the government need to do much to make the market function well.Keywords: planned economy; market economy; state interference; knowledge; information哈耶克(1899-1992)是二十世纪西方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当代西方古典自由主义复兴的代表人物。
哈耶克规则理论述要--段俊第四节:规则和知识问题为什么规则会在大社会和复杂的抽象秩序中盛行呢?哈耶克认为,这是因为在大社会和复杂的宏观秩序中,有不同于部落社会和微观秩序的非常严重的“知识问题”,规则是人类应对自己的“无知”状况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节将通过讨论哈耶克的知识论观点与规则的关系,来揭示规则在大社会中的重要性。
本节将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讨论哈耶克关于分散的个人知识以及个人知识的无知的观点,指出人类必须依赖规则才能应对我们的无知;第二部分,讨论哈耶克关于默会知识和未阐明的规则的理论。
一、大社会的知识状况哈耶克认为,进入大社会之后,个人对整个社会的了解极其有限,就是对他居住的小环境,也是如此。
他不再仅与他所认识所熟悉的人合作,而且和他完全不认识的人合作,他有时甚至不认识自己的邻居,因为这里有着更大范围的合作和分工。
这是一个由“陌生人组成的世界”,人们只能利用他们有限的知识和信息追求自己能感受到的利益,却为整个社会作出了他自己都不了解的贡献。
针对这种状况,哈耶克认为,不是所谓稀缺的物质资源的利用问题,而是社会中的知识问题才是我们的社会科学问题。
经济学的主题应该是研究如何利用分散在个人心智中的知识的问题。
哈耶克的这个观点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评价,现代制度经济学认为,正是哈耶克第一个将“知识问题”引入了经济学,从而为经济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早在1945年的《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中,哈耶克就强调“……合理的经济秩序问题之所以有这么一个独特的性质,是因为我们所必须利用的关于各种具体情况的知识,从未以集中的或完整的形式存在,而只是以不全面而且时常矛盾的形式为各自独立的个人所掌握”。
这种分散的、零碎的事实性的知识,对我们的决策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然而它们从来不可能为我们某一个人的心智所全部拥有。
所以哈耶克认为:“社会的经济问题就不只是如何分配所‘赋予’的资源,而是如何确保充分利用每个社会成员所知道的资源,因为其相对重要性只有这些个人才知道。
哈耶克的思想脉络一、标题:哈耶克经济思想脉络哈耶克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其经济思想具有很高的影响力。
从其经济思想的脉络来看,可以分为自由市场、价格体系、知识问题、经济周期和人类理性等方面。
从哈耶克的自由市场思想来看,其主张市场自由竞争,并强调市场是协调经济活动的有效机制,是最优的资源配置机制。
在哈耶克看来,政府介入市场,对经济的调控只会适得其反,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危机的出现。
哈耶克在价格体系方面的思想强调,价格是市场信息的载体,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有助于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
哈耶克还关注知识的问题。
他认为,知识是一个分散的、不可捕捉的资源,只有在市场经济的价格体系中才能实现有效配置。
知识解决的不是生产问题,而是分配问题。
哈耶克的经济周期思想强调,经济周期是市场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政府通过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只会加剧经济周期的波动。
哈耶克在人类理性方面的思想指出,市场经济依赖于以个人理性为基础的决策,同时,目标达成也需要个人自由选择,不存在中央计划的效率优势。
由此可以看出,哈耶克坚信个体在市场经济中的理性选择和创造力可以构建一个更优的社会秩序。
二、标题:自由市场的辩证法哈耶克强调了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
市场自由竞争是市场调整资源配置的有效机制,从中可以看出市场经济是自发有序的,可以达成全局最优的资源配置。
然而,自由市场经济也存在困难和问题,如经济周期的波动、市场失灵、市场垄断等。
哈耶克认为,这些问题往往源于政府过度介入,导致市场被破坏,市场力量的自发性被削弱。
对此,哈耶克指出,自由市场经济是一个辩证的过程,市场经济的机制和政府干预的作用是相映成趣的。
在实践中,政府和市场力量或许可以共存,并发挥其最大的功能。
三、标题:知识问题与市场经济哈耶克强调市场经济中知识的问题。
在哈耶克看来,知识是一个分散的、不可捕捉的资源,只有在市场经济的价格体系中才能实现有效配置。
知识解决的不是生产问题,而是分配问题。
自由(liberty),是哈耶克整个经济社会思想和卷帙浩繁着述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在哈耶克看来,与“自由”概念相关联的个人自由、自由财产制度、自由企业制度、经济自由、政治自由、自由之宪政(liberal constitutionalism)乃至自由社会,构成了他所憧憬和弘扬的“伟大社会”的基础性制度构件和本质特征。
正如一位当代奥地利学派的论者Gottfried Dietze在“哈耶克论法治”一文中所言,在哈耶克的政治思想中,自由乃是国家的最高的善(a state’s highest good),是人类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原理(a supreme principle),亦是所有其它价值的源泉与条件。
从20世纪30-40年代起,哈耶克就对构成现代社会之基础的自由概念及其相关理念进行了一些探讨和阐释。
在1944年出版的《通向奴役之路》中,哈耶克辨析并梳理了“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概念及二者的关系,提出了“私有财产制度是自由的最重要的保障”这一重要思想。
在1960年出版的扛鼎之作《自由的宪章》的导言中,哈耶克指出:“自由的理想激发了现代西方文明的发展,这一理想的部分实现,使得现代西方文明取得了当下的成就;但是,对它所做的有效重述,却是在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他接着明确表示,写这本书的首要目的,就是要从哲学、法理学和经济学的综合视角对“自由哲学的基本原理进行全盘性的重述”。
随后,在《法、立法与自由》三卷中,哈耶克又对保障自由的法律与政治制度做了全面的探讨。
在他晚期的著作《致命的自负》中,又对他一生所弘扬的自由社会的基本理念做了一个综合性的总结和阐释。
在数十年的着述生涯中,哈耶克以自由概念为轴心,构建了一个深邃繁复且极其庞大的经济社会思想理论体系。
对哈耶克的自由社会理论,赞誉者有之,也不乏尖锐的商榷和批评。
譬如,约翰•格雷就曾在1981年《伦理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尖刻地批评了哈耶克的自由理论,说“他的尝试是注定要失败的,并且引致一个灾难性的范畴混乱”。
哈耶克这篇演讲的特殊场合,再加上经济学家们今天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使我几乎无可避免地选择了这个题目。
一方面,不久前刚刚设立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标志着一个过程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由于这个过程,在一般民众的看法中,经济学已经赢得了类似于物理学的威望。
另一方面,目前人们正在呼吁经济学家出来谈一下,如何才能使自由世界摆脱不断加剧的通货膨胀这种严重的威胁。
然而必须承认,正是大多数经济学家曾经推荐甚至极力促使政府采取的政策,造成了这种局面。
此时此刻我们没有丝毫理由沾沾自喜:我们的学问已经引起了一大堆麻烦。
在我看来,经济学家在指导政策方面没有做得更为成功,同他们总想尽可能严格地效仿成就辉煌的物理学这种嗜好大有关系——在我们这个领域,这样的企图有可能导致全盘失误。
关于这种往往被人称为“科学态度”的方法,我在大约30年以前就曾说过,“就科学一词的真正含义而言”,这种态度“没有任何科学性可言”,“因为它将一个领域中形成的思维习惯,不加批判地、死板地运用于其他不同的领域”。
今天我首先想解释一下,这种唯科学主义的谬误,如何直接导致了最近的经济政策中一些最严重的错误。
我曾与之论战的理论,是一种有关正确的科学方法的错误观念的产物,但是在过去30年里,它一直指导着货币和财政政策。
它固执地认为,在总就业与商业及服务的总需求规模之间,有着简单的正比例关系。
这使得人们以为,只要把货币支出总量维持在适当水平上,我们就能够永远保证充分就业。
在为了解决广泛失业而提出的各种理论中,这或许是可以用强有力的量化数据加以支持的唯一理论。
但是我认为,它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我们现在也已经知道,照这样的理论采取行动是十分有害的。
这使我提出了一个关键性问题。
与物理学的情况不同,在经济学中,以及在研究的现象十分复杂的其他学科中,我们能够取得数据进行研究的方面必定是十分有限的,更何况那未必是一些重要的方面。
在物理学中,一般认为,而且也很有理由认为,对受观察的事物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任何因素,其本身也是可以直接进行观察和计算的。
哈耶克理论讲稿行政0801班谭群燕学号:U200816619引子:头衔:“一个失败的经济学家”、“极端自由主义者”、“自由至上主义者”、“保守自由主义者”、“保守主义者”、“新右派”、“自由主义者”到“古典自由主义者”、“先知”、“伟大的思想家”,甚至“自亚当·斯密以来最伟大的道德哲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
一、哈耶克生平简介哈耶克(1899-1992)Hayek,Friedrich August奥地利裔英国经济学家。
新古典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
毕生发表了130篇文章和25本专著,涵盖的范围从纯粹的经济学到理论心理学,从政治哲学到法律人类学,从科学哲学到思想史。
二、哈耶克自由思想产生背景1、哈耶克作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自由主义思想大师,曾在世界上经济自由主义思潮的四个重要中心(即维也纳大学、伦敦大学、芝加哥大学、弗赖堡大学)长期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深受古典自由主义崇尚“自然”、强调“宪政”的基本观念影响。
2、时代背景:他所生活的年代中相继出现的激进的社会主义思潮与法西斯的独裁统治以及自由主义大本营——英美等国在二战后转而实施民主社会福利国家政策对哈耶克的思想形成上所产生的刺激和影响我认为,他所做的就是要重述自由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解释自由与秩序的关系,最终达到如何在特定秩序下实现自由理想的问题。
三、哈耶克的主要思想:(一)自由主义思想——自由是哈耶克的始终追求的目标1、自由的含义:哈耶克从最原始的意义上来定义自由,哈耶克认为自由即“一些人对另一些人所施以的强制,在社会中被减至最小可能之限度”(哈耶克,2003b,P3)。
所谓强制,哈耶克这里是“意指一人的环境或情境为他人所控制,以致于为了避免所谓的更大的危害,他被迫不能按自己的一贯的计划行事,而只能服务于强制者的目的。
除了选择他人强设于他的所谓较小危害之情境以外,他既不能运用他自己的智识或知识,亦不能遵循他自己的目标及信念”(哈耶克2003b,P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