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关于新制度经济学
- 格式:ppt
- 大小:1.97 MB
- 文档页数:67
新制度经济学课程笔记第一讲、新制度经济学导论第一节、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人的行为假定一、研究对象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制度。
经济理论的四大柱石:天赋要素、技术、偏好和制度。
二、为什么叫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利用正统经济理论去分析制度的构成和运行,并去发现这些制度在经济体系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
代表人物:科斯、诺斯。
近代制度经济学:强调非市场力量,重视价值判断,而不重视实证分析,主张政府干预。
代表人物:康芒斯、加尔布雷思。
旧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凡勃伦《有闲阶级论》,提出“凡勃伦效应”。
凡勃伦效应:商品价格定的越高越能畅销的一种现象,反映了人们的挥霍性、炫耀性消费心理。
三、新制度经济学的特征和核心范畴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特征:①用古典经济学方法研究制度②将制度作为经济变量,在传统经济学三大基石(天赋要素、技术、偏好)基础上引入制度③遵循经济学的自由主义传统,强调竞争条件下的自利会引到利他,竞争制度优于其他,在竞争社会里,个人可通过自由的个人活动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④新制度经济学用的是比较方法,运用的基本概念是交易费用。
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范畴:交易费用。
四、人的行为假定(1)人类动机是双重的。
(2)有限理性。
(3)机会主义倾向。
人具有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双重性,既有个人财富最大化的追求,又有精神层面的追求。
有限理性:指人类大脑中处理信息以及系统地阐述与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上的局限性。
原因有:现实生活是复杂的;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掌握信息是不完全的;人的头脑是稀缺资源,人的行为能力有限;从事活动搜集信息需要成本。
诺思的认识:人的有限理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们面临的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因此所获得的信息也就不完全。
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无所不知。
威廉姆森把理性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强理性,即预期收益最大化;二是弱理性,即有组织的理性;三是中等理性,介于以上二者之间。
新制度经济学导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经济学最为令人瞩目的发展之一就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被誉为“哥白尼式的革命”。
●2001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里茨认为,二十一世纪将是新制度经济学繁荣发达的时代。
第一节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新制度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背景(一)时代背景1.19世纪末至20世纪30 年代的两次企业合并浪潮:●既然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最好机制,为什么还出现企业和企业合并?●既然企业合并可以节省交易费用,为什么还有市场交易?2.公共产品与外部性问题●要求清楚界定权利(产权)●例子:“公地悲剧”、环境污染等3. 凯恩斯主义引发的问题●过多政府干预、管制,国有企业绩效低下4.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各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绩效的差异●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国家●全球化(二)理论背景主流经济学发展脉络:从斯密的古典经济学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凯恩斯宏观经济学,标志着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已经成为主流经济学。
●亚当·斯密:(1723-1790)1776年出版代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的诞生●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42-1924) :1890年出版代表著《经济学原理》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的诞生●约翰·梅纳·凯恩斯(1883- 1946):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诞生主流经济学发展的局限性:●制度既定的假设前提使经济学远离现实(信息费用、不确定性、交易费用都不存在)●“为经济学而经济学”的形式主义●经济学数学化倾向日益严重斯密两个伟大的思想:二、新制度经济学产生和发展(一)产生阶段(20 世纪30 年代到60 年代)●科斯:《企业的性质》(1937)、《社会成本问题》(1960)(二)发展阶段(20 世纪70 年代至今)1.交易费用理论:阿罗、威廉姆森、诺思等2.产权理论:斯蒂格勒、阿尔钦、德姆塞茨等3.企业理论:科斯、阿尔钦、德姆塞茨、格罗斯曼、哈特等4.制度变迁理论:诺思、戴维斯、福格尔等(三)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科斯Coase R.H(1910—)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提纲《新制度经济学》复习提纲第⼀章制度:诺斯:“制度包括⼈类设计出来的⽤以型塑⼈们相互交往的所有约束”构成制度的三个基本部分:-正规的规则:成⽂的法律、规定-⾮正规的约束:习俗、传统和习惯形成的⾏为准则和框架。
-实施特征制度的⽬的是为个⼈⾏为沿着特定的⽅向提供⼀种指引,为⽇常⽣活活动提供了⼀种⾏为准绳,从⽽降低不确定性.制度“界定了社会,尤其是经济的激励结构”(North,1990)新制度经济学:最早由威廉姆森提出。
科斯:新制度经济学就是利⽤正统经济理论(新古典经济学)去分析制度的构成和运⾏,并去发现这些制度在经济体系运⾏中的地位和作⽤。
新制度经济学的核⼼思想是,制度对于经济运⾏的绩效是⾄关重要的(弗鲁博顿、芮切特)。
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内容:产权理论、交易费⽤理论、组织理论(公司、国家治理理论)、制度变迁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交易成本和产权;政治经济学和公共选择;数量经济史;认知,意识形态以及路径依赖的作⽤。
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两个核⼼问题--制度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制度如何兴起新制度经济学的特征:新制度经济学充分假设制度有深刻的效率因素。
也就是说,不同制度下绩效是不⼀样的。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技术本质,⽽且还在于管理⽅式结构,后者带来不同的经济类型中信息传递、激励和分权控制的区别。
新制度经济学⽤的是⽐较⽅法,⼀种可⾏的形式与另⼀种相⽐,⽽不是与抽象的⽆磨擦的理想形式相⽐较。
⽐较中的基本概念就是交易成本。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组织的中⼼问题,归本求源是⼈类活动者的⾏动属性,⾏为假设被看作是现实中的重要部分,这个层次的严重失败将导致制度经济学的危机。
注重对⼈类⾏动属性的深⼊分析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特征之⼀。
重要问题:1、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新制度经济学特别强调对⼈的研究“当代制度经济学应该从⼈的实际出发来研究⼈,实际的⼈在由现实制度所赋予的制约条件中活动”(科斯);“制度经济学的⽬标是在研究制度演进背景下⼈们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做出决定和这些决定⼜如何改变世界”(诺斯)科斯和诺斯都强调了新制度经济学应该研究⼈、制度与经济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新制度经济学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新制度经济学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新制度经济学:是以经济学方法研究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的经济学。
机会主义行为:是指人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行为。
不完全理论理性:诺思认为,人的理性不完全的含义:一是环境是复杂的,在经济活动交易中,人们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的世界,而且交易越多,不确定性就越大,信息也就越不完全。
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无所不知。
单选BBBCDCB简答题1、新制度经济学是怎样产生的?1937年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一文首次“发现”了交易费用,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0年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揭示了制度对资源配置的重赋三大结构,坚持完全竞争的工具性假设。
B 引入交易成本范畴,拓展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C 运用传统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经济制度作局不能均衡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以效率为标准,解释制度产生的原因及其变迁根据。
概括为:新制度经济学利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制度问题,但是这种利用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照搬式的应用,而是一种修正、有发展的运用。
威廉姆森指出:“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他们正在做的乃是对常规分析的补充,而不是对它的取代”。
8、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是什么关系?差别:价值判断标准不一样、研究对象的把握不同、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态度不同、在理论一般性方面的区别创新:分析方法上的创新、理论体系上的创新、基本理论范畴上的创新、研究领域方面的创新关系:新制度与旧制度经济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研究纲领,有着各不同的硬核和保护带,他们之间不存在“修正”关系。
虽然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有着相同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的制度及其变迁,但它不是在旧制度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第二章交易费用理论一、名词解释交易:交易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制度经济学的最小单位。
新制度经济学讲义新制度经济学讲义第⼀章⼊门知识⼀、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新制度经济学是196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门新兴经济学分⽀。
以制度作为其研究对象的经济理论。
诺思认为,“制度经济学的⽬标是研究制度演进背景下⼈们如何在现实世界中作出决定和这些决定⼜如何改变世界。
”([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2页)当代制度经济学应从⼈的实际出发研究⼈,实际的⼈在由现实制度所赋予的制约条件中活动(科斯,1990,中译本)。
⾃亚当斯密以来,德国历史学派、美国的早期制度学派(以凡勃伦、康芒斯为代表),以及现代制度学派(加尔布雷斯为代表)the neo-institutional school of economics,均以经济组织和制度结构为研究主题。
the NIE和以前的经济学理论最⼤的不同在于运⽤边际分析⽅法研究制度的内⽣化及其对经济绩效的影响。
沿⽤和承袭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假定、稳定偏好和均衡分析。
也就是说,现代制度经济学运⽤新古典经济理论来解释制度安排的运⾏和演化。
扩展价格理论,使之⼀般化,并将其应⽤于经济与政治制度研究。
拓宽了微观经济学的适⽤范围,提⾼了其预测能⼒。
新古典模型建⽴在零交易费⽤、完全个⼈理性和外⽣的给定制度结构的假定上。
新古典经济学的脆弱性体现在制度中性分析⽅法上,没有严格地考虑制度约束和交易费⽤。
因此,只能在⾼度抽象的意义上⽤来分析资源配置问题。
由于制度是不重要的,或者制度可以被⽆成本的⽣产与选择,因此,不需要专门的制度理论。
To distinguish it from the “old” institutional economists such as Thorsten Veblen, John R. Commons, Wesley Mitchell, and Clarence AyresThe old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was economics with institutions but without theory; standard neoclassical economics is economic with theory without institutions; and the NIE is attempting to provide economics with both theory and institutions。
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第一篇: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一、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什么是制度《现代汉语辞典》把“制度”区分为两重涵义:第一,它是指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第二,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如封建宗法制度等等。
这与英文单词“institution”的涵义不尽相同。
“institution”是一个涵义极其丰富的词,从15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往往把习俗(custom)、惯例(convention)、传统(tradition)、社会规范(norm)等等都包含在其中,有时也指由一定规则在内的机构、组织或团体。
凡勃伦(T.Veblen)首先将制度问题纳入科学研究。
“制度实质上就是个人或社会对有关的某些关系或作用的一般思想习惯。
人们是生活在制度――也就是说思想习惯――指导下的,而这些制度是早期遗留下来的。
今天的制度,也就是当前公认的生活方式。
” “制度必须随着环境刺激的变化而变化,因为就其性质而言,它就是对这类环境引起的刺激发生发应的一种习惯方式,而这些制度的发展也就是社会的发展。
”(——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商务印书馆,1997,第86-92页)2.什么是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λ以科斯、诺思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强调运用正统经济学去分析制度的构成和运行,去发现制度在经济体系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
λ研究重点:人、制度与经济活动(人类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二、为什么叫“新制度经济学”1、旧制度主义经济学1)以凡勃仑为代表的美国制度学派。
强调:A)用本能(生产制度的技术本能,财产制度的获取本能)心理来解释人类行为(而不是功利主义);B)用进化论哲学说明制度变迁(而不是博弈论);C)主张国家干预2)康芒斯的制度经济学。
主张用社会学方法研究制度。
提出“交易”是基本分析单位。
2、后制度主义经济学(加尔布雷斯、缪尔达尔)主张:A)社会学的分析方法;B)强调非市场力量,重视道德与伦理因素;C)重视价值判断,忽视实证分析;D)反对自由放任,主张政府干预三、新制度经济学的特点与核心范畴3.1特点λ用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λ将制度作为经济变量,是内生变量λ遵循经济学的自由主义传统(强调:竞争条件下的自利会引致利他)λ在传统经济学的三大基石(禀赋、技术、偏好)的基础上引入第四大基石—制度3.2 核心范畴:交易与交易费用“交易”与“生产”相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