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人文历史
- 格式:pptx
- 大小:9.08 MB
- 文档页数:9
湖南常德人文地理介绍常德,真是个有趣的地方,给人的感觉就像一杯醇厚的米酒,越品越香。
这里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说到常德,大家肯定会想起桃花源,那可是个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啊,听说里面有美丽的桃花,清澈的小溪,简直就像仙境一般。
每到春天,桃花盛开,漫天花瓣飞舞,宛如粉色的雪,让人心情大好。
走在桃花源里,真的是“一步一景”,哪怕是随便拍拍照,都是一幅画。
常德的美食可也是不容小觑哦,想想那口感独特的常德米粉,汤汁鲜美,滑溜溜的,吃上一碗简直让人幸福得要飞起来。
还有那香气扑鼻的剁椒鱼头,鲜嫩的鱼头配上火辣的剁椒,辣得让人直冒汗,但就是停不下来,越吃越想吃。
嘿,记得来常德一定要尝尝这道经典美食,绝对让你过目不忘。
对了,常德的臭豆腐也很有名,虽说名字不太好听,但吃上一口,外焦里嫩,真的是“臭”得有道理呀!人们都说,吃过一次就会上瘾。
除了美食,自然风光也是常德的一大特色。
你知道吗?常德的湖泊特别多,尤其是汉寿的白马湖,湖水清澈见底,湖面上微波荡漾,夏天的时候,常常能看到小孩子在湖边嬉戏打闹,快乐得就像小鸟一样。
还有那个桃花江,水流潺潺,真是个放松身心的好去处,周围绿树成荫,时不时还有小鸟在树上唱歌,整个人都觉得心旷神怡,仿佛一切烦恼都被洗净了。
讲到历史,常德可不简单。
这里曾经是战国时期的楚国地盘,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你走在老街上,随处可见古老的建筑,青砖黛瓦,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人们常常在这里闲逛,偶尔喝杯茶,聊聊天,日子过得慢悠悠的,真是个放松的好地方。
常德的文化活动也很丰富,像是各种民间艺术表演,热闹非凡,鼓声震天,热情四溢,简直是人气爆棚。
说到人,常德的人民特别热情,遇到陌生人总是笑脸相迎,真的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如果你在街上迷路了,肯定有人主动上前指路,心里暖暖的,真是如沐春风。
常德人也喜欢聚在一起聊天,偶尔打打牌,生活就是这么简单快乐。
这里的节奏不是很快,大家都喜欢享受生活,悠哉游哉的,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
常德历史名人相关的景点常德历史名人相关的景点位于湖南省中部的常德市,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
历史上,这里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和重要的历史事件,留下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
下面按照类别,介绍一些与常德历史名人相关的景点。
文学名人常德是一座文化名城,涌现出众多文学名人。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清代文学巨子龚自珍,他的故居便成了常德的旅游景点之一。
龚自珍故居位于常德市鼎城区胜利街,是一个木屋建筑。
龚自珍出生于常德一个儒学世家,自幼聪慧追求学问,平生最爱文学。
他先后写出了《己亥杂诗》、《临安春雨初霁》等名篇,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龚自珍故居内部保留着一些原物,如他的诗稿、家书、手稿等,可以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这位文学大师的一生。
历史名人在中国历史上,常德也曾有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杰出人物。
比如,明代伟大将领杨逢春、清代著名文学家戴震、辛亥革命名将肖劲光等都与常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杨逢春墓磐石位于常德市石门县磐石镇,是明代著名将领杨逢春的墓地。
杨逢春一生功绩卓著,他以忠诚、智勇、果决、谦虚的品质,多次平定边疆战乱,成为明代军事史上的一位英雄。
他的墓葬坐落在崇山峻岭之间,环境幽雅,气势恢宏,是展现明代古代陵墓艺术和文化的重要文物。
肖劲光故居位于常德市武陵区凤凰街,是清末名将肖劲光的出生地和成长地。
肖劲光是辛亥革命时期的著名将领和农民运动先锋之一,他历经战争,终于赢得了国家独立和人民自由的胜利。
肖劲光故居保存完好,内部陈列着历史照片、文物、家书等,可以让人们更直观地了解这位民族英雄的卓越事迹。
自然景观除了文物古迹,常德还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张家界,被誉为地球上自然奇观的一部分。
张家界是一个著名的风景区,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这里有千状万态的石峰、奇形怪状的山洞、清澈碧绿的溪流,以及丰富的生态资源。
这里曾经是电影《阿凡达》的取景地,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前来观赏。
常德的历史故事
常德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
在秦汉时期,常德是交通要冲,商业繁盛的地方。
唐朝时期,常德已经成为贸易重镇。
明清时期,常德成为了文化中心,涌现出了许多知名文人。
常德也有许多历史名人。
唐朝时期著名的莲花洞禅师就出生在常德。
明朝时期,杨发、吴宗之、张仲景都曾经在常德生活过。
清朝时期,居住在常德的文学家与诗人也有很多,比如黄景仁、刘瑾、俞樾等等。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长沙战役中,常德成为了重要的战略前线。
为了保卫常德,当时的军队和民众进行了英勇的抗战,最终守卫常德成功。
现在的常德是一个既有现代化城市的建筑,又有古色古香的历史文化景点。
有韶山毛泽东、南岳衡山、岳麓书院等等许多景点。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气息,也可以领略到现代化城市的活力。
常德介绍文案
常德,古称西陵,位于湖南省中部,是一座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
常德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湖南的重要行政、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常德是红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座城市有着众多的红色文化遗迹和革命纪念地。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位于鼎城区的毛泽东同志的故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红军出发地之一。
除了红色文化,常德还有着丰富多样的自然风光。
常德市内有众多的山水胜地,比如西洞庭湖景区、南岳衡山风景区等。
这里的风景秀丽,山峰起伏,湖泊连绵,给游客们带来了无穷的美景和舒心的体验。
常德还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这里盛产才子佳人,是湖南文人的故里。
著名的文人有唐代文学家杜牧、宋代文学家杜荀鹤等,他们都为常德的文化底蕴增添了一抹亮色。
如果您想体验丰富的历史文化,欣赏壮丽的自然风光,或是感受湖南独特的民俗文化,不妨来到常德,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一定会给您带来别样的旅行体验。
常德是哪个省常德市位于湖南省,是湖南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常德市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旅游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常德市位于湖南省中北部,地处湘鄂赣边际,东北毗邻岳阳市,东临湘潭市,南接益阳市,西北与张家界市相通,西南与永州市相连。
全市总面积为14813.92平方公里,辖区范围广阔。
常德地处江南丘陵地带,地势较为起伏,湘江从市区流过,地形多样,风景优美。
常德市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在距今4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据史书记载,常德始建于公元前202年,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这里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略要地,曾是刘备主公刘晔的故乡。
历代的文化名人辈出,如唐代文学家杜牧、朱观等。
常德市经济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以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农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制造业方面,汽车制造、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占据重要地位。
现代服务业方面,金融、旅游、物流等领域发展迅速。
农业方面,稻谷、棉花、茶叶、畜牧业等产业发展良好,成为全国知名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常德市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有湘西大峡谷、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君山岛风景区、溶洞群等著名景点。
湘西大峡谷是国家AAAAA级景区,景色壮观,被誉为“小三峡”。
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有着奇特的石林和浓郁的森林气息,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君山岛风景区是湖南著名的湖滨旅游胜地,有着千姿百态的山水景色。
溶洞群中的洞窟景观瑰丽,如宝峰湖碗窑洞、芙蓉洞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观赏。
此外,常德市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如常德华夏文化节、君山文化节、茶文化节等。
这些文化活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体验机会。
总之,常德市作为湖南省下辖的地级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同时,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快速发展的经济也为该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希望大家有机会能够亲自去常德市一探究竟,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
浅析湖南常德历史文化沅水之畔,德山脚下,湖南常德古城已屹立数千年。
与之相伴流传至今的,是“常德德山山德”的古老民谚。
今天,常德已在历史演进中悄然变身, 昔日稻米飘香的洞庭明珠,多了现代文明的璀璨气象。
然而,我们惊喜地发现,常德之“德”仍然主宰着这座城市的命运,并历久弥新,发散出别样光芒。
立足历史,挖掘德之魂城市没有自己的品质,发展就没有方向。
常德人对城市品质的追寻由来已久。
现在,请允许我带领大家走进常德!千年古城——文明的呼唤常德的历史可追溯至6000多年前。
根据考古发现,目前已知最早的古城是河南郑州仰韶文化遗址,距今5500多年。
而常德澧县城头山却为6500年前的古城址。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标志着古老的氏族社会的结束,新的文明时代的来临。
城市的功能,就是为了保护生命财产和抵御外侵,但在6500年前的中国还处于远古洪荒时代。
没有阶级,没有财产,没有私有制,为什么会有如此规模的城垣?它把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建城的历史一推就是1000多年,且规模之大,城垣之高,护城河之宽,城内街道之规范,街道之宽阔,亘古未有,不能不说是“中国第一城”。
城头山是一个近乎圆形的古城址,东西宽308米,南北长310米,有东西南北四门,街道5米多宽,城墙高达6-8米,外有10多米宽,30米深的护城河,并与北面水门相通,使城内外能水陆相通。
护城河有护栏,以保护河堤。
不论其功能其工程,完全具备现代城市的观念,作为中国第一城当之无愧。
实在难以想象在6000多年前,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情况下,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多少劳动力,花了多少工日!古城坐落在广袤的澧阳平原上,它和其他地方没有太多区别,在平原上只是一条微微隆起的环形土岗,四周有一个连一个的堰塘将这条环形土岗环绕。
的确,城头山的发掘给我们留下一个谜:为什么在中心区两米多深的耕作层下,就有保存完好的几千年前的屋基以及四个连体大灶?为什么连灶上的陶釜都还在,地上摆有陶碗,陶钵?为什么几千年前一处工序非常齐全,而又非常集中的制陶作坊区至今任清晰可见,两米多深的拌坑里还剩有一堆泥料?一条斜道,直通制抷场地,直达七座古窑。
常德历史文化常德历史介绍30万年前,常德地区就有原始人群在沅、澧二水流域的平原山川生活、聚居。
澧县澧南乡、张公庙镇、津市市窑坡乡、石门渫水下游一带以及鼎城区灌溪镇岗市等处有旧石器时代的遗迹40多处,经挖掘出土的石器有石片、石锤、石球、尖状器、砍砸器等。
原始人利用这些简陋的原始工具采集果实,猎取野兽。
澧县城头山遗址的发掘证明,距今9000年前,常德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这时期的原始人已掌握了石器磨制和陶器制作技术。
距今7000多年的石门皂市下层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早期文化的代表之一。
这时期生产工具已有河卵石加工磨制的斧、凿等砍伐用具和鱼网坠,并已掌握了原始制陶技术,生产简单的饮食器皿。
距今6500多年的安乡汤家岗遗址,反映了常德当时以母性为主导地位的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生活。
距今5000多年的安乡划城岗遗址,是常德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的有力证明。
这时期生产工具大为改进,石器钻孔、切割和抛光技术比较成熟,陶器普遍采用慢轮修整。
公元前277年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张若“伐取巫郡及江南”,在今武陵区城东建筑城池,设黔中郡,迄今2200多年历史。
秦代,常德属黔中郡,郡衙设临沅县。
西汉高祖时取“止戈为武,高平为陵”之意,改黔中郡为武陵郡,隶属荆州刺史部。
东汉光武帝恢复武陵郡,建武26年公元50年郡治从义陵今溆浦县又迁往临沅县。
顺帝阳嘉3年公元134年,荆州刺史部移治于索县现鼎城区韩公渡镇城址村。
三国时,常德市归吴国管辖,仍名武陵郡,隶属荆州。
西晋,常德市分属武陵、天门、南平三郡。
唐代,武陵、澧州隶属江南西道。
北宋,改朗州为鼎州,改澧州为澧阳军州,均隶属荆湖北路。
常德之名始于北宋;南宋,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鼎州升为常德府。
元代,常德府、澧阳军州分别改为常德路、澧阳路,隶属湖广行中书省江南北道。
明朝初期,恢复常德府,澧阳路改为澧阳府,皆隶属湖广布政司分守上荆南道。
洪武9年公元1376年,将澧阳府降为澧州。
清代雍正7年公元1729年,升澧州为直隶州。
关于常德市的文化介绍
常德市位于湖南省北部,洞庭湖西侧,武陵山下,古称武陵、朗州。
这座城市历史悠久,是湖南文化的起源地之一。
常德城名源自《老子》“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历史故事“刘海砍樵”“孟姜女哭长城”以及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等浪漫主义情结贯穿常德城二千多年。
常德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多元特色,融入湖湘文化后,具有半壁之重,影响深远,使得湖湘文化更加绚丽多彩。
常德市的民俗文化也非常丰富,包括常德丝弦、常德高腔、荆河戏、常德花鼓戏、宋玉传说、擂茶习俗、澧州大鼓、石门土家山歌、善卷传说、嘉山孟姜女传说和石门桩巴龙传说等。
常德市还拥有众多的文物建筑和历史遗存,如沅江古城、桃源古镇、石门古城等。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展示了常德市的历史风貌,也体现了德才双修的人文精神和化育万民的文化基因。
常德市市情简介常德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洞庭湖西岸,辖两区六县一市,总面积1.8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07万,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80万,是湘西北区域中心城市,是中部地区颇具特色的魅力之城、宜居之城、和谐之城。
近年来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中华诗词之市等荣誉称号。
常德的历史文化比较厚重。
常德城始建于战国时代(公元前277年),史称武陵、朗州、鼎州,宋代(公元1117年)始名常德,是七朝郡治、七朝军府、七代潘封之地。
常德是中华道德文化、中国农耕文化和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具有和谐文化的历史根基。
远古先贤善卷在这里以善德文化开发民智,留下了“常德德山山有德”的千古名谚;城头山遗址是中国最早的古城池,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田,古城的发现将中华文明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以“城头山——中国最早的城市”为题的城头山模型,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第一景;楚文化的先驱屈原被流放后主要活动在沅澧流域;桃花源风景区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的原型地,“桃花源里的城市”成为常德的靓丽名片。
常德自古人文荟萃,近代以来孕育了林伯渠、宋教仁、蒋翊武、丁玲、翦伯赞等一批杰出人物。
常德的基础条件比较完备。
拥有机场、高速公路、铁路、水运立体交通网络。
桃花源机场是长沙黄花机场的主要备降机场,开通了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多条航线。
已建、在建和规划建设的焦柳、石长、黔张常等9条铁路正在连通全国铁路大动脉。
是国家规划的首批60个公路交通枢纽城市之一,319、207两条国道和7条省道贯通境内,南北向的二广和东西向的杭瑞两条高速公路大动脉在市城区交汇,基本形成了市内各区县(市)半小时经济圈和周边城市2小时通勤圈,100%的乡镇、90%的村通了水泥路。
常德水运便捷,有沅江、澧水等87条通航河流,3个千吨级码头,通航里程1191公里。
常德的物产资源比较富饶。
抗战名城——常德,珍贵抗战影像及七八十年代老照片常德,古称武陵、朗州,别名“柳城”,是湖南省辖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
常德位于湖南北部,江南洞庭湖西侧,武陵山下,史称“川黔咽喉,云贵门户”,是长江经济带、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的重要城市。
常德城名源自《老子》“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历史故事“刘海砍樵”、“孟姜女哭长城”以及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等浪漫主义情结贯穿常德城二千多年的历史,开创了常德独有的“善德文化”。
30万年前,常德地区就有原始人群在沅、澧二水流域的平原山川生活、聚居。
澧县澧南乡、张公庙镇、津市市窑坡乡、石门渫水下游一带以及鼎城区灌溪镇岗市等处有旧石器时代的遗迹40多处,经挖掘出土的石器有石片、石锤、石球、尖状器、砍砸器等。
原始人利用这些简陋的原始工具采集果实,猎取野兽。
常德会战又称湘北战役,是指1943年11月至12月,侵华日军与中国军队在常德地区进行的会战。
侵华日军为牵制国军对云南的反攻,并掠夺战略物资,打击中国军队的士气,对抗日战争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结合部发动的一场战役。
1943年11月,日军纠集7个师团约10万人进攻常德,国军集中了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的16个军43个师21万人迎战。
中国军队依托阵地节节顽强阻击,迟滞日军进攻,给敌重大消耗,击毙日军1万余人。
常德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大规模的会战之一,也是抗战以来最有意义的胜利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具有一定地位。
被誉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余程万(1902-1955),广东台山人,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及国立中山大学政治系,1931年就任南京警卫军少将教官,1940年任74军57师中将师长,1943年11月至12月率部8000守卫抵挡日军116师团30000精兵常德12天之久,部下仅剩五六十人弹尽粮绝他率部突围。
次日即带增援部队32团反攻常德,当日收复。
湖南常德骄傲,在六千三百年前,常德是中国最早的城市作者/蔡武《“中华城祖世界稻源”,湖南澧县城头山纪行》编辑/刘静日前,从云南西双版纳“出走”的亚洲象引起了人们的持续关注,甚至成了热门的国际话题。
但你知道吗?我省有一处距今6300年的远古遗址中曾发现过四块大象骨骸——这处遗址,就是澧县的城头山。
由此可见,当时城头山所处的澧阳平原是一块气候温暖而湿润,有着茂密森林,野鹿、大象、野牛出没的神奇土地。
当然,城头山的神奇之处远不止这些。
1992年,考古学家在这里发掘出了距今6300年的中国最早的城市;1997年在这里发现了6500年前世界最早的三块人工栽培水稻稻田。
城头山也因此被称为“中华城祖,世界稻源”,它的考古成果将中国的建城时间提前了800~1000年;将世界水稻发源地的名号从印度转到了中国。
这两项考古成果也因此被写进大、中学的历史教科书,并在2001年被评为“中国二十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镌刻在了中华世纪坛的青铜甬道上。
城头山的传奇还在延续。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行,城头山作为中国最早的城市被制作成模型在中国馆展出。
这是第一次在国际上以“城市”的定义来标明中国最早的城,在海内外影响甚大。
城头山的殊荣数不胜数,每一项,都标志着它的卓尔不凡。
它是如何被发现的?在长达20年的发掘过程中,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在此城市中生活了2000年的“城头山人”又有着怎样的动人故事?2018年元旦,我带着这些疑惑走进这座神秘高岗上的古城。
城头山古城遗址距澧县县城只有10公里左右,来到遗址,便会被这座占地18万平方米的巨大圆形城池所震撼!那残高达5米多的夯土城墙(若完全修复则顶高可达13米)令人仰视!那最宽处达50米、深约2.5米、绕城一周约1200米的护城河更是令人匪夷所思!走过长达2公里的甬道,来到城头山遗址博物馆。
博物馆的大门设计得十分独特,据设计者之一的罗劲女士介绍,大门呈不规则的三层城墙状,寓意城头山前后达2000年的筑城史贯穿了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大河口文化三个文化层,立面右上方则是10几棵稻种的拓印,简约的造型便将“中华城祖,世界稻源”的概念囊括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