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学课件第八章林分抚育采伐与更新
- 格式:pdf
- 大小:11.90 MB
- 文档页数:87
第八章渐伐作业与更新一、渐伐更新过程及其特点(一)渐伐更新过程典型的渐伐通常分4个步骤:预备伐;下种伐;受光伐;后伐。
1、预备伐预备伐:在成熟林分中为更新准备条件而进行的采伐。
目的:●促进保留木的结实;●为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创造条件。
技术要点:●采伐木:伐去病腐、生长不良的和密集的林木。
●采伐强度:25~30%,林分郁闭度降到<0.6。
2、下种伐下种伐:在预备伐后若干年结合种子年进行的第2次的采伐。
目的:●促进种子脱落并与土壤接触;●促进幼苗的生长。
技术要点:●采伐强度10~25%,郁闭度保持在0.4~0.6。
●郁闭度0.6以下,有足够目的树种更新时,可略去。
3.受光伐受光伐:下种伐后林地出现大量幼苗幼树更新时的采伐。
目的:为幼苗、幼树增加光照,并保证一定庇荫。
技术要点:●采伐强度10~25%;郁闭度保持在0.2~0.4。
●下种伐到受光伐之间年限,取决树种生物学特性:耐荫树种(红松、云冷杉)的生长缓慢,对霜冻、日灼、杂草竞争敏感,需要较长时间(4~6年);喜光树种,如油松、落叶松,幼树生长迅速,抵抗力强,间隔期短些(2~4年)。
4.后伐后伐:受光伐后3~5年进行的伐除所有保留木的采伐。
目的:解放下层林木。
技术要点:●及时进行,满足幼树的生态需求,减少幼树伤害;●采伐过程中注意对幼树的保护;●适当保留枯立木、活立木和站杆。
(二)渐伐更新特点促进结实和幼苗发生;庇护幼苗幼树生长;环境变化相对缓和。
二、渐伐的种类按照伐区排列方式不同,一般分为:全面(均匀)渐伐;带状渐伐;群状渐伐。
1.全面渐伐在预定要进行渐伐的林分内,全面均匀地逐步进行各次采伐。
2.带状渐伐(Strip shelterwood method)将伐区分成若干带,在各带上顺次进行各个步骤的渐伐。
优点:保留木的风倒危险性减少-未采伐林分的侧方保护作用;通过下种伐的伐带集材、避免受光伐的伐带上损伤幼苗。
技术要点:●伐区宽度:一般为1~3H;●采伐带方向:带状伐区方向与害风方向垂直。
森林培育学:是林木种子、苗木、造林更新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的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期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人工林:在无林地或不属于林业用地的土地上造林,在林地上人工更新,在低产低效林地上人工改造所营建的森林次生林:原始森林经过多次不合理采伐和严重破坏以后自然形成的森林人工林产量构成:立地条件,抚育管理,遗传品质立地质量: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与树种相关联(气候、土壤、生物因素)立地条件:指在造林地上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所有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立地类型:土壤养分和水分条件相似地段的总称立地指数:林分在基准年龄尚峰的优势木高森林立地类型的划分:把立地条件相近具有相同生产力而不相连的地段组合起来划分为一类,按类型选用造林树种,设计营林措施林木分级:将林分内林木的生长状况差异分为若干个小组。
林分改造:不符合经营要求的产量低、质量差的林分改造的综合营林措施,使其转变为生产优质木材和其他多种产品并发挥多种生态效益的优良林分。
抚育采伐:林分郁闭后直至主伐的期间,对未成熟的森林定期而变的伐木,为保留的林木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条件,同时获取一部分木材的一种技术措施适地适树:使森林树种的特性(生态学)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混交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林分密度: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初始密度: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总数自然稀疏:由于对光、水和营养等条件的个体间的竞争,随着生长的进行,个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处于劣势的个体逐渐枯死,随着群落的生长而个体的密度逐渐降低自然整枝:幼林郁闭后,处于树冠基部的枝条因光照不足逐渐枯落的现象种植点配置:是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间距极其排列方式主伐:是对成熟林分进行的采伐作业混交类型:是将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人为搭配而成的不同组合。
第八章、森林的培育第八章、森林的培育一、填空1、人工幼林的扶育管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土壤管理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林木的施肥,以____________肥为主。
4、人工幼林的幼树管理内容包括:间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修枝的时间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好。
6、幼林补植的时间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抚育采伐的类型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其中前者又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而后者是适用于____________林的生长抚育方法。
8、森林生长抚育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9、透光抚育又称____________,一般在____________林内进行,而生长抚育又称____________,一般在____________内进行。
10、____________伐,主要是解决林分组成为主,而________伐主要以促进林木生长发育,改善林木质量为主。
11、抚育间伐的技术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2、确定抚育间伐的开始期方法有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确定。
13、当森林林木的冠高比在____________时,一般林分的郁闭度在____________时方可进行抚育间伐。
14、抚育间隔期的长短主要决定于________________,而它恢复得快慢又受间伐强度和间伐后林木生长量的影响。
第八章林地及林木抚育管理第一节人工幼林的抚育管理一、意义幼林抚育--造林后到郁闭以前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措施。
这一阶段对幼林的成活至关重要,同时也为今后速生打下基础。
主要矛盾是:幼树个体和外界环境的矛盾意义--幼林抚育任务在于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满足幼树对于水、肥、光、热各方面的要求,以获得较高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使幼林适时郁闭,为速生丰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内容:土壤管理:除杂松土、施肥、排水灌溉、林农间作林木管理:除萌、间苗、补植等(一)土壤管理:1 除草除灌松土--最有效的技术措施原因:1)造林幼期的幼树抵抗力弱、竞争力差,林地杂灌生长旺盛与幼树争水分、养分2)杂灌根系发达,盘结在土壤中,影响幼树根系的伸展3)茂密的杂灌使幼树得不到足够的阳光而生长衰弱,甚至死亡4)板结的土壤空隙度小,蓄水保水功能很差,遇水不易吸收,干旱蒸发量大,造成林地干燥,松土切断毛细管,土壤空隙度增加,减少蒸发,提高蓄水能力。
5)被清除的杂草灌木是很好的有机肥料所以:除草除灌松土是幼林抚育中一项最有效的技术措施除杂灌松土方式有三种:因整地方式不同而异。
1)全面除杂松土 2)带状除杂松土 3)块状除杂松土季节:视杂灌生长情况和劳力情况,一般造林头1-2年每年2次,时间5-6月 8月下旬-9月以后每年一次,直至郁闭,时间5-6月。
原因:5-6月杂草灌木比较幼嫩,加上这时气温较高,水分充足,清除的杂灌容易腐烂成肥,还可增强幼树的抗旱能力8月下旬-9月,林木生长较旺盛,杂草灌木种子尚未成熟,这时将杂灌清除可以减少草籽在下年的萌发滋生,又可减少杂灌对水肥的消耗。
杉木生长的高峰期5-6月 9-10月,在旺盛期到来之前进行除杂松土非常有利于促进生长。
7月-8月上旬,天气干旱炎热不宜进行除杂松土,因幼树原生长在杂灌庇荫下,生长比较嫩弱,若一旦将杂灌除去幼树突然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环境变化剧烈,往往会产生日灼或因蒸腾作用过强而产生凋萎至死。
注意:除去的杂草灌木要铺盖于幼树周围的地表,林地上散生的阔叶树幼苗要保留,有价值的阔叶树要加以培育。
第八章森林培育(2008-1-3)森林资源培育工作是林场发展的基础工作,关系到林场今后的生存与发展。
林业生产周期长,要充分认识利用自然力和重视科学技术,从种苗培育到造林、育林,明确经营目标,注重立地、树种、密度的调整与配置;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采取积极措施快速培育森林资源,加快森林采伐利用,保证迹地及时更新,调整林分结构,加强中幼林的抚育管理,提高林分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
通过多形式合作造林,扩大林场经营规模,增加林场资源总量,壮大林场经济。
8.1造林更新8.1.1造林更新方式迹地更新方式有三种:人工造林、天然更新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本经营期内以人工更新为主,在规划期内采伐迹地有21121亩,人工更新100%。
人工造林和幼林抚育等项任务指标见表8.1表8.1 造林更新、抚育面积分年度规划表单位:亩8.1.2 更新造林树种与造林密度根据部颁标准和省定标准以及《江西省国有林场营林工作指导意见》和林地立地条件,确定该场主栽及适栽树种为杉木、马尾松、木荷、拟赤杨、厚朴等。
本经营期内计划造林树种比例为:杉木:松木:阔叶树---5:4:1。
根据立地质量、坡位、坡度、树种等因素确定造林密度,要求适当密植。
8.1.3 人工更新造林主要技术措施根据速生丰产林与工业原料林的培育目标,按照福建省丰产林标准,综合提高适应枫树山林地条件的营造林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1)林地清理时间一般在造林前一年的7~12月份进行,一般推行常规的不炼山带状清理方式和小面积块状炼山清理相结合的方式,林地清理后应及时整地挖穴回表土,以减少灰分的流失。
(2)整地方式上,推行块状整地、穴垦方式,挖明穴,回表土,桉树、杉木、光皮桦、檫树、拟赤扬、枫香、南酸枣、乳源木莲、木荷、楠木、香樟、花榈木、山杜英挖穴规格60×60×40×40㎝;马尾松挖穴规格50×40×30×30㎝。
造林各树种的初植密度一般为:杉木167株/亩、马尾松200株/亩、桉树90~140株/亩、阔叶树160~180株/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