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期中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16
《古代汉语》期末试卷附加答案《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一一、选择题(共20分)(以下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 )A、條倍脩休B、特牧福祈C、盆簋益孟D、颖颍顿颈1、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阿)A 说——悦B 矜——鳏C 歌——謌D 昏——婚2、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 )A 遁——遯B 脩——修C 辟——避D 罢——疲3、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C )A A 姜氏何厌之有?B B 敢问何谓也?C C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D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4、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D)A 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 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 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D 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5、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A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 B 从左右,皆肘之。
C C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D 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6、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B)A 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 B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 D 盍各言尔志?7、8、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B )A A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 B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C 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D D 百里奚举于市。
8、9、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D)A A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B B 是非君子之言也。
C C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9、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A)A A 惠等哭,舆归营。
B B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C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 D 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
《古代汉语(2)》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1、下列工具书中,可查检《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著作的语句出处的是( ) A、《词诠》 B、《辞通》 C、《十三经索引》 D、《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A八卦说 B结绳说 C仓颉造字说D图画说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5、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丘皿行回 B人血象舟 C 山雨目本 D果州考豆6、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A超街碧冈 B风瓣闻闽 C阁围屈觉 D辩凤国裹7、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A《康熙字典》 B《汉语大字典》 C《中华字海》 D《词源》8、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A见-现征-徵解-懈 B奉-俸景-影文-纹C益-溢然-燃干-乾 D立-位县-悬雕-凋9、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于词义扩大的是()A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B祈父,予王之爪牙。
C清宫除道,张乐设饮。
D交通王侯。
10、下列例句“问”字用其本义的是()A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
B伯牛有疾,子问之。
C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D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1、下列各字属于形声字的有 ( )( )( )( )( ) A、春 B、朝 C、孟 D、鼎 E、伐2、下列词语中,属于叠韵连绵词的是 ( )( )( )( )( ) A、炫黄 B、匍伏 C、披靡 D、辟易 E、愤懑3、下列各句中,“就”用作本义的是 ( )( )( )( )( ) A、草创未就。
B、三窟已就。
C、是以百姓就本者寡。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一注意: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
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的是下列哪位将军的伟大事迹()。
[A]项羽 [B]韩信[C]李陵 [D]李广2、管夷吾字仲,字与名的关系是()。
[A]有某种意义上的联系 [B]是同义词[C]是反义词 [D]以排行为字3、下列同义词中,感情色彩上不同的是()。
[A]耻和辱[B]恭和敬 [C]杀和弑 [D]饥和饿4、下列句子中的“问”字用其本义的时()。
[A]既而羁留京师,久无家问。
[B]伯牛有疾,子问之。
[C]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D]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5、下列句子中,“讽”字用其本义的是()。
[A]优孟尝以谈笑讽谏。
[B]玉之言盖有讽焉。
[C]谢眺每篇堪讽咏。
[D]杂以嘲讽穷诗骚。
6、下列句子,“是”用作指示代词的是()。
[A]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B]生所谓立言者,是也。
[C]此必是豫让也。
[D]是谷也,宅幽而势险,隐者之所盘旋。
7、“孰为夫子”中“夫”和下列哪句话中的“夫”同义()。
[A]由与求也,相夫子。
[B]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C]夫君子之所取者远。
[D]逝者如斯夫。
8、下列句子中的“寄”,有“寄托”之意的是()。
[A]君何淹留寄他方。
[B]老妻寄异县。
[C]未有第宅,寄居丘亭。
[D]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9、“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句中“幽”的意思是()。
[A]深暗 [B]监禁 [C]拘囚[D]古代地名10、下列工具书中,最适合初学古汉语者掌握古书中常用字的常用义的一本是()。
《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一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站点:_________ 姓名:学号:成绩:___一、选择题(共20分)(以下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 )A、條倍脩休B、特牧福祈C、盆簋益孟D、颖颍顿颈1、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阿)A 说——悦B 矜——鳏C 歌——謌D 昏——婚2、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 )A 遁——遯B 脩——修C 辟——避D 罢——疲3、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C )A A 姜氏何厌之有?B B 敢问何谓也?C C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D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4、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D)A 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 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 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D 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5、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A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 B 从左右,皆肘之。
C C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D 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6、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B)A 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 B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 D 盍各言尔志?7、8、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B )A A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 B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C 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D D 百里奚举于市。
8、9、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D)A A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B B 是非君子之言也。
C C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9、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A)A A 惠等哭,舆归营。
B B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古代汉语(二)》模拟试卷一注意: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
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庄子》又名()。
[A]《南华经》[B]《道德经》[C]《五千言》[D]《道德真经》2、《庄子》约成书于()。
[A]战国时期[B]先秦时期[C] 春秋末期[D] 夏商时期3、()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A]《诗经》[B]《尚书》[C]《五千言》[D]《道德真经》4、衍文也叫()。
[A]衍字[B]繁字[C] 减字[D] 增字5、《别赋》是()的作品。
[A]江淹[B]孟子[C] 班固[D] 班超6、荀子对各家都有所批评,唯独推崇()的思想,认为是最好的治国理念。
[A]老子[B]孔子[C]孟子[D]庄子7、()一书是中国古代儒、法、道、墨等诸子学术思想的集大成之作。
[A]《荀子》[B]《论语》[C] 《孟子》[D ] 《庄子》8、骈体文,产生于(),在六朝则广为流行。
[A]战国时期[B]先秦时期[C] 魏晋时代[D] 夏商时期9、《吊屈原赋》的作者是()。
[A]江淹[B]贾谊[C] 班固[D] 陆机10、《文赋》的作者是()。
[A]江淹[B]贾谊[C] 班固[D] 陆机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墨子》一书的语言特点是()。
[A]语言古朴[B]通俗[C]华丽[D]铺张12、《老子》又称()。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古代汉语(二)》模拟试卷一注意: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
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庄子》又名()。
[A] 《南华经》[B]《道德经》[C]《五千言》[D]《道德真经》2、《庄子》约成书于()。
[A]战国时期[B]先秦时期[C] 春秋末期[D] 夏商时期3、()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A]《诗经》[B]《尚书》[C]《五千言》[D]《道德真经》4、衍文也叫()。
[A]衍字[B]繁字[C] 减字[D] 增字5、《别赋》是()的作品。
[A]江淹[B]孟子[C] 班固[D] 班超6、荀子对各家都有所批评,唯独推崇()的思想,认为是最好的治国理念。
[A]老子[B]孔子[C]孟子[D]庄子7、()一书是中国古代儒、法、道、墨等诸子学术思想的集大成之作。
[A]《荀子》[B]《论语》[C] 《孟子》[D ] 《庄子》8、骈体文,产生于(),在六朝则广为流行。
[A]战国时期[B]先秦时期[C] 魏晋时代[D] 夏商时期9、《吊屈原赋》的作者是()。
[A]江淹[B]贾谊[C] 班固[D] 陆机10、《文赋》的作者是()。
[A]江淹[B]贾谊[C] 班固[D] 陆机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墨子》一书的语言特点是()。
[A]语言古朴[B]通俗[C]华丽[D]铺张12、《老子》又称()。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中的名词的是:A. 君子B. 德行C. 仁义D. 礼智2. “诗经”中的“风”指的是:A. 风景B. 民歌C. 风土人情D. 风尚3. 古代汉语中,“吾”和“余”在人称代词中分别代表:A. 第一人称单数和复数B. 第二人称单数和复数C. 第三人称单数和复数D. 不定人称4. “左传”是下列哪一本史书的注释?A. 春秋B. 尚书C. 礼记D. 周易5. “夫子何为者”中的“夫子”是指:A. 丈夫B. 老师C. 父亲D. 尊称6.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哪部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汉赋D. 唐诗7. “夫战,勇气也”中的“夫”字,其在句中的作用是:A. 助词,无实际意义B. 代词,指代人或物C. 连词,连接前后句子D. 副词,表示程度或范围8. “礼失求诸野”中的“野”指的是:A. 野外B. 未开化之地C. 民间D. 边疆9. “出淤泥而不染”中的“淤泥”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比喻:A. 污泥B. 困境C. 恶劣环境D. 低贱出身10. “夫子喟然叹曰”中的“喟然”表示:A. 悲伤B. 惊讶C. 感慨D. 愤怒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在古代汉语中,“__”是指通过诗歌、音乐、舞蹈等形式进行的一种礼仪教育。
2. “__”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历法,以十二年为一个周期。
3. “__”是《诗经》中的一篇诗歌,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4. “__”是《论语》中孔子的一句名言,意在强调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
5. “__”是《尚书》中的一篇文献,记载了周公辅佐成王治理国家的故事。
6. “__”是《左传》中的一个典故,讲述了晋国大夫屠岸贾因忠诚而遭受不幸的故事。
7. “__”是《孟子》中提出的一个政治理念,主张君主应以民为本。
8. “__”是《周易》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代表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9. “__”是《史记》中的一篇传记,记述了汉代名将卫青的生平事迹。
古代汉语试题(二)一、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十指步鼎鱼视帛下至末载牧寸防舂网甘朝手莫徒问既采马础鹿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二、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2、每闻琴瑟之音,则应节起舞。
3、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4、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5、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6、堂上不粪,则郊草不芸。
7、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8、其御之妻自门间而窥其夫。
9、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10、不愤不启,不诽不发。
11、吾力足以举百钧。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1、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2、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3、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6、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7、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8、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9、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
10、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11、皮之不存,毛将焉傅?四、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2、宦官惧其毁己也,皆共目之。
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5、(冯谖)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6、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7、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8、驴不胜怒,蹄之。
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0、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11、齐威王欲将孙膑。
五、简答题。
1、举例说明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
2、举例说明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六、标出下首律诗的平仄并指出拗救。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加“·”者为入声字)七、阅读下段古文并回答问题。
《古代汉语(2)》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工具书中,可查检《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著作的语句出处的是( C)A、《词诠》B、《辞通》C、《十三经索引》D、《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 D )A八卦说 B结绳说 C仓颉造字说D图画说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 C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 A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5、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A )A丘皿行回 B人血象舟 C 山雨目本 D果州考豆6、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A超街碧冈 B风瓣闻闽 C阁围屈觉 D辩凤国裹7、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A《康熙字典》 B《汉语大字典》 C《中华字海》 D《词源》8、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A见-现征-徵解-懈 B奉-俸景-影文-纹C益-溢然-燃干-乾 D立-位县-悬雕-凋9、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于词义扩大的是()A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B祈父,予王之爪牙。
C清宫除道,张乐设饮。
D交通王侯。
10、下列例句“问”字用其本义的是()A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
B伯牛有疾,子问之。
C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D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每小题1分,共15分)1、下列各字属于形声字的有 ( )( )( )( )( ) A、春 B、朝 C、孟 D、鼎 E、伐2、下列词语中,属于叠韵连绵词的是 ( )( )( )( )( ) A、炫黄 B、匍伏 C、披靡 D、辟易 E、愤懑3、下列各句中,“就”用作本义的是 ( )( )( )( )( ) A、草创未就。
古代汉语试题(二)一、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十指步鼎鱼视帛下至末载牧寸防舂网甘朝手莫徒问既采马础鹿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二、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2、每闻琴瑟之音,则应节起舞。
3、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4、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5、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6、堂上不粪,则郊草不芸。
7、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8、其御之妻自门间而窥其夫。
9、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10、不愤不启,不诽不发。
11、吾力足以举百钧。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1、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2、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3、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6、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7、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8、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9、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
10、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11、皮之不存,毛将焉傅?四、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2、宦官惧其毁己也,皆共目之。
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5、(冯谖)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6、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7、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8、驴不胜怒,蹄之。
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0、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11、齐威王欲将孙膑。
五、简答题。
1、举例说明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
2、举例说明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六、标出下首律诗的平仄并指出拗救。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加“·”者为入声字)七、阅读下段古文并回答问题。
(鲁僖公四年)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左传·僖公四年》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指出本文中宾语前置的句子,并说明其句式特点。
3、翻译画线的句子。
八、标点并翻译下段古文。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返衣焦不申头尘不浴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欲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耳北行也——《战国策·魏策四》附参考答案:一、本题每字0.5分。
象形:羊矢壶鼎鱼网手马鹿指事:亦刃上十下寸甘本末会意:伐盥步至牧舂朝莫既采形声:诚都指视帛载防徒问础二、本题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加点词的意义1分,指出属于本义或引申义1分。
1、过:超过,引申义;2、节:节拍、节奏,引申义;3、城:城墙,本义;4、归:女子出嫁,本义;5、解:分解牛、杀牛,本义;6、粪:扫除、打扫,本义;7、本:树根,本义;8、间:门缝,本义;9、任:任务、责任,引申义;10、发:启发,引申义;11、举:举起,本义。
三、本题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各0.5分,指出古今义的差异1分。
1、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词义范围扩大;2、臭:古义泛指气味、今义专指臭味,词义范围缩小;3、诛:古义指责备、今义指杀掉、杀死,词义程度由轻变重;4、谤:古义指背后议论人、今义指毁谤或造谣中伤,词义感情色彩由中性变成贬义;5、羹:古义指带汁的肉、今义指汤类食品,词义范围转移;6、宫:古义泛指房屋、今义专指宫殿,词义范围缩小;7、坟:古义指大土堆、今义指坟墓,词义范围缩小;8、爪牙:古义指得力的助手或勇猛的干将、今义指坏人的帮凶,词义感情色彩由褒义变为贬义;9、涕:古义指眼泪、今义指鼻涕,词义范围转移;10、谷:古义泛指各种粮食作物、今义专指谷子一种作物,词义范围缩小;11、皮:古义专指动物的毛皮、今义泛指事物的表面部分,词义范围扩大。
四、本题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活用的词1分,说明用法1分。
1、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削弱;2、目:名词用为一般动词,用眼睛示意;3、小: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小、轻视;4、犬:名词作状语,象犬一样;5、客:名词意动用法,把……当成客人;6、走:动词使动用法,使……逃走、打败;7、来:动词使动用法,使……来;8、蹄:名词用为一般动词,用蹄子踢;9、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丽、漂亮;10、奴虏:名词作状语,象对待奴虏一样;11、将:名词使动用法,使……做将军。
五、本题每小题6-7分。
1、例说明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
(该题每种方式举出一个例句即可)答:古汉语中宾语前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如:A、寡人将谁朝而可?B、敢问何谓也?2、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如:A、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B、古之人不余欺也!3、宾语用代词复指而前置。
如:A、鸡鸣而驾,塞井夷灶,惟余马首是瞻。
B、当臣持竿临河时,心无杂虑,惟鱼之念。
4、强调介词“以”的宾语时前置。
如:A、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B、《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2、举例说明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答: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语意上的被动句。
如:A、蔓草犹不可除。
B、西伯拘而演《周易》。
(二)被动句式:1、“于”字句。
用“于”字引出行为动作的发出者。
如:A、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B、郤克伤于矢。
2、“见”字句。
动词前加“见”字表示被动。
如: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3、“见……于”句。
动词前加“见”字,其后用“于”字引出行为动作的发出者表示被动。
如: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为”字句。
动词前加“为”字表示被动。
如: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而身为宋国笑。
5、“为……所”句。
动词前加“为、所”字表示被动。
如: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少北,则为匈奴所得。
6、“被”字句。
动词前加“被”字表示被动。
如: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臣被尚书召问。
六、本题共10分,其中标出平仄8分,指出拗救各1分;评分时每句1分,每错一处扣0.5分,扣完本句1分为止。
(符号说明:-平、∣仄、-可平可仄、△拗、*救)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歧”字拗,“在”字救)七、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如:到……去。
陈:陈列,摆好阵势。
谷:良,善。
徼:求取,祈求。
辱:表敬副词,表示对对方的尊敬,意思相当于“使您受辱”。
御:抵御,抵挡。
绥:安抚。
城:城墙。
池:护城河。
及:与,跟,和。
2、指出本文中宾语前置的句子,并说明其句式特点。
①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宾语用代词复指而前置;②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强调介词“以”的宾语。
3、翻译画线的句子。
①齐侯陈列好诸侯的军队,和屈完乘坐战车来检阅他们。
②国君您如果用德行来安抚诸侯,谁敢不服从您?八、本题分值中标点占1/3,翻译占2/3。
评分时,每错三处标点扣1分,扣完标点分为止;翻译每句1分,译文准确无误得满分,基本准确但有表达错误得0.5分,译文错误不得分。
标点如下:魏王欲攻邯郸。
季梁闻之,中道而返。
衣焦不申,头尘不浴,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
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欲攻邯郸,以广地尊名。
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耳北行也。
”——《战国策·魏策四》翻译:魏王想要攻打邯郸。
季梁听说了这件事,半道返回。
衣服皱缩了也不顾伸展,头上的尘土来不及洗去,去见魏王说:“今天臣来的时候,在大行见到一个人,正在面向北驾他的马车。
告诉臣说:‘我要到楚国去。
’臣说:‘您要到楚国去,为什么要面向北呢?’回答说:‘我的马好。
’臣说:‘马虽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道路呀。
’回答说:‘我的费用多。
’臣说:‘费用虽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道路呀。
’回答说:‘我的驾车人很好。
’这几样越好,而离楚国越远罢了。
如今王的举动想成就霸业王业,举止想立信于天下,依仗王国的强大、兵力的精锐,而想攻打邯郸,以便扩大土地成就威名。
王您的举动越多,而离王业越远罢了,就象到楚国去而朝北走一样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