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社会-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 格式:pptx
- 大小:426.71 KB
- 文档页数:2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服务社会》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服务社会》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旨在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材料,引导学生认识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社会现象和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参与过一些社会服务活动,但对服务社会的意义和价值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掌握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乐于奉献,培养亲社会行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服务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的方法和技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培养亲社会行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服务社会的意义。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实践教学法: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等相关资料。
2.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社会服务活动的视频、图片等素材。
4.提前联系相关部门,安排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社会服务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服务社会的话题。
提问:“你们参加过社会服务活动吗?感受如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教材中关于服务社会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服务社会》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服务社会》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本章通过引入责任的产生,让学生理解责任是一个人分内的事,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也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同时,通过服务社会,我们可以体验到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他们开始从自身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社会。
但是,他们对社会责任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社会认知为基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责任的意义,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服务社会的快乐和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责任的产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和责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入责任的产生,引导学生理解责任的意义,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服务社会的快乐和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责任的产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和责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去理解社会责任,并激发他们的责任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景模拟、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从自身的角度去理解社会责任。
同时,我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图片、视频等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引发他们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2.讲授新课:介绍责任的产生,让学生理解责任的意义,认识到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和责任。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社会责任的理解,互相启发,深化认识。
4.实践活动:学生进行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让学生体验到服务社会的快乐和意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服务社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服务社会》是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服务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到服务社会不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一种快乐和成长的过程。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参与社会服务,如何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以及服务社会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社会现象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但部分学生对社会服务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表面,对服务社会的意义和价值缺乏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概念,理解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学会参与社会服务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乐于奉献的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服务社会的概念、意义和参与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服务社会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引入真实的社会服务案例,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内容,分析服务社会的意义。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服务社会的理解和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社会服务角色的志愿者,亲身体验服务过程,感受服务乐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社会服务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准备角色扮演的道具和场景,让学生更好地投入角色。
3.设计好讨论问题和练习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社会服务的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服务现象,激发学生对服务社会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更多关于社会服务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多样性。
第2课时服务社会知识目标1.知道服务社会的意义。
2.学会如何服务社会。
能力目标1.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服务社会。
2.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实现或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努力学习,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
4.增强自己热爱劳动的意识和决心,提高劳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自己热爱劳动的情感和敬业精神。
2.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3.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热爱社会。
重点1.服务社会的意义。
2.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难点1.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2.增强劳动观念,培养敬业精神。
教师准备:搜集社会公益活动图片,制成幻灯片。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一、情景导入,场景激趣【故事拓展】京东是大家熟识的网络购物平台,同淘宝一样家喻户晓。
它的老板也就是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刘强东,他荣获“2016年度中国社会责任杰出人物奖”。
京东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从公司创立之初,就把乐于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为国家和人民做一些普惠价值的事情作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理念。
在刘强东的带领下,京东依托互联网和公益的跨界,结合京东商城和京东金融的业务优势,开发慈善平台,拓展爱心捐赠渠道和模式,服务慈善事业,解决社会问题;与此同时,刘强东号召京东员工关注环境保护,发起多项绿色公益项目。
2014年9月24日,刘强东作为发起人的京东公益基金会在北京正式注册成立。
京东公益基金会秉承“品质生活、快乐公益”的愿景,创新性地推出了“让爱回家”社会创新公益开放平台,融合京东商业模式的优势资源,关注妇女儿童群体,让留守妇女和儿童收获改变现状的技能和机会。
“让爱回家”项目正式启动后,中国妇女基金会、壹基金、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已借助这一开放平台相继发起了“女性创业公益联盟”、“公益映像节”、“陪伴计划”、“生命最初1000天”等公益活动。
未来,“让爱回家”将进一步开放这一公益合作平台,全方位赋能公益伙伴,为更多的公益合作项目提供资源服务和资金支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服务社会》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服务社会》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明白作为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都有责任为社会做出贡献。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服务社会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快乐。
同时,让学生认识到,通过服务社会,可以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提升自己的价值。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社会活动的经验。
他们对社会问题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同时也渴望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来实现自我价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同时,帮助他们提升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认识到服务社会是每个人的责任。
2.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服务社会,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认识到服务社会是每个人的责任。
2.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服务社会,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实践法:通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服务社会的乐趣,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2.准备社会实践活动的方案,用于让学生亲身体验服务社会的乐趣。
3.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服务社会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服务社会的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相关的案例材料,让学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认识到服务社会是每个人的责任。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7.2服务社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2服务社会》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明白作为社会成员,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做出贡献。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对公平正义有较强的敏感度。
但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对服务社会的认识可能仅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出发,体会服务社会的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学会从身边小事做起,为社会做出贡献。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心他人、乐于奉献的精神风貌,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出发,深入理解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热情。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深化对服务社会的认识。
3.实践操作法: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准备一些社会公益活动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如何参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作为社会成员,我们有没有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做贡献?让学生认识到本节课的主题——服务社会。
服务社会-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服务社会”,以及服务社会的作用;2.了解服务社会的多种方式和渠道;3.通过案例分析,思考如何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服务;4.培养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服务社会”的含义和意义;2.探究服务社会的方式和渠道。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服务;2.如何培养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准备1.设计好教案和课件;2.准备案例分析材料,以及与服务社会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四、教学过程活动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什么是服务社会?•你有没有过为社会服务的经历?•你认为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可以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活动二:讲解(15分钟)1.什么是“服务社会”?服务社会是指为了社会发展和人民福利而提供有益的服务。
服务社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进行,例如志愿者服务、慈善捐助、献血、义务教育等等。
2.服务社会有什么作用?服务社会的作用很多,例如:•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平等、公正、文明和谐的发展;•缓解社会矛盾和危机等。
3.服务社会的多种方式和渠道服务社会的方式和渠道很多,例如:•参加志愿者活动;•捐款、捐物;•参加慈善义卖;•献血;•捐赠图书、文化用品。
活动三:案例分析(30分钟)教师可以设计一部分案例,让学生讨论如何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做出贡献,例如:1.在社区开展科普宣传活动;2.在学校开展义务劳动;3.在家庭中节约用水和电力;4.参加环保宣传活动等。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自己所学知识的应用场景,培养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
活动四:总结反思(10分钟)在活动三中,学生思考了如何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教师可以在这个环节对学生的思考和行动进行总结和反思,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和自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