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人文精神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5
现代图书馆需要人文精神建设【摘要】:图书馆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文关怀。
所谓人文关怀主要是指对读者或用户自身存在和发展中所遇到的文化知识需求和精神心理问题的关注、探索、指点和解答,为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提供保障,营造一种充满人性的学习环境。
人文关怀的对象主要是读者和用户。
弘扬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才能又快又好地发展图书馆事业。
【关键词】:图书馆人文关怀人文精神图书馆人文精神是指在图书馆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满足人的要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体现人文关怀,创造美与和谐作为图书馆活动的宗旨。
弘扬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才能又快又好地发展图书馆事业。
一、现代图书馆应在服务中渗透进人文关怀人文关怀在图书馆服务中体现为“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它以满足读者的需求,追求读者的发展与价值的实现,体现对读者的人文关怀,为读者创造优美和谐的借阅环境作为图书馆工作与研究的宗旨。
人文关怀应体现在现代图书馆服务的方方面面、细微之处、美国图书馆学家谢拉指出:图书馆事业主要还是一个人文主义的事业,图书馆学始于人文主义。
印度“图书馆学之父”阮冈纳赞倡导图书馆学五定律,美国图书馆学家克劳福德1995年提出图书馆学“新五律”,无不强调以人为中心,满足其需要,促进其发展。
认为人类创设图书馆,人类社会出现图书馆这个人文现象,目的就是传承文明,启迪民智,普及教育,挖掘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
人文关怀体现在图书馆的日常服务中就是:图书馆在为读者服务时,不应当被各种现行规章制度所束缚。
而应体现热情的态度和理智的思考,对读者提供充满人情味和创造性的帮助。
良好的服务设施,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方式,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现代化的图书管理系统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生存之道。
1、服务内容需要人性化。
现代图书馆在切实搞好传统的文献借阅:参考咨询等各项服务的基础上,大力拓宽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全面为读者考虑,为各类读者提供方便,使读者充分享受到图书馆的人文关怀。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图书馆人文精神是指在图书馆的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中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现了最早的图书馆,图书馆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
据《在辞典中出现的“图书馆”》说,“图书馆”一词最初在日本的文献中出现是1877年的事;而最早在我国文献中出现,当推《教育世界》第62期中所刊出的一篇《拟设简便图书馆说》,时为1894年。
图书馆是信息资源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文章认为要将图书馆人文精神建设贯穿于图书馆建设的始终,体现在图书馆建设的每一个方面和每一个环节。
关键词:图书馆;人文精神;以人为本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现了最早的图书馆,图书馆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
据《在辞典中出现的“图书馆”》说,“图书馆”一词最初在日本的文献中出现是1877年的事;而最早在我国文献中出现,当推《教育世界》第62期中所刊出的一篇《拟设简便图书馆说》,时为1894年。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图书馆是信息资源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本文认为要将图书馆人文精神建设贯穿于图书馆建设的始终,体现在图书馆建设的每一个方面和每一个环节。
如今社会图书馆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图书馆精神文化是指图书馆在实践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
而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就是人文精神,如果离开人文精神来谈图书馆的价值,那就无从谈起。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I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N O .32C hi na Educa t i on I nnov at i on H er al d 图书馆论坛图书馆的人文精神主要是指在图书馆的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中体现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人的主体性地位与作用,突出人的因素,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体现人文关怀,创造美与和谐。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正经历着一场从存在形式到服务内容的革命,其所蕴含承载的人文精神,如何在现代图书馆中得到价值的实现,如何将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融入到图书馆的总体设计与具体服务之中,是我们今后必须面对的课题。
1现代图书馆人文精神的意义图书馆是社会需求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的自我意识的显著提高,人们的社会进化观已经从致力于物的发展、以物为中心逐渐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社会现代化以人的现代化为首要条件。
现代图书馆是个人和社会群体接受终身教育、自主决策和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也可以说,人类根本价值的实现是图书馆自身价值的源泉和基础,离开了人类的价值,图书馆的价值就无从谈起,人文精神正是图书馆价值观的核心。
无论现代图书馆的管理方式、技术手段发展到多么先进的程度,要实现它的自身价值,就必须要继承和发扬人文精神。
现代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但不论社会怎么发展变化,图书馆收藏、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传统职能都将依然存在,只是更加强化教育职能和向全社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的职能。
另外,图书馆要与其他信息服务提供者相互竞争,不仅仅要有技术支持,人性化的服务也将是一个竞争的重点,而具有浓厚人文传统的图书馆理应发挥其“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从而吸引更多读者,取得竞争的优势。
2现代图书馆人文精神构建的途径2.1转变观念,以读者为工作中心读者作为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图书馆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读者的需求是图书馆社会价值所在。
图书馆人文精神解读
摘要: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图书馆人文精神是指在图书馆的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中所体现的以人
为本的思想。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现了最早的图书馆,图书馆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
据《在辞典中出现的“图书馆”》说,“图书馆”一词最初在日本的文献中出现是1877年的事;而最早在我国文献中出现,当推《教育世界》第62期中所刊出的一篇《拟设简便图书馆说》,时为1894年。
图书馆是信息资源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文章认为要将图书馆人文精神建设贯穿于图书馆建设的始终,体现在图书馆建设的每一个方面和每一个环节。
关键词:图书馆;人文精神;以人为本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现了最早的图书馆,图书馆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
据《在辞典中出现的“图书馆”》说,“图书馆”一词最初在日本的文献中出现是1877年的事;而最早在我国文献中出现,当推《教育世界》第62期中所刊出的一篇《拟设简便图书馆说》,时为1894年。
人文精神是一
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图书馆是信息资源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本文认为要将图书馆人文精神建设贯穿于图书馆建设的始终,体现在图书馆建设的每一个方面和每一个环节。
如今社会图书馆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图书馆的人文精神
图书馆精神文化是指图书馆在实践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
而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就是人文精神,如果离开人文精神来谈图书馆的价值,那就无从谈起。
图书馆被视为知识、智慧的象征,在社会中有极高的声誉和地位。
人文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图书馆发展永恒的旋律。
倡导人文理论,实现人文价值,弘扬图书馆人文精神,已经在我国图书馆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图书馆学导论》一书中认为:图书馆学理论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强调图书馆学的学科地位,二是强调人文因素。
《图书馆学五定律》也极其充分地强调人文因素。
图书馆人文精神的人文价值体现,图书馆若要实现人文价值,就要充分发扬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价值的最佳体现。
2 图书馆的人文管理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信息时代的今天,人民全面素质需要提高,图书馆已经不再是以前简单的“藏书楼”。
“书”与“读者”不再是借与被借的单一借还关系。
在图书馆的建设中不能忽视对人的理解、关心和尊重,要充分调动广大读者和管理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显然,在图书馆实行人文管理呼唤“人性的回归”势在必行,也是与世界图书馆界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相接轨的。
笔者认为注重人文管理主要从参与管理,自主管理,情感管理,知识管理,文明管理,能力管理和人才管理方面着手,在图书馆形成和开辟“现代软性化管理”这一全新的管理领域。
3 图书馆人文精神的意义
图书馆想实现社会职能同时维持社会地位就必须发扬人文精神。
图书馆人要热爱文化事业,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来实现其社会职能。
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要只停留在口号上,要深入开展人性化服务。
为了赢得读者的尊重和理解,就要多为读者考虑,一定要人性化服务。
图书馆要实现自身价值更要发扬人文精神。
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是图书馆一直追求的社会目标。
社会进步也需要发扬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它是社会向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动力和根本目的。
所以发展图书馆人文精神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蒋建林.我国图书馆人文精神研究综述[j].图书
馆,2004,(1).
[2] 肖希明.图书馆呼唤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j].图书馆,2000,(1).
[3] 蒋永福.人文图书馆学论纲[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4).
[4] 程焕文.图书馆人与图书馆精神[j].中国图书馆学
报,1992,(2).
[5] 王惠君,荀昌荣.图书馆文化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
社,2004.
[6] 姜衍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7] 李华娜.图书馆组织文化的价值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1).
[8] 陈瑜.图书馆建设探索[j].科学咨询(决策管
理),2005,(04).
[9] 冯淑芳.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现状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27).
[10] 盛泽中.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应具有资源特色[j].经济
师,2006,(05).
[11] 刘丹.西部开发与图书馆建设[j].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
报,2001,(06).
[12] 李晓明.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j].
商业经济,2010,(03).
[13] 郭致美.适应市场经济加强图书馆建设[j].一重技
术,2000,(04).
[14] 田若双.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建设[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3).
[15] 周颖.知识经济对图书馆建设的影响及对策[j].特区展望,2000,(02).
[16] 潘松华,崔钢.地方高校图书馆为学科建设服务的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