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教案
- 格式:ppt
- 大小:552.50 KB
- 文档页数:1
《简●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悉小说情节。
2、从情节中能简单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并延伸到文章的主题。
3、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在自尊和自卑中苦苦挣扎的简·爱形象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
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对这本书了解多少。
通过阅读,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请大家介绍夏洛蒂•勃朗特和《简爱》。
(注:在授课前交代学生先看看原著和全班一起观看根据原著拍摄的电影)二:走进作者(注:通过提问,由学生说出自己所了解的作者,然后由老师给出总结)夏洛蒂.勃朗特,英国女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之姐,是活跃在英国文坛上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
父亲是个穷牧师。
全靠他们一位小有资产的姨妈资助他们上学,并留给他们财产。
后来三姐妹利用这笔财产的一部分自费出版了他们的第一部诗歌合集。
童年的夏洛蒂常和其他兄弟姐妹一起用小本写一些奇特的故事。
基于父母遗传的天分和他们后天的努力,三姐妹都有名擅长写作,1847年,他们都发表了小说,夏洛蒂用柯勒贝尔的笔名发表了《简.爱》。
夏洛蒂当过教师和家庭教师,也曾与妹妹艾米莉一起于1842年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学习法语和古典文学。
夏洛蒂的作品主要描写贫苦的小资产者的孤独、反抗和奋斗,属于被马克思称为以狄更斯为首的“出色的一派”。
《简.爱》是她的处女作,也是代表作,至今仍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实际上,勃朗特三姐妹自幼便热爱写作,常常一起在本上写一些关于伯爵的小说,可惜日后都丢失了。
夏洛蒂还出版过诗集。
她的其他小说有:《雪莉》(1849)、《维莱特》(1853)和《教师》(1857)。
其中《维莱特》可以看做是她个人的小说体自传,与她的人生经历十分相似。
这位天生体弱的女作家是十九世纪英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三、熟悉小说情节1、请大家根据预习和前段时间我们观看的影片来概括故事情节。
注意概括的主要方法:简爱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1)简·爱在舅妈家(盖茨黑德府)聪明地回答了布罗克赫斯特先生的关于“死后到哪里的”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及其时代背景;(2)掌握小说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3)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分析和评价;(3)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小说的主题和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兴趣和尊重;(2)感受小说中追求自由、平等和人格独立的主题精神;(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名著简介(1)介绍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及其时代背景;(2)概述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关系;(3)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主题和内涵。
2. 第二课时: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小说第一至第四章;(2)填写人物关系表格;(3)回答阅读思考题。
3. 第三课时:情节分析(1)分析小说中的主要情节;(2)讨论人物的性格特点;(3)评价小说的写作手法。
4. 第四课时:主题探讨(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2)讨论小说中的人物价值观;(3)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5. 第五课时: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布置课后阅读任务;(3)推荐相关阅读材料。
三、教学资源1. 教材:《简·爱》原著或改编教材;2. 课件:人物关系表格、阅读思考题等;3. 相关阅读材料:其他外国名著简介、评论文章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2. 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3. 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兴趣和尊重。
五、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提高阅读能力;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合作精神;3. 联系现实生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小说主题。
六、教学过程1. 课时安排:每课时45分钟,共10课时。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等。
《简爱》优秀教案4篇《简爱》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概括小说情节2、启发学生能扼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感悟。
3、掌握长篇小说的阅读方法教学步骤:一、检查预习情况二、师生活动活动一:作者介绍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英国小说家,生于贫苦的牧师家庭,曾在寄宿学校学习,后任教师和家庭教师。
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出版著名的长篇小说《简爱》,轰动文坛。
夏洛蒂勃朗特善于以抒情的笔法描写自然景物,作品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活动二:情节梳理请概括章节的.故事情节。
方法引导:概括要素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一)苦难的童年(1——4 章)(二)艰难中成长(5——10章)(三)体验爱情(11——27章)(四)别后(28——35章)(五)相聚(36—38章)活动三:人物分析你认为夏洛蒂·勃朗特所塑造的简·爱是一个什么样的女性?方法点拨:a、结合情节分析把握(为什么这样做,反映什么)b、结合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把握句式表达:从小说可以看出简·爱是一个的人活动四:阅读感悟我从《简·爱》(人物/情节/原文语句)感悟到。
示例:我从《简·爱》女主人公简·爱身上感悟到自尊、自爱、追求平等自由与性格独立的女性才是最美的。
三、当堂检测练笔请以我读《简·爱》为题,用灵动的文字,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
《简爱》优秀教案2教学目标:1、梳理小说情节,把握整本书主要内容。
2、分析简爱人物形象并延伸到小说的主题。
3、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简爱形象,分析作品主题教学方法:学生合作讨论法、专题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有的人肤浅,有的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过有时候,你会遇到一个如彩虹般绚烂的人。
浮世三千,众生芸芸,你是否也会遇到一个美好如斯的人,纵使隔着世俗,你也能嗅到她灵魂的香气。
《〈简·爱〉:外国小说的阅读》教学目标1.了解《简·爱》文学常识,梳理《简·爱》故事情节并分析其人物形象。
2.外国小说的阅读方法指导。
3.小说专题探究。
教学重点1.了解《简·爱》文学常识,梳理《简·爱》故事情节并分析其人物形象。
2.外国小说的阅读方法指导。
教学难点小说专题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阅读名著。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847年,对英国文坛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因为三颗耀眼的文学新星(同一个家庭的三姐妹)在这一年同时出现在英国文坛:夏洛蒂·勃朗特出版《简·爱》,艾米莉·勃朗特出版了《呼啸山庄》,安妮·勃朗特出版了《艾格尼丝·格雷》。
而夏洛蒂·勃朗特是“勃朗特三姊妹”中最著名的一位。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她和她的代表作《简·爱》。
二、作家作品1.作者简介夏洛蒂·勃朗特,英国女作家。
她与两个妹妹,即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在英国文学史上有“勃朗特三姐妹”之称。
夏洛蒂1816年生于英国北部一个乡村牧师家庭。
母亲早逝,8岁的夏洛蒂被送进一所专收神职人员孤女的慈善机构——柯文桥女子寄宿学校。
15岁时她进了伍勒小姐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又在这个学校当教师。
后来她曾作家庭教师,最终她投身于文学创作的道路。
于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出版长篇小说《简·爱》,轰动文坛。
2.作品简介《简·爱》讲述了贫苦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也是英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之一。
《简·爱》一经问世就引起巨大轰动。
太原市第四实验中学校
课时(课题)教学设计首页
日
第页(总页)
课时(课题)教学流程
主要环节的效果
第页(总页)太原市第四实验中学校
课时(课题)教学流程
主要环节的效果
第页(总页)
太原市第四实
验中学校
课时(课题)教学流程
(完整版)《简爱》教案
主要环节的效果
第页(总页)
太原市第四实验中学校
课时(课题)教学设计首页
第页(总页)
太原市第四实验中学校
课时(课题)教学流程
主要环节的效果
第页(总页)
太原市第四实验中学校
课时(课题)教学流程
(完整版)《简爱》教案
主要环节的效果
第页(总页)。
名著导读《简·爱》教案1.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
2.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和小说主旨。
3.掌握阅读外国小说的方法。
1课时一、导入新课《简·爱》是一部有一定影响力的书,百余年来,简·爱的形象广为人知,这部小说一直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简·爱》。
二、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了解《简·爱》的作者、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内容。
1.了解作者。
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师补充。
(1)作者介绍夏洛蒂·勃朗特,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1816年生于英国北部约克郡的一个乡村家庭。
母亲早逝,八岁的夏洛蒂被送进一所慈善性机构——柯文桥女子寄宿学校。
在那里,她的两个姐姐玛丽亚和伊丽莎白因染上肺病而先后死去。
于是夏洛蒂和妹妹艾米莉回到家乡。
十五岁时她进了伍勒小姐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又在这个学校当教师。
后来她曾做家庭教师,最终投身于文学创作的道路。
夏洛蒂·勃朗特有两个姐姐、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两个妹妹,即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也是著名作家,因而在英国文学史上常有“勃朗特三姐妹”之称。
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出版著名的长篇小说《简·爱》,轰动文坛。
另有作品《谢利》《维莱特》和《教师》。
(2)写作背景作者创作《简·爱》时,英国已是世界上的头号工业大国,但英国妇女的地位并没有改变,依然处于从属、依附的地位,女子的生存目标就是要嫁入豪门,即便不能生在富贵人家,也要努力通过婚姻获得财富和地位,女性职业的唯一选择是当个好妻子、好母亲。
以作家为职业的女性会被认为是违背了正当女性气质,会受到男性的激烈攻击,从勃朗特三姐妹的作品当初都假托男性的笔名一事,可以想见当时的女性作家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而《简·爱》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三、阅读成果展示【设计意图】学生读完《简·爱》后,设置成果展示环节,既可以检查阅读结果,又可以加深对内容的印象。
九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第六单元名著导读《简爱》教案一. 教材分析《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小说。
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孤儿,她在艰难的生活中始终保持着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的精神。
小说通过描述简爱的人生经历,展现了她坚定的人生信念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本节课将通过阅读《简爱》的部分章节,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体会作品的主题思想。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九年级下学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但同时,学生对于外国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文化差异可能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简爱》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把握主人公简爱的性格特点,分析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体会作品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简爱》的作品背景及特点。
2.分析简爱的性格特点和人生观。
3.深入领会作品的主题思想。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简爱》的作品背景、作者生平及作品特点。
2.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阅读重点章节,分析简爱的性格特点和人生观。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
六. 教学准备1.备课资料:《简爱》原著、相关论文和教学参考书。
2.教学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学习资料:学生分组讨论的相关案例、问题及思考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简爱》的封面、插图和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作品及作者。
简要介绍《简爱》的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让学生阅读《简爱》的开头部分,感受作品的氛围。
教师提问:“你们认为简爱是一个怎样的人?”让学生初步了解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名著导读——《简爱》教学案设计及教学观评
1、主要内容:简爱父母早亡寄居在舅舅家,舅舅病逝后,舅母把她送进孤儿院。
简爱从令人讨厌的学校毕业后,在罗契斯特先生的庄园做家教,负责教育罗契斯特先生的养女阿黛勒,在此过程中与罗切斯特相恋。
但在两人结婚当天,简爱意外得知罗契斯特先生的前妻并没有死,而是疯了被关在庄园里。
于是简爱离开庄园,并碰到自己的表哥表妹,正当简爱犹豫是否与表哥一起离开英国做传教士的妻子时,罗契斯特的庄园由于疯妻纵火毁于一旦,他本人也受伤致盲。
心灵有所感应的简爱赶回庄园,两人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2、
3、主要人物(1)简爱:性格坚强、朴实,刚柔并济,独立
自主且积极进取。
她有顽强的生命力,从不向命运低头。
(2)罗切斯特:正直、善恶、分明、有幽默感、独断专行,有自尊心,是一个被家庭教条束缚而导致的悲剧角色,
不过他以自己的行动打破了教条,并且和简爱一起赢得了幸福。
(3)布洛克尔赫斯特:慈善学校的校长,是一个残暴,凶狠,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4)谭波儿老师:简.爱在学校里的老师,良师益友
(5)阿黛勒:简.爱的学生,罗切斯特的养女,她天真善良,热情活泼,但有时有点无理取闹。
(6)圣约翰:简爱的堂兄,英俊,有极高的信仰。
4、佳句品析:“你以为,我因为穷,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和你一样,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这是简在文中的一段精彩的表白,你能从中读出什么?。
完整版《简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简爱》这部小说的部分章节,具体包括第十一章至第十五章。
这部分内容主要描述了简·爱在洛伍德学校的成长经历,以及她与约翰·里德先生的感情纠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简爱》这部作品的基本情节,掌握第十一章至第十五章的主要内容。
2. 分析简·爱这个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探讨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简·爱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中的社会背景。
2. 教学重点:掌握第十一章至第十五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简爱》电影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第十一章至第十五章的主要内容,分析简·爱的人物形象。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是简·爱,面对困境会如何应对。
4.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一个重要情节,讲解其含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讲解的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进行思辨。
六、板书设计1. 第十一章至第十五章主要内容2. 简爱人物形象分析3. 社会问题探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简·爱在洛伍德学校的成长经历,谈谈你对她的评价。
答案示例:简·爱在洛伍德学校经历了许多苦难,但她勇敢、坚定地面对困境,不断努力进取,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她的坚韧和独立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 课后拓展:阅读《简爱》其他章节,了解简·爱的命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简爱》其他章节,深入了解简·爱这个人物,提高文学素养。
2024年《简·爱》公开课一等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简·爱》第四章至第六章,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简·爱在洛伍德学校的成长经历,她在学校中的坚韧和求知欲,以及她与海伦·伯恩斯的友情;第五章对简·爱成为一名教师的生活进行描述;第六章介绍简·爱在桑菲尔德庄园担任家庭教师期间,与罗切斯特先生相识及初步交往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词汇、句型及文学手法。
2. 分析简·爱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英语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简·爱的人物形象,理解她的内心世界。
重点:掌握小说中的词汇、句型及文学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教材、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洛伍德学校的图片,引出简·爱的成长经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第四章至第六章的内容,分析简·爱的人物形象。
a. 简述洛伍德学校的生活,强调简·爱的坚韧和求知欲。
b. 讲解简·爱成为一名教师的过程,展示她的独立与自主。
c. 分析简·爱与罗切斯特先生的初步交往,探讨两人性格的异同。
3.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一个文学手法,如象征、比喻等,结合实际例句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小说中的一个情节,并进行小组讨论。
六、板书设计1. 简洁明了地展示课文结构,标注重点词汇、句型及文学手法。
2. 突出简·爱的人物特点,如坚韧、独立、求知欲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小说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情节,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
2. 答案示例:以分析简·爱与罗切斯特先生的初步交往为例,从性格、背景等方面展开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及掌握程度。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简·爱》外国小说的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简·爱》的主要内容及体现的思想感情。
2.感受作品独具的艺术魅力。
3.利用“读书方法指导”所介绍的方法,更好、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教学重点】1.了解《简·爱》的主要内容及体现的思想感情。
2.感受作品独具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利用“读书方法指导”所介绍的方法,更好、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课堂环节导航】一、《简·爱》:外国小说的阅读名著概览:1.作者简介:夏洛蒂·勃朗特,19 世纪英国著名作家、诗人。
夏洛蒂·勃朗特和她的两个妹妹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被合称为“勃朗特三姐妹”。
其作品主要描写贫苦的小资产阶级的孤独、反抗和奋斗。
2.写作背景:夏洛蒂·勃朗特所处的时代,英国已经成为强大的工业化国家,取得了海上霸主的地位,但当时英国女性还是男权社会的附庸。
作者以火一样的热情、诗一样的语言抒发她的爱恨情仇,呼唤女性的人格独立和婚姻自主。
小说对简·爱这一人物的塑造,突破了欧洲传统小说中上层社会女性在男人羽翼下娇柔脆弱、无病呻吟的形象,颠覆了当时社会生活中女性婚姻以追求财富地位为目的的价值观念,成为19 世纪初尚处于萌芽状态的欧美女权运动的先声。
3.主要内容:简·爱自幼父母双亡,投靠冷酷的舅妈,但舅妈无情地抛弃了她。
她在一所慈善学校做了六年的学生和两年的教师。
十八岁时,简·爱受聘到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认识了主人罗切斯特。
两人都被对方独特的气质和丰富的感情所吸引,于是不顾身份和地位的巨大差距相爱了。
正当他们举行婚礼时,有人证明罗切斯特的妻子还活着。
简·爱知道他们不可能有平等的婚姻,于是选择了离开。
后来,简·爱意外遇见了她的表兄妹们,并从叔叔那里继承了一笔遗产。
但她无法抵御对罗切斯特的刻骨思念,于是便回到了已经失去了财富、身体也遭到火灾严重摧残的罗切斯特身边,毅然跟他结婚,在爱的沐浴下,罗切斯特找回了幸福和健康。
《简·爱》公开课一等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简·爱》第四章,详细内容主要围绕简·爱在洛伍德学校的成长经历及其与海伦·伯恩斯的友谊展开。
通过对该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简·爱的性格特点,以及她在艰苦环境中顽强拼搏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2. 分析简·爱和海伦·伯恩斯的友谊,培养学生珍惜友谊的品质。
3. 通过学习简·爱在逆境中成长的故事,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简·爱和海伦·伯恩斯的友谊,理解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以及简·爱的性格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词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洛伍德学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简·爱成长环境的思考,导入新课。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进行讲解和举例。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简·爱和海伦·伯恩斯的友谊,以及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简·爱》第四章2. 重点词汇:3. 重点句型:4. 简爱性格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描述一下你与好朋友之间的友谊。
(2)结合简·爱的成长经历,谈谈如何在逆境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练习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课文内容,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需在以后教学中加以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简·爱》全书,深入了解简·爱这一角色,提高阅读能力。
《简·爱》教案教学目标:1.梳理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2.品味语言特色,交流阅读心得,理解小说主题;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展示《简·爱》不同版本的电影。
提问:现在,假设你手上有一张电影票,可以看一场《简·爱》的电影。
这三幅不同的版本海报,哪一幅最吸引你呢?设计意图:通过电影海报,引导学生回忆《简·爱》中的相关情节,并初步对这本书的主题有所思考。
二、小组合作,完成活动一:“简·爱出走记”思维导图1.观看《简爱》电影片段,引出四次出走情节。
2. PPT展示活动探究任务单:①在卡纸上写出简·爱四次出走离开的地点;②组员合作讲述简·爱四次出走的经历;③用四张卡纸拼成一个图形,并阐述其意义。
请小组上台展示探究成果。
设计意图: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有利于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和分享。
通过梳理“四次出走”的情节,引导学生回顾整本书的主要内容。
思维导图图形的设计,需要学生打开思路,能体现他们独特的阅读体验。
三、细读原著,完成活动二:灰姑娘逆袭记1.请结合原著中相应的片段,品味语言,分析简·爱的成长变化过程。
2.简爱作为一位孤儿,一个童话故事中典型的灰姑娘形象,最终赢得了高贵的合法的爱情与婚姻,你们认为最关键的还有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品读文段概括简·爱的成长变化,并更深一层探究让简爱变得逐渐强大的原因,如:自尊自爱、理性、有良师益友、自信、拥有生存的技能、刻苦读书,有独自应对困难时的方法等,这些是让简爱散发光芒的因素,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品质。
四、联系背景,感悟思考,完成活动三:好少年养成记1.思考:简·爱与夏洛蒂·勃朗特之间是否有着相似的经历?2.了解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感悟作品主旨。
3.自由讨论:作为中学生:我们应树立怎样的爱情观和人生观?五、寄语:希望同学们也会用学识武装自己,在尊严和爱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散发自我的光芒!请相信,野百合也有春天,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简·爱》公开课一等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简·爱》第四章至第六章,详细内容主要围绕简·爱在洛伍德学校的成长经历,重点探讨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以及女性意识的觉醒。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简·爱》第四章至第六章的主要情节及人物关系。
2. 培养学生从文本中分析人物性格及心理变化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简·爱在困境中展现出的独立、自强精神,激发学生的女性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简·爱在洛伍德学校的心理变化及其成长过程。
教学重点:探讨简·爱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及其女性意识的觉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简·爱》原著、PPT、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洛伍德学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简·爱成长环境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让学生回顾前三章的内容,进而引入第四章至第六章的学习。
3. 精读课文:带领学生分析简·爱在洛伍德学校的生活,探讨其性格及心理变化。
4. 例题讲解:以简·爱与海伦·彭斯友谊为例,分析其相互影响,突出简·爱的独立精神。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描绘简·爱在洛伍德学校的生活画面,锻炼写作能力。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简·爱在困境中展现出的女性意识,分享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简洁明了地呈现《简·爱》第四章至第六章的主要情节。
2. 突出简·爱的性格特点:坚韧、独立、自强。
3. 板书关键词:洛伍德学校、友谊、女性意识、成长。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简·爱在洛伍德学校的生活,探讨其性格及心理变化。
2. 答案要求:不少于600字,要求条理清晰,观点明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分析人物性格及心理变化的能力培养。
九年级下册语文《简·爱》教案九年级下册语文《简·爱》教案教学要求:1通过训练把握速读记叙文的技巧。
2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后,进行有目的的精读。
3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走进名著,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从而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通过速读把握文章内容,并进行有目的的精读。
把握有关人物形象教学难点:理解在自尊和自卑中苦苦挣扎的简·爱形象教学过程:1导入:对小说的介绍2对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介绍3此篇课文约5000字,要求学生用7分钟时间速读完,平均每分钟读700字左右。
要求学生用意群训练法加以训练。
4请两个学生在速读完全问内容后复述文章内容。
5.有目的的进行精读第一节“受辱”,写简·爱被罚站在脚台上的屈辱的心态以及亲近的同学、老师给予她的同情和爱。
上文写到小简·爱打破了楔子用的石板,被寄宿学校的校长勃洛克赫斯特看到了,又加上简·爱舅母的诬告,致使小简·爱受罚。
这个部分一开头就用四个自然段的篇幅细腻地描写了小简·爱受罚后屈辱的心理活动。
站在脚台上给大家看,对于敏感、自尊的女孩而言,这种羞辱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使我呼吸艰难,喉咙紧缩”原本想要在学校里“博得尊重、赢得好感”,经过努力,这种想法的实现也已经有了可能,老师称赞她,同学认可她,可是现在的惩罚使她刚刚获得的自尊又受到伤害和践踏,此时的她感到绝望,“一心只希望死掉”。
而同学海伦·彭斯从她的身边经过的时候投送的眼神和微笑,去给了她力量,使简·爱拥有了一丝活下来的勇气。
显而易见,简·爱是多么在意别人的看法,在意她在人们眼中的形象。
接下来的部分,写同学海伦·彭斯和老师潭波尔小姐对简·爱的同情和关爱。
海伦·彭斯不顾戒律,给她拿来咖啡和面包,将她受冻的手放在自己手里“轻轻摩擦着手指让它们暖和过来”;潭波尔小姐特意来找她,带她到自己的生着旺火的屋里,给她温暖。